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otulinum toxin type A in treating early-stage patients with small-angle acute acquired comitant esotropia
1
作者 Run-Ting Ma Die-Wen-Jie Hu +3 位作者 Lian-Hong Zhou Wen-Ping Li Yuan-Jin Li Bei-Xi Y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24年第6期1094-1101,共8页
AIM:To investigate botulinum toxin A(BTXA)efficacy on small-angle(≤25Δ)acute acquired concomitant esotropia(AACE)in early-stage patients.METHODS:The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data of AACE patients during March 2019 ... AIM:To investigate botulinum toxin A(BTXA)efficacy on small-angle(≤25Δ)acute acquired concomitant esotropia(AACE)in early-stage patients.METHODS:The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 data of AACE patients during March 2019 and June 2023 were collected in this retrospective and hospital-based cohort study.A total of 72 small-angle AACE patients received BTXA extraocular muscle injection.Patients were grouped by onset-to-treatment time(Group A:≤6mo,Group B:>6mo).Deviation of esotropia,eye alignment and stereopsis were analyzed at the period of pre/post-injection(1wk,1,3,and 6mo).Orthophoria rate at 6mo(horizontal deviation<10Δand binocular single vision)were considered as outcome index.RESULTS: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baseline differences(P>0.05)between two groups except onset-to-treatment time(2mo vs 11mo,P<0.001).Higher orthophoria rates were in Group A at last follow-up(94.74%vs 73.53%,P=0.013).Post-BTXA deviations of two groups at 1mo showed no difference(P>0.05);while in 3 and 6mo Group A was significantly smaller than group B(all P<0.001).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observed among all post-BTXA deviations of near and distance in Group A.In Group B,deviation at 3mo(near:2Δvs 0,P<0.001;distance:4Δvs 0,P<0.001)and 6mo(near:6Δvs 0,P<0.001;distance:6Δvs 0,P<0.001)was significant increased compared to deviation at 1wk after treatment.Group A showed better stereopsis recovery in last follow-up compared to Group B(80″vs 200″,P=0.002).Both groups obtained improved stereopsis after treatment(Group A:80″vs 300″,P<0.001;Group B:200″vs 300″,P=0.037).CONCLUSION:BTXA is effective for AACE with small deviation(≤25Δ)in early stage.Delayed treatment(>6mo)may reduce BTXA efficacy.Early BTXA intervention benefits long-term eye alignment and stereopsis recov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acquired comitant esotropia botulinum toxin type A STEREOPSIS
下载PDF
Analysis of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acute acquired comitant esotropia 被引量:2
2
作者 Jie Cai Wei-Xia Lai +3 位作者 Xia Li Qin Li Ying Cai Jin-Mao Che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23年第11期1854-1859,共6页
comitant esotropia(AACE).METHODS: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was conducted by analyzing 83 patients(case group)with AACE who underwent strabismus correction surgery from January 1,2021 to June 30,2022.Totally 73 outp... comitant esotropia(AACE).METHODS: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was conducted by analyzing 83 patients(case group)with AACE who underwent strabismus correction surgery from January 1,2021 to June 30,2022.Totally 73 outpatient volunteers were recruited during the same period as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The case group’s binocular vision time,near and distance esotropia angle,and near stereo vision function were recorded,and the age,gender,refractive status,and 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of both groups were analyzed.Additionally,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conducted using an eye usage condition questionnaire to determin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AACE.RESULTS:In the case group,61 patients(73.49%)had myopia,with a mean equivalent spherical power(SE)of-3.35±3.31 D(range:+2.75 to-10.62 D)of the right eye and-2.87±3.35 D(range:+2.75 to-11.12 D)of the left eye.The average duration of diplopia in the case group was 29.83±35.72mo,of which 80 patients(96.39%)were primarily with distance diplopia.The near and distance esotropia angle after wearing glasses were 52.36±20.95 prism degree(PD)and 56.71±19.54 PD,respectively,and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t=1.38,P=0.169).The incidence of improper glasses wearing and unhealthy eye habits in the cas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lose-up work without glasses[β=2.30,odds ratio(OR)=10,95%confidence interval(CI)2.35-42.51,P=0.002]and near work in supine position(β=1.80,OR=6.02,95%CI 3.29-11.02,P<0.001)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AACE.CONCLUSION:Patients with AACE mainly present with distance diplopia,and there is a high degree of variation in myopia.Near work without wearing glasses and in supine position a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A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acquired comitant esotropia STRABISMUS risk factors
下载PDF
Clinical efflcacy of botulinum toxin type A on acute acquired comitant esotropia 被引量:4
3
作者 Xiao-Qi Huang Xue-Min Hu +3 位作者 Yi-Jia Zhao Mei-Hong Ye Bei-Xi Yi Lian-Hong Zho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22年第11期1845-1851,共7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micro-injection of botulinum toxin A(BTXA) on acute acquired comitant esotropia(AACE). METHODS: A total of 33 AAC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BTXA micro-injection at Renmin Hospital of W...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micro-injection of botulinum toxin A(BTXA) on acute acquired comitant esotropia(AACE). METHODS: A total of 33 AACE patients who underwent BTXA micro-injection at Renmi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 from September 1^(st), 2019 to July 1^(st), 2021 were retrospective analyzed. Esotropia, eye alignment, stereopsis, and complications were examined at baseline(except complications), 1wk, 1, 3, and 6mo after injection. RESULTS: The average angle of deviation before injection was(+20.24±6.80)^(Δ) at near and(+24.76±6.43)^(Δ) at distance, while(+5.15±5.85)^(Δ) at near and(+7.30±6.17)^(Δ) at distance 6mo after treatment(P<0.05). Six months after injection, the stereopsis of patients had improved. The number of patients having no stereopsis(>800 seconds of arc) decreased from 11 to 3. The number of patients having peripheral stereopsis(300-800 seconds of arc), macular stereopsis(70-200 seconds of arc) and central concave stereopsis(≤60 seconds of arc) increased from 10 to 11, 10 to 12, and 2 to 7, respectively. At the follow-ups at 1wk, 1, 3, and 6mo after injection, success rates were 96.97%, 96.97%, 93.94% and 87.88%, respectively. One week after injection, two patients(6.07%) showed subconjunctival hemorrhage;three patients(9.09%) showed limited eye movement and one patient(3.03%) showed mild vertical strabismus. All the symptoms disappeared by the final follow-up.CONCLUSION: Micro-injection of BTXA can reduce diplopia and improve binocular vision function of AACE patients. Furthermore, the operation is relatively safe with few complications, making it an ideal treatment modality for A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acquired comitant esotropia botulinum toxin A binocular visual function STEREOPSIS DIPLOPIA
下载PDF
马氏杆试验在急性共同性内斜视临床诊治中的应用
4
作者 黄博之 刘新华 《江西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433-436,共4页
目的探讨术中利用马氏杆精准指导治疗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患者的效果评价。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3例AACE患者,术前应用马氏杆联合三棱镜行斜视度测定,术中应用马氏杆点线重合原理指导调整手术量,并评价... 目的探讨术中利用马氏杆精准指导治疗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患者的效果评价。方法对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3例AACE患者,术前应用马氏杆联合三棱镜行斜视度测定,术中应用马氏杆点线重合原理指导调整手术量,并评价其术后效果。结果研究对象手术平均年龄(22.56±8.93)岁,发病至手术的平均时间(38.56±26.42)个月,术前远距斜视度平均为(63.28±20.42)PD,近距斜视度平均为(52.67±24.08)PD,所有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复视。43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随访三个月,角膜映光法检查恢复正位,马氏杆联合三棱镜检查斜视度平均为0(-3,0)PD,除1例患者视远有复视,其余患者术后复视均消失,手术成功率高达97%,手术前后患者斜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氏杆联合三棱镜检查术前可查出需要矫正的最大斜视度,马氏杆术中能精准地指导矫正AACE手术量,从而获得满意的眼位矫正效果,复视情况也能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共同性内斜视 手术治疗 马氏杆试验
下载PDF
利用屈光足矫和视功能训练治疗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案例分析
5
作者 吴鑫 李中明 高明璇 《玻璃搪瓷与眼镜》 CAS 2024年第1期14-16,共3页
视功能训练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治疗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斜视度,提升3级视功能。分析1例采取屈光足矫、在院视功能训练等措施治疗的孕晚期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患者案例,评价视功能训练对该患者斜视度、融像范围和... 视功能训练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治疗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和斜视度,提升3级视功能。分析1例采取屈光足矫、在院视功能训练等措施治疗的孕晚期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患者案例,评价视功能训练对该患者斜视度、融像范围和立体视功能的影响。患者在院接受了8次视功能训练后,双眼调节力、同时视、融像范围、立体视基本达到正常,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由于重庆爱尔儿童眼科医院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病例数量较少,治疗观察时间短,还需进一步总结治疗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晚期 视功能训练 急性共同性内斜视
下载PDF
急性共同性内斜视临床特征观察 被引量:12
6
作者 劳苇 刘芳 +2 位作者 黄燕然 陈健聪 石志成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67-169,共3页
目的:探讨20例急性共同性内斜视(AACE)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8-06/2021-05在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眼科确诊的AACE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行头部影像学检查排除神经系统性疾病。分析患者的年龄、发病前近距离用眼时... 目的:探讨20例急性共同性内斜视(AACE)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8-06/2021-05在广东省江门市中心医院眼科确诊的AACE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行头部影像学检查排除神经系统性疾病。分析患者的年龄、发病前近距离用眼时间、症状、屈光度、调节性集合与调节比值(AC/A)、斜视度、近立体视功能。结果:患者20例平均年龄为24.25±5.78岁,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每天近距离用眼6h以上。所有患者均因双眼复视来诊,眼部常规检查无异常,各诊断眼位的眼球运动无明显受限。全部患者的屈光状态均为近视,平均等效球镜为-5.73±5.09D。AC/A平均为2.65±1.16。患者远距离斜视度与近距离斜视度之间的无差异(P>0.05)。不同斜视度患者之间的近立体视功能有差异(P<0.05),不同病程的患者之间的近立体视功能无差异(P>0.05)。结论:大龄儿童及成人的ACCE多发生于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的中度近视人群中,主要症状为双眼复视,但各诊断眼位的眼球运动正常,没有神经系统性疾病,AC/A不高,远距离斜视度与近距离斜视度相近,近立体视功能可能与斜视度大小有关,可能与病程长短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共同性内斜视 屈光度 调节性集合与调节比值 斜视度 近立体视
下载PDF
成人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黄晓刚 杨甜柯 姚静艳 《临床眼科杂志》 2019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临床特征、病因及临床治疗的方式与效果。方法对我院就诊的15例成人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15位患者平均年龄(28. 93±6. 99)岁(19~39岁),平均屈光度为(-3. 33±1. 98) D(~...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临床特征、病因及临床治疗的方式与效果。方法对我院就诊的15例成人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15位患者平均年龄(28. 93±6. 99)岁(19~39岁),平均屈光度为(-3. 33±1. 98) D(~0. 5~-8. 5 D),发病前患者平均每日近距离用眼(<30 cm)时间为(8. 06±2. 15) h,持续时间为(6. 20±3. 17)个月。14例有II级融合功能,其平均融合范围为(12. 87±3. 82)°;按全矫设计手术,手术成功率为73. 3%。结论成人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多为近视。低于正常水平的融合范围和长时间的近距离用眼可能是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发病诱因。全矫手术是治疗成人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合理的手术方式,手术效果较好,通过手术患者能够消除复视,恢复双眼单视,重建立体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共同性内斜视 临床特征 治疗
下载PDF
基于Base-out恢复点为目标手术量的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手术效果 被引量:8
8
作者 戴志岳 许梅萍 +1 位作者 王春晓 余新平 《眼科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192-199,共8页
目的:探讨以Base-out恢复点为目标手术量的急性共同性内斜视(acute acquired comitant esotropia,AACE)的治疗效果。方法:随诊以Base-out恢复点为目标手术量、且术后随访时间超过4个月的AACE患者,分析术前及末次随诊时斜视度、双眼视功... 目的:探讨以Base-out恢复点为目标手术量的急性共同性内斜视(acute acquired comitant esotropia,AACE)的治疗效果。方法:随诊以Base-out恢复点为目标手术量、且术后随访时间超过4个月的AACE患者,分析术前及末次随诊时斜视度、双眼视功能参数及术后立体视恢复的影响因素。结果:将43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27例(63%),女16例(37%),手术年龄9~53(23.7±11.4)岁,术前斜视持续时间3个月~11年(24.8±24.5个月),术后随访4~62(15.8±14.5)个月。术前Base-out恢复点比斜视度更大[远距差值(9.3±6.9)PD,P<0.001;近距差值(11.4±6.7)PD,P<0.001];术前视远和视近斜视度分别为(38.4±13.2)PD和(37.6±13.7)PD,末次随诊时视远和视近斜视度分别为(0.74±2.4)PD和(0.70±2.4)PD(均P<0.001),38例(88%)患者无眼位偏斜,5例(12%)有轻微内隐斜视。末次随诊时视远和视近立体视锐度显著改善(P<0.001),末次立体视功能与术前近距立体视水平和术前斜视持续时间相关。结论:以Base-out恢复点为目标手术量的AACE手术能取得较好的矫正效果,未见眼位过矫者;术后立体视恢复与术前近距立体视和术前斜视持续时间相关,提示适当早期手术可能有助于术后立体视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共同性内斜视 手术治疗 双眼视功能
下载PDF
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双眼复视患者压贴三棱镜矫正前后视觉相关生活质量及双眼视功能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王茜 宋峰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1期2183-2186,共4页
目的:评估急性共同性内斜视(acute-onset comitant esotropia,ACE)双眼复视患者行压贴三棱镜矫正前后视觉相关生活质量及双眼视功能。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4-03/2017-03于湖州市中心医院因双眼复视就诊并诊断为ACE的患者16例,采... 目的:评估急性共同性内斜视(acute-onset comitant esotropia,ACE)双眼复视患者行压贴三棱镜矫正前后视觉相关生活质量及双眼视功能。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4-03/2017-03于湖州市中心医院因双眼复视就诊并诊断为ACE的患者16例,采用25项美国国家眼科研究所视觉功能问卷调查(25-item National Eye Institute Visual Function Questionnaire,NEI-VFQ-25)中文版评估三棱镜矫正前后患者的视觉相关生活质量。同时记录ACE双眼复视患者三棱镜矫正前及矫正后1mo的Worth 4点灯检查、立体视检查等临床资料。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结果:(1)患者行压贴三棱镜矫正后1mo的视觉相关生活质量,包括一般健康状态、总体视觉情况、精神健康状态、社会角色限制、社交功能、近距离工作、远距离工作、独立性和驾驶等方面评分较矫正前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周边视野、色彩视觉和眼痛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患者行压贴三棱镜矫正前后的远距离融合功能和近立体视功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压贴三棱镜能够改善ACE双眼复视患者的视觉相关生活质量及双眼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共同性内斜视 复视 融合功能 立体视功能 视觉相关生活质量
下载PDF
A型肉毒素治疗不同病程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疗效分析
10
作者 张桂鸥 张璐 +2 位作者 李娜敏 张自峰 郭长梅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1-296,共6页
目的:比较A型肉毒素注射对不同病程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连续性纳入2019年10月至2023年6月就诊于西京医院采用A型肉毒素治疗的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患者56例,根据病程分组:病程<6个月组(30例)、病程≥... 目的:比较A型肉毒素注射对不同病程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连续性纳入2019年10月至2023年6月就诊于西京医院采用A型肉毒素治疗的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患者56例,根据病程分组:病程<6个月组(30例)、病程≥6个月组(26例)。观察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斜视度,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视功能,重复治疗率,治愈率等。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病程<6个月组和病程≥6个月组病程分别为0.5~5(2.7±1.3)个月和6~13(7.9±2.6)个月,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程<6个月组和病程≥6个月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斜视度分别为(57.8±21.8)^(△)、(2.9±6.7)^(△)、(3.1±6.2)^(△)、(5.4±10.4)^(△)、(8.3±17.3)^(△)和(51.5±22.5)^(△)、(3.3±5.0)^(△)、(3.5±3.6)^(△)、(6.8±7.0)^(△)、(9.1±9.4)^(△),2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斜视度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01);2组间各时间斜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6个月,病程<6个月组22例(73%)存在近立体视(Z=3.31,P=0.001)、24例(80%)存在远立体视(Z=4.03,P<0.001);病程≥6个月组16例(62%)存在近立体视(Z=2.72,P=0.006)、22例(85%)存在远立体视(Z=3.21,P=0.001),均较治疗前改善且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重复治疗率及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中单次注射治愈者较重复治疗者初诊斜视度相对较小(P<0.05)。结论:A型肉毒素注射对不同病程(≤13个月)的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患者均有较好疗效,斜视度小者效果可能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共同性内斜视 A型肉毒素 不同病程 斜视度 视功能
原文传递
儿童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分析
11
作者 张桂鸥 张璐 +2 位作者 李娜敏 周健 郭长梅 《眼科》 CAS 2024年第3期218-222,共5页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共同性内斜视Ⅱ型和Ⅲ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西京医院眼科儿童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患者Ⅱ型和Ⅲ型31例。方法观察不同分型患者的基本资料,治疗前后斜视度、视功... 目的分析儿童急性共同性内斜视Ⅱ型和Ⅲ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19年1月至2022年10月西京医院眼科儿童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患者Ⅱ型和Ⅲ型31例。方法观察不同分型患者的基本资料,治疗前后斜视度、视功能、治疗方案进行分组比较。主要指标治疗前后斜视度、远近立体视。结果Ⅱ型患者(19例)年龄较小,远近斜视度无差异(P>0.05),Ⅲ型患者(12例)发病年龄大于Ⅱ型(P<0.05)且视近斜视度小于视远斜视度(P<0.05)。Ⅱ、Ⅲ型患者斜视度及立体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经肉毒毒素注射及斜视矫正术斜视度明显下降、视功能改善。结论儿童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患者Ⅱ型比Ⅲ型多见。Ⅱ型患者年龄小,远近斜视度相同;Ⅲ型患者年龄较大,视近斜视度小于视远斜视度。不同分型患者均存在视功能异常需尽早治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共同性内斜视 儿童
原文传递
基于马氏杆三棱镜和三棱镜交替遮盖试验的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手术疗效比较 被引量:3
12
作者 唐凯 毕宏生 +4 位作者 宋继科 刘金丽 沙芳 刘艺 卢秀珍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285-290,共6页
目的:比较分别以马氏杆三棱镜度和三棱镜交替遮盖(PACT)斜视度作为急性共同性内斜视(AACE)手术目标量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连续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接受斜视矫正术且随诊6个月以上的... 目的:比较分别以马氏杆三棱镜度和三棱镜交替遮盖(PACT)斜视度作为急性共同性内斜视(AACE)手术目标量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连续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接受斜视矫正术且随诊6个月以上的AACE病例34例,根据手术目标斜视量对应的检查方法分为对照组18例和马氏杆组16例。对照组将PACT斜视度作为手术目标量,马氏杆组术前增加马氏杆三棱镜度检查并作为手术目标量,2组均采用PACT测量术后斜视度。观察比较患者术前与术后斜视度、融合范围、近立体视等资料。手术成功标准为视远和视近斜视度均在-8.0~8.0 PD内,复视消失。采用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和χ^(2)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马氏杆组术前检查显示马氏杆三棱镜度大于PACT斜视度[视远差值(6.0±3.9)PD;视近差值(6.6±2.4)P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0,P<0.001;t=-11.08,P<0.001)。术后末次随诊时,马氏杆组视远、视近残余斜视度均小于对照组[(1.6±2.1)PD vs.(4.0±2.8)PD;(3.1±2.2)PD vs.(5.9±3.3)P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5,P=0.010;t=2.87,P=0.007)。经1次手术成功者在对照组有14例(78%)、马氏杆组有15例(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马氏杆组术后融合范围分别比术前增加3.9°±3.6°和4.2°±2.5°,2组间术后融合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恢复中心凹立体视者在对照组有10例(63%),马氏杆组有10例(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PACT斜视度和马氏杆三棱镜度作为目标量的斜视手术均能有效改善AACE患者的眼位、融合功能和近立体视,但以马氏杆三棱镜度作为手术目标量术后残余斜视度更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视 急性共同性内斜视 马氏杆三棱镜 三棱镜交替遮盖试验 双眼视功能
原文传递
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临床特点和非手术治疗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18
13
作者 常枫 陈云辉 +3 位作者 陈晓 李梅 周萍 周和政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2期147-152,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临床特点,并评估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5年8月至2017年1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总医院眼科确诊的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患者18例。收集完整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基本资料、神... 目的:探讨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临床特点,并评估非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5年8月至2017年1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总医院眼科确诊的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患者18例。收集完整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基本资料、神经内科会诊情况,眼前节及眼底、远近斜视度、双眼视觉状态、头颅影像学检查。随访2~8个月,平均3.9个月。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年龄21~52(29.7±10.3)岁。戴镜看远斜视度为+9^△^+60^△(+36±13)^△;看近斜视度为+7^△^+45^△(+28±12)^△。看远斜视度大于看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2,P<0.001)。所有患者全身查体、中枢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检查均未见异常。在屈光矫正的基础上,使用底朝外三棱镜按照11的比例分别加到左右眼上。3例在随访期间不接受三棱镜矫正,改行斜视手术;其余患者均坚持戴镜,末次随访未诉戴镜看远复视明显,戴镜看远斜视度+6^△^+23^△,看近斜视度+4^△^+18^△。11例表示满意,4例认为一般,3例不满意。结论:急性共同性内斜视主要发生在近视人群,看远斜视度大于看近斜视度。三棱镜验配对于改善大部分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患者看远复视及斜视具有较好疗效,达到了治疗目的且避开了因患者处于发病早期斜视度数尚不稳定带来的手术治疗的风险,但长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共同性内斜视 复视 三棱镜治疗
原文传递
急性获得性共同性内斜视与过度使用智能手机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0
14
作者 吴艳 冯雪亮 +1 位作者 高小琴 王锦义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9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获得性共同性内斜视与过度使用智能手机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急性共同性内斜视30例的资料与2009年2月至2011年1月和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这两个时间段内手术的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各4例的临床资料。结... 目的探讨急性获得性共同性内斜视与过度使用智能手机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急性共同性内斜视30例的资料与2009年2月至2011年1月和2011年2月至2013年1月这两个时间段内手术的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各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中30例中24例主诉患病前每日看手机时间均在5 h以上,持续数月后出现复视。其中有9例主诉每日看手机时间在8 h以上,并明确复视是在一段连续长时间看手机后突然出现的。结论过度使用智能手机可促使易感人群发生急性共同性内斜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性内斜视 急性 获得性 智能手机 使用 过度
原文传递
异常及和谐异常视网膜对应共同性内斜视手术量的研究
15
作者 王乐今 布娟 李静 《眼科》 CAS 2008年第3期212-214,共3页
目的探讨异常及和谐异常视网膜对应共同性内斜视在手术方法、手术量、手术后双眼视觉的变化,以及手术量对手术成功率的影响。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例异常及和谐异常视网膜对应的内斜视患者。方法分析北京大学眼科中心1年内收... 目的探讨异常及和谐异常视网膜对应共同性内斜视在手术方法、手术量、手术后双眼视觉的变化,以及手术量对手术成功率的影响。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例异常及和谐异常视网膜对应的内斜视患者。方法分析北京大学眼科中心1年内收治20例异常及和谐异常视网膜对应的内斜视患者。手术前常规进行眼科常规检查和眼肌学的双眼视觉检查,根据检查的远近三棱镜度数设计手术量,进行斜视眼内直肌退后术、外直肌缩短术。计算手术量的三棱镜度数是在客观检查的度数基础上多加15△。手术方式:内直肌后退,外直肌缩短,内直肌后退的量通常为4mm,外直肌缩短的量根据看远的斜视角确定。主要指标手术后斜视度数与复视情况。结果20例中有19例患者手术后观察3个月,且手术后看远与看近斜视度的三棱镜平均度数均小于+10△,所有20例患者内直肌均后退4mm,外直肌缩短的毫米数根据斜视度的不同,一般在4—6mm范围内。6例和谐异常视网膜对应病例术后有矛盾性复视,其中3例在1个月内复视消失,2例在3个月左右消失,1例术后1周斜视复发,斜视三棱镜度数与术前接近,复视消失;其余14例异常视网膜对应的病例手术后无复视,眼位的内斜角度均小于+10△,映光表现为正位。结论对于和谐及企图和谐异常视网膜对应的内斜患者手术量的计算应为客观检查的三棱镜度数多加15△,内直肌后退量为4mm,术后矛盾性复视3个月内克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视网膜对应 共同性内斜视 手术
原文传递
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早期治疗效果探讨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平 万鲁芹 +1 位作者 李春建 宫华青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849-852,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早期进行安全有效处理的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在眼肌科门诊就诊的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患者6例。平均年龄24.5岁,平均病程10周。治疗前三棱镜+马氏杆检查内斜视度数平均为+25△(33em),远、近... 目的探讨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早期进行安全有效处理的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在眼肌科门诊就诊的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患者6例。平均年龄24.5岁,平均病程10周。治疗前三棱镜+马氏杆检查内斜视度数平均为+25△(33em),远、近距离内斜视角度基本相等。同视机检查融合范围较正常小,平均为-3.3°-+9.2°。排除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异常及其它疾病后,在外科手术显微镜下使用我们自创的眼表微创注射法将肉毒毒素注入眼外肌肌腹。结果6例患者随访时间6-18个月。一次注射后5例眼位正,自觉复视症状消失,融合范围不同程度增加,且病情稳定未见复视再次发生。另1例在注射后3个月复视再次出现,再次行该药物注射。此患者在发病后11个月因内斜视和复视的反复发作而行内斜矫正手术。药物注射后6例患者均未发生外斜视和上睑下垂等并发症。结论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发病早期行眼外肌肉毒杆菌类毒素注射治疗,可以达到有效地消除和缓解复视和斜视的作用,对大多数患者可以达到治愈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共同性内斜视 肉毒杆菌类毒素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急性获得性远距内斜视的临床特征初步观察 被引量:2
17
作者 闫丽娟 吉昂 陈序 《眼科》 CAS 2020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获得性远距内斜视的临床特征。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18例急性获得性远距内斜视患者。方法回顾患者屈光状态、斜视度等相关眼科检查结果,询问近距离用眼,户外运动等情况。主要指标年龄、远近斜视度、屈光度、每日近... 目的观察急性获得性远距内斜视的临床特征。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18例急性获得性远距内斜视患者。方法回顾患者屈光状态、斜视度等相关眼科检查结果,询问近距离用眼,户外运动等情况。主要指标年龄、远近斜视度、屈光度、每日近距离用眼情况、户外运动时间。结果18例患者中男性11例(61.11%)。均有主诉复视,13例(72.22%)看远时复视、看近无,5例(27.78%)看远看近均复视,看远时加重。患者中计算机应用相关职业13例(72.22%)。平均年龄(26.89±5.20)岁。复视病史平均(14.94±21.09)个月。平均近距离工作时间(13.28±3.52)小时/天(h/d);平均户外活动时间(0.77±0.43)h/d;平均睡眠时间(7.36±0.51)h/d。戴镜全矫后33 cm平均斜视度(7.06±10.98)三棱镜度(PD);6 m平均斜视度(12.83±11.73)PD。双眼平均等效球镜(-3.81±2.11)D。结论急性获得性远距内斜视可发生于高强度近距离用眼而户外活动较少的近视年轻人,以看远时复视为突出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距内斜视 急性获得性内斜视 复视
原文传递
急性获得性共同性内斜视的发病特点及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汤兆强 张丽军 +4 位作者 李俊红 郭梦瑶 王晓刚 姚霞 冯张青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9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获得性共同性内斜视(AACE)的发病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8年5月在山西省眼科医院手术治疗的25例资料完善的AACE临床资料。其中20例行双眼视功能检查。综合考虑看远和看近的客观与主观斜视度,设计手... 目的分析急性获得性共同性内斜视(AACE)的发病特点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8年5月在山西省眼科医院手术治疗的25例资料完善的AACE临床资料。其中20例行双眼视功能检查。综合考虑看远和看近的客观与主观斜视度,设计手术方案,观察疗效。结果其中,1例为高度远视,3例为正视或轻度远视,21例为近视。术前客观斜视度:33 cm:37△± 19△,6 m:42△±19△. 10例主观斜视度大于客观斜视度10△,15例主观斜视度等于客观斜视度。19例单眼调节灵敏度差。行内直肌后徙术者4例,外直肌缩短术者2例,内直肌后徙联合外直肌缩短术者19例。25例均手术成功。结论调节灵敏度差可能与AACE发病有关。综合考虑看远和看近的客观与主观斜视度设计手术方案是AACE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斜视 共同性 获得性 急性 复视 灵敏度 调节 手术
原文传递
肉毒毒素注射治疗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莹 邵新香 司明宇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20年第12期942-945,共4页
目的评价无肌电图引导直视下球结膜小切口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11月收治急性共同性内斜视41例(71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内直肌肉毒素注射术,术后随访3个... 目的评价无肌电图引导直视下球结膜小切口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11月收治急性共同性内斜视41例(71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内直肌肉毒素注射术,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术前内斜视度数为43.54△±13.63△,术后3个月34例(82.93%)眼位正位,复视消失,6例(14.63%)斜视明显好转,1例(2.43%)无效.术后2周3例(7.31%)出现上睑下垂,3例(7.31%)出现过矫,术后1个月上睑下垂和过矫均恢复.结论无肌电图引导直视下球结膜小切口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急性共同性内斜视临床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斜视 共同性 急性 肉毒毒素 A型 注射 非肌电图引导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