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long-term skeletal changes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in adult rats 被引量:1
1
作者 Tiao Lin Wei Tong +11 位作者 Abhishek Chandra Shao-Yun Hsu Haoruo Jia Ji Zhu Wei-Ju Tseng Michael A Levine Yejia Zhang Shi-Gui Yan X Sherry Liu Dongming Sun Wise Young Ling Qin 《Bone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3期164-172,共9页
Spinal cord injury(SCI)-induced bone loss represents the most severe osteoporosis with no effective treatment.Past animal studies have focused primarily on long bones at the acute stage using adolescent rodents. To ... Spinal cord injury(SCI)-induced bone loss represents the most severe osteoporosis with no effective treatment.Past animal studies have focused primarily on long bones at the acute stage using adolescent rodents. To mimic chronic SCI in human patients, we performed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long-term structural and mechanical changes in axial and appendicular bones in adult rats after SCI. In this experiment, 4-month-old Fischer 344 male rats received a clinically relevant T13 contusion injury. Sixteen weeks later, sublesional femurs, tibiae,and L4 vertebrae, supralesional humeri, and blood were collected from these rats and additional non-surgery rats for 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 CT), micro-finite element, histology, and serum biochemical analyses.At trabecular sites, extreme losses of bone 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competence were detected in the metaphysis of sublesional long bones after SCI, while the subchondral part of the same bones showed much milder damage. Marked reductions in bone mass and strength were also observed in sublesional L4 vertebrae but not in supralesional humeri. At cortical sites, SCI induced structural and strength damage in both sub- and supralesional long bones. These changes were accompanied by diminished osteoblast number and activity and increased osteoclast number and activity. Taken together, our study revealed site-specific effects of SCI on bone and demonstrated sustained inhibition of bone formation and elevation of bone resorption at the chronic stage of SC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I BONE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long-term skeletal changes after spinal cord injury in adult rats
下载PDF
Impact of Bovine Skeletal Muscle Satellite Cell Differentiation by Small Interfering RNA Targeting Myogenin Gene 被引量:2
2
作者 Liu Cong-cong Zhao Dan-dan +5 位作者 Tong Hui-li Ye Feng Yang Yue Li Shu-feng Jia Ming-yu Yan Yun-qin 《Journal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CAS 2013年第2期32-37,F0003,共7页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myogenin gene o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bovine skeletal muscle satellite cell, we constructed small interfering RNA plasmid vector to obtain myogenin knockdown bovine skeletal muscle cells, th...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myogenin gene o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bovine skeletal muscle satellite cell, we constructed small interfering RNA plasmid vector to obtain myogenin knockdown bovine skeletal muscle cells, then used cell transfection, real time RCR and Western Blot to detect the influence of myogenin to cell differenti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knockdown of myogenin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ts expression and other muscle-specific gene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it could differentiate into few myotubes when challenged by low serum in the medium. These findings provided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rther explore of the genetic mechanism in adult skeletal muscle, the remedy of muscle injuries and the cultivation of high-yield transgenic catt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OGENIN small interfering RNA adult bovine skeletal muscle satellite cell DIFFERENTIATION
下载PDF
Orthodontic camouflage versus orthognathic surgery: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long-term stability and satisfaction in moderate skeletal Class III 被引量:1
3
作者 Xueyan Xiong Yaxin Yu Fengshan Chen 《Open Journal of Stomatology》 2013年第1期89-93,共5页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long-term stability and satisfaction between orthodontic camouflage and orthognathic surgery in treatment of moderate skeletal Class III adults. Materials and Method... Objectiv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long-term stability and satisfaction between orthodontic camouflage and orthognathic surgery in treatment of moderate skeletal Class III adults. Materials and Methods: A total of 25 adults females who had been treated with orthodontic camouflage for Class III malocclusions were recalled at least 3 years post-treatment to evaluate stability and satisfaction with treatment outcomes. The data were compared with similar data for long-term outcomes in 21 patients with the same Class III problems who had bimaxillary surgical correction. Results: In the camouflage patients, small mean changes in skeletal landmark positions occurred over the long term, although the changes were generally much smaller than in the surgery patients. Dental changes in the surgery group were more severe than those in the camouflage group. The camouflage patients reported fewer functional or temporomandibular joint problems than did the surgery patients. Both groups reported similar levels of overall satisfaction with treatment. Conclus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both camouflage and surgical treatment in moderate skeletal Class III adults can achieve satisfactory outcomes and provide long-term stability. If patients do not readily accept surgery because of potential surgical complications or financial difficulties, camouflage treatment may be an effective alternative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ERATE skeletal Class III adultS ORTHODONTIC CAMOUFLAGE ORTHOGNATHIC Surgery
下载PDF
居住安排对农村老年人骨骼肌健康的影响:膳食质量的中介效应
4
作者 郝岩芝 王刚毅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5-144,共10页
为阐明居住安排对农村老年人骨骼肌健康的影响机制,基于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CHNS)数据,重点考察了居住安排与农村老年人骨骼肌健康之间的关系,以及膳食质量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1)与配偶同住(无子女)有助于老年人的骨骼... 为阐明居住安排对农村老年人骨骼肌健康的影响机制,基于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CHNS)数据,重点考察了居住安排与农村老年人骨骼肌健康之间的关系,以及膳食质量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1)与配偶同住(无子女)有助于老年人的骨骼肌健康,而独居和与子女同住(无配偶)不利于老年人骨骼肌健康。(2)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与配偶同住(无子女)对低龄老年人骨骼肌健康的提升效果更显著,对高龄老年人并无显著影响。(3)膳食质量能够在居住安排与老年人骨骼肌健康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与配偶同住(无子女)抑制了老年人的膳食失衡,进而促进老年人骨骼肌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住安排 膳食质量 骨骼肌健康 农村老年人
下载PDF
成人骨性Ⅱ类1分类患者侧貌美学评价指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苏佳佳(综述) 方志欣(审校)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5期180-184,共5页
骨性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不仅影响患者的咬合及咀嚼功能,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貌甚至其心理健康,寻求侧貌的改善往往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动机。临床上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侧貌进行主客观评价分析,可帮助明确患者的诊疗意图和治疗后侧貌的变... 骨性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不仅影响患者的咬合及咀嚼功能,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貌甚至其心理健康,寻求侧貌的改善往往是患者就诊的主要动机。临床上对患者治疗前后的侧貌进行主客观评价分析,可帮助明确患者的诊疗意图和治疗后侧貌的变化。侧貌的美学分析结果常因主客观评价方法的不同及评价者的教育背景、地域、种族、年龄等影响而存在差异,因此,需了解不同主客观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及不同人群的审美差异,以在进行此类错(牙合)畸形矫治时指导临床,预测矫治的侧貌美学效果,有利于医患沟通,降低医疗风险及减少医患纠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Ⅱ类1分类 正畸矫治 成人 侧貌评价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成年女性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颏部与气道结构特征及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苑艺姣 韩文 +2 位作者 甄蕾 左志刚 赵艳红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11期863-870,共8页
目的探讨成年女性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颏部与气道结构特征及其相关性,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选取成年女性骨性Ⅱ类下颌后缩均角患者40例为研究组,骨性Ⅰ类均角患者60例为对照组,拍摄锥形束... 目的探讨成年女性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颏部与气道结构特征及其相关性,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选取成年女性骨性Ⅱ类下颌后缩均角患者40例为研究组,骨性Ⅰ类均角患者60例为对照组,拍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并用三维测量软件测量,分析颏部形态位置、上气道形态相关指标。结果与骨性Ⅰ类患者相比,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颏前厚度、颏部基骨体积、总体积小,颏角、颏凹陷、颏曲度、牙槽突面积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n-V线距离、Gn-H线距离、Po-NB距离、面角小,Y轴角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气道总体积、舌咽上界横径、矢状径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颏部形态、位置与上气道形态相关性分析显示,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颏角与喉咽长度呈负相关(r=-0.277,P<0.01);Po-NB距离与腭咽长度呈负相关(r=-0.222,P<0.05);颏高度(r=-0.261,P<0.01)、颏部基骨面积(r=-0.225,P<0.05)与腭咽上界横径呈负相关;颏最小厚度(r=0.245,P<0.05)、颏角(r=0.249,P<0.05)、牙槽突面积(r=0.213,P<0.05)与腭咽上界矢状径呈正相关;Gn-V线(r=0.217,P<0.05)、Po-NB距离(r=0.208,P<0.05)与舌咽上界横径呈正相关;颏前厚度与喉咽上界矢状径呈负相关(r=-0.211,P<0.05);颏凹陷与喉咽下界矢状径呈负相关(r=-0.237,P<0.05);颏曲度与喉咽下界横径呈正相关(r=0.231,P<0.05)。结论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颏部发育不足,形态偏薄,颏部矢状向位置偏后,垂直向位置偏上,舌咽气道相对狭窄。骨性Ⅱ类下颌后缩患者颏部形态、位置与上气道形态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Ⅱ类 骨性Ⅰ类 下颌后缩 成年女性 锥形束CT 颏部 上气道 错[牙合]畸形 正畸
下载PDF
上颌骨性扩弓器在成人上颌横向发育不足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汪华 徐卫华 郑之峻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4年第1期108-113,共6页
上颌骨性扩弓器(MSE)是治疗上颌横向发育不足(MTD)的矫治器之一,对于已经过了发育高峰期没有生长潜力的成人患者,MSE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在进行扩弓治疗时,根据患者上颌腭中缝的发育情况、扩弓的疗效目标等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该文阐述... 上颌骨性扩弓器(MSE)是治疗上颌横向发育不足(MTD)的矫治器之一,对于已经过了发育高峰期没有生长潜力的成人患者,MSE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在进行扩弓治疗时,根据患者上颌腭中缝的发育情况、扩弓的疗效目标等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该文阐述了MSE的分类、具体操作、治疗效果、不足之处等,对其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为临床工作者合理有效地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骨性扩弓器 成人 上颌横向发育不足 骨性扩弓
下载PDF
成年患者骨性Ⅲ类与骨性Ⅰ类均角型下颌磨牙远中间隙的锥形束CT测量比较
8
作者 赵英斌 冯建坤 《解剖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5期589-594,共6页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测量骨性Ⅲ类与骨性Ⅰ类下颌磨牙远中间隙,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同时测量下颌第二磨牙远中根尖与下颌骨舌侧骨皮质接触情况,为下颌磨牙远中移动距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2022年在承德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成...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BCT)测量骨性Ⅲ类与骨性Ⅰ类下颌磨牙远中间隙,比较两者之间的差异,同时测量下颌第二磨牙远中根尖与下颌骨舌侧骨皮质接触情况,为下颌磨牙远中移动距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2022年在承德市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成年患者CBCT影像资料60例,其中骨性Ⅲ类均角患者CBCT资料30例,骨性Ⅰ类均角患者CBCT资料30例。将CBCT影像资料导出为DICOM格式,然后导入Mimics 20.0软件中,测量双侧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间隙(下颌第二磨牙牙冠远中最凸点至(牙合)平面与下颌升支前缘交点的距离)。测量下颌第二磨牙远中根尖与下颌骨舌侧骨皮质接触情况。将测量结果导入SPSS 19.0统计学软件中,分析骨性Ⅲ类和骨性Ⅰ类下颌磨牙远中间隙的差异。同时分析下颌第二磨牙远中根尖与下颌骨舌侧骨皮质接触情况。结果下颌磨牙远中间隙的测量结果在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智齿的下颌磨牙远中间隙与无智齿的下颌磨牙远中间隙的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两侧下颌磨牙远中间隙的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性Ⅲ类的下颌磨牙远中间隙为(16.46±1.91)mm,骨性Ⅰ类的下颌磨牙远中间隙为(15.55±1.65)mm,下颌磨牙远中间隙的测量值骨性Ⅲ类大于骨性Ⅰ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第二磨牙远中根尖与下颌骨舌侧骨皮质接触率为34.83%。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与骨性Ⅰ类错畸形在下颌第二磨牙远中根尖与下颌骨舌侧骨皮质接触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性Ⅲ类下颌磨牙远中有一定的间隙。在临床上可设计磨牙远中移动,从矢状向扩大牙弓,为下前牙内收提供间隙,但需要评估下颌第二磨牙远中根尖与下颌舌侧骨皮质接触情况,若下颌第二磨牙远中根尖与下颌舌侧骨皮质接触,则避免设计磨牙远中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牙远中移动 磨牙远中间隙 骨性Ⅲ类 锥形束CT 成人
下载PDF
青岛市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成人氟骨症流行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14
9
作者 陈培忠 李平 +3 位作者 云中杰 李亨祥 苏杭 李正云 《中国地方病防治》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了解青岛市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成人氟骨症的流行现状。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的方法,对青岛市主要氟病区平度、莱西、胶州、即墨等4市(县)1517例30岁以上成年人进行了临床症状与体征及X线检查。结果4市(县)共检查30岁以上成年人151... 目的了解青岛市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成人氟骨症的流行现状。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的方法,对青岛市主要氟病区平度、莱西、胶州、即墨等4市(县)1517例30岁以上成年人进行了临床症状与体征及X线检查。结果4市(县)共检查30岁以上成年人1517例,临床与X线氟骨症阳性检出率平均为15.00%,病情以平度市最为严重,检出率高达27.80%,并出现了10例临床3度、13例X线Ⅲ期病例;不同年龄段之间氟骨症检出率存在明显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高检出率逐渐上升,且病情也随之加重;在不同性别人群之间氟骨症检出率无明显差异,但男性较女性显示了上升的趋势。结论青岛市病区成人氟骨症尚存在一定程度的流行,地方性氟中毒尚未达到完全控制;不同年龄段人群均有病例出现,随着年龄增长氟骨症检出率逐渐上升,且病情随之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性氟中毒 饮水 氟骨症 成人
下载PDF
成人低角骨性Ⅲ类错非手术矫治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赵艳红 王春玲 +2 位作者 郭杰 朱鲲 魏福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63-466,469,共5页
目的探讨非手术矫治对成人低角骨性Ⅲ类错患者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选取13例严重成人低角骨性Ⅲ类错病例,男5例,女8例,年龄18~23岁,平均年龄21.3岁。所有患者均采用OPA-K滑动直丝固定矫治技术矫治,矫治前后均做Helkimo指数分析,... 目的探讨非手术矫治对成人低角骨性Ⅲ类错患者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选取13例严重成人低角骨性Ⅲ类错病例,男5例,女8例,年龄18~23岁,平均年龄21.3岁。所有患者均采用OPA-K滑动直丝固定矫治技术矫治,矫治前后均做Helkimo指数分析,并拍摄双侧闭口矫正薛氏位片和X线头颅侧位片,行颞下颌关节间隙测量和头影测量分析。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手术矫治后,Helkimo主诉症状指数重新分布,Ai0级比例明显升高,AiⅡ级比例减少为零。间隙分析表明:矫治前,髁突处于关节窝过前位;矫治后,关节前间隙线距和面积增大(P<0.01),后间隙线距和面积减小(P<0.05),线性百分比由20.81%减小为8.04%,面积比P′/A′由1.62减小为1.01,关节前后间隙基本相等。髁突及下颌骨发生后移。结论成人低角骨性Ⅲ类错非手术矫治后,髁突由下前位向后移至中位范围,关节结构趋于协调和稳定,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得到了有效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牙合) 成人 正畸治疗 颞下颌关节
下载PDF
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安Ⅱ患者颞下颌关节的形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姚霜 刘晓君 +2 位作者 柴汝昌 王梓旭 周治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成年人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的颞下颌关节形态特征。方法:利用16层螺旋CT,对正常牙合志愿者、高角和低角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共59名成年人,分别进行颞下颌关节扫描,采用多层面重建(multi pla-nar reformation MPR)技术对... 目的:探讨成年人骨性Ⅱ类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的颞下颌关节形态特征。方法:利用16层螺旋CT,对正常牙合志愿者、高角和低角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共59名成年人,分别进行颞下颌关节扫描,采用多层面重建(multi pla-nar reformation MPR)技术对颞下颌关节进行三维重建及参数测量,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角组成人安Ⅱ错牙合患者的髁状突处于关节窝内的位置为后移位,占61.1%(22/36),与对照组和高角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高角组患者的髁状突前斜面倾角、关节结节后斜面斜度和关节窝高度测量值则小于低角组(P<0.05);高角组患者具有细而长的髁突头,而低角组患者则具有短而粗的髁突头,但3组间髁状突总高度测量值则无明显差异。结论:在不同垂直骨面型的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间,其关节骨性结构存在差异,正畸治疗应关注患者颞下颌关节的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Ⅱ类错牙合 骨面型 颞下颌关节 螺旋CT
下载PDF
成年大鼠成肌细胞的原代培养 被引量:7
12
作者 周菲 秦永文 +2 位作者 荆清 沈茜 马大烈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1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 探索成年大鼠成肌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方法 取成年SD大鼠的胸大肌 ,利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成肌细胞。绘制生长曲线 ,并对培养细胞进行形态学研究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 采用组织块培养法 ,2周后成肌细胞的密度可达 10 7/ml,... 目的 探索成年大鼠成肌细胞的原代培养方法。方法 取成年SD大鼠的胸大肌 ,利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成肌细胞。绘制生长曲线 ,并对培养细胞进行形态学研究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 采用组织块培养法 ,2周后成肌细胞的密度可达 10 7/ml,免疫细胞化学分析显示 90 %以上的细胞呈骨骼肌特异的肌细胞生成素 (myogenin)抗体染色阳性。结论 利用组织块法成功培养成年大鼠原代成肌细胞 ,该方法实用性强 ,所得成肌细胞纯度高 ,为深入研究心肌梗死疤痕中成肌细胞自体移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肌细胞 原代培养 大鼠 成年人 心肌梗死
下载PDF
25kD蛋白在人骨骼肌中的定位及在人其他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5
13
作者 都爱莲 任惠民 +3 位作者 吕传真 卢家红 赵重波 朱雯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2-136,共5页
25 k D蛋白是一种新的与重症肌无力相关的蛋白质。为了检测该蛋白在人体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并明确其在人骨骼肌中的亚细胞定位。本研究提取和纯化 2 5 k D蛋白 ,免疫小鼠制备了 2 5 k D蛋白的抗体 ;用免疫印迹方法验证了抗体的特异性并检... 25 k D蛋白是一种新的与重症肌无力相关的蛋白质。为了检测该蛋白在人体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并明确其在人骨骼肌中的亚细胞定位。本研究提取和纯化 2 5 k D蛋白 ,免疫小鼠制备了 2 5 k D蛋白的抗体 ;用免疫印迹方法验证了抗体的特异性并检测2 5 k D蛋白在成年人及胎儿 8种不同组织中的表达 ;用免疫组化和免疫电镜方法明确了 2 5 k D蛋白在骨骼肌中的细胞及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 ,2 5 k D蛋白抗体只与肌肉匀浆样品中 2 5 k D蛋白特异性反应。在成年人及胎儿 8种不同组织中 ,2 5 k D蛋白只见于骨骼肌。免疫组化可见在肌膜下和横纹上有不均匀的免疫染色 ;免疫电镜显示在肌膜下有电子致密物沉积 ,肌丝中未见有电子致密物沉积。这些结果表明 :2 5 k D蛋白抗体具有很高的特异性 ,2 5 k D蛋白只表达于人骨骼肌中 ,其亚细胞定位在骨骼肌的肌膜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kD蛋白 骨骼肌 组织 免疫电镜 抗体 表达 重症肌无力
下载PDF
成人骨骼肌细胞原代培养 被引量:4
14
作者 吕捷 赵春礼 +2 位作者 李玉成 张进禄 徐群渊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5-76,T013,共3页
本研究以获取基因治疗自体移植的载体为目的 ,观察了生长因子对成人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手术中取得的成人骨骼肌进行体外组织块培养及酶消化培养 ,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表皮生长因子进行处理 ,作动态观察。结果证明 ,消化分... 本研究以获取基因治疗自体移植的载体为目的 ,观察了生长因子对成人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的影响。用手术中取得的成人骨骼肌进行体外组织块培养及酶消化培养 ,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表皮生长因子进行处理 ,作动态观察。结果证明 ,消化分离出的肌卫星细胞数量极少 ,培养不能成活 ;组织块培养肌卫星细胞的增殖与生长因子的作用有关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表皮生长因子处理组的增殖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 ,生长因子可促进成年人骨骼肌卫星细胞增殖 ,但与其年龄及部位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表皮生长因子 卫星细胞 骨骼肌 成人 细胞培养
下载PDF
前方牵引联合快速扩弓治疗成人骨性反(牙合)1 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磊 吴高义 段银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35-437,共3页
通过上、下颌活动矫治器和固定矫治器的合理应用,晚间上颌前方牵引联合白天颌间Ⅲ类牵引对1例Ⅲ类错成年患者进行矫治。矫治后患者的Ⅲ类骨面型明显改善,咬合关系基本正常。
关键词 正畸学 矫治 成人 骨性Ⅲ类错(牙合)
下载PDF
成人与儿童颞下颌关节骨性形态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孟凡文 胡开进 +2 位作者 宁文德 孔亮 杨想春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338-340,共3页
目的:比较成人与儿童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骨性形态的差异。方法:用多排螺旋 CT(multislice CT,MSCT)对30例健康成年志愿者和20具咬合关系正常的儿童尸体 TMJ 扫描,结合影像中心保存的10例正常儿童 TMJ 的 MSCT 资料... 目的:比较成人与儿童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骨性形态的差异。方法:用多排螺旋 CT(multislice CT,MSCT)对30例健康成年志愿者和20具咬合关系正常的儿童尸体 TMJ 扫描,结合影像中心保存的10例正常儿童 TMJ 的 MSCT 资料,在工作站上对上述60例120侧 TMJ 的 MSCT 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和参数测量,SPSS 软件对反映 TMJ 骨性形态特征的参数或其比值作统计学分析。结果:髁突纵轴倾斜角、髁突颈最小/髁突头最大横断面积、髁突前后径/关节窝前后径、髁突内外径/关节窝内外径、髁突在关节窝中后间隙/前间隙、关节窝前斜面倾角、关节窝深度、关节结节倾角,成人和儿童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成人与儿童 TMJ 骨性形态存在部分差异,它对 TMJ 疾病的防治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骨性形态 成人 儿童
下载PDF
成人骨性Ⅲ类错下前牙冠根形态的锥形束CT分析 被引量:21
17
作者 王博 房兵 张莉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472-476,共5页
目的:借助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结合计算机辅助测量技术,描述研究成人骨性Ⅲ类错下前牙的冠根形态,为此类错畸形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 目的:借助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结合计算机辅助测量技术,描述研究成人骨性Ⅲ类错下前牙的冠根形态,为此类错畸形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正颌-正畸联合诊治门诊中心寻求正畸治疗的成人连续病例中,选取诊断为骨性I类及Ⅲ类的错畸形各30例(以下简称为I类组及Ⅲ类组),按照矢状向骨性不调的严重程度,将Ⅲ类组分为轻、中、重度3类。以I类组作为对照,应用CBCT,从角度、线距两方面比较Ⅲ类组下前牙的冠根形态,评价其是否与错畸形的严重程度有关。采用SAS8.0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成组t检验分别比较Ⅲ类组与I类组之间轻、中、重度Ⅲ类组与I类组间下前牙冠根角度及冠根偏移距离的差异。结果:I类组下前牙冠根角度平均为175.39°,冠根偏斜距离平均为0.70mm;Ⅲ类组下前牙冠根角度平均为172.40°,冠根偏斜距离平均为1.1514mm,下前牙的冠根形态较之I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度骨性Ⅲ类错(以下简称为轻度Ⅲ类组)前牙冠根角度平均为173.36°,冠根偏斜距离平均为0.99mm;中度骨性Ⅲ类错(以下简称为中度Ⅲ类组)下前牙冠根角度平均为173.27°,冠根偏斜距离平均为1.01mm;较之I类组,下前牙冠根形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重度骨性Ⅲ类错(以下简称为重度Ⅲ类组)下前牙冠根角度平均为171.03°,冠根偏斜距离平均为1.38mm,较之I类组,下前牙冠根形态有显著差异。结论:重度成人骨性Ⅲ类错畸形下前牙存在明显的冠根成角现象,牙冠相对牙根明显舌倾。提示此类患者的正颌-正畸联合治疗,下前牙移动的理想位置应由牙根而不是牙冠的位置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Ⅲ类错 成人 冠根形态 锥形束CT
下载PDF
成人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正畸治疗前后咀嚼效能的变化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茜 范存晖 +1 位作者 刘新强 陈杰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6期578-580,共3页
目的研究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的咀嚼效能的变化,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骨性安氏Ⅲ类错、已正畸治疗及未治疗的患者各30例,年龄18~25岁。以硬化明胶作咀嚼测试物,利用吸光度法测定咀嚼效能。另选30例正常牙合作为... 目的研究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的咀嚼效能的变化,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骨性安氏Ⅲ类错、已正畸治疗及未治疗的患者各30例,年龄18~25岁。以硬化明胶作咀嚼测试物,利用吸光度法测定咀嚼效能。另选30例正常牙合作为对照。结合临床所见,对测定结果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⑴3组间咀嚼效能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发现,正常组与错已治疗组、未治疗组差别有显著性(P<0.05),成人骨性安氏Ⅲ类错已治疗组、未治疗组比较,咀嚼效能差别有显著性(P<0.05)。(2)多元回归分析提示,磨牙反牙合、下颌前突等因素与咀嚼效能有显著相关性。结论正畸治疗能够在改善成人骨性安氏Ⅲ类错患者颜面美观的同时,提高其咀嚼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牙合] 正畸治疗 咀嚼效能
下载PDF
儿童少年的身高预测 被引量:11
19
作者 徐济达 王杏英 +4 位作者 肖黎 敖淑清 欧阳壬官 钱锦 吴红辉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49-52,共4页
本文利用南京市儿童少年1982~1991年生长发育追踪调查资料,采用儿童的年龄、骨龄、当时身高、父母身高等指标,建立了预测8~16岁男女儿童成年身高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并对方程的预测准确性进行了回代性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比较真实... 本文利用南京市儿童少年1982~1991年生长发育追踪调查资料,采用儿童的年龄、骨龄、当时身高、父母身高等指标,建立了预测8~16岁男女儿童成年身高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并对方程的预测准确性进行了回代性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比较真实可靠、误差较小;且儿童年龄愈大,预测的准确性愈高。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龄 身高预测 儿童
下载PDF
成人骨性Ⅱ类高角拔牙病例软组织侧貌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姜洪涛 刘帆 +1 位作者 丁晓仪 原工杰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96-1099,共4页
目的:研究成人Ⅱ类1分类高角患者拔牙矫治前后软组织侧貌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例垂直生长型安氏Ⅱ类1分类拔牙病例,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对12个测量指标进行测量,比较矫治前后软组织变化情况。结果:矫治后TUL-EP、TLL-EP、上下唇位... 目的:研究成人Ⅱ类1分类高角患者拔牙矫治前后软组织侧貌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例垂直生长型安氏Ⅱ类1分类拔牙病例,矫治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对12个测量指标进行测量,比较矫治前后软组织变化情况。结果:矫治后TUL-EP、TLL-EP、上下唇位置等减小,而鼻唇角、Z角、颏唇沟倾角等增加,统计学分析结果具有显著差异。结论:成人骨性Ⅱ类高角拔牙病例治疗后侧貌能得到有效改善,随着前牙回收矢状位关系更协调,而垂直向位置关系并未发生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骨性二类高角病例 拔牙矫治 软组织侧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