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风景园林美的生成机制——基于价值论美学的视角 |
唐孝祥
徐应锦
舒畅
胡雨佳
|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2
|
主体间性与“健全的身体美学”之建构 |
杨春时
刘连杰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0
|
|
3
|
审美活动的主体性与主体间性 |
李咏吟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3
|
|
4
|
主体间性:生态美学哲学基础简析 |
章海荣
|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7
|
|
5
|
主体间性:走出审美现代性的悖谬 |
张弘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8
|
|
6
|
从文学主体论到主体间性与审美意识形态论——遥望五四传统的改革开放40年中国文论 |
王确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5
|
|
7
|
主体性美学与主体间性美学——兼答张玉能先生 |
杨春时
|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4 |
10
|
|
8
|
马丁·布伯《我与你》的美学解读 |
章辉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9
|
新时期文论的变革与反思 |
杨春时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10
|
杨春时的“超越美学”体系创构 |
祁志祥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
|
|
11
|
感性与理性的调适:重建和谐美学 |
王洪岳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
2003 |
1
|
|
12
|
论科学伦理精神的审美之维 |
陈爱华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8 |
2
|
|
13
|
审美活动交互原则对审美价值观建构之意义——以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转换要求及机制为视阈 |
黄卫星
|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
2010 |
1
|
|
14
|
简析生态美学的哲学基础:主体间性——对实践美学的一种质疑 |
章海荣
|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2005 |
1
|
|
15
|
论艺术审美心理 |
汪明强
|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4
|
|
16
|
论阿多诺的审美主体观与主体间性问题 |
陈士部
|
《阅江学刊》
|
2011 |
0 |
|
17
|
论审美主观形式 |
赵维华
|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 |
0 |
|
18
|
跨文化交际视域下的译者主体性和主体间性 |
张晖
|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0 |
|
19
|
作为审美活动的自然伦理 |
邹之坤
|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0 |
|
20
|
审美状态意味着主客体的统一吗——论审美活动中的主体性 |
严春友
|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