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mopoietic Formulae Rearranged Leukocyte Subsets and Implication for Use against the Type of Constitution and Infectious Agent for Further Modification to Future
1
作者 Nobuo Yamaguchi Wataru Hiruma +6 位作者 Kohei Suruga Nurmuhamamt Amat Dilxat Yimit Parida Hoxur Daisuke Sakamoto Kazuhiro Okamoto Shan-Yu Su 《Open Journal of Immunology》 2015年第3期183-198,共16页
A hemopoietic formula (HF)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usually consists of more than six single herbs. We seek to look into changes of immune-competent cells by two commonly utilized HF, including Shi-Quan-D... A hemopoietic formula (HF)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usually consists of more than six single herbs. We seek to look into changes of immune-competent cells by two commonly utilized HF, including Shi-Quan-Da-Bu-Tang (SDT) and Bu-Zong-Ye-Qi-Tang (BYT). However, the effects of both formulae on levels of leukocyte subsets are not yet defied. After administration of immno-suppressant to animals, the effects by HFs on the augmentation for subsets of leukocytes, CD positive cell counts of lymphocytes, and the cytokine-producing cells are measured. Our results show that SDT augments the level of lymphocytes, while BYT increases the level of granulocytes. In our clinical study with 15 healthy volunteers, positive cells for CD2, CD11b, CD14, IL-4, IL-1β and IFN-γ in peripheral blood a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15 days after the ingestion of HFs. In rodents, compromised host as well as normal animal is administered with cancer chemotherapeutic agent (Mytomycin-C). Our observations show that SDT regulates phagocyte activities of the immune system, introducing it against intracellular parasite, and that BYT augments intercellular pathogen through humoral immunity. We discuss the significance and mechanism of HFs on the level of leukocyte subsets in number and function that are considered to be potential indicators for the evaluation of TCM modalities. We also propose an idea that TCM exhibits tonic effects via enhancing the ability to fight against infection and bacteria, as well as turning the 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 to the sensitive ones. Together with these evidences, we suggest an ideal remedy for the compromised to fight host against pathogens. Moreover, we try to modify these hemopoietic formulae to more digestive forms. This modification brings to the significant lifted up for antibody producing cells and anti-oxidative activity for phagocytic cel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ancer CHEMOTHERAPEUTIC agent Compromised Host Intracellular INFECTIOUS agent INTERCELLULAR INFECTIOUS agent
下载PDF
Cardiac Manifestations with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5 Fluorouracil-Induced Coronary Artery Vasospasm
2
作者 Vignendra Ariyarajah Mohamed S. Hameed +1 位作者 Mohamed Firdaus M. Mydeen Guillermo J. Crespo 《World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Surgery》 2023年第8期129-135,共7页
5-fluorouracil (5-FU) is a fluorinated, pyrimidine analog, antineoplastic agent that is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al solid organ cancers. Cardiotoxicity is uncommon but life-threatening manifestations such as myoc... 5-fluorouracil (5-FU) is a fluorinated, pyrimidine analog, antineoplastic agent that is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al solid organ cancers. Cardiotoxicity is uncommon but life-threatening manifestations such as myocardial infarction may manifest owing to 5-FU-induced coronary artery spasm. Administering smaller doses of the drug, more frequently than not, decreases the risk of cardiotoxicity compared to large doses or with continuous infusions. We present a case of ST-segment elevation in a patient without known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who had presented following continuous 5-FU infusion. Coronary angiogram confirmed absence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intravenous calcium channel blockers administration was commensurate with the patient’s improvement in symptoms. We discuss the literature on 5-FU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coronary artery spasm, and also briefly review chemotherapy-induced cardiotoxicities to help better prepare internists and other primary health care providers to face similar challenges, particularly of the uncommon but potentially life-threatening manifest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FLUOROURACIL Chemotherapeutic agent CARDIOTOXICITY VASOSPASM
下载PDF
基于m5C相关基因构建三阴性乳腺癌预后预测模型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3
作者 安外尔·约麦尔阿卜拉 布尔兰·叶尔肯别克 +3 位作者 孙莉莉 刘富中 迪丽娜尔·叶尔夏提 郭文佳 《生物技术进展》 2024年第1期149-159,共11页
为了探讨5-甲基胞嘧啶(5-methylcytosine,m5C)相关基因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治疗及预后中的潜在价值,构建了基于m5C相关基因的预后预测模型,用于评估TNBC患者的预后和生存状况。从基因表达总库(gene ... 为了探讨5-甲基胞嘧啶(5-methylcytosine,m5C)相关基因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治疗及预后中的潜在价值,构建了基于m5C相关基因的预后预测模型,用于评估TNBC患者的预后和生存状况。从基因表达总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和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下载TNBC基因表达谱和相应的临床数据。通过Pearson分析确定了99个m5C相关基因,进一步采用单因素Cox分析鉴定出5个与预后有关的m5C相关基因(SLC6A14、BCL11A、UGT8、LMO4、PSAT1)并构建了风险评分(risk score)预测模型,根据风险评分中位值将患者划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使用Kaplan-Meier(K-M)生存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构建列线图和校准曲线评估了模型的预测效能。训练集和验证集的K-M生存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析均验证了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风险评分可作为独立的预后生物标志物。使用ssGSEA、免疫评分分析和化疗药物对高低风险组患者的半最大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值差异分析显示,免疫细胞和免疫检查点基因以及大多数化疗药物的IC50值在不同风险组之间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构建了基于5个m5C相关基因的风险评分预后预测模型,这将有助于阐明TNBC中m5C相关基因的作用机制,进而提供更有价值的预后及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点,为TNBC患者临床个性化治疗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5C相关基因 三阴性乳腺癌 预后预测模型 化疗药物IC50 免疫浸润 免疫检查点
下载PDF
葛根素对胃癌多药耐药的逆转实验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利 魏品康 +4 位作者 许玲 秦志丰 张玲珍 何金 李玉莉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107-110,共4页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对人胃癌耐药细胞系SGC7901/VCR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进行药敏实验,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胞浆内药物浓度,荧光显微镜显示荧光强度,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显示耐药细胞中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和P-糖蛋...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对人胃癌耐药细胞系SGC7901/VCR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进行药敏实验,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胞浆内药物浓度,荧光显微镜显示荧光强度,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显示耐药细胞中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和P-糖蛋白(P-gp)的分布,观察化疗药(包括5-FU、VCR、DDP、ADM)和/或葛根素对胃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的抑瘤率。结果葛根素注射液能够逆转SGC7901/ VCR对5-FU的耐药性,与SGC7901/VCR比较S期和G_2+M期增加,G_1期减少,细胞内的阿霉素荧光强度明显增强,MRP和P-gp的表达明显减弱,葛根素和5-FU联合应用对裸鼠胃癌的抑瘤率明显高于单纯应用5-FU组。结论葛根素注射液能够逆转SGC7901/VCR的多药耐药性,其机理可能是促使MRP和P-gp蛋白表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注射液 胃癌 化疗药 多药耐药性 逆转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预防性经肝动脉介入治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和化疗灌注术比较 被引量:79
5
作者 冯超 赵剑波 +6 位作者 陈勇 何晓峰 曾庆乐 梅雀林 王江云 庞桦进 李彦豪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79-682,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行预防性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或化疗灌注术(TAI)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2年6月行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并在术后1-3个月行预防性介入治疗的79例患者,研究终点为2013年6月。病例分为T...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行预防性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或化疗灌注术(TAI)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2012年6月行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并在术后1-3个月行预防性介入治疗的79例患者,研究终点为2013年6月。病例分为TACE(n=41)和TAI(n=38)2组。2组患者术前年龄、性别、肝功能Child-Pugh评分、术前肿瘤直径及AF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介入术中将导管超选进入肝固有动脉,造影证实无新生肿瘤血管和肿瘤病灶后经导管注入药物,TACE组采用碘油化疗药物乳剂,TAI 组则采用单纯化疗药物灌注。采用卡方检验比较2组的1年复发率, Kaplan-Meier 估计法比较无瘤生存期,t检验比较平均住院日差别。结果79例患者中共有11例患者确认为切除术后复发,总体1年复发率为13.9%,其中TACE组1年复发率为12.2%(5/41),TAI组为15.8%(6/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3,P=0.645)。 TACE组平均无瘤生存期为(21.6±1.5)个月,TAI组为(17.4±3.0)个月,TACE组明显优于TAI组(P =0.038)。 TACE组平均住院日为(6.3±1.8)d,TAI组为(5.9±2.1)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22)。结论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行预防性TACE或TAI的1年复发率无差别,但采用TACE可望提高患者术后的无瘤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癌切除术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肝动脉化疗灌注术
下载PDF
7种常用渔药对海水闭合循环系统生物滤器硝化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罗国芝 朱学宝 施正峰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7-171,共5页
在海水闭合循环系统中加入常用剂量的呋喃唑酮 (C8H7N3 O5)、甲苯咪唑 (C16H13 N3 O3 )、土霉素 (C2 2 H2 4N2 O5.2H2 O)、氯霉素 (C11H12 O5N2 Cl2 )、CuSO4+FeSO4合剂、强氯精 (C3 Cl3 N3 O3 ,有效氯 6 2 .5 % )、甲醛 (CH2 O)等 7种... 在海水闭合循环系统中加入常用剂量的呋喃唑酮 (C8H7N3 O5)、甲苯咪唑 (C16H13 N3 O3 )、土霉素 (C2 2 H2 4N2 O5.2H2 O)、氯霉素 (C11H12 O5N2 Cl2 )、CuSO4+FeSO4合剂、强氯精 (C3 Cl3 N3 O3 ,有效氯 6 2 .5 % )、甲醛 (CH2 O)等 7种常用渔药 ,确定系统把 10mg/L总氨氮 (NH4+ N)硝化至较低水平 (CNH4 N<0 .0 5mg/L ,CNO2 N<0 .0 1mg/L)所需的时间及氧化过程中各主要水质指标的变化 ,并以此作为判断生物滤器的硝化能力是否受到影响的依据。结果表明 ,分别加入甲苯咪唑至 1、2、3mg/L(全水体质量浓度 ,其他同此 )、CuSO4+FeSO4合剂 (0 .5 +0 .2 )mg/L、土霉素 1mg/L、氯霉素 1、2、3mg/L均对生物滤器硝化作用无明显影响 ;土霉素 2、3mg/L、强氯精 1mg/L或甲醛 10、2 0、30、4 0mg/L影响生物滤器对亚硝酸氮的氧化 ;分别以呋喃唑酮 1、2、3mg/L、重复添加氯霉素至 3mg/L、重复或直接添加强氯精至 2mg/L都影响氨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药 海水闭合循环系统 生物滤器 硝化作用
下载PDF
罗非鱼、南美白对虾体内药残状况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李来好 杨贤庆 +6 位作者 郝淑贤 刁石强 吴燕燕 李刘冬 陈培基 石红 周婉君 《南方水产》 2005年第1期43-48,共6页
以广东省养殖罗非鱼及南美白对虾为实验对象,就其体内土霉素等多种渔药残留及分布状况进行研究, 比较不同规格罗非鱼及南美白对虾体内渔药残留差异,分析渔药在罗非鱼及南美白对虾不同部位的残留状况。结果表明在罗非鱼体内已烯雌酚、呋... 以广东省养殖罗非鱼及南美白对虾为实验对象,就其体内土霉素等多种渔药残留及分布状况进行研究, 比较不同规格罗非鱼及南美白对虾体内渔药残留差异,分析渔药在罗非鱼及南美白对虾不同部位的残留状况。结果表明在罗非鱼体内已烯雌酚、呋喃唑酮、氯霉素3种渔药未见检出,南美白对虾体内已烯雌酚、呋喃唑酮、氯霉素、(口恶)喹酸和喹乙醇5种渔药均未见检出,而土霉素等常规用药在罗非鱼和南美白对虾体内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渔药残留量因其规格大小及部位而异,趋势为大规格样品渔药残留量相对较高,在罗非鱼及南美白对虾体内的增长情况与其体重具有负相关性;罗非鱼内脏渔药残留量明显高于肌肉组织,虾头为虾渔药残留的主要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渔药 残留 罗非鱼 南美白对虾
下载PDF
中药有效成分拮抗化疗药物心脏毒性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陈莉莉 张晗 +1 位作者 姜小庆 王小莹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11期2387-2391,共5页
化学治疗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很多化疗药物具有显著心脏毒性,使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近年来的多项研究表明中药有效成分有拮抗化疗药物心脏毒性的作用,其机制涉及抗氧化,抑制钙离子,抗凋亡等多个方面。文章对近十年... 化学治疗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很多化疗药物具有显著心脏毒性,使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近年来的多项研究表明中药有效成分有拮抗化疗药物心脏毒性的作用,其机制涉及抗氧化,抑制钙离子,抗凋亡等多个方面。文章对近十年来中药拮抗化疗药物心脏毒性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对临床合理用药及抗癌辅助新药开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药物 心脏毒性 中药 减毒 阿霉素
下载PDF
抗肿瘤药物多药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9
作者 钱钧强 孙蓓 何景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84-687,共4页
在恶性肿瘤的治疗手段中,化疗一直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联合化疗虽然对一些恶性肿瘤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但对大多数恶性肿瘤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了多药耐药性。研究证明,MDR的发生是肿瘤细胞从细胞膜、细... 在恶性肿瘤的治疗手段中,化疗一直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联合化疗虽然对一些恶性肿瘤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但对大多数恶性肿瘤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了多药耐药性。研究证明,MDR的发生是肿瘤细胞从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内多种途径,包括细胞信号传导、能量转换、解毒系统、DNA合成等多个环节综合作用的结果,其形成机制非常复杂。MDR的产生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已提出几种可能的机制。根据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机制,人们先后应用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免疫抑制剂、蛋白激酶抑制剂以及中药等药物作为逆转剂,取得了不同的作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药 肿瘤多药耐药性 逆转剂 机理 中药
下载PDF
TRAIL联合化疗药物诱导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佟海侠 马力 +3 位作者 金红丽 陆春伟 张继红 张锦华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8-350,共3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联合化疗药物治疗神经母细胞瘤(NB)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TRAIL、化疗药物或TRAIL和化疗药物联合处理NB细胞株SMS-KCNR,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毒作用,应用流式...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联合化疗药物治疗神经母细胞瘤(NB)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的TRAIL、化疗药物或TRAIL和化疗药物联合处理NB细胞株SMS-KCNR,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毒作用,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凋亡率,透射电镜对凋亡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KCNR细胞对TRAIL不敏感,对化疗药物相对敏感,存在剂量依赖性细胞毒效应;TRAIL与亚毒性浓度的化疗药物联用对细胞的杀伤作用显著增强;透射电镜可见到典型的细胞凋亡特征。结论:KCNR对TRAIL不敏感,但TRAIL与亚毒性浓度化疗药物联用可增强杀伤效应,这种细胞毒作用主要由凋亡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IL 化疗药物 神经母细胞瘤 凋亡
下载PDF
复方大黄膏外敷防治阿霉素静脉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冯吉焕 李蕊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2084-2085,共2页
目的探讨复方大黄膏预防阿霉素所致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86例接受阿霉素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采取复方大黄膏外敷,对照组43例给予喜疗妥外敷。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41.9%和81.4%,观察组对化疗性... 目的探讨复方大黄膏预防阿霉素所致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将86例接受阿霉素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采取复方大黄膏外敷,对照组43例给予喜疗妥外敷。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41.9%和81.4%,观察组对化疗性静脉炎的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复方大黄膏外敷可明显降低阿霉素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霉素 化疗性静脉炎 护理
下载PDF
慢病毒介导的Bcl-2基因对磷酰胺氮芥诱导人原代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雪峰 何援利 +1 位作者 付霞霏 彭冬先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32-936,共5页
目的探讨携带Bcl-2基因的慢病毒对磷酰胺氮芥诱导体外培养的原代人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成功构建携带Bcl-2基因慢病毒载体,包装成高滴度慢病毒,将重组慢病毒体外感染人卵巢原代颗粒细胞,再加入浓度30μm... 目的探讨携带Bcl-2基因的慢病毒对磷酰胺氮芥诱导体外培养的原代人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成功构建携带Bcl-2基因慢病毒载体,包装成高滴度慢病毒,将重组慢病毒体外感染人卵巢原代颗粒细胞,再加入浓度30μmol/L的磷酰胺氮芥诱导细胞凋亡。分为4组进行实验:(a)实验组:pGC-FU-Bcl-2+磷酰胺氮芥(PM);(b)空载对照组:pGC-FU-EGFP+PM;(c)实验对照组:只加PM;(d)空白对照组:不加PM及病毒。采用流式细胞仪、Hoechst 33258染色检测卵巢颗粒细胞凋亡情况;利用Western blot检测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空白对照组(GCs),凋亡峰不明显,颗粒细胞凋亡率为(1.93±0.28)%,实验组(GCs+PM+pGC-FU-Bcl-2)出现微弱的凋亡峰,颗粒细胞凋亡率为(6.99±0.55)%,比实验对照组(GCs+PM)及空载对照组(GCs+PM+pGC-FU-EGFP)显著低,但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实验组Bcl-2蛋白的表达明显增高,显著高于其余各对照组(P<0.05)。结论携带Bcl-2基因的慢病毒感染靶细胞后可以过度分泌Bcl-2蛋白,显著抑制卵巢颗粒细胞的凋亡,保护PM对颗粒细胞的理化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L-2基因 慢病毒 化疗药物 细胞凋亡 原代卵巢颗粒细胞
下载PDF
固本抑瘤Ⅱ号配合化学药物动脉灌注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青 王笑民 +3 位作者 迟惠昌 杨国旺 赵文硕 胡凤山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00-403,共4页
目的观察固本抑瘤Ⅱ号配合化学药物动脉灌注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65例晚期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固本抑瘤Ⅱ号配合化学药物动脉灌注)35例、对照组(化学药物动脉灌注)30例。结果经2个月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17... 目的观察固本抑瘤Ⅱ号配合化学药物动脉灌注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方法65例晚期胰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固本抑瘤Ⅱ号配合化学药物动脉灌注)35例、对照组(化学药物动脉灌注)30例。结果经2个月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17·1%、13·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临床获益率分别为54·2%、4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晚期胰腺癌的疼痛有效率分别为64·5%、59·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血液高凝状态降低,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提高,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缓解,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固本抑瘤Ⅱ号有明显的减毒增效作用,其配合化学药物动脉灌注治疗晚期胰腺癌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本抑瘤Ⅱ号 化学药物动脉灌注 晚期胰腺癌
下载PDF
悬浮培养联合化疗药物筛选乳腺癌干细胞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海志 易彤波 武正炎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72-175,共4页
背景与目的:数量上的稀少和不断分化的能力阻碍了肿瘤干细胞的分离和纯化,现有的筛选方法只是富集了异质性的肿瘤干细胞群,无法取得更为原始的、接近源头的肿瘤干细胞。本文以肿瘤干细胞假说为理论依据,探讨悬浮培养联合化疗药物分离、... 背景与目的:数量上的稀少和不断分化的能力阻碍了肿瘤干细胞的分离和纯化,现有的筛选方法只是富集了异质性的肿瘤干细胞群,无法取得更为原始的、接近源头的肿瘤干细胞。本文以肿瘤干细胞假说为理论依据,探讨悬浮培养联合化疗药物分离、培养、纯化及鉴定小鼠乳腺癌干细胞的可行性研究。方法:无血清悬浮培养小鼠乳腺癌TM40D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CD44+CD24-细胞含量。选取CD44+CD24-含量最多代数的细胞,加入不同血浆峰浓度(peak plasma concentrations,PPC)的联合化疗药物紫杉醇和表柔比星,作用24 h后继续无血清培养,Annexin-V FITC/PI流式细胞仪法检测细胞凋亡。将筛选得到的细胞以不同的数量接种到BALB/C小鼠皮下,观察致瘤能力。结果:无血清悬浮培养第10代的细胞中CD44+CD24-比例最高(77%)。接种0.35 PPC组100个细胞即可见肿瘤生成。结论:小鼠乳腺癌TM40D细胞中存在肿瘤干细胞,悬浮培养联合化疗药物筛选乳腺癌干细胞在方法上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干细胞 悬浮培养 化疗药物 乳腺癌 移植瘤
下载PDF
体外MTT药敏试验在指导原发性肝癌化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凤梅 李胜水 +2 位作者 许华 李双标 刘岩 《医学研究杂志》 2009年第6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3-(4,5)-双甲基-2-噻唑-(2,5)-二苯基溴化四氮唑蓝(MTT)药敏试验法在指导临床原发肝癌化疗中的作用。方法45例原发肝癌标本制成单细胞悬液,分为MTT敏感组及经验对照组分别进行细胞培养,MTT敏感组按MTT试验药敏检测结果组成化疗... 目的探讨3-(4,5)-双甲基-2-噻唑-(2,5)-二苯基溴化四氮唑蓝(MTT)药敏试验法在指导临床原发肝癌化疗中的作用。方法45例原发肝癌标本制成单细胞悬液,分为MTT敏感组及经验对照组分别进行细胞培养,MTT敏感组按MTT试验药敏检测结果组成化疗方案给药,经验对照组凭经验及文献用药。计算各药物对肿瘤细胞相对抑制率IR及敏感率,分析结果。结果(1)肝癌细胞对不同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不同。(2)MTT敏感组肝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率明显高于经验对照组肝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的敏感率。结论MTT法对原发性肝癌的评估能为原发性肝癌的个体化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MTT法 化疗药物
下载PDF
拮抗化疗药物体外免疫抑制模型的建立及活性成分筛选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艳芳 唐庆九 +5 位作者 张劲松 杨焱 贾薇 冯娜 唐传红 周帅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1-59,共9页
以小鼠脾淋巴细胞为试验材料,将有丝分裂原刀豆蛋白A(ConA)或细菌脂多糖(LPS)与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Fu)联合使用建立了体外免疫抑制模型,并比较了多糖样品对5-Fu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在供试样品中,F1-1[龙须菜(Graci... 以小鼠脾淋巴细胞为试验材料,将有丝分裂原刀豆蛋白A(ConA)或细菌脂多糖(LPS)与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Fu)联合使用建立了体外免疫抑制模型,并比较了多糖样品对5-Fu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在供试样品中,F1-1[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中分离多糖]和BW[沪农灵芝1号(Ganoderma lucidum)子实体中分离]对5-Fu产生的轻度抑制有完全拮抗作用,19号[沪农灵芝1号(G.lucidum)子实体中分离]样品刺激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最好,但对5-Fu产生的抑制基本无拮抗作用,表明样品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与拮抗化疗药物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的活性无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抑制 化疗药物 多糖
下载PDF
肿瘤化疗药物10年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百红 岳红云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9年第1期175-178,共4页
近10年,一些新的化疗药物不断问世。新化疗药物包括传统化疗药物衍生物、非溶剂依赖型化疗药物、抗体偶联药物和其它细胞毒性药物,它们在临床上的成功应用使肿瘤化疗的地位更加巩固。未来肿瘤化疗就是一个精准和联合治疗的时代。
关键词 肿瘤 化疗药物 细胞毒性药物
下载PDF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用于预防化疗药物外渗 被引量:15
18
作者 郭柔妹 张燕玲 +3 位作者 方映娜 吴惠蝶 黄逸纯 洪蝶玟 《护理学杂志》 2011年第11期6-8,共3页
目的规范静脉化疗操作流程,降低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率。方法将200例确诊为血液系统肿瘤拟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98例),对照组按照常规进行化疗药物的治疗操作;观察组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的方法,即确定降低化... 目的规范静脉化疗操作流程,降低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率。方法将200例确诊为血液系统肿瘤拟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98例),对照组按照常规进行化疗药物的治疗操作;观察组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的方法,即确定降低化疗药物外渗的主题,组建团队,制定流程,分析失效模式的原因,实施改进。结果两组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FMEA应用于化疗患者,能显著降低药物外渗发生的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疗 化疗药物外渗 失效模式 效应分析 预防
下载PDF
重楼抗瘤方与奥沙利铂或多西紫杉醇对胃癌细胞的体外交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永萍 凌扬 +4 位作者 胡文静 谢丽 禹立霞 钱晓萍 刘宝瑞 《中医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202-205,共4页
目的:探讨重楼抗瘤方与奥沙利铂或多西紫杉醇对胃癌细胞的体外交互作用及其对化疗相关基因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基于中位效应原则的联合指数法评估重楼抗瘤方与各化疗药物对胃癌细胞系SGC-7901和BGC-823... 目的:探讨重楼抗瘤方与奥沙利铂或多西紫杉醇对胃癌细胞的体外交互作用及其对化疗相关基因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基于中位效应原则的联合指数法评估重楼抗瘤方与各化疗药物对胃癌细胞系SGC-7901和BGC-823的交互作用;Annexin-Ⅴ-FITC和PI双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荧光定量RT-PCR法测定化疗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重楼抗瘤方与各化疗药联合使用对胃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优于各单药组。低浓度范围内,联合用药组产生较好的协同抗肿瘤作用,联合指数<1。凋亡分析显示联合用药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各单药组。重楼抗瘤方作用24h后,SGC-7901和BGC-823细胞中化疗药物相关基因ERCC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1)、β-tublinⅢ和Tau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结论:重楼抗瘤方与奥沙利铂或多西紫杉醇在低浓度范围内有较好的体外协同抗肿瘤作用,可能与该复方与两化疗药协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以及下调化疗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楼抗瘤方 奥沙利铂 多西紫杉醇 协同 化疗相关基因
下载PDF
苯胺类毒物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中诱导肺耐药蛋白表达和抗肿瘤药物耐受 被引量:2
20
作者 车向前 马菲菲 +1 位作者 张云 林育红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85-189,共5页
苯胺类毒物(aniline poison)是一类常用化工原料和环境污染物,通过食物或饮水污染进入体内后能够干扰人体正常内分泌系统(endocrinium)稳态,影响细胞遗传物质的稳定最终导致细胞DNA突变增加癌变或畸变的风险。最近的研究表明,苯胺类毒... 苯胺类毒物(aniline poison)是一类常用化工原料和环境污染物,通过食物或饮水污染进入体内后能够干扰人体正常内分泌系统(endocrinium)稳态,影响细胞遗传物质的稳定最终导致细胞DNA突变增加癌变或畸变的风险。最近的研究表明,苯胺类毒物还有可能影响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选取代表性的三个苯胺类毒物:对苯二胺(p-phenylene diamine,p-PDA)、间苯二胺(m-phenylene diamine,m-PDA)、邻苯二胺(o-phenylene diamine,o-PDA),考察其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诱导肺耐药蛋白(human lung resistance protein,LRP)表达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培养NSCLC细胞系A549,使用系列浓度梯度的对苯二胺(p-phenylene diamine,p-PDA)、间苯二胺(m-phenylene diamine,m-PDA)、邻苯二胺(o-phenylene diamine,o-PDA)处理细胞后,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检测LRP的mRNA表达;蛋白印记实验(Western bolt,WB)检测LRP的蛋白表达;进一步使用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的小干扰RNA(siRNA)抑制A549细胞中AHR的表达,确定对苯二胺、间苯二胺、邻苯二胺对LRP的诱导作用是否依赖于AhR;在此基础上,使用对苯二胺、间苯二胺、邻苯二胺预处理A549细胞后,再分别使用抗肿瘤药物吉非替尼(Gefitinib)、吉西他滨(Gemcitabine)处理A549细胞,利用MTT实验检测上述抗肿瘤药物对A549细胞存活的抑制率(inhibitory rate,IR),并计算药物作用的半数抑制率(IC50值)。q PCR实验与WB实验结果显示,对苯二胺、间苯二胺、邻苯二胺刺激A549细胞能够剂量依赖地诱导LRP的mRNA、蛋白表达水平。干扰AhR表达后,该三种苯胺类毒物不能诱导LRP的mRNA与蛋白表达。MTT实验结果表明,对苯二胺、间苯二胺、邻苯二胺能够下调抗肿瘤药物吉非替尼、吉西他滨对A549细胞的杀伤作用:吉非替尼作用于A549细胞的IC50值从(1.20±0.25)μmol/L上调为(5.67±0.44)μmol/L、(6.07±0.30)μmol/L与(7.51±0.28)μmol/L,其耐药指数(resistance folds)分别为4.73、5.06与6.26;吉西他滨作用于A549细胞的IC_(50)值从(0.44±0.10)μmol/L上调至(1.55±0.25)μmol/L、(1.88±0.19)μmol/L与(2.33±0.40)μmol/L,其耐药指数分别为3.52、4.27与5.30。3种代表性苯胺类毒物能够在肺癌细胞中通过AhR诱导LRP表达,并且能够引起A549对抗肿瘤药物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苯胺类毒物 抗肿瘤药物 化疗药耐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