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直肠双氯芬酸联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间就诊我院、确诊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B组、C组,每组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A组采用常规治疗结合术前1 h...目的探讨直肠双氯芬酸联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间就诊我院、确诊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B组、C组,每组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A组采用常规治疗结合术前1 h双氯芬酸栓100.0 mg塞肛,B组采用常规治疗结合术前舌下含化0.5 mg硝酸甘油,C组采用常规治疗结合术前1 h双氯芬酸栓100.0 mg塞肛同时术前舌下含化0.5 mg硝酸甘油。检测患者ERCP术前及术后3、24、48 h血清淀粉酶(AMS)以及术前和术后24 h 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比较4组AMS、CRP、IL-6变化情况,术后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及术后临床症状体征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后3、24、48 h AMS和术后24 h CRP、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A组、B组术后24、48 h AMS及术后24 h CRP、IL-6均明显高于C组。C组术后胰腺炎发生率6.7%、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30.0%,明显低于其他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组患者术前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48 h评分(11.06±2.14)分,明显高于A组、B组、C组(均P<0.05)。结论双氯芬酸直肠给药联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能够有效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展开更多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和内镜逆行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两种手术方式在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再发结石治疗中的疗效及安...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和内镜逆行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两种手术方式在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再发结石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胆总管再发结石患者78例,其中接受LCBDE组和ERCP组各39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结石取净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随访情况等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LCBDE组和ERCP组患者在结石取净率(97.4%vs 100%)、手术成功率(97.4%vs 100%)、并发症发生率(10.3%vs 7.7%)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CBDE组手术时间(210±69.22)min vs(64.77±20.67)min和术后住院时间(8.22±3.28)d vs(4.87±1.36)d明显长于ERCP组(P<0.05)。结论:LCBDE与ERCP均是治疗胆总管再发结石的安全有效手术方案,ERCP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LCBDE短,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直肠双氯芬酸联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间就诊我院、确诊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B组、C组,每组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A组采用常规治疗结合术前1 h双氯芬酸栓100.0 mg塞肛,B组采用常规治疗结合术前舌下含化0.5 mg硝酸甘油,C组采用常规治疗结合术前1 h双氯芬酸栓100.0 mg塞肛同时术前舌下含化0.5 mg硝酸甘油。检测患者ERCP术前及术后3、24、48 h血清淀粉酶(AMS)以及术前和术后24 h 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比较4组AMS、CRP、IL-6变化情况,术后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及术后临床症状体征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后3、24、48 h AMS和术后24 h CRP、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A组、B组术后24、48 h AMS及术后24 h CRP、IL-6均明显高于C组。C组术后胰腺炎发生率6.7%、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30.0%,明显低于其他3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组患者术前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48 h评分(11.06±2.14)分,明显高于A组、B组、C组(均P<0.05)。结论双氯芬酸直肠给药联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能够有效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