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后adding-on现象病例分析及分类初探 被引量:2
1
作者 杨长伟 夏士博 +3 位作者 杨明园 赵检 朱晓东 李明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0-14,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术后远端adding-on现象的原因和分类。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行手术矫形、术后随访期发生明显adding-on现象的14例AIS患者。根据其影像学、年龄及骨骼成熟度等... 目的初步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术后远端adding-on现象的原因和分类。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行手术矫形、术后随访期发生明显adding-on现象的14例AIS患者。根据其影像学、年龄及骨骼成熟度等参数的不同,将所有adding-on病例分为3种类型:I型为伴有术后双肩失平衡型;II型为伴有术后冠状位失平衡型;III型为不伴有双肩和冠状位失平衡型,并对各类型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进行初步总结。结果 I型6例(42.9%),患者术后明显双肩失平衡,平均双肩高度差(radiographic shoulder height,RSH)为20(15~25)mm。术后2年的随访中,RSH减少到6(0~12)mm,但是其远端adding-on角度平均增加14°(5°~23°)。II型3例(21.4%),术后明显冠状位失平衡,平均冠状面失平衡值为45(39~54)mm。末次随访时,冠状位失衡平均减小13(8~17)mm,但adding-on角度平均增加10°(5°~14°)。III型5例(35.7%),所有患者Risser征均为0度,术后即刻无明显双肩和冠状位失平衡,但是随访期中仍然发生adding-on,其adding-on角度平均增加10°(6°~15°)。长期随访结果表明,I型和II型均无再次手术者,但是1例III型患者因侧凸进展迅速接受了再次手术。结论本次研究提出adding-on现象的初步分型,描述其相关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将有助于adding-on的发病机制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青少年 肌肉骨骼生理现象 adding-on现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