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轧辊机架的装配工艺分析
1
作者 于冠东 王宏伟 侯红阳 《包钢科技》 2007年第S2期18-21,共4页
文章以张减机三轧辊机架装配为例,较详细地介绍三轧辊机架装配原理和装配过程。三轧辊机架装配的最终结果是要保证三轧辊所成圆的中心与机架中心在要求的公差范围内,若超出这个公差范围,则表示装配失败,也就是介绍确定机架中三个轧辊所... 文章以张减机三轧辊机架装配为例,较详细地介绍三轧辊机架装配原理和装配过程。三轧辊机架装配的最终结果是要保证三轧辊所成圆的中心与机架中心在要求的公差范围内,若超出这个公差范围,则表示装配失败,也就是介绍确定机架中三个轧辊所成圆中心的原理和方法,同时也介绍了调节三个轧辊辊缝间隙、调节锥齿轮齿侧间隙以及调整轴承间隙的方法,通过对张减机三轧辊机架的装配原理和装配过程的介绍,论证三轧辊机架装配方法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轧辊机架定心 调节辊缝 调节齿轮间隙 调节轴承间隙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轧机刚度预测模型
2
作者 邱碧涛 但斌斌 +2 位作者 肖涵 阮金华 袁锐 《轧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0-125,共6页
轧机刚度对热轧带钢厚度、板形控制等有重要影响,轧机牌坊与辊系轴承座之间间隙变化引起的辊系轴线交叉是导致轧机刚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为此,以某精轧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轧机的数值仿真模型,并以轧机设计刚度对模型正确性进行验证。基... 轧机刚度对热轧带钢厚度、板形控制等有重要影响,轧机牌坊与辊系轴承座之间间隙变化引起的辊系轴线交叉是导致轧机刚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为此,以某精轧机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轧机的数值仿真模型,并以轧机设计刚度对模型正确性进行验证。基于该仿真模型,采用正交试验方法,通过修改轧机牌坊与辊系轴承座之间的间隙,计算不同辊系轴线交叉状态下的轧机刚度值,构建了训练数据集。采用BP神经网络建立间隙与轧机刚度之间的非线性映射数学模型,实现了轧机刚度预测。现场的刚度试验和轧机刚度调整实践均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该模型为轧机刚度精确预测、轧机牌坊和辊系轴承座间隙调整以及轧机精度智能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机刚度 辊系交叉 BP神经网络 牌坊与辊系轴承座之间间隙 刚度预测模型 智能调整
原文传递
热轧薄带平整机支撑辊辊型优化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张建雷 张杰 +2 位作者 秦松 陆佳栋 岳重祥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9-87,共9页
某热轧薄带平整机轧辊长度为1800 mm,带钢宽度为1320 mm,两者相差太大,造成工作辊与支撑辊间有害接触区长度过大,在轧辊自身挠度作用下,辊间应力峰值集中于带钢边部位置。随轧制公里数延长,工作辊边部磨损加剧,不利于后期板形控制,同时... 某热轧薄带平整机轧辊长度为1800 mm,带钢宽度为1320 mm,两者相差太大,造成工作辊与支撑辊间有害接触区长度过大,在轧辊自身挠度作用下,辊间应力峰值集中于带钢边部位置。随轧制公里数延长,工作辊边部磨损加剧,不利于后期板形控制,同时会缩短轧辊使用寿命。针对热轧薄带平整机工作辊磨损不均匀问题,设计优化支撑辊辊型,通过支撑辊两端倒角设计,减小工作辊与支撑辊间有害接触区长度。并借助数值模拟技术建立平整机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模拟了不同平整工艺、不同支撑辊辊型条件下工作辊的使用情况。通过模拟结果,对比分析不同辊型的板形控制效率、凸度调节域、承载辊缝横向刚度和工作辊接触应力等指标。模拟数据表明,3种倒角支撑辊辊型改善了工作辊应力分布均匀性,有利于提高轧辊服役周期;辊间有害接触区长度明显减小;弯辊力板形调控效率由0.048μm/kN提高到0.130μm/kN。考虑到带钢有跑偏风险,如果支撑辊倒角插入量过大,支撑辊倒角易窜入到带钢内部,造成边部拉紧甚至断带,因此选择倒角插入量最小的V+25辊型,并应用于现场调试。现场数据表明,平整机板形调控能力明显增强,单位轧制周期内平整量显著增加。工作辊平均使用寿命由1500 t提高至1800 t,产品合格率由95%提升至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整机 辊型设计 数值模拟 弯辊力调控功效 有载辊缝调节域 横向刚度 应力分布均匀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