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dvances in Vision-Based Lane Detection:Algorithms,Integration,Assessment,and Perspectives on ACP-Based Parallel Vision 被引量:16
1
作者 Yang Xing Chen Lv +5 位作者 Long Chen Huaji Wang Hong Wang Dongpu Cao Efstathios Velenis Fei-Yue Wang 《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 SCIE EI CSCD 2018年第3期645-661,共17页
Lane detection is a fundamental aspect of most current 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ADASs). A large number of existing results focus on the study of vision-based lane detection methods due to the extensive knowl... Lane detection is a fundamental aspect of most current 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ADASs). A large number of existing results focus on the study of vision-based lane detection methods due to the extensive knowledge background and the low-cost of camera devices. In this paper, previous visionbased lane detection studies are reviewed in terms of three aspects, which are lane detection algorithms, integration, and evaluation methods. Next, considering the inevitable limitations that exist in the camera-based lane detection system, the system integration methodologies for constructing more robust detection systems are reviewed and analyzed. The integration methods are further divided into three levels, namely, algorithm, system,and sensor. Algorithm level combines different lane detection algorithms while system level integrates other object detection systems to comprehensively detect lane positions. Sensor level uses multi-modal sensors to build a robust lane recognition system. In view of the complexity of evaluating the detection system, and the lack of common evaluation procedure and uniform metrics in past studies, the existing evaluation methods and metrics are analyzed and classified to propose a better evaluation of the lane detection system. Next, a comparison of representative studies is performed. Finally, a discussion on the limitations of current lane detection systems and the future developing trends toward an Artificial Society, Computational experiment-based parallel lane detection framework is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ADASs) ACP theory BENCHMARK lane detection parallel vision performance evaluation
下载PDF
Placement distance of freeway exit advance guide sign and its safety impacts 被引量:3
2
作者 郭唐仪 邓卫 +1 位作者 侯建生 Lu John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0年第4期622-627,共6页
To remedy the empirical pitfalls of current chinese specifications and MUTCD 2009 guidelines in determining the placement distance of freeway exit advance guide signs,the driving maneuver of exiting traffic is analyze... To remedy the empirical pitfalls of current chinese specifications and MUTCD 2009 guidelines in determining the placement distance of freeway exit advance guide signs,the driving maneuver of exiting traffic is analyzed an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placement distance are explored.Variables including the number of lanes,lane width,lane-changing time,driver's visual characteristics,sign installation methods and operating speeds on both freeway mainlines and exit ramps are found significant in explaining exit safety.Three different installation methods,namely ground installation,overhead installation and median installation,are introduced and their applicable conditions are given.Models,with the same structure among the three installation methods,are developed to compute the placement distance under different roadway geometric and traffic conditions.Taking overhead installation as an example,simulation results in TSIS-CORSIM show that the proposed distance reduces the number of lane changes in the area from the ramp nose to 500 m upstream by 58.93% compared with current Chinese specifications and 27.35% compared with MUTCD 2009 guidelines.Thus,the distances recommended in this paper have a better safety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EWAY advance guide sign placement distance safety impact lane change
下载PDF
ADAS碰撞和车道偏离检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3
作者 王芳 解晓琴 王江东 《智能物联技术》 2024年第2期97-100,共4页
为满足交通运输领域对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vanced Driving Assistance System,ADAS)前车碰撞和车道偏离预警性能的检测和质量评价,解决手动测试中不准确、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一种能应用于实车测试的高精度动态检测系统。综合运用高精度... 为满足交通运输领域对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vanced Driving Assistance System,ADAS)前车碰撞和车道偏离预警性能的检测和质量评价,解决手动测试中不准确、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一种能应用于实车测试的高精度动态检测系统。综合运用高精度定位技术和组合导航技术提高系统的测量精度和可靠性,使用自动化检测软件实现人机交互、测量数据分析及运动轨迹直观显示。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工作状态稳定,测量精度高,可准确评价ADAS系统碰撞和车道偏离预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 前车碰撞预警 车道偏离预警 检测系统
下载PDF
Coordinated optimization of signal timing for intersections with dynamic shared through-and right-turn lanes
4
作者 Zhe Zheng Jian Yuan +2 位作者 Kun An Nan Zheng Wanjing Ma 《Journal of Intelligent and Connected Vehicles》 EI 2024年第3期219-228,共10页
Through and right-turn shared lanes are widely designed to increase the capacity of through traffic,but they can also cause delays for right-turn vehicles.This study presents a dynamic control method for a shared lane... Through and right-turn shared lanes are widely designed to increase the capacity of through traffic,but they can also cause delays for right-turn vehicles.This study presents a dynamic control method for a shared lane that prioritizes right-turn vehicle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cycle and subsequently allows through traffic to queue in the shared lane for saturated discharge.The traffic wave model is employed to reveal the dynamics of the traffic flow under this control and to deriv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major traffic parameters.Constrained by the major relationship,a linear programming approach to minimize the total queue length is developed to determine the proper values of control parameters,including the shared area length,subordinate signal time lag,and shared or exclusive duration.A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the control parameters for different arrival rates and flow ratios is performed.Comparisons are conducted among the dynamic shared lane,the fixed exclusive lane,and the fixed shared lan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ynamic control method results in a lower delay for both through and total traff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ffic control dynamic lane right-turn traffic optimization model
原文传递
车集煤矿回采工作面超前巷锚索加固技术研究
5
作者 孙志强 《煤矿现代化》 2024年第5期35-40,共6页
针对回采工作面超前巷采用的巷道支架、单体液压支柱加固存在支护效果差、占用空间大和管理困难等不足,提出补强锚索加固技术。通过分析回采巷道顶板冒落机理与围岩应力,计算采动影响下回采巷道所需顶板支护强度,进行了针对性补强锚索... 针对回采工作面超前巷采用的巷道支架、单体液压支柱加固存在支护效果差、占用空间大和管理困难等不足,提出补强锚索加固技术。通过分析回采巷道顶板冒落机理与围岩应力,计算采动影响下回采巷道所需顶板支护强度,进行了针对性补强锚索支护设计。通过理论计算及现场实践效果表明,锚索加固能够满足采动影响下的超前巷支护要求,实现工作面回采巷道无超前支护的巷道围岩控制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采工作面 超前巷 锚索加固 围岩控制
下载PDF
Designing Right-Turn Vehicle Box as a Supplemental Treatment to Eliminate Conflicts with Pedestrians and Bicycles
6
作者 Fengxiang Qiao Po-Hsien Kuo +3 位作者 Qing Li Lei Yu Qing Zhu Ying Li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2016年第1期43-59,共17页
Field observations illustrated that, right-turn vehicles stopped at various positions when proceeding within the right-turn lanes, while some of them trespassed on the crosswalks with multiple stops. In this case, ped... Field observations illustrated that, right-turn vehicles stopped at various positions when proceeding within the right-turn lanes, while some of them trespassed on the crosswalks with multiple stops. In this case, pedestrians and bikes (ped/bike) are encountered unsmooth and hazardous crossings when right-turn vehicles encroaching their lanes. Meanwhile, this also causes conflicts between right-turn and through vehicles at the crossing street. To better protect ped/bike at crossings with right-turn vehicles, this paper proposes a concept of “right-turn vehicle box” (RTVB) as a supplemental treatment within right-turn lanes. Sight distance, geometric conditions, and behaviors of vehicles and ped/bike are key factors to consider so as to set up the criteria and to design the suitable treatment. A case study was conducted at an intersection pair in Houston, USA to shape the idea of RTVB, together with driving simulator tests under relevant scenarios. The preliminary crosscheck examination shows that the right-turn vehicle box could possibly provide ped/ bike with smoother and safer crossings. In the interim, the safety and efficiency of right-turn operations were also improved. To further validate the effects, implementation studies should be conducted before the RTVB can make its debut in practice. Future works will focus on the complete warrants and design details of this treatment. Moreover, the concept of “vehicle box” could also be transplanted to other places where turning movement(s) needs assistance or improv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ght-turn Vehicle Box BICYCLE Pedestrian right-turn Treatments Channelized right-turn lane
下载PDF
行人过街空间违章行为特性及安全影响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陈咨羽 陈秀锋 +1 位作者 王瑞聪 高梦圆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0-195,共6页
为探究提前右转车道处不同因素与人车冲突的相关性,以及行人空间违章对过街安全的影响。采集2062个行人及人车冲突的样本数据,获取行人和机动车的时空信息,对比分析不同类型行人过街轨迹的特征;综合考虑人车冲突时间和速度指标构建人车... 为探究提前右转车道处不同因素与人车冲突的相关性,以及行人空间违章对过街安全的影响。采集2062个行人及人车冲突的样本数据,获取行人和机动车的时空信息,对比分析不同类型行人过街轨迹的特征;综合考虑人车冲突时间和速度指标构建人车冲突严重度指标,从行人生理特征、车流条件、道路环境等方面选取8个因素作为自变量,构建人车冲突严重度的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空间违章过街的行人平均过街速度和速度离散程度都明显高于其他行人;年龄、车速、人行横道长度、车辆到达率以及过街轨迹类型都是影响人车冲突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各类型空间违章行为使严重冲突占比均提升75%以上。研究结果有助于交管部门采取措施保障行人过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提前右转车道 空间违章过街 冲突严重度 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
下载PDF
基于相对定位信息的局部动态轨迹规划方法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罗佳祥 袁希文 黄强 《控制与信息技术》 2023年第2期7-14,共8页
目前,自动驾驶车辆用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往往仅能通过识别车道线获取局部相对定位信息,如何在车道线识别存在跳变和遇到障碍物时避免碰撞是ADAS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对此,文章提出一种基于相对定位信息的局部动态轨迹规划方法,... 目前,自动驾驶车辆用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往往仅能通过识别车道线获取局部相对定位信息,如何在车道线识别存在跳变和遇到障碍物时避免碰撞是ADAS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对此,文章提出一种基于相对定位信息的局部动态轨迹规划方法,其首先在车辆曲线坐标系中进行网格采样,经过坐标转换后获得车辆坐标系下的候选路径集,并通过碰撞检查和评价函数对路径集进行筛选,获得无碰撞最优路径;接着,根据最优路径的曲率和横向偏移来自适应调节最高规划速度,并由改进梯形速度规划方法获得速度曲线;最后,通过梯度下降算法平滑速度曲线,以避免加速度突变。仿真和实车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所提算法,车辆可以在有弯道的局部相对定位场景下平稳纠偏、避障和跟车行驶;并且,在无障碍物场景下,车辆在仿真和实车试验中的最大横向偏移分别降低36.7%和28.6%、平均横向加速度分别减小29.6%和46.4%,具有较高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驾驶辅助系统 车道线 相对定位 局部动态轨迹规划 梯形速度规划 自动驾驶
下载PDF
高速出口前置指路标志的安全距离设置模型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伟铭 邓如丰 +1 位作者 张阳 庄岩浩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7-43,共7页
为提高高速出口前置指路标志(AGS)对分流区的安全性能,根据分流区特性和驾驶员的视认-驶离行为,在分析车道变换行驶距离计算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了前置指路标志的安全距离设置模型.该模型揭示了交通流量、设计时速、车道数对分流区变道行... 为提高高速出口前置指路标志(AGS)对分流区的安全性能,根据分流区特性和驾驶员的视认-驶离行为,在分析车道变换行驶距离计算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了前置指路标志的安全距离设置模型.该模型揭示了交通流量、设计时速、车道数对分流区变道行为的影响.TSIS-CORSIM模拟显示,对主线设计时速超过110 km/h的三车道高速公路而言,当AGS设置距离为700m时,分流区内车辆的变道次数最少且变道次数均衡分散,其安全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工程 前置指路标志 车道变换 安全性能 分流区
下载PDF
高速公路出口前置指示标志安全距离计算模型 被引量:12
10
作者 崔洪军 马新卫 +2 位作者 李霞 李霖 李海南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0-126,共7页
为了确立安全合理的高速公路出口前置指示标志(AGS)设置位置,建立了AGS安全设置距离计算模型。将机动车驶出高速公路的行为过程分为反应期、变道期、减速期,并重点研究了AGS安全识别距离与变道期机动车行驶距离。通过建立车辆间隔距离... 为了确立安全合理的高速公路出口前置指示标志(AGS)设置位置,建立了AGS安全设置距离计算模型。将机动车驶出高速公路的行为过程分为反应期、变道期、减速期,并重点研究了AGS安全识别距离与变道期机动车行驶距离。通过建立车辆间隔距离模型与分析调查数据,研究了相邻车道符合变道要求的最小车头间距。运用概率统计与排队论方法分析特定路段的车辆分布,并引入变道成功率,全面考虑驾驶员驾驶特征,最终依据所建计算模型得出不同道路情况下AGS的安全设置距离。通过实例计算得出双向六车道与双向八车道AGS设置安全距离分别为870 m与1 620 m,计算结果与我国现行相关规范中数值有一定程度上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道路情况计算得出的AGS安全设置距离不同,我国现行相关规范有待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道路交通安全 计算模型 前置指示标志 合理设置距离 变道成功率 最小可变道车头间距
下载PDF
高速出口预告指路标志设置距离及其安全性能比较 被引量:13
11
作者 郭唐仪 胡启洲 姚丁元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6-111,共6页
为弥补我国现行规范和美国MUTCD关于出口预告指路标志设置经验主义的缺陷,根据驾驶员驶离高速主线的驾驶行为,视觉特性以及高速道路交通条件,建模确定了预告指路标志3种不同安装方式(路边直立式、路上横跨式及中央架设式)在不同车道数... 为弥补我国现行规范和美国MUTCD关于出口预告指路标志设置经验主义的缺陷,根据驾驶员驶离高速主线的驾驶行为,视觉特性以及高速道路交通条件,建模确定了预告指路标志3种不同安装方式(路边直立式、路上横跨式及中央架设式)在不同车道数和不同设计速度下的设置距离。TSIS-CORSIM模拟表明,本文计算值比我国现行规范以及MUTCD推荐值在分流鼻上游500 m产生的车道变换次数分别少38%和74%,能较大程度改善分流区的安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高速公路 预告标志 设置距离 安全影响 车道变换 出口匝道
下载PDF
基于UCWin/Road仿真的高速公路出口预告标志前置距离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潘兵宏 霍永富 +2 位作者 刘斌 周海宇 武生权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30-137,共8页
为了研究高速公路出口预告标志的前置距离,以驾驶心理学原理和驾驶人对标志的响应特性为基础,将驾驶人的驾驶操作行为过程分为5段,并建立了满足安全性和舒适性要求的高速公路出口预告标志前置距离计算模型,模型中采用了等待可插入间隙... 为了研究高速公路出口预告标志的前置距离,以驾驶心理学原理和驾驶人对标志的响应特性为基础,将驾驶人的驾驶操作行为过程分为5段,并建立了满足安全性和舒适性要求的高速公路出口预告标志前置距离计算模型,模型中采用了等待可插入间隙行驶距离模型和等速偏移正弦曲线车辆换道行驶距离模型。通过对标志牌的设置方式进行分析,提出了在不同道路条件、不同驾驶人特性条件下的出口标志合理设置距离建议值。运用UCWin/Road进行建模,Forum8驾驶模拟器进行仿真。仿真验证结果表明:仅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出口预告标志的设置距离与《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规定值相接近,且设置距离较合理,双向六车道及以上,规定的设置距离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标志前置距离 计算模型 车头时距 换道模型 高速公路出口
下载PDF
面向驾驶行为预警的换道意图辨识模型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毕胜强 梅德纯 +1 位作者 刘志强 汪澎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1-95,共5页
为更准确地对驾驶行为进行预警,进一步提高驾驶人换道意图的辨识准确率,借助驾驶模拟器采集数据,建立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理论的换道意图辨识模型。对比分析不同人-车-路系统参数组合在换道意图和车道保持期间的差异性,选取最佳特征参... 为更准确地对驾驶行为进行预警,进一步提高驾驶人换道意图的辨识准确率,借助驾驶模拟器采集数据,建立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理论的换道意图辨识模型。对比分析不同人-车-路系统参数组合在换道意图和车道保持期间的差异性,选取最佳特征参数组合,运用网格和遗传算法-支持向量机(GA-SVM)寻优方法优化模型参数,并对优化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以纵向加速度、方向盘转角、车辆偏离车道中心线的距离、驾驶人头部运动横坐标变化值作为表征换道意图的人-车-路系统特征参数,优化模型惩罚参数c为58.642 3、核函数参数g为222.732 6时,该模型对驾驶人换道意图的辨识准确率为90%,误警率为5%,基本实现准确辨识换道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意图 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 人-车-路系统 支持向量机(SVM) 换道意图
下载PDF
急倾斜煤层大推进度巷放开采优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肖江 周虎 +1 位作者 余虎山 丁威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5-150,共6页
厚度10 m以下急倾斜煤层为极难开采煤层,新疆阜康地区急倾斜煤层目前主要采用轻型液压支架放顶煤开采,存在通风不畅和回采率偏低等问题.通过现场调研及可行性论证,对该地区厚度5~10 m急倾斜煤层开采提出了大推进度巷放开采采煤方法,并... 厚度10 m以下急倾斜煤层为极难开采煤层,新疆阜康地区急倾斜煤层目前主要采用轻型液压支架放顶煤开采,存在通风不畅和回采率偏低等问题.通过现场调研及可行性论证,对该地区厚度5~10 m急倾斜煤层开采提出了大推进度巷放开采采煤方法,并通过岩石力学试验、物理相似模拟试验、数值分析及理论计算,对该方案进行了优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密集通风眼大推进度巷放开采不仅能够避免6 m盲巷、保证工作面一直有新鲜空气流通,而且平均回采率达到81.1%,适合在阜康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倾斜煤层 密集通风眼 大推进度 巷放开采
下载PDF
驾驶员无意识车道偏离识别方法 被引量:11
15
作者 高振海 Le DinhDat +1 位作者 胡宏宇 孙翊腾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09-716,共8页
为了改进车道偏离预警系统的工作效能,本文提出了考虑人-车-路特性的无意识车道偏离识别方法。首先,明确了无意识车道偏离识别的具体含义,将其划分为疲劳车道偏离和次任务车道偏离;其次,利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确定无意识车道偏离... 为了改进车道偏离预警系统的工作效能,本文提出了考虑人-车-路特性的无意识车道偏离识别方法。首先,明确了无意识车道偏离识别的具体含义,将其划分为疲劳车道偏离和次任务车道偏离;其次,利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确定无意识车道偏离的识别时间窗口,保证了无意识偏离样本筛选的有效性;再次,以12名驾驶人为试验对象,采集并对比分析了驾驶员操纵特性、车辆运动状态和车辆与车道线相对运动状态等相关参数,并分别选取作为疲劳车道偏离和次任务车道偏离识别基本特征;最后,采用高斯混合隐马尔科夫模型(GM-HMM)构建无意识车道偏离识别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先进驾驶辅助系统 车道偏离预警 无意识车道偏离 高斯混合隐马尔科夫模型
下载PDF
基于梯度增强和逆透视验证的车道线检测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超 王欢 +1 位作者 赵春霞 任明武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156-1163,共8页
为解决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上复杂条件下的弱线漏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梯度增强和逆透视验证的车道线检测方法。该方法使用车道线的结构和对比度特征提取车道线区域,利用提取的车道线区域进行车道线和道路样本的选择,并采用基于模糊线... 为解决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上复杂条件下的弱线漏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梯度增强和逆透视验证的车道线检测方法。该方法使用车道线的结构和对比度特征提取车道线区域,利用提取的车道线区域进行车道线和道路样本的选择,并采用基于模糊线性鉴别分析获得从彩色RGB图像到灰度图像变换的最佳投影系数,以确保车道线和道路像素间的灰度差异最大,从而有效突出道路上的弱线;利用逆透视变换对候选车道线间的空间位置关系进一步验证,以此找回漏检的虚线。不同场景、不同天气状况下的实际道路图像的实验表明,方法具有很好的鲁棒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驾驶辅助系统 车道线检测 梯度增强 逆透视变换 弱线检测 虚线检测
下载PDF
基于视觉的车道线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17
作者 吴一全 刘莉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92-109,共18页
车道线检测作为智能驾驶领域的关键技术,在车道偏离预警(LDW)和车道保持(LK)、车道变换(LC)和前向碰撞预警(FCW)、自适应巡航控制(ACC)等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视觉的方法在车道线检测技术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也... 车道线检测作为智能驾驶领域的关键技术,在车道偏离预警(LDW)和车道保持(LK)、车道变换(LC)和前向碰撞预警(FCW)、自适应巡航控制(ACC)等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视觉的方法在车道线检测技术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综述了近二十年来利用视觉的车道线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首先简述了车道的分类及其特征,阐明了车道线检测的一般流程及面临的挑战;重点阐述了检测车道线的基于特征、基于模型、基于学习及其他方法的检测原理,评述了其优缺点并进行了分析与比较;随后介绍了车道线检测的常用数据集及性能评估指标;最后针对车道线检测方法目前存在的问题,对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驾驶辅助系统 车道线检测 特征提取 车道线模型 深度神经网络
下载PDF
基于逻辑规则的锯齿形公交优先自适应控制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冯雨芹 冉廷柱 +2 位作者 赵雨旸 孙庚 冯艳红 《黑龙江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31-35,39,共6页
为提高公交优先的运行效率,研究具有锯齿形公交专用道的公交优先自适应控制策略。对信号交叉口设置预信号,以自适应控制基本原理及逻辑规则为理论基础,根据交叉口各进口道的车辆实时到达率,实时确定各相位绿灯时间及相序,提出一种基于... 为提高公交优先的运行效率,研究具有锯齿形公交专用道的公交优先自适应控制策略。对信号交叉口设置预信号,以自适应控制基本原理及逻辑规则为理论基础,根据交叉口各进口道的车辆实时到达率,实时确定各相位绿灯时间及相序,提出一种基于逻辑规则的锯齿形公交优先自适应控制策略,从而更好地实现公交车辆的"时间"与"空间"优先。并通过建立VISSIM仿真模型,对基于逻辑规则的锯齿形公交优先自适应控制策略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该策略实施后,公交车车均延误可减少25.05%,社会车辆车均延误可减少5.58%,公交优先效果明显,同时对社会车辆的运行并未造成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交优先 锯齿形公交专用道 预信号 自适应控制 VISSIM仿真
下载PDF
隧道及井巷掘进超前预报的电磁导弹探测技术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貅 薛国强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8-50,共3页
对于隧道和煤矿井巷的安全掘进 ,超前预报显得特别重要。但由于掌子面前的特殊环境限制及多种干扰的严重影响 ,给隧道及井巷超前预报技术的研究带来许多困难。在瞬变电磁理论的基础上 ,引入新的电磁传播理论——电磁导弹技术 ,作为对该... 对于隧道和煤矿井巷的安全掘进 ,超前预报显得特别重要。但由于掌子面前的特殊环境限制及多种干扰的严重影响 ,给隧道及井巷超前预报技术的研究带来许多困难。在瞬变电磁理论的基础上 ,引入新的电磁传播理论——电磁导弹技术 ,作为对该技术的初步探索。论证了该技术在隧道超前预报中应用的可能性 ,并提出了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发展方向以及可能取得的新的技术突破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井巷 掘进 安全 超前预报 电磁导弹探测
下载PDF
一种有发展前景的隧道及井巷超前预报技术——电磁导弹探测技术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貅 薛国强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2-14,共3页
对于隧道和煤矿井巷的安全掘进 ,超前预报显得特别重要。但由于掌子面前的特殊环境限制及多种干扰的严重影响 ,给隧道及井巷超前预报技术的研究带来许多困难。在瞬变电磁理论的基础上 ,引入新的电磁传播理论———电磁导弹技术 ,作为对... 对于隧道和煤矿井巷的安全掘进 ,超前预报显得特别重要。但由于掌子面前的特殊环境限制及多种干扰的严重影响 ,给隧道及井巷超前预报技术的研究带来许多困难。在瞬变电磁理论的基础上 ,引入新的电磁传播理论———电磁导弹技术 ,作为对该技术的初步探索 ,文章论证了该技术在隧道超前预报中应用的可能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井巷 超前预报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