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ng on no-reflow phenomenon of 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1
作者 杨斌 王旭 +2 位作者 邵一兵 王正忠 要英杰 《South China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11年第2期89-96,117,共9页
Background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is used as a treatment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and one of its major complications is the angiographic no-reflow phenomenon (NR). Although intra-... Background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is used as a treatment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and one of its major complications is the angiographic no-reflow phenomenon (NR). Although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ng (IABP) is sometimes used in such patients to increase the diastolic coronary blood flow, there is little available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effects of IABP on the angiographic no-reflow phenomenon. Method Twenty-two AMI patient with NR were performed primary PCI between January 2006 and December 2009, of which 12 patients were selected for IABP therapy and the left 10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by group procedure of odd and even days; We observed the vasoactive substance in both groups on the days of 1, 2, 3, 5, 7, 10 after the different interventions, which include plasma renin activity (PRA), angiotensin Ⅱ (ANG Ⅱ), aldosterone (ALD), adrenaline (E), and noradrenalin (NE); In addition, cardiac structure and cardiac ventricle systolic function including left atrium medial diameter (LAMD), left ventricular medial diameter (LVMD) Finally,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were evaluated after 10 days, 3 months and 6 months; statistics was taken to analysis.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time concentration curve, vasoactive substance of the IABP group decreased fas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is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1 ) ; In terms of LAMD, LVMD, and LVEF, echocardiography difference of the IABP and the control group in 10 days, 3 months, and 6 months also showe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Conclusions IABP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release of vasoactive substances of NR in patients of primary PCI for AMI; LAMD, LVMD and LVEF in 10 days, 3 months, and 6 months can be improved using this method, which is conducive to recovery of heart fu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ng angiographic no-reflow phenomenon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原文传递
Risk factors and subsequent prognostic impact of pulmonary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undergoing IABP implantation 被引量:1
2
作者 LIANG Xiu-na YU Li-ting LIAO You-wan 《South China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20年第2期123-127,共5页
Backgrou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undergoing an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implantation remains high.This study aims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and subsequent prognostic impact... Backgrou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undergoing an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implantation remains high.This study aims to analyze the risk factors and subsequent prognostic impact of pulmonary infection in these populations.Methods Data of patients with AMI treated with the IABP between August 2017 and May 2018 was collected retrospectively.A total of 104 AMI patients who underwent the IABP and complicated with postoperative pulmonary infection were assigned to the observation group,meanwhile,73 patients without pulmonary infection were chosen as the control group.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the risk factors and outcomes for the postoperative pulmonary infections were analyzed.Results Pulmonary infection can prolong CCU duration(11.7±8.2 vs.6.5±4.1,P<0.001)and lead to higher in-hospital death(31.5%vs.12.5%,P=0.002).Killip>2 wa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pulmonary infection.In addition,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Killip>2,diabetes,current smoking,and pulmonary infection were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in-hospital death.Conclusions Postoperative pulmonary infection was a risk factor for poor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AMI undergoing IABP.It is necessary to take corresponding interventions to reduce the risk of postoperative pulmonary inf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pulmonary infection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器械辅助支持下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不良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罗明华 陈玉善 +6 位作者 王贺 关怀敏 解金红 邱承杰 宗永华 尚莎莎 王运蔚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4期197-202,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考察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痛中心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并且行PPCI的患者... 目的本研究旨在考察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术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痛中心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并且行PPCI的患者,收集其临床基线特征、冠状动脉造影及PPCI相关参数、器械辅助支持信息等。根据1年内随访生存与否,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各项因素。结果共入选40例患者,其中生存组26例,死亡组14例。两组在基线资料、入院诊断、危险因素及合并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生存组较死亡组有入院时心率较低、血压较高的趋势;生存组心肌酶显著低于死亡组(肌酸激酶峰值:496.00(198.25,2830.00)U/L比3040.00(405.75,5626.53)U/L,P=0.003;肌酸激酶同工酶MB型峰值:52.65(31.75,219.50)U/L比306.00(27.25,489.63)U/L,P=0.006);两组间在冠状动脉造影及PPCI相关指标方面比较,生存组较对照组有更高的完全血运重建率(53.85%比21.43%,P=0.048);两组器械辅助支持方面比较,生存组较死亡组有更多的体外膜肺氧合(ECMO)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的比例(38.46%比7.14%,P=0.034)。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原性休克行PPCI的患者的预后与心肌酶水平、ECMO联合IABP支持以及完全血运重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原性休克 预后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酶 体外膜肺氧合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下载PDF
左西孟旦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可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江友 陈涵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4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本研究评估左西孟旦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连续收集AMI合并CS植入IABP行急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左西孟旦+IABP)和对照组(单纯I... 目的:本研究评估左西孟旦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连续收集AMI合并CS植入IABP行急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左西孟旦+IABP)和对照组(单纯IABP),使用化学发光法检测2组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I(cTnI)水平,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统计患者IABP辅助时间、CCU入住天数及总住院天数;心肌梗死后30 d心脏主要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再发心肌梗死、脑卒中、再次血运重建、死亡及再次住院率。结果:治疗5 d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NT-proBNP下降更加明显[(-3895.37±1589.59) pg/mL vs(-2568.53±1864.23)pg/mL,P=0.0026],hsCRP降低更加显著[(-42.56±20.35)mg/L vs(-25.63±12.69)mg/L,P=0.0032],肌钙蛋白峰值更低[(89.65±36.58)ng/mL vs(98.56±32.69)mg/L,P=0.042];观察组IABP持续时间更短[(4.5±2.5)d vs(6.5±3.5)d,P=0.032],CCU入住时间更短[(7.5±3.5)d vs(9.5±4.5)d,P=0.039],总住院时间明显降低[(10.5±5.5)d vs(13.5±6.5)d,P=0.025]。2组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6)。观察组30 d内心血管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9.05%vs 25.00%,P=0.515),急诊就医次数更少[(1.2±0.8)vs(2.2±1.8),P=0.042],再次住院次数更少[(0.8±1.2)vs(1.5±1.6),P=0.049]。出院时,观察组标准EQ-5D-3L健康调查问卷评分低于对照组(P=0.038),随访30 d时继续保持降低(P=0.029)。结论:左西孟旦联合IABP对AMI合并CS患者疗效肯定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球囊反搏 左西孟旦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不同器械辅助支持下急诊经皮介入治疗效果
5
作者 罗明华 陈玉善 +2 位作者 王贺 关怀敏 解金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317-3322,共6页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在不同器械辅助支持下进行急诊经皮介入治疗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医院接受急诊经皮介入治疗术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根据患者接受的血流动力...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在不同器械辅助支持下进行急诊经皮介入治疗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医院接受急诊经皮介入治疗术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根据患者接受的血流动力学支持方式,分为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ECMO联合IABP)支持的研究组,以及单纯IABP支持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预后差别。结果共有4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研究组11例,对照组29例。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如年龄、性别、合并症等方面无显著差异。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的陈旧性心肌梗死发生率(5/11 vs.2/29,P=0.016)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发生率(8/11 vs.11/29,P=0.49)更高;研究组入院时左室射血分数更低[(38.5±10.10)vs.(48.55±8.86),P=0.01],EF值<35%的患者比例更多(5/11 vs.3/29,P=0.01);研究组的多支血管疾病率和Syntax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10/11 vs.11/29,P=0.02)和[(33.36±13.37)vs.(25.74±5.75),P=0.015];研究组完全血运重建的比例更高(9/11 vs.8/29,P=0.002);研究组器械辅助支持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6/11 vs.5/29,P=0.02)。研究组的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1.00%vs.55.17%,P=0.03)。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时,ECMO联合IABP的器械辅助支持方式并发症相对较高,但更有利于完全血运重建,临床预后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体外膜肺氧合 主动脉球囊反搏 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 器械辅助支持
下载PDF
双心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IABP术后负性情绪及舒适度的影响观察
6
作者 翟秋翎 郭莎莎 董佩霞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8期982-984,988,共4页
目的:探讨双心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动脉球囊反搏泵(IABP)术后负性情绪及舒适度的影响观察。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IABP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36例实施... 目的:探讨双心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动脉球囊反搏泵(IABP)术后负性情绪及舒适度的影响观察。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IABP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36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6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另给予双心护理,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月后评价效果。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PANAS)评估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比较患者舒适度(Kolcaba舒适量表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舒适度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和环境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99、6.118、2.864、2.278,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PANAS评分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PANAS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35,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63,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IABP术后采用双心护理,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舒适度和负性情绪,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主动脉球囊反搏泵 双心护理 舒适度 心理精神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后发生缺血性肠病一例
7
作者 刘浩 吴明祥 +1 位作者 钟志林 蒋小燕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3-75,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7岁,因“胸闷7 d,再发加重10 h”于2023年2月9日入院。患者于7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不适,主要位于胸骨左缘,持续约10 min,伴气短,休息后症状稍缓解,期间发作数次。于10 h前上述症状再发加重,持续无缓解,遂来院就...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67岁,因“胸闷7 d,再发加重10 h”于2023年2月9日入院。患者于7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不适,主要位于胸骨左缘,持续约10 min,伴气短,休息后症状稍缓解,期间发作数次。于10 h前上述症状再发加重,持续无缓解,遂来院就诊。既往史:高血压病史10年,最高血压170/90 mmHg,口服培哚普利治疗,血压控制尚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缺血性肠病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1例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主动脉球囊反搏辅助下行PCI救治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护理
8
作者 王彦哲 赵静 +4 位作者 杨春晓 闫春林 郝恩刚 孙洪敏 杨岳武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4年第7期103-107,共5页
总结1例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救治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手术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如下:采用多学科联合模式,组建“介入+ECMO团队”,规范手术... 总结1例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救治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手术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如下:采用多学科联合模式,组建“介入+ECMO团队”,规范手术站位及手术流程,做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术中配合及体外膜肺氧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护理,术后做好转运及交接。患者手术过程顺利,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发生,该患者经过专业的治疗与护理,术后第4天撤除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后第8天成功撤除体外膜肺氧合,术后第10天转普通病房治疗,术后第15天出院,随访时患者状态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不同时机的应用
9
作者 罗佳 张天翼 李杨丹 《医疗装备》 2024年第6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源性休克(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不同时机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于医院拟行PCI治疗的70例AMI伴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吸氧、心电监...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心源性休克(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不同时机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于医院拟行PCI治疗的70例AMI伴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基础药物及急诊PCI治疗。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于PCI术前和术后置入IABP。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24 h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尿量]水平,术前和术后7 d的心肌损伤标志物[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cTnI)]水平,术前和术后3个月的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肺毛细血管契压(PCWP)和心脏指数(CI)]水平,以及术后30 d内的病死率。结果术后24 h,两组MAP和尿量均高于术前,HR低于术前,且试验组MAP和尿量均高于对照组,HR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两组血清CK-MB和cTnI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LVEF和CI水平均高于术前,PCWP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试验组LVEF和CI水平高于对照组,PCW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内,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伴CS患者行PCI术前应用IABP较术后应用IABP更能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减轻心肌受损,提高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血流动力学 心功能 心肌损伤
下载PDF
一体化干预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中的效果
10
作者 陈爽 徐文晶 +1 位作者 李赛 吴欣欣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4期563-566,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治疗中应用一体化干预模式的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行IABP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2组,每组26例。参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试验组采用一体化干...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治疗中应用一体化干预模式的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行IABP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2组,每组26例。参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试验组采用一体化干预模式进行干预,比较2组的负性情绪评分、舒适状况、生活质量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干预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低于参照组(P<0.05)。2组干预后的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高于参照组(P<0.05)。2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高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85%,低于参照组的26.92%(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IABP治疗中应用一体化干预模式,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舒适度和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性情绪 急性心肌梗死 舒适度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急诊冠脉再通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效果及对生存率的影响
11
作者 罗俊妮 张倩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6期70-73,共4页
目的分析急诊冠脉再通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接收的140例AMI合并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0例。对照... 目的分析急诊冠脉再通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接收的140例AMI合并C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研究组给予PCI+IABP治疗。比较两组的心功能指标、血清心肌损伤指标、临床疗效及生存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均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乳酸(Lac)、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存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冠脉再通后IABP治疗AMI合并CS能够减轻患者的心肌功能损伤,促进心功能显著改善,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存活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心肌损伤指标、血流动力学及血氧含量水平的影响
12
作者 任彦锋 郭晶晶 +4 位作者 王增夏 冯蕊涵 王雪宁 杨树涵 邢永生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10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心肌损伤指标、血流动力学及血氧含量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作为研...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心肌损伤指标、血流动力学及血氧含量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河南省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机械循环支持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48)接受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与对照组(n=52)单纯接受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对两组心肌损伤指标、血流动力学、血氧、凝血功能指标以及治疗结局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以及肌钙蛋白I(cTnI)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肺动脉楔压(PCWP)和中心静脉压(CVP)低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MABP)和动脉收缩压(SBP)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氧饱和度(SaO2)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乳酸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新发脑血管意外事件和发心房颤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肺部感染、下肢缺血、急性肾损伤以及消化道出血发生比例低于观察组,但观察组住院期间死亡率以及30d内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膜肺氧合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心肌损伤、血流动力学、血氧的改善更显著,且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但对凝血功能的影响较小且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下肢缺血、急性肾损伤以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较体外膜肺氧合重,值得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体外膜肺氧合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下载PDF
VA-ECMO联合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并发难治性心源性休克中的治疗效果观察
13
作者 刘闪闪 张蓓 曾桂馨 《临床研究》 2024年第11期5-7,共3页
目的分析静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并发难治性心源性休克中的治疗效果观察。方法将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并发难治性心源... 目的分析静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并发难治性心源性休克中的治疗效果观察。方法将2021年10月至2023年10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并发难治性心源性休克患者(86例)纳入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单双数抽签法分组,43例单数者入对照组,仅采取IABP治疗;另外43例双数者入研究组,采取VA-ECMO联合IABP治疗。对比两组存活率、ICU住院时间、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存活率(95.35%)高于对照组(79.07%),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3.02%)高于对照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心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CO、LVEF、SV水平高于对照组,左室收缩末期、舒张末期内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33%)低于对照组(16.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A-ECMO、IABP联用在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并发难治性心源性休克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提升患者存活率,促进心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动脉体外膜肺氧合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介入 难治性心源性休克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辅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生存率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汪浩 贾绍斌 +2 位作者 张政军 丛广志 沙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45-550,共6页
目的评估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 d和远期生存率,并确定30 d和远期全因死亡率的预测因子。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收集本中心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间57例应用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用COX风险... 目的评估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 d和远期生存率,并确定30 d和远期全因死亡率的预测因子。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收集本中心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间57例应用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用COX风险比例模型确定30 d和远期全因死亡率的预测因子。结果 57例患者中,男性占67.2%,平均年龄(62.75±11.96)岁,心源性休克占34.5%,既往有急性心肌梗死病史占64.9%,既往行经皮冠状动脉治疗占28.1%。IABP平均持续时间为(3.5±1.9)d。平均随访时间为20个月(范围1个月到2.5年)。患者中1 d,7 d,30 d后和180 d后的生存率分别为93%、82.5%、70.2%和63.2%。远期高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子为机械通气,远期低死亡率的独立因子为补救性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论 IABP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30 d死亡率仍然很高,但远期生存率却可以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预测因子 生存率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治疗时血小板减少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江 刘文娴 +3 位作者 朱佳佳 宁尚秋 陈立颖 盛瑾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4期17-18,21,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期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特点、处理及预后。方法入选我院2005年8月~2011年1月128例接受IABP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回顾性分析入选患者的血小板情况及临床特点。结果 128例患者...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期间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特点、处理及预后。方法入选我院2005年8月~2011年1月128例接受IABP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回顾性分析入选患者的血小板情况及临床特点。结果 128例患者应用IABP的时间为(86.4±7.1)h;应用IABP后有52例血小板减少患者,其中轻度减少者37例、重度减少者15例,无极重度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时间为开始IABP治疗后12h;停用IABP后有97.4%的患者血小板恢复至正常。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IABP治疗时可出现明显的血小板减少,应该引起重视,在应用过程中应严密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血小板减少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心血管危重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5
16
作者 谢琼 郭莹 +2 位作者 潘宏伟 周鸣 张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0-404,共5页
目的:评价心血管危重症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湖南省人民医院68例心血管危重症患者行IABP辅助治疗的临床资料。对所有入组患者分别于床旁或导管室行IAB... 目的:评价心血管危重症患者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湖南省人民医院68例心血管危重症患者行IABP辅助治疗的临床资料。对所有入组患者分别于床旁或导管室行IABP辅助治疗,比较使用IABP前后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N末端前体脑利钠肽以及肾功能。同时观察患者院内心血管事件及转归。结果:68例患者经IABP辅助治疗后有51例病情好转。37例患者在IABP置入后顺利完成冠状动脉介入治疗。IABP置入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N末端前体脑利钠肽值下降。仅5例患者发生IABP相关并发症,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IABP是抢救危重心血管病患者安全、有效的措施,对有适应证的患者应及早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心力衰竭 N末端前体脑利钠肽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时高危患者常规主动脉球囊反搏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17
作者 陈军 杨希立 +2 位作者 周昭仑 李健民 谭海斌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927-1928,1931,共3页
目的评价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术时常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41例高危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介入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的患者,为治疗组(A组),将同期行急诊介入治疗但没有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目的评价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术时常规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41例高危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介入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的患者,为治疗组(A组),将同期行急诊介入治疗但没有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治疗的高危心肌梗死患者配对入选38例设为对照组(B组)。比较两组术后30d内左室功能改善情况以及心肌缺血事件和心脏主要不良事件等的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术后30d内左室功能较B组明显改善(P<0.05),心肌缺血事件的发生率A组较B组少(P<0.05),两组在死亡率、再次心肌梗死发生率和再次血运重建率等方面差别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危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做紧急介入治疗术前常规进行IABP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左室功能和心脏主要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但这一结果仍需大规模临床试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 左室功能 心脏主要不良事件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并泵衰竭患者不同时机的应用 被引量:14
18
作者 潘宏伟 郭莹 +5 位作者 郑昭芬 何晋 张宇 刘征宇 胡勇军 彭建强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5-6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泵衰竭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治疗时机的选择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并泵衰竭患者85例,按IABP应用的时机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必要IABP组42例,为经积极药物治疗后,收缩压仍然<90 mmHg,再行I...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后泵衰竭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治疗时机的选择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急性心肌梗死并泵衰竭患者85例,按IABP应用的时机不同随机分为两组:必要IABP组42例,为经积极药物治疗后,收缩压仍然<90 mmHg,再行IABP术患者;即刻IABP组43例,为入院时确诊后立即行IABP术患者;两组同时尽快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比较两组门-球囊时间、术后1周以及3个月的生存率,测量两组术后1天、3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结果必要IABP组门-球囊时间明显大于即刻IABP组(96.7±31.2 min比78.3±35.6 min,P<0.05)。必要IABP组术后3个月生存率明显低于术后1周(57.1%比69.0%,P<0.05),并低于术后3个月即刻IABP组(57.1%比67.4%,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值均进行性降低,必要IABP组下降幅度大于即刻IABP组(7.6%±3.5%比4.2%±3.1%,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泵衰竭患者尽早使用IABP,能缩短血运重建时间,降低死亡率及保护左心室收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泵衰竭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下载PDF
主动脉球囊反搏在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心源性休克和心脏破裂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杨进刚 胡大一 +6 位作者 李田昌 赵明中 彭建军 庞文跃 吴旸 郁鹏 商丽华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703-705,共3页
目的 对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治疗的心源性休克和心脏破裂病人的住院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对心源性休克和心脏破裂的 2 8例病人 ,均安装IABP ,其中 2 0例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 ,1 3例接受了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冠... 目的 对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治疗的心源性休克和心脏破裂病人的住院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对心源性休克和心脏破裂的 2 8例病人 ,均安装IABP ,其中 2 0例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 ,1 3例接受了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冠脉旁路移植术 (CABG)或心脏外科手术。结果  1例因急诊血管成形失败而行急诊CABG成功 ,1 1例急诊血管成形 (直接PTCA)开通了梗死相关动脉 (IRA) ,1 2例 (42 9% )存活 ,1 6例死亡 (57 1 % ) :1 1例因休克死亡 ;4例心脏破裂因没有手术干预的时机死亡 ;1例游离壁破裂因心肌坏死面积过大死于手术台上 ;还有 1例病人在出院 7d后死于室颤。在所有无心脏破裂的心源性休克病人中 ,与接受PTCA和CABG的病人相比 ,未接受PTCA和CABG的病人的死亡率较高 (81 8%vs1 6 7% )。所有心脏破裂的病人无一存活 ,死亡率 1 0 0 %。结论 使用IABP对于急性心肌梗死 (AMI)所致的心源性休克有显著的效果 ,但仅使用IABP结合常规治疗而不开通IRA并不能提高这些病人的生存率 ,心脏破裂的病人若不能及时修补缺损 ,使用IABP仅能延长病人的存活时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球囊反搏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心脏破裂 应用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后室间隔穿孔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方臻飞 黄亿源 +7 位作者 胡信群 沈向前 唐建军 李江 吕晓玲 赵延恕 周胜华 胡连根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9-152,共4页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抢救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发生室间隔穿孔(VSR)患者的疗效及作用.方法 对我院心内科2007-07~2012-04收治的20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并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 目的 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抢救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发生室间隔穿孔(VSR)患者的疗效及作用.方法 对我院心内科2007-07~2012-04收治的20例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并室间隔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AMI合并室间隔穿孔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其中14例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IABP支持,其即刻血流动力学改善率为57.1%,3例行介入封堵术,2例行外科手术治疗,均存活;1例病情稳定出院,其余6例于住院期间死亡.结论 IABP在抢救AMI后VSR患者时能够暂时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为手术争取时间,最终降低病死率,是手术前重要的过渡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AMI) 室间隔穿孔(VSR)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