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ational History Contributes to the Defini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1
作者 Tibor Polya 《Psychology Research》 2017年第8期458-462,共5页
关键词 历史事件 民族 界定 定义 参与者
下载PDF
突围·救赎·反思:白薇女性主义创作论
2
作者 彭在钦 肖睿壑 《长沙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83-87,共5页
白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湘籍女性作家,其独立且独特的女性意识体现在小说和戏剧创作中。白薇一生坎坷,磨难多艰,突围、救赎、解构与反思是白薇生命体验和创作历程的关键词。其笔下的女性人物往往能在新思潮的启蒙下挣脱封建家庭... 白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湘籍女性作家,其独立且独特的女性意识体现在小说和戏剧创作中。白薇一生坎坷,磨难多艰,突围、救赎、解构与反思是白薇生命体验和创作历程的关键词。其笔下的女性人物往往能在新思潮的启蒙下挣脱封建家庭的牢笼,积极迈向寻求女性自我价值的道路。时代氛围、个人生命体验、写作追求就这样交织在白薇的创作生涯中,对其深入探讨将给予人们诸多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薇 女性主义 创作论 自我救赎 性别认同
下载PDF
微粒社会下青少年手机“软瘾”现象的批判性分析
3
作者 王健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46-51,共6页
随着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科技产品在大众生活中的全面渗透,当代青少年群体中出现了以手机依赖为典型特征的“软瘾”现象。这种现象的背后,实际上反映了身处微粒社会中的青少年应对闲暇时所选择的一种拟真化生活方式,用于维持本体安... 随着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科技产品在大众生活中的全面渗透,当代青少年群体中出现了以手机依赖为典型特征的“软瘾”现象。这种现象的背后,实际上反映了身处微粒社会中的青少年应对闲暇时所选择的一种拟真化生活方式,用于维持本体安全感以及构建自我认同。未来可通过心理调适、技术改进以及丰富具身体验等途径,引导青少年群体向着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粒社会 青少年 手机“软瘾” 本体安全 自我
下载PDF
家庭功能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倾向的关系:道德认同的中介作用与自我控制的调节作用
4
作者 赵钊毅 郭英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3-72,共10页
为探讨家庭功能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倾向之间的关系,运用方便取样法,采用家庭功能量表、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道德认同量表和自我控制量表对845名青少年进行测试,并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重点考察道德认同的中介作用和自我控... 为探讨家庭功能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倾向之间的关系,运用方便取样法,采用家庭功能量表、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道德认同量表和自我控制量表对845名青少年进行测试,并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重点考察道德认同的中介作用和自我控制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家庭功能、道德认同与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倾向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道德认同在家庭功能和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倾向之间存在中介效应;自我控制对道德认同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倾向之间的路径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据此得出结论:家庭功能可以直接预测青少年的亲社会行为倾向,也可以通过道德认同和自我控制形成有调节的中介路径预测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倾向。因此,重视青少年的家庭功能发展以提高其道德认同和自我控制水平是促进青少年增强亲社会行为倾向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功能 亲社会行为 行为倾向 道德认同 自我控制 青少年
下载PDF
高职学前师范生专业认同感影响因素研究
5
作者 孟欣 《衡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19-124,共6页
高职学前师范生专业认同感是影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乃至幼教师资队伍质量的重要因素。学前专业的社会认可度与学校的专业培养条件,以及学生自身的专业归属感、学业投入度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等直接影响高职学前师范生的专业认同感... 高职学前师范生专业认同感是影响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乃至幼教师资队伍质量的重要因素。学前专业的社会认可度与学校的专业培养条件,以及学生自身的专业归属感、学业投入度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等直接影响高职学前师范生的专业认同感。因此,在学前师范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应通过全面提高专业地位、优化专业培养条件、培养学生专业归属感、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等多种途径来提升高职学前师范生的专业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前师范生 专业认同感 扎根理论 专业归属感 学业自我效能感
下载PDF
青年亚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策略探究
6
作者 薛昉 《邢台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52-159,共8页
青年亚文化以其特有的属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多维度、多层次的影响,同时也深刻影响当代青年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主要表现为部分青年社会责任意识弱化、理想信念动摇滑坡以及消极面对困难挑战等。当前,针对青年亚文化的影响,应... 青年亚文化以其特有的属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多维度、多层次的影响,同时也深刻影响当代青年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主要表现为部分青年社会责任意识弱化、理想信念动摇滑坡以及消极面对困难挑战等。当前,针对青年亚文化的影响,应着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可通过加强“自我认同”教育,从而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和积极应对挑战;通过创新“思政话语”体系,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保证教育成效;通过利用“生活课堂”教学,从而促进学生树立理想信念和增强责任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亚文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 自我认同 话语体系
下载PDF
医学生学习投入、专业认同与学生评教的关系研究
7
作者 林国斌 廖美玲 +2 位作者 林丽华 任梦琪 王笛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3年第5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医学生学习投入、专业认同与学生评教的关系,为优化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使用医学生评教问卷、大学生学习投入问卷、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对某医科大学学生进行调查,通过SPSS 21.0分析数据。... 目的:探讨医学生学习投入、专业认同与学生评教的关系,为优化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使用医学生评教问卷、大学生学习投入问卷、大学生专业认同问卷对某医科大学学生进行调查,通过SPSS 21.0分析数据。结果:不同年级、不同志愿的医学生评教差异显著;学习投入、专业认同与学生评教显著相关;学习投入正向影响学生评教(β=0.34,P<0.001);专业认同在学习投入与学生评教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79.41%。结论:学习投入通过专业认同的完全中介过程影响学生评教,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学生评教 学习投入 专业认同 自我决定理论
下载PDF
组织创新重视度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于婷 张正堂 张仪珊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2-141,共10页
员工创造力是企业创新的基础,提高员工创造力一直是企业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基于角色认同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探讨组织创新重视度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及员工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调节效应。通过3个时点主管与员工的配对数据实证研... 员工创造力是企业创新的基础,提高员工创造力一直是企业界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话题。基于角色认同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探讨组织创新重视度对员工创造力的影响及员工自我效能感在其中的调节效应。通过3个时点主管与员工的配对数据实证研究表明:感知到组织重视创新会提高员工创造力角色认同;员工的创造力角色认同有助于提高员工创造力;创造力角色认同在组织创新重视度与员工创造力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员工自我效能感调节组织创新重视度与员工创造力角色认同之间的关系,相较于低自我效能感员工,高自我效能感员工的二者关系更强;同时,员工自我效能感调节创造力角色认同在组织创新重视度与员工创造力之间的中介效应,该中介效应只在员工拥有高自我效能感时存在。为此,提出企业应加强对员工创新的重视度,引导和激励员工创新;鼓励员工将创新能力纳入自我价值衡量体系,从而培养员工的创造力角色认同;对员工的创新行为给予正面反馈,从而提升员工的自我效能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创新重视度 自我效能感 创造力角色认同 员工创造力 角色认同理论
下载PDF
大学生网络交往中流变自我困境与矫正路径探析——基于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视角
9
作者 胡建兰 罗娟 李魏洋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第5期26-30,共5页
互联网时代丰富了大学生的交往方式,改变了自我存在形态,出现了流变自我。马克思主义理论下的交往旨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但由于当今部分大学生的现实交往与网络交往之间存在失衡,主流价值观与社会思潮在网络空间受挤压,网络虚拟社交存... 互联网时代丰富了大学生的交往方式,改变了自我存在形态,出现了流变自我。马克思主义理论下的交往旨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但由于当今部分大学生的现实交往与网络交往之间存在失衡,主流价值观与社会思潮在网络空间受挤压,网络虚拟社交存在先天性缺陷,所以虚拟自我、沉溺自我和分裂自我等流变的病态自我出现了,严重阻碍了人的全面发展。对此,提出以劳动教育保障大学生现实交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塑大学生自我认同,以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培育大学生和谐自我,希冀帮助大学生正视网络中的流变自我,矫正病态自我,提升大学生自我认同,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自由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交往 大学生 自我认同 马克思主义交往理论
下载PDF
青少年的同一性实验:网络环境的视角 被引量:24
10
作者 柴晓运 龚少英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4-371,共8页
从网络环境的视角来看,同一性实验是指青少年以互联网为媒介,通过自我表征和自我探索来构建同一性的一系列行为。网上交际的优越性、青少年的人格特征、同一性状态和动机等因素促使青少年进行同一性实验。青少年在参与同步聊天、社交网... 从网络环境的视角来看,同一性实验是指青少年以互联网为媒介,通过自我表征和自我探索来构建同一性的一系列行为。网上交际的优越性、青少年的人格特征、同一性状态和动机等因素促使青少年进行同一性实验。青少年在参与同步聊天、社交网站和网络游戏的过程中实现同一性实验,并对其同一性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未来的研究应关注网络环境差异和社会比较对青少年同一性实验影响的同时,还应通过追踪研究和跨文化研究等,探索同一性实验的深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互联网 同一性实验 自我表征 自我探索
下载PDF
组织认同研究的重要发现及新进展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淑敏 李虹 时勘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70-79,共10页
组织认同研究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已经成为组织行为学领域的热点问题。组织认同反映了员工和组织之间的心理联结,能够解释和预测工作场所中员工的许多态度和行为。社会身份理论和自我分类理论是用来解释组织认同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的主要... 组织认同研究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已经成为组织行为学领域的热点问题。组织认同反映了员工和组织之间的心理联结,能够解释和预测工作场所中员工的许多态度和行为。社会身份理论和自我分类理论是用来解释组织认同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的主要理论框架。本文对已有的相关研究重要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对近年来组织认同研究领域中出现的新问题,如组织认同结构的扩展、组织变革中的认同、复杂组织中的双重认同以及不同层次的组织认同研究进行了深入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认同 情感承诺 社会身份理论 自我分类理论
下载PDF
语用身份的顺应性研究——以遗传咨询互动过程中医生语用身份为例 被引量:15
12
作者 刘畅 潘海英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5-129,共5页
本文试用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作为一个操作框架,研究了语用身份在具体语境中的动态顺应性,并讨论了语用身份如何被当作一种资源加以运用,以便同语言使用者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相顺应。这一研究揭示了语用身份在建构过程中... 本文试用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作为一个操作框架,研究了语用身份在具体语境中的动态顺应性,并讨论了语用身份如何被当作一种资源加以运用,以便同语言使用者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相顺应。这一研究揭示了语用身份在建构过程中的动态性、协商性以及顺应性特点,以实现具体的交际目的。语用身份不是事先给定的,而是互动双方动态协商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应理论 语境动态性 角色 身份 自我
下载PDF
两种道德自我调节机制下的道德行为 被引量:29
13
作者 张宏伟 李晔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78-1187,共10页
道德自我调节指个体根据道德自我,从事(不从事)道德行为和不道德行为。道德自我分为状态道德自我(道德自我知觉)和特质道德自我(道德认同)。道德自我调节的负反馈机制,指个体依据道德自我知觉,保持道德行为的波动性,它包含道德许可效应... 道德自我调节指个体根据道德自我,从事(不从事)道德行为和不道德行为。道德自我分为状态道德自我(道德自我知觉)和特质道德自我(道德认同)。道德自我调节的负反馈机制,指个体依据道德自我知觉,保持道德行为的波动性,它包含道德许可效应和道德清洁效应;正反馈机制,指个体依据道德认同,保持道德行为的一致性。解释水平理论整合了正负反馈机制,两种道德行为。未来研究需探讨公我、个体差异对道德自我调节机制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自我调节 道德认同 道德清洁 道德许可 解释水平理论
下载PDF
自我分类理论概述 被引量:40
14
作者 李春 宫秀丽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7-160,共4页
自我分类理论产生的直接理论背景是Tajfel的社会认同理论,自我分类理论在Tajfel社会认同理论的基础上直接发展而来。它是针对社会自我概念、去人格化的前提条件和结果等的一系列假设,从社会认知的角度阐释个体主动将群体心理化后,集体... 自我分类理论产生的直接理论背景是Tajfel的社会认同理论,自我分类理论在Tajfel社会认同理论的基础上直接发展而来。它是针对社会自我概念、去人格化的前提条件和结果等的一系列假设,从社会认知的角度阐释个体主动将群体心理化后,集体现象与个体的社会认知和行为的联结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认同理论 自我分类理论 社会自我概念 去人格化
下载PDF
初任教师的自我认同探究——基于吉登斯的现代性自我认同理论 被引量:13
15
作者 程岭 王嘉毅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6-40,共5页
初任教师阶段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学生身份到教师身份的迁移过程是一个自我认同的转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断地进行自我磨练和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吉登斯的现代性自我认同理论对促进初任教师的自我认同有着重... 初任教师阶段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学生身份到教师身份的迁移过程是一个自我认同的转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断地进行自我磨练和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吉登斯的现代性自我认同理论对促进初任教师的自我认同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从当前我国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理念的情况来看,要提高初任教师自我认同,教师之间就应有充分的信任,同时,教师还要进行交流与合作、创造性的反思、终身学习和自我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任教师 自我认同 现代性自我认同理论
下载PDF
网络社交媒体使用对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自我同一性状态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曲苒 倪晓莉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4-219,共6页
为考察网络社交媒体使用对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及其内在心理机制—自我同一性状态的中介作用,采用问卷法对2634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网络社交媒体使用无法直接预测青少年生活满意度,但可以通过自我同一性状态这一中介变量... 为考察网络社交媒体使用对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及其内在心理机制—自我同一性状态的中介作用,采用问卷法对2634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网络社交媒体使用无法直接预测青少年生活满意度,但可以通过自我同一性状态这一中介变量产生间接影响;(2)网络社交媒体使用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呈现双重作用,既能通过加强成就型自我同一性状态提高生活满意度,也可以通过增强弥散型自我同一性状态进而削弱青少年生活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同一性状态 网络社交媒体 生活满意度 青少年
下载PDF
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安秋玲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95-899,共5页
本研究以小学至高中阶段的青少年为研究对象,使用自我同一性状态客观测量的标准化问卷,对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发展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其中,初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同时,自我同一性的发展... 本研究以小学至高中阶段的青少年为研究对象,使用自我同一性状态客观测量的标准化问卷,对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发展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其中,初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同时,自我同一性的发展在不同领域间表现出发展不同步的现象,人际关系领域发展比意识形态领域较早;另外,自我同一性发展受地区、性别角色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自我同一性 同一性状态
下载PDF
自我同一性发展理论的不同取向及其演变关系 被引量:6
18
作者 安秋玲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11-1513,共3页
艾里克森提出自我同一性的渐成观并从不同角度描述了自我同一性的发展过程。马西娅把自我同一性形成阶段操作化,试图以自我同一性地位的变化路径表达自我同一性的发展过程。建构主义取向的研究者与社会文化理论取向的研究者不仅相继提... 艾里克森提出自我同一性的渐成观并从不同角度描述了自我同一性的发展过程。马西娅把自我同一性形成阶段操作化,试图以自我同一性地位的变化路径表达自我同一性的发展过程。建构主义取向的研究者与社会文化理论取向的研究者不仅相继提出了精细的自我同一性发展模型,而且更注重自我同一性发展的背景意义。本文在阐释不同取向的自我同一性发展理论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不同取向的自我同一性发展理论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自我同一性 同一性理论
下载PDF
青少年网络社交媒体使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自尊联结自我同一性的序列中介路径 被引量:14
19
作者 倪晓莉 邵潇怡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2-133,共12页
为探讨网络社交媒体使用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网络社交媒体使用问卷、自我同一性状态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2 390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研究发现:1)网络社交媒体使用与青少年不同自我同一性具有... 为探讨网络社交媒体使用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网络社交媒体使用问卷、自我同一性状态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问卷对2 390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研究发现:1)网络社交媒体使用与青少年不同自我同一性具有不同的预测作用,正向预测成就型、延缓型、弥散型状态,负向预测早闭型状态;2)网络社交媒体使用对青少年自尊有直接显著的负向影响;3)网络社交媒体使用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具有直接正向预测效果;4)在网络社交媒体使用下,自尊联结不同类型的同一性状态形成序列中介,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作用效果不同,自尊和成就型状态的序列中介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正向预测效果,自尊和延缓型、早闭型、弥散型状态的序列中介对主观幸福感具有负向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社交媒体 自我同一性 自尊 主观幸福感 青少年
下载PDF
初中生同伴群体交往与自我同一性发展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安秋玲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524-1526,1498,共4页
使用社会认知地图(SCM)与自我同一性状态客观测量的标准化问卷(EOM-EIS-II),对初中生群体交往与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初中生普遍存在群体归属需要,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从属于一个或多个群体。(2)群体类型不影响... 使用社会认知地图(SCM)与自我同一性状态客观测量的标准化问卷(EOM-EIS-II),对初中生群体交往与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初中生普遍存在群体归属需要,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从属于一个或多个群体。(2)群体类型不影响自我同一性发展,班级内不同群体类型间,个体的自我同一性状态不存在显著差异。(3)群体内的个体地位影响自我同一性发展,处于群体中不同地位的个体,其自我同一性状态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伴群体 自我同一性 群体类型 青少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