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凡纳滨对虾感染致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副溶血弧菌(Vp_(AHPND))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蒙蒙 董宣 +3 位作者 邱亮 万晓媛 谢国驷 黄倢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3-100,共8页
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AHPND)是由致AHPND副溶血弧菌(AHPND-causing 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AHPND)携带的pVA1-like质粒所表达的PirA^(Vp)和PirB^(Vp)毒力蛋白对对虾肝胰腺的急性毒性所致... 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AHPND)是由致AHPND副溶血弧菌(AHPND-causing 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AHPND)携带的pVA1-like质粒所表达的PirA^(Vp)和PirB^(Vp)毒力蛋白对对虾肝胰腺的急性毒性所致。本研究用2.19×10~5 CFU/ml VpAHPND分离株20130629002S01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进行浸泡感染,于感染后2~9 d采集对虾的肝胰腺、鳃、肠道、肌肉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织中的pir AVp拷贝数。结果显示,感染后凡纳滨对虾各组织均能检测到pirA^(Vp),其中,肝胰腺在感染后第4天达到峰值,为8.71×10~4 copies/mg,而鳃、肌肉、肠道分别在第3、4、5天达到峰值,分别为9.08×10~3、2.59×10~4、5.76×10~4 copies/mg。早期感染鳃组织中先出现Vp_(AHPND)的富集,在高死亡发生期,Vp_(AHPND)数量在肝胰腺和肠道出现高峰,在死亡数量逐渐下降的后期,各组织的Vp_(AHPND)均快速下降,肠道、肝胰腺和肌肉中的Vp_(AHPND)水平趋于接近。对虾肝胰腺组织病理切片显示,同一时间有临床症状的病虾和濒死对虾相比,濒死对虾表现出更严重的AHPND病理特征,且二者的组织病理特征均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变得更为严重,但检测到的Vp_(AHPND)数量呈下降趋势。研究表明,在Vp_(AHPND)感染过程中,组织中的pirA^(Vp)基因数量不能代表对虾的发病程度,发病程度及组织病理严重的AHPND样品中Vp_(AHPND)的数量不一定处于高水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急性肝胰腺坏死病 副溶血弧菌 浸浴感染 凡纳滨对虾 qPCR 时间进程
下载PDF
致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副溶血弧菌(VpAHPND)自然感染三疣梭子蟹 被引量:11
2
作者 郝景伟 高保全 +5 位作者 王崇 孟宪亮 万晓媛 李小平 刘萍 张庆利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647-1660,共14页
近年来包括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在内的多种新发疫病的流行,使我国甲壳类养殖业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筛查导致山东潍坊某养殖场中一虾蟹混养池塘内患病三疣梭子蟹感染的可能病原,本研究采用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对三疣梭子蟹样... 近年来包括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在内的多种新发疫病的流行,使我国甲壳类养殖业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了筛查导致山东潍坊某养殖场中一虾蟹混养池塘内患病三疣梭子蟹感染的可能病原,本研究采用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对三疣梭子蟹样品进行了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虾血细胞虹彩病毒(SHIV)、致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副溶血孤菌(VpAHPND)、虾肝肠胞虫(EHP)、偷死野田村病毒(CMNV)、黄头病毒(YHV)和肝胰腺细小病毒(HPV)等8种病原的检测,并对样品进行了组织病理和原位杂交分析。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显示,患病三疣梭子蟹样品呈VpAHPND阳性,而呈现WSSV、IHHNV、SHIV、EHP、CMNV、YHV和HPV阴性。对样品进行VpAHPND套式PCR第二轮扩增产物的序列测定、比对和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扩增产物序列与致病副溶血弧菌质粒上pirAvp毒力基因片段具有99%的同源性,该序列与已报道的多个致病副溶血弧菌PirA聚在进化树的同一主分支上。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患病三疣梭子蟹的肝胰腺小管上皮细胞坏死,心肌纤维呈溶解样病变,鳃丝上皮柱突细胞明显坏死,胸神经节的神经细胞损伤严重,并且这些组织中还可见大量的细胞核固缩现象;原位杂交结果显示,肝胰腺、心肌、鳃组织及胸神经节中的病变部位均存在VpAHPND探针的蓝紫色杂交信号。以上表明,虾蟹混养池塘中三疣梭子蟹在自然状态下感染了VpAHPND,并导致肝胰腺、心肌、鳃和胸神经节发生了严重病理损伤。本研究首次在养殖三疣梭子蟹中检测到VpAHPND感染并揭示了感染所致的病理变化,相关结果为揭示VpAHPND自然宿主种类和养殖三疣梭子蟹病害防控提供了基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 致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副溶血弧菌(Vpahpnd) 生长缓慢 组织病理分析 原位杂交
下载PDF
地榆醇提物对对虾致病菌VPAHPND生长影响及最适内参基因的筛选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泽禹 廖梅杰 +4 位作者 王印庚 张正 韦信贤 李彬 荣小军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0-158,共9页
为筛选适用于研究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对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致病株副溶血弧菌(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 caused by 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AHPND)抑制机理的内参基因,本文探究了地榆醇提物胁迫下VPA... 为筛选适用于研究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对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致病株副溶血弧菌(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 caused by 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AHPND)抑制机理的内参基因,本文探究了地榆醇提物胁迫下VPAHPND生长的变化,并利用qRT-PCR技术探究了该条件下VPAHPND中6种常见内参基因(rec A、pvs A、pvu A、gapdh、16S rRNA和rpo S)的表达情况,利用GeNorm、Norm Finder、Best Keeper、Delta CT以及Ref Finder这5种方法对其表达稳定性进行了评估和筛选。结果显示,地榆醇提物能抑制VPAHPND的生长,且抑制效果与浓度呈正相关。在不同浓度地榆醇提物处理条件下,这6种内参基因扩增产物特异性良好,其中,Ct值变化差异最小的为16S rRNA(CV=3.88),变化差异最显著的为pvs A(CV=12.53)。5种方法对6种内参基因稳定性排序略有差异,其中,GeNorm给出的稳定性排序为rpo S=16S rRNA>gapdh>rec A>pvu A>pvs A;Norm Finder结果为gapdh>rpo S>pvu A>16S rRNA>rec A>pvs A;Best Keeper结果为16S rRNA>rpo S>gapdh>rec A>pvu A>pvs A;Delta Ct结果为gapdh>rpo S>pvu A>16S rRNA>rec A>pvs A;Ref Finder综合排名结果为rpo S>gapdh>16S rRNA>pvu A>pvs A>rec A。本研究根据配对变异系数结果,最终推荐同时使用rpo S和gapdh作为该条件下内参基因。本研究为以地榆为核心药物的AHPND防控技术的建立和从基因表达角度研究地榆对VPAHPND的作用机理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 副溶血弧菌 地榆 内参基因 QRT-PCR
下载PDF
广东沿海地区凡纳滨对虾EHP、VPAHPND和SHIV感染情况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孙卫芳 黄小帅 +3 位作者 胡晓娟 文国樑 曹煜成 张建设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343-2349,共7页
【目的】掌握广东沿海对虾主养区虾肝肠胞虫(EHP)、急性肝胰腺坏死病致病性副溶血弧菌(VPAHPND)和虾血细胞虹彩病毒(SHIV)3种病原的流行趋势及特点,为广东省对虾养殖业的病害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建立针对EHP、VPAHPND和SHIV的PC... 【目的】掌握广东沿海对虾主养区虾肝肠胞虫(EHP)、急性肝胰腺坏死病致病性副溶血弧菌(VPAHPND)和虾血细胞虹彩病毒(SHIV)3种病原的流行趋势及特点,为广东省对虾养殖业的病害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建立针对EHP、VPAHPND和SHIV的PCR检测方法,在广东茂名和汕尾两地区采集凡纳滨对虾样品检测EHP、VPAHPND和SHIV 3种病原,并针对生长缓慢或个体规格差异明显的部分养殖凡纳滨对虾进行病原感染情况调查。【结果】广东茂名地区凡纳滨对虾幼虾的EHP、VPAHPND和SHIV携带率分别为20.24%、2.38%和9.52%,汕尾地区凡纳滨对虾幼虾的EHP、VPAHPND和SHIV携带率分别为26.98%、4.76%和42.86%。根据养殖模式划分,土塘养殖凡纳滨对虾幼虾以携带EHP为主,携带率高达40.48%;高位池养殖凡纳滨对虾幼虾主要感染SHIV,携带率为29.27%;工厂化池塘中,凡纳滨对虾幼虾的EHP和SHIV携带率较高,分别为21.88%和23.44%。池塘水、水源水、虾苗及丰年虫等养殖要素均能检出病原,其中池塘水和水源水中EHP和SHIV的检出率较高。对个体规格差异明显的患病凡纳滨对虾群体进行检测,结果发现大、小规格样品的EHP感染率分别为30.00%和80.00%;在表现生长缓慢的患病凡纳滨对虾群体中,大、小规格幼虾样品的EHP携带率分别为95.00%和100.00%。【结论】广东沿海地区养殖凡纳滨对虾的EHP和SHIV携带率较高、流行趋势明显,而VPAHPND检出率较低、流行趋势不明显。养殖水体是EHP、VPAHPND和SHIV的重要传播媒介,生物饵料也是养殖过程中病原传播的源头。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养殖凡纳滨对虾的病原流行特点,尤其针对EHP和SHIV高携带率的现象,从病原、宿主和环境三方面同时着手进行防控,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减少病害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虾肝肠胞虫(EHP) ahpnd致病性副溶血弧菌(VPahpnd) 虹彩病毒(SHIV) 携带率
下载PDF
中国明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和池塘水体中弧菌的检测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晓玲 邱亮 +3 位作者 魏海英 王君霞 孙成峰 许传堂 《渔业研究》 2020年第1期22-28,共7页
近年来,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在全球范围内暴发,给对虾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为了进一步掌握中国明对虾AHPND的暴发与池塘水体中弧菌数量的关系,本文采用套式PCR法以及TCBS选择培养基法,分别对2018年4—9月采集的样品进行AHPN... 近年来,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在全球范围内暴发,给对虾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为了进一步掌握中国明对虾AHPND的暴发与池塘水体中弧菌数量的关系,本文采用套式PCR法以及TCBS选择培养基法,分别对2018年4—9月采集的样品进行AHPND致病基因检测和池塘水体中弧菌数量的分析。套式PCR检测结果显示,7、8月AHPND检出率较高,分别达到15.6%、25.0%,其他月份未有阳性样品检出;TCBS选择培养基结果显示,在调水、控料等措施之下,4月至9月期间各虾池的弧菌数量控制在0~8.6×103 cfu·mL-1之内,其中7、8月达到高峰。另外,将本次试验中发现的TCBS黑色弧菌菌落,进行16S rRNA菌落PCR并测序,运用Mega 6软件中的Neighbor-Joining法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其与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亲缘关系较近。本文针对该病的基本情况,结合近几年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提出了一些防控措施,为进一步控制该病害的发生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明对虾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 弧菌 TCBS 菌落PCR 防控措施
下载PDF
Diversity analysis of 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positive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strains 被引量:1
6
作者 Bo Feng Haiquan Liu +3 位作者 Meng Wang Xiaohong Sun Yingjie Pan Yong Zhao 《Aquaculture and Fisheries》 2017年第6期278-285,共8页
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AHPND),also called early mortality syndrome(EMS),has caused massive economic loss in aquaculture since 2009.It was considered that the disease was caused by a novel type of Vibr... 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AHPND),also called early mortality syndrome(EMS),has caused massive economic loss in aquaculture since 2009.It was considered that the disease was caused by a novel type of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which harbors a large plasmid.Two insecticidal Photorhabdus insect-related(pir)genes were found in the plasmid.In this study,81 isolates have been collected from a shrimp farm in Maoming,Guangdong Province,PRC.Suspected isolates were identified using 3 pairs of primer recently made public.Both the 16S rRNA gene and pir gene were sequenced.ERIC-PCR was employed for analysis of strain diversity.12 isolates were amplified by PCR and identified as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by 16S rRNA sequence alignment.Sequence alignments of the pir gene showed few mutations in the 12 strains of V.parahaemolyticus.The 12 strains separated into 3 clusters at a cut of 90%similarity by ERIC-PCR.The virulence gene expression and toxicity profile showed differences between strains.This study generated comprehensive identification of pathogenic bacteria and microbial molecular resources,which will contribute to future research of AHP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 Challenge assay Diversity analysis
原文传递
对虾养殖场底泥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接合型质粒多样性及其与毒力之间的关系
7
作者 郝婧薇 华昕彤 +3 位作者 傅松哲 周灿 刘鹰 胡惠秩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5-186,共12页
为了阐明引起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AHPND)副溶血性弧菌的接合型质粒在对虾养殖环境中的遗传多样性,实验从中国5个沿海省份的虾场收集了100个底泥样品,以质粒上编码接合转移蛋白的保守基因为目标,... 为了阐明引起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AHPND)副溶血性弧菌的接合型质粒在对虾养殖环境中的遗传多样性,实验从中国5个沿海省份的虾场收集了100个底泥样品,以质粒上编码接合转移蛋白的保守基因为目标,利用PCR法检测相关质粒的存在情况,并对质粒进行测序。结果显示,100个样品中有39个样品含有质粒的接合转移蛋白片段。从100个底泥样品中分离出15株副溶血性弧菌,其中13株含有1~2个质粒。质粒序列测序结果显示,这些质粒可分为8种类型/谱型,其中7种不携带pirAB,但均含有编码接合转移的基因簇。根据分离副溶血性弧菌携带质粒的8种谱型,分别选择8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凡纳滨对虾攻毒实验,发现这些菌株对凡纳滨对虾的毒性有显著差异,实验虾死亡率为15%~100%。只有pirAB阳性菌株会对实验虾产生AHPND症状,死亡率为100%。对质粒组成进行分析表明,质粒之间遗传物质交换频繁,大部分质粒的遗传组成都来自一个183 kb的超大质粒pVP2HP。综上,本实验通过探究对虾养殖场底泥中结合性质粒的多样性,增强了人们对副溶血性弧菌质粒遗传多样性及其与AHPND关系的理解,为AHPND的防控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养殖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 副溶血性弧菌 质粒多样性
下载PDF
致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弧菌SYBR Green I荧光定量PCR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明辉 安伟 张海强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32-1037,共6页
为了建立一种敏感、特异的致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的一类弧菌(VpAHPND)的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 Bank中该类弧菌(本研究所用的VpAHPND为副溶血弧菌变异株,下同)PirB毒素基因(KU145397),设计q PCR扩增引物,并... 为了建立一种敏感、特异的致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的一类弧菌(VpAHPND)的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方法,本研究根据Gen Bank中该类弧菌(本研究所用的VpAHPND为副溶血弧菌变异株,下同)PirB毒素基因(KU145397),设计q PCR扩增引物,并采用该引物经PCR扩增PirB基因片段,构建重组质粒p MD18-T-PirB并经PCR和测序鉴定正确后作为质粒标准品。以10倍倍比稀释的重组质粒标准品进行q PCR扩增,建立标准曲线,并经反应条件优化初步建立了检测该类VpAHPND的SYBR Green I q PCR方法。以白斑综合征病毒、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虾虹彩病毒、虾肝肠胞虫及该VpAHPND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本研究建立的SYBR Green I q PCR方法检测,评估该方法的特异性;以8.3×10^(1)拷贝/μL~8.3×10^(8)拷贝/μL的质粒标准品作为模板,利用本研究建立的SYBR Green I q PCR以及常规PCR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敏感性;以3个不同浓度的质粒标准品作为模板,利用该方法分别进行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评估该方法的重复性。建立的该q PCR方法的标准曲线显示,各浓度的质粒标准品的拷贝数与其Ct值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8。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仅能检出VpAHPND,而其他病原均为阴性结果,特异性强;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对质粒标准品的检测限为83拷贝/μL,敏感性是水产行业标准常规PCR的1000倍。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变异系数分别在0.31%~0.81%和2.05%~4.34%,重复性好。利用该方法对61株虾源弧菌样品检测,结果显示阳性检出率为29.5%(18/61),阴性样品检测率为70.5%(43/61),与行业标准的常规PCR检测方法结果完全一致,二者的阳性符合率为100%,总符合率为100%。本研究建立了一类致对虾VpAHPND的SYBR Green I q 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为AHPND的诊断、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 SYBR Green I 荧光定量PCR 弧菌
下载PDF
不同生长时期凡纳滨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的检出与病原鉴定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家侨 谢艳辉 +8 位作者 李献锋 刘骁 唐媛媛 斯泽恩 郑舒尹 刘荭 郑晓聪 张娜 尹伟力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9-76,共8页
随着集约化生产、养殖环境恶化,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成为了当前制约对虾养殖效益的主要疾病之一。本试验以凡纳滨对虾不同生长时期的亲虾、虾苗、成虾作为研究对象,将对虾的肝胰腺进行初步富集后,采用荧光PCR和普通PCR的方法,检测... 随着集约化生产、养殖环境恶化,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成为了当前制约对虾养殖效益的主要疾病之一。本试验以凡纳滨对虾不同生长时期的亲虾、虾苗、成虾作为研究对象,将对虾的肝胰腺进行初步富集后,采用荧光PCR和普通PCR的方法,检测样品中pirA VP和pirB VP毒素基因;对虾苗AHPND的病原进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和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在116份样品中检测到亲虾AHPND阳性3份,虾苗AHPND阳性7份,成虾AHPND阳性9份;从虾苗AHPND样品中分离纯化获得1株弧菌,经生化鉴定为副溶血性弧菌;16S rRNA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该分离株与副溶血性弧菌聚为一类。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分离株对头孢西叮、头孢呋辛、复方新诺明等11种抗菌药敏感,对头孢噻吩耐药,对阿米卡星中介。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健康凡纳滨对虾浸染1.8×10^(8) CFU/mL浓度的副溶血性弧菌菌液后,24 h内全部死亡,对虾的肝胰腺小管上皮细胞出现萎缩、变性、坏死等特征。本试验进一步掌握目前粤西地区不同生长时期凡纳滨对虾中AHPND的流行病学数据和病原特征,为该地区乃至全国的对虾养殖业AHPND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 病原 药敏
下载PDF
上海主养区凡纳滨对虾8种流行病病原监测及分析
10
作者 张小明 安伟 张明辉 《水产科技情报》 2023年第4期235-240,共6页
为进一步掌握上海地区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病原的流行趋势及特点,定期对上海主养区的凡纳滨对虾开展了8种流行病病原监测及分析工作。51份样品的分子检测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有4种病原检测出阳性,其中虹彩病毒1(DI... 为进一步掌握上海地区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病原的流行趋势及特点,定期对上海主养区的凡纳滨对虾开展了8种流行病病原监测及分析工作。51份样品的分子检测和细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有4种病原检测出阳性,其中虹彩病毒1(DIV1)阳性检出率为29.41%,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为3.92%,致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副溶血弧菌(Vp AHPND)为1.96%,副溶血弧菌(Vp)为19.61%;而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桃拉综合征病毒(TSV)、偷死野田村病毒(CMNV)、虾肝肠胞虫(EHP)等4种病原未检出。408项病原检测结果中,4种病原的阳性总样本数量为28份,总体阳性率为6.86%。结果表明,上海地区养殖凡纳滨对虾的病原携带率处于较低水平,DIV1、副溶血弧菌(Vp)是携带的主要病原。在实际生产中应根据病原流行特点,从苗种选购、养殖过程管理、药物选用等方面进行综合防控,减少病害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十足目虹彩病毒1(DIV1) 致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副溶血弧菌(Vp ahpnd) 副溶血弧菌(Vp) 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 虾肝肠胞虫(EHP)
下载PDF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中溶源噬菌体与其宿主菌致病力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娜 王海亮 +5 位作者 白楠 黄倢 谢达祥 谢起浪 於俊琦 万夕和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5-110,共6页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AHPND)是由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引起的对虾病害,本研究从患AHPND的凡纳滨对虾样品中分离得到5株副溶血弧菌,采用致AHPND的副溶血弧菌(VPAHPND)的相关质粒的...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AHPND)是由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引起的对虾病害,本研究从患AHPND的凡纳滨对虾样品中分离得到5株副溶血弧菌,采用致AHPND的副溶血弧菌(VPAHPND)的相关质粒的引物AP2进行PCR检测,表明这5株菌中均存在AHPND相关质粒。利用丝裂霉素C进行溶源性噬菌体筛选和噬菌体诱导发现,其中2株副溶血弧菌(20130629002S01和20130726001S01)可能存在溶源性噬菌体感染;从经0.5μg/ml丝裂霉素C诱导的20130629002S01和20130726001S01中分别分离得到两种噬菌体phage1和phage2。透射电镜观测显示,phage1为有尾噬菌体,phage2为球形噬菌体。将上述5株副溶血弧菌进行卤虫无节幼体人工感染实验,结果显示,它们对卤虫无节幼体均有致病力,且各分离株的毒力表现出显著性差异;20130629002S01和20130726001S01两株带有溶源性噬菌体的副溶血弧菌的致病力显著低于无噬菌体的副溶血弧菌(20130721001S02)。本研究结果表明,5株VPAHPND分离株都含有AHPND相关的质粒,表现出显著的毒力差异,可能携带不同的溶源噬菌体,也可能不携带溶源噬菌体,溶源噬菌体与副溶血弧菌各分离株的毒力并无必然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溶源噬菌体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致病菌的分离鉴定、药敏特性及其组织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高晓华 张海强 安伟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2-90,共9页
为查明上海市奉贤区某对虾养殖场疑似患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病原菌,本研究从患病凡纳滨对虾肝胰腺组织分离纯化到1株优势菌FHBX-1,并通过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确定其致病性,利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 为查明上海市奉贤区某对虾养殖场疑似患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病原菌,本研究从患病凡纳滨对虾肝胰腺组织分离纯化到1株优势菌FHBX-1,并通过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确定其致病性,利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和16S rRNA、热休克蛋白HSP60基因序列分析进行综合鉴定,并检测其毒力基因。同时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并通过石蜡切片观察患病凡纳滨对虾肝胰腺组织的病理特征。结果显示:菌株FHBX-1经生理生化特征测定、16S rRNA和热休克蛋白HSP60基因序列分析,综合鉴定为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且携带了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相关的毒力基因pirA^(VP)、pirB^(VP),未携带副溶血弧菌临床主要毒力基因耐热直接溶血毒素tdh和相对耐热直接溶血毒素trh基因。人工回归感染试验结果显示,凡纳滨对虾在菌液浓度为1.0×10^(6) CFU/mL浸泡感染试验组,7 d内累计死亡率为80%,患病凡纳滨对虾具有肝胰腺颜色变白、萎缩变小,胃肠变空等症状,从病虾再次分离的优势细菌与原攻毒菌FHBX-1特性相同。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患病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上皮细胞严重脱落,肝小管崩塌,呈典型的AHPND病理特征。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菌株FHBX-1对氟苯尼考、多西环素、恩诺沙星等11种抗菌药物敏感,对新霉素、红霉素中度敏感,对链霉素、庆大霉素等5种抗菌药物耐药。本研究可为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及药物防控提供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 药敏特征
下载PDF
致病性副溶血弧菌VP0630株的分离鉴定及其对凡纳滨对虾免疫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春艳 白晓慧 +6 位作者 刘义 张振国 张丽 刘克明 郝爽 罗璋 尤宏争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02-508,共7页
为分析天津地区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暴发性死亡的原因,采用生理生化法、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及AP4套式PCR方法对从患病凡纳滨对虾(体长5~6 cm)肝胰腺中分离得到的优势菌VP0630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致病性研究,采用注... 为分析天津地区养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暴发性死亡的原因,采用生理生化法、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及AP4套式PCR方法对从患病凡纳滨对虾(体长5~6 cm)肝胰腺中分离得到的优势菌VP0630进行了病原菌分离鉴定和致病性研究,采用注射感染法对凡纳滨对虾进行攻毒试验,试验设对照组和感染组,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各30尾对虾,感染组每尾虾注射3×10^7 CFU/mL的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 25μL,分别于注射后3、6、9、12、24、48、72、96 h时,检测凡纳滨对虾体内免疫酶活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经鉴定,优势菌株VP0630属于致病性副溶血弧菌,理化特性鉴定概率为99%,pir毒力基因检测呈阳性;注射感染试验显示,对虾96 h时的累积死亡率达78.37%;酶活力检测显示,对照组对虾血清和肝胰腺中溶菌酶(LYS)、酚氧化酶(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LP)、酸性磷酸酶(ACP)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6种酶活力在0~96 h时无显著性变化(P>0.05),而感染组对虾6种酶活力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血清和肝胰腺中6种酶活力均在6~12 h时显著升高(P<0.05),大部分酶活力在72~96 h时降低至对照组水平,仅个别酶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副溶血弧菌VP0630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对凡纳滨对虾免疫防御系统有较强的破坏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副溶血弧菌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 免疫酶活力
下载PDF
引起凡纳滨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的副溶血弧菌MLST新序列型 被引量:7
14
作者 孙明玉 冯博 +5 位作者 张昭寰 徐马俊坤 刘伟奇 刘海泉 潘迎捷 赵勇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10-418,共9页
针对12株引起凡纳滨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的致病性副溶血弧菌,运用多位点测序技术,分析致病菌株的遗传特征。实验选择副溶血弧菌的7个管家基因dnaE、gyrB、recA、dtdS、pntA、pyrC及tnaA,对12株AHPND致病菌扩增测序。将核酸序列... 针对12株引起凡纳滨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HPND)的致病性副溶血弧菌,运用多位点测序技术,分析致病菌株的遗传特征。实验选择副溶血弧菌的7个管家基因dnaE、gyrB、recA、dtdS、pntA、pyrC及tnaA,对12株AHPND致病菌扩增测序。将核酸序列上传至PubMLST数据库进行比对后获得每株菌的序列型。收集其他地区AHPND致病性副溶血弧菌的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数据,采用eBURSTV3及MEGA5.0软件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2014年中国广东分离的AHPND致病株属于一个新序列型ST1710(42、134、99、79、141、41、51),仅与库中ST415及ST975同源性较高。目前,急性肝胰腺坏死致病株的9种ST型可归为2个克隆组和5个单体。经系统发育树进一步分析可知新序列型ST1710与单体ST975遗传关系相近。本研究首次报道中国AHPND分离株的序列型,丰富了PubMLST数据库,并为其遗传进化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 副溶血弧菌 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
下载PDF
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致病菌HY3鉴定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余达勇 陈碧秀 +4 位作者 钟永军 粱秀燕 何昕蔚 夏海洋 鲍佳伟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44-851,共8页
通过平板涂布分离法从病虾中分离到多株弧菌,从中挑取代表性菌株HY3,结合其弧菌检测琼脂平板上的菌落形态特征,16S rRNA和fur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副溶血弧菌。副溶血弧菌HY3携带有tlh基因(不耐热溶血毒素)和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致... 通过平板涂布分离法从病虾中分离到多株弧菌,从中挑取代表性菌株HY3,结合其弧菌检测琼脂平板上的菌落形态特征,16S rRNA和fur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副溶血弧菌。副溶血弧菌HY3携带有tlh基因(不耐热溶血毒素)和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致病基因pirAVP、pirBVP。攻毒试验显示,副溶血弧菌HY3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凡纳滨对虾感染后第7 d累积死亡率近10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副溶血弧菌HY3对链霉素、氨苄西林耐药;抗性基因检测显示,副溶血弧菌HY3携带blaTEM、strA-strB等相关抗生素抗性基因。常用剂量的渔用消毒剂高锰酸钾对副溶血弧菌HY3的杀菌效果较好,10 mg/L高锰酸钾溶液处理2 h,杀菌率可达99.99%。本试验结果表明,台州凡纳滨对虾养殖场出现的急性肝胰腺坏死病主要致病菌为副溶血弧菌,且对链霉素、氨苄西林耐药,后续防治该病需避免使用该类药物,可以采用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处理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 凡纳滨对虾 副溶血弧菌 fur基因 药敏试验
下载PDF
引起舟山地区凡纳滨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病原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4
16
作者 侯巧利 王庚申 +2 位作者 谢建军 施慧 许文军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1年第1期42-51,共10页
2014-2019年期间,从舟山地区疑似发生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病(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AHPND)对虾体内共分离到30株病原菌。通过16S rRNA基因及gyrB、rpoA等基因同源性检索分析对30株分离菌进行了鉴定;同时运用Nested-PC... 2014-2019年期间,从舟山地区疑似发生急性肝胰腺坏死综合病(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AHPND)对虾体内共分离到30株病原菌。通过16S rRNA基因及gyrB、rpoA等基因同源性检索分析对30株分离菌进行了鉴定;同时运用Nested-PCR方法筛选并鉴定了菌株pirABVP基因携带情况;选取代表性菌株,以浸泡感染方法进行了致病性试验。分离菌鉴定结果显示:从舟山地区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中分离到的病原菌主要以副溶血弧菌、坎贝氏弧菌及欧文斯氏弧菌为主;其中10株菌携带pirABVP毒力基因;本实验选取4株pirABVP基因阳性菌和1株pirABVP基因阴性菌进行了感染试验;致病性试验显示,携带pirABVP毒力基因的4株菌可使健康对虾发病,出现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的典型症状,且持续暴露于病原菌的实验对虾的最高死亡率可达95%,比短时间暴露组死亡率高40%左右;发病虾肝胰腺及肠道组织出现了肝胰腺小管崩塌及肠绒毛脱落等严重的病理变化。研究表明,携带pVA1质粒的副溶血弧菌、欧文斯氏弧菌和坎贝氏弧菌等多种弧菌诱发了舟山地区对虾AHPND,养殖环境中的AHPND致病菌持续存在会导致对虾死亡率处于高水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 细菌鉴定 组织病理
下载PDF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病原菌毒力的初步研究
17
作者 李吉云 沈辉 +6 位作者 孟庆国 万夕和 蒋葛 乔毅 成婕 冯艳琴 李浩澜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68-875,共8页
近年来,致病性副溶血弧菌引起的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的致死率较高,从病程上分为急性和亚急性两类。本试验选取来自江苏不同地区的引发急性、亚急性的6株致病性副溶血弧菌,通过攻毒试验验证其毒力强弱,并通过多位点序列分型进行菌株分型研... 近年来,致病性副溶血弧菌引起的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的致死率较高,从病程上分为急性和亚急性两类。本试验选取来自江苏不同地区的引发急性、亚急性的6株致病性副溶血弧菌,通过攻毒试验验证其毒力强弱,并通过多位点序列分型进行菌株分型研究。攻毒试验结果显示,菌株SHY1669、SHY1776、SHY1777、SHY1833攻毒试验组的对虾死亡率显著高于菌株SHY1673、SHY1697(P<0.05)。利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进行分型研究,菌株SHY1669、SHY1673、SHY1697、SHY1776、SHY1777、SHY1833分型结果为ST452、ST882、ST415、ST114、ST919、ST2355,其中ST2355为新序列型,其余均为已知序列型,且与ST1743同源性最高。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急性与亚急性菌株在进化方面未表现出显著差异,急性菌株主要出现在亚洲地区,而亚急性菌株出现在北美洲和亚洲等地区。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致病性副溶血弧菌在毒力方面存在强弱之分,但在多位点序列分型中未表现出亲缘关系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 致病性副溶血弧菌 多位点序列分型
下载PDF
pVA质粒中Ⅱ型分泌系统同源基因对副溶血弧菌生物学特性及PirAB表达和分泌的影响
18
作者 苏彤彤 唐磊 莫照兰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459-5474,共16页
【背景】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引起养殖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AHPND)的病原之一,毒素蛋白PirAB是该病原的致病因子,由病原携带的pVA质粒上的pirA和pirB编码。PirAB的分泌途... 【背景】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引起养殖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AHPND)的病原之一,毒素蛋白PirAB是该病原的致病因子,由病原携带的pVA质粒上的pirA和pirB编码。PirAB的分泌途径尚未明确。【目的】探究pVA质粒中Ⅱ型分泌系统同源基因epsG2和epsE2对副溶血弧菌生物学特性及PirAB表达和分泌的影响。【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副溶血弧菌VP220218株pVA质粒上存在2个Ⅱ型分泌系统(typeⅡsecretion system,T2SS)的同源基因epsG2和epsE2;利用框内缺失方法构建了突变株ΔepsG2和ΔepsE2,检测其生长、生物被膜形成、运动力和胞外蛋白酶活力的变化,进一步用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了PirAB表达和分泌的变化。【结果】epsG2和epsE2能够抑制VP220218的胞外蛋白酶活力(P<0.001)、在对数生长期抑制细菌的生长(P<0.05);此外,epsG2能够促进细菌的运动(P<0.05)、在平台期抑制VP220218的生物膜形成(P<0.05),epsE2能够抑制细菌的运动、在对数生长中后期促进VP220218的生物膜形成(P<0.05)。RT-qPCR结果显示,epsE2对pirA和pirB的表达无影响;epsG2在对数生长初期和中期抑制pirA和pirB的表达,在对数生长后期和平台期则促进pirA和pirB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epsG2对PirAB的合成和分泌无影响,epsE2能够促进PirAB的合成和分泌。【结论】epsG2和epsE2参与了副溶血弧菌VP220218的生理活动,且epsE2影响PirAB的合成和分泌。研究结果为了解致AHPND菌PirAB毒素的合成和分泌途径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 副溶血弧菌 Ⅱ型分泌系统 epsG2 epsE2
原文传递
Association between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of nLvALF1 and PEN2-1 genes and resistance to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in the Pacific white shrimp Litopenaeus vannamei
19
作者 Pawapol Kongchum Suphavadee Chimtong Naparat Prapaiwong 《Aquaculture and Fisheries》 2022年第4期373-381,共9页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carrying a plasmid encoding the PirAvp and PirBvp toxins is the causative agent of 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AHPND)in penaeid shrimps.In the Pacific white shrimp farming industry,...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carrying a plasmid encoding the PirAvp and PirBvp toxins is the causative agent of 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AHPND)in penaeid shrimps.In the Pacific white shrimp farming industry,one possible strategy to reduce economic loss due to AHPND is the development of a shrimp line resistant to the disease.In this study,we identified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in the Litopenaeus vannamei anti-lipopolysaccharide factor 1(nLvALF1)and penaeidin 2-1(PEN2-1)genes,and we analyzed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these SNPs and resistance/susceptibility to V.parahaemolyticus infection in the Pacific white shrimp.Postlarvae(PL20)shrimp from a local hatchery in Prachuap Khiri Khan Province were challenged with an isolate of VPAHPND and mortality was observed for 14 days.DNA was extracted from susceptible(died within 6 days)and resistant(survived the challenge)shrimp(45 individuals/group)and used for PCR amplifications of nLvALF1(397 bp)and PEN2-1(637 bp)gene fragments.PCR products were sequenced by direct sequencing and SNPs were identified from sequencing chromatograms.Nine and seven SNPs were identified in nLvALF1 and PEN2-1 gene fragments,respectively.Analyses of allele frequencies in susceptible and resistant samples using Chi-square tests revealed that four and six SNPs in nLvALF1 and PEN2-1,respectively,were associated with resistance/susceptibility to V.parahaemolyticus infection(P<0.05).The SNPs in the candidate genes identified here are potential DNA markers for breeding V.parahaemolyticus-resistant Pacific white shrimp in the study population;however,further validation will be required if these SNPs are to be used across popu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Anti-lipopolysaccharide factor Penaeidin Early mortality syndrome 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