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3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alysis of Data on Adverse Drug Events Reported to the Food and Drugs Administr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
作者 Emmanuel M. Baah 《Open Journal of Statistics》 2020年第2期203-227,共25页
Background: The Spontaneous Reporting System (SRS) of the Food and Drugs Administration (FDA)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US), known as the 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 (FAERS), is a mechanism for collectin... Background: The Spontaneous Reporting System (SRS) of the Food and Drugs Administration (FDA)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US), known as the FDA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System (FAERS), is a mechanism for collecting information on safety concerns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drugs for redress, as they are used on large scale. The data which is the subject of this paper came from the FAERS database. This paper reports on the analysis of data covering 2013 to 2018 period, but compares the observed trends in the variables during this period with that of the 2007 to 2012 period to ascertain whether the trends change over time;as this paper is, in a sense, a sequel to an earlier one with a similar title as this but covering the period 2007 to 2012. Objectives: The objectives of the study reported in this paper were to: i) explore the trends in the variables involved with the adverse events problem in the 2013 to 2018 period and compare these trends with that found in the study covering the 2007 to 2012 period;ii) determine whether or not the level of missing variable values in the 2013 to 2018 period is lower than, the same or higher than it was in the 2007 to 2012 period;iii) find out how the first twenty principal suspect drugs most cited to be involved in adverse events occurring during drug use in the 2013 to 2018 period compare with that of the 2007 to 2012 period. Methods: The Food and Drugs Administration (FDA) makes extracts from the FAERS database freely available to the public on quarterly basis. Fourteen (14) out of over fifty (50) variables contained in these extracts were reckoned to be connected with the objectives of the study and were examined using the tools of frequencies, proportions and averages, on account of the nature of the data. Results: For the period 2013 to 2018, adverse events reports submitted to the FDA (US) more than doubled (2.1 times), accounting for an annual average growth rate of 15.8 %, which is considerably lower than the annual average growth rate of 22.1% for the 2007 to 2012 period. However, the reported number of cases for 2015 was 53.8% more than that of 2014.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s for 2007 to 2012 period, the 2013 to 2018 period saw Female subjects accounting for over 60% of the annual and the overall number of reports. Overall, non-health professionals appear to have a slight edge over health professionals in reporting adverse drug events in the 2013 to 2018 period, with an indication that reports from non-health professionals are on the decline and that from health professionals is on the rise. Non-health professionals and health professionals were almost equally likely to report adverse events in the 2007 to 2012 period. Also, the findings for the 2013 to 2018 period suggest that the older one gets the more vulnerable one becomes to adverse events associated with drug use,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findings for the 2007 to 2012 period. Conclusion: The dangers that come with the use of drugs is an evolving one and therefore there is the need to examine SRS data from time to time so that emerging drug safety concerns can be dealt with timeous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ugs adverse drug Events (ADEs)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s) SPONTANEOUS reporting system (SRS)
下载PDF
Awareness and attitudes of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in Wuhan,China to the reporting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青 张素敏 +5 位作者 陈华庭 方世平 于星 刘东 施侣元 曾繁典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6期856-861,共6页
Background A voluntary procedure for reporting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s) was formally put in place in 1989. However,only a small proportion of ADR reports are actually forwarded to the national monitoring center. ... Background A voluntary procedure for reporting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s) was formally put in place in 1989. However,only a small proportion of ADR reports are actually forwarded to the national monitoring center. To identify the reasons for underreporting,the authors investigated the awareness and attitudes of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doctors,nurses,and administrators) toward the ADR system in China. In addition,the authors sought to formulate approaches to improve the current ADR reporting system.Methods Structured interviews were carried out in 16 hospitals selected from 27 municipal hospitals in Wuhan,Hubei Province,China.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a stratified random sample of approximately 15% of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in each selected hospital was conducted during February to March 2003.Results The response rate of this survey was 85%. One thousand six hundred and fifty-three questionnaires were used in the final analysis. Only 2.7% of the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had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to the definition of ADR. Eighty-nine point two percent of the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had encountered ADRs. Ninety-four percent of them were aware of the need to report these to the ADR monitoring center. However,only 28.5% of doctors,22.8% of nurses,and 29.7% of administrators actually submitted a report. For the most part,they reported ADRs to the hospital pharmacy (66.0%),to other departments in the hospital (72.5%),and to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23.0%),rather than to the national monitoring center (2.9%) or regional monitoring center (9.5%). Severe or rare ADRs and ADRs to new products were generally perceived to be significant enough to report. Sixty-two point one percent of the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had encountered ADRs,yet not reported them to anybody. The major reasons for not reporting included no knowledge of the reporting procedure (71.4%),unavailability of the reporting center mailing address (67.9%),unavailability of the ADR report form (60.4%),lack of knowledge of the existence of a national ADR reporting system (52.2%),and belief that the ADR in question was already well known (44.1%). Conclusions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in Wuhan,China have little basic knowledge of ADR and of the voluntary reporting system. The main reasons for underreporting were lack of basic knowledge about ADRs and the voluntary reporting procedur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is needed to improve the current ADR reporting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verse drug reaction reporting systems·cross-section study
原文传递
基于FAERS数据库的维泊妥珠单抗不良反应信号挖掘
3
作者 宋再伟 李欣亚 +4 位作者 门鹏 姜丹 董菲 赵荣生 杨珺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52-761,共10页
目的:评价和分析维泊妥珠单抗上市后的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信号,为临床安全性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开放性OpenVigil数据平台,收集2019年6月10日(美国FDA批准上市时间)至2023年3月31日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 目的:评价和分析维泊妥珠单抗上市后的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信号,为临床安全性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开放性OpenVigil数据平台,收集2019年6月10日(美国FDA批准上市时间)至2023年3月31日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维泊妥珠单抗的ADR报告。采用比例失衡法中的报告比值比(ROR)和比例报告比(PRR)进行信号挖掘。为提高阈值,得到信号较强、较常出现的ADR,将信号进行二次筛选。结果:共检索到维泊妥珠单抗相关ADR报告2408份,经过二次筛选得到83个ADR信号。其中,脊柱磁共振成像异常、骨吸收增加、骨质溶解、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降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降低、低纤维蛋白原血症、肺栓塞等26个ADR信号在药品说明书中未提及。信号数或累积例数较多的系统器官分类包含感染及侵染类疾病(24个信号、632例),各类检查(17个信号、675例),血液及淋巴系统疾病(11个信号、734例),各类神经系统疾病(7个信号、153例),免疫系统疾病(3个信号、95例),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2个信号、145例),代谢及营养类疾病(2个信号、87例)等。结论:除说明书提示的常见ADR外,本研究发现了维泊妥珠单抗新的ADR风险信号。建议临床在关注感染、骨髓抑制、周围神经病、输液相关反应、肝功能异常等已知常见ADR的同时,予以脊柱磁共振成像异常、骨吸收增加等新的风险信号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泊妥珠单抗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不良反应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信号挖掘
下载PDF
基于医院信息系统数据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自动监测模块构建优化与实践
4
作者 李海艳 郭代红 +6 位作者 朱曼 高奥 卢京川 伏安 李超 李鹏 赵安琪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971-977,共7页
目的构建基于临床药品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Ⅱ(ADE-ASAS-Ⅱ)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CNS-ADR)模块,开展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相关CNS-ADR大样本真实世界主动监测评价研究。方法以文献、自发报告、电子病历中CNS-ADR相关描述... 目的构建基于临床药品不良事件主动监测与智能评估警示系统-Ⅱ(ADE-ASAS-Ⅱ)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CNS-ADR)模块,开展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相关CNS-ADR大样本真实世界主动监测评价研究。方法以文献、自发报告、电子病历中CNS-ADR相关描述词作为初始词集,利用文本识别技术构建并优化CNS-ADR自动监测模块条件设置。回顾性监测2017—2021年使用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的住院患者,对发生CNS-ADR的阳性病例的人口学特征、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住院科室进行统计描述。结果基于1185例人工监测结果进行反复测试优化后,最终确定的模块最佳设置包括62个关键词集,阳性预测值(PPV)为13.63%,召回率为100%。利用该模块拓展监测8222例用药人群,报警2366例,PPV为11.88%,关联性阳性281例,发生率为3.42%,其中60岁以上患者占比50.17%,CNS-ADR表现主要为癫痫发作、头痛、躁狂、谵妄等,发生CNS-ADR主要分布在血液科、呼吸科、肿瘤内科等。结论基于ADE-ASAS-II建立的CNS-ADR自动监测模块,为开展CNS-ADR的真实世界研究提供了快捷可靠的文本数据挖掘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药品不良反应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文本分类技术 真实世界研究
下载PDF
基于美国FAERS数据库的右佐匹克隆不良事件信号挖掘与分析
5
作者 徐寅鹏 黄鹂 +1 位作者 李方 周甜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24年第3期258-261,共4页
目的:分析右佐匹克隆上市后的药品不良反应(ADR)信号,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使用OpenVigil 2.1数据平台,收集右佐匹克隆从美国上市至2023年3月31日的ADR报告。采用频... 目的:分析右佐匹克隆上市后的药品不良反应(ADR)信号,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使用OpenVigil 2.1数据平台,收集右佐匹克隆从美国上市至2023年3月31日的ADR报告。采用频率法检测右佐匹克隆的ADR信号,并分别按照发生频次和信号强度进行排序。结果:获得右佐匹克隆相关的ADR报告9131份,检测到ADR信号分别为77个。按发生频次排序,发生最多的ADR是味觉障碍(3162例),可见于其药品说明书,自杀意念在药品说明书中未出现;按信号强度排序,右佐匹克隆的入睡困难(报告比值比为225.402)位列首位,毛发稀少未被其药品说明书提及。结论:建议临床不仅应关注药物最常见的精神系统系统ADR,还应关注药品说明书中未报道的AD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佐匹克隆 不良反应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数据挖掘
下载PDF
基于FAERS的阿替利珠单抗与度伐利尤单抗不良反应信号挖掘与分析
6
作者 胡露 王松 +1 位作者 赖翔宇 刘海林 《中国药业》 CAS 2024年第6期114-120,共7页
目的为临床安全使用阿替利珠单抗和度伐利尤单抗提供参考。方法利用OpenVigil 2.1平台,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提取2016年1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有关阿替利珠单抗和度伐利尤单抗的药品不良事件(ADE)报告;采用... 目的为临床安全使用阿替利珠单抗和度伐利尤单抗提供参考。方法利用OpenVigil 2.1平台,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提取2016年1月1日至2023年9月30日有关阿替利珠单抗和度伐利尤单抗的药品不良事件(ADE)报告;采用《监管活动医学词典》(MedDRA 24.0)对首选语进行系统器官分类(SOC)匹配;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比例报告比值(PRR)法挖掘药品不良反应(ADR)信号。结果共获得ADE报告19835份(涉及患者19835例),其中阿替利珠单抗13420份(13420例),度伐利尤单抗6415份(6415例);ADR信号,阿替利珠单抗814个,度伐利尤单抗315个,其中未在药品说明书中提及的均为49个,分别为自身免疫性心肌炎、暴发性1型糖尿病,放射性食管炎、支气管瘘等。共获得192个重叠ADR信号,其中胃肠系统疾病21个,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21个,各类检查18个,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18个;阿替利珠单抗发生周围感觉神经病的信号强度远大于度伐利尤单抗(ROR值相差近5倍),度伐利尤单抗发生放射性肺炎、胆道感染、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体能状态下降、浅表血栓性静脉炎的信号强度远大于阿替利珠单抗(ROR值相差5~77倍)。结论临床应加强对阿替利珠单抗和度伐利尤单抗主要ADR及差异ADR的认识,重点关注药品说明书中未提及但信号强且易导致不良后果的ADR,从而促进该类药物的临床安全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替利珠单抗 度伐利尤单抗 药品不良事件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信号挖掘 报告比值比法 比例报告比值法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
下载PDF
基于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建立地高辛不良事件主动监测电子触发器
7
作者 林璐 詹陆川 +4 位作者 刘晓琦 刘菊娥 王来友 曾颖 赖伟华 《中国药物警戒》 2024年第9期1039-1043,共5页
目的 基于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CHPS)探索建立地高辛药品不良事件(ADE)主动监测电子触发器。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药品说明书和不良反应数据库等,拟定地高辛ADE电子触发器初始条目;采用德尔菲(Delphi)专家调查法,对电子触发器条目进行修... 目的 基于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CHPS)探索建立地高辛药品不良事件(ADE)主动监测电子触发器。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药品说明书和不良反应数据库等,拟定地高辛ADE电子触发器初始条目;采用德尔菲(Delphi)专家调查法,对电子触发器条目进行修订;利用某三甲医院使用地高辛的住院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审查,计算电子触发器的阳性预测值(PPV),并与医院不良事件自发上报数据进行比对。结果 初拟地高辛ADE电子触发器条目18项,经德尔菲法调查和讨论后,利用CHPS系统集成建模工具,将16项电子触发器条目设置成主动监测方案,其中实验室指标4项、解毒剂2项、临床症状7项、干预措施3项,电子触发器总体PPV为29.37%(79/269)。电子触发器检出并经人工审核确定的真阳性ADE病例41例,检出率为13.67%(41/300),而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同期自发上报率为0。结论 基于CHPS建立的电子触发器可有效用于主动监测医疗机构ADE,增强监测敏感性,提高不良反应上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高辛 药品不良事件 主动监测 全面触发工具 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 不良反应报告率
下载PDF
药品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分级评分标准的制定及药品不良反应严重度指数的应用 被引量:96
8
作者 李利军 胡晋红 +3 位作者 王卓 孙华君 杨樟卫 杜文民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制定及评估药品不良反应(ADR)严重程度分级评分标准。方法:对现有ADR严重程度分级进行调整,制定新的ADR分级评分标准,提出ADR严重度指数的概念,即用某种药品或某类药物引起的ADR严重程度分级评分总和除以ADR总例数。用3种AD... 目的:制定及评估药品不良反应(ADR)严重程度分级评分标准。方法:对现有ADR严重程度分级进行调整,制定新的ADR分级评分标准,提出ADR严重度指数的概念,即用某种药品或某类药物引起的ADR严重程度分级评分总和除以ADR总例数。用3种ADR严重程度分析方法对7605例ADR报告分析比较。结果:ADR按轻、中、重度分级分别占48.5%、41.4%和10.1%。按现行网上自愿呈报系统分类方法,一般级占95.5%,严重级占2.9%;新ADR的一般级占1.5%,新ADR的严重级占0.1%。按本研究新制定的标准分级及评分,ADR严重程度分为6级,从轻至重分别为1~6分,得分为1分者占48.5%,2分者占41.4%,3分者占6.9%,4分者占1.4%,5分者占1.4%.6分者占0.4%。按药理学分类,以发生频率排序,β-内酰胺类抗生素以2298例居首;以严重度指数排序,性激素类与避孕药以2.278居首。按药品通用名分类,以ADR频率排序,第一位为左氧氟沙星注射液370例;以严重度指数排序,琥珀酰明胶注射液以3.67列第一。结论:用本研究新制定的ADR严重程度分级评分法分析ADR严重程度,可使ADR严重程度细化、量化并具有加和性;也便于不同药品之间ADR严重程度的比较。用新制定的标准分析ADR严重程度可使不良反应较严重的品种凸显出来。ADR严重程度分级评分法在ADR严重程度的个例分析和集中分析中都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严重度指数 评价研究
下载PDF
抗感染药物171例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39
9
作者 刘晓琰 崔敏 +1 位作者 邓维 逄晓云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统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抗感染药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本院2004年5月-2006年6月收集到的171例ADR进行汇总分析。结果:171例ADR中,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有140例,占总例数的81.87%。头... 目的:统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抗感染药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本院2004年5月-2006年6月收集到的171例ADR进行汇总分析。结果:171例ADR中,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有140例,占总例数的81.87%。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引起的ADR居首位,其次为喹诺酮类抗菌药。皮肤及附件损伤是ADR的最主要表现,占总例数的61.40%,较严重的ADR有18例,占总例数的10.53%,最严重的为过敏性休克(6例)。结论:上报的抗感染药物发生ADR的例数与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等多种因素相关,应审慎用药,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回顾性研究 抗感染药 合理用药
下载PDF
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自发呈报数据库定量信号检测系统的建立 被引量:27
10
作者 魏志军 程能能 +4 位作者 何乐 杜文民 徐建龙 陈斌艳 王永铭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5-478,490,共5页
目的建立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自发呈报数据库定量信号检测系统。方法借鉴目前国际上五种针对自发呈报数据库的定量信号检测方法,采用PowerBuilder与SQL2000编程,建立了信息编码、信号检测和报表生成三个模块,并应用于上海市2003-2004年... 目的建立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自发呈报数据库定量信号检测系统。方法借鉴目前国际上五种针对自发呈报数据库的定量信号检测方法,采用PowerBuilder与SQL2000编程,建立了信息编码、信号检测和报表生成三个模块,并应用于上海市2003-2004年自发呈报数据库,验证其检测效果。结果1.该系统能准确检出已知信号;2.不同定量信号检测方法联合使用能够提高信号检测的准确性;3.本系统可以早期检出两种新的药品不良反应信号(莲必治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头孢拉定致血尿)。结论不良反应定量信号检测系统的建立可以极大地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呈报系统 药品不良反应 数据库 信号检测
下载PDF
碘对比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徐元杰 张晶 +3 位作者 王茹 蔡伟伟 赵鹏芝 郭代红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2-235,共4页
目的分析碘对比剂不良反应(ADR)报告,探讨碘对比剂ADR发生特点及规律,为降低临床用药风险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1260例碘对比剂ADR报告,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药品名称、给药途径、累及系... 目的分析碘对比剂不良反应(ADR)报告,探讨碘对比剂ADR发生特点及规律,为降低临床用药风险提供参考。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1260例碘对比剂ADR报告,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药品名称、给药途径、累及系统/器官、ADR临床表现、ADR诱导时间、严重程度级别、关联性评价及转归等。结果 1260例ADR报告中,男/女比为1.88∶1。第一怀疑药品前3位依次为碘克沙醇(533例,42.3%)、碘海醇(274例,21.75%)、碘佛醇(248例,19.68%)。ADR累及系统/器官最常见为皮肤及皮肤附件损害(661例次),其次为出血及凝血障碍(246例次),第3位为胃肠疾病(188例次)。常见ADR前3位依次为皮疹(497例)、瘙痒(215例)、潮红(190例)。1140例(90.48%)ADR发生于24 h内。结论碘对比剂引起ADR以急性、中轻度为主,但仍需警惕严重ADR。医护人员需重视碘对比剂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并掌握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影剂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回顾性研究
下载PDF
药物不良反应信号检测方法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37
12
作者 罗宝章 钱轶峰 +3 位作者 叶小飞 孙亚林 杜文民 贺佳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09年第4期255-260,共6页
上市药物的安全性监测数据的质量是保证上市后药物不良反应信号挖掘的基础,而选择快速有效的信号检测方法能为药品风险管理及评价提供有价值的信号,是上市药物安全性监测的核心。本文阐述了上市后药物安全性监测数据的分流策略、重复检... 上市药物的安全性监测数据的质量是保证上市后药物不良反应信号挖掘的基础,而选择快速有效的信号检测方法能为药品风险管理及评价提供有价值的信号,是上市药物安全性监测的核心。本文阐述了上市后药物安全性监测数据的分流策略、重复检测等数据清理方法,以此提高监测数据质量。同时,对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数据的各种信号检测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包括各种信号检测方法间的一致性,并展望了目前尚未成熟的、最前沿的信号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信号检测 数据挖掘 重复检测 分流策略
下载PDF
吉非替尼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任天舒 樊蓉 +2 位作者 党大胜 张佳音 史国兵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10年第4期299-302,共4页
目的:整理吉非替尼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常见的、药品说明书中未提及的罕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内、外近5年应用吉非替尼出现的不良反应个案报道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结果:吉非替尼不良反应的发生可累... 目的:整理吉非替尼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常见的、药品说明书中未提及的罕见的药品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内、外近5年应用吉非替尼出现的不良反应个案报道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结果:吉非替尼不良反应的发生可累及多个器官和系统,其中皮肤及附件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呼吸系统不良反应死亡率最高,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等也可发生严重不良反应。50~59岁年龄段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有12例(37.5%)。男性发生率高于女性。不良反应最快的可在用药后2~3 d内发生,最迟的可在持续用药2年后发生,用药后1~4周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结论:临床应重视吉非替尼的不良反应,特别是监测和上报罕见、严重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非替尼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综述
下载PDF
2003-2005年上海市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被引量:16
14
作者 赵向东 孙华君 +2 位作者 王卓 胡晋红 杜文民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40-442,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中心收到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中,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致的ADR及其相关因素,了解该类药物ADR发生的情况,以减少ADR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3年6月-2005年2月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中心收到... 目的:通过分析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中心收到的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中,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致的ADR及其相关因素,了解该类药物ADR发生的情况,以减少ADR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3年6月-2005年2月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中心收到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致1 333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折。结果:ADR涉及药品排前3位的是头孢噻肟、头孢拉定和头孢曲松。ADR累及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最多。结论: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时应关注其ADR,提高安全用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菌素类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药疹
下载PDF
2003-2007年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质量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陈文 李永昌 +3 位作者 傅政 王海南 贺佳 余德林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76-280,共5页
目的:评价上海市2003—2007年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报告表的质量。方法:根据《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规范分级标准》对ADR报告表质量进行评价,影响ADR报告表质量的危险因素进行多个自变量的logistic逐步回... 目的:评价上海市2003—2007年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报告表的质量。方法:根据《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规范分级标准》对ADR报告表质量进行评价,影响ADR报告表质量的危险因素进行多个自变量的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2003年12月-2007年4月上海市ADR报告总数为32752份。2006年已经达到每百万人口650份ADR报告,来源于医师的占61.94%,严重ADR比例为3.1%。影响ADR报告表质量的危险因素及优势比(OR)、95%可信区间(CI)为:新的严重ADR(OR=2.19,95%CI:1.38~3.47)、新的一般ADR(OR=2.13,95%CI:1.51~3.00)、已知严重ADR(OR--5.32,95%CI:4.15~6.81)、生产企业(OR--35.74,95%CI:28.27~45.19)、军队医院(OR=21.05,95%CI:14.62~30.32)、监测机构(OR=6.16,95%CI:2.38~15.92)、个人(OR=11.17,95%CI:2.33~53.43)、其他(OR=2.22,95%CI:1.04~4.76)。结论:上海市ADR报告百万人13每年上报率已达世界卫生组织(WHO)要求的标准,但整体质量仍需提高,建议加强ADR的宣传培训,充分发挥医师、药师和护十的作用,改善ADR榍告存纬录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数据说明 统计 上海
下载PDF
碳青霉烯抗生素的药品不良反应及其预防措施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6
作者 金卫 武鑫 王瑞兰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2016年第5期327-330,共4页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β-内酰胺酶耐受,对G^+菌、G^-菌、需氧菌和厌氧菌具有抗菌活性,在临床广泛使用。近年来,随着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日渐增多,细菌耐药率不断攀升,其药品不良反应(ADRs)受到更多关注。本文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导致ADRs...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β-内酰胺酶耐受,对G^+菌、G^-菌、需氧菌和厌氧菌具有抗菌活性,在临床广泛使用。近年来,随着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使用日渐增多,细菌耐药率不断攀升,其药品不良反应(ADRs)受到更多关注。本文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导致ADRs的原因、类型及其防治措施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青霉烯类 药品不良反应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综述
下载PDF
中药药物不良反应评价与药物流行病学新方法 被引量:12
17
作者 陈文 傅政 +2 位作者 王海南 杜文民 贺佳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67-371,共5页
近年来,中药药物不良反应(ADR)报道不断增多,而中药的ADR评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从讨论中药ADR的定义开始,讨论了药物流行病学的新方法,提出根据具体的情况选用合适的药物流行病学新方法来评价中药ADR。
关键词 中草药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药物流行病学 综述
下载PDF
药品不良反应损害程度评分标准的制定及应用 被引量:18
18
作者 许佼 龚建军 +2 位作者 王卓 沈洪清 张永玲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期93-97,共5页
目的:制定药品不良反应(ADRs)损害程度评分标准,并应用其对日常ADRs报告进行评分和分析,以对该评分标准进行验证和评价。方法:问卷咨询48位医药卫生专家,对ADRs损害程度进行独立评分和序化分级,制定新的ADRs损害程度评分标准;运用该标准... 目的:制定药品不良反应(ADRs)损害程度评分标准,并应用其对日常ADRs报告进行评分和分析,以对该评分标准进行验证和评价。方法:问卷咨询48位医药卫生专家,对ADRs损害程度进行独立评分和序化分级,制定新的ADRs损害程度评分标准;运用该标准对23 959个ADRs报告进行评分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按现行网上自愿呈报系统分类方法,一般级占89.62%,新的ADRs占8.87%,严重级占1.51%。按本研究新制定的标准评分,ADRs损害程度分为11级,从轻至重分别为9~98分。按药理学分类:以报告频率排序,β-内酰胺类抗生素以3 469个居首;以ADRs严重度指数(severity indexof ADRs,SIADR)值排序,抗肿瘤药物及抗肿瘤辅助药物以33.4分居首。按药品通用名分类:以ADRs报告频率排序,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以1 000个为第一位;以SIADR值排序,癸氟奋乃静注射剂以44.5分列第一。结论:本研究制定的ADRs损害程度评分法具有细化、量化、可加和,及便于比较的特点,在ADRs损害程度的个例分析和集中分析中均可行,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严重度指数 评分标准
下载PDF
临床药师对一例万古霉素致药物热的分析和处理 被引量:13
19
作者 何翠瑶 樊继山 +1 位作者 吴青 王刚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2017年第2期120-123,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药物热诊治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术后持续发热病人的会诊工作,对病人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发热原因并进行处理。结果: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和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提...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药物热诊治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术后持续发热病人的会诊工作,对病人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发热原因并进行处理。结果: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和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发热可能是使用万古霉素导致的药物热,建议停用该可疑药物。临床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停用万古霉素后第2天病人体温恢复正常。结论: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关注药物不良反应,有利于提高临床药物治疗安全性,促进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药师 万古霉素 药物热 药学服务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下载PDF
基于模拟数据库的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检测方法比较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李婵娟 王素珍 +2 位作者 王陵 许金芳 夏结来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通过蒙特卡罗模拟评价各种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检测方法。方法参考国内外自发呈报系统相关资料,建立自发呈报系统模型,模型中考虑影响上报报告数的几个因素如药物上市时间、药物暴露人群大小(用药人数)、不良事件的背景发生率、不良事... 目的通过蒙特卡罗模拟评价各种药品不良反应信号检测方法。方法参考国内外自发呈报系统相关资料,建立自发呈报系统模型,模型中考虑影响上报报告数的几个因素如药物上市时间、药物暴露人群大小(用药人数)、不良事件的背景发生率、不良事件的严重程度以及报告概率(或漏报系数)。在模拟数据库的基础上进行各方法的比较。结果SPRT和MHRA法灵敏度低,RR和Chi-square法特异度低,其他方法具有可比性。结论通过建立模拟数据库的方式对信号检测方法的比较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呈报系统 药品不良反应 信号检测 蒙特卡罗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