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中可调节缝线对早期泪膜功能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戈振华 苗培建 王婷婷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可调节线对患者早期泪膜功能影响。方法:选择2012-01/2014-04期间在我院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68例76眼,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暴露结膜缝线(小梁切除)组(34例36眼)和包埋结膜(可调节...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可调节线对患者早期泪膜功能影响。方法:选择2012-01/2014-04期间在我院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68例76眼,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暴露结膜缝线(小梁切除)组(34例36眼)和包埋结膜(可调节)缝线组(34例40眼),分别给予可调节缝线暴露结膜缝合和包埋结膜缝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14,30d测眼压情况,同时进行Sc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1,30d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平均眼压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1d两组患者平均眼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7,14,30d包埋结膜缝线组平均眼压显著高于暴露结膜缝线组(P<0.05)。治疗后1d两组患者Sc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7,14,30d包埋结膜缝线组Sc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显著优于暴露结膜缝线组(P<0.05)。治疗后30d包埋结膜缝线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暴露结膜缝线组(P<0.05)。结论:小梁切除手术可调节线包埋结膜缝合对患者早期泪膜功能影响较小,术后并发症较低,手术效果优于暴露结膜缝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手术 青光眼 泪膜功能 可调节缝线
下载PDF
可调节缝线在青光眼滤过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贺志华 张丽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1868-1870,共3页
目的:探讨常规小梁切除术后应用可调节缝线在青光眼滤过术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8例101眼青光眼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9例51眼)在行小梁切除术后行可调节缝线术,对照组(39例50眼)行小梁切除术。结果:两组... 目的:探讨常规小梁切除术后应用可调节缝线在青光眼滤过术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8例101眼青光眼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9例51眼)在行小梁切除术后行可调节缝线术,对照组(39例50眼)行小梁切除术。结果:两组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观察组和对照组眼压均较术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眼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观察组仅出现Ⅰ级浅前房1眼,非功能性滤过泡2眼,并发症发生率为5.9%;对照组浅前房6眼,其中Ⅰ级4眼,Ⅱ和Ⅲ级各1眼;非功能性滤过泡5眼及巩膜瓣粘连1眼,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4.0%,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可调节缝线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能够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疗效确切,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调节缝线 青光眼滤过手术 小梁切除术 并发症
下载PDF
穹隆为基底结膜瓣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刘丽丹 余正星 钟焱 《临床眼科杂志》 2006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讨以穹隆为基底结膜瓣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的效果、并发症及适应证。方法我院行抗青光眼手术的患者42例(49只眼)作为试验组,和试验组构成相近的文献报导的以角膜缘为基底可调整缝线小梁毁除术为对照组。试验组做以穹隆为基底结... 目的探讨以穹隆为基底结膜瓣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的效果、并发症及适应证。方法我院行抗青光眼手术的患者42例(49只眼)作为试验组,和试验组构成相近的文献报导的以角膜缘为基底可调整缝线小梁毁除术为对照组。试验组做以穹隆为基底结膜瓣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12月,观察眼压、滤过泡、视力、前房深度及并发症。结果眼压、滤过泡、浅前房、前房积血、低眼压、脉络膜脱离等与对照组及有关文献报导无显著差异。但试验组角膜切口轻度渗漏较多。结论以穹隆为基底结膜瓣可调整缝线与以角膜缘为基底结膜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一样有效、安全,但操作更简便、省时。对大于50岁的各型原发性青光眼是适用的。为防止角结膜缘切口渗漏,第一针可调整缝线的拆除时间和眼球指压按摩时间最好在术后6天以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可调整缝线 结膜瓣 并发症
下载PDF
可调节缝线在青光眼手术中应用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戴涛 张晓利 《医药论坛杂志》 2007年第17期25-26,共2页
目的评价可调节缝线对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及前房深度等的作用。方法将9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72只眼),行小梁切除联合应用可调节缝线术;对照组(47例,72只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随访10~20月,观察术眼视力、眼压、前房及黄斑... 目的评价可调节缝线对小梁切除术后眼压及前房深度等的作用。方法将93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72只眼),行小梁切除联合应用可调节缝线术;对照组(47例,72只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随访10~20月,观察术眼视力、眼压、前房及黄斑水肿等。结果治疗组前房全部第一天形成,眼压均值(2.02±0.23)kPa,50%的患眼视力不变或提高;炎症反应、低眼压、黄斑水肿的发病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可调节缝线的应用能明显提高青光眼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并有效降低早期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手术 可调节缝线 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观察
5
作者 徐小丽 《临床研究》 2017年第9期55-56,共2页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 2 0 1 4年 1 2 月- 2 0 1 5年 6 月期间诊治的青光眼患者中抽取 7 9例作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观察组 ( n = 40)、对照组 ( n = 3 9 ) ,前者应用丝裂霉素...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医院 2 0 1 4年 1 2 月- 2 0 1 5年 6 月期间诊治的青光眼患者中抽取 7 9例作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观察组 ( n = 40)、对照组 ( n = 3 9 ) ,前者应用丝裂霉素联合可调 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方案,后者单纯实施常规小梁切除术,就2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学软件分析.结①观 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是 97. 5% ,高于对照组的 84. 6%(P〈0. 0 5 ) ;②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是 2. 5% ,与对照组的 17. 9%相比有 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P〈0. 05).结论青光眼采取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方案,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 率,安全有效,可将其作为青光眼患者首选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并发症
下载PDF
巩膜瓣可调节缝线联合小梁切除术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眼压及浅前房发生的影响
6
作者 汪雪婷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5期1136-1139,共4页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采用巩膜瓣可调节缝线联合小梁切除术(TRA)的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10月至2023年8月于我院治疗的84例(96眼)PACG患者分为2组,各42例(48眼)。对照组采用TRA治疗,观察组采用巩膜瓣可调节缝... 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采用巩膜瓣可调节缝线联合小梁切除术(TRA)的临床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10月至2023年8月于我院治疗的84例(96眼)PACG患者分为2组,各42例(48眼)。对照组采用TRA治疗,观察组采用巩膜瓣可调节缝线联合TRA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眼压、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功能相关生活质量、实验室指标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眼压、BCVA低于对照组,视力相关的生活质量量表(LVQOL)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CXC趋化因子受体2(CXCR2)水平低于对照组,浅前房、非功能性滤过泡、巩膜瓣粘连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CG患者采用巩膜瓣可调节缝线与TRA联合治疗眼压控制效果更好,可降低bFGF及CXCR2水平,改善视力,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视功能相关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闭角型 巩膜瓣可调节缝线 小梁切除术 眼内压 并发症 视功能相关生活质量
下载PDF
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可调节缝线对术后眼压影响观察 被引量:7
7
作者 刘辉 肖静 刘蕊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6年第9期962-964,共3页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可调节缝线对术后眼压的影响。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08年3月至2013年11月在东方医院集团眼科医院诊治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分为两组。A组26只眼接受小梁切除术,B组26只眼接受小梁切除术+可调节缝线。对...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可调节缝线对术后眼压的影响。方法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08年3月至2013年11月在东方医院集团眼科医院诊治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分为两组。A组26只眼接受小梁切除术,B组26只眼接受小梁切除术+可调节缝线。对两组的眼压,手术成功率等进行对照研究。结果(1)浅前房:A组8只眼发生浅前房,发生率为:30.8%(8/26)。B组2只眼浅前房,发生率为:7.7%(2/26)。经χ^2检验分析,两组浅前房发生率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P=0.035 〈0.05)。(2)术后眼压:术后3天至2月,A组眼压为(11.46±3.11)mmHg至(16.19±3.23)mmHg。B组眼压为(16.46±3.73)mmHg至(20.23±4.30)mmHg,经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两组和时间的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5,P=0.006 〈0.01),两组降眼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1.89,P =0.001 〈0.01)。(3)手术成功率:术后2月A组手术成功率为92.3%(24/26),B组手术成功率为65.4%(17/26)。经χ^2检验分析,两组手术成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5,P =0.017 〈0.05)。结论虽然可调节缝线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但如果不针对具体病例选择性的应用,可以造成术后眼压控制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可调节缝线 术后眼压
原文传递
不同位置可调缝线在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应用中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徐红 李明 杨华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68-69,共2页
目的比较不同位置可调缝线在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应用中的疗效。方法将68例(70眼)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6眼,可调缝线位于巩膜瓣双侧腰部;对照组34眼,可调缝线位于巩膜瓣双侧顶角。术后观察并比较分析两组前房、滤过、眼压、... 目的比较不同位置可调缝线在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应用中的疗效。方法将68例(70眼)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6眼,可调缝线位于巩膜瓣双侧腰部;对照组34眼,可调缝线位于巩膜瓣双侧顶角。术后观察并比较分析两组前房、滤过、眼压、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前房、滤过、眼压、并发症等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不同位置可调缝线均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有效控制眼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可调缝线 滤过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