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nges in soil carbon stocks and related soil properties along a 50-year grassland-to-cropland conversion chronosequence in an agro-pastoral ecotone of Inner Mongolia,China 被引量:8
1
作者 Yan JIAO Zhu XU +1 位作者 JiaoHong ZHAO WenZhu YANG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2012年第4期420-430,共11页
Land use chang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soil properties. There is little information available on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post-reclamation from grassland to cropland on soil properties. We compared soil carbon (C)... Land use change significantly influences soil properties. There is little information available on the long-term effects of post-reclamation from grassland to cropland on soil properties. We compared soil carbon (C) and nitrogen (N) storage and related soil properties in a 50-year cultivation chronosequence of grassland in the agro-pastoral ecotone of Inner Mongolia. Field surveys on land use changes during the period of 1955-2002 were conducted to build a chronosequence of cropland of different ages since the conversion from grassl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il C and N storage, soil texture, and soil nutrient contents varied with land use types and cropland ages (P〈0.01). In the 0-30 cm soil layer, the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density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crop- lands (3.28 kg C/m2 for C50 soil) than in the grasslands (6.32 kg C/m2). After 5, 10, 15, 20, 35, and 50 years of crop planting (years since the onset of cultivation), the SOC losses were 17%, 12%, 19%, 47%, 46%, and 48%, respec- tively, compared with the grasslands. The soil total nitrogen (TN) density of the grasslands was 65 g N/m2, and TN density of the cropland soil was 35 g N/m2 after 50 years of crop planting. Both the SOC and TN densities could be quantitatively determined by a negative exponential function of cropland age (P〈0.0001, R2=0.8528; P〈0.0001, R2=0.9637). The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content, pH value were decreased; and the soil bulk density and soil available potassium (AK) content, clay content, and sand content were increased since the conversion of grassland into cropland during the 50-year period. Our results show soil nutrients were higher in grassland than in cropland. The conversion of grasslands to croplands induced a loss of soil C storage and changes of related soil properties. The reclamation time of cultivated soil (cropland age)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on soil properties in the study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use type cropland age GRASSLAND soil physical-chemical properties agro-pastoral ecotone
下载PDF
Wavelet analysis of spring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in arid aeolian area of agro-pastoral ecotone in China 被引量:2
2
作者 Chun-xia ZOU Xiang-dong SHEN +2 位作者 Hong-yun LI Xia-zi LI Zhang-jun LI 《Wa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I CAS 2012年第3期269-277,共9页
The unique regional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are among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frequent wind-sand activity in arid and cold areas in the agro-pastoral ecotone in Inner Mongolia, China.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time s... The unique regional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are among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frequent wind-sand activity in arid and cold areas in the agro-pastoral ecotone in Inner Mongolia, China.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time series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 spring when sandstorms often occur in the area. Based on meteorological data for a 46-year period from 1959 to 2004, multi-scale variations and abrupt changes in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were analyzed with the Mexican hat function (MHF) wavelet method, showing the multi-scale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as well as the periods and change points at different time scal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was obtained using the wavelet analysis method. Obvious staggered features of the variations of spring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were observed in this agro-pastoral ecotone. The strongest oscillation periods of spring temperature variations were 1 and 22 years, while for precipitation, the strongest oscillation periods of variations were 2, 8, and 22 years. In addition, lower spring temperature corresponded to lower precipitation, whereas higher temperature yielded higher precipitation r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ring temperature spring precipitation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MHF waveletmethod arid aeolian area agro-pastoral ecotone
下载PDF
农牧交错区农牧民城镇化意愿及影响因素差异化研究--基于资源禀赋与主体认知视角
3
作者 任彬彬 张凯军 肖少英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87-94,共8页
剖析农牧户城镇化意愿影响机制对农牧交错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基于资源禀赋与主体认知视角,对兴安盟突泉镇农牧户入户调查并采用二元Logistics模型分析农牧户城镇化意愿及影响因素差异性。研究发现:牧户城镇化意愿远低于农户,... 剖析农牧户城镇化意愿影响机制对农牧交错区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基于资源禀赋与主体认知视角,对兴安盟突泉镇农牧户入户调查并采用二元Logistics模型分析农牧户城镇化意愿及影响因素差异性。研究发现:牧户城镇化意愿远低于农户,影响农牧户城镇化意愿的因素不尽相同,除年龄、政策了解度、人均年收入、宅基地用途等共同因素外,农户城镇化意愿另受地形位指数、人均耕地面积、再就业效益信心显著影响,牧户城镇化意愿另受距河流、镇区与草地距离、基础设施与社会保障满意度、住宅补偿与医疗保障效益信心显著影响。研究农牧户城镇化意愿影响动因并提出城镇化政策建议,可为加快农牧交错区城镇化提供路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区 农户 牧户 城镇化意愿 资源禀赋 主体认知 影响因素 二元Logistics
下载PDF
Land engineering and its role for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in the agro-pastoral ecotone:A case study of Yulin, Shaanxi Province, China 被引量:5
4
作者 武文豪 陈宗峰 +3 位作者 李玉恒 王永生 阎佳玉 宋传垚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9年第5期818-830,共13页
With global climate change, the agricultural light-temperature potential productivity in the agro-pastoral ecotone has increased. This offers a good opportunity to develop agriculture in the agro-pastoral ecotone. How... With global climate change, the agricultural light-temperature potential productivity in the agro-pastoral ecotone has increased. This offers a good opportunity to develop agriculture in the agro-pastoral ecotone. However, the agro-pastoral ecotone is also an ecologically fragile area in which land degradation challenge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s population grows and the need for food increases, the land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agro-pastoral ecotone becomes insufficient, and the human–land relationship is not harmonious. Such conditions have limited the agricultural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the ecotone. The paper demonstrates how land engineering may improve land quality and support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the ecotone based on studies at a research station established in 2015 in Yulin,Shaanxi Province, China. The studies target three factors: soil improvement, crop selection,and field manage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1) The highest yield of crops planted on improved land is close to or even higher than that achieved under previous crop growth conditions. For instance, the corn yields can exceed 25%.(2) The potatoes grown on the improved land yield the highest gross income, reaching 67,200 yuan/ha. By way of land engineering,input costs can be balanced in 3–5 years.(3) As a result of land engineering, some villages in Yulin City have realized sustainable agricultural and even rural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of this model will suppor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the agro-pastoral ecot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o-pastoral ecotone LAND ENGINEERING degraded LAND CONSOLIDATION human–land relationship SUSTAINABILITY
原文传递
北方农牧交错区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对气候波动的响应--以准格尔旗为例 被引量:11
5
作者 孙特生 李波 张新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6155-6167,共13页
气候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有重大影响。以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区的准格尔旗为例,利用气象和《统计年鉴》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准格尔旗1961—2009年降水量、平均气温的波动特征,计算出该地区1961—2009年农业生态系统NPP值和... 气候变化对区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有重大影响。以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区的准格尔旗为例,利用气象和《统计年鉴》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准格尔旗1961—2009年降水量、平均气温的波动特征,计算出该地区1961—2009年农业生态系统NPP值和主要农作物的气候产量,论述了准格尔旗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对气候波动的响应。结果表明:(1)降水量和平均气温的年际、年内波动均显著。(2)准格尔旗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呈现阶段性地波动上升趋势。排除社会、科技等影响,气候生产力对气候波动表现出较强的敏感性,是作物气候生态适应的结果。(3)中国北方雨养旱作区,粮食气候产量受降水量年际波动(特别是7、8月)显著影响;谷子、糜黍、玉米、薯类、大豆和油料等农作物的气候产量与降水量年际波动呈显著正相关;谷子、糜黍的气候产量与生长季降水量年内波动呈显著负相关。集水型生态农业是北方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友好的农业发展模式。(4)谷子、糜黍、薯类、大豆和油料等农作物的气候产量与6、7、8月平均气温年际波动呈显著负相关;生长季平均气温年内波动对谷子、糜黍、大豆和油料等农作物的气候产量有显著负面影响。因此,需要综合采取工程、生物和农业措施,将气候变化对主要农作物气候产量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 气候波动 气候产量 北方农牧交错区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熵权法的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农业用水水平综合评价 被引量:2
6
作者 王腾 李佳 +4 位作者 付尧 郑慧 赵永峰 李俊 樊才睿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59-266,共8页
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灌溉是水资源消耗的主要途径,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区域可利用水资源量。为探究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用水水平,以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农业灌溉用水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用水现状的基础上,... 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灌溉是水资源消耗的主要途径,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区域可利用水资源量。为探究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用水水平,以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农业灌溉用水为研究对象,在综合分析用水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层次分析—熵权法和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体现农牧交错带农业用水特征的代表性指标,构建农牧交错的农业用水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对2020年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农业用水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各旗县间农业灌溉用水量相差较大,整体呈现东高西低趋势,灌溉水量为582.41~4905.86 m^(3)/hm^(2),灌溉水利用效率为51%~84%;各旗县农业用水综合评价得分为2.26~3.67,农业用水水平整体处于中等偏上,29个旗县中较高水平占比44.80%,中等水平占比55.20%;与作物水分利用效率(WUE)对比,构建的综合评价体系可以更真实地反映出农牧交错带农业用水实际情况,对于农牧交错带中农业用水水平处于中等偏下水平的旗县地区,需加大力度发展农业节水措施,提升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农业用水 模糊综合评价 层次分析—熵权法
下载PDF
农牧交错带草-畜-田耦合的IRM模拟分析
7
作者 徐轩 张英俊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0-326,共7页
通过模拟农牧交错带的农牧业生产情况,运用综合速率法(IRM)结合草-畜-田耦合的概念模型进行系统分析,以期预测农牧交错带张家口地区的结构和功能。结果表明:模拟当前的生产模式,到2015年,预测粮食年产量可达到1.88×109kg,畜产品达... 通过模拟农牧交错带的农牧业生产情况,运用综合速率法(IRM)结合草-畜-田耦合的概念模型进行系统分析,以期预测农牧交错带张家口地区的结构和功能。结果表明:模拟当前的生产模式,到2015年,预测粮食年产量可达到1.88×109kg,畜产品达到0.75×109kg,草产品达到近2.00×109kg;子系统之间耦合后,畜产品产量大幅提升,年增长量达到0.08×109kg,是耦合前的5.76倍,而耦合后粮食产量的增幅不大,年增长量仅比耦合前增加0.01×107kg。综合速率法结合草-畜-田耦合的概念模型对系统的能物流模拟,实现了对耦合系统的数量化、指标化的研究,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具有独到优势,在研究方法论上具有示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田耦合 IRM 状态跃迁速率
下载PDF
农牧交错区不同撂荒年限对农田土壤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黄晶 刘克思 +5 位作者 豆鹏鹏 高茜 刘程 苗正洲 任卓然 王堃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7-683,共7页
为研究撂荒年限对农田土壤的影响,本试验于8月植物生长旺季进行,选取未撂荒农田(CK)、撂荒7年(7a)、15年(15a)和30年(30a)的农田采集土壤样品,室内计算分析土壤理化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撂荒显著提高了土壤容重,降低了土壤孔隙度和... 为研究撂荒年限对农田土壤的影响,本试验于8月植物生长旺季进行,选取未撂荒农田(CK)、撂荒7年(7a)、15年(15a)和30年(30a)的农田采集土壤样品,室内计算分析土壤理化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撂荒显著提高了土壤容重,降低了土壤孔隙度和土壤pH。与未撂荒地对比,撂荒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全氮(Soil total nitrogen,TN)和全磷(Soil total phosphorus,TP)的含量。因此,长期撂荒对土壤养分状况具有显著改善作用。不同撂荒年限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养分指标均呈显著正相关,长期撂荒下更少的蒸散耗水量减少了土壤水分的损失,使土壤养分得到了积累。本研究可为坝上农牧交错带撂荒地的合理规划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农田 撂荒年限 土壤水分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养分
下载PDF
北方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质量动态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河北坝上地区为例
9
作者 武爱彬 陈辅国 +3 位作者 赵艳霞 秦彦杰 沈会涛 刘欣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24,共13页
[目的]农牧交错区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精准评估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质量与影响因素对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有重要作用,可以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本文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利用20... [目的]农牧交错区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精准评估农牧交错区生态环境质量与影响因素对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及治理有重要作用,可以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与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本文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利用2000-2020年Landsat遥感影像、土地利用数据、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数据,根据河北坝上地区的生态特点,构建新型遥感生态指数(new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nRSEI),评估了河北坝上地区2000—2020年的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特征,并引入地理探测器分析了影响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结果](1)2000—2020年河北坝上地区nRSEI均值经历了“上升—下降—上升”的过程,总体表现为增加。研究区东侧生态环境质量较高,西部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略低;(2)2000—2020年期间河北坝上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中改善的面积占比较高,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6.16%,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主要发生在研究区西部;恶化的面积占比为8.20%,生态环境质量下降主要发生在研究区东部;(3)2000—2020年期间河北坝上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布呈现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局部聚集以“高-高”和“低-低”为主:(4)2000—2020年,单因子中对生态环境质量影响较大的为自然因素中的温度、降水量和坡度以及社会经济因素中距一级、三级道路距离、距县政府距离;2000年和2010年与距一级、三级道路距离、距县政府距离交互的组合交互作用值较高;2005年、2015年和2020年则是与降水量交互的组合交互作用值较高。[结论]河北坝上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虽近年有所好转,但其仍处在生态脆弱地区,应重视其生态环境的保护及治理,减少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区 生态环境质量 新型遥感生态指数 地理探测器模型
下载PDF
北方农牧交错区农户干旱风险感知及其适应策略研究:以陕西省榆阳区为例
10
作者 李玉恒 张铃悦 +1 位作者 黄惠倩 张蚌蚌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01-1210,共10页
为增强农户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提升农业生态系统的气候韧性,本研究以陕西省榆阳区为例,基于农户调研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北方农牧交错区农户干旱风险感知及其适应策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的干旱风险感知与适应意向之间... 为增强农户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提升农业生态系统的气候韧性,本研究以陕西省榆阳区为例,基于农户调研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北方农牧交错区农户干旱风险感知及其适应策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户的干旱风险感知与适应意向之间存在复杂的非线性相关关系。农户对干旱风险严重性的感知由高到低依次为农兼户、兼农户、非农户、纯农户,适应感知由高到低依次为非农户、纯农户、兼农户、农兼户。农兼户对干旱风险严重性的感知最为强烈而适应感知最弱,纯农户对干旱风险严重性的感知程度最低而适应感知较强;接近半数(47.5%)的受访农户愿意积极应对干旱风险,非农化水平较高的农兼户和兼农户适应意向更强烈,分别有72.34%和58.33%的农户产生积极的适应意向,有36.19%的纯农户产生积极适应意向,非农户的比例仅占23.08%;农户适应感知、适应激励、自然资本、物质资本、社会资本与适应意向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且均为正相关。基于以上结果,本研究提出了旨在提升北方农牧交错区农户干旱风险适应能力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风险 农户生计 适应策略 农牧交错区 中国
下载PDF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佳仪 马小花 +2 位作者 乔丽娜 马莉 卞莹莹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63-2272,共10页
为探究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s value,ESV)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子,本研究基于1990—2020年七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当量法估算北方农牧交错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GEE云平台与ArcGIS软件的支撑下,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 为探究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cosystem services value,ESV)时空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子,本研究基于1990—2020年七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当量法估算北方农牧交错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GEE云平台与ArcGIS软件的支撑下,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并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揭示影响其变化的关键驱动因子。北方农牧交错区30a间草地面积增幅最大,建设用地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林地与荒地面积减少,耕地与水域面积基本保持不变,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基本稳定,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化主要发生在耕地、林地与草地之间;北方农牧交错区年均ESV总量呈降低趋势,以林草地和水域提供调节服务为主,其次为支持服务、供给服务和文化服务,研究区ESV的空间分布与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高度关联;北方农牧交错区ESV空间分异性受多种因素共同驱动,单因子表现为NDVI解释力最高,双因子表现为夜间灯光与NDVI交互作用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时空变化 驱动力 地理探测器 北方农牧交错区
下载PDF
农牧交错区草地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方法、挑战、不足与展望 被引量:1
12
作者 吕鑫 李晓兵 +3 位作者 张辰昊 党东良 王凯 娄安如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0-131,共12页
土地利用变化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驱动因素,农牧交错区耕地-草地界面变化对草地生物多样性有显著影响,系统梳理相关研究进展,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首先从空间尺度、研究层次、研究方法和应用决策4个角度对农牧交错区草... 土地利用变化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驱动因素,农牧交错区耕地-草地界面变化对草地生物多样性有显著影响,系统梳理相关研究进展,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首先从空间尺度、研究层次、研究方法和应用决策4个角度对农牧交错区草地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阐述,然后分析了当前农牧交错区草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最后就目前已有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当前农牧交错区“耕地-草地界面变化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十分薄弱,研究层次有待扩展、跨尺度集成研究亟须加强。未来应当融入空天地一体化的遥感监测技术,系统推进农牧交错区草地生物多样性研究,在全面理解影响机制的基础上,探索耕地粮食生产和草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双赢方案,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农牧交错区 耕地-草地界面 空天地一体化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东北农牧交错带南段啮齿动物群落结构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13
作者 林思亮 周训军 +6 位作者 兴安 姜洪雪 姚丹丹 秦姣 冯志勇 郭聪 王勇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6-134,共9页
啮齿动物是我国东北农牧交错带主要有害动物类群,威胁当地农牧业生产与居民身体健康。为探讨农牧交错带啮齿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20年和2021年的6月-9月,调查了东北农牧交错带南段不同类型生境中啮齿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利... 啮齿动物是我国东北农牧交错带主要有害动物类群,威胁当地农牧业生产与居民身体健康。为探讨农牧交错带啮齿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20年和2021年的6月-9月,调查了东北农牧交错带南段不同类型生境中啮齿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利用增强回归树模型分析气候、生产力、生境异质性、土壤等因子与啮齿动物密度、物种多样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共捕获601只啮齿动物,分属于18个种,优势种为黑线仓鼠Cricetulus barabensis,占总捕获个体数的27.94%。草地生境中啮齿动物的捕获率(2.99%)最高,农草交错区生境中群落多样性指数最高;不同生境类型的啮齿动物群落结构具有一定差异,且优势鼠种在不同生境类型的捕获率及空间分布格局亦存在差异。气候和生境异质性因子对啮齿动物密度、物种丰富度的综合作用最大,其中净初级生产力通过上行效应调控啮齿动物密度与物种丰富度。基于此,我们建议根据不同生境类型中啮齿动物密度及群落特征制定针对性的鼠害防控对策,并加强优势鼠种在不同生境类型间的迁移及为害的研究,以便更好地开展景观管理,实现害鼠生态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啮齿动物 群落结构 生境类型 生态治理
下载PDF
不同干旱程度下社会规范对农牧交错区社会⁃生态系统的影响
14
作者 侯彩霞 尹小明 王萌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10031-10043,共13页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干旱事件频发,干旱已经严重威胁农牧交错区社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受超载过牧干扰草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农牧交错区社会⁃生态系统面临巨大压力。为维持农牧交错区社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国务院于2002年...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干旱事件频发,干旱已经严重威胁农牧交错区社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受超载过牧干扰草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农牧交错区社会⁃生态系统面临巨大压力。为维持农牧交错区社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国务院于2002年、2012年和2016年相继实行草原禁牧政策、第一轮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和第二轮草原生态奖补政策。然而,政策实施以来违规放牧现象长期存在,农户违规放牧使草原生态系统受到影响,导致禁牧政策和草原生态奖补政策未能有效发挥作用,农牧交错区社会⁃生态系统依然面临系统崩溃风险。基于此,以草场沙化严重区域宁夏盐池县为例,基于多主体建模与仿真方法(Agent-based model,ABM)模拟农户放牧行为决策过程,分析不同干旱程度下,执法力度和邻里效应等社会规范对农牧交错区社会⁃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为更合理的展示和模拟农牧交错区实际,本文结合2021年盐池县问卷调研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部分文献数据以及草原监测数据等,对ABM模型中的参数进行设定,构建了用于模拟干旱干扰下农牧交错区社会⁃生态系统模型。结果显示:(1)干旱影响下农户收入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农户收入最终低于初始状态。同时,随干旱概率的增加,草地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加剧。(2)总体而言,当草场面临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时,执法力度的增加并未有效保证社会⁃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具体表现为,当干旱来临时随执法力度的增加,农户收入能够维持在稳定的区间内,执法力度对农户收入产生的影响较小。并且,在不同干旱程度下执法力度的增强未能有效制止违规放牧行为,导致草地生态系统继续退化。(3)强邻里效应能够很大程度上影响农户行为决策,进而对农牧交错区社会⁃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当农户行为决策受周围农户影响很大时(即强邻里效应下),农户更容易实施违规放牧,致使草地生态系统受超载放牧和干旱影响,造成草地生态系统恶化。而从短期来看违规放牧导致农户生产成本大幅降低,从而提升了农户生产效益,增加农户收入。然而长远而言,强邻里效应下大量农户违规放牧,致使草地生态系统达到最大载畜量,草地生态系统恶化,农户转为舍饲养殖,农户生产经济效益下降,农户收入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区社会⁃生态系统 干旱 违规放牧 执法力度 邻里效应
下载PDF
晋北农牧交错带草地土壤总硝化速率对放牧强度的响应
15
作者 郝杰 刁华杰 +11 位作者 武帅楷 苏原 高阳阳 梁雯君 牛慧敏 杨倩雯 常婕 马腾飞 王亭帅 齐志远 王常慧 董宽虎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769-2776,共8页
为探究不同放牧强度对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地功能微生物参与的硝化过程影响机理。本研究以设置不放牧(0羊单位·hm^(-2)·生长季^(-1))、轻度(2.35羊单位·hm^(-2)·生长季^(-1))、中度(4.80羊单位·hm^(-2)·生长... 为探究不同放牧强度对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地功能微生物参与的硝化过程影响机理。本研究以设置不放牧(0羊单位·hm^(-2)·生长季^(-1))、轻度(2.35羊单位·hm^(-2)·生长季^(-1))、中度(4.80羊单位·hm^(-2)·生长季^(-1))和重度(7.85羊单位·hm^(-2)·生长季^(-1))4个放牧强度的放牧实验平台为研究对象,通过同位素^(15)N库稀释法,测定土壤总硝化速率。结果表明:相比于对照,土壤总硝化速率在轻度、中度和重度放牧处理下分别提高了18.1%,6.2%,22.1%;氨氧化细菌基因AOB amoA丰度分别提高了10.72%,8.92%,42.01%,但在不同放牧强度之间无显著差异。土壤总硝化速率(6.72 mg·kg^(-1)·d^(-1))及AOB amoA拷贝数(1.12×10^(7)copies·g^(-1))最高值均出现在9月份,且整体高于其他月份。本研究表明,氨氧化细菌是参与晋北农牧交错带放牧草地土壤总硝化速率的主要微生物。此外,土壤含水量、铵态氮含量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是影响土壤总硝化速率的关键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硝化作用 放牧强度 农牧交错带 氨氧化古菌 氨氧化细菌
下载PDF
宁夏农牧交错带燕麦品种农艺性状和营养成分综合评价
16
作者 刘定鑫 孙丽婷 +5 位作者 武育芳 吕晓丽 彭文栋 季波 马锋茂 胡高峰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68,80,共8页
【目的】为农牧交错带地区(以宁夏盐池县为例)燕麦品种的引进与筛选提供指导。【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对8个不同燕麦品种的株高、茎粗、干鲜比、叶绿素含量、叶面积、鲜干草产量、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 【目的】为农牧交错带地区(以宁夏盐池县为例)燕麦品种的引进与筛选提供指导。【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通过对8个不同燕麦品种的株高、茎粗、干鲜比、叶绿素含量、叶面积、鲜干草产量、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等进行分析,综合评价比较不同品种生产性能。【结果】株高、茎粗、叶宽、叶绿素含量、叶面积、鲜干草产量、CP、粗灰分、NDF、ADF在各品种间差异显著(P<0.05),其中甜燕1号和牧乐思的干草产量较高,分别达到8 670 kg/hm^(2)、7 877.5 kg/hm^(2),较本地燕麦增产分别达到49.4%、42.3%;茎粗分别为4.74 mm和4.53 mm,粗蛋白达到7.83%和7.80%,品质较好。【结论】牧乐思和甜燕1号品种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在当地推广种植。该研究结果可为宁夏盐池地区乃至农牧交错带地区燕麦种植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燕麦 农艺性状 营养品质 综合评价
下载PDF
基于能值分析的典型农牧交错带可持续发展规模研究——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为例
17
作者 王鑫 海山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6-715,共10页
运用能值方法分析农牧交错带内乌兰察布市2011—2020年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状况,以确定区域开发合理规模,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结果表明:2011—2020年乌兰察布市生态经济系统投入能值(F)平稳上升;产出能值(Y)不断减少;环境负载率(ELR... 运用能值方法分析农牧交错带内乌兰察布市2011—2020年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状况,以确定区域开发合理规模,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结果表明:2011—2020年乌兰察布市生态经济系统投入能值(F)平稳上升;产出能值(Y)不断减少;环境负载率(ELR)不断上升;10a间能值可持续指标(ESI)出现较大波动,总体下降。2011—2016年乌兰察布市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标高于1,生态经济系统发展是可持续的;2017—2020年低于1,为不可持续状态。因此,中短期需增加可更新资源投入,缓解不可更新资源过度使用带来的生态环境退化、环境负荷高等问题,产业上进行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推动高能值产品产出,寻求新兴高能值产出部门替代低能值产出部门;长期需提高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以便提高区域能值需求和产出。以优势交通区位和丰富的资源承接周围相对发达地区能值产出率高和环境负载率低的产业部门,以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能值分析 可持续发展能力 乌兰察布市 内蒙古
下载PDF
北方农牧交错区秸秆覆盖防风蚀技术创新与应用
18
作者 任永峰 刘丹 +6 位作者 张向前 路战远 程玉臣 张德健 何进 赵小庆 高艳华 《北方农业学报》 2024年第2期97-106,共10页
北方农牧交错区是我国遏制荒漠化和沙化东移南下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对国家粮食安全和边疆稳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长期以来,由于严重土壤风蚀和过度耕作而导致的农田沙化退化和产能下降等问题日益凸显,国内外开展实施的秸秆粉碎覆盖地... 北方农牧交错区是我国遏制荒漠化和沙化东移南下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对国家粮食安全和边疆稳定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长期以来,由于严重土壤风蚀和过度耕作而导致的农田沙化退化和产能下降等问题日益凸显,国内外开展实施的秸秆粉碎覆盖地表防风蚀技术,在农牧交错区应用时秸秆易吹移造成土壤裸露、防风减蚀稳定性差,因此,秸秆覆盖防风蚀技术的深入研究在农田生态治理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论述了留茬覆盖、碎秆覆盖、茬-秆复合覆盖等秸秆覆盖技术的防风蚀效应和保墒培肥效应,阐明了秸秆覆盖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作物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影响,总结了茬-秆复合覆盖技术的创新内容和应用效果,明确了结合农牧交错区生态特点和复杂耕种制度创建的差异化茬-秆复合精准覆盖技术的防风减蚀效果和适宜性。差异化茬-秆复合精准覆盖技术已成为我国东北黑土地保护、国家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等重大工程的主导技术并大面积推广应用,为农田保护利用和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农牧交错区 留茬覆盖 秸秆覆盖 -秆复合覆盖 防风减蚀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与轮作制度对晋北饲用燕麦产草量的影响
19
作者 成华强 侯青青 +1 位作者 朱敏 杨轩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599-2613,共15页
本研究旨在探究适合晋北地区饲用燕麦(Avena sativa L.)轮作制度及各区域饲用燕麦产量对气候变化和轮作制度的响应。为此,基于已验证的APSIM(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 sIMulator)设定3种轮作制度,即O-O(饲用燕麦连作)、P-O(马铃... 本研究旨在探究适合晋北地区饲用燕麦(Avena sativa L.)轮作制度及各区域饲用燕麦产量对气候变化和轮作制度的响应。为此,基于已验证的APSIM(Agricultural Production System sIMulator)设定3种轮作制度,即O-O(饲用燕麦连作)、P-O(马铃薯-饲用燕麦轮作)、M-O(玉米-饲用燕麦轮作),结合气候模型对晋北18个站点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APSIM可有效模拟晋北地区玉米,马铃薯和饲用燕麦的生产,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小于21%,一致性系数d大于0.90;平鲁、神池、左云饲用燕麦产草量高(16,020~20,817 kg hm^(-2));对比MID与BAS时期,各站点O-O、M-O、P-O饲用燕麦产草量增加5.49%~23.20%;对比END和MID时期,代县、大同等10站点O-O、M-O和P-O的饲用燕麦产草量提高0.27%~9.15%,繁峙仅O-O产草量显著下降22.76%;P-O系统有更多的季后土壤水分留存,多数情况下实行该系统更利于饲用燕麦高稳产;土壤储水能力较差但植物可利用水分较高的阳高点,易因预测情景的降雨量提高弥补燕麦生长旺盛期被利用的水分,利于耗水较多的O-O。综上,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挖掘晋北区域饲用燕麦生产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并为饲用燕麦高产、稳产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燕麦 轮作 晋北农牧交错带 气候变化 APSIM
下载PDF
宁夏农牧交错带不同饲用高粱品种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综合评价
20
作者 刘定鑫 武育芳 +2 位作者 彭文栋 马锋茂 张秀红 《农业科学研究》 2024年第3期13-18,共6页
为筛选适宜农牧交错带地区种植的高粱品种,在宁夏盐池县四墩子开展不同品种饲用高粱种植试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8个供试高粱品种的株高、茎直径、叶绿素SPAD值、干鲜比、叶茎比、干草产量、粗蛋白(CP)、粗灰分(Ash)、酸性洗涤纤... 为筛选适宜农牧交错带地区种植的高粱品种,在宁夏盐池县四墩子开展不同品种饲用高粱种植试验。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8个供试高粱品种的株高、茎直径、叶绿素SPAD值、干鲜比、叶茎比、干草产量、粗蛋白(CP)、粗灰分(Ash)、酸性洗涤纤维(ADF)、中性洗涤纤维(NDF)和相对饲用价值(RFV)为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各品种的株高、茎直径、叶绿素、干鲜比、叶茎比、干草产量、w(CP)、w(Ash)、w(NDF)、w(ADF)均差异显著(P<0.05),其中高丹草多维、海牛的干草产量较高,达26 106.66、21 893.33 kg/hm^(2);中科甜438、高粱大奖1230的株高较高,分别为274.13、232.86 cm,其茎秆也较粗,分别为12.52、13.12 mm,w(CP)分别为7.51、6.45,品质较好。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对各品种的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中科甜438和高粱大奖1230的表现较好,适宜在农牧交错带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高粱 农艺性状 营养品质 综合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