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 as the Second Malignant Neoplasm in a Long-Term Survivor Child of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 Case Report
1
作者 Aoli Zhang Xiaojuan Chen +1 位作者 Zhanqi Li Xiaofan Zhu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20年第2期186-190,共5页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is a common pediatric cancer.The second malignant neoplasms(SMNs)in long-term survivors of pediatric ALL are relatively rare.Herein we report a 10-year-old girl who was diagnosed as pr...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is a common pediatric cancer.The second malignant neoplasms(SMNs)in long-term survivors of pediatric ALL are relatively rare.Herein we report a 10-year-old girl who was diagnosed as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5 years after the initial diagnosis of ALL with radiotherapy・free treatment.PNET is an exceedingly rare neoplasm in SMNs of survivors of childhood ALL.It is predisposed to be misdiagnosed and the pathogenesis is unclear.The outcome is poor.Long-term follow-up is necessary for the survival children of 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 second malignant neoplasms CHILDHOOD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下载PDF
Effect of all-trans retinoic acid and arsenic trioxide on tissue factor expression in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cells 被引量:2
2
作者 郭为民 王鸿利 +3 位作者 赵维莅 诸江 璩斌 王学峰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0-34,共5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all-trans retinoic acid (ATRA) and arsenic troxide (As2O3) on tissue factor (TF) expression and procoagulant activity (PCA) of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 cells in vivo and in ...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all-trans retinoic acid (ATRA) and arsenic troxide (As2O3) on tissue factor (TF) expression and procoagulant activity (PCA) of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 cells in vivo and in vitro. METHODS: PCA from freshly isolated APL blasts from APL patients treated with ATRA or As2O3 was detected using a one-stage clotting assay. TF antigen was detected by ELISA and TF mRNA by RT-PCR. The maturation sensitive (NB4) or resistant subclones (NB4-R1) of the promyelocytic NB4 cell line, as well as U937 cells infected with pMSCV-PML-RARa treated with or without ATRA or As2O3, were also examined. RESULTS: Both ATRA and As2O3 can down-regulate the TF antigen, its mRNA transcription and membrane PCA of APL cells in vivo and in vitro, in a time-dependent manner. The TF antigen level in PML-RARa + U937 cell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U937 cells infected with retrovirus vector. Both ATRA and As2O3 can also down-regulate the TF antigen in U937 cells transfected with or without PML-RARa. CONCLUSION: Tissue factor expression and PCA in APL cells may be down-regulated by ATRA and As2O3. By down-regulating TF expression, As2O3 might also be used to improve the DIC-related hemorrhage in APL. Our data indicate that elevated TF antigen in PML-RARa + U937 may be related to the fusion protein PML-RARa. The down-regulating effect of ATRA and As2O3 on TF expression in U937 cells might not involve this fusion prote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OLESCENT Adult Antineoplastic Agents ARSENICALS Female Gene Expression Regulation Leukemic Humans leukemia promyelocytic acute Male Middle Aged Neoplasm Proteins Oncogene Proteins Fusion Oxides RNA Messenger THROMBOPLASTIN TRETINOIN tumor Cells Cultured
原文传递
来那度胺致多发性骨髓瘤继发第二原发肿瘤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何晓玉 马薇 +7 位作者 荣爱红 田文灏 闫洪超 王冲 邢彩霞 刘爱琪 尹亚南 石凤芹 《中国医药》 2024年第1期119-122,共4页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肿瘤的一种类型,是以恶性浆细胞在骨髓克隆性增殖为特征的疾病,导致贫血和相关的血细胞减少、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溶骨性骨病、高钙血症和肾功能不全。近年来新药的广泛应用,延长了MM患者的生存期,提高了随访率...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肿瘤的一种类型,是以恶性浆细胞在骨髓克隆性增殖为特征的疾病,导致贫血和相关的血细胞减少、低丙种球蛋白血症、溶骨性骨病、高钙血症和肾功能不全。近年来新药的广泛应用,延长了MM患者的生存期,提高了随访率,但使远期并发症相对增多,其中第二原发肿瘤已经成为新的临床难题。本文报道1例来那度胺致MM继发第二原发肿瘤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停止服用来那度胺4个月后完全缓解,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来那度胺 第二原发肿瘤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三氧化二砷在肿瘤治疗中临床应用及相关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欣 潘宇飞 万旭英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703-706,共4页
三氧化二砷(ATO)具有广泛抗肿瘤作用,用于治疗疾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ATO被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ATO在其他癌种中同样发挥抗肿瘤效果,如多发性骨髓瘤、肝癌和胰腺癌等。现对AT... 三氧化二砷(ATO)具有广泛抗肿瘤作用,用于治疗疾病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ATO被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ATO在其他癌种中同样发挥抗肿瘤效果,如多发性骨髓瘤、肝癌和胰腺癌等。现对ATO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相关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肿瘤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临床应用 分子机制
下载PDF
9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治疗后发生第二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5
作者 焦扬 王浩 +1 位作者 毕利军 许青霞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514-518,共5页
目的: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治疗后发生第二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0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诊治的原发AML治疗后发生第二肿瘤9例患者的实验室和临床资料,实验室和临床资料... 目的: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治疗后发生第二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01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诊治的原发AML治疗后发生第二肿瘤9例患者的实验室和临床资料,实验室和临床资料数据通过查阅电子病历系统和实验室数据管理系统获得;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9例AML患者中,8例患者经诱导化疗后达CR,1例患者诱导化疗后未达CR,HSCT后达CRi。9例中第二肿瘤分别为卵巢性索间质肿瘤、肺鳞癌、结肠癌、B细胞淋巴瘤、结肠腺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未分化多形性肉瘤、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神经内分泌肿瘤和肾透明细胞癌。9例患者两种肿瘤诊断时间间隔为12.0(5.0~24.5)个月。随访结束,4例患者稳定治疗中,3例患者第二肿瘤进展死亡,2例患者白血病复发死亡,9例患者中位OS为51个月,除去3例M3患者,中位OS为34个月。结论:AML治疗后发生第二肿瘤,在临床工作中应提高警惕,治疗前后对患者定期进行血常规、肿瘤标志物、基因及影像学等检查,一方面可评估病情,另一方面有助于早期发现第二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治疗后 第二肿瘤 临床特点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颅咽管瘤 被引量:4
6
作者 张琪 杨华 +6 位作者 朱成英 牛建花 徐媛媛 王楠 朱海燕 于力 靖彧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60-665,共6页
本研究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合并颅咽管瘤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提高对APL合并或继发第二肿瘤的认识。应用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对APL进行确诊;应用免疫分型技术对骨髓中白血病细胞进行分析;应用... 本研究分析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合并颅咽管瘤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提高对APL合并或继发第二肿瘤的认识。应用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对APL进行确诊;应用免疫分型技术对骨髓中白血病细胞进行分析;应用分子生物学检测PML-RARα融合基因以定性及确定治疗前后定量变化;应用常规染色体核型技术及FISH技术以分析该患者细胞遗传特点。结果表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或继发第二肿瘤的临床表现多样,病情复杂。通过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多学科合作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避免了误诊、漏诊延误诊治。结论:当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经过治疗缓解后,再出现其它临床症状时需考虑其他肿瘤的可能,临床上需仔细观察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第二肿瘤 颅咽管瘤
下载PDF
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间质瘤后继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被引量:2
7
作者 于亚平 宋萍 +6 位作者 梅建刚 安志明 周晓刚 李峰 王利平 唐玉梅 翟勇平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58-364,共7页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后继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患者在手术确诊GIST后接受伊马替尼治疗,1年后继发APL。结合文献复...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治疗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后继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患者在手术确诊GIST后接受伊马替尼治疗,1年后继发APL。结合文献复习,探讨两种疾病间的关系及治疗和预后。结果:胃肿块行腹腔镜切除,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为GIST,中度恶性。于术后予以伊马替尼400 mg/天治疗,1年后出现全血细胞减少,骨髓细胞学检查发现增生极度活跃,异常早幼粒细胞占92.5%。流式细胞免疫分型显示,异常细胞表达CD117、CD33、CD38和cMPO,不表达HLA-DR和CD34。染色体核型46,XX,t(15;17)(q22;q21),PML/RARα融合基因阳性,确诊为APL;经全反式维A酸、三氧化二砷和去甲氧柔红霉素联合治疗后获完全缓解。结论:GIST可与APL或其它血液肿瘤同时或异时性发生,两者在发病机理上可能存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伊马替尼
下载PDF
精准治疗有希望治愈肿瘤吗?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苏江 陈赛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55-57,共3页
以肿瘤靶向药物为代表的精准治疗正在给肿瘤治疗带来变革性的突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以往属于高致死性恶性血液肿瘤,如今,基于分子机制的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使APL成为第一个可被基本治愈的急性髓系白血病.近年来,前瞻性的全国... 以肿瘤靶向药物为代表的精准治疗正在给肿瘤治疗带来变革性的突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以往属于高致死性恶性血液肿瘤,如今,基于分子机制的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使APL成为第一个可被基本治愈的急性髓系白血病.近年来,前瞻性的全国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优化治疗、诊断分层体系优化、APL致癌蛋白PML-RARa协同靶向治疗调控图谱的阐明,为高危患者提供更多的治愈机遇.协同靶向精准治疗APL的思路将进一步拓展至其他类型白血病,甚至实体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精准治疗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下载PDF
血清TNF-α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的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韩丽娜 周晋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9-81,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的表达水平。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测定了 10例健康成人及 19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 α水平。结果  19例APL患者中 ,初发未治和复...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的表达水平。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测定了 10例健康成人及 19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 α水平。结果  19例APL患者中 ,初发未治和复发难治组的血清TNF α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和 <0 .0 1)。骨髓缓解 (BMR)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初发未治与复发难治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DIC组与非DIC组血清TNF α水平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血清TNF α水平与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呈负相关性 ,与白细胞数呈较弱的正相关性。结论 APL患者血清中TNF α可能主要来源于白血病细胞 ,是治疗结果判定和复发监测的有益指标 ,血清TN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血病 急性 早幼粒细胞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诱导NB4细胞分化过程中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培烝 周文娟 +3 位作者 朱东辉 曹颖平 赵春军 范惠咏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第5期297-300,共4页
目的筛选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NB4细胞分化过程中,参与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α受体(PML-RARα)融合蛋白降解的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相关基因。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相关基因在ATRA诱导NB4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 目的筛选在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NB4细胞分化过程中,参与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维甲酸α受体(PML-RARα)融合蛋白降解的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相关基因。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相关基因在ATRA诱导NB4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并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在基因和蛋白水平对基因芯片部分结果进行验证,同时对这些基因在ATRA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初诊患者原代细胞分化时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在ATRA诱导NB4细胞向粒系分化的过程中,发现许多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相关的基因主要在ATRA作用12h后表达上调,其中PSMB8和PSMB9这两个基因的芯片结果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得到验证。同时在ATRA作用于APL初诊患者原代细胞后,这些基因的变化情况也与作用于NB4细胞相似。结论在ATRA诱导APL细胞分化过程中筛选出一些受ATRA调控的参与PML-RARα融合蛋白降解的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维甲酸 半胱氨酸内肽酶类 蛋白质类 多酶复合物 泛素 细胞分化 肿瘤细胞 培养的
下载PDF
WT1基因异构体WTA对NB4细胞基因表达谱影响的研究
11
作者 沈慧玲 陈子兴 +3 位作者 王玮 岑建农 胡绍燕 赵晔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12-518,共7页
目的:探讨WT1基因异构体比例的改变对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株NB4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用电穿孔法将携带WT1基因异构体WTA(-17AA/-KTS)全长cDNA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及其对照质粒pCB6+转染入白血病细胞株NB4,建立WT1基因异构体表... 目的:探讨WT1基因异构体比例的改变对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细胞株NB4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用电穿孔法将携带WT1基因异构体WTA(-17AA/-KTS)全长cDNA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及其对照质粒pCB6+转染入白血病细胞株NB4,建立WT1基因异构体表达比例改变的单克隆细胞株NB4/WTA。运用cDNA微阵列技术检测WT1基因异构体表达比例的转变对NB4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并用RTPCR方法验证cyclinA1及CDK7基因表达的改变。结果:转染WT1基因异构体WTA后,外源基因在mRNA及蛋白水平上稳定表达,NB4细胞中共89个细胞周期相关基因、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癌基因以及细胞信号和传递蛋白等基因出现2倍以上表达水平的改变。RTPCR证实与细胞周期相关的cyclinA1基因表达上调,CDK7基因表达下调。结论:WT1基因异构体WTA表达比例增加能引起NB4细胞基因表达谱的改变,这些基因的改变可能对白血病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生物学行为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基因 肾母细胞瘤 蛋白质异构体 寡核苷类排列序列分析 NB4 细胞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诱导治疗过程中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活性的变化
12
作者 周荣富 孙关林 吴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37-240,共4页
用生物学方法测定17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给予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过程中血清、白血病细胞及 NB_4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活性。结果表明除3例外,余14例患者血清中均有 TNF 活性,此活性随治疗而降低,与骨髓白... 用生物学方法测定17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给予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过程中血清、白血病细胞及 NB_4细胞培养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活性。结果表明除3例外,余14例患者血清中均有 TNF 活性,此活性随治疗而降低,与骨髓白血病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L)、早幼粒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与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呈负相关;白血病细胞及 NB_4细胞上清液中均含有 TNF 活性。此结果提示 APL 细胞可以自分泌 TNF,TNF 与病情有关,可监测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肿瘤坏死因子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α增强全反式维甲酸诱导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的凋亡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萌璐 杨欢 +2 位作者 王长莹 姚智 高颖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69-872,878,共5页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分别单独使用ATRA或者联合使用ATRA与TNF-α作用于NB4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细胞计数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 V-FITC/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全反式维甲酸(ATRA)诱导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分别单独使用ATRA或者联合使用ATRA与TNF-α作用于NB4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细胞计数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 V-FITC/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CD11b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单独使用ATRA相比,联合使用ATRA和TNF-α时,NB4细胞在整个分化过程中增殖速度更慢、凋亡率更高,在分化第2天CD11b阳性细胞的比例更高。结论 TNF-α可能具有增强ATRA诱导早幼粒白血病细胞分化及凋亡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肿瘤坏死因子Α 全反式维甲酸 细胞凋亡 细胞分化
下载PDF
治疗相关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贡蓉 贺少龙 +6 位作者 王涛 田卫伟 高志林 马梁明 郑转珍 江波 乔振华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11期1251-1254,共4页
目的通过对96例原发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以及19例治疗相关APL(t-APL)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预后进行分析,以提升对t-APL的认识,提出安全有效的t-APL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14年由山西大医院和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目的通过对96例原发性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以及19例治疗相关APL(t-APL)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预后进行分析,以提升对t-APL的认识,提出安全有效的t-APL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14年由山西大医院和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收治的96例原发性APL和19例治疗t-APL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对所有患者通过电话、医院登记等方式进行随访。随访结束后,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比较2组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分子学缓解率、5年总生存率。结果t-APL占APL的17%,t-APL组与原发性APL组的CR率分别为89%和91%,分子学缓解分别为74%和78%,2组中各有7例(7%)和2例(11%)复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0%和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PL发生占一定比例,经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亚砷酸(ATO)与化疗结合治疗后,其CR率、分子学缓解率与原发性APL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其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原发性APL,说明t-APL和原发性APL有相似治疗反应,但t-APL患者面临的死亡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继发原发性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下载PDF
雷公藤红素对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荷瘤模型小鼠黏附分子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宋登鹏 吴胜英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观察雷公藤红素对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荷瘤模型小鼠黏附分子及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将18只SCID beige小鼠尾静脉注射NB4细胞株(5×10^6/只)以构建人APL荷瘤模型,然后随机分为荷瘤组、三氧化二砷组和雷公藤红素组,另... 目的:观察雷公藤红素对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APL)荷瘤模型小鼠黏附分子及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将18只SCID beige小鼠尾静脉注射NB4细胞株(5×10^6/只)以构建人APL荷瘤模型,然后随机分为荷瘤组、三氧化二砷组和雷公藤红素组,另取6只不造模并设为对照组;3周后向对照组和荷瘤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并进行对照、三氧化二砷按100μg/kg腹腔注射,雷公藤红素按3 mg/kg腹腔注射,4组均注射治疗3周。观察各组治疗后小鼠静脉血NB4细胞生物学特性及黏附分子的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荷瘤组血象检测显示中性粒细胞降低,早幼粒细胞、NB4细胞、B淋巴细胞和白细胞明显升高(P<0.05),血清P-选择素(P-selectin)、可溶性血管黏附分子-1(sVCAM-1)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均明显升高(P<0.05),细胞周期显示,G0、G1期比例明显升高,S和G2-M期明显降低(P<0.05)。与荷瘤组比较,雷公藤红素组中性粒细胞升高,早幼粒细胞、NB4细胞、B淋巴细胞、白细胞、P-selectin、sVCAM-1和sICAM-1均明显降低(P<0.05),且雷公藤红素组G0、G1期比例降低,G2-M和S期增多(P<0.05)。其中,雷公藤红素组白细胞、NB4细胞、P-selectin及sVCAM-1和sICAM-1与三氧化二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红素可能除具有抑制APL荷瘤模型小鼠sVCAM-1和sICAM-1蛋白表达而降低肿瘤细胞的黏附性外,还可将肿瘤细胞阻滞于G2-M和S期,从而发挥对APL的治疗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 荷瘤模型 雷公藤红素 细胞周期 黏附分子
下载PDF
砷剂联合方案抗血液肿瘤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燕芳 朱晨影 +4 位作者 康媛源 苏力德 王茜茜 卢晓阳 那仁满都拉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60-1269,共10页
三氧化二砷(砷剂)即中药“砒霜”,最初以“毒物”被大众熟知。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砷剂被发现可靶向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并显著提高其治愈率,从而成为肿瘤靶向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表明,砷... 三氧化二砷(砷剂)即中药“砒霜”,最初以“毒物”被大众熟知。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砷剂被发现可靶向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并显著提高其治愈率,从而成为肿瘤靶向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表明,砷剂和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均可以特异性降解PML-RARα融合蛋白,其联合方案已成为APL患者的有效治疗选择。此外,砷剂/ATRA方案和砷剂/干扰素α方案分别在非APL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和成人T细胞白血病中发挥协同、靶向抗肿瘤作用。砷剂还能诱导活性氧生成、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因此砷剂联合Bcl-2抑制剂等药物和天然药物活性成分在多种血液肿瘤中发挥了协同诱导凋亡的作用。本文结合临床前和临床研究,对砷剂联合方案在血液肿瘤中的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二砷 全反式维甲酸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急性髓系白血病 成人T细胞白血病 血液肿瘤
原文传递
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继发急性髓系白血病
17
作者 杜家曦 管雯斌 +1 位作者 马娟 袁晓军 《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 2023年第1期60-63,共4页
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但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继发急性髓系白血病鲜有报道,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且预后较差。本文报道了2例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继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病例,分析可能导致其发生的危险因素,以期提高临床医生... 神经母细胞瘤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颅外实体肿瘤,但神经母细胞瘤患儿继发急性髓系白血病鲜有报道,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且预后较差。本文报道了2例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继发急性髓系白血病病例,分析可能导致其发生的危险因素,以期提高临床医生的认识,做到早期发现和干预,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母细胞瘤 继发性恶性肿瘤 急性髓系白血病 儿童
原文传递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诱导分化疗法中血清红系造血抑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周荣富 孙关林 +4 位作者 吴文 邬维礼 陈珏 李秀松 王振义 《中华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7期356-358,共3页
作者动态观察了24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对正常红系祖细胞的作用。结果表明在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前,血清的红系抑制活性明显大于骨髓缓解时(P<0.001);随着治疗,抑制活性逐渐减低,并与Hb呈负相关,与骨髓内原... 作者动态观察了24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对正常红系祖细胞的作用。结果表明在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前,血清的红系抑制活性明显大于骨髓缓解时(P<0.001);随着治疗,抑制活性逐渐减低,并与Hb呈负相关,与骨髓内原始+早幼粒细胞的百分率和CFU-L呈正相关。20例患者血清中红细胞生成素含量在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P<0.001),且与Hb呈负相关。14例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活性治疗前明显高于缓解时(P<0.05),与血清的红系抑制活性呈正相关。初步探讨了这些变化在红系造血恢复方面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白血病 诱导分化疗法 红系抑制活性
原文传递
硼替佐米体外抑制耐全反式维甲酸白血病细胞株NB4-R2的增殖 被引量:2
19
作者 许多荣 李娟 +4 位作者 黄珊 许辉茹 邹外一 杨茂华 罗绍凯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0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Bortezomib)在体外对耐全反式维甲酸(ATRA)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株NB4-R2增殖、凋亡的影响,为用Bortezomib治疗耐ATRA的APL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体外用不同浓度的Bortezomib处理NB4-R2细胞株48h...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Bortezomib)在体外对耐全反式维甲酸(ATRA)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株NB4-R2增殖、凋亡的影响,为用Bortezomib治疗耐ATRA的APL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体外用不同浓度的Bortezomib处理NB4-R2细胞株48h后,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染色法(MTT)观察细胞增殖活力、Hoechst33342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形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百分率以及Westernblotting蛋白印迹检测剪切多聚ADP.核糖聚合酶(cleavedPARP)和Caspase-3凋亡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体外Bortezomib能明显抑制NB4-R2细胞增殖,在质量浓度1~5pg/L的范围内,细胞的抑制作用和Bortezomib浓度呈剂量依赖关系,当质量浓度为5μg/L时,细胞增殖抑制率可达74.9%;在质量浓度1~5μg/L的Bortezomib范围内,NB4-R2细胞增殖受抑主要表现为细胞凋亡增加,凋亡百分率可达78.7%,且以晚期凋亡为主;Westernblotting证实Bortezomib处理后的NBrR2细胞中,cleavedPARP和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增强。结论体外Bortezomib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来抑制NB,R2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抑制药 细胞系 肿瘤 白血病 早幼粒细胞 急性 全反式维甲酸 细胞增殖
原文传递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清及NB4细胞上清对正常粒系造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周荣富 孙关林 +2 位作者 吴文 邬维礼 王振义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343-346,共4页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患者血清对正常粒 单核系祖细胞 (CFU GM )生长的影响及其抑制活性变化的有关因素。方法 用细胞培养方法动态观察了 2 4例APL患者在全反式维甲酸 (ATRA)治疗过程中 ,其血清对正常CFU GM生长的影...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患者血清对正常粒 单核系祖细胞 (CFU GM )生长的影响及其抑制活性变化的有关因素。方法 用细胞培养方法动态观察了 2 4例APL患者在全反式维甲酸 (ATRA)治疗过程中 ,其血清对正常CFU GM生长的影响 ;用ELISA和生物活性法分别检测血清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γ干扰素 (IFN γ)及肿瘤坏死因子 (TNF)活性。结果 治疗前 ,血清对CFU GM的生长呈抑制作用 ,抑制活性明显高于骨髓缓解时和正常血清 (P <0 0 1) ;治疗过程中 ,血清对CFU GM的抑制活性逐渐加强 ,在白细胞达高峰前 3~ 6天最强 ,然后逐渐减弱 ;骨髓缓解时 ,血清对CFU GM的抑制活性明显下降 ,与正常血清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对正常CFU GM抑制活性与患者骨髓白血病祖细胞 (CFU L)、早幼粒细胞百分率呈正相关 ,与骨髓CFU GM呈负相关 ,与血清G CSF含量或TNF活性间无线性相关。血清IFN γ活性为阴性。结论 ①未治疗的APL患者血清对正常粒 单核系造血有抑制作用。ATRA治疗APL取得缓解的机制之一 ,是通过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成熟 ,造血抑制活性不断减低 ,正常造血得以恢复 ;②血清抑制活性的异质性除与白血病细胞有关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APL 维甲酸 肿瘤坏死因子 药物疗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