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方博弈的保障性住房选址机制研究——博弈失衡与角色重构 被引量:5
1
作者 董世永 张丁文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3-29,共7页
本文在对我国保障性住房空间布局的问题和建设模式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从三方博弈的角度,探讨了低收入居民的社会需求、开发商的经济诉求和政府对综合效益的平衡,指出我国保障性住房边缘化集中布局、职住分离、公共服务设施缺乏等问题根... 本文在对我国保障性住房空间布局的问题和建设模式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从三方博弈的角度,探讨了低收入居民的社会需求、开发商的经济诉求和政府对综合效益的平衡,指出我国保障性住房边缘化集中布局、职住分离、公共服务设施缺乏等问题根本上是源于因为政府主导、开发商偏向和低收入居民话语权缺失而失衡的三方选址博弈机制。最后通过借鉴美国保障性住房建设中角色激励的经验,提出了拓宽社会投资渠道、对开发商采用制度激励、强化公众参与和城市规划引导和控制能力等重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障性住房 三方博弈 选址机制 美国
下载PDF
经济适用房空间失配与福利损失问题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马光红 严国梁 《建筑管理现代化》 2008年第1期1-3,共3页
有别于空间失配与就业影响的研究主线,借助于AMM模型和空间失配假设,从经济适用房的空间失配与住房福利损失的视角作为切入点,研究了经济适用房选址与住房福利损失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经济适用房合理选址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 经济适用房 福利损失 空间失配假设 选址
下载PDF
从“空间失配”走向“空间适配”——上海市保障性住房规划选址影响要素评析 被引量:21
3
作者 凌莉 《上海城市规划》 2011年第3期58-61,共4页
运用"空间失配"这一空间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回顾上海市保障性住房的规划实施历程,着重从就业机会的提供、就业的可达性和服务设施的配套等三个角度对规划选址要素进行分析,揭示以中低收入人群为主要对象的上海保障性住房规划... 运用"空间失配"这一空间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回顾上海市保障性住房的规划实施历程,着重从就业机会的提供、就业的可达性和服务设施的配套等三个角度对规划选址要素进行分析,揭示以中低收入人群为主要对象的上海保障性住房规划选址由"空间失配"逐步走向"空间适配"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失配 空间适配 保障性住房 规划选址
下载PDF
保障房征收储备时空大数据决策系统设计实现--以广州市为例
4
作者 王明省 杨卫军 +1 位作者 何华贵 杨梅 《软件》 2020年第6期47-51,共5页
以广州市住房征收储备管理系统建设为例,以及已收集的历年保障房相关数据,论述了保障房征收储备管理系统的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了系统的建设内容,明确了系统框架,进行了功能设计,最终给出了保障房征收储备时空大数据系统的应用实例。
关键词 保障房 征收储备管理系统 保障房规划 用地选址分析 用地手续办理
下载PDF
汶川地震震害对山区建筑抗震审查工作的启示
5
作者 刘江涛 《山西建筑》 2009年第13期81-82,共2页
通过对地震灾区都江堰实地考察,拍摄了大量的震损照片,取得了第一手资料,归纳出十条建筑物典型破坏现象,提出对山区建筑抗震审查工作的几点启示,以期进一步完善建筑物抗震设计。
关键词 震损调查 山区房屋选址 边坡工程抗震 抗震概念设计
下载PDF
保障房建设质量影响因素研究
6
作者 孙铭志 胡蝶 刁昳 《山西建筑》 2016年第31期231-232,共2页
从选址、设计、施工三个阶段,分析了影响保障房建设质量的因素,并针对保障房建设各环节的影响要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从而提高保障房的建设质量,真正实现惠国利民的目标。
关键词 保障房 建设质量 选址阶段 施工阶段
全文增补中
兼顾社会效益与土地机会成本的保障房选址评价方法——基于高低收入群体居住选址偏好差异的量化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郑思齐 张英杰 +2 位作者 张索迪 龙瀛 杜立群 《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11,共9页
保障性住房能够改善受保障对象的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但城市政府供给保障房用地也意味着损失较多的土地出让收入(较高的机会成本)。保障房的合理选址有赖于对上述社会效益和土地机会成本的理性权衡,这需要基于城市... 保障性住房能够改善受保障对象的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但城市政府供给保障房用地也意味着损失较多的土地出让收入(较高的机会成本)。保障房的合理选址有赖于对上述社会效益和土地机会成本的理性权衡,这需要基于城市低收入和中高收入居民的居住选址偏好,寻找那些相对于中高收入居民而言,低收入居民更为偏好的区位,这样的区位意味着较高的社会效益和较低的机会成本。本文在北京市1911个微观区块尺度上,以2010年北京市城市居民家庭调查的大样本微观数据为基础,应用显示性偏好法(Hedonic模型)分析了两类群体的选址偏好差异,量化了他们对各个区块的综合支付意愿水平并进行比较,建立并计算了北京市内不同区位的保障房选址适宜性指数。本研究能够为保障房选址决策提供技术支撑,有助于兼顾保障房社会效益和土地出让收入的财政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障房选址 居住选址 显示性偏好法 HEDONIC模型 支付意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