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芩苷对GBS诱导小鼠乳腺炎症反应的干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5
1
作者 魏紫 冀禹彤 +9 位作者 陈心瑜 吴昌旭 张金武 庞舒琪 韦英益 李军 彭昊 马春霞 胡庭俊 于美玲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51-958,共8页
为明确黄芩苷对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GBS)诱导的小鼠乳腺组织炎症反应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本研究将分娩后7 d~10 d的40只健康BALB/c泌乳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感染组、高中低剂量黄芩苷治疗组(20 mg/kg、40 mg/kg和80 ... 为明确黄芩苷对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GBS)诱导的小鼠乳腺组织炎症反应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本研究将分娩后7 d~10 d的40只健康BALB/c泌乳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感染组、高中低剂量黄芩苷治疗组(20 mg/kg、40 mg/kg和80 mg/kg)。感染组和治疗组以GBS感染BALB/c小鼠,治疗组于感染24 h后每6 h经乳导管灌注相应剂量的黄芩苷一次,连续4次,最后一次给药6 h后摘取乳腺组织,HE染色后观察乳腺组织病理变化;利用RT-q PCR和间接ELISA检测各组小鼠乳腺组织中炎症因子及NLRP3炎症小体通路相关因子m RNA的相对转录水平及分泌水平;利用免疫组化试验检测各组小鼠乳腺组织中NLRP3蛋白的定位及含量的变化。组织病变观察可见,GBS感染可导致小鼠乳腺上皮细胞坏死、脱落,乳腺腺泡腔固有结构消失;与感染组相比,各治疗组不同浓度的黄芩苷均可减轻小鼠乳腺组织病理损伤。RT-q PCR检测结果显示,感染组小鼠乳腺组织中IL-1β、IL-6和TNF-αm RNA的相对转录水平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小鼠(P<0.05或P<0.01);与感染组相比,各治疗组显著或极显著(P<0.05或P<0.01)下调IL-1β、IL-6、IL-10、TNF-α、Caspase-1、NLRP3和ASC基因m RNA的相对转录水平。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感染组相比,各治疗组小鼠灌注不同浓度的黄芩苷可极显著(P<0.01)下调乳腺组织中IL-1β、Caspase-1和NLRP3蛋白的分泌水平,且免疫组化试验结果显示各治疗组小鼠乳腺组织中NLRP3蛋白分布减少。综上所述,40 mg/kg黄芩苷降低小鼠乳腺炎症反应效果最好,可更有效下调NLRP3炎症小体通路相关基因m RNA相对转录水平,抑制NLRP3炎症小体活化,降低乳腺组织炎症因子m RNA相对转录和分泌水平,缓解GBS诱导的小鼠乳腺组织炎性损伤。本研究为应用黄芩苷治疗GBS感染导致的奶牛乳腺炎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乳链球菌 小鼠乳腺炎症 NLRP3炎症小体 黄芩苷
下载PDF
循环优化护理在生殖道无乳链球菌感染病人中的应用
2
作者 陈素绿 林玉芬 邹莉娟 《循证护理》 2023年第18期3404-3407,共4页
目的:探讨循环优化护理在生殖道无乳链球菌(SAG)感染病人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日常生活、生存质量、焦虑以及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生殖道SAG感染病人进行观察。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研究组及对照组,... 目的:探讨循环优化护理在生殖道无乳链球菌(SAG)感染病人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日常生活、生存质量、焦虑以及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生殖道SAG感染病人进行观察。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研究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循环优化护理干预。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生存质量测评量表(QOL)、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护理服务满意度及自我管理能力评估量表对两组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研究组MBI评分(70.40±8.25)分高于对照组[(60.33±5.67)分];研究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关系评分分别为(70.84±8.25)分、(77.41±10.25)分、(71.35±4.15)分,均高于对照组[(62.37±7.15)分、(70.27±9.10)分、(65.08±3.16)分];研究组SAS、SDS评分分别为(32.41±4.56)分、(30.01±6.22)分,均低于对照组[(38.94±5.71)分、(35.28±6.89)分];研究组病人满意度、自我管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环优化护理对生殖道SAG感染病人的作用效果较佳,可改善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同时有助于减轻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提高病人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乳链球菌 生殖道感染 循环优化护理 生活质量 护理
下载PDF
36种中药对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体外抑菌及生物被膜消除效果 被引量:14
3
作者 丁浩 董靖 +3 位作者 宋怿 苏志俊 余琳雪 艾晓辉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1-77,共7页
为了筛选出对无乳链球菌( Streptococcus agalactiate)有抗菌效果的安全新药物,实验采用琼脂扩散法和微量稀释法测定了36种中药单体对3株罗非鱼致病性无乳链球菌的抑菌活性,测定了血根碱对无乳链球菌生长曲线和生物被膜成膜的影响。结... 为了筛选出对无乳链球菌( Streptococcus agalactiate)有抗菌效果的安全新药物,实验采用琼脂扩散法和微量稀释法测定了36种中药单体对3株罗非鱼致病性无乳链球菌的抑菌活性,测定了血根碱对无乳链球菌生长曲线和生物被膜成膜的影响。结果显示:受试菌株对血根碱、白屈菜红碱、厚朴酚、和厚朴酚和大黄酸极度敏感,抑菌圈均在20 mm以上,5种药物对无乳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为8~32 μg/mL,表现出很强的抑制作用,其中血根碱对3株无乳链球菌的最小杀菌浓度( MBC)均为16 μg/mL;生长曲线及生物被膜试验发现血根碱对无乳链球菌生长和生物被膜生成具有抑制作用。在不同血根碱浓度下,与其他浓度组相比当血根碱浓度达到16 μg/mL及以上时,受试菌株生物被膜的生成率降低到2.76%以下,相同条件下,绿原酸作用下生物被膜生成率均在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te) 生物被膜 生长曲线 血根碱 抑菌作用
下载PDF
孕产妇生殖道无乳链球菌的血清型分布及耐药基因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洁 彭永正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15-1221,共7页
目的了解孕产妇生殖道分离的无乳链球菌(GBS)血清型分布及耐药基因,为临床防治GBS感染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6月入住某院妊娠晚期且生殖道分泌物检出GBS的孕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 目的了解孕产妇生殖道分离的无乳链球菌(GBS)血清型分布及耐药基因,为临床防治GBS感染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6月入住某院妊娠晚期且生殖道分泌物检出GBS的孕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及基因测序的方法对分离培养的GBS进行基因分型及耐药基因检测。结果共分离GBS 62株,GBS的血清型分别为Ⅲ型(30株,48.4%)、Ⅰa型(16株,25.8%)、Ⅰb型(8株,12.9%)、Ⅴ型(6株,9.7%)、Ⅵ型(2株,3.2%)。GBS药敏试验结果显示,GBS对四环素、红霉素、克林霉素有着较高的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77.4%、71.0%、67.7%,对氨苄西林、青霉素G、喹奴普丁/达福普汀、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等均不耐药。GBS耐药菌株:四环素耐药基因tet M、tet O、tet L携带率分别为75.0%(36/48)、33.3%(16/48)、8.3%(4/48);红霉素耐药基因erm B、mef A/E、erm A、erm TR携带率分别为72.7%(32/44)、22.7%(10/44)、18.2%(8/44)、13.6%(6/44);克林霉素耐药基因lin B携带率为42.9%(18/42)。GBS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表型主要以内在型(cMLSB)表型为主,占75.0%(36/48),主要由erm B(44.4%,16/36)、erm B+lin B(27.8%,10/36)基因介导。结论孕产妇生殖道GBS血清型以Ⅲ型最为常见,GBS对四环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性较高,四环素耐药以tet M、tet O基因介导为主,红霉素耐药以erm B基因介导的cMLSB型为主,克林霉素耐药以lin B基因介导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 无乳链球菌 血清型 耐药性 耐药基因
下载PDF
基于CNKI数据库的无乳链球菌文献计量与研究趋势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旭荣 杨峰 +2 位作者 李贺 王孝武 张世栋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4年第5期56-59,共4页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核心期刊收录的无乳链球菌专题的科学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其研究进展并探讨研究趋势。结果显示,无乳链球菌可感染人和多种脊椎动物;对无乳链球菌专题研究的机构主要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核心期刊收录的无乳链球菌专题的科学文献进行统计,分析其研究进展并探讨研究趋势。结果显示,无乳链球菌可感染人和多种脊椎动物;对无乳链球菌专题研究的机构主要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鱼病研究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4个机构;国内关于该病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临床报道、病原分离、耐药性检测等方面,关于该菌对宿主的致病机制、细菌基因组、细菌蛋白组等方面的研究尚不深入,甚至缺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乳链球菌 文献计量学 CNKI
下载PDF
100种中草药水提物体外抑杀无乳链球菌的药效研究 被引量:18
6
作者 华亚南 陈辉 张其中 《生态科学》 CSCD 2015年第3期26-30,共5页
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te)对罗非鱼产业以及人类健康有重要威胁,为了减少抗生素抑杀无乳链球菌用量,试验了100种中草药水提物体外抑杀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的药效。结果表明,黄连、大黄、黄柏、乌梅、五倍子、防己、公丁香、... 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te)对罗非鱼产业以及人类健康有重要威胁,为了减少抗生素抑杀无乳链球菌用量,试验了100种中草药水提物体外抑杀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的药效。结果表明,黄连、大黄、黄柏、乌梅、五倍子、防己、公丁香、天花粉、白头翁、鱼腥草和苏木水提药原液有明显抑菌效果,但将这些中药水提药液的pH值调至中性后,大部分中草药抑菌效果显著下降(p<0.01),甚至消失,仅黄连、公丁香、五倍子和防己药液在调节pH值后还有显著抑菌效果。采用二倍梯度稀释法测定pH值调至中性后仍有抑菌作用的4种中草药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发现黄连的MIC和MBC值分别为3.125 mg·m L–1和6.250 mg·m L–1,效果最好;五倍子的MIC和MBC值均为6.250 mg·m L–1,效果其次;防己的MIC和MBC值均为25.000 mg·m L–1;公丁香的MIC和MBC分别为50.000 mg·m L–1和100.000 mg·m 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te) 中草药水提物 抑菌效果 最小抑菌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pik3r1基因的克隆和mRNA表达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谢彩霞 汪志文 +2 位作者 鲁义善 汤菊芬 简纪常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8-14,共7页
【目的】哺乳动物pik3r1基因参与多种免疫途径,探索pik3r1基因在罗非鱼(Oreochromis)中的作用。【方法】克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pik3r1(命名为On-pik3r1)cDNA全长,对该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运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 【目的】哺乳动物pik3r1基因参与多种免疫途径,探索pik3r1基因在罗非鱼(Oreochromis)中的作用。【方法】克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pik3r1(命名为On-pik3r1)cDNA全长,对该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运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刺激后On-pik3r1 mRNA在各组织种的表达模式。【结果与结论】On-pik3r1基因编码区2190 bp,编码729个氨基酸,5′端非编码区(UTR)为542 bp,3′UTR为2248 bp,理论分子质量为83.99 ku,等电点为5.73。On-pik3r1与斑马拟丽鱼(Maylandia zebra)相似性最高(98.53%),与其他物种的同源性在70%以上,表明pik3r1在物种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On-pik3r1在健康尼罗罗非鱼各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肌肉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鳃、皮肤,在胸腺中表达量最低。经灭活无乳链球菌刺激后,On-pik3r1表达量在肠道、鳃、脾脏、头肾、脑部等5个组织中均极显著下调(P<0.01),在胸腺中表现为4 h时极显著下调(P<0.01),24、48、72 h时为显著下调(P<0.05)。On-pik3r1参与了罗非鱼的对无乳链球菌的免疫应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pik3r1 基因克隆 表达 无乳链球菌
下载PDF
三黄连散对罗非鱼人工感染无乳链球菌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文 禹方晓 +5 位作者 王春会 于美玲 梁万文 李旻 覃志彪 胡庭俊 《现代畜牧兽医》 2021年第8期50-54,共5页
试验选用高剂量(26.40 g/kg)、中剂量(13.20 g/kg)和低剂量(6.60 g/kg)的三黄连散饲喂人工感染无乳链球菌的罗非鱼,观察并记录其临床症状和死亡率,旨在明确三黄连散对罗非鱼人工感染无乳链球菌的预防作用。结果显示,高剂量和中剂量的三... 试验选用高剂量(26.40 g/kg)、中剂量(13.20 g/kg)和低剂量(6.60 g/kg)的三黄连散饲喂人工感染无乳链球菌的罗非鱼,观察并记录其临床症状和死亡率,旨在明确三黄连散对罗非鱼人工感染无乳链球菌的预防作用。结果显示,高剂量和中剂量的三黄连散保护率分别为77.77%和55.55%,且与市售三黄散相比,效果较稳定。研究表明,三黄连散对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的预防作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黄连散 无乳链球菌 罗非鱼
下载PDF
足月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病原菌分布 被引量:3
9
作者 罗晓红 傅益永 +4 位作者 习玉峰 张小龙 朱玲 曾雯 巨容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2年第3期196-202,共7页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病原菌分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0年6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住院诊断为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199例足月儿病例资料,按发病日龄分为早发组(发病日龄≤72 h,n=65)与晚发组(发病...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及病原菌分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至2020年6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住院诊断为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199例足月儿病例资料,按发病日龄分为早发组(发病日龄≤72 h,n=65)与晚发组(发病日龄>72 h,n=134),比较两组在临床表现、住院时间、病原菌分布及治疗转归的差异。采用t检验、χ^(2)检验以及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99例足月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患儿中,病原学阳性确诊病例29例(14.6%)。两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降钙素原、脑脊液蛋白、振幅整合脑电图或脑电图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发热81.4%(162/199)为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晚发组显著高于早发组[93.3%(125/134)与56.9%(37/65),χ^(2)=38.231,P<0.05];两组气促、纳差、吐奶、烦躁症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完善了头颅增强磁共振成像检查的183例患儿中,发现有异常145例(79.2%),包括硬脑膜增厚、软脑膜强化、脑外间隙增宽、脑室积血、脑室扩大,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199例患儿中,治愈出院181例(91.0%),好转出院12例(6.0%),放弃或死亡6例(3.0%),晚发组治愈出院比例高于早发组[94.8%(127/134)与83.1%(54/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28,P=0.027)。早发组最常见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晚发组最常见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结论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不典型,常有发热症状。足月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病原最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为大肠埃希菌;最常见的革兰阳性菌早发组为无乳链球菌和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晚发组为屎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治疗过程中应根据临床疗效与药敏结果及时调整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细菌性脑膜炎 病原菌 大肠埃希菌 无乳链球菌
下载PDF
无乳链球菌致病因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晶 韩先乐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第10期77-78,共2页
B组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是人畜共患疾病的病原体,可引起新生儿脑膜炎,奶牛乳房炎等疾病。根据毒力因子的不同特点,可知无乳链球菌的病因,无乳链球菌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荚膜多糖、溶血素、环腺苷一磷酸、透明质酸酶、超氧... B组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是人畜共患疾病的病原体,可引起新生儿脑膜炎,奶牛乳房炎等疾病。根据毒力因子的不同特点,可知无乳链球菌的病因,无乳链球菌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荚膜多糖、溶血素、环腺苷一磷酸、透明质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等。该文综述了无乳链球菌致病因子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乳链球菌 致病因子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新生儿革兰阳性菌感染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诊断分析
11
作者 祁宏亮 李莎莎 +1 位作者 赵宏伟 周启立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43-947,共5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革兰阳性菌感染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指标,为指导临床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本院收治的血培养结果阳性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原菌鉴定结果将患儿分为革兰阳性菌组、革兰阴性... 目的分析新生儿革兰阳性菌感染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指标,为指导临床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本院收治的血培养结果阳性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原菌鉴定结果将患儿分为革兰阳性菌组、革兰阴性菌组及真菌组,对比分析三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随机选择同期住院的50例非感染新生儿作为健康对照组,对比分析健康对照组与革兰阳性菌组患儿的炎性指标及凝血指标。提取无乳链球菌DNA,采用PCR方法检测毒力基因的携带情况。结果98例血培养结果阳性患儿,共培养出致病菌9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84株、革兰阴性菌14株。主要病原菌为无乳链球菌(23.47%),金黄色葡萄球菌(19.39%),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2.24%),粪肠球菌(10.20%)。按照患儿血培养结果分为两组,两组患儿发生呼吸困难的患儿百分比,PLT降低、血糖异常患儿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体温异常、反应低下、腹胀或呕吐、面色发绀的患儿百分比,WBC异常、CRP升高患儿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健康患儿与革兰阳性菌组患儿的TNF-α、IL-6、DD、AT-III指标水平,革兰阳性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株无乳链球菌,均检出cfb、hylB、cylE、Imb基因,cspA、scpB、rib、cpsⅢ基因的携带率高于50%。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无乳链球菌。革兰阳性菌首发症状中呼吸困难的发生率高于革兰阴性菌感染患儿,血小板计数降低、血糖异常的发生率低于革兰阴性菌感染患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 革兰阳性菌 无乳链球菌 毒力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