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vestigation of the Surface Properties of Vinyl Ethers – Sodium 2-Acrylamido-2-Methylpropanesulfonate Copolymers
1
作者 S. Kh. Khussain E. M. Shaikhutdinov +1 位作者 N. Zh. Seitkaliyeva A. Zh. Zhenisova 《Advances in Materials Physics and Chemistry》 2012年第4期177-180,共4页
The surface properties of water soluble copolymers vinyl ethers of monoethanolamine and ethylene glycol with sodium 2-acrylamido-2-methyl-propanesulfonate were investigated by studying adsorption at the aqueous soluti... The surface properties of water soluble copolymers vinyl ethers of monoethanolamine and ethylene glycol with sodium 2-acrylamido-2-methyl-propanesulfonate were investigated by studying adsorption at the aqueous solution – air interface. It is found that copolymers have considerably higher surface activity in comparison with poly- sodium 2-acrylamido-2-methyl-propanesulfon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Active COPOLYMERS adsorption Interface Standard free energy of adsorption
下载PDF
构造煤质量占比对CH_(4)吸附热力学特征参数演化规律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赵鹏翔 易春艳 +2 位作者 李树刚 刘妍群 贾永勇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4-82,共9页
随着我国煤层开采深度不断增加,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后果日趋严重,对矿井安全生产威胁巨大。构造煤是易发生突出的主要煤样类型之一,突出规律及现象随构造煤质量比有明显变化。为探究不同质量比构造煤瓦斯吸附过程中的热力学机理,采用PCT-... 随着我国煤层开采深度不断增加,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后果日趋严重,对矿井安全生产威胁巨大。构造煤是易发生突出的主要煤样类型之一,突出规律及现象随构造煤质量比有明显变化。为探究不同质量比构造煤瓦斯吸附过程中的热力学机理,采用PCT-C80吸附量热联用仪开展基于混合煤样的瓦斯等温吸附及量热测试试验,从热力学角度建立吸附焓、Gibbs自由能、瓦斯吸附熵计算模型。结合试验与计算结果,分别讨论不同质量比构造煤吸附量与吸附热、瓦斯吸附常数与构造煤占比的关系,分析不同质量比构造煤瓦斯吸附焓、表面自由能与吸附熵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比构造煤的瓦斯吸附热随着吸附量的不断增大而增大;吸附热与吸附常数a均随着构造煤质量比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吸附常数b呈现相反的变化规律;随着构造煤质量比的增加,瓦斯吸附热、吸附焓、吸附熵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且均在构造煤质量比为50%时达到最大值,而Gibbs自由能呈现相反的变化规律;根据试验结果与拟合公式,归纳出混合煤体吸附瓦斯吸附热力学参数与瓦斯涌出量的数学关系。通过研究得到构造煤质量比影响下的瓦斯吸附热力学特征参数变化规律,揭示混合煤样的热力学作用机制,为明晰开采扰动构造煤体致诱煤与瓦斯突出机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煤 煤与瓦斯突出 热力学 吸附焓 Gibbs自由能
下载PDF
CO_2和CH_4在煤基质表面竞争吸附的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56
3
作者 周来 冯启言 秦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07-1311,共5页
利用煤表面自由能变化值和等量吸附热评价了25、30、40℃条件下CO2在煤层中优先吸附性以及CO2与CH4竞争吸附机理。煤吸附CO2后的表面自由能变化值要普遍大于煤吸附CH4后的表面自由能变化值,揭示了单位面积煤基质表面对CO2吸附量要高于对... 利用煤表面自由能变化值和等量吸附热评价了25、30、40℃条件下CO2在煤层中优先吸附性以及CO2与CH4竞争吸附机理。煤吸附CO2后的表面自由能变化值要普遍大于煤吸附CH4后的表面自由能变化值,揭示了单位面积煤基质表面对CO2吸附量要高于对CH4吸附量的热力学本质;通过变换CO2和CH4的等量吸附曲线,得到煤样对CO2和CH4的初始等量吸附热值Qst0分别为48.2 kJ/mol和33.4 kJ/mol,揭示了煤对CO2的吸附作用力要强于CH4,并且煤对CO2的等量吸附热随吸附量的增加呈现增加趋势,与吸附气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相关,表明CO2在煤基质表面存在多分子层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甲烷 竞争吸附 表面自由能 等量吸附热
下载PDF
煤吸附水的微观机理 被引量:125
4
作者 聂百胜 何学秋 +1 位作者 王恩元 张力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9-383,共5页
根据煤大分子和表面的结构特点,应用分子热力学和表面物理化学理论分析了煤表面自由能的特征和煤吸附水的微观机理.结果表明,煤对水分子的吸收从微观上看是由于水分子与煤表面相互吸引作用的结果,这些作用力包括分子间力和氢键.煤对水... 根据煤大分子和表面的结构特点,应用分子热力学和表面物理化学理论分析了煤表面自由能的特征和煤吸附水的微观机理.结果表明,煤对水分子的吸收从微观上看是由于水分子与煤表面相互吸引作用的结果,这些作用力包括分子间力和氢键.煤对水分子的吸附是多层吸附,吸附第一层水主要是由于煤对水分子的氢键作用占主要地位,对其余水分子层的吸附主要是由于分子间力引起的长程力作用的结果.对水分子与煤表面的分子间力进行了估算,结果是分子间力中色散作用力占主要地位.讨论了添加活性剂润湿煤体的作用,认为这是从微观上改变了水分子与煤表面的吸引作用力的结果.研究煤吸附水的微观机理为现场优化提高煤层润湿性措施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注水 表面自由能 吸附 分子间力 氢键
下载PDF
粉尘吸附行为及微观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艳强 郭立稳 +2 位作者 杨炯照 韩婕 高超 《工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5-26,共2页
对粉尘各种吸附现象进行了概述和分类,并对粉尘各种吸附现象的机理进行分析,指出吸附的直接原因是吸附质间力的作用,间接原因是表面能量过剩引起的,提出几种典型吸附,建立了力学模型。根据吸附机理和吸附的利与弊,提出了加强和减小粉尘... 对粉尘各种吸附现象进行了概述和分类,并对粉尘各种吸附现象的机理进行分析,指出吸附的直接原因是吸附质间力的作用,间接原因是表面能量过剩引起的,提出几种典型吸附,建立了力学模型。根据吸附机理和吸附的利与弊,提出了加强和减小粉尘吸附的措施,对于粉尘控制和治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粉尘 表面能 添加剂
下载PDF
细菌在两种土壤矿物表面吸附的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荣兴民 黄巧云 +2 位作者 陈雯莉 蔡鹏 梁巍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1-337,共7页
运用表面热力学方法和扩展的DLVO理论,对两种典型土壤细菌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 onasputida)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在代表性土壤黏粒矿物高岭石和蒙脱石表面的吸附进行了分析,获得了黏粒矿物与细菌作用的疏水自由能变(ΔGH... 运用表面热力学方法和扩展的DLVO理论,对两种典型土壤细菌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 onasputida)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在代表性土壤黏粒矿物高岭石和蒙脱石表面的吸附进行了分析,获得了黏粒矿物与细菌作用的疏水自由能变(ΔGH)和静电力自由能变(ΔGEL)及总自由能变(ΔG)。发现疏水自由能为负,显示疏水作用为引力,有利于细菌在黏粒矿物表面的吸附;而静电力自由能为正,表明细菌-矿物间存在静电斥力。疏水自由能显著大于静电力自由能,表明疏水作用在黏粒矿物对细菌吸附时的贡献大于静电力。两种细菌与两种矿物间的总吸附自由能为负值,意味着细菌在矿物表面的吸附是热力学自发过程。高岭石对细菌的吸附自由能大于蒙脱石对细菌的吸附自由能,表明细菌与高岭石间的亲和力较高,吸附更容易发生,这与化学吸附及滴定量热结果一致。表面热力学方法和XDLVO理论在预测细菌-矿物相互作用中有重要意义,但该方法未考虑多种非DLVO效应,如细胞表面多聚物、细菌鞭毛等在吸附反应中的作用,因此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揭示细菌-矿物相互作用的热力学机理方面还需与其他研究技术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黏粒矿物 表面热力学 吸附自由能
下载PDF
基于表面理论的温拌SBS改性沥青-集料体系的粘附性 被引量:32
7
作者 李波 张智豪 +2 位作者 刘祥 李晓民 吕镇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5-120,共6页
采用躺滴法检测了掺加1.5%、3%的Sasobit和0.5%、1%的Evotherm 3G制备得到的温拌SBS改性沥青与蒸馏水、甘油和甲酰胺3种液体的接触角;基于表面自由能理论,对比了温拌SBS改性沥青在无水条件下的表面自由能和粘聚功以及在有水条件下的剥落... 采用躺滴法检测了掺加1.5%、3%的Sasobit和0.5%、1%的Evotherm 3G制备得到的温拌SBS改性沥青与蒸馏水、甘油和甲酰胺3种液体的接触角;基于表面自由能理论,对比了温拌SBS改性沥青在无水条件下的表面自由能和粘聚功以及在有水条件下的剥落功;同时,考察了温拌SBS改性沥青和石灰岩质集料的粘附功和配伍率。结果表明:采用躺滴法可以准确检测温拌SBS改性沥青与常用检测液体的接触角;以粘聚功、粘附功、剥落功、配伍率作为评价指标可用于表征温拌SBS改性沥青-集料体系的粘附性;温拌SBS改性沥青的表面自由能及其分量、粘聚功、配伍率随着Sasobit掺量的增大而减小,但随着Evotherm温拌剂掺量的增加而增大;水的参与降低了温拌剂对SBS改性沥青-集料体系粘附性影响的差异;Evotherm温拌剂有助于改善温拌SBS改性沥青的水敏感性,Sasobit温拌剂增加了温拌SBS改性沥青的水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面工程 温拌沥青 SBS改性沥青 粘附性 表面自由能 接触角
下载PDF
不同变质程度煤的吸附能力与吸附热力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48
8
作者 卢守青 王亮 秦立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0-135,共6页
以4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基础参数测定和不同温度下的吸附试验基础上,利用Langmuir吸附动力学方程和热力学理论,构建了表面自由能变化值和等量吸附热的三维计算模型,进而分析了不同变质程度煤的吸附能力与吸附热力学... 以4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基础参数测定和不同温度下的吸附试验基础上,利用Langmuir吸附动力学方程和热力学理论,构建了表面自由能变化值和等量吸附热的三维计算模型,进而分析了不同变质程度煤的吸附能力与吸附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煤的表面自由能变化值随着压力的增加先迅速增加后缓慢增加,随着温度的增加而减小,煤的表面自由能变化值从大到小依次为焦煤、肥煤、长焰煤、无烟煤,单位面积的吸附量随着变质程度的变化关系也是如此;煤的吸附能力和比表面积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U型趋势,从大到小依次为无烟煤、长焰煤、肥煤、焦煤,煤的变质程度主要是通过比表面积来影响煤的吸附能力;煤的等量吸附热随着吸附量的增加而变大,随着温度的升高也变大,初始等量吸附热随变质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从大到小依次为无烟煤、焦煤、肥煤、长焰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的变质程度 吸附能力 表面自由能变化值 等量吸附热
下载PDF
贵州牛蹄塘组页岩气表面自由能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希建 尹鑫 +2 位作者 李维维 刘尚平 张培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106,共6页
为了研究页岩对气体的吸附机理,在50℃、60℃、80℃3个温度点对贵州凤参1井和天马1井的页岩样品进行等温吸附实验,并绘制出了CH_4和CO_2等温吸附曲线图,计算得到页岩表面自由能,从自由能角度分析页岩对CH_4和CO_2气体的吸附特性。研究... 为了研究页岩对气体的吸附机理,在50℃、60℃、80℃3个温度点对贵州凤参1井和天马1井的页岩样品进行等温吸附实验,并绘制出了CH_4和CO_2等温吸附曲线图,计算得到页岩表面自由能,从自由能角度分析页岩对CH_4和CO_2气体的吸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当温度一定时,随着压力的增加,页岩对2种气体的表面自由能变化值均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当压力一定时,随着温度的增加,表面自由能会逐渐减小,这与等温吸附曲线上气体吸附量随压力的变化是一致的;页岩对CO_2的表面自由能变化值均要大于CH_4,表明页岩对CO_2的吸附能力比CH_4更强,可以通过向页岩层中注入CO_2来提高采收率;对于吸附能力较强的页岩气藏,可以通过注入表面活性剂的方法,增强活性剂与页岩表面的结合能力,降低CH_4占有面积及其与页岩的表面自由能,以此达到促使CH_4解吸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甲烷 二氧化碳 吸附/解吸 表面自由能
下载PDF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溶液在不同生长期小麦叶片表面的润湿行为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晨辉 赵欣 +2 位作者 雷津美 马悦 杜凤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46-1854,共9页
选择不同生长期小麦叶片,利用座滴法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在小麦叶片表面接触角,考察浓度对接触角、粘附张力、固-液界面张力及润湿状态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低浓度下,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气-液界面吸附量(ΓLV)和固-液界面... 选择不同生长期小麦叶片,利用座滴法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在小麦叶片表面接触角,考察浓度对接触角、粘附张力、固-液界面张力及润湿状态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低浓度下,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气-液界面吸附量(ΓLV)和固-液界面吸附量(Γ'SL)相似,但吸附量较少形成了不饱和吸附层,接触角保持不变,其润湿状态为Cassie-Baxter状态;当浓度进一步增加,液滴突破叶片表面三维立体结构中存在的钉扎效应,取代空气层而处于Wenzel状态,接触角陡降,同时Γ'SL/ΓLV远大于1;当浓度超过临界胶束浓度(CMC)时,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气-液界面和固-液界面形成饱和吸附层,并产生毛细管效应,使溶液在小麦叶片三维立体结构中产生半渗透过程,此时接触角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小麦叶片 固体表观表面自由能 吸附 润湿状态
下载PDF
煤的表面自由能及应用探讨 被引量:42
11
作者 聂百胜 何学秋 王恩元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0年第4期346-348,共3页
分析了煤表面自由能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并根据表面化学原理计算了煤的表面自由能。煤的变质程度、瓦斯气体种类和温度对表面自由能都有影响 ,对难抽放瓦斯煤层 ,如果采取降低表面自由能的措施 ,会使抽放效果更好。
关键词 吸附 表面自由能 瓦斯抽放
下载PDF
等温吸附过程中不同煤体结构煤能量变化规律 被引量:21
12
作者 刘珊珊 孟召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22-1427,共6页
煤吸附甲烷的过程中总是伴随动能及热量的变化,能量的变化是吸附的内在动力。对反映等温吸附过程中能量变化的相关特征参数的计算进行了推导,通过不同煤体结构煤的等温吸附实验,得到了不同温度下的相关吸附数据,计算出了不同煤体结构煤... 煤吸附甲烷的过程中总是伴随动能及热量的变化,能量的变化是吸附的内在动力。对反映等温吸附过程中能量变化的相关特征参数的计算进行了推导,通过不同煤体结构煤的等温吸附实验,得到了不同温度下的相关吸附数据,计算出了不同煤体结构煤吸附甲烷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值,并讨论了吸附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微观机制。研究表明,糜棱结构煤的吸附能力最强,其次为碎粒结构煤、碎裂结构煤和原生结构煤;吸附势随吸附空间的增大而减小,吸附首先在微孔孔隙中进行,微孔的吸附势远大于中孔大孔的吸附势;吸附势和表面自由能总降低值的规律表现为糜棱结构煤>碎粒结构煤>碎裂结构煤>原生结构煤,揭示了煤吸附甲烷过程中的能量控制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体结构 等温吸附 吸附势 表面自由能 势能
下载PDF
计及自由液面影响的水下有限深度圆柱壳自由振动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郭文杰 李天匀 +2 位作者 朱翔 缪宇跃 杨国栋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6,共6页
提出了一种求解有限浸没深度下圆柱壳振动特性的解析方法。采用镜像原理和Graf加法定理得到流体速度势的解析表达式,然后再结合能量泛函变分方法推导出计及自由液面影响的壳-液耦合振动方程,通过求解该方程,得到结构各阶固有频率。研究... 提出了一种求解有限浸没深度下圆柱壳振动特性的解析方法。采用镜像原理和Graf加法定理得到流体速度势的解析表达式,然后再结合能量泛函变分方法推导出计及自由液面影响的壳-液耦合振动方程,通过求解该方程,得到结构各阶固有频率。研究表明,相比于无限域,自由液面的存在会增大同阶次模态固有频率,而且离自由液面越近,固有频率越大,但是随着浸没深度逐渐增加,自由振动特性很快趋近于无限域。与有限元软件Nastran计算结果对比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简便,且具有计算量小、易于参数优化的优点,也为近水面结构流固耦合振动特性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液面 能量泛函变分 镜像原理 Graf加法定理
下载PDF
基于微观形貌及表面自由能的煤尘润湿性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宋丽华 宋强 +1 位作者 阎杰 舒新前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2-18,共7页
为研究煤尘表面微观形貌及表面自由能与润湿性的关系,选取四种典型煤样为研究对象,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接触角测量仪分析煤尘表面粗糙度及接触角(θ),并结合van Oss-Chaudhury-Good理论估算表面自由能.结果表明:煤尘的微观粗糙度与... 为研究煤尘表面微观形貌及表面自由能与润湿性的关系,选取四种典型煤样为研究对象,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接触角测量仪分析煤尘表面粗糙度及接触角(θ),并结合van Oss-Chaudhury-Good理论估算表面自由能.结果表明:煤尘的微观粗糙度与润湿性存在一定关系,粗糙度S_a和S_q与煤尘接触角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2=0.940 5和R^2=0.872 2,即随着煤尘表面粗糙度的增大,接触角增大且煤尘润湿性变差;由自由能计算结果可知,四种样品均为低能非极性表面,煤尘总表面自由能与接触角数据变化规律一致,煤尘的Lewis碱特征越强,润湿性越好;表面粗糙度与自由能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相关系数为R^2=0.842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尘 润湿性 AFM 粗糙度 表面自由能
下载PDF
Co(Ⅱ)和Ni(Ⅱ)在北山花岗岩上的吸附:表面配位模型及线性自由能关系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宗元 张瑞 +3 位作者 杨兴龙 吴王锁 郭治军 刘春立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019-2026,共8页
用批式法研究了Co(Ⅱ)和Ni(Ⅱ)在北山花岗岩(BS03, 600 m)上的吸附. Co(Ⅱ)和Ni(Ⅱ)在北山花岗岩上的吸附分配比(Kd)均随pH值、离子强度和吸附质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在低pH值范围, Co(Ⅱ)和Ni(Ⅱ)的Kd 值随离子强度的增... 用批式法研究了Co(Ⅱ)和Ni(Ⅱ)在北山花岗岩(BS03, 600 m)上的吸附. Co(Ⅱ)和Ni(Ⅱ)在北山花岗岩上的吸附分配比(Kd)均随pH值、离子强度和吸附质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在低pH值范围, Co(Ⅱ)和Ni(Ⅱ)的Kd 值随离子强度的增大显著减小, 而在高pH值范围,离子强度对Kd的影响较小; Co(Ⅱ)和Ni(Ⅱ)在北山花岗岩上的吸附作用可以分别用1个离子交换反应和2个内层表面配位反应进行定量描述. 建立了表面配位反应平衡常数(K)与过渡金属二价离子水解常数(OHK)之间的线性自由能关系(LFER),据此对Pb(Ⅱ)和Cu(Ⅱ)在花岗岩上的吸附进行了预测,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获得了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山花岗岩 吸附 Co(Ⅱ) Ni(Ⅱ) 表面配位模型 线性自由能关系
下载PDF
常温下煤吸附甲烷的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谢建林 郭勇义 吴世跃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5期562-564,567,共4页
从Gibbs关于吸附的定义出发,结合Langmuir Freundlich(L F)方程描述了甲烷吸附的超临界吸附等温线模型,将模型应用于30℃下静态容积法测试的煤吸附甲烷的吸附等温线数据回归,模型对实验数据的拟合的相关系数R在0.9986以上.并分析了煤表... 从Gibbs关于吸附的定义出发,结合Langmuir Freundlich(L F)方程描述了甲烷吸附的超临界吸附等温线模型,将模型应用于30℃下静态容积法测试的煤吸附甲烷的吸附等温线数据回归,模型对实验数据的拟合的相关系数R在0.9986以上.并分析了煤表面自由能的形成过程和特点,进一步根据表面化学的原理计算了煤的表面自由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吸附 L—F方程 表面自由能
下载PDF
气润湿性岩石表面吸附气体性能 被引量:2
17
作者 蒋官澄 李颖颖 +2 位作者 宣扬 张弘 霍明明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2-95,共4页
油气储层岩石的润湿性不仅影响液体在孔隙中的位置和分布,也会影响气体对岩石的吸附作用。采用AST系列煤层气吸附/解吸实验装置,以石英砂模拟油气储层岩石,对气润湿反转前后甲烷气的吸附能力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机理探讨。气润湿反转后,石... 油气储层岩石的润湿性不仅影响液体在孔隙中的位置和分布,也会影响气体对岩石的吸附作用。采用AST系列煤层气吸附/解吸实验装置,以石英砂模拟油气储层岩石,对气润湿反转前后甲烷气的吸附能力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机理探讨。气润湿反转后,石英砂对甲烷气的吸附能力下降大约一个数量级,其根本原因是表面能的降低导致气体吸附能力变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润湿性 储层岩石 表面能 甲烷 吸附
下载PDF
构造煤与原生结构煤吸附放散特征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胡泊 邵晟洋 +1 位作者 孙英峰 董利辉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55-158,163,共5页
本文研究了5对矿井的两种煤样的吸附与放散特性。吸附实验发现构造煤与原生结构煤相比吸附量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大,且这种变化的幅度随着变质程度降低而逐渐变大。构造煤煤样的Langmuir吸附常数"a"值均比原生结构煤较大,变化幅度约... 本文研究了5对矿井的两种煤样的吸附与放散特性。吸附实验发现构造煤与原生结构煤相比吸附量有所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大,且这种变化的幅度随着变质程度降低而逐渐变大。构造煤煤样的Langmuir吸附常数"a"值均比原生结构煤较大,变化幅度约为1%~4%,而"b"值却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对比原生结构煤与构造煤的煤体表面吸附自由能估算结果得知大部分构造煤样的比表面自由能有所提高,吸附的表面活性增大。瓦斯放散实验发现,构造煤的瓦斯放散初速度变化相对较大,除麒麟矿外,变化幅度在14%~25%之间。这说明构造煤具有更强的放散瓦斯能力。在长期的地质应力作用下,构造煤煤体更加破碎,不仅吸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瓦斯能更加顺利的放散。这也是地质构造带具有更大的瓦斯突出危险性的一个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煤 吸附放散特征 表面自由能
下载PDF
温度/压力对甲烷超临界吸附能量参数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7
19
作者 吴双 汤达祯 +1 位作者 李松 李翔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60-67,共8页
煤层气在储层高温高压环境中主要以超临界吸附状态赋存,温度和压力是影响煤储层含气性的重要外部控制因素,温压条件改变意味着煤-甲烷吸附体系的原始平衡状态被打破,体系能量发生变化。基于无烟煤等温吸附试验数据,通过Gibbs方程对比了... 煤层气在储层高温高压环境中主要以超临界吸附状态赋存,温度和压力是影响煤储层含气性的重要外部控制因素,温压条件改变意味着煤-甲烷吸附体系的原始平衡状态被打破,体系能量发生变化。基于无烟煤等温吸附试验数据,通过Gibbs方程对比了甲烷超临界与亚临界吸附的差异,从吸附热力学和吸附动力学角度,分析了温度和压力对甲烷超临界吸附过程中的能量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超临界条件下的煤-甲烷吸附体系绝对吸附量大于过剩吸附量,二者间的差异随平衡压力增大而增大,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对于特定的煤-甲烷吸附体系,吸附势与吸附空间在任意温压条件下呈现单一吸附特征曲线关系,且平衡压力增加引起吸附势减小,吸附空间增大,而温度升高引起吸附势增大,吸附空间减少。甲烷分子主要以菲克型扩散方式在煤岩中传质,由于分子平均自由程受温压控制,扩散系数随压力增大而减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气体分子吸附活化能本质为分子动能的体现,不受体系压力影响,但受体系温度影响,温度越高,吸附活化能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煤-甲烷超临界吸附体系 Gibbs过剩吸附量 吸附势 表面自由能 吸附活化能
下载PDF
基于分子模拟的表面活性剂对煤体的润湿机制探讨 被引量:6
20
作者 仝艳军 杨尊东 +2 位作者 宋杰 李永程 刘依婷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7-138,共12页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和机械化程度的逐渐提高,瓦斯煤尘二次爆炸愈加严重,采用表面活性剂等化学抑尘剂可以有效抑制煤尘的产生及扩散,减少瓦斯煤尘爆炸。为探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疏水性煤尘的抑制机理,以典型深部(1 050 m)疏水性煤尘为研... 随着煤矿开采深度和机械化程度的逐渐提高,瓦斯煤尘二次爆炸愈加严重,采用表面活性剂等化学抑尘剂可以有效抑制煤尘的产生及扩散,减少瓦斯煤尘爆炸。为探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疏水性煤尘的抑制机理,以典型深部(1 050 m)疏水性煤尘为研究对象,利用FT-IR、XRF、XRD等手段分析其基础物化特性,联合EA、XPS、^(13)C NMR等测试技术分析并建立煤尘分子结构模型,通过建立分子模型考察水-表面活性剂-煤润湿吸附体系的平衡吸附构型、分子空间分布特征,设计实验测定表面活性剂吸附前后煤尘的表面自由能组成变化,验证并讨论表面活性剂在煤尘界面的润湿吸附机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可在疏水性煤尘表面形成有效定向吸附层(吸附层较紧密,对煤表面覆盖程度高),通过表面活性剂疏水尾链覆盖煤尘表面疏水结构,亲水头基朝向水相,使得煤尘表面自由能极性分量增大,煤尘表面因此由疏水性向亲水性发生转变。研究结果可为煤矿开采中的高效抑尘处理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尘 润湿机制 分子模拟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表面自由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