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nging Aristotle's Mind and World: Critical Notes on McDowell's Aristotle
1
作者 Matthew Sharpe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2年第11期804-821,共18页
Aristotle's Nicomachean Ethics is central to John McDowell's classic Mind and World. In Lectures IV and V of that work, McDowell makes three claims concerning Aristotle's ethics: first, that Aristotle did not base... Aristotle's Nicomachean Ethics is central to John McDowell's classic Mind and World. In Lectures IV and V of that work, McDowell makes three claims concerning Aristotle's ethics: first, that Aristotle did not base his ethics on an externalist, naturalistic basis (including a theory of human nature); second, that attempts to read him as an ethical naturalist are a modem anachronism, generated by the supposed need to ground all viable philosophical claims on claims analogous to the natural sciences; and third, that a suitably construed Aristotelian conception of "second nature" can form the basis of a viable contemporary philosophy of mind, world, and normativity. This paper challenges each of these three claims. Aristotle's ethics, we will claim alongside Terence Irwin, Bemard Williams, Philippa Foot, and many premodem commentators, is based in the kind of physics, metaphysics, and metaphysical biology that McDowell says it cannot be. Historically, we will argue that McDowell's argument that Aristotle's ethical reasoning is "autonomous" or "self-standing" is distinctly modem, citing evidence from the leading medieval commentators on the Nicomachean Ethics. The felt need to which McDowell responds, of reading Aristotle's ethical or political thought as wholly non-metaphysical, arises from out of the successes of the natural sciences in the modem world, which he agrees discredit the Aristotelian, teleological account of nature. In the final part of the paper, we propose that McDowell's account of normativity, rooted in the non-metaphysical "second nature" he reads into Aristotle, we will contend, is as it stands inescapably relativistic. On a different note, we need also to recognize, as McDowell does not, that this is a new Aristotle, one shaped by our requirements and space of reasons, not the mind and world of the Greek Philosopher himsel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DOWELL ARIStoTLE mind and world NATURALISM second nature
下载PDF
Fermion field in the vicinity of a brane
2
作者 Takashi Taneichi 《Natural Science》 2013年第10期1127-1131,共5页
A mechanism that enables fermions to live outside of but be localized near a brane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field-theoretical framework. Two types of fermion fields are considered: one is localized to the brane throug... A mechanism that enables fermions to live outside of but be localized near a brane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field-theoretical framework. Two types of fermion fields are considered: one is localized to the brane through the Yukawa interaction, and another is localized through the fermion interaction. It is shown that, besides the well-localized zero-mode, there exists a light mode continuum of which oscillating components are delocalized. As a consequence it is possible to assume existence of invisible material particles that live outside the brane on which we reside and beleaguer visible particles. A possible extension to the mind-body problem i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ANE world FIELD Localization EXTRA Dimension mind-BODY Problem
下载PDF
Study of Chuang Tzu’s Thoughts on Person Enslaved by the Outside or Material World
3
作者 Sun Minmi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49-260,共12页
This article is going to discuss Chuang Tzu's thoughts on person enslaved by the outside or material w orld from three aspects: presenting this phenomenon,expounding its sources and exploring the solution to this ... This article is going to discuss Chuang Tzu's thoughts on person enslaved by the outside or material w orld from three aspects: presenting this phenomenon,expounding its sources and exploring the solution to this problem. Chuang Tzu pointed out the phenomenon of person's being enslaved by the outside or material world was a common state of his time, yet this great pow er and its influence was ignored by people. About the source of this giant power,Chuang Tzu thought that it was the sage's goodw ill and the Confucianist moral and emotions and know ledge in their work and life that caused the alienation of the human na-ture. Thus there are two ways against the alienation; one is realistic that abandons all wise men and rulers,back to the primitive society,the other is idealistic,w hich is to abandon all wis-dom,care about noting and do noth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学习 阅读知识 阅读材料 英语翻译
下载PDF
理学与经学相交融:晚明思想的新动向——以黄道周为中心的考察
4
作者 蔡杰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9-48,共10页
晚明时期的思想家,普遍对阳明后学展开批判与反思,由此出现了理学与经学相交融的思想新动向。黄道周即是这一学术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治学特点就是理学与经学思想相交融,主张以六经治世的同时,又不舍弃以理学治心的传统。从黄... 晚明时期的思想家,普遍对阳明后学展开批判与反思,由此出现了理学与经学相交融的思想新动向。黄道周即是这一学术转型过程中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治学特点就是理学与经学思想相交融,主张以六经治世的同时,又不舍弃以理学治心的传统。从黄道周的学术生平来看,理学类的问业著述与经学类的著述是交迭出现的,说明在其一生治学中,对理学与经学始终是兼顾的。即便是在《榕坛问业》这样一部以理学为主的问答录中,也常常涉及经学内容。从工夫论角度看,黄道周理学与经学思想的交融体现为一种回环互补与融合统一的模式,他认为工夫不是节节往上、一劳永逸的,而是前后兼顾、回环往复的整体形态,换言之,治世与治心是并举的,都是本体上的工夫事业,并由“敬”贯穿始终,使治世与治心融为一体、相互成就,由此保证至善的状态长久维持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道周 理学 经学 治世 治心 交融
下载PDF
法天贵真--《世说新语》中魏晋名士的真我气度
5
作者 王玲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9-103,共5页
《世说新语》中的魏晋士人,纵心乘兴,追求活出真我的风彩,追求至性至情的人生。他们对家国、对亲情、对爱情、对友情、对生命、对美好事物都充满了强烈的关注与热爱。他们的行事往往是放诞不羁的,超乎常人的想象,放诞的表象下是超越功... 《世说新语》中的魏晋士人,纵心乘兴,追求活出真我的风彩,追求至性至情的人生。他们对家国、对亲情、对爱情、对友情、对生命、对美好事物都充满了强烈的关注与热爱。他们的行事往往是放诞不羁的,超乎常人的想象,放诞的表象下是超越功利、超越世俗的审美的艺术化的人生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天贵真 《世说新语》 魏晋名士 至性至情 真我气度
下载PDF
矛盾思维、整体逻辑、精神特质:“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作为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三重维度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卓红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12,共8页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是以“六个必须坚持”为基本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核心命题之一。这一命题从阐释“提出问题”的矛盾思维、“问题存在和把握问题”的整体逻辑、在实践中主动“应对和破解问题...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是以“六个必须坚持”为基本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核心命题之一。这一命题从阐释“提出问题”的矛盾思维、“问题存在和把握问题”的整体逻辑、在实践中主动“应对和破解问题”的精神特质三个方面,展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脉传承”、“发展创新”的关系。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学说进一步明晰问题思维和问题意识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起点,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性思维进一步分析“坚持问题导向”和“六个必须坚持”之间的逻辑关联,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认识论的基本观点阐释“坚持问题导向”、实现务实求真基础上主动应对、引领时代的实践自觉的精神特质,是把握“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三重维度,深化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必须坚持问题导向 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基础 整体性 实践自觉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文化根源、思想动力和现实感召
7
作者 吴舒婷 吴艳东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8-70,共13页
以坚守马克思主义的魂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为指引,以“从何而来、为何而来、如何而来”的发生逻辑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坚持胸怀天下”进行探究,从而阐明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正当性、道义性和超越性。从文化根源看,中华... 以坚守马克思主义的魂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为指引,以“从何而来、为何而来、如何而来”的发生逻辑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坚持胸怀天下”进行探究,从而阐明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正当性、道义性和超越性。从文化根源看,中华文明天下一家、以天下为己任、礼和天下为代表的人文精神,涵养了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内在品格;从思想动力看,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人类解放事业的需要,引领着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前进方向;从现实观照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共产党必须持续关注世界变化大格局、走和平发展道路、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才能在胸怀天下的实践中不断为回答好“世界之问”贡献中国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胸怀天下 文化根源 世界意义
下载PDF
荀子思想中心灵与世界的关系
8
作者 崔洺睿(译)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56-269,共14页
荀子发展出一种复杂的后设伦理学、语言哲学和认识论,主张言思的内容是通过社会协调、规范管理等活动来确定的。这些活动旨在实现人类的利益,同时受到自然环境施加的有因果关系的约束,决定了我们所做事情的成败。荀子认为心灵与世界之... 荀子发展出一种复杂的后设伦理学、语言哲学和认识论,主张言思的内容是通过社会协调、规范管理等活动来确定的。这些活动旨在实现人类的利益,同时受到自然环境施加的有因果关系的约束,决定了我们所做事情的成败。荀子认为心灵与世界之间无存缝隙。在其视野中,即便是失败的活动也触及了真实的世界,且约束活动的历时性确保了我们有反复、持续纠正错误认知的机会。通过勾勒出荀子有关心灵与世界关系的观念,并与约翰·麦克道尔提出的“自然论的柏拉图主义”相比较,得以突出前者的独特性与优越性。此外,可知荀子式的进路,已然转向以与认知有关的美德为导向,如“慎”“虚”“一”“静”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心灵 世界 认知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历史进程、现实逻辑与实践要求
9
作者 杨萍 陈夏茹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6-32,共7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中国的发展与全人类的共同进步。“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从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的经验智慧,是从现实需求中寻求的发展方案,是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的重要历史经验。中华...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中国的发展与全人类的共同进步。“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从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的经验智慧,是从现实需求中寻求的发展方案,是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的重要历史经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发展、“两个大局”的内在联系以及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现实逻辑。彰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胸怀天下与大国担当,要不断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不断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坚持发展优先,推动全球发展更加平衡协调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怀天下 历史进程 现实逻辑 实践要求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历史经验的三重逻辑释读
10
作者 谭乾权 倪培强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13,共7页
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历史经验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的有机统一。理论逻辑蕴含共产主义崇高的理想信念、为人类谋幸福的价值追求,蕴含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蕴... 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历史经验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的有机统一。理论逻辑蕴含共产主义崇高的理想信念、为人类谋幸福的价值追求,蕴含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历史逻辑遵循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实践变革和对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经验教训的总结与反思。现实逻辑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坚持促进“五个文明”协调发展,走和平发展道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胸怀天下 理论逻辑 历史逻辑 现实逻辑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现实依据、内在意蕴与实践要求
11
作者 孙开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99-107,共9页
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事业及对外开放、交流、合作历程中的重要经验,也是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了党对人类命运的始终关切及中国自身责任担当的历史承载。坚持胸怀... 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事业及对外开放、交流、合作历程中的重要经验,也是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了党对人类命运的始终关切及中国自身责任担当的历史承载。坚持胸怀天下以立足人类社会发展潮流、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的具体实际与阶段性特征为现实依据;以坚持开放、不搞封闭为基本依循,以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为核心要旨,以坚持尊重包容、交流互鉴为价值诉求的内在意蕴;以借鉴国外经验与承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济、以大历史观思维导向与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并举、以推动自身建设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进为实践要求。深刻理解坚持胸怀天下的现实依据、内在意蕴与实践要求,有助于运用思辨逻辑对其进行更为全面系统的学理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胸怀天下 现实依据 内在意蕴 实践要求
下载PDF
博物馆作为管理者的可能性——《混乱世界下的博物馆:再造、无关或衰败》述评
12
作者 张书良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2024年第5期99-105,共7页
在《混乱世界下的博物馆:再造、无关或衰败》中,简斯剖析了博物馆在全球化与消费主义冲击下所面临的困境与变革的可能性。随着市场中心主义的蔓延和权力的高度集中,博物馆正在远离其服务社会的初衷,沦为市场经济和内部事务的俘虏。博物... 在《混乱世界下的博物馆:再造、无关或衰败》中,简斯剖析了博物馆在全球化与消费主义冲击下所面临的困境与变革的可能性。随着市场中心主义的蔓延和权力的高度集中,博物馆正在远离其服务社会的初衷,沦为市场经济和内部事务的俘虏。博物馆需要突破传统角色限制,转变为自然与文化的管理者。以“弹性”和“观想”为基础的管理能力将成为博物馆未来发展的关键。简斯的见解不仅与北美博物馆的现实紧密相关,也可以与中国博物馆界的读者产生经验共鸣,并为之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管理 混乱世界 市场 权力 观想博物馆
下载PDF
深入理解“六个必须坚持”的丰富内涵和内在逻辑
13
作者 程莉婷 郑传芳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8-25,共8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构成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清晰回答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应当坚持什么样的原则方向、价值取向、胸怀格局、主要方法等一系列基本问题,集中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构成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清晰回答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应当坚持什么样的原则方向、价值取向、胸怀格局、主要方法等一系列基本问题,集中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世界观、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深刻理解“六个必须坚持”的内涵本质和内在逻辑,利于我们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理论创新 “六个必须坚持” 世界观 方法论
下载PDF
毛泽东关于胸怀天下重要论述的基本向度及启示
14
作者 朱文良 丁成际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5-22,共8页
在毛泽东关于胸怀天下重要论述的基本向度中,形成了“立场—基点—方式—目标”四位一体的逻辑架构。永不称霸是基本立场,回答了胸怀天下的方向问题;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作为基本立足点,回答了胸怀天下的现实基础问题;支持世... 在毛泽东关于胸怀天下重要论述的基本向度中,形成了“立场—基点—方式—目标”四位一体的逻辑架构。永不称霸是基本立场,回答了胸怀天下的方向问题;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主的方针作为基本立足点,回答了胸怀天下的现实基础问题;支持世界被压迫民族的独立解放运动、开展反帝反霸斗争是实现方式,回答了胸怀天下的路径选择问题;消灭帝国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构成了崇高目标,回答了胸怀天下的价值归宿问题。这些思想观点对于当前中国共产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胸怀天下 人类进步事业 全人类共同价值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坚持胸怀天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探析
15
作者 张亦婷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3期57-61,共5页
胸怀天下是一种宏观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坚持胸怀天下”第一次总结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写入党的重要文件中,指明了在各项工作中坚持... 胸怀天下是一种宏观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将“坚持胸怀天下”第一次总结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写入党的重要文件中,指明了在各项工作中坚持胸怀天下的重要性。“坚持胸怀天下”是“两个结合”的理论产物,其中蕴含的哲学意蕴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从世界观、方法论与价值观三重维度出发,深入分析“坚持胸怀天下”为办好思想政治教育、促进高校立德树人工作贡献的新视角、新方法与新使命,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与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坚持胸怀天下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 引领价值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的三维审视
16
作者 王文燕 张哲 朱宗友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4,共4页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内涵丰富、意蕴深远。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与外部世界紧密联系、变化发展的辩证法,是遵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系统集成,是对中华传统文化“天下大同”等观念的继承。中国式现代化坚持... 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内涵丰富、意蕴深远。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与外部世界紧密联系、变化发展的辩证法,是遵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系统集成,是对中华传统文化“天下大同”等观念的继承。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为推进我国现代化发展营造和谐稳定外部环境,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实现现代化的方案参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独创性贡献。中国式现代化坚持胸怀天下,要继续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全人类共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胸怀天下 人类命运共同体 价值意蕴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胸怀天下”的情怀表达及其世界意义
17
作者 张庭辉 马健永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15,共8页
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鲜明主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是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自觉映照。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以胸怀天下的情怀表达推动人... 作为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坚持胸怀天下”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鲜明主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是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自觉映照。中国共产党以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以胸怀天下的情怀表达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为建设美好和谐世界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中国式现代化以“天下情怀”立己达人,关切世界人民幸福,维护世界公平正义,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关注全球生态安全,促进世界和平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天下情怀”,致力于办好自己事情的同时,为人类的进步和发展事业做出卓著的时代性、历史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国马克思主义 中国式现代化 天下情怀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A Harmonious World Begins in the Mind
18
作者 TANG YUANKAI 《Beijing Review》 2006年第20期2-,共1页
May 5 equates to the eighth day of the fourth month in the Chinese lunar calendar. Chinese Buddhists believe this is the birthday of Sakyamuni Buddha, the founder of Buddhism. It is a day marked by Buddhists and non-B... May 5 equates to the eighth day of the fourth month in the Chinese lunar calendar. Chinese Buddhists believe this is the birthday of Sakyamuni Buddha, the founder of Buddhism. It is a day marked by Buddhists and non-Buddhists swarming to temples for big celebrations. Worshippers ha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rld A Harmonious world Begins in the mind
原文传递
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历史经验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1
19
作者 白利军 《榆林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1-17,共7页
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历史经验的生成逻辑是:在建党时期、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领导人始终坚持胸怀天下,奠基、发展、开拓、创新、确立了“坚持胸怀天下”的历史经验。“坚持胸怀天下... 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历史经验的生成逻辑是:在建党时期、革命时期、建设时期、改革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的领导人始终坚持胸怀天下,奠基、发展、开拓、创新、确立了“坚持胸怀天下”的历史经验。“坚持胸怀天下”历史经验的实践逻辑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对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均需要践行“坚持胸怀天下”的历史经验。“坚持胸怀天下”历史经验的创新逻辑是:锐意创新科学技术,坚持经济发展创新,持续大国关系更新,坚持走强军之路,积极推动公正合理的世界秩序构建,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坚持胸怀天下 历史经验 三重逻辑
下载PDF
心智感知与公正世界信念对责备无辜受害者行为的影响
20
作者 王悦 李政青 +1 位作者 王堃 李莹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75-1382,共8页
基于道德二元论及公正世界信念理论,本研究旨在探究心智感知与公正世界信念对责备无辜受害者现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心智感知显著影响观察者对无辜受害者的责备程度,能动性受害者比感受性受害者更容易受到责备;(2)公正世界信念与... 基于道德二元论及公正世界信念理论,本研究旨在探究心智感知与公正世界信念对责备无辜受害者现象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心智感知显著影响观察者对无辜受害者的责备程度,能动性受害者比感受性受害者更容易受到责备;(2)公正世界信念与心智感知共同影响责备无辜受害者的程度,低公正世界信念条件下,感受性受害者获得更少责备,但高公正世界信念条件下,感受性受害者获得更多责备。本研究揭示了心智感知对责备无辜受害者行为的影响机制,并在公正世界信念框架下对责备无辜受害者现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二元论 心智感知 公正世界信念 责备无辜受害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