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unctions of Mulberry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Animal Husbandry and Development Ideas 被引量:1
1
作者 Zeng Xiu Wang Jieping +4 位作者 Zhou Chan Lv Jinfeng Wang Haiyan Gu Shanlin Xiong Dingkui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CAS 2017年第6期370-372,共3页
Ecological animal husbandry is an animal husbandry industry system integrating ecological benefit, economic benefit and social benefit. Breeding cycle is one of the main patterns of ecological animal husbandry develop... Ecological animal husbandry is an animal husbandry industry system integrating ecological benefit, economic benefit and social benefit. Breeding cycle is one of the main patterns of ecological animal husbandry development, but breeding cycle does not form a relatively closed cycle of endogenous resources. In recent years, forage value and ecological value of mulberry have made some progresses in different research areas and angles, but the thought and practice of both forage and ecological value of mulberry has not been systematically interpreted and researched. Based on the short board of animal husbandry development and the advan- tage of mulberry, animal husbandry and mulberry were complemented and fused, and relatively closed planting and raising ecological recycling pattern with mulberry as the axis was raised. Phased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test data were obtained, and the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 : selection of mulberry varieties with both forage and ecological value, cost control of mulberry with both forage and ecological value, quality and safety control system of forage mulberry, orientation of feeding value of forage mulber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BERRY Ecological animal husbandry Protein feed resources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Quality and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Forage value Ecological value
下载PDF
Succession and Enhancement Mechanism of Ecosystem Productivity in the De-farming Area of the Ecotone Between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in North China
2
作者 DU Xiong ZHANG Li-fe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87-496,共10页
The succession and enhancement mechanism of the ecosystem productivity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t de-tarmlng in me ecotone between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in North China was discussed in order to provide an ... The succession and enhancement mechanism of the ecosystem productivity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t de-tarmlng in me ecotone between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in North China was discussed in order to provide an ideaology or a technical basis for maintaining the impetu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is region. A case study was appli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biomass productivity of the de-farming subsystem decreased by 38.4-72.3% compared with that of farming subsystem in the ecosystem. The main function of de-farming subsystem was focused on ecological productivity, it caused the ideal beneficial recycling ‘defarming → planting grass → raising animals → earn money' difficult to be realized. With the differentiation of de-farming subsystem, the natural and social resources input to the farming subsystem were accumulated. This laid a basis for the new attributes of economic productivity to be upgraded. The case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economic productivity of the ecosystem was increased by 8.85-13.35 times due to re-coupling between the de-farming subsystem and the farming subsystem as well as coupling between microhabitat differentiation and crop production in the subsystems, where the microhabitat differentiation could enrich water and fertilizer in the same field.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important mechanisms to enhance the system productivity in the ecotone between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of North China included structure rebuilding and opening of the de-farming ecosystem and taking the advantage of complementary cooperative production among different regions under the market economy and rebuilding an open agro-pasture production struc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system after de-farming biomass productivity economic productivity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theecotone between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of North China
下载PDF
Impact of systems modelling on agronomic research and adoption of new practices in smallholder agriculture 被引量:1
3
作者 D J Connor H van Rees P S Carberry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8期1478-1489,共12页
An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simulation modelling in three diverse crop-livestock improvement projects in Agricultural Research for Development(AR4D) reveals benefits across a range of aspects including identificati... An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simulation modelling in three diverse crop-livestock improvement projects in Agricultural Research for Development(AR4D) reveals benefits across a range of aspects including identification of objectives,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experimental programs, effectiveness of participatory research with smallholder farmers, implementation of system change and scaling-out of results.In planning change, farmers must consider complex interactions within both biophysical and socioeconomic aspects of their crop and animal production activities.For this, whole-farm models that include household models of food, workload and financial requirements have the most utility and impact.The analysis also proposes improvements in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R4 D projects to improve the utility of simulation modelling for securing positive agronomic and livestock outcomes and lasting lega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icultural systems animal production crop production MODELLING research for development
下载PDF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4
4
作者 王芳 王春丽 +1 位作者 马红 刘娣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8期74-78,共5页
畜牧业是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本文分析了我国肉牛、生猪、肉鸡、肉羊产业的发展现状,发现我国畜牧业目前存在... 畜牧业是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本文分析了我国肉牛、生猪、肉鸡、肉羊产业的发展现状,发现我国畜牧业目前存在养殖场动物疫病风险加大,畜禽行业养殖环境约束趋紧,畜禽良种繁育能力不足,科技创新及人才支撑不足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构建完善的公共服务监管体系,科学提高疫情防控能力;推进规模化养殖和标准化生产;强化科技支撑,加快推进科技育种工作;提升技术研发能力,健全产业发展支撑体系等发展对策,以期为我国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业 农业农村经济 规模化养殖 标准化生产
下载PDF
祥云县祥城镇畜牧养殖机械化情况分析
5
作者 李发祥 周体全 《中国农机装备》 2024年第2期106-109,共4页
祥城镇紧紧围绕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按照“产业兴旺、基础牢固、生态宜居、城乡统筹、和谐美丽”的思路,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有序推进全镇畜牧业绿色健康发展。通过对祥城镇畜牧养殖机械化进行调查分析,... 祥城镇紧紧围绕近几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按照“产业兴旺、基础牢固、生态宜居、城乡统筹、和谐美丽”的思路,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有序推进全镇畜牧业绿色健康发展。通过对祥城镇畜牧养殖机械化进行调查分析,提出畜牧养殖业农业机械化发展建议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畜牧养殖 生产情况 调查报告
下载PDF
基于STIRPAT模型的甘肃省农业碳排放特征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杨思存 霍琳 +1 位作者 王成宝 温美娟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493-1502,共10页
从种植业和畜牧业两方面入手,采用排放因子法对甘肃省2000-2020年农业碳排放进行了估算,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基于STIRPAT(Stochastic impacts by regression on PAT)模型探析了甘肃省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结果表明... 从种植业和畜牧业两方面入手,采用排放因子法对甘肃省2000-2020年农业碳排放进行了估算,分析了其时空变化特征,基于STIRPAT(Stochastic impacts by regression on PAT)模型探析了甘肃省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结果表明:(1)甘肃省2000-2020年CO_(2)-e排放量呈“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2015年达到峰值,估算为2320.41×10^(4) t;从2018年开始又逐年增加,直至2020年增至2290.69×104 t。(2)甘肃省农业CO_(2)-e排放结构中,种植业占35%,畜牧业占65%。主要碳排放源中,畜禽胃肠道发酵对农业碳排放总量的贡献最大,其次是化肥和畜禽粪便管理。主要畜禽中,肉牛养殖对碳排放的贡献最大,其次是绵羊、山羊、奶牛和猪,家禽养殖的贡献最小。(3)农村人口、农村居民人均GDP、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农村住户固定资产投资额、农业科技成果应用数量、农业科技投入是影响甘肃省农业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影响力指数分别为-0.017、0.026、0.020、0.038、-0.025、0.031、-0.017、0.016。为有效控制农业碳排放,建议在5个方面采取相应策略:努力提高种植业资源利用效率和土壤碳汇能力;强化畜牧业源头减量、过程控制和末端处理;努力降低农业机械对石油的依赖;有效推动农村清洁能源利用;加大农业低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STIRPAT模型 种植业 畜牧业 甘肃省
下载PDF
福建省“农-牧-菌”循环农业体系构建与技术实践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华 叶菁 +2 位作者 刘朋虎 王义祥 翁伯琦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66-973,共8页
因地制宜地构建农-牧-菌循环农业体系、研发配套关键技术并集成推广应用,有助于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与农业绿色产业发展,其有效实施对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近10年福建省在农-牧-菌循环农业体系优化构... 因地制宜地构建农-牧-菌循环农业体系、研发配套关键技术并集成推广应用,有助于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与农业绿色产业发展,其有效实施对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近10年福建省在农-牧-菌循环农业体系优化构建与关键技术研究方面的进展与应用成效,系统阐述了养猪场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与菌业高效生产、农牧菌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循环利用与有效链接技术、农牧废弃物-食用菌循环农业综合开发体系及调控技术,深入探索了有益微生物菌剂筛选、主要接口技术优化、高效栽培基质研发、温室气体有效减排、复合体系碳中和等集成创新及其技术集成应用,深入分析了科技创新带动乡村循环农业开发与促进乡村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作用,提出深化现代循环农业的研究方向及其重点技术攻关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农-牧-菌 循环农业 体系构建 主要技术
下载PDF
新农牧背景下林学专业教学体系建设--以西藏农牧学院为例
8
作者 杨小林 李永霞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45期165-168,共4页
新农科、新农牧是近年来我国教育发展中的重大方向,是培养新型农业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挥地方农业院校的科研和教学优势,为农村、牧区注入高素质的人才,逐渐成为一项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西藏农... 新农科、新农牧是近年来我国教育发展中的重大方向,是培养新型农业人才、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发挥地方农业院校的科研和教学优势,为农村、牧区注入高素质的人才,逐渐成为一项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西藏农牧学院林学一流专业在新时代、新农牧的背景下建设课程思政体系,夯实学生专业基础,筑牢思想根基,从教育对象、资源组成、教育方式及专业认证等方面开展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进行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为区域振兴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探索出可推广的地方农林院校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模式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牧 林学专业 教学体系 乡村振兴
下载PDF
促进农牧系统耦合推进农牧交错区农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9
作者 于萨日娜 丁继 王璟璇 《现代农业》 2023年第3期30-34,共5页
农牧系统耦合既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举措,也是实现产业兴旺的重要途径,更是农牧交错区农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农牧系统耦合对于促进农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受制饲草料资源分布的时空差异、生计模式落后、农牧业... 农牧系统耦合既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举措,也是实现产业兴旺的重要途径,更是农牧交错区农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农牧系统耦合对于促进农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受制饲草料资源分布的时空差异、生计模式落后、农牧业产业化的滞后性等因素的制约,农牧交错区农牧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因此,应有针对性地培育农牧系统“耦合键”;调整生计策略,增加农牧民收入;提高农牧业技术,促进产业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系统耦合 农牧交错区 农牧业经济 高质量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内蒙古地区农牧产品新零售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小凤 张青辉 《中国商论》 2023年第9期82-84,共3页
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本文分析了内蒙古地区农牧产品新零售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发现,内蒙古特色产业初具规模,网络零售逐年增长;但农牧产品品牌建设不足,影响力较弱;农牧区基础建设落后,物流电商发展受限;农牧民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缺乏新... 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本文分析了内蒙古地区农牧产品新零售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发现,内蒙古特色产业初具规模,网络零售逐年增长;但农牧产品品牌建设不足,影响力较弱;农牧区基础建设落后,物流电商发展受限;农牧民自身发展动力不足,缺乏新零售人才等。通过新零售优势分析,本文结合农牧产品新零售案例为范式,提出解决上述困境的对策。研究认为,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大力建设特色农牧品牌,借助平台推广销售农牧产品;完善线上线下综合服务,融合一二三产业多元发展;借助互联网直播等技术,突破农牧区时空地域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内蒙古 农牧产品 新零售 品牌
下载PDF
西藏农牧产品供应链的现状调研与区块链构建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欣桐 乔鹏程 +1 位作者 张梦琦 尹湾湾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21-27,共7页
本文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进行相关文献的梳理、归纳和分析,总结区块链农牧产品供应链经验,然后采用扎根理论对西藏区块链农牧产品供应链现状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得到与西藏农牧产品供应链紧密相关的14个总范畴,再使用层次分析法进... 本文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进行相关文献的梳理、归纳和分析,总结区块链农牧产品供应链经验,然后采用扎根理论对西藏区块链农牧产品供应链现状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得到与西藏农牧产品供应链紧密相关的14个总范畴,再使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排序,并以此对西藏区块链农牧产品供应链构建进行优化分析,肯定了区块链技术对西藏农牧产品供应链的适配性、西藏物流的重要性、非规模化种养殖农牧民的必要性以及西藏政府部门在整个供应链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块链 供应链 西藏农牧产品 西藏农牧业
下载PDF
西藏三江流域地区农牧资源与农牧经济耦合利用研究
12
作者 李可 张晓雁 陈章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3年第8期59-64,共6页
本文以西藏三江流域地区为研究样本,基于资源耦合理论,选取农牧业系统资源、经济、生态发展指标,构建西藏三江流域农牧资源与农牧经济耦合资源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及耦合协调度等定量分析方法,对西藏三江流域地区2012—2020年农牧... 本文以西藏三江流域地区为研究样本,基于资源耦合理论,选取农牧业系统资源、经济、生态发展指标,构建西藏三江流域农牧资源与农牧经济耦合资源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及耦合协调度等定量分析方法,对西藏三江流域地区2012—2020年农牧业资源与农牧经济耦合资源协调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一是西藏三江流域农牧系统指数增幅较大,发展态势强劲;二是西藏三江流域农牧系统耦合协调度较低,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存在压力。据此提出西藏三江流域农牧耦合资源利用的对策建议:一是探索适应西藏地区现代农牧业循环发展模式;二是转变政府职能;三是加大优惠政策扶持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流域 农牧系统 耦合资源利用
下载PDF
碳中和视角下甘肃省农牧交错区典型样带农户生产系统碳平衡研究
13
作者 贾荣花 李薇 燕振刚 《作物研究》 2023年第3期259-266,共8页
为了了解甘肃省农牧交错区农户生产系统碳平衡现状,全面理性地认识微观尺度上的农业碳排放问题,为政府制定相关低碳减排的政策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早日实现碳中和目标,选取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临夏县、碌曲县为研究区域,通过走访调查,测... 为了了解甘肃省农牧交错区农户生产系统碳平衡现状,全面理性地认识微观尺度上的农业碳排放问题,为政府制定相关低碳减排的政策提供有效参考依据,早日实现碳中和目标,选取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临夏县、碌曲县为研究区域,通过走访调查,测算农户农业碳排放、碳吸收和碳平衡值,对比分析3个区域农户生产系统碳排放的差异性,并运用EKC模型分析农户碳平衡与作物产量、耕种面积的关系等。结果表明:甘肃省农牧交错区典型样带综合系统中,安定区以种为主,以养为辅;碌曲县以养为主,以种为辅;临夏县则以种养结合的模式生产;该区域综合系统碳排放量均大于碳吸收量,表现为碳源,且碌曲县综合系统的碳源能力最强。甘肃省农牧交错区典型样带作物碳排放量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作物碳排放量随着作物产量的增加逐渐呈上升趋势,在作物产量为7497.16 kg/hm^(2)时出现拐点,之后随作物产量增加呈逐渐降低趋势。甘肃省农牧交错区典型样带作物碳吸收量随着作物耕种面积的增加呈逐渐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区 农户生产系统 碳平衡 甘肃省
下载PDF
气象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吕武洁 秦俊灵 高从超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第4期127-129,共3页
河北省沧州市农牧局与沧州市气象局共同签署农业气象服务合作框架协议,为当地农业气象服务的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在双方签署的农业气象服务合作框架协议下,通过双方协商制定合作机制,使气象服务与农业生产建立关联,推动农业气象服务在... 河北省沧州市农牧局与沧州市气象局共同签署农业气象服务合作框架协议,为当地农业气象服务的开展工作奠定了基础。在双方签署的农业气象服务合作框架协议下,通过双方协商制定合作机制,使气象服务与农业生产建立关联,推动农业气象服务在农业防灾减灾中的应用,使二者有机结合,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文章以河北沧州为例,研究气象服务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旨在为现代农业气象服务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服务 农业生产 应用 防灾减灾 农牧与气象
下载PDF
鄂温克族自治旗暴雪天气变化特征分析及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15
作者 包永生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10期244-246,共3页
选取鄂温克族自治旗1971—2021年的降雪量、暴雪量、暴雪日数、最大雪深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法分析鄂温克族自治旗暴雪天气变化特征,并阐述了暴雪天气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鄂温克族自治旗平均每2~3年出现一次暴雪天气。近51... 选取鄂温克族自治旗1971—2021年的降雪量、暴雪量、暴雪日数、最大雪深观测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法分析鄂温克族自治旗暴雪天气变化特征,并阐述了暴雪天气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鄂温克族自治旗平均每2~3年出现一次暴雪天气。近51年鄂温克族自治旗暴雪日数、降雪量、暴雪量均呈波动增加变化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025 d/10年、5.486 mm/10年、0.443 mm/10年;近51年鄂温克族自治旗降雪天气出现在每年10月至翌年5月;6—9月无降雪天气;鄂温克族自治旗4月和10月降雪量最多。鄂温克族自治旗暴雪天气出现在3—5月和10月,其他月份无暴雪天气。近51年鄂温克族自治旗最大雪深呈不断增加趋势,线性变化倾向率为2.032 mm/10年。降雪天气对农牧业生产既有利又有弊,暴雪天气降雪量大,对农牧业危害较大。针对暴雪天气,应做好暴雪天气预报服务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温克族自治旗 暴雪天气 特征 农牧业生产
下载PDF
论牧草产业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和发展布局 被引量:52
16
作者 张英俊 任继周 +1 位作者 王明利 杨高文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1-71,共11页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肉蛋奶刚性需求持续增长,原来典型的猪粮结构已不可持续,因猪粮结构导致的粮经二元种植业结构也应进行调整。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和问题为突破口,全面论述了牧草产业作为种植业和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qu...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肉蛋奶刚性需求持续增长,原来典型的猪粮结构已不可持续,因猪粮结构导致的粮经二元种植业结构也应进行调整。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和问题为突破口,全面论述了牧草产业作为种植业和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调节器",耦合到农业生产中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土壤质量和防治病虫害具有重要效果,对家畜产品质量提高和健康以及牧草产品本身进出口效益均具有重要作用。在现有土地资源和未来人口及食物需求预测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农业持续利用发展模式,提出耦合牧草产业不仅可以促进农田可持续发展,也为畜牧业产业结构从耗粮型转向节粮型的调整提供思路,同时全面论述了我国牧草产业发展布局和种植模式等战略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牧草产业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种植业 畜牧业
下载PDF
基于能值理论的农牧交错带两个典型县域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效应分析 被引量:41
17
作者 董孝斌 高旺盛 严茂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6,共6页
农牧交错带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效应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该文运用能值理论与方法,首次提出了农牧系统耦合度的概念,并对农牧交错带两个典型县域的农牧系统耦合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牧耦合效果不好,主要表现为两种典型结... 农牧交错带生态经济系统耦合效应与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该文运用能值理论与方法,首次提出了农牧系统耦合度的概念,并对农牧交错带两个典型县域的农牧系统耦合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牧耦合效果不好,主要表现为两种典型结构模式,一种以安塞县为代表,农牧能值总体利用率较高,但畜牧业内部结构偏重食粮动物使得高质能转化率低下;另一种以武川县为代表,农牧业结构总体上朝趋于协调方向发展,但畜牧业规模过大,由于草畜平衡严重失调,导致农牧系统耦合机制难以稳定。该文根据能值指标分析结果,还提出了提高农牧系统耦合的一些措施及关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 农牧交错带 农牧系统耦合度 生态经济 华北地区
下载PDF
青海省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对策 被引量:31
18
作者 张耀生 赵新全 周兴民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28-334,共7页
青海省有可利用草地3161×104hm2,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在长期传统游牧畜牧业经营方式下 ,对草地缺乏有效的保护和科学的管理 ,片面追求牲畜存栏数 ,超载过牧现象普遍存在 ,导致草地退化问题严重 ,生态环境破坏 ,自然灾害频繁 ,畜... 青海省有可利用草地3161×104hm2,是我国五大牧区之一。在长期传统游牧畜牧业经营方式下 ,对草地缺乏有效的保护和科学的管理 ,片面追求牲畜存栏数 ,超载过牧现象普遍存在 ,导致草地退化问题严重 ,生态环境破坏 ,自然灾害频繁 ,畜牧业经济效益低下。在这样的基础上实施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 ,需要执行科技兴牧 ,教育先行 ;强化畜牧业生产基础 ,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并重 ;大力促进畜牧业产业化 ,走商品化生产发展道路的方针。推行高效集约化经营的畜牧业生产模式 ,发展具有高原特色 ,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畜产品生产 ,在实现畜牧业向高效益产业转变的基础上顺利地实施生态环境治理和草地资源保护 ,从而达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畜牧业 可持续发展 集约化经营
下载PDF
宁夏粮食主产区农牧结合种植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9
19
作者 许强 刘跟红 +2 位作者 杨建功 王凌 刘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5,共5页
根据畜牧业大发展的需要,从改进传统种植模式和组装新的种植模式入手,共组合了11种农牧结合的种植模式,经过2a大田对比试验,运用"层次分析法"共3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了6种综合效益比传统的小麦/玉米... 根据畜牧业大发展的需要,从改进传统种植模式和组装新的种植模式入手,共组合了11种农牧结合的种植模式,经过2a大田对比试验,运用"层次分析法"共3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了6种综合效益比传统的小麦/玉米套作提高50%以上的"理想模式",供本地区种植业生产选择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粮食主产区 农牧结合 种植模式 层次分析法 综合评价 综合效益
下载PDF
草地农业系统是食品安全的重要保证——关于“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的反思 被引量:20
20
作者 任继周 侯扶江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9,共4页
人口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类对动物性食物的需求将持续增强。由于农业系统的结构性缺陷和监管渠道不畅,动物性食品安全形势却日益严峻。国内外食品安全的历史教训和经验表明,草畜耦合是保障动物性食品安全的系统性基础,草地农业系... 人口增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类对动物性食物的需求将持续增强。由于农业系统的结构性缺陷和监管渠道不畅,动物性食品安全形势却日益严峻。国内外食品安全的历史教训和经验表明,草畜耦合是保障动物性食品安全的系统性基础,草地农业系统则提供草畜耦合不可替代的平台,这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同时,整合管理职能,简化管理机构,建立并完善适应于草地农业系统4个生产层的管理体系,将提供食品安全的制度保障。在我国,破除"以粮为纲"保食物安全的思维定式、树立建设草地农业系统的决心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农业系统 动物生产 畜产品 食品安全 管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