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Reproduction of Artistic Conception——An Appreciation of the Two Chinese Translations of A Psalm of Life
1
作者 金虹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11年第Z6期30-33,共4页
本文从诗歌审美的两要素——诗歌形式与诗歌意境将英诗"生命礼赞"两中文译本与原文作了对比研究。刘宓庆教授认为,诗歌审美的两要素直接关系到诗歌的美学价值,而对它们的成功再现自然也成为文学翻译中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比分... 本文从诗歌审美的两要素——诗歌形式与诗歌意境将英诗"生命礼赞"两中文译本与原文作了对比研究。刘宓庆教授认为,诗歌审美的两要素直接关系到诗歌的美学价值,而对它们的成功再现自然也成为文学翻译中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得出结论:虽然两个中文译本都有各自的缺憾,但从总体上来说它们都成功再现了原诗的意境,也证明在翻译过程中对诗歌审美两要素的权衡和达成使原诗意境的重现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境 重现 “生命礼赞” 审美要素
下载PDF
绘画留白的现代小说转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徽昭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38-149,共12页
留白是中国传统绘画重要范畴,与西方小说冰山和空缺理论等貌似相同,其实在文化渊源、主题指向、技巧运用上明显殊异。汪曾祺、贾平凹、王祥夫、徐则臣等研修或熟悉传统书画的作家,感悟到留白与小说贯通的现代审美意义,从不同角度阐释了... 留白是中国传统绘画重要范畴,与西方小说冰山和空缺理论等貌似相同,其实在文化渊源、主题指向、技巧运用上明显殊异。汪曾祺、贾平凹、王祥夫、徐则臣等研修或熟悉传统书画的作家,感悟到留白与小说贯通的现代审美意义,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小说留白观,激活了绘画留白现代小说转化的新空间。汪曾祺、贾平凹、王祥夫、徐则臣,以及废名、沈从文、萧红等诸多不同代际与叙事资源的小说家,在叙事结构、人物情节、结尾设计等方面实践着留白艺术手法,不同形态的小说留白涵纳着意境、虚实相生等传统审美意识,实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现代小说转化,具有文化主体性价值,对世界文学是一种丰富与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叙事 留白 审美 意境 主体性
下载PDF
艺术语言在创作思维中的生成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晶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1-96,共6页
在文学和艺术的各门类创作中,艺术语言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并不仅是存在于艺术表现的物化阶段,而且是从艺术家获得创作冲动,到在头脑中形成审美构形的内在思维过程中都一直是基本的凭借。从艺术家的头脑内在的构思趱现实的存在,艺术语言... 在文学和艺术的各门类创作中,艺术语言的作用非常重要,它并不仅是存在于艺术表现的物化阶段,而且是从艺术家获得创作冲动,到在头脑中形成审美构形的内在思维过程中都一直是基本的凭借。从艺术家的头脑内在的构思趱现实的存在,艺术语言是唯一的生成途径。艺术家对于外在世界的发现,并非仅凭眼睛和心灵,而是通过长期的艺术语言训练而形成的符号性敏感。艺术语言的内在运用,其功能主要不在于摹仿,而在于构成新的艺术符号,从而创造出独特的直觉形象。在创作的审美构形中,艺术语言是最根本的依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语言 构思 幻象 审美构形 艺术学 艺术创作 美学意义
下载PDF
论宗白华美学思想的贡献 被引量:2
4
作者 朱志荣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515-519,共5页
宗白华作为一位中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对20世纪中国美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那非凡的艺术气质、独特的知识结构、留学德国学习美学和哲学的经历,以及对中国艺术的深切体验,使得他在美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上,能以西方美学为参照... 宗白华作为一位中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对20世纪中国美学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那非凡的艺术气质、独特的知识结构、留学德国学习美学和哲学的经历,以及对中国艺术的深切体验,使得他在美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上,能以西方美学为参照,以中国传统思想为本根,以体现生命意识的中国艺术为核心,为后人的美学研究提供了范式。在审美的人生观方面,宗白华推崇一种既超尘脱俗又积极进取的的人生境界,反映了艺术化的心灵境界。同时,他还继承中国传统的诗学观,将意境看成艺术家由情景交融而创构的境象,其中体现着艺术家的人格涵养。在虚实相生的意境中,宗白华特别强调了艺术的动静相成。在叔本华的影响下,宗白华对中国艺术中的音乐精神有着深刻的感受和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白华 现代美学 艺术 意境 生命意识 西方美学 人格精神 音乐精神
下载PDF
生命的双重观照——论柏格森美学的动态发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峰 栾栋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2期16-26,共11页
柏格森美学对西方现代文艺思想影响巨大。"关注生命"是柏格森生命哲学的核心,也是其美学思想的出发点。在柏格森哲学进程中,生命概念经历了从意识到物质再到记忆的概念重构,经历了从直觉到绵延再到道德的无形超越,既指形下的&... 柏格森美学对西方现代文艺思想影响巨大。"关注生命"是柏格森生命哲学的核心,也是其美学思想的出发点。在柏格森哲学进程中,生命概念经历了从意识到物质再到记忆的概念重构,经历了从直觉到绵延再到道德的无形超越,既指形下的"生活",也指形上的"精神"。所以,"关注生命"意味着对生命的双重观照,一是艺术既要关注当下,借助智能反映现实生活;二是超越功利,凭借直觉去感知绵延实在。一如流动的生命,柏格森美学并非静态的既成物,而是历经了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从生活到生命、从喜剧到艺术、从同情到直觉,从行动到道德,柏格森的美学图式与其哲学演变紧密相伴,形影相随,动态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柏格森美学 生命概念 艺术哲学
下载PDF
空白意境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探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吕村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8期128-131,共4页
介绍了意境在艺术设计中的萌芽表现和最高表现形式。论述了意境的本质内涵。并分别从包装与广告设计、标志设计、建筑设计3个方面探讨了空白意境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提出了巧妙地运用空白意境,能实现以少胜多,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升... 介绍了意境在艺术设计中的萌芽表现和最高表现形式。论述了意境的本质内涵。并分别从包装与广告设计、标志设计、建筑设计3个方面探讨了空白意境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提出了巧妙地运用空白意境,能实现以少胜多,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升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白意境 艺术设计 审美价值
下载PDF
新实践美学视域中的舞蹈艺术 被引量:1
7
作者 黄卫星 张玉能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22-28,共7页
远古时代,文学(诗)、音乐(乐)、舞蹈(舞)本是三位一体的艺术整体,它们的统一就在于生命的实践本质,在生命实践的节奏、韵律、情感的自由显现中,诗乐舞融汇为一体。诗乐舞的抒情性、时间性、节律性是它们相统一的审美特质。现代舞蹈艺术... 远古时代,文学(诗)、音乐(乐)、舞蹈(舞)本是三位一体的艺术整体,它们的统一就在于生命的实践本质,在生命实践的节奏、韵律、情感的自由显现中,诗乐舞融汇为一体。诗乐舞的抒情性、时间性、节律性是它们相统一的审美特质。现代舞蹈艺术应该回归诗乐舞的三位一体,把诗意和音韵内化为舞蹈艺术的精神和生命,达到舞蹈的意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实践美学 舞蹈艺术 诗乐舞 三位一体 意境
下载PDF
艺术家的人生体验与艺术体现 被引量:3
8
作者 宋生贵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9-74,共6页
艺术创作归根到底都要表现艺术家感受和体验过的人生,而且须有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映照;真切的生活及生命体验,是形成创作冲动及艺术生命的重要依据和前提。艺术家在不同人生遭际中生命体验的差异,对不同审美追求、创作风格的形成,产生... 艺术创作归根到底都要表现艺术家感受和体验过的人生,而且须有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映照;真切的生活及生命体验,是形成创作冲动及艺术生命的重要依据和前提。艺术家在不同人生遭际中生命体验的差异,对不同审美追求、创作风格的形成,产生很大作用;艺术家人生体验的深切独到与浮泛从俗之别,在艺术创作中有差异分明的体现。艺术作品的高质量,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则是创作者投入了高"成本",那就是注入其真切的生活、生命体验,以及因此而生成对自然、人生独特的领悟与理解。这应该成为目前出现的某些艺术创作中的浮躁现象的一种启迪或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家 人生体验 艺术体现 艺术“成本” 美学品质
下载PDF
从声律节奏到生命之喻——论古典诗韵的设计美学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王秀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2期113-120,共8页
中国古典美学中的“诗韵”范畴将古典诗歌的形态建构与生命表达有机结合起来,进而揭示出古典诗歌复杂而立体的内部肌理。“诗韵”范畴作为古典诗歌“辞”与“意”辩证统一的审美状态,由外及里地呈现出丰赡的创作思想与设计理念,对当下... 中国古典美学中的“诗韵”范畴将古典诗歌的形态建构与生命表达有机结合起来,进而揭示出古典诗歌复杂而立体的内部肌理。“诗韵”范畴作为古典诗歌“辞”与“意”辩证统一的审美状态,由外及里地呈现出丰赡的创作思想与设计理念,对当下设计美学的研究范式与关注焦点有着重要启示。可以基于设计美学的视角,契合声韵美与意韵美展开考察,剖析中国古典诗歌内部的设计理念与构思原理,总结其对于当下美学建设的意义。古典“诗韵”不仅在设计技巧上具有强大的自洽性,亦拥有着凝萃民族文化心理和生命意识的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韵 声韵美与意韵美 设计美学 生命之喻
下载PDF
艺术家的出场——现代艺术生产机制的历史局限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晓霞 《民族艺术研究》 2017年第1期130-139,共10页
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来自西方的自律艺术观念在各艺术学科中被普遍认可并影响至今。但近年来,随着艺术实践的不断丰富,人们发现在艺术观念、艺术实践及现代艺术生产机制之间出现了错位。特别是在艺术社会学、艺术人类学、民族艺术学... 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来自西方的自律艺术观念在各艺术学科中被普遍认可并影响至今。但近年来,随着艺术实践的不断丰富,人们发现在艺术观念、艺术实践及现代艺术生产机制之间出现了错位。特别是在艺术社会学、艺术人类学、民族艺术学学科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及理论研究的推动下,"审美非功利""为艺术而艺术"等自律论的现代艺术观念越来越多地受到了挑战,以此为立论根基的现代艺术生产机制也开始受到质疑,恢复审美与生活之间的本然关联成为艺术新的理论方向。文章通过追溯西方现代艺术生产机制的历史发端,发现从古希腊时期哲学家代言时隐匿的艺术家身份,到中世纪神学家代言时的"灵巧的双手",再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自我代言时的主体显现,这一过程的背后隐藏着艺术家出场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所带有的排他性和抽离、隔绝等先天特性使得现代艺术观与中国传统和本土的艺术活动形态并不完全相适应。因此,未来应在现代艺术观之外,重新审视并发展传统审美经验所依附的艺术生产活动,不断丰富我们时代的艺术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律艺术观 现代艺术生产机制 艺术家 出场 内驱力 排他性 传统审美经验
下载PDF
生存的渴望与艺术审美的知觉——花山岩画的艺术人类学探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黄晓娟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85-91,共7页
花山岩画作为壮族先人精神的外化物,包含着在原始宗教和巫术思维共同支配下形成的一种祈求生存的愿望,显示出人类艺术诞生的源泉和情感动力与人类原初的生命崇拜意识之间密切的联系;花山岩画是壮族先民与不可抗拒的宇宙自然进行的亲近... 花山岩画作为壮族先人精神的外化物,包含着在原始宗教和巫术思维共同支配下形成的一种祈求生存的愿望,显示出人类艺术诞生的源泉和情感动力与人类原初的生命崇拜意识之间密切的联系;花山岩画是壮族先民与不可抗拒的宇宙自然进行的亲近与交融,是壮族先民在长期和大自然、土地、山川打交道中感情与感悟的积淀,由此产生出的“天人合一”的审美性质;花山岩画中描绘的女性身影是男性对内在和外在现实作出的有效认知,潜藏着传统文化对于女性的定位,体现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塑造与规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山岩画 生命意识 “天人合一” 女性塑造 艺术审美
下载PDF
“气”之审美视域——中国古典美学范畴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寸悟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70-73,共4页
"气"是在西周初期就产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观念,也是中国古典美学中一个独特的理论范畴。"气"以其自身独具的内涵和命意昭示了中国美学的生命精神及其生发赓续、蓬勃旺盛的创造力量。在中国美学和艺术理论中,正... "气"是在西周初期就产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观念,也是中国古典美学中一个独特的理论范畴。"气"以其自身独具的内涵和命意昭示了中国美学的生命精神及其生发赓续、蓬勃旺盛的创造力量。在中国美学和艺术理论中,正由于"气"范畴的产生和发展,才形成中国美学和艺术特有的价值追求和思维方式,才形成一系列与之相关的重要概念和范畴,成为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国美学精神的途径,也是建构适合我们今天时代的美学和艺术理论的一份重要的文化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美学 气韵生动 审美驱动力
下载PDF
论邓以蛰艺术美学的形意之辨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宗美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32,共5页
形意之辨是邓以蛰艺术美学在研究思路和宏观架构上呈现的一大重要学术特点。这一特点既表现为"意境"阐释时形式(形质、形象)与"意境"关系的论析,又体现于书画艺术发展史上从"形"到"意"的发展趋... 形意之辨是邓以蛰艺术美学在研究思路和宏观架构上呈现的一大重要学术特点。这一特点既表现为"意境"阐释时形式(形质、形象)与"意境"关系的论析,又体现于书画艺术发展史上从"形"到"意"的发展趋势,更在诗画关系、南北宗辨析、中西方绘画对比中呈现出或"形"或"意"的偏重。在形意之辨的思路指引下,邓以蛰艺术美学研究往往从书画艺术的笔法分析切入,最终及于艺术效果,形成从技术到效果、从创作到鉴赏的完整理论体系。而构成这一研究视角和思路的思想资源一方面源于中国传统的形意理论,另一方面则来自西方有关内容与形式关系的美学思想,二者在邓以蛰的美学世界中互相交融、发明贯通,成就了具有现代特色的中国美学话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以蛰 艺术美学 形意之辨 形式 意境 艺术史
下载PDF
生命本真的审美升华——论婉约之美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丹纳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61-67,共7页
婉约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其审美内涵既是对正宗词家的审美追求及其词作的审美特性作出的理论概括,也是中国农业文明时期人的生命境界中自然、本真一面的审美升华。运用中国传统美学的观点,以正宗婉约词为依据,具体分析其审... 婉约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其审美内涵既是对正宗词家的审美追求及其词作的审美特性作出的理论概括,也是中国农业文明时期人的生命境界中自然、本真一面的审美升华。运用中国传统美学的观点,以正宗婉约词为依据,具体分析其审美规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词心,似水柔情的审美宣泄;二是词境,托迹闺房的意象体系;三是词格,俗、丽、清、雅的多彩画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婉约之美 生命本真 词心 词境 词格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艺术起源学论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红云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5年第2期1-9,16,共10页
艺术起源研究在中国伴随着20世纪初“西学东渐”及社会学理论和研究手段的引入而出现。这一阶段,蔡元培等中国学者最先用考古学和人类学的资料开中国艺术起源研究之新风。自50至70年代,前苏联“艺术是反映现实的形式”的观点给予中国艺... 艺术起源研究在中国伴随着20世纪初“西学东渐”及社会学理论和研究手段的引入而出现。这一阶段,蔡元培等中国学者最先用考古学和人类学的资料开中国艺术起源研究之新风。自50至70年代,前苏联“艺术是反映现实的形式”的观点给予中国艺术起源学研究以决定性影响。惟有中国台湾刘其伟从本体意义上探讨原始艺术及起源。自80年代至今,中国对艺术起源的研究上升到从发生学意义上进行深层的研究,并进行多角度、多方法的交叉学科的综合研究及延伸意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起源 史前艺术 艺术思维 审美意识
下载PDF
宋代隐逸词生命意识探微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术文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74-77,共4页
生命意识是生命本体的外在化和客体化表现,是文艺活动中特有的情感交流现象,其作为人所共有的特殊心理情绪,具有高度的审美意义。具体到宋代隐逸词,其生命意识由自由之心、闲适之情、空灵之境构成。文章通过细读文本、考察文化,对宋代... 生命意识是生命本体的外在化和客体化表现,是文艺活动中特有的情感交流现象,其作为人所共有的特殊心理情绪,具有高度的审美意义。具体到宋代隐逸词,其生命意识由自由之心、闲适之情、空灵之境构成。文章通过细读文本、考察文化,对宋代隐逸词三个层面的生命意识进行更为深入的审美观照,从词作的深层意蕴中,探究宋代词人对生命存在的体验与感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逸词 生命意识 自由 情感 意境
下载PDF
生活美学与文化创意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健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222-226,共5页
从发展大势看,美学正经历着艺术哲学向生活美学的转型。本文本认为,艺术创造可以视作艺术哲学的核心问题,那么,文化创意也可以视作生活美学的核心问题。文化创意是发展着的社会现实向中国的生活美学提出的现实的也是理论的问题。
关键词 艺术哲学 文艺创作 生活美学 文化创意
下载PDF
艺术制度论的再度阐释与反思 被引量:1
18
作者 邓文华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38-41,共4页
20世纪60年代以后所涌现的先锋派艺术从根本上否定了传统的艺术观念,也带来了美学的转向,分析美学对艺术作出了制度性的定义。艺术的制度论一方面迎合先锋派艺术,缺乏批判性;另一方面自身也存在理论困境,难以充分说明艺术的本质。对艺... 20世纪60年代以后所涌现的先锋派艺术从根本上否定了传统的艺术观念,也带来了美学的转向,分析美学对艺术作出了制度性的定义。艺术的制度论一方面迎合先锋派艺术,缺乏批判性;另一方面自身也存在理论困境,难以充分说明艺术的本质。对艺术制度论不可盲目接受,而要作出批判性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美学 艺术制度论 艺术概念 审美经验
下载PDF
从文体自觉到生命沟通——论现代散文的艺术建构与审美接受 被引量:1
19
作者 戴冠青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34-40,共7页
以文化散文和审智散文为代表的现代散文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家园,它和人类的关系不仅是一种诗意情感的关系,而且也是一种智慧审视与精神引导的关系,其情感诉求应该是智慧的、深度的、终极关怀的,能引领接受者得到精神的提升。因此现代散... 以文化散文和审智散文为代表的现代散文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家园,它和人类的关系不仅是一种诗意情感的关系,而且也是一种智慧审视与精神引导的关系,其情感诉求应该是智慧的、深度的、终极关怀的,能引领接受者得到精神的提升。因此现代散文文本更注重艺术建构的审美自觉,这种审美自觉主要体现在散文情感诉求的精神性和智慧性、生命把握的开放性和对话性、语言传达的理趣性和阻拒性、审美结构的情感性和召唤性等方面。这种艺术建构的审美自觉,将以其独特的情感把握和审美召唤激发接受者的审美再创造,使文本的审美价值得到最大的丰富、补充和提升。现代散文的接受则是一种生命沟通,读者通过散文文本走进作家心灵,去把握作家的生命律动和精神取向,达到与作家的交流和沟通,在沟通中揭示生命意义。从这一意义上来说,现代散文在艺术创造上的审美自觉,是为了激发读者的审美接受和生命沟通,从而得到审美启迪和精神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散文 艺术建构 审美自觉 审美召唤 生命沟通 精神引领
下载PDF
崛起的荒漠——中国城市建设批评 被引量:1
20
作者 聂危谷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04年第3期14-17,共4页
本文从南京的城市变化,引出城市建设的话题。文章对中国城市建设展开了批评,指出中国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主要失误,并对城市建设的改革提出了积极的建议,期望中国的城市能散发出永恒的艺术魅力与人性光辉。
关键词 城市建设 建筑 城市设计 环境艺术 设计理念 审美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