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籽粒均匀度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卢茂昂 彭小爱 +3 位作者 李敏 宋有洪 何贤芳 朱玉磊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0-297,共8页
为了筛选小麦的均匀度鉴定指标,建立可靠的均匀度评价模型,本研究以150份小麦为试验材料,测定其在两个环境下的籽粒形态指标:粒长(X1)、粒宽(X2)、直径(X3)、圆度(X4)、长宽比(X5)、周长(X6)、表面积(X7)及千粒重(X8),采用多样性统计、... 为了筛选小麦的均匀度鉴定指标,建立可靠的均匀度评价模型,本研究以150份小麦为试验材料,测定其在两个环境下的籽粒形态指标:粒长(X1)、粒宽(X2)、直径(X3)、圆度(X4)、长宽比(X5)、周长(X6)、表面积(X7)及千粒重(X8),采用多样性统计、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小麦籽粒均匀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两种环境下籽粒各指标变异幅度为3.56%~9.88%;可将150份小麦材料聚类为4个类群。主成分分析可将8个指标转化为两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其贡献率分别为61.330%、36.448%,代表全部数据97.778%的信息量。利用隶属函数法计算籽粒均匀度综合评价值(D值),将150份材料分为超高均匀度材料(12份)、高均匀度材料(80份)、中均匀度材料(56份)和低均匀度材料(2份)。通过逐步回归方程建立了小麦籽粒均匀度的数学评价模型:VP=-2.787+0.294 X2+0.007 X8+0.246 X3+0.869 X4-0.178 X5+0.026 X6+0.019 X7(R2=0.999),利用建立的最优回归方程预测供试材料的均匀度,预测值(VP)与D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综上表明在筛选高均匀度材料时可以忽视粒长,重视粒宽、直径、圆度、长宽比、周长和表面积。本研究明确了小麦籽粒均匀度的影响因素,丰富了小麦籽粒均匀度评价方法,为后续育种家选育高均匀度材料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籽粒均匀度 主成分分析 多元统计分析 综合评价
下载PDF
硅作用下镉对小麦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冬香 李光德 +2 位作者 张华 刘明明 郝英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36期84-90,共7页
为对镉污染区域的小麦增施硅肥提供理论依据,明确在添加不同浓度硅的作用下,镉对小麦生理生化各个指标的影响,通过采用水培试验方法,研究在不同加硅量作用下,镉对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系统活性(SOD、POD、CAT)、脯氨酸含量、可... 为对镉污染区域的小麦增施硅肥提供理论依据,明确在添加不同浓度硅的作用下,镉对小麦生理生化各个指标的影响,通过采用水培试验方法,研究在不同加硅量作用下,镉对小麦幼苗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系统活性(SOD、POD、CAT)、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加硅量(30,60,90 mg/L)作用下,小麦幼苗的叶绿素a含量显著升高,分别为74.35%、100.00%和116.75%,叶绿素b分别升高了64.71%、48.53%和83.82%,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升高,分别为5.41%、14.68%和21.80%,SOD活性显著升高,分别为269.98%、222.46%和139.24%,MDA的含量则显著降低,分别为26.79%、34.82%和42.86%,说明硅缓解了镉毒害对小麦幼苗的影响;在加硅量(120,150 mg/L)作用下,虽然小麦幼苗叶绿素b的含量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叶绿素a显著提高了47.64%和38.74%、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提高了18.28%和3.48%,MDA的含量显著降低了32.14%和30.36%,依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镉毒害对小麦幼苗的影响;在加硅量180 mg/L作用下,虽然小麦幼苗MDA含量有所降低,但是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显著降低。浓度低于150 mg/L的加硅量作用下可以缓解镉对小麦幼苗的毒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生理生化指标
下载PDF
1BL/1RS易位对小麦贮藏蛋白组分含量和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赵德辉 阎俊 +5 位作者 黄玉莲 夏先春 张艳 田宇兵 何中虎 张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48-1656,共9页
利用1BL/1RS易位系后代研究1BL/1RS易位对贮藏蛋白组分含量和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有助于指导小麦品质改良工作。选用师栾02-1/周麦16组合14份F6品系,于2012—2013年度分别种植在河南安阳和焦作,采用反相超高效液相色谱(RP-UPLC)和凝胶... 利用1BL/1RS易位系后代研究1BL/1RS易位对贮藏蛋白组分含量和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有助于指导小麦品质改良工作。选用师栾02-1/周麦16组合14份F6品系,于2012—2013年度分别种植在河南安阳和焦作,采用反相超高效液相色谱(RP-UPLC)和凝胶排阻超高效液相色谱(SE-UPLC)方法分析贮藏蛋白组分含量,并研究它们与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拉伸仪延展性和最大抗延阻力、不溶性谷蛋白聚合体含量和谷蛋白、醇溶蛋白等贮藏蛋白组分含量及其比例均受1BL/1RS易位有无类别和类内品系效应的显著影响,以类内品系效应较大;拉伸仪拉伸面积、谷蛋白含量及醇溶蛋白与谷蛋白含量比值的类内品系效应显著且较大。易位系和非易位系的贮藏蛋白组分含量和面团流变学特性的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在易位系中,不溶性谷蛋白聚合体含量和拉伸面积(r=0.92,P<0.001)、延展性(r=0.92,P<0.001)、最大抗延阻力(r=0.80,P<0.01)呈显著正相关,面团流变学特性较好的品系不溶性谷蛋白聚合体含量均较高;在非易位系中,醇溶蛋白与谷蛋白含量比值和拉伸面积(r=?0.91,P<0.001)、最大抗延阻力(r=?0.88,P<0.001)呈显著负相关,面团流变学特性较好的品系醇溶蛋白与谷蛋白含量比值均较低。上述信息对以不溶性谷蛋白聚合体含量和醇溶蛋白与谷蛋白含量比值为指标改良1BL/1RS易位系的面筋品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1BL/1RS易位 面团流变学特性 贮藏蛋白组分
下载PDF
Effects of Different Tillage Systems on Soil Properties,Root Growth,Grain Yield,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Winter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in Arid Northwest China 被引量:29
4
作者 HUANG Gao-bao CHAI Qiang +1 位作者 FENG Fu-xue YU Ai-zho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8期1286-1296,共11页
Studies on root development,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grain yield, and water-use efficiency are important for identifying suitable soil management practices for sustainable crop production.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 Studies on root development,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grain yield, and water-use efficiency are important for identifying suitable soil management practices for sustainable crop production.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from 2006 through 2008 in arid northwestern China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four tillage systems on soil properties, root development, water-use efficiency, and grain yield of winter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The cultivar Fan 13 was grown under four tillage systems:conventional tillage (CT) without wheat stubble, no-tillage without wheat stubble mulching (NT), no-tillage with wheat stubble standing (NTSS), and no-tillage with wheat stubble mulching (NTS). The soil bulk density (BD) under CT system increased gradually from sowing to harvest, but that in NT, NTSS, and NTS systems had little change. Compared to the CT system, the NTSS and NTS systems improved total soil water storage (0-150 cm) by 6.1-9.6 and 10.5- 15.3% before sowing, and by 2.2-8.9 and 13.0-15.1% after harvest, respectively. The NTSS and NTS systems also increased mean dry root weight density (DRWD) as compared to CT system. The NTS system significantly improved water-use efficiency by 17.2-17.5% and crop yield by 15.6-16.8%, and the NTSS system improved that by 7.8-9.6 and 7.0-12.8%,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CT system. Our results suggested that Chinese farmers should consider adopting conservation tillage practices in arid northwestern China because of benefits to soil bulk density, water storage, root system, and winter wheat y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servation tillage soil water storage bulk density water use efficiency winter wheat (Triticum aestivuml.) root system grain yield
下载PDF
欧山羊草6U^b染色体附加对小麦萌发期抗旱性的改良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慧 宋利强 +3 位作者 张娜 张玮 李俊明 纪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39-644,共6页
为探究欧山羊草U^b染色体附加对普通小麦抗旱性的遗传改良作用,选取2个普通小麦-欧山羊草异附加系(Ae9041和Ae9061,均附加了一对6U^b染色体)和3个普通小麦品种为材料,以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研究了不同小麦材料干旱胁迫后种... 为探究欧山羊草U^b染色体附加对普通小麦抗旱性的遗传改良作用,选取2个普通小麦-欧山羊草异附加系(Ae9041和Ae9061,均附加了一对6U^b染色体)和3个普通小麦品种为材料,以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研究了不同小麦材料干旱胁迫后种子发芽势、发芽率、胚芽鞘长度、种子根数、胚根长度、幼苗高度以及贮藏物质利用率等抗旱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抑制了各供试材料的种子萌发,且胁迫程度越大,抑制越明显。在相同浓度PEG6000处理下,两个异附加系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贮藏物质利用率的表现较为一致,且差异不显著。与耐旱品种晋麦47和节水品种石4185相比,Ae9041和Ae9061的幼苗胚芽鞘长、种子发芽率和贮藏物质利用率在干旱胁迫下均较高。在30%PEG6000胁迫下,Ae9041和Ae9061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幼苗胚芽鞘长、胚根长、幼苗高度均显著高于亲本中国春。由此可见,普通小麦-欧山羊草异附加系种子在干旱胁迫下能迅速吸水并整齐萌发,以发达的根系和较长的胚芽鞘促进幼苗地上部生长,并将胚乳营养快速转运至幼苗中,从而促进其较快地进行形态建成,也说明欧山羊草U^b染色体的附加能够改良小麦萌发期的抗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抗旱性 萌发期 欧山羊草 U^b染色体附加
下载PDF
冬小麦节与节间发生的发育解剖学研究
6
作者 韩晓弟 郑亦津 +1 位作者 陈机 郑瑛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0年第4期59-65,共7页
本文从发育解剖学角度研究了冬小麦顶端分生组织各区的发展衍生情况.在冬小麦中,顶端分生组织应分为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及位于二者之间的过渡区.节与节间由过渡区细胞分化产生。节间开始伸长及小穗原基分化均发生在起身期.
关键词 小麦 发育解剖学 分生组织
下载PDF
YM型小麦温敏不育系在不同条件下的花粉母细胞发育比较
7
作者 李红燕 何蓓如 +3 位作者 胡银岗 李宏斌 丁朋辉 刘顺湖 《济宁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53-57,共5页
YM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是一类含有莫迦小麦(T.macha var.subletshchumicum)染色体片段的新类型不育系,几代田间试验,发现该类不育系的一些株系具有育性转换特点.为了探讨该类材料在杂交小麦研究中的利用价值,从田间选取一个株系YM3017-... YM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是一类含有莫迦小麦(T.macha var.subletshchumicum)染色体片段的新类型不育系,几代田间试验,发现该类不育系的一些株系具有育性转换特点.为了探讨该类材料在杂交小麦研究中的利用价值,从田间选取一个株系YM3017-131,比较了其田间正季分蘖穗(不育条件)和再生分蘖穗(可育条件)的花粉发育特点,同时在设置不同温度的人工气候箱中培养相同材料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在不育和可育条件下以同样的形态分类标准取材镜鉴,发育时期类似,幼穗在形态上所处位置与发育时期密切相关;供试材料在可育条件下的败育率略低于不育条件下的败育率;不育条件下田间平均自交结实率低于可育条件下田间平均自交结实率.YM3017-131中部分单株在杨凌地区秋季播种时,正季分蘖穗完全不育,再生分蘖穗部分可育,发生了育性转换.从育种角度考虑,可以从该株系中选择一些正季分蘖穗自交结实率为0,再生分蘖穗自交结实率较高的单株,进一步筛选育性转换稳定的株系,为杂交小麦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l ) 温敏雄性不育系 花粉发育 败育率 自交结实率
下载PDF
水杨酸和阿斯匹林对小麦盐害的缓解作用 被引量:73
8
作者 张士功 高吉寅 宋景芝 《植物生理学报(0257-4829)》 CSCD 1999年第2期159-164,共6页
盐胁迫条件下水杨酸和阿斯匹林能提高小麦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降低幼苗叶片质膜透性和盐胁迫对细胞膜的伤害,提高幼苗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细胞保护酶的活性,减少膜脂过氧化作用产物丙二醛的积累,降低根系... 盐胁迫条件下水杨酸和阿斯匹林能提高小麦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降低幼苗叶片质膜透性和盐胁迫对细胞膜的伤害,提高幼苗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细胞保护酶的活性,减少膜脂过氧化作用产物丙二醛的积累,降低根系Na+和提高根系K+ 的向上运输选择性。所有这些变化都有利于缓解盐胁迫对小麦的伤害,提高其对盐胁迫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小麦 水杨酸 阿斯匹林 缓解作用
全文增补中
小麦颖果发育中筛分子和导管结构变化及酸性磷酸酶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吕亚妮 杨文丽 +4 位作者 张智慧 梅方竹 李继伟 邓祥宜 周竹青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4-31,共8页
导管经历了完整的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programmed cell death,PCD),形成运送水分的管状通道;而筛分子分化则经历了细胞程序性半死亡过程,形成运输有机养分的通道。为了进一步弄清二者在小麦(Triticumaestivum L.)颖果发育过程中超微结... 导管经历了完整的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programmed cell death,PCD),形成运送水分的管状通道;而筛分子分化则经历了细胞程序性半死亡过程,形成运输有机养分的通道。为了进一步弄清二者在小麦(Triticumaestivum L.)颖果发育过程中超微结构上的变化,本研究利用生物电镜和酶的超微细胞化学定位技术比较了筛分子和导管分化过程中超微结构的变化,以及酸性磷酸酶(ACPase,acid phosphatase)活性的分布动态。结果表明:筛分子呈对称性半圆形分布于导管的两侧,且筛分子内细胞核的降解晚于导管,筛分子细胞质主要通过液泡膜内陷包裹细胞器,形成自噬体进行降解,最终仍保留了部分细胞器碎片,筛分子仍然存活;而在导管分化中,主要是液泡破裂后,胞内细胞质被完全降解,导管最终死亡,形成管状分子。ACPase作为液泡的标志性酶,在导管液泡膜破裂后,多定位于线粒体等发生降解的细胞器上。而在筛分子中,不仅在发生降解的线粒体等细胞器上检测到了ACPase活性,在成熟筛分子胞间连丝上也检测到了ACPase活性,表明ACPase不仅参与了小麦颖果筛分子和导管发育中PCD进程,可能还与细胞间物质运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颖果发育 筛分子 导管 酸性磷酸酶 细胞程序性死亡
下载PDF
小麦TaCKOX4基因变异与旗叶叶绿素含量相关性分析
10
作者 潘艳秋 董连生 +5 位作者 赵秋霞 张海萍 常成 司红起 卢杰 马传喜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5-200,共6页
本文以京411/红忙春21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为研究材料,通过对小麦抽穗期、盛花期和灌浆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分布频率的分析,得出叶绿素含量在花后7d以前多呈正态分布,而灌浆中后期呈偏态分布或双峰分布,说明前者为受多基因控制的数... 本文以京411/红忙春21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s)为研究材料,通过对小麦抽穗期、盛花期和灌浆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分布频率的分析,得出叶绿素含量在花后7d以前多呈正态分布,而灌浆中后期呈偏态分布或双峰分布,说明前者为受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而后者存在与其相关的主效基因。在多个生长发育时期中,旗叶叶绿素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盛花期达到最大值,花后24d,叶绿素含量则急剧下降,成熟时接近为0。在RILs群体中对小麦细胞分裂素氧化酶基因等位变异进行鉴定,得出TaCKOX4基因在群体中表现较好的多态性,其变异与小麦旗叶多个生长发育时期(如抽穗期,盛花期及灌浆期)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且具有A带型家系的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B带型家系的叶绿素含量,说明TaCKOX4基因变异与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l.) 旗叶 叶绿素含量 TaCKOX4基因
下载PDF
小麦品种鑫华麦818籽粒淀粉粒结构的动态变化及粒度分布
11
作者 张燕 王传仁 +4 位作者 李鸽子 王鹏飞 王永华 郭天财 康国章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09-413,共5页
本文选用大粒型小麦品种鑫华麦818为试验材料,利用扫描电镜和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观测籽粒淀粉粒的超微变化和粒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小麦籽粒内A和B型淀粉粒均为椭圆型,但两者起始时间及积累的高峰时间有一定差异。A型淀粉粒(直径>... 本文选用大粒型小麦品种鑫华麦818为试验材料,利用扫描电镜和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观测籽粒淀粉粒的超微变化和粒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小麦籽粒内A和B型淀粉粒均为椭圆型,但两者起始时间及积累的高峰时间有一定差异。A型淀粉粒(直径>9.8μm)在花后5天籽粒胚乳内开始出现,排列疏松,之后逐渐积累,排列紧密,体积增大,一直持续积累到籽粒成熟;B型淀粉粒(直径<9.8μm)在花后10天开始产生,排列紧密,花后25天开始大量积累,体积和表面积显著增大,之后持续积累到籽粒成熟,更小的B型淀粉粒(直径<2μm)在花后30天大量出现。在淀粉粒粒度分布中,其数目分布特征呈单峰曲线,体积和表面积分布则呈双峰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鑫华麦818 淀粉粒 动态变化 粒度分布
下载PDF
肉桂醇脱氢酶基因研究进展及其在小麦抗倒伏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2
作者 卢雯瑩 崔贺云 +2 位作者 高杉 崔顺梅 吴营照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0期7-10,共4页
小麦(Triticum aestivuml)是世界上广泛种植的粮食作物,在逐渐提高小麦产量的同时,高产与倒伏之间的矛盾问题日益显现。木质素是一种酚类多聚体,它是维管植物细胞壁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成分,其在植物中的含量与茎秆是否具有抗倒伏性以及抗... 小麦(Triticum aestivuml)是世界上广泛种植的粮食作物,在逐渐提高小麦产量的同时,高产与倒伏之间的矛盾问题日益显现。木质素是一种酚类多聚体,它是维管植物细胞壁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成分,其在植物中的含量与茎秆是否具有抗倒伏性以及抗倒伏的强弱密切相关。肉桂醇脱氢酶(CAD)是木质素单体合成途径下游的一个关键酶,大部分植株木质素的总含量会在CAD活性降低或受抑制时随之降低。本文综述了肉桂醇脱氢酶基因及其在小麦抗倒伏中的研究进展,有望对小麦肉桂醇脱氢酶基因的克隆表达分析及其对小麦抗倒伏的影响作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醇脱氢酶 木质素 小麦 抗倒伏
下载PDF
共转化6-SFT和bar表达框小麦的获得及检测
13
作者 贺晓岚 王建伟 +4 位作者 陈新宏 李文旭 秦绍钊 汤宏 吴显芝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24期185-188,193,共5页
为了探究源于华山新麦草和簇毛麦的果聚糖合成酶基因6-SFT改良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抗非生物胁迫的可行性,以bar为筛选标记基因,通过基因枪介导法将Ph-6-SFT或Dv-6-SFT基因导入普通小麦(科农199)幼胚愈伤组织中,用除草剂草丁膦作... 为了探究源于华山新麦草和簇毛麦的果聚糖合成酶基因6-SFT改良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抗非生物胁迫的可行性,以bar为筛选标记基因,通过基因枪介导法将Ph-6-SFT或Dv-6-SFT基因导入普通小麦(科农199)幼胚愈伤组织中,用除草剂草丁膦作为筛选剂筛选得到抗性植株,并对其进行PCR及GUS组织化学染色鉴定。结果显示,通过PPT筛选体系分别得到146株和187株抗性植株,其中PCR阳性植株分别为4株和6株,GUS组织化学染色阳性植株均为1株,转化率分别为0.24%和0.19%。结果表明,Ph-6-SFT和Dv-6-SFT基因已分别整合到小麦基因组中,获得了无抗生素标记基因的转基因小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共转化 Ph-6-SFT基因 Dv-6-SFT基因 BAR基因 表达盒
下载PDF
不同耕作措施对黄土高原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l)氮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小星 李广 +2 位作者 闫丽娟 陈国鹏 马维伟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27-1033,共7页
为了探索不同耕作措施下氮肥利用效率。本研究以春小麦品种‘定西42号’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设置4个处理:传统耕作覆盖(traditional tillage cover,TS)、免耕(no-tillage,NT)、免耕覆盖(no-tillage cover,NTS)和传统耕作(tradit... 为了探索不同耕作措施下氮肥利用效率。本研究以春小麦品种‘定西42号’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设置4个处理:传统耕作覆盖(traditional tillage cover,TS)、免耕(no-tillage,NT)、免耕覆盖(no-tillage cover,NTS)和传统耕作(traditional tillage,T)(CK)的保护性耕作试验,研究不同耕作措施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春小麦氮素累积与转运的影响。研究表明:保护性耕作免耕覆盖促进小麦植株对氮素的吸收,TS、NT、NTS处理分别T处理的氮素吸收量增加24.2%、3.9%和58.7%,各处理差异显著(p<0.05)。成熟期春小麦各器官氮素的分配量和分配比例为:子粒>茎杆+叶鞘>叶片>根。NTS处理条件下,其子粒中的氮素分配量最大(152.78 kg/hm^2),与之相比,T、TS、NT处理分别减少了30.4%、12.1%及19.3%,各处理差异显著(p<0.05)。春小麦营养器官中的氮素向子粒的转移量和转移率在开花期之后均以NTS处理最大,分别比T、TS、NT处理显著增加37.0%、8.2%、19.1%和22.4%、5.3%、9.5%,但NTS处理小麦氮素转移量对子粒的贡献率最小(73.04%)。各处理氮肥生产效率和收获指数均呈NTS>TS>NT>T,以NTS处理最高,分别比T处理显著高37.8%、18.7%,各处理差异显著(p<0.05)。因此综合考虑氮素吸收、分配及氮素利用效率等因素,NTS是基于本试验条件下该地区春小麦最佳耕作模式。本研究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最佳耕作模式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Triticum aestivuml) 耕作措施 氮素累积与转运
原文传递
河西灌区3种主要农田杂草间的化感拮抗作用对小麦苗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叶春雷 崔文娟 +1 位作者 罗俊杰 欧巧明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0-145,共6页
比较研究了3种麦田杂草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曼陀罗(Datura stramonium L.)和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 L.)彼此间的拮抗作用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杂草浸提液对小麦处理1次到3次的过程,杂草浸提液间的拮抗作... 比较研究了3种麦田杂草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曼陀罗(Datura stramonium L.)和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 L.)彼此间的拮抗作用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杂草浸提液对小麦处理1次到3次的过程,杂草浸提液间的拮抗作用对小麦生长抑制作用累积效应明显;当黄花蒿浸提液浓度为0.3g/mL时,曼陀罗浸提液与反枝苋浸提液之间存在较强的拮抗作用,表现为对小麦生长促进作用明显;当曼陀罗浸提液浓度为0.1~0.3g/mL时,黄花蒿浸提液与反枝苋浸提液之间存在较弱的拮抗作用,表现为对小麦生长促进作用较弱;当反枝苋浸提液浓度为0.5g/mL时,黄花蒿与曼陀罗之间存在较弱的拮抗作用,表现为对小麦生长促进作用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感作用 杂草 黄花蒿 曼陀罗 枝苋 小麦 拮抗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