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14省27家医院住院老年慢病患者多重用药现状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可 唐静 +4 位作者 杨昆 姜德春 苏甦 邢晓璇 闫素英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38-44,共7页
目的:调查住院老年慢病患者多重用药情况并评估多重用药的影响因素和后果。方法:在中国14个省27家三级医院开展多重用药现状横断面调查。从医院电子病历系统中收集数据,计算患者的查尔森合并症指数并且评估患者是否使用了潜在不适当用... 目的:调查住院老年慢病患者多重用药情况并评估多重用药的影响因素和后果。方法:在中国14个省27家三级医院开展多重用药现状横断面调查。从医院电子病历系统中收集数据,计算患者的查尔森合并症指数并且评估患者是否使用了潜在不适当用药。对各省数据进行地区差异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多重用药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研究的1249例患者中91.6%存在多重用药情况,50.4%的患者用药超过10种。查尔森合并症指数越高[OR=1.33,95%CI(1.07,1.64),P=0.009],出院诊断数越多[OR=1.09,95%CI(1.01,1.19),P=0.035],越易发生多重用药。高血压[OR=2.13,95%CI(1.37,3.30),P<0.001]和冠心病[OR=1.77,95%CI(1.04,3.00),P=0.035]患者多重用药发生率较高。合并三种及以上慢病的患者多重用药风险更高(P<0.001)。多重用药增加了潜在不适当用药(P<0.001)、药物不良反应发生(P=0.024)的可能性,延长了住院时间(P<0.001)并且增加了医疗费用(P<0.001)。华北地区和华南地区多重用药及潜在不适当用药的发生率均较高而西北地区最低(P<0.001)。结论:中国住院老年慢病患者普遍存在多重用药现象,亟需采取强有力的干预措施来减少多重用药,改善患者用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多重用药 慢性病 潜在不适当用药 药品不良反应
下载PDF
基于监测数据的药物不良反应快速识别及R语言实现 被引量:3
2
作者 洪东升 倪剑 +5 位作者 单文雅 李璐 胡希 羊红玉 赵青威 张幸国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3-259,共7页
目的:构建药物不良反应信号快速识别(RiADP)模型,为临床用药的风险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帮助。方法:在不相称性测定分析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频数法和贝叶斯法建立一种R语言环境下临床可用的RiADP模型,并通过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DRA)编码,... 目的:构建药物不良反应信号快速识别(RiADP)模型,为临床用药的风险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帮助。方法:在不相称性测定分析理论的基础上,结合频数法和贝叶斯法建立一种R语言环境下临床可用的RiADP模型,并通过国际医学用语词典(MedDRA)编码,实现模型参数的临床解读。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实际监测数据为依据,利用建立的RiADP模型对拟用于2019冠状病毒病治疗的抗病毒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的肝毒性进行识别,从而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本研究提出的RiADP模型包括4个模型参数:药物不良反应信号信息标准值、经验贝叶斯几何均值、报告比值比和不良反应报告例数。通过R语言参数包“PhViD”可以实现模型参数的快速输出,MedDRA编码后可转化为临床术语,形成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解释报告。模型对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肝毒性的评估结果与最新研究报道匹配,证明模型结果可靠。结论:本研究在R语言环境下提出了一种基于上市后药物监测数据的不良反应信号快速识别方法,可以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实现目标药物不良反应的快速预警,为临床用药的风险管理和决策提供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9冠状病毒病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不良反应监测 药物评价 R语言
下载PDF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的观察和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马淑贞 徐媛 韩枫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 了解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者治疗期间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实施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查房、实施全程化药学监护等措施,对2010年6月至2011年4月间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者用药情况进行监测,对不良反应特征... 目的 了解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者治疗期间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实施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临床药师参与临床查房、实施全程化药学监护等措施,对2010年6月至2011年4月间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者用药情况进行监测,对不良反应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率为13.28%,占同期医院ADR总例数的43.05%;发生ADR的患者年龄明显高于未发生ADR者;ADR发生率较高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抗肿瘤药物、抗结核药物;ADR临床表现主要有皮肤损害、神经肌肉反应、消化道反应、肝功能损害等.结论 ADR的发生与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年龄、用药特点及既往药物过敏史密切相关;临床药师应加强与医护人员的协作,明确ADR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系统疾病 药品不良反应 临床药师 研究
下载PDF
呼吸内科病房药物不良反应监察与评价
4
作者 王长连 张瑞经 +5 位作者 黄品芳 陈成章 陈美云 吴武松 林其昌 陈锦芬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03-205,共3页
在呼吸内科病房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药物不良反应(ADRs)集中监察。239例病人中52例发生了70次ADRs,ADRs的总发生率为21.8%。ADRs的发生与病人的住院时间、用药种数及既往药物过敏史等因素密切相关。常见的... 在呼吸内科病房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药物不良反应(ADRs)集中监察。239例病人中52例发生了70次ADRs,ADRs的总发生率为21.8%。ADRs的发生与病人的住院时间、用药种数及既往药物过敏史等因素密切相关。常见的ADRs为神经肌肉反应、各型皮疹、消化道反应或肝功损害。抗结核药物、抗生素、心血管药物等发生不良反应的频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监察 呼吸内科
下载PDF
不同维持剂量枸橼酸咖啡因对早产儿早期肺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郭永林 金蓉 +2 位作者 王青 崔凤静 刘冬云 《精准医学杂志》 2023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维持剂量的枸橼酸咖啡因治疗对早产儿早期肺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出生胎龄28~33+6周、生后无需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的早产儿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枸橼酸咖啡因高... 目的探讨不同维持剂量的枸橼酸咖啡因治疗对早产儿早期肺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出生胎龄28~33+6周、生后无需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的早产儿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枸橼酸咖啡因高维持剂量组(40例)和枸橼酸咖啡因低维持剂量组(38例)。两组早产儿均在生后2 h给予枸橼酸咖啡因20 mg/(kg·d)负荷量外周静脉泵入,24 h后高、低维持剂量组分别给予10、5 mg/(kg·d)维持剂量治疗。比较两组早产儿生后第7、14天及矫正胎龄40周时肺功能及并发症(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脑室内出血)和不良反应(喂养不耐受、高血糖、心动过速)发生率。结果高维持剂量组早产儿生后第7、14天及矫正胎龄40周时的潮气量、达峰时间比、达峰容积比,以及生后第7、14天的呼吸频率均显著高于低维持剂量组(t=2.107~4.128,P<0.05)。高、低维持剂量组早产儿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比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维持剂量的枸橼酸咖啡因改善早产儿早期肺功能的作用显著,且未增加相关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酸盐类 咖啡因 呼吸功能试验 婴儿 早产 疾病 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下载PDF
大环内酯类药物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Meta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魏洋亿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19年第2期155-165,共11页
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可以导致高住院率和高死亡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与气道炎症加重和细菌感染有关,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一类同时具有抗菌作用和抗炎作用以及免疫调节作用的药物。本研究采用发表的随... 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可以导致高住院率和高死亡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AECOPD)与气道炎症加重和细菌感染有关,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一类同时具有抗菌作用和抗炎作用以及免疫调节作用的药物。本研究采用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探讨大环内酯类药物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急性发作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EBM数据库,检索出随机对照试验相关文献,并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评价大环内酯类药物是否能预防AECOPD的发生。主要结局指标是随访期间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至少发生一次急性加重的频次,次要结局指标包括住院率、死亡率、SGRQ(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不良反应事件等。结果纳入文献包括10项RCT试验,1702名患者。对纳入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后结果显示,大环内酯类药物能显著减少COPD患者至少发生一次急性加重的频次(RR=0.67, 95%CI:0.55-0.83, P<0.05,Ⅰ2=63%),即使用大环内酯类药能预防COPD急性发作。亚组分析显示只有使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疗程6-12个月才有效,大环内酯类药能显著降低患者住院率(RR=0.76, 95%CI:0.64-0.90, P<0.05,Ⅰ2=0%),不能显著减少SGRQ总评分(Mean difference=-4.42, 95%CI:-8.79 to-0.04, P=0.05,Ⅰ2=95%),总的不良反应发生事件率与死亡率在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红霉素或阿奇霉素治疗6-12个月,可有效减少COPD患者至少发生一次急性发作频率,降低因急性加重住院的住院率,不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SGRQ评分),而且大环内酯类药物不会显著增加患者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对于死亡率,大环内酯类药物与对照组并无显著差异性,得出大环内酯类药物并不会显著降低患者死亡率。然而纳入文献数量较少,因此我们使用这些结论必须要谨慎,今后需要更多设计科学严谨的前瞻性随机对照双盲的高质量试验来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 大环内酯类药物 圣乔治呼吸问卷 药物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中成药致药源性呼吸系统疾病文献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超 陈玲霞 刘晓红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1334-1336,共3页
目的检索常用的引发药源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中成药情况,为安全使用此类中成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CNKI、VIP中文数据库,收集1979年—2015年间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中成药致药源性呼吸系统疾病49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检索上述数据库发现... 目的检索常用的引发药源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中成药情况,为安全使用此类中成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检索CNKI、VIP中文数据库,收集1979年—2015年间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中成药致药源性呼吸系统疾病49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检索上述数据库发现,有引发药源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中成药21种,共遴选出文献41篇。结论多种中成药可导致和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应重视中成药的安全性,关注其不良反应,避免和减少药源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源性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中成药 药品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不同剂量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用于高风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贾金虎 常彩虹 高玉林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1年第5期660-665,共6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用于高风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酒泉市人民医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高风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全球倡议(GOLD)分级C/D级]住院患者200例为...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用于高风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酒泉市人民医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高风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防治全球倡议(GOLD)分级C/D级]住院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00例。治疗组患者在抗感染、化痰治疗基础上给予大剂量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320 μg/9 μg)吸入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抗感染、化痰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剂量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160 μg/4.5 μg)吸入治疗,疗程9 d。以治疗前、治疗第5天、治疗第9天为观察时间点,监测两组患者各时间点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动脉氧分压(PaO2)、乳酸(HL)、白细胞介素6(IL-6)、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等各项客观指标变化情况,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6 min行走试验(6MWT)距离、症状积分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CT、PaO2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第5天,两组PCT、PaO2、FeNO、hs-CRP、E0(%)、IL-6、FEV1/FVC、FEV1、6MWT、mMRC、咳嗽、咳痰、气短、CAT评分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16、3.289、3.982、4.871、3.332、4.098、5.253、6.214、3.843、7.268、5.387、7.392、5.398、6.349,均P<0.05);治疗第9天两组比较,PCT、PaO2、FeNO、hs-CRP、E0(%)、IL-6、FEV1/FVC、FEV1、6MWT、mMRC、咳嗽、咳痰、气短、CAT评分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08、4.032、2.948、3.527、3.118、5.251、5.325、6.338、2.907、6.289、3.246、2.084、2.151、2.527,均P<0.05);治疗第5天,治疗组H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4.341,P<0.05),治疗第9天,两组H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73,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1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1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可以显著改善高风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6MWT、mMRC、咳嗽、咳痰、气短、CAT评分,提高PaO2,降低FeNO、hs-CRP、E0%、IL-6等炎性标志物水平,对高风险AECOPD患者疗效优于低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剂量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 吸入法 呼吸功能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药物不良反应 治疗效果 疗效比较研究
原文传递
40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梁俊 郑涛 +2 位作者 王启斌 董永成 余滋中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086-1088,共3页
目的:了解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用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患者的安全性,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治疗提供建议。方法:对40例新型冠状病毒病确诊患者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后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性质、转归等进... 目的:了解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用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患者的安全性,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治疗提供建议。方法:对40例新型冠状病毒病确诊患者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后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类型、性质、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0例患者中29例(72.5%)发生与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相关不良反应,出现2种及2种以上不良反应13例(32.5%),严重不良反应4例(10%)。不良反应类型主要有甘油三酯升高20例(50%)、恶心7例(17.5%)、腹泻7例(17.5%)等。男女组和不同年龄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在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和检验指标的前提下,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 药物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