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ynthesis of aluminum nitride nano-powder by decomposed diethylaluminum azide in aerosols
1
作者 YapingYe lihuaWang WeilanQian MuTang YanbingWu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SCD 2004年第5期428-432,共5页
An aerosol process for making aluminum nitride nano-powder by decompositionof single compound diethylalumimm az-ide was described.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transmissionelectron microscopy (TEM) were used to study c... An aerosol process for making aluminum nitride nano-powder by decompositionof single compound diethylalumimm az-ide was described. X-ray diffraction (XRD) and transmissionelectron microscopy (TEM) were used to study characters of the A1N powder. It is shown that theprocess can produce spherical A1N powder with mean particle diameters ranging from 10 to 50 nm at500-800°C. The generated amorphous A1N powder is characterized by a BET (Brunauer-Emmett-Teller)surface area of 103 m2/g and is very reactive to mois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uminum nitride aerosol reactor nanometric diethylaluminun azide
下载PDF
光催化系统灭活微生物气溶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程荣 邓子祺 +3 位作者 夏锦程 李江 石磊 郑祥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57-968,共12页
在当前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发的肺炎(COVID-19)疫情背景下,微生物气溶胶的控制与去除再次引起学界的重视,而常规的过滤、化学药剂、紫外等空气净化方式存在各自的缺陷与不足。光催化法具有高效、广谱、绿色、无残留、可动态持续... 在当前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发的肺炎(COVID-19)疫情背景下,微生物气溶胶的控制与去除再次引起学界的重视,而常规的过滤、化学药剂、紫外等空气净化方式存在各自的缺陷与不足。光催化法具有高效、广谱、绿色、无残留、可动态持续消毒的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从光催化剂的种类、光催化剂的负载、光源以及反应器的结构与运行等方面对光催化系统灭活微生物气溶胶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文中指出:绝大多数研究选择TiO2或其衍生材料作为光催化剂,而更多新型、高效的光催化剂应当得到应用;多孔、多通道以及大表面积的催化剂载体能够有效提升光催化系统的效率;在光源的选择上仍然较多依赖于紫外光,可见光的应用有待更多的研究;从优化反应器结构入手改进光催化系统的研究较少,最常用的是环形反应器;已有研究者开发出光催化空气净化器,或将光催化系统与室内风管系统相结合。文章提出,未来光催化系统将会成为室内微生物气溶胶控制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气溶胶 光催化 反应器 光源 空气净化
下载PDF
Flame Aerosol Synthesis of Freestanding ZnO Nanorods
3
作者 Vishwanath Gandikota Yangchuan Xing 《Advances in Nanoparticles》 2014年第1期5-13,共9页
ZnO can be made into many nanostructures that have unique properties for advanced applications, such as piezoelectric and pyroelectric materials. ZnOnanorod is one of the nanostructures that possess advanced propertie... ZnO can be made into many nanostructures that have unique properties for advanced applications, such as piezoelectric and pyroelectric materials. ZnOnanorod is one of the nanostructures that possess advanced properties. This paper reports a gas phase flame process to continuously synthesize aerosols of ZnOnanorods in large quantities. Unlike previous work, our process shows that pure ZnOnanorods can be made in a freestanding form rather than growing on a substrate surface. It was found that the ZnOnanorods preferentially grow in the thermodynamically stable direction [001] in the gas phase with different aspect ratios, depending on flame process conditions. The ZnOnanorod aerosols are highly crystalline and have a hexagonal geometry. Raman and photoluminescence spectroscopic studies showed that there are no structural defects in the nanorods, which have energy band gap of 3.27 eV in the near UV region.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the gas phase flame reactor can provide a convenient means for continuous production of highly pure aerosols of ZnOnanoro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 aerosolS FREESTANDING NANORODS FLAME SYNTHESIS FLAME reactor Continuous SYNTHESIS
下载PDF
核反应堆中气溶胶颗粒再悬浮行为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彭威 王竞弘 +2 位作者 王晓钟 孙琦 于溯源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49-2066,I0001,共19页
在核反应堆中,微细的粉尘颗粒通常是放射性物质的重要载体,严重事故下沉积在壁面上的颗粒在瞬态气流作用下发生的再悬浮行为是反应堆放射性源项分析的重要内容。发生再悬浮的颗粒通常呈现单层或多层的颗粒沉积结构,从物理过程来说,单层... 在核反应堆中,微细的粉尘颗粒通常是放射性物质的重要载体,严重事故下沉积在壁面上的颗粒在瞬态气流作用下发生的再悬浮行为是反应堆放射性源项分析的重要内容。发生再悬浮的颗粒通常呈现单层或多层的颗粒沉积结构,从物理过程来说,单层颗粒的再悬浮过程取决于气流对颗粒的气动力以及壁面对颗粒的黏附力,而多层颗粒再悬浮过程还与沉积颗粒层的结构、颗粒与颗粒之间的内聚力等密切相关,此外,在核反应堆中,冷凝液滴带来的毛细力以及高温烧结导致的烧结力等作用使得颗粒的再悬浮过程更加复杂。本文首先介绍了颗粒再悬浮的几种运动模式以及影响因素,再从颗粒受力分析的角度介绍了再悬浮过程中主要的作用力和作用特点,然后介绍了目前研究颗粒再悬浮的方法以及发展出来的各种计算模型,最后总结了目前压水堆、高温气冷堆以及聚变堆中颗粒再悬浮研究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反应堆 气溶胶颗粒 再悬浮 源项分析
下载PDF
核反应堆严重事故下气溶胶动态吸湿增长机理研究
5
作者 王竞弘 于明锐 +1 位作者 于溯源 彭威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77-2085,共9页
核电站发生严重事故之后,安全壳内可溶性气溶胶会在高湿度环境下发生吸湿增长现象,并以改变气溶胶粒径、密度的方式显著影响原有的气溶胶动力学行为。为了描述吸湿平衡时间等气溶胶吸湿增长的过程参量,表征吸湿增长过程时间尺度,本研究... 核电站发生严重事故之后,安全壳内可溶性气溶胶会在高湿度环境下发生吸湿增长现象,并以改变气溶胶粒径、密度的方式显著影响原有的气溶胶动力学行为。为了描述吸湿平衡时间等气溶胶吸湿增长的过程参量,表征吸湿增长过程时间尺度,本研究依据气溶胶吸湿的非平衡态过程构建了气溶胶动态吸湿模型,综合考虑吸湿过程中蒸汽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关系以及表面蒸汽压对气溶胶吸湿增长行为的影响,分析了气溶胶粒径变化率、吸湿平衡时间等吸湿过程参量。结果表明,在高湿度工况下,吸湿增长行为对小粒径颗粒的影响尤为显著。同时,吸湿过程中粒径变化率与时间呈对数变化规律,而吸湿平衡时间与粒径呈近似线性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反应堆严重事故 气溶胶 吸湿增长 机理模型
下载PDF
含气溶胶液相表面单气泡排液特性
6
作者 虞想 谷海峰 +3 位作者 马钎朝 于建群 周艳民 梁辉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43-2150,共8页
为研究核反应堆严重事故下液池中气泡破裂产生的液滴夹带现象,本文利用高速摄影对含气溶胶液相表面单气泡破裂现象进行可视化研究。通过图像处理技术获取气泡寿命、气泡破裂位置和液膜打开速率,计算不同工况下的液膜厚度。探索气泡寿命... 为研究核反应堆严重事故下液池中气泡破裂产生的液滴夹带现象,本文利用高速摄影对含气溶胶液相表面单气泡破裂现象进行可视化研究。通过图像处理技术获取气泡寿命、气泡破裂位置和液膜打开速率,计算不同工况下的液膜厚度。探索气泡寿命分布,气泡液膜厚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分析液相温度及气溶胶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泡寿命服从形状参数为4/3的威布尔分布,平均气泡寿命会随气溶胶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液膜厚度与气泡寿命呈指数为-2/3的幂律衰减,液膜厚度随液相温度及气溶胶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去离子水的工况下,随着液相温度的升高,气泡在底部破裂的概率增加。加入气溶胶后,气泡在底部破裂的概率也增加。相关结果能够为事故工况下液滴及气溶胶的释放量的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反应堆严重事故 气泡 气溶胶 高速摄影 排液特性 气泡寿命 威布尔分布 液膜厚度
下载PDF
钠冷快堆严重事故钠燃烧过程裂变产物释放概念模型建立
7
作者 邵一穷 王荣东 +3 位作者 朴君 张显 姚泽文 阿不都赛米·亚库甫 《科技资讯》 2023年第7期201-204,共4页
钠冷快堆严重事故分析是了解事故进程与进行事故预防的重要手段。该文以钠冷快堆严重事故工况下伴随着钠燃烧过程的放射性裂变产物释放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物理过程、物理模型进行分析,建立了钠燃烧过程中裂变产物释放的概念模型,在此基础... 钠冷快堆严重事故分析是了解事故进程与进行事故预防的重要手段。该文以钠冷快堆严重事故工况下伴随着钠燃烧过程的放射性裂变产物释放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物理过程、物理模型进行分析,建立了钠燃烧过程中裂变产物释放的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影响钠气溶胶颗粒与裂变产物释放、扩散、沉降行为的因素与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冷快堆 严重事故 模型 裂变产物 钠气溶胶
下载PDF
小冷凝速率下亚微米气溶胶自然沉积实验研究
8
作者 陈君岩 高璞珍 +5 位作者 谷海峰 于明锐 李精精 周艳民 于汇宇 鄂鑫诺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129-2137,共9页
为了研究小型反应堆在事故后亚微米气溶胶自然沉积行为,自主搭建了实验平台并开展了小冷凝速率下的相关实验。研究中发现蒸汽份额的提升对气溶胶基础的重力沉降过程存在促进作用,压力提升存在抑制作用;泳动去除机制的贡献占比随着蒸汽... 为了研究小型反应堆在事故后亚微米气溶胶自然沉积行为,自主搭建了实验平台并开展了小冷凝速率下的相关实验。研究中发现蒸汽份额的提升对气溶胶基础的重力沉降过程存在促进作用,压力提升存在抑制作用;泳动去除机制的贡献占比随着蒸汽冷凝速率的提升而增加;冷凝速率较小时,热泳沉积机制在泳动去除机制中的占比可忽略不计;扩散泳S/W模型的适用性提高至385 K,当蒸汽密度和压力再增加时,实验所得亚微米气溶胶的扩散泳沉降速率高于S/W模型预测结果,根据蒸汽冷凝相关理论提出了修正系数。吸湿性气溶胶更容易在蒸汽冷凝条件下被扩散蒸汽夹带去除,3种扩散泳计算模型均无法准确预测吸湿性气溶胶的沉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化反应堆 小蒸汽冷凝速率 自然沉积 亚微米气溶胶 吸湿性气溶胶
下载PDF
气溶胶反应器分解叠氮二乙基铝制备氮化铝纳米粉体 被引量:4
9
作者 叶亚平 王丽华 +2 位作者 姜莉 钱维兰 橘高茂治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35-538,共4页
以叠氮二乙基铝(CH3CH2)2AIN3为前体物在气溶胶反应器中热分解制备氮化铝 AIN纳米粉体.单 反应物且无载气使反应器简化.分解温度低于500-700℃.所得球状AIN纳米粒子平均粒径为10-50 nm,表面积为... 以叠氮二乙基铝(CH3CH2)2AIN3为前体物在气溶胶反应器中热分解制备氮化铝 AIN纳米粉体.单 反应物且无载气使反应器简化.分解温度低于500-700℃.所得球状AIN纳米粒子平均粒径为10-50 nm,表面积为103m2/g,活性高.该法为AIN 纳米粉体的合成找到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铝 气溶胶反应器 纳米粉体 叠氮二乙基铝 制备方法 分解温度
下载PDF
多分散结构团聚体烧结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海波 郑楚光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8-63,149,共6页
高温环境下团聚体颗粒的烧结现象决定了颗粒表面积、内部非均匀结构等。现有数值模拟方法中一般认为团聚体由若干尺度相同的一次粒子组成,不符合实验测量结果。该文考虑团聚体内一次粒子的多分散性,建立一次粒子质量平衡和数目平衡关系... 高温环境下团聚体颗粒的烧结现象决定了颗粒表面积、内部非均匀结构等。现有数值模拟方法中一般认为团聚体由若干尺度相同的一次粒子组成,不符合实验测量结果。该文考虑团聚体内一次粒子的多分散性,建立一次粒子质量平衡和数目平衡关系,描述烧结过程团聚体内一次粒子尺度分布函数的演变。对气相法制备TiO2纳米颗粒的烧结定制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且考虑团聚体内一次粒子多分散分布的模型结果比考虑团聚体内一次粒子单分散分布的模型结果更精确。所建立的描述团聚体烧结过程的多分散模型可适用于多尺度模拟、颗粒群平衡模拟–Monte Carlo方法、多相流模拟的欧拉–拉氏模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重建 球形化 纳米颗粒 颗粒群平衡模拟 气溶胶反应器
下载PDF
用于研究大气氧化过程和机制的双反应器烟雾箱的评估和应用(英文)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炜罡 李坤 +5 位作者 周力 葛茂发 侯思齐 佟胜睿 牟玉静 贾龙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251-1259,共9页
设计并搭建了一个新的双反应器烟雾箱,用于研究可生成臭氧或二次有机气溶胶(SOAs)的大气氧化过程.该烟雾箱包括一个绝热的箱体及其内部两个体积为5 m3的氟化乙丙烯(FEP)薄膜反应器,箱内的温度可以精确控制在-10到40°C之间.利用该... 设计并搭建了一个新的双反应器烟雾箱,用于研究可生成臭氧或二次有机气溶胶(SOAs)的大气氧化过程.该烟雾箱包括一个绝热的箱体及其内部两个体积为5 m3的氟化乙丙烯(FEP)薄膜反应器,箱内的温度可以精确控制在-10到40°C之间.利用该烟雾箱研究了光源对丙烯气相氧化机理的影响,发现相对于传统的黑光灯光源,采用的多重光源所得到的结果可以与模型更好地匹配.进行了丙烯和间二甲苯的光氧化的初步实验,发现该烟雾箱可用于模拟可产生臭氧或SOAs的气相氧化过程,并可以通过不同初始浓度的对比实验找寻不同物种对反应过程的影响.间二甲苯在不同NOx条件下光氧化得到的SOA产率与之前的研究比较符合,这表明该烟雾箱可以实现气-粒转化过程的模拟.双反应器可以实现在一个关键条件的存在区别,而其他条件完全一致的情况下的对比实验,从而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在大气复合污染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箱 大气化学 双反应器 臭氧 二次有机气溶胶
下载PDF
氯化法钛白氧化反应器的设计技术 被引量:7
12
作者 杨绪壮 袁章福 +2 位作者 王志 李涛子 徐聪 《化工设计》 CAS 2004年第1期5-10,共6页
对氧化反应器的结构及其与流动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并分析了其结构对流动过程的影响。认为结构与气体入口状况决定流场和浓度场 ,采用合理的结构与气体进口条件可以使反应在反应器中心进行 ,从而减少结疤的可能性 ,并提出采用气溶... 对氧化反应器的结构及其与流动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并分析了其结构对流动过程的影响。认为结构与气体入口状况决定流场和浓度场 ,采用合理的结构与气体进口条件可以使反应在反应器中心进行 ,从而减少结疤的可能性 ,并提出采用气溶胶动力学模型来设计氧化反应器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法 钛白工业 氧化反应器 二氧化钛 气溶胶动力学
下载PDF
快中子脉冲反应堆厅内空气中裂变产物污染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宪果 苑国琪 +1 位作者 邢世雄 张德鑫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09-113,共5页
本文研究了快中子脉冲反应堆大厅内空气中裂变产物的污染问题。通过对CFBR-Ⅱ快中子脉冲反应堆爆发额定产额脉冲(1.53×1016裂变)后,厅内气溶胶的取样和γ谱分析,确定了裂变产物从黄铜壳内空气中释放到厅内空气中... 本文研究了快中子脉冲反应堆大厅内空气中裂变产物的污染问题。通过对CFBR-Ⅱ快中子脉冲反应堆爆发额定产额脉冲(1.53×1016裂变)后,厅内气溶胶的取样和γ谱分析,确定了裂变产物从黄铜壳内空气中释放到厅内空气中形成气溶胶的释放份额为5×10-3。利用此释放份额计算了厅内空气中不同放射性核素的气溶胶浓度;还计算了该堆爆发额定产额脉冲后不同冷却时间t厅内空气中无分凝混合裂变产物的导出空气浓度DAC(t)值,为该堆辐射安全分析和现场辐射防护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中子脉冲 反应堆 裂变产物 气溶胶 释放份额
下载PDF
木质素微纳米球的制备与应用研究现状 被引量:4
14
作者 熊福全 王航 +2 位作者 韩雁明 储富祥 吴义强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70-175,共6页
在植物纤维原料中,木质素是仅次于纤维素的天然可再生资源,但由于结构复杂且不同类型木质素结构性能差异,其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废料或低价值副产品。微纳米木质素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发展方向,可为木质素产品高值化利用提供一种新途径。木质... 在植物纤维原料中,木质素是仅次于纤维素的天然可再生资源,但由于结构复杂且不同类型木质素结构性能差异,其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废料或低价值副产品。微纳米木质素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发展方向,可为木质素产品高值化利用提供一种新途径。木质素微纳米球是一种具有规整结构的微纳米木质素,其自组装制备方法主要有溶剂-反溶剂法、气溶胶的流式反应器法和界面细乳液聚合法。利用四氢呋喃、二氧六环和乙醇等溶剂对木质素或化学修饰木质素进行溶解,然后滴加反溶剂去离子水可获得木质素微纳米球,然而溶剂-反溶剂法获得的木质素微纳米球悬浮液在干燥过程中存在微纳米球团聚问题;气溶胶的流式反应器法能将木质素溶液直接雾化自组装成气溶胶;界面细乳液聚合法可使木质素分子在非共价自组装形成微纳米球基础上实现共价键结合。相比实心微纳米球,中空微纳米球拥有较高的比表面积。木质素微纳米球当前主要应用于药物载体、紫外防护和纳米填料等方面。采用木质素包载疏水药物,能提高药物在水溶液中的溶解性能,实现可控释放,延长作用时间,降低毒副作用;将木质素微纳米球用于光敏性农药的包载,能使其具有可控释放和抗光降解功效;将木质素微纳米球对酶进行包载,能使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催化活性。通过调控木质素自组装过程,可使其微纳米球具有相对亲水或疏水外表面,使微纳米球与相应亲水或疏水高分子聚合物共混时具有较强的分子间作用。此外,木质素微纳米球亦可用于吸附材料、聚集诱导发光纳米材料和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等方面。目前,木质素微纳米球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其简单可行的可控构筑方法及其高值化应用领域需要进一步探索。界面细乳液聚合法能使木质素分子自组装过程中实现非共价键和共价键协同作用,且通过该方法可获得中空木质素微纳米球,为新型中空结构木质素微纳米球的开发提供了新方向;木质素具有自发荧光特性,且自组装制备微纳米球过程中木质素分子会产生J-聚集增强其荧光强度,为新型木质素基发光材料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微纳米球 自组装 溶剂-反溶剂 气溶胶的流式反应器 界面细乳液聚合
下载PDF
混合基质3D打印可见光催化系统对病毒气溶胶的去除 被引量:4
15
作者 孔亚东 石磊 +3 位作者 柳蒙蒙 张巍 程荣 郑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055-5062,共8页
利用3D打印灵活可控的特点和复合材料混合打印的优势,将可见光响应的ZnO/g-C3N4催化剂掺入ABS塑料,利用3D打印制成催化剂均匀稳定分布的光催化系统,使用流体动力学仿真模拟对反应器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用于处理相对密闭的室内空间中的病... 利用3D打印灵活可控的特点和复合材料混合打印的优势,将可见光响应的ZnO/g-C3N4催化剂掺入ABS塑料,利用3D打印制成催化剂均匀稳定分布的光催化系统,使用流体动力学仿真模拟对反应器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用于处理相对密闭的室内空间中的病毒气溶胶.结果表明,病毒气溶胶比细菌气溶胶具有更强的抗逆性,添加螺旋导流板可以显著提升反应器传质性能并有效改善系统光催化效果,以提高对病毒气溶胶的去除率.以商业LED灯为光源的螺旋式反应器对高浓度病毒气溶胶(MS2、PhiX174噬菌体)和细菌气溶胶(大肠杆菌)具有高效去除效果,在3.75min停留时间可以实现对气溶胶的完全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光催化反应器 模型病毒 病毒气溶胶
下载PDF
膜生物反应器在处理医院污水中空气微生物的监测
16
作者 聂肖 汤萌萌 顾平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8-282,共5页
目的监测膜生物反应器(MBR)在处理医院污水过程中散逸的气溶胶对周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的程度。方法通过对医院污水处理站内MBR在负压、常压及部分敞开3种状态下的空气微生物进行监测,运用Andersen采样器着重研究空气微生物的数量及粒径... 目的监测膜生物反应器(MBR)在处理医院污水过程中散逸的气溶胶对周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的程度。方法通过对医院污水处理站内MBR在负压、常压及部分敞开3种状态下的空气微生物进行监测,运用Andersen采样器着重研究空气微生物的数量及粒径分布。结果反应器在负压运行时工作间内的平均细菌和真菌粒子浓度低于常压及部分敞开状态。经过高效空气过滤器处理后的细菌粒子浓度(388CFU/m3)明显小于处理前反应器内部的细菌粒子浓度(8039CFU/m3),去除率达到95.2%。结论负压运行的MBR尾气经过高效过滤器排放未对周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微生物 膜生物反应器 医院污水
下载PDF
低雷诺数下气溶胶粒子在裂缝中的损失研究
17
作者 贺金鹏 顾卫国 +1 位作者 刘海洋 王德忠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80-184,共5页
核电厂在运行中为了保证反应堆运行安全,需要对由泄漏冷却剂转化的气溶胶粒子进行连续监测。气溶胶粒子在裂缝中输运沉积。本文对气溶胶粒子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到长直裂缝中低雷诺数下气溶胶粒子的输运沉积情况。研究发现,气溶胶粒子... 核电厂在运行中为了保证反应堆运行安全,需要对由泄漏冷却剂转化的气溶胶粒子进行连续监测。气溶胶粒子在裂缝中输运沉积。本文对气溶胶粒子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到长直裂缝中低雷诺数下气溶胶粒子的输运沉积情况。研究发现,气溶胶粒子在裂缝中输运受到空气流速,气溶胶粒径,裂缝尺寸等因素的影响。在低雷诺数下,随着裂缝长度增加,能够穿透高度为0.5 mm的裂缝的气溶胶粒子的最大粒径不断减小。当粒径大于600 nm时,气溶胶粒子受重力作用更明显,气溶胶粒子的穿透率随粒径增大而减小。在粒径为600 nm时达到最大,穿透率接近100%。当粒径小于600 nm时,气溶胶粒子的穿透率随粒径减小而减小。综合考虑粒子和直裂缝的尺寸大小,得出长直裂缝中能达到最大穿透率的气溶胶粒子窄度为0.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反应堆 放射性气溶胶 裂缝 输运沉积模拟
下载PDF
压水反应堆PING监测道取样系统模拟设计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康 许光 +1 位作者 王平 王勇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54-1458,1462,共6页
为了保证压水堆PING监测道取样具有代表性,对空气动力学直径为10μm的气溶胶粒子透过率不小于50%。利用Deposition2001a软件模拟气溶胶在取样系统中的透过率,对碘的沉积规律进行了讨论,获得了在一定条件下ACP1000压水堆PING监测道取样... 为了保证压水堆PING监测道取样具有代表性,对空气动力学直径为10μm的气溶胶粒子透过率不小于50%。利用Deposition2001a软件模拟气溶胶在取样系统中的透过率,对碘的沉积规律进行了讨论,获得了在一定条件下ACP1000压水堆PING监测道取样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案,可为其他堆PING监测道取样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水反应堆 PING监测道 模拟设计 气溶胶透过率 碘沉积
下载PDF
氨对甲苯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影响的实验研究
19
作者 赵兴亚 包职贰 +3 位作者 张鑫 李佳濛 王晨曦 陈玲红 《能源工程》 2021年第2期41-47,共7页
在氧化流动管反应器中开展了一系列甲苯/OH自由基氧化实验,研究了复合污染情景下NH_(3)对甲苯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潜势的影响。反应器采用低压汞灯作为光源,0H暴露量范围为2.91~6.79 molec·cm^(-3)s(2.3~5.2 d大气老化)。研究... 在氧化流动管反应器中开展了一系列甲苯/OH自由基氧化实验,研究了复合污染情景下NH_(3)对甲苯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潜势的影响。反应器采用低压汞灯作为光源,0H暴露量范围为2.91~6.79 molec·cm^(-3)s(2.3~5.2 d大气老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甲苯/0H自由基氧化体系中,通入NH_(3)导致SOA的峰值粒径、数浓度和质量浓度增大;进一步通入NO或SO_(2),SOA的数浓度和质量浓度随之增加,且SO_(2)对SOA生成的促进作用高于NO_(2)同时通入NO和SO_(2),促进作用更明显。提高反应器内0H自由基暴露量,SOA的峰值粒径和质量浓度随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气 二次有机气溶胶 气溶胶生成潜势 氧化流动管反应器
下载PDF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 formation from straw burning using an oxidation flow reactor
20
作者 Hui Wang Song Guo +9 位作者 Zhijun Wu Kai Qiao Rongzhi Tang Ying Yu Weizhao Xu Wenfei Zhu Liwu Zeng Xiaofeng Huang Lingyan He Mattias Hallquist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4期249-258,共10页
Herein,we use an oxidation flow reactor,Gothenburg:Potential Aerosol Mass(Go:PAM)reactor,to investigate the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SOA)formation from wheat straw burning.Biomass burning emissions are exposed to hig... Herein,we use an oxidation flow reactor,Gothenburg:Potential Aerosol Mass(Go:PAM)reactor,to investigate the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SOA)formation from wheat straw burning.Biomass burning emissions are exposed to high concentrations of hydroxyl radicals(OH)to simulate processes equivalent to atmospheric oxidation of 0-2.55 days.Primary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were investigated,and particles were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the Go:PAM reactor.The influence of water content(i.e.5%and 11%)in wheat straw was also explored.Two burning stages,the flaming stage,and non-flaming stages,were identified.Primary particle emission factors(EFs)at a water content of 11%(~3.89 g/kg-fuel)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at a water content of 5%(~2.26 g/kg-fuel)during the flaming stage.However,the water content showed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at the non-flaming stage.EFs of aromatics at a non-flaming stage(321.8±46.2 mg/kg-fuel)are larger than that at a flaming stage(130.9±37.1 mg/kg-fuel).The OA enhancement ratios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in OH exposure at first and decreased with the additional increment of OH exposure.The maximum OA enhancement ratio is~12 during the non-flaming stages,which is much higher than~1.7 during the flaming stages.The mass spectrum of the primary wheat burning organic aerosols closely resembles that of resolved biomass burning organic aerosols(BBOA)based on measurements in ambient air.Our results show that large gap(0%-90%)still remains to estimate biomass burning SOA if only the oxidation of VOCs were inclu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thenburg:Potential aerosol Mass(Go:PAM)reactor Wheat straw burning Flaming Non-flaming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 form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