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ollutants identification of ambient aerosols by two types of aerosol mass spectrometers over southeast coastal area,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Jinpei Yan Liqi Chen +2 位作者 Qi Lin Shuhui Zhao Lei Li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2期252-263,共12页
Two different aerosol mass spectrometers, Aerodyne Aerosol Mass Spectrometer(AMS) and Single Particle Aerosol Mass Spectrometer(SPAMS) were deployed to identify the aerosol pollutants over Xiamen, representing the... Two different aerosol mass spectrometers, Aerodyne Aerosol Mass Spectrometer(AMS) and Single Particle Aerosol Mass Spectrometer(SPAMS) were deployed to identify the aerosol pollutants over Xiamen, representing the coastal urban area. Five obvious processes were classified during the whole observation period. Organics and sulfate were the dominant components in ambient aerosols over Xiamen. Most of the particles were in the size range of 0.2–1.0 μm, accounting for over 97% of the total particles measured by both instruments.Organics, as well as sulfate, measured by AMS were in good correlation with measured by SPAMS. However, high concentration of NH4+was obtained by AMS, while extremely low value of NH4+was detected by SPAMS. Contrarily, high particle number counts of NO3-and Clwere given by SPAMS while low concentrations of NO3-and Cl-were measured by AMS. The variations of POA and SOA obtained from SPAMS during event 1 and event 2 we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nalysis of HOA and OOA given by AMS, suggesting that both of AMS and SPAMS can well identify the organic clusters of aerosol particles. Overestimate or underestimate of the aerosol sources and acidity would be present in some circumstances when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aerosol properties, because of the detection loss of some species for both instru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ROSOL Size distribution Chemical composition Aerosol mass spectrometer Aerosol source
原文传递
莺歌海盆地中新统海相烃源岩有机相特征
2
作者 刘海钰 郭潇潇 +3 位作者 庹雷 吴杨瑜 李珊珊 夏磊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5,共8页
为了实现莺歌海盆地中新统海相烃源岩的精细划分与评价,结合地球化学测试资料,对莺歌海盆地中新统烃源岩进行有机相划分,建立了有机相与沉积相的对应关系,进而预测烃源岩的平面展布。研究结果表明,按照有机质来源与沉积环境可将莺歌海... 为了实现莺歌海盆地中新统海相烃源岩的精细划分与评价,结合地球化学测试资料,对莺歌海盆地中新统烃源岩进行有机相划分,建立了有机相与沉积相的对应关系,进而预测烃源岩的平面展布。研究结果表明,按照有机质来源与沉积环境可将莺歌海盆地中新统海相烃源岩分为4类:海相陆源型、海相混源Ⅰ型、海相混源Ⅱ型、海相内源型。不同有机相与沉积相对应关系较好,其中,扇三角洲、滨海相对应海相陆源型,内浅海对应海相混源Ⅰ型,外浅海、半深海对应海相混源Ⅱ型,外浅海、半深海和深海对应海相内源型。海相混源Ⅱ型烃源岩分布广,厚度大,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Ⅱ2型干酪根为主,少量Ⅲ型干酪根,保存条件较好,是莺歌海盆地的主要气源岩。研究成果为预测莺歌海盆地中新统海相优质烃源岩的平面展布并准确评价其资源潜力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中新统 海相烃源岩 生源构成 沉积相 烃源岩分布
下载PDF
东亚有机气溶胶及其对下游大气影响的回顾(英文)
3
作者 王格慧 《地球环境学报》 2011年第3期467-478,共12页
In this paper primary(i.e.,n-alkanes,PAHs,levoglucosan,and phthalates) and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s(i.e.,dicarboxylic acids) are reviewed on a molecular level for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oncentrations over Ea... In this paper primary(i.e.,n-alkanes,PAHs,levoglucosan,and phthalates) and 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s(i.e.,dicarboxylic acids) are reviewed on a molecular level for their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concentrations over East Asia.Differences in the abundances and sources of those organic aerosols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are further presented,along with a discussion on climate effect(e.g.,CCN activity and radiative forcing) of organic aerosols in the atmosphe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mospheric aerosols organic tracer molecular composition source season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下载PDF
香港气溶胶烃类物质组成、分布及来源初探 被引量:14
4
作者 成玉 盛国英 +3 位作者 闵育顺 李顺诚 陈鲁言 傅家谟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45-53,共9页
总悬浮颗粒TSP(totalsuspendedparticulate)和10μm以下人体可吸入颗粒物,即RSP(respirablesuspendedparticulate)样品采自香港市区和郊区。样品采用超声抽提和... 总悬浮颗粒TSP(totalsuspendedparticulate)和10μm以下人体可吸入颗粒物,即RSP(respirablesuspendedparticulate)样品采自香港市区和郊区。样品采用超声抽提和硅胶层析柱分离,使用气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GC、GC-MSD)分析饱和烃和芳烃馏分。研究表明,TSP样品中含有化石燃料燃烧和生物来源的脂肪烃,包括正构烷烃、甾烷和藿烷类等有机物。芳香烃主要由2—7环的多环芳烃(PAHs)组成,其中10种属美国优先控制污染物(EPA)。RSP样品中主要含生物来源的正构烷烃,含少量代表化石燃烧产物的藿烷类和8种PAHs,其中间四联苯相对含量很高,可能主要来源于多聚体(如聚乙烯等),间四联苯/荧蒽比值>10,可能代表来源于城市垃圾的焚烧。市区与郊区TSP相比,前者有机污染较后者高。郊区TSP与RSP相比,后者PAHs含量较前者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组成与分布 来源 烃类物质 香港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原油芳烃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王传远 段毅 杜建国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13-618,共6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原油进行系统地采样和高分辨率的GC-MS分析,研究了原油的芳烃组成特征,进行了油源对比,探讨了原油成因。结果表明:所分析原油属于同一成因类型;烷基萘和含硫芳烃的分布特征与有机质类型和沉积环境密切相关;...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峰油田原油进行系统地采样和高分辨率的GC-MS分析,研究了原油的芳烃组成特征,进行了油源对比,探讨了原油成因。结果表明:所分析原油属于同一成因类型;烷基萘和含硫芳烃的分布特征与有机质类型和沉积环境密切相关;西峰油田原油形成于弱还原环境,为菌藻类和高等植物母质来源,特别是高等植物为原油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成熟度较高。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和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油层组烃源岩相似,反映了原油主要来源于长7油层组。这些研究结果为盆地石油的进一步勘探提供了一定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峰油田 原油 烃源岩 芳烃 组成和分布 油源对比
下载PDF
陆相断陷盆地油气藏形成控制因素及分布规律概述 被引量:36
6
作者 刘震 陈艳鹏 +3 位作者 赵阳 郝奇 许晓明 常迈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7年第2期121-127,133,共8页
我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经过多年的勘探实践,已经逐步形成了以"陆相生油"、"源控论"为代表的陆相石油地质理论。从最初的背斜油气藏勘探到现今的隐蔽油气藏勘探,中国陆相断陷盆地油气形成和分布规律经历了以下历程:... 我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经过多年的勘探实践,已经逐步形成了以"陆相生油"、"源控论"为代表的陆相石油地质理论。从最初的背斜油气藏勘探到现今的隐蔽油气藏勘探,中国陆相断陷盆地油气形成和分布规律经历了以下历程:在大庆油田发现的基础上总结出来"源控论"(20世纪60~70年代);在以渤海湾盆地为代表的陆相断陷盆地勘探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的"复式油气聚集带理论"(20世纪80年代);胜利油田地质工作者在东营凹陷的勘探过程中总结的"环洼聚油"理论(20世纪90年代);在对二连盆地的隐蔽油气藏形成及分布特征研究时提出的"互补性"特征(2003年)、"优势论"特征(2005年)以及"多元控油—主元成藏"新观点(2006年)。这一系列认识和新观点不仅在指导我国陆相断陷盆地的油气勘探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大大丰富了我国以陆相生油为主线的石油地质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断陷盆地 油气分布规律 源控论 复式油气聚集带 “互补性”特征 “优势性”特征 多元控油-主元成藏
下载PDF
丹江口水库迁建区土壤PAHs的分布特征与来源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3
7
作者 张雷 温泉 +3 位作者 秦延文 刘志超 常旭 曹伟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67-774,共8页
为评价丹江口水库迁建区土壤中PAHs的污染水平及该区域被淹没后的生态风险,采用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技术,检测了该区域表层(0~20 cm)土壤中的w(PAHs),并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PAHs的分布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1研究... 为评价丹江口水库迁建区土壤中PAHs的污染水平及该区域被淹没后的生态风险,采用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技术,检测了该区域表层(0~20 cm)土壤中的w(PAHs),并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PAHs的分布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1研究区域表层土壤中w(PAHs)为4.04~181 ngg,平均值为41.3 ngg,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表现为居住地〉玉米地〉菜地〉其他耕地〉养殖地〉林地〉果园.2特征化合物指数法分析结果显示,菜地、居住地和其他耕地表层土壤中PAHs主要来自柴油燃烧,少部分属既有燃料燃烧又有石油污染的混合源,养殖地和玉米地表层土壤中PAHs主要来自燃料燃烧,说明土地利用方式对表层土壤中PAHs的质量分数、组成及其来源等均产生一定影响.3与国内其他地区湖泊和水库沉积物相比,研究区域表层土壤中w(PAHs)较低,属于清洁无污染等级.迁建区表层土壤被淹没成为沉积物后,由于PAHs污染程度较小,因此潜在生态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HS 含量 组成 分布 来源 生态风险 丹江口水库
下载PDF
南京北郊气溶胶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7
8
作者 苗润锋 卢霞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7年第2期78-83,共6页
利用2010年8月采集的南京北郊气溶胶样品,使用GC-MS对美国环保总局推荐的16种优先控制的多环芳烃含量、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用特征比值法、主因子分析法分析得到南京市北郊大气中PAHs的主要来源为车辆尾气、燃煤、天然气和... 利用2010年8月采集的南京北郊气溶胶样品,使用GC-MS对美国环保总局推荐的16种优先控制的多环芳烃含量、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用特征比值法、主因子分析法分析得到南京市北郊大气中PAHs的主要来源为车辆尾气、燃煤、天然气和草木秸秆燃烧,并应用绝对因子分析法进一步定量计算主要源对PAHs的浓度贡献率。结果表明:1)大气颗粒物中16种多环芳烃的平均总质量浓度为135.85 ng/m^3,多环芳烃以4环为主,在可吸入颗粒物中的浓度占总浓度的88.7%;2)PM10中多环芳烃呈双模态分布,在9~10μm的粗模态和0.65~1.10μm的积聚模态上各出现一个峰值;3)天然气等对PAHs的贡献率为5.7%~44.1%,燃煤源的贡献率为20.7%~57.8%,汽车尾气的贡献率为4.6%~46.7%,木材燃烧的贡献率为2.9%~38.1%。本地交通排放和燃料燃烧是南京北郊大气颗粒物中PAHs的主要来源,远距离输送也对南京北郊气溶胶中的PAHs有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多环芳烃 粒径分布 源解析
下载PDF
华山山腰和山脚点大气PM_(2.5)中非极性有机化合物污染特征及来源
9
作者 张轲 吴灿 +3 位作者 陆晔宇 雷亚莉 陈玉宝 王格慧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9-309,共11页
为理解对流层大气污染物分布特征和来源,以华山大气PM_(2.5)为对象,于2016年夏季在山腰和山脚同步开展4 h高时间分辨率PM_(2.5)样品采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分析其有机物(organic m... 为理解对流层大气污染物分布特征和来源,以华山大气PM_(2.5)为对象,于2016年夏季在山腰和山脚同步开展4 h高时间分辨率PM_(2.5)样品采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技术分析其有机物(organic matter,OM)组成.重点研究正构烷烃(normal alkanes,n-alkanes)和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的浓度、分子组成,定量解析PM_(2.5)中OM来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山腰和山脚n-alkanes和PAHs浓度差异显著,山脚n-alkanes和PAHs浓度分别为(197.8±121.0)ng·m^(-3)和(39.2±27.3)ng·m^(-3),是山腰n-alkanes((42.4±29.1)ng·m^(-3))和PAHs((3.5±3.4)ng·m^(-3))的4~10倍,表明关中盆地边界层内不同海拔高度上有机气溶胶浓度梯度变化显著;此外,由于边界层抬升和垂直输送的缘故,山腰n-alkanes和PAHs浓度呈现出与山脚相反的白天高夜晚低的昼夜变化特征.山脚和山腰都呈现出污染期n-alkanes和PAHs浓度显著高于清洁期,这是因为华山地区夏季污染期化石燃料燃烧增多.特征比值和PMF源解析分析显示:山腰和山脚OM来源差异显著,山脚OM受到化石燃料源的影响大,占总来源的52%,而山腰OM则主要来自植物排放及大气光化学氧化,贡献高达62%,表明关中盆地大气边界层上部有显著的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构烷烃和多环芳烃 分子组成 来源解析 垂直分布 地表与高山
原文传递
泉州市表层土中多环芳烃的含量、来源及其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7
10
作者 林纪旺 倪进治 +3 位作者 杨红玉 魏然 陈卫锋 杨玉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074-2080,共7页
采集了泉州市不同功能区的33个表层土壤(0~10 cm)样品,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系统(UPLC)-荧光检测器法,研究了土壤中15种优控多环芳烃的含量和分布特征,并利用比值法、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法对其来源进行了分析,以及采用苯并(a)芘的毒... 采集了泉州市不同功能区的33个表层土壤(0~10 cm)样品,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系统(UPLC)-荧光检测器法,研究了土壤中15种优控多环芳烃的含量和分布特征,并利用比值法、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法对其来源进行了分析,以及采用苯并(a)芘的毒性当量浓度(TEQBaP)评价了土壤中PAHs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土壤中15种PAHs总量范围为28.2~1 432.3μg.kg-1,以4~6环PAHs为主.不同功能区土样中PAHs含量高低顺序为工业区>居民区>风景区>农业区.土壤中PAHs主要来源于煤、生物质燃料(秸秆)、液体化石燃料(汽油、柴油)的燃烧.土样中15种PAHs的TEQBaP范围为1.6~131.6μg.kg-1,平均值为38.9μg.kg-1.在34.6%的土样中,10种PAHs的总TEQBaP超过荷兰土壤目标参考值,表明泉州市部分表层土壤中PAHs有潜在的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多环芳烃 分布 组成 源解析 生态风险评价
原文传递
滦河干流水体多环芳烃与有机氯农药季节性分布、组成及源解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乙震 张世禄 +1 位作者 孔凡青 袁媛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194-4211,共18页
为确定滦河水环境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和有机氯农药(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OCPs)的季节性分布、组成及来源,分别于2015年5月(春季)和8月(夏季)采集了滦河干流14个断面春、夏两季表层水体水样,采用GC... 为确定滦河水环境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和有机氯农药(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OCPs)的季节性分布、组成及来源,分别于2015年5月(春季)和8月(夏季)采集了滦河干流14个断面春、夏两季表层水体水样,采用GC-MS/MS分析了水体中17种PAHs和15种OCPs浓度.结果表明,滦河干流春季表层水体中PAHs总浓度范围是33.33~90.65 ng·L^(-1),平均值为52.64 ng·L^(-1);夏季PAHs总浓度范围是147.68~252.68 ng·L^(-1),平均值为169.88 ng·L^(-1);春季表层水体中OCPs总浓度范围是<0.08~3.48 ng·L^(-1),平均值为1.19 ng·L^(-1);夏季OCPs总浓度范围是<0.08~5.47ng·L^(-1),平均值为1.02 ng·L^(-1).滦河干流春、夏两季表层水体中PAHs季节性污染特征表现为夏季PAHs总浓度高于春季,OCPs季节性污染特征整体表现为滦县、大黑汀水库坝上、潘家口村、郭家屯、曲家湾和白城子等6个断面春季OCPs总浓度低于夏季,其他8个监测断面则表现为春季要普遍高于夏季.从滦河春、夏两季表层水体PAHs和OCPs组成特征来看,春、夏两季PAHs以中低环为主且不同环数PAHs组成比例差异明显,其中春季主要以三环芳烃为主,其次是四环和二环,占PAHs总浓度的比例分别为51.18%~67.55%(平均为61.39%)、11.78%~33.94%(平均为20.97%)和13.31%~27.12%(平均为16.94%);萘(Naphthalene,Nap)对滦河干流夏季表层水体中PAHs总浓度贡献最大,导致夏季PAHs以二环芳烃为主,占PAHs总浓度的比例为77.08%~90.62%(平均为83.34%),其次是三环芳烃和四环芳烃,分别占PAHs总浓度比例为7.09%~15.22%(平均为12.40%)和2.23%~7.49%(平均为3.97%);春、夏两季表层水体中OCPs只有六六六(hexachlorocyclohexanes,HCHs)和滴滴涕(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s,DDTs)有不同程度检出,且呈现以HCHs为主的污染特征,大部分断面HCHs主要组成部分是β-HCH,其中春季占HCHs总浓度的43.78%~70.09%,平均比例为56.25%;夏季占HCHs总浓度的53.63.00%~64.31%,平均比例为58.37%,其他断面则以α-HCH和γ-HCH为主要组成.分析滦河春、夏两季表层水体中PAHs和OCPs的来源,PAHs同分异构体比值显示滦河干流表层水体中PAHs主要来源于燃烧源,部分监测断面还存在石油源和混合源.OCPs同分异构体比值显示滦河干流春、夏两季表层水体中HCHs主要来源于环境残留和大气的长距离传输,另外春季乌龙矶和三道河子断面、夏季大黑汀水库坝上断面可能有新的林丹或γ-HCH输入;DDTs主要来源于新源输入和环境残留,其中潘家口水库坝上、三道河子、外沟门子、白城子、正蓝旗和闪电河水库等断面DDTs污染可能是由于新源输入,姜各庄和郭家屯断面DDTs主要来源于环境残留.滦河干流表层水体中除Chr浓度超过了美国国家水质标准外,其他各单体PAHs未超过各国或组织制定的水质标准,同时各单体PAHs也未超过不同国家或组织制定的水生生物暴露安全标准,但PAHs总浓度超过了美国环境质量标准和欧盟最大允许浓度规定的水生生物暴露安全限值,表明可能会通过水生生物富集PAHs对人类健康构成一定威胁;OCPs浓度不超过不同国家和组织制定的地表水水质标准,也不超过美国环保署制定的淡水水体水生生物水质基准,但春季姜各庄、乌龙矶、曲家湾和白城子及夏季潘家口水库坝上、潘家口村、曲家湾、白城子等断面α-HCH浓度超过其人体健康水质基准,春季闪电河水库断面p,p'-DDD浓度,以及姜各庄、三道河子、郭家屯和闪电河水库等断面p,p'-DDE浓度均超过了其人体健康水质基准,表明α-HCH、p,p'-DDD和p,p'-DDE对滦河干流这些断面周边居民健康会产生潜在有害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滦河 多环芳烃 有机氯农药 分布 组成 来源分析
原文传递
岩溶地下河水中多环芳烃、脂肪酸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谢正兰 孙玉川 +4 位作者 张媚 廖昱 江泽利 王尊波 梁作兵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547-2555,共9页
为探究重庆青木关岩溶地下河水中多环芳烃(PAHs)和脂肪酸的含量组成、分布特征、来源及污染水平,2013年雨季和旱季分别于地下河中进行水样采集,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水样中PAHs和脂肪酸的组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青木... 为探究重庆青木关岩溶地下河水中多环芳烃(PAHs)和脂肪酸的含量组成、分布特征、来源及污染水平,2013年雨季和旱季分别于地下河中进行水样采集,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水样中PAHs和脂肪酸的组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青木关地下河水中PAHs和脂肪酸的含量范围分别为77.3~702 ng·L^(-1)和3 302~45 254 ng·L^(-1).组成上,PAHs以2~3环为主,其比例高于90%,脂肪酸碳数范围为C10~C28,以饱和直链脂肪酸为主,其次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分布特征上,雨季:地下河水中各采样点PAHs的含量差异较小,脂肪酸的含量在入口、出露处和出口呈现依次降低的趋势,其中出露处和出口脂肪酸的含量较为接近;旱季:地下河水中PAHs含量在入口、出露处和出口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脂肪酸含量在各采样点较为接近.总体上,地下河水中PAHs和脂肪酸的含量都表现为雨季显著高于旱季.来源分析表明,青木关地下河水中PAHs主要来源于该河流域煤和木材、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的燃烧;脂肪酸主要来自该河流域内硅藻、绿藻等水生藻类和细菌,其中以水生藻类的贡献占主导.地下河水受到PAHs中轻度污染,相对于旱季,雨季污染更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下河 多环芳烃 脂肪酸 组成 分布特征 来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