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ultiple enrichment mechanisms of organic matter in the Fengcheng Formation of Mahu Sag,Junggar Basin,NW China
1
作者 GONG Deyu LIU Zeyang +4 位作者 HE Wenjun ZHOU Chuanmin QIN Zhijun WEI Yanzhao YANG Chu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 2024年第2期292-306,共15页
Based on core and thin section data,the source rock samples from the Fengcheng Formation in the Mahu Sag of the Junggar Basin were analyzed in terms of zircon SIMS U-Pb geochronology,organic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 Based on core and thin section data,the source rock samples from the Fengcheng Formation in the Mahu Sag of the Junggar Basin were analyzed in terms of zircon SIMS U-Pb geochronology,organic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major and trace element contents,as well as petrology.Two zircon U-Pb ages of(306.0±5.2)Ma and(303.5±3.7)Ma were obtained from the first member of the Fengcheng Formation.Combined with carbon isotopic stratigraphy,it is inferred that the depositional age of the Fengcheng Formation is about 297-306 Ma,spanning the Carboniferous-Permian boundary and corresponding to the interglacial period between C4 and P1 glacial events.Multiple increases in Hg/TOC ratios and altered volcanic ash were found in the shale rocks of the Fengcheng Formation,indicating that multiple phases of volcanic activity occurred during its deposition.An interval with a high B/Ga ratio was found in the middle of the second member of the Fengcheng Formation,associated with the occurrence of evaporite minerals and reedmergnerite,indicating that the high salinity of the water mass was related to hydrothermal activity.Comprehensive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 warm and humid climate during the deposition of Fengcheng Formation is conducive to the growth of organic matter such as algae and bacteria in the lake,and accelerates the continental weathering,driving the input of nutrients.Volcanic activities supply a large amount of nutrients and stimulate primary productivity.The warm climate and high salinity are conducive to water stratification,leading to water anoxia that benefits organic matter preservation.The above factors interact and jointly control the enrichment of organic matter in the Fengcheng Formation of Mahu S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unggar Basin Mahu Sag Fengcheng formation organic matter interglacial period VOLCANISM paleo-salinity paleo-environmental evolution
下载PDF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ary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c matter and pyrites in the continental shales of the 3^(rd)submember of Chang 7 Member,Yanchang formation,Ordos Basin,China
2
作者 Ruikang Bian 《Energy Geoscience》 EI 2024年第2期31-39,共9页
Through microscopic analyses(e.g.,organic macerals,thin section observation,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imaging of fresh bedding planes via argon ion milling,and energy spectrum tests)combined with Rock-Eval anal... Through microscopic analyses(e.g.,organic macerals,thin section observation,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imaging of fresh bedding planes via argon ion milling,and energy spectrum tests)combined with Rock-Eval analyses,this study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the organic matter and pyrites in the continental shales in the 3^(rd)submember of the Chang 7 Member(Chang 7^(3)submember)in the Yanchang Formation,Ordos Basin and determined their types and 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ary characteristics.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The organic matter of the continental shales in the Chang 7^(3)submember is dominated by amorphous bituminites and migrabitumens,which have come into being since the early diagenetic stage and middle diagenetic stage A,respectively.The form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organic matter is a prerequisite for the formation of pyrites.The Ordos Basin was a continental freshwater lacustrine basin and lacked sulphates in waters during the deposition of the Chang 7 Member.Therefore,the syndiagenetic stage did not witness the formation of large quantities of pyrites.Since the basin entered early diagenetic stage A,large quantities of sulfur ions were released as the primary organic matter got converted into bituminites and,accordingly,pyrites started to form.However,this stage featured poorer fluid and spatial conditions compared with the syndepositional stage due to withdraw of water,the partial formation of bituminites,and a certain degree of compaction.As a result,large quantities of pyrrhotite failed to transition into typical spherical framboidal pyrites but grew into euhedral monocrystal aggregates.In addition,pyrites are still visible in the migrabitumens in both microfractures and inorganic pores of mudstones and shales,indicating that the pyrite formation period can extend until the middle diagenetic stage 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ganic matter Pyrit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Continental shale Chang 7^(3)submember Ordos Basin
下载PDF
面向结构的Agent组织形成和演化机制 被引量:27
3
作者 徐晋晖 张伟 +1 位作者 石纯一 侯保华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897-903,共7页
基于 Agent组织的多 Agent问题求解可以大大降低求解难度和交互复杂性 .其中 Agent组织的形成和演化是基于 Agent计算和合作的关键 .给出了面向结构的组织形成和演化机制 ,解决了麻木性和灵活性差问题 ,保证了 Agent的效用理性和个性倾... 基于 Agent组织的多 Agent问题求解可以大大降低求解难度和交互复杂性 .其中 Agent组织的形成和演化是基于 Agent计算和合作的关键 .给出了面向结构的组织形成和演化机制 ,解决了麻木性和灵活性差问题 ,保证了 Agent的效用理性和个性倾向 ,刻画了演化所满足的性质 ,改进了 Shehory,Kraus,Glaser等的组织形成和演化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ent 组织 演化 人工智能
下载PDF
基于自组织演化的多Agent可信联盟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程柏良 曾国荪 揭安全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82-1391,共10页
不同于现有采用博弈论的方法研究多Agent联盟技术,从联盟信任这一角度开展可信联盟研究,首先在历史合作信息的基础上构建个体信任度,在此基础上建立联盟信任度,进而形成可信联盟.通过联盟间的竞价协商来使得多个小规模的联盟合并成规模... 不同于现有采用博弈论的方法研究多Agent联盟技术,从联盟信任这一角度开展可信联盟研究,首先在历史合作信息的基础上构建个体信任度,在此基础上建立联盟信任度,进而形成可信联盟.通过联盟间的竞价协商来使得多个小规模的联盟合并成规模更大的联盟从而完成复杂的任务,刻画出联盟演化的自组织性并将信任贯穿于联盟的演化过程.为获得稳定的联盟,在联盟内部收益分配的机制上采用自由竞价与信任评估方式,最后在联盟收益分配结束后,通过信任修正来解决自由竞价中的欺诈行为,并同时获得数据隐私保护,使得联盟内部成员获得公平合理而又高效的分配机制.通过联盟信任,建立起分布式合作模型,可以大规模地降低计算复杂度和可控的风险收益,为动态联盟的稳定性提供有效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ent 联盟信任 自组织 演化 隐私保护
下载PDF
基于组织效用的Agent组织形成和演化机制 被引量:4
5
作者 杨军 李中学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85-1288,共4页
针对Agent组织形成和演化机制研究以自利型Agent为主的现状,提出一种面向结构的非自利型组织形成和演化机制。引入了个体最大消耗的约束条件和基于组织的效用机制,构造了迭代式分布求解的组织形成、调整、复用、优化机制,并在此基础上... 针对Agent组织形成和演化机制研究以自利型Agent为主的现状,提出一种面向结构的非自利型组织形成和演化机制。引入了个体最大消耗的约束条件和基于组织的效用机制,构造了迭代式分布求解的组织形成、调整、复用、优化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组织的演化。与自利型组织形成和演化机制相比,这种机制适用于政府和军事领域,保证了个体与组织思维状态的统一,有利于增强组织的稳定性、提高求解效率和组织的复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ent 组织效用 形成 演化 非自利
下载PDF
基于角色的Agent组织结构演化机制
6
作者 王希科 李中学 钟海铭 《计算机系统应用》 2010年第8期57-61,共5页
Agent组织结构的演化是组织演化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针对Agent组织结构演化问题,以角色为核心描述了组织结构的整体构建,形式化表达了组织结构的内部特性。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基于角色的Agent组织结构演化机制,即分别从角色目标集... Agent组织结构的演化是组织演化问题中的一个重要方面。针对Agent组织结构演化问题,以角色为核心描述了组织结构的整体构建,形式化表达了组织结构的内部特性。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基于角色的Agent组织结构演化机制,即分别从角色目标集合扩大、角色目标集合缩减以及角色关系变更三种变化形式对组织结构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为形成适应性和动态性的组织结构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色 agent 演化 组织结构 agent组织
下载PDF
川东红星地区中上二叠统页岩气勘探成果及方向展望
7
作者 包汉勇 赵帅 +1 位作者 张莉 刘皓天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4,共13页
基于构造、岩心、测井等资料,采用电镜扫描、低温N_(2)吸附实验、高压压汞实验、盆地模拟等手段,系统分析了川东红星地区中上二叠统页岩的沉积演化、储层特征及页岩气富集模式,明确了勘探有利区,总结了勘探成果及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 基于构造、岩心、测井等资料,采用电镜扫描、低温N_(2)吸附实验、高压压汞实验、盆地模拟等手段,系统分析了川东红星地区中上二叠统页岩的沉积演化、储层特征及页岩气富集模式,明确了勘探有利区,总结了勘探成果及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红星地区中上二叠统的沉积演化表现为:栖霞组—茅口组三段为开阔台地相;茅四段底部为台地-陆棚相,相带变化快,茅四段顶部为斜坡-陆棚相,地层被剥蚀、南厚北薄;吴家坪组一段(吴一段)底部为海陆过渡滨岸沼泽-潟湖相,吴一段顶部为台地-斜坡-陆棚相,斜坡-陆棚相带分布范围小、相变快;吴二段为斜坡-陆棚相沉积,从早至晚依次受控于古气候、火山活动和古气候、火山活动,沉积中—晚期古生产力较高,TOC均值大于8.00%。(2)研究区茅四段及吴二段陆棚相区发育2套优质页岩,具有“高有机碳-高灰质”的特征,富有机质页岩厚度分别为19 m和25 m,孔隙类型以有机孔为主,结构以微孔和介孔为主;富碳凝灰岩薄夹层混合质页岩岩相、高碳凝灰岩薄夹层硅质页岩为优质岩相,孔隙度分别为6.27%和6.43%,TOC值分别为10.11%和9.35%,含气饱和度分别为92.59%和91.81%,脆性指数分别为55.24%和61.19%,是地质和工程的双“甜点”段。(3)研究区二叠系广泛发育的层状藻为主要有机质来源;在侏罗纪主排烃期,其构造稳定、二叠系烃源岩排烃较少,中侏罗纪—早白垩纪早期为主生气期,构造活动较弱,页岩气的保存条件好,现今已完成生气过程,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Ro值约2.1%,勘探潜力巨大。(4)建南、龙驹坝、三星区块为有利勘探区,其中建南区块潜力最大;茅四段(3)小层及吴二段(3)小层为优质层系的靶窗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页岩气 沉积演化 有机孔 斜坡-陆棚 “高有机碳-高灰质”页岩 吴家坪组 茅口组 中上二叠统 川东红星地区
下载PDF
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沉积环境演化及其对页岩发育的控制 被引量:1
8
作者 韩豫 操应长 +5 位作者 梁超 吴伟 朱逸青 武瑾 赵梓龙 唐晴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23,共13页
基于岩心观察、薄片观察、电镜观察、XRF元素扫描以及全岩X-衍射、ICP-MS元素分析、总有机碳含量测试等手段,对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岩相类型及其沉积环境演化进行分析,并探讨沉积环境高频演化对岩相的控制作用。将川南地区五... 基于岩心观察、薄片观察、电镜观察、XRF元素扫描以及全岩X-衍射、ICP-MS元素分析、总有机碳含量测试等手段,对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岩相类型及其沉积环境演化进行分析,并探讨沉积环境高频演化对岩相的控制作用。将川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划分为富有机质层状生物硅质页岩、富有机质纹层状(长英质-钙质)粉砂页岩、富有机质(钙质)粉砂页岩、富有机质纹层状钙质页岩、中有机质纹层状(长英质-钙质)粉砂页岩、中有机质块状黏土质页岩6种岩相类型。在岩相识别基础上借助特征元素比值Sr/Ba、U/Th、V/Cr、V/Ni、Ni/Co、Sr/Cu及Mo、Cu、Sr含量变化进行古沉积环境恢复,划分出7个演化阶段。结果表明:五峰组沉积早期气候温暖潮湿、水体较为氧化、盐度较低;五峰组沉积中期水体还原性增强、古生产力提高;五峰组晚期气候干冷,水体较为氧化,经历了赫南特冰期;龙马溪组自下而上古气候经历了暖湿—相对干热—暖湿—相对干热的演化,同时古水体也经历了还原—相对氧化—还原—相对氧化的演化。沉积环境高频演化对页岩岩相发育以及有机质富集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不同岩相有机质含量与海洋古生产力和水体还原性均呈现良好的正相关性,其中在古生产力较高、水体还原性较强的阶段沉积的富有机质层状生物硅质页岩和富有机质纹层状(长英质-钙质)粉砂页岩有机质最为富集,且石英含量最高,是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优势岩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岩相 纹层 沉积环境演化 有机质富集 五峰组—龙马溪组
下载PDF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ling factor of shale gas in Lower Cambrian Niutitang Formation, South China
9
作者 Pengfei Wang Zhenxue Jiang +5 位作者 Bo Han Peng Lv Can Jin Kun Zhang Xin Li Tingwei Li 《Petroleum Research》 2018年第3期210-220,共11页
Large-scal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hale gas in Lower Cambrian Niutitang Formation of South China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recent years,but the result is not good,only except some drilling wells in Jingyan-Qian... Large-scal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hale gas in Lower Cambrian Niutitang Formation of South China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recent years,but the result is not good,only except some drilling wells in Jingyan-Qianwei area of Sichuan Basin and Yichang of Hubei obtain some commercial gas flows.In order to clarify reasons for failure of shale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Niutitang Formation around Sichuan Basin and to provide reservoir geological parameters for subsequent efficient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taking a case of shale gas reservoirs in Lower Cambrian Niutitang Formation in northeast Chongqing around Sichuan Basin,some experimental methods,such as analysis of organic carbon pyrolysis,determination of equivalent vitrinite reflectance,focused ion bea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FIB-SEM)and other are adopted in this stud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TOC of shale samples in Niutitang Formation in northeast Chongqing is 3.1%,the equivalent vitrinite reflectance ranges from 3.0%to 4.0%,and the degree of thermal evolution reaches the post-matureemetamorphic stage.Due to excessively high degree of the thermal evolution,organic pores in shale samples are not developed in Lower Cambrian Niutitang Formation in the study area,instead,micro-nano pores dominated by intergranular pores and intragranular pores are developed in the shale.The degree of the thermal evolution controls the sustaining gas generation of kerogen and retained liquid hydrocarbons in the shale,it also controls the development of organic pores of the shale.The evolution of organic pores and hydrocarbon generation in the shale of Niutitang Formation in northeast Chongqing around Sichuan Basin do not match best with each other,that is,during development period of a large number of organic pores,thermal evolution degree of reservoirs is further enhanced because the strata are not uplifted in time,therefore,the quantity of organic pores is decreased sharply,the shale gas would be escaped due to the absence of organic pores as effective storage space after the shale gas generation.Therefore,the efficient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hale gas in Lower Cambrian Niutitang Formation in South China should be focused on the shale development area where the shale is characterized by moderate thermal evolution degree(2.0%<R_(o)<3.0%)and shallow buried depth,that is,the shale distribution area with paleo-uplift or paleo-buried hi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ganic pores TOC Thermal evolution degree SHALE Niutitang formation Lower cambrian South China
原文传递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有机质多元富集机制
10
作者 龚德瑜 刘泽阳 +4 位作者 何文军 周川闽 秦志军 卫延召 杨春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0-272,共13页
基于岩心和薄片资料,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烃源岩开展了锆石SIMS U-Pb年代学、有机碳同位素组成、主/微量元素含量和岩矿分析等测试工作。在风城组一段获得2个锆石U-Pb年龄分别为(306.0±5.2)Ma和(303.5±3.7)Ma,结合碳... 基于岩心和薄片资料,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烃源岩开展了锆石SIMS U-Pb年代学、有机碳同位素组成、主/微量元素含量和岩矿分析等测试工作。在风城组一段获得2个锆石U-Pb年龄分别为(306.0±5.2)Ma和(303.5±3.7)Ma,结合碳同位素地层学数据,推断风城组的沉积年代约为距今297~306 Ma,跨越石炭纪—二叠纪界线,对应古气候划分的冰期事件C4和P1之间的间冰期。在风城组识别出多个Hg/TOC高值段,同时在页岩中普遍发现了蚀变的火山灰,表明在其沉积期发生多期火山活动。在风城组二段中部出现B/Ga高值段,与蒸发岩矿物及硅硼钠石的出现密切相关,表明水体高盐度与热液活动有关。综合分析表明,风城组沉积期温暖湿润的气候既有助于湖泊中藻类及细菌等生烃母质的发育又可加速大陆风化,促进营养元素输入;火山活动给湖泊提供了大量营养物质,提高了初级生产力;温暖的气候和较高的盐度有助于水体分层并导致缺氧,进而促进有机质的保存。以上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共同控制了玛湖凹陷风城组有机质的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玛湖凹陷 风城组 有机质 间冰期 火山活动 古盐度 古环境演化
下载PDF
基于Agent的市场空间结构演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华 韩战钢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1-68,共8页
 采用基于agent的计算经济学方法对市场空间结构演化进行研究.Agent对以往交易信息的利用方式对市场的空间结构演化过程和分布有重要影响.根据信息共享程度不同考虑了两种极端信息利用方式:公共信息共享,个体信息利用,及在此两种极端...  采用基于agent的计算经济学方法对市场空间结构演化进行研究.Agent对以往交易信息的利用方式对市场的空间结构演化过程和分布有重要影响.根据信息共享程度不同考虑了两种极端信息利用方式:公共信息共享,个体信息利用,及在此两种极端情况之间的有限群体信息交流,研究哪种信息共享方式有利于产生中央集中市场,哪种不能.模型中利用了学习、记忆与协作机制.结果表明,在没有中央规划,没有预设任何初始空间结构的情况下,由个体间简单局域相互作用可以产生稳定的全局空间结构.在有公共信息共享或相当程度的信息交流时,市场的空间结构会从分散到集中演化.当个体没有共同的记忆信息,仅靠个体记忆信息,将不能产生集中的市场空间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空间结构演化 涌现 基于agent建模 信息利用 市场形成
原文传递
破碎地层护壁防塌剂研制及性能评价
12
作者 李凡 李大奇 +1 位作者 汤志川 高伟 《精细石油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10-14,共5页
针对顺北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揭开后坍塌掉块严重,遇阻卡钻频发的难题,以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N,N-二甲基丙烯酰胺及自制含甲氧基硅烷基团的有机硅单体为原料,合成了可与碳酸盐岩地层发生键合反应的抗高温有机硅护壁防塌剂SMHB-1。通... 针对顺北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揭开后坍塌掉块严重,遇阻卡钻频发的难题,以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N,N-二甲基丙烯酰胺及自制含甲氧基硅烷基团的有机硅单体为原料,合成了可与碳酸盐岩地层发生键合反应的抗高温有机硅护壁防塌剂SMHB-1。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及热重等表征了产物的分子结构及稳定性,并评价了其搭接抗剪切强度、降滤失性能及封堵性能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SMHB-1溶液处理过的碳酸盐岩岩心片的搭接抗剪强度可达到0.2 MPa, 160℃老化16 h后1%SMHB-1可使4%土浆滤失量降低60.7%,SMHB-1可降低体系渗透率降约61.68%,并且与现场钻井液的配伍性能好。以SMHB-1为核心的水基护壁防塌钻井液体系在顺北X井奥陶系地层进行应用,奥陶系井壁稳定性好,没有掉块产生,扭矩平稳,起下钻顺利,无阻卡,试验井段平均井径扩大率8.6%~1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碎地层 有机硅 井壁稳定 钻井液 护壁剂
下载PDF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二段页岩油基本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昝灵 白鸾羲 +1 位作者 印燕铃 张琬璐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56-365,共10页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二段陆相页岩油具有高产、稳产特征,在剖析页岩油形成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原油物性和地化特征分析,揭示了阜二段页岩油的成因。溱潼凹陷阜二段泥页岩分布广、厚度大,有机质丰度和热演化程度适中,具备形成页... 苏北盆地溱潼凹陷古近系阜宁组二段陆相页岩油具有高产、稳产特征,在剖析页岩油形成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原油物性和地化特征分析,揭示了阜二段页岩油的成因。溱潼凹陷阜二段泥页岩分布广、厚度大,有机质丰度和热演化程度适中,具备形成页岩油的良好物质基础。阜二段页岩油具有低气油比、高异常压力特征,为低含硫轻质—中质油,饱和烃和轻烃含量较高,原油伴生气以甲烷为主。页岩油β-胡萝卜烷、伽马蜡烷含量高,ααα-C_(29)甾烷(20 R)含量高于ααα-C_(27)甾烷(20 R),形成于咸水的还原环境。热演化程度是控制陆相页岩油品质的关键因素,深凹带阜二段处于生烃高峰,页岩油流动性较好。阜二段Ⅰ、Ⅱ亚段泥页岩普遍含有木栓质体(6.6%)和底栖藻无定型体(11.5%),在成熟阶段既生油又生气,有利于形成轻质组分。阜二段泥页岩具有相对适中的有机质丰度和矿物组成,吸附油能力较弱,滞留油以游离油(69%~96%)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演化程度 有机质类型 有机质丰度 页岩油 阜宁组二段 古近系 溱潼凹陷 苏北盆地
下载PDF
虚拟制造资源选择的自组织演化模型及仿真 被引量:1
14
作者 丁绒 孙延明 《工业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5-31,共7页
基于多Agent建模与仿真方法,认为虚拟制造资源选择的自组织演化过程是一个由一系列资源Agent与任务Agent的交互及这些Agent与环境交互共同组成的复杂适应系统过程;以从能够完成某一任务Agent的资源选择路线方案集合中选择一项适应度最... 基于多Agent建模与仿真方法,认为虚拟制造资源选择的自组织演化过程是一个由一系列资源Agent与任务Agent的交互及这些Agent与环境交互共同组成的复杂适应系统过程;以从能够完成某一任务Agent的资源选择路线方案集合中选择一项适应度最大的满意方案为目的,构建了虚拟制造资源选择的自组织演化模型;用Swarm多主体平台对该模型进行了仿真,设计了各Agent间的信息交互机制,并通过内嵌进化遗传算法进行寻优搜索,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最后,用实例仿真验证了所提模型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可以对虚拟制造资源的快速有效选择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制造 agent 遗传算法 自组织演化 仿真
下载PDF
从生物进化看脑苷脂类化合物的分布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5
作者 陈颖 吕洁丽 +2 位作者 段金廒 江励华 郭建明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121-126,共6页
脑苷脂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菌类、植物类、动物类及海洋生物组织细胞膜中含量很低的内源性生物活性物质。本文就近年来发现的脑苷脂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特点与生物进化相关性、脑苷脂类的生物合成与体内转化、生物活性与药理作用、... 脑苷脂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菌类、植物类、动物类及海洋生物组织细胞膜中含量很低的内源性生物活性物质。本文就近年来发现的脑苷脂类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特点与生物进化相关性、脑苷脂类的生物合成与体内转化、生物活性与药理作用、应用前景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和展望,为此类活性成分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苷脂类 化学结构 生物合成 神经保护药 生物进化 抗肿瘤药 神经免疫调节
下载PDF
地层水中低分子量有机酸成因分析 被引量:16
16
作者 陈传平 梅博文 +2 位作者 易绍金 马亭 蔡春芳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8-54,共7页
实验初步揭示了地层水中低分子量有机酸的主要来源:①由干酪根中含氧基团的断裂产生,伴随着干酪根热演化的全过程,主要发生在成熟早期阶段;②由地下水中微生物对原油的降解及游离氧气的氧化作用产生,发生在近地表或开启程度较高,... 实验初步揭示了地层水中低分子量有机酸的主要来源:①由干酪根中含氧基团的断裂产生,伴随着干酪根热演化的全过程,主要发生在成熟早期阶段;②由地下水中微生物对原油的降解及游离氧气的氧化作用产生,发生在近地表或开启程度较高,有大气降水补给的地带;③由围岩矿物中的高价元素组成的离子或化合物,如Fe ̄(3+)、SO等,与有机质之间发生的氧化一还原反应所产生,反应受较高温度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水 有机酸 干酪根 油气勘探 石油生成
下载PDF
四川赤普铅、锌矿床生物标志化合物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长青 余金杰 +2 位作者 毛景文 于航 李厚民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32-848,共17页
赤普铅、锌矿床的矿体中发育大量沥青,铅、锌矿化形成与沥青密切相关。应用族组分分离和定量及饱和烃色—质分析等方法对铅、锌矿中的沥青族组分和生物标志物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通过研究取得如下认识:(1)铅、锌矿床... 赤普铅、锌矿床的矿体中发育大量沥青,铅、锌矿化形成与沥青密切相关。应用族组分分离和定量及饱和烃色—质分析等方法对铅、锌矿中的沥青族组分和生物标志物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通过研究取得如下认识:(1)铅、锌矿床内有机质主要来自碳酸盐岩,其次来自页岩,没有陆源有机质的加入;这种混合来源特征受到不同来源成矿流体作用的影响。(2)矿区内有机质反映了热液流体经历了还原、高盐度的物理化学过程。(3)矿区内有机质成熟度高,主要为炭质沥青,反映有机质的演化程度较高;矿体内有机质与围岩内有机质成熟度类似,反映它们经历了类似的地质作用过程。(4)有机质还原碳酸盐岩中的硫酸盐岩,产生还原硫,为铅、锌等硫化物的沉淀创造条件。(5)成矿流体中烃类含量比较高,推断已经演化到高成熟阶段的有机质可能以古油气藏的形式参与了成矿作用;有机质在与含矿流体混合过程中扮演着还原剂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标志物 还原剂 铅、锌 有机质演化 赤普
下载PDF
酮——有机酸盐生烃过程中的重要产物 被引量:8
18
作者 雷天柱 夏燕青 +3 位作者 郑建京 王有孝 孟仟祥 靳明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4-87,共4页
通过对有机酸盐进行热模拟,以研究有机酸盐生烃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有机酸盐具有不同于其他传统生烃母质的演化特征——液态产物中有高含量的酮。进一步分析研究表明,在自然界有机酸盐生成的酮化合物主要是酮-2,烃源岩中0.45×... 通过对有机酸盐进行热模拟,以研究有机酸盐生烃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有机酸盐具有不同于其他传统生烃母质的演化特征——液态产物中有高含量的酮。进一步分析研究表明,在自然界有机酸盐生成的酮化合物主要是酮-2,烃源岩中0.45×10^-3TOC或0.11×10^-3岩样酮含量是有机酸盐生烃的判识底线,酮作为评价有机酸盐生烃贡献强度的指标主要适合于中-低温演化阶段的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酸盐 热演化 碱性地层
下载PDF
内蒙古陶海营子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泥岩热演化程度研究 被引量:25
19
作者 公繁浩 陈树旺 +9 位作者 张健 郑月娟 李永飞 苏飞 黄欣 冯志强 王青海 王世辉 唐友军 蒋兴超 《地质与资源》 CAS 2012年第1期129-133,共5页
近年来松辽盆地外围油气勘探-基础地质调查表明,大兴安岭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发育有厚层的暗色泥岩,为重要的潜在生烃层系之一.林西组在陶海营子地区出露广泛.本次研究采集了该区露头和钻井中的暗色泥岩样品.通过镜质体反射率(Ro)、伊利... 近年来松辽盆地外围油气勘探-基础地质调查表明,大兴安岭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发育有厚层的暗色泥岩,为重要的潜在生烃层系之一.林西组在陶海营子地区出露广泛.本次研究采集了该区露头和钻井中的暗色泥岩样品.通过镜质体反射率(Ro)、伊利石结晶度(KI指数法),对本区林西组暗色泥岩的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认为本地区林西组烃源岩演化处于高—过成熟演化阶段,未进入变质阶段,具有较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西组 有机质热演化程度 镜质体反射率 伊利石结晶度 内蒙古
下载PDF
高温低伤害压裂液性能优化与应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洪升 王俊英 +4 位作者 郎学军 张晓瑛 李玉琴 王栋 程宝生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3-26,共4页
中原油田应用的压裂液存在着残渣含量高、表面活性差、地层损害程度严重等问题。针对深井高温地层压裂改造的要求,采取了降低成胶剂残渣含量、提高液体表面活性、稳定地层粘土矿物、改善交联体系以及实行分段破胶等技术措施,使压裂液具... 中原油田应用的压裂液存在着残渣含量高、表面活性差、地层损害程度严重等问题。针对深井高温地层压裂改造的要求,采取了降低成胶剂残渣含量、提高液体表面活性、稳定地层粘土矿物、改善交联体系以及实行分段破胶等技术措施,使压裂液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与地层保护能力。新的压裂液体系主要由低残渣羟丙基胍胶、HY-605和HF-605高活性复合表面活性剂体系、新型油溶性树脂、复合型粘土稳定剂和高温延迟交联剂OB-99组成。高温低伤害压裂液体系在现场3井次应用表明,该压裂液保证了高砂比、大排量和复杂工艺条件下的压裂施工顺利进行,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果,压后初期日增油量为51.3 t,累计增油量为4900 t;日增天然气量为8300 m^3,累计增气量为124.5×10~4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液 有机硼交联剂 中原油田 表面活性 地层损害 高温成胶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