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Rural Poverty in Ecologically Fragile Areas——A Case Study of the Tibetan Areas in Sichuan Province
1
作者 LAN Hong-xing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Ya’an 625014, China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2年第1期27-31,61,共6页
This article offers an overview of natural environm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Tibetan areas in Sichuan Province. The major manifestations of the status quo of poverty in the Tibetan areas... This article offers an overview of natural environm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Tibetan areas in Sichuan Province. The major manifestations of the status quo of poverty in the Tibetan areas are as follows: there is a wide range of poverty and a large poor population; the poverty degree is high and it is difficult to alleviate poverty; the natural disasters are frequent and the phenomenon of poverty arising from disasters is serious. We analyze the factors responsible for poverty of farmers and herdsmen in Sichuan Province as follows: first, the natural conditions are inclement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fragile; second, the social attitudes are stale and the religious influence is deep; third,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lags behind, the human capital inputs are short and the self-development capacity is weak; fourth, the state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policy is weakly directed at region; fifth, the Tibetan areas are facing the dilemma of choosing resources endowments or ecological protection. Following proposals are put forward to resolve the poverty issue in the Tibetan areas of Sichuan Province: strengthe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and underpin self-development capacity of the Tibetan areas in Sichuan Province; reinforce organic connection of social security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self-development capacity of impoverished farmers and herdsmen in the Tibetan areas; strengthen policy support, and improve self-development policy and mechanism of the Tibetan areas in Sichuan Province; drive the popularization of technology and culture in the Tibetan areas, and update the development concept of farmers and herdsmen in the Tibetan areas;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industries in Tibetan areas, and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capacity of the Tibetan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ly fragile areas POVERTY ISSUE Self-deve
下载PDF
川滇黔相邻区古陆相沉积型稀土的发现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龚大兴 田恩源 +10 位作者 肖斌 惠博 赖杨 徐璐 王晓慧 徐莺 秦建华 黄庆 何良伦 覃英 张嘉玮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25-1033,共9页
文章报道了一种在川滇黔相邻区新发现的古陆相沉积型稀土矿床。稀土矿体赋存在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之上,上二叠统宣威组底部,含矿建造为一套以高岭石及伊利石为主的黏土岩建造,分布广泛,连续性好,稀土氧化物TREO平均品位0.39%,最高可达1.... 文章报道了一种在川滇黔相邻区新发现的古陆相沉积型稀土矿床。稀土矿体赋存在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之上,上二叠统宣威组底部,含矿建造为一套以高岭石及伊利石为主的黏土岩建造,分布广泛,连续性好,稀土氧化物TREO平均品位0.39%,最高可达1.60%。岩相古地理条件及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稀土元素源自西侧剥蚀区,经搬运-沉积-改造后富集;赋存状态方面,古陆相沉积型稀土除独立矿物态(<1%),类质同象态(<1%)和离子吸附态(0.02%~24%)外,75%以上的稀土元素以纳米矿物颗粒的形态被“束缚”在黏土矿物层状结构中;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图显示其高价值关键稀土元素镨、钕、铽、镝占比累计达23.34%;通过短流程的选冶一体化工艺技术,全元素稀土浸出率达到90%以上,综合回收率达80%以上。这一新类型稀土资源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前景,有望成为中国新的关键稀土元素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威组 沉积型稀土 含稀土纳米矿物颗粒 黏土岩 古陆相沉积环境 川滇黔相邻区
下载PDF
川滇黔接壤地区铅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方铅矿原位Pb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夏涛 周家喜 +4 位作者 张浩 杨昌华 罗开 姜永果 张亚辉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6-278,共13页
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的川滇黔铅锌矿集区,是我国以碳酸盐岩为容矿岩石的铅锌矿产最为集中发育的区域,在我国铅锌成矿区/带中占有重要地位。尽管以往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理论认识和找矿成果,但是对研究区铅锌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一直存有争议... 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的川滇黔铅锌矿集区,是我国以碳酸盐岩为容矿岩石的铅锌矿产最为集中发育的区域,在我国铅锌成矿区/带中占有重要地位。尽管以往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理论认识和找矿成果,但是对研究区铅锌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一直存有争议。以9个赋存于震旦系(乌斯河、赤普、银厂沟和茂租矿床)、泥盆系(火德红、毛坪和猫榨厂矿床)和石炭系(毛坪、会泽、亮岩和猫榨厂矿床)中的铅锌矿床为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方铅矿原位Pb同位素地球化学综合研究。结果表明:①乌斯河、赤普、银厂沟、茂租、火德红、毛坪、猫榨厂、会泽、亮岩矿床原位Pb同位素组成的线性关系明显,其Pb-Pb等时线年龄约为2.5 Ga((2574±30)Ma),暗示这些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相同,且太古代-古元古代结晶基底岩石是最可能的主要金属源区;②在赋矿地层时代上,Pb同位素组成由老(震旦系)至新(石炭系)逐渐增加;在赋矿层位空间上,Pb同位素组成由北(西)部的乌斯河、赤普矿床向南(东)部的猫榨厂、亮岩矿床逐渐增加;这些特征暗示其是同一成矿流体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且在区域尺度上来源或流经结晶基底岩石的成矿流体由深部向浅部、由北(西)向南(东)方向运移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床 方铅矿 PB同位素 成矿物质来源 成矿流体 太古代-古元古代 结晶基底 川滇黔接壤地区
下载PDF
媒介融合视域下四川涉藏地区领导干部媒介素养考察与提升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谢莉 《民族学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17-127,167,共12页
在媒介融合时代提升四川涉藏地区领导干部媒介素养,对于改善区域社会治理、防范社会风险、维护民族团结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对四川涉藏地区211名厅局级、县处级和乡科级领导干部开展媒介素... 在媒介融合时代提升四川涉藏地区领导干部媒介素养,对于改善区域社会治理、防范社会风险、维护民族团结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通过网络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对四川涉藏地区211名厅局级、县处级和乡科级领导干部开展媒介素养现状调查;认为参与调查者已具备较好的公共素养和一定的专业素养,但缺乏对媒体的系统性认识和媒体执政经验,并且自我提升意识不强、新媒体实际应用能力有限。为切实提升四川涉藏地区领导干部媒介素养,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省州县政府持续重视,面向基层培训,整体性提升干部媒介素养;二是党校/高校协同培训,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引领干部媒介素养培训,以“知识模块”“能力模块”和“素质模块”重构培训内容体系,创新教学方法;三是领导干部个人内外兼修,树立正确的媒介执政理念,加强新闻传播理论与实操技能学习,积极运用媒介开展社会治理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融合 四川涉藏地区 领导干部 媒介素养 社会治理
下载PDF
汶川地震前后川滇及其邻区GPS水平运动演化特征 被引量:21
5
作者 贾鹏 张希 +1 位作者 张晓亮 蒋锋云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4-267,273,共5页
利用川滇及其邻区2004-2007年、2007-2009年GPS水平运动观测资料,对汶川地震前、震时与震后地壳运动及主要活动断裂带构造变形演化特征、汶川地震可能的同震与震后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7-2009年汶川震区呈现出显著的右旋逆冲同... 利用川滇及其邻区2004-2007年、2007-2009年GPS水平运动观测资料,对汶川地震前、震时与震后地壳运动及主要活动断裂带构造变形演化特征、汶川地震可能的同震与震后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7-2009年汶川震区呈现出显著的右旋逆冲同震变形;大震在一定程度上对甘川交界及其北侧的西秦岭构造区、安宁河—则木河断裂的构造运动有所促进;对鲜水河断裂构造运动总体反映调整影响但对其南段可能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及其邻区 汶川地震 GPS 水平运动 构造变形
下载PDF
喜马拉雅运动:对川滇交界区古地理重建的制约和楚雄盆地的改造 被引量:13
6
作者 吴根耀 马力 +1 位作者 许效松 徐克定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2期3-10,共8页
简述了喜马拉雅运动三大变形幕的运动学特征并分析了其在楚雄地区的反映。在剥去喜马拉雅运动的改造 ,把攀西地堑系和滇中海槽复原到建造时的位置后 (楚雄盆地视作相对原地的 ) ,按“盆”、“山”耦合的思路重塑了古特提斯分支洋盆的演... 简述了喜马拉雅运动三大变形幕的运动学特征并分析了其在楚雄地区的反映。在剥去喜马拉雅运动的改造 ,把攀西地堑系和滇中海槽复原到建造时的位置后 (楚雄盆地视作相对原地的 ) ,按“盆”、“山”耦合的思路重塑了古特提斯分支洋盆的演化及这些盆地的发育。川滇交界区尽管发生燕山运动 ,印支期建立起来的“盆”、“山”耦合关系直至喜马拉雅运动才脱耦。分析了脱耦的各种表现及第四纪内继承的新构造运动对盆地保存和油气成藏的不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运动 古地理重建 川滇交界区 构造复位 油气保存 盆地改造
下载PDF
藏区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的意愿及行为研究——基于四川藏区23县(市)1320户的调查 被引量:64
7
作者 卢冲 耿宝江 +1 位作者 庄天慧 杨浩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4-76,共13页
文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的理论模型,使用双槛模型对四川藏区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意愿及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四川藏区男性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意愿较强,随着年龄的增加,贫困农牧民... 文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了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的理论模型,使用双槛模型对四川藏区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意愿及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四川藏区男性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意愿较强,随着年龄的增加,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的可能性将不断降低;拥有草场、牦牛或房屋较好的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的意愿较强,参与旅游扶贫的可能性较大;贫困农牧民参与旅游扶贫的行为态度、重要他人支持度、个人胜任/控制力对其参与旅游扶贫的意愿及行为都有显著正向影响;从整体上来看,参与旅游扶贫的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通过参与意愿对贫困农牧民的参与行为产生0.0629的正向中介效应;从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来看,旅游资源一般的县(市)参与旅游扶贫的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通过参与意愿对贫困农牧民的参与行为产生0.0772的正向中介效应;旅游资源丰富的县(市)参与旅游扶贫的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主观规范通过参与意愿对贫困农牧民的参与行为产生0.0283的正向中介效应;可以看出,参与意愿对贫困农牧民参与行为的中介效应只存在于旅游资源一般和较丰富县(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农牧民 旅游扶贫 参与行为 双槛模型 四川藏区
下载PDF
典型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与贫困耦合分析——以四川省藏区为例 被引量:8
8
作者 王睿 洪菊花 +2 位作者 骆华松 杜忠 魏芸云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5-132,共8页
[目的]开展生态环境与贫困的耦合分析,为生态脆弱区的精准扶贫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建议。[方法]以典型生态脆弱区——四川省藏区为例,采用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8—2017年四川省藏区生态环境与贫困耦合状况进行动态定量分析和... [目的]开展生态环境与贫困的耦合分析,为生态脆弱区的精准扶贫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建议。[方法]以典型生态脆弱区——四川省藏区为例,采用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8—2017年四川省藏区生态环境与贫困耦合状况进行动态定量分析和测度。[结果]①2008—2017年四川省藏区生态环境与贫困耦合发展呈现较低水平的平稳态势,耦合度数值维持在0.0722~0.7063之间,且表现逐年上升的变化趋势,2011年则波动下降。②2008—2017年四川省藏区生态环境指数呈逐年递增态势,数值维持在0.0295~1.0000之间。且贫困指数也呈逐年增加趋势,数值维持在0.0063~0.9954之间,但2011年则波动下降。③除2011年波动下降外,2008—2017年四川省藏区生态环境与贫困耦合协调度呈逐年增加趋势,耦合协调度维持在0.0359~0.8394之间,且耦合协调度与耦合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④2008—2017年四川省藏区生态环境与贫困耦合协调度呈现低水平耦合发展、耦合过渡提升至高水平耦合协调贫困滞后3个不同阶段。[结论]未来四川省藏区应以生态保护与贫困减缓为关键点和突破点,以实现生态脆弱区社会经济和环境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区 耦合协调度 贫困 四川省藏区
下载PDF
滇藏川毗连地区藏传佛教寺院分布的教派地域分异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王丽萍 周智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1-176,共6页
藏传佛教寺院作为藏区独具特色的宗教景观而成为宗教地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不同教派寺院的空间分异格局是反映藏传佛教不同教派势力时空扩散过程的重要载体。着眼于滇藏川毗连地区,以四大教派寺院空间分异为视角,探讨藏传佛教寺院的... 藏传佛教寺院作为藏区独具特色的宗教景观而成为宗教地理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不同教派寺院的空间分异格局是反映藏传佛教不同教派势力时空扩散过程的重要载体。着眼于滇藏川毗连地区,以四大教派寺院空间分异为视角,探讨藏传佛教寺院的地域分异特性及其历史形成机理。研究表明:滇藏川毗连地区藏传佛教四大教派寺院集中分布,但集中程度与集中地域各自不同,其寺院盲区范围及分布也不尽相同;宁玛派、萨迦派寺院与噶举派、格鲁派寺院呈金沙江东西两岸悬殊较大的分异格局;噶举派与格鲁派寺院数量上呈高度负相关。这些地域分异特性是滇藏川毗连地区的区域地理环境、不同教派主寺的分布以及藏传佛教四大教派传播扩散过程中教派间的斗争、土司的态度等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分异 藏传佛教四大教派寺院 滇藏川毗连地区
下载PDF
连片特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效应差异研究——基于四川藏区调查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9
10
作者 李佳 田里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6-102,共7页
四川藏区是我国连片特困民族地区之一,以身处贫困的当地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方式,对旅游发展模式不同的3个旅游社区进行实证对比研究,深入探析了旅游发展中连片特困民族地区居民的实际经济受益情况,调查了当地居民... 四川藏区是我国连片特困民族地区之一,以身处贫困的当地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方式,对旅游发展模式不同的3个旅游社区进行实证对比研究,深入探析了旅游发展中连片特困民族地区居民的实际经济受益情况,调查了当地居民对旅游扶贫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效应的感知、态度、参与行为和政策评价,验证了不同旅游社区和旅游经济受益的居民在旅游扶贫态度和政策评价上有显著差异等理论假设,提出了提升旅游扶贫效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受益 旅游扶贫效应 感知 差异 四川藏区
下载PDF
川滇黔接壤区经济非均衡性的边界效应 被引量:2
11
作者 于慧 刘邵权 +1 位作者 郭仕利 张海芹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CD 2011年第6期29-32,共4页
以区域经济学为基础,选择基尼系数来研究川滇黔接壤地区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水平和空间分布特点。通过Chow检验,发现川滇黔接壤地区各县/市间存在结构性变化,行政边界阻碍了省间各县/市经济差异的缩小速度。运用Barro回归方程对川滇黔... 以区域经济学为基础,选择基尼系数来研究川滇黔接壤地区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水平和空间分布特点。通过Chow检验,发现川滇黔接壤地区各县/市间存在结构性变化,行政边界阻碍了省间各县/市经济差异的缩小速度。运用Barro回归方程对川滇黔接壤地区1995—2008年经济非均衡性的边界效应进行了定量测定,研究发现虽然行政区边界对区域一体化趋势存在一定的阻碍作用,但川滇黔接壤区实际上已存在区域一体化的趋势。从边界效应的演化情况可知:川-黔接壤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呈上升趋势,川-滇接壤区的经济非均衡性边界效应存在增大的趋势,滇-黔接壤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逐步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黔接壤区 经济非均衡性 边界效应 时空演化
下载PDF
云南藏区维护社会稳定经验述要 被引量:20
12
作者 王德强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11,共7页
云南藏区是近年维稳工作卓有成效的边疆民族地区。从其经验可以看出,边疆民族地区维稳工作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是维护稳定的保障;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是维护稳定的物质条件;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 云南藏区是近年维稳工作卓有成效的边疆民族地区。从其经验可以看出,边疆民族地区维稳工作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是维护稳定的保障;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是维护稳定的物质条件;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党的民族政策是维护稳定的根本;大力培养政治坚定、作风优良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是维护稳定的关键;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深入细致地开展群众工作是维护稳定的基础;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是维护稳定的有效途径;不断加强和巩固爱国统一战线是维护稳定的法宝;坚持不懈地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是维护稳定的力量之源;坚持综合治理是维护稳定的基本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稳定 云南藏区 经验
下载PDF
和硕特部南征康区及其对川滇边藏区的影响 被引量:21
13
作者 赵心愚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3期57-62,共6页
蒙古和硕特部南征康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领地 ,获取更多的政治、经济利益。这一军事行动持续时间较长 ,可分为三个阶段。和硕特部击败木氏土司 ,在川滇边藏区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 和硕特部 川滇边藏区 影响 康区 藏族纳西族关系 木氏土司 政治利益 经济利益 蒙古 军事行动
下载PDF
云南藏区跨越式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德强 史冰清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1-27,共7页
"十一五"期间,云南藏区步入了跨越式发展的轨道,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其经验看,边疆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制定符合区域实际的产业政策是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教育现代化是跨越式发展的根本;投... "十一五"期间,云南藏区步入了跨越式发展的轨道,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其经验看,边疆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制定符合区域实际的产业政策是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教育现代化是跨越式发展的根本;投资拉动是跨越式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大力推进城镇化是跨越式发展的突破口;高起点、高标准引进大企业开发优势资源是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转变发展方式是跨越式发展的主题;改革创新是跨越式发展不竭的动力;不断改善民生是跨越式发展的出发点与归宿;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是跨越式发展的前提;上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全国人民的援助是跨越式发展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藏区 跨越式发展 实践与探索
下载PDF
云南藏区稳定发展的基本经验 被引量:7
15
作者 郭家骥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40,共6页
深入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从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角度,全面总结云南藏区稳定发展的基本经验。主要是:加强藏区与祖国内地的联系和交往;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结合云南藏区实际,实事求是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放手使用... 深入田野调查和文献研究,从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角度,全面总结云南藏区稳定发展的基本经验。主要是:加强藏区与祖国内地的联系和交往;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结合云南藏区实际,实事求是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放手使用忠诚于党和国家、有胆识、有能力的少数民族干部;坚持用科学方法观和正确政绩观指导实践;通过"传统的发明",开创具有云南藏区特点的发展模式。上述基本经验,对全国藏区的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藏区 稳定发展 基本经验
下载PDF
20世纪上半叶川滇边藏区职业教育发展述论 被引量:5
16
作者 姚便芳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3-120,共8页
20世纪上半叶,清政府对川滇边藏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不仅屯垦、练兵、设官、通商、开矿,还大力兴办教育,既办普通学校,又根据《奏定实业学堂通则》的规定,择宜兴办了实业学堂;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为培养生产建设人才,开发边疆民族... 20世纪上半叶,清政府对川滇边藏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不仅屯垦、练兵、设官、通商、开矿,还大力兴办教育,既办普通学校,又根据《奏定实业学堂通则》的规定,择宜兴办了实业学堂;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为培养生产建设人才,开发边疆民族地区资源,补充抗战物资力量,采取措施发展职业教育。与其他地区相比,川边藏区的职业教育产生较晚,发展规模不大,培养人才有限,但它在藏族教育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一些办学形式和特点,对于当今藏区职业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边藏区 实业教育 职业教育 述论
下载PDF
近代川西藏区地震与政府抗震救灾初探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文渊 陈沛杉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34-40,共7页
川西藏区自古多地震。近代以来,频繁的地震灾害给川西藏区经济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文章试对近代川西藏区地震概况及当时满清和民国政府抗震救灾的措施作一初探,为近代民族地区社会史和灾害史研究增添新的视角和内容,为当下灾害应对和... 川西藏区自古多地震。近代以来,频繁的地震灾害给川西藏区经济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文章试对近代川西藏区地震概况及当时满清和民国政府抗震救灾的措施作一初探,为近代民族地区社会史和灾害史研究增添新的视角和内容,为当下灾害应对和灾后重建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川西藏区 地震 政府 抗震救灾
下载PDF
GIS矿床定量综合预测在川滇黔接壤区铅锌多金属矿化域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谭清立 高建国 +2 位作者 于瑞奇 刘心开 蹇龙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14年第3期362-367,共6页
运用GIS矿床定量综合预测方法,在川滇黔接壤区铅锌多金属矿化域选取断裂、赋矿层位、地层组合关系、线环构造、构造复杂程度等控矿因素作为预测信息,提取找矿信息量,圈定和优选找矿靶区。以3 000m×3 000m作为基本统计单元格,选取N... 运用GIS矿床定量综合预测方法,在川滇黔接壤区铅锌多金属矿化域选取断裂、赋矿层位、地层组合关系、线环构造、构造复杂程度等控矿因素作为预测信息,提取找矿信息量,圈定和优选找矿靶区。以3 000m×3 000m作为基本统计单元格,选取NE向断裂、次级断裂构造、多个有利赋矿层位、线环构造交汇部分等控矿因素,提取变量信息,分析变量信息特征及变量计算结果优选找矿信息,通过分析单元信息量单元频数曲线,以横坐标1.3为临界值划分铅锌多金属矿床预测靶区,共划分出Ⅰ级靶区5个,Ⅱ级靶区6个,Ⅲ级靶区4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黔接壤区 铅锌多金属矿化域 GIS矿床定量综合预测
下载PDF
川滇毗邻藏区习惯法对国家法的影响及启示——以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为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冉翚 《民族学刊》 2011年第2期14-20,84,共7页
通过考察,发现川滇毗邻藏区传统习惯法并未随着社会经济的变迁而淡化,相反对国家法的执行依然发挥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力。由此可以看出,习惯法将以其特有的方式长期存在,并与国家法形成长期的互动,理性看待现阶段国家法在民族乡村的有限... 通过考察,发现川滇毗邻藏区传统习惯法并未随着社会经济的变迁而淡化,相反对国家法的执行依然发挥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力。由此可以看出,习惯法将以其特有的方式长期存在,并与国家法形成长期的互动,理性看待现阶段国家法在民族乡村的有限性并注意引入民间习惯法的一些好的做法,使民间习惯法与国家法进行相互塑造与互动,以达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将是国家法在民族地区乡村取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法 民间习惯法 川滇毗邻藏区
下载PDF
民族团结视域下云南藏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实践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应华 李康丽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2-37,共6页
云南藏区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共存的边疆民族地区,民族关系历来是藏区面临的最为复杂而敏感的问题。近年来迪庆州立足藏区实际,紧紧围绕"两个共同"的民族工作主题,不断推进民族宗教工作创新发展,创造性地开展具有&... 云南藏区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共存的边疆民族地区,民族关系历来是藏区面临的最为复杂而敏感的问题。近年来迪庆州立足藏区实际,紧紧围绕"两个共同"的民族工作主题,不断推进民族宗教工作创新发展,创造性地开展具有"迪庆特色"的民族工作,实现了全国最好藏区的目标,树起了全国藏区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一面旗帜。总结云南藏区在民族团结视域下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实践经验,对把握藏区民族宗教工作主动权,引导并建构和谐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藏区 民族团结 和谐 民族关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