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现状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以内蒙古多伦县为例 被引量:53
1
作者 刘全友 童依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025-1030,共6页
主要研究内蒙古典型地区多伦县土地利用现状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 ,主要包括土地利用方式、程度和效率等。研究表明 :在近一个时期 ,该地区人口在不断增长 ,土地利用结构在不断变化 ,如自 1 983年到1 999年期间 ,其耕地由原来的 1 8.83 ... 主要研究内蒙古典型地区多伦县土地利用现状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 ,主要包括土地利用方式、程度和效率等。研究表明 :在近一个时期 ,该地区人口在不断增长 ,土地利用结构在不断变化 ,如自 1 983年到1 999年期间 ,其耕地由原来的 1 8.83 %上升到 3 2 .0 9% ,增长了 1 3 .2 6 % ;而草地由原来的 5 1 .79%降到3 6 .1 3 % ,消减了 1 5 .6 6 % ;林业用地由原来的 4.1 6 %降到 2 .87% ,下降了 1 .2 9% ,这种结构性的变化 ,致使植被、林地在减少 ,草原在退化。如 2 0世纪 5 0年代最高产草量 (鲜重 )可达 75 0 0 kg/hm2 ,到 1 983年下降到3 0 0 0 kg/hm2 ,而现在只有 1 5 0 0 kg/hm2 ;而这种草场退化结果又导致农田沙化 ,肥力下降 ,如农田比草地土壤有机质低 5 0 %左右 ,而 N、P、Zn等其他元素在 3 0 %左右 ;草地与沙化草地相比 ,有机质、N、P、Zn的含量普遍低 2 0 %~ 5 0 %。为此 ,在本区必须进行土地分类和土地潜力分类为主的土地利用评价 ,以满足土地得以合理利用和自然保护等现代土地利用规划的需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 农牧交错带 土地利用 生态环境
下载PDF
近40年来世界粮食生产和农业生态环境变化概况 被引量:1
2
作者 江爱良 《生态农业研究》 CSCD 1993年第4期6-14,共9页
1950—1984年全世界粮食生产以较大的幅度增长,其间的平均增长率为每年2.9%;但1984—1992年粮食增长的幅度明显下降,平均为每年0.7%。以人均粮食来统计,1950—1980年期间,人均粮食每10年增长速率超过30%,至80年代中期人均报食开始减... 1950—1984年全世界粮食生产以较大的幅度增长,其间的平均增长率为每年2.9%;但1984—1992年粮食增长的幅度明显下降,平均为每年0.7%。以人均粮食来统计,1950—1980年期间,人均粮食每10年增长速率超过30%,至80年代中期人均报食开始减少。前期粮食增长较大的主要原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后期粮食增长减缓或衰退的主要原因被认为是全球(农业)生态环境的劣变和人口的不断增多。本文试图探讨防止人均粮食下降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粮食生产 农业 生态环境变化
下载PDF
喀斯特峰丛山地立体生态农业模式实施效果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平果县果化示范区为例 被引量:19
3
作者 吴孔运 蒋忠诚 +1 位作者 罗为群 覃小群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1197-1200,共4页
果化示范区的立体生态农业由粮食作物(玉米)-经济作物(黄豆)-牧草轮作模式、果树(火龙果、澳洲坚果)-药材(金银花、苦丁茶)模式及水源林-牧草-畜禽模式等组成,充分利用了岩溶峰丛洼地自然环境提供的光、热、水和土壤等资源。4... 果化示范区的立体生态农业由粮食作物(玉米)-经济作物(黄豆)-牧草轮作模式、果树(火龙果、澳洲坚果)-药材(金银花、苦丁茶)模式及水源林-牧草-畜禽模式等组成,充分利用了岩溶峰丛洼地自然环境提供的光、热、水和土壤等资源。4年来立体生态农业模式运行结果表明:立体生态农业使示范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良好改善,植被覆盖率由2000年的10%提高到2005年的50%-70%。农民年均纯收入也由实施前的632元上升到2005年的1 524元。与传统农业相比,立体生态农业更关注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生态农业 复合农林结构 传统农业 果化示范区 环境效益 经济效益
下载PDF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以陕北榆林市为例 被引量:121
4
作者 杨述河 闫海利 郭丽英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9-55,共7页
基于1985~2000年间的高分辨率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数据,对位于农牧交错带的陕北榆林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区域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85~2000年,榆林市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明显,土地利用变化多分布在北部风沙滩地区,表明... 基于1985~2000年间的高分辨率土地利用/土地覆盖数据,对位于农牧交错带的陕北榆林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区域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85~2000年,榆林市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明显,土地利用变化多分布在北部风沙滩地区,表明这些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相对活跃.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上得到改善,但局部地区恶化也相当严重,且在县级尺度上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分异特征.在大的区域尺度上北部风沙滩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程度强于南部丘陵沟壑区.导致生态环境变化(改善和退化)的主导因素是林地、草地与其它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类型之间的转变,其中治沙种草与防护林体系建设对该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贡献率最高,达到7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环境效应 榆林市
下载PDF
加强多目标调查成果转化与应用 为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服务 被引量:4
5
作者 杨晓波 王文清 +4 位作者 马力 于成广 边维勇 乌爱军 刘明华 《岩矿测试》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43-346,共4页
依据多目标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已经取得的部分成果(如:国土环境质量状况、农田区土壤肥力和营养状况、规划特色优势农作物产地、部分地方病分布区和影响因素等),从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土地管理水平和发展现代化农业等方面提出了深化调... 依据多目标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已经取得的部分成果(如:国土环境质量状况、农田区土壤肥力和营养状况、规划特色优势农作物产地、部分地方病分布区和影响因素等),从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土地管理水平和发展现代化农业等方面提出了深化调查成果的意见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 生态环境 农业生产环境 环境污染与保护
下载PDF
日本环境保全型农业的综述:发展历史、挑战及新机遇(英文) 被引量:4
6
作者 邱振勉 陈碧霞 永田明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CSCD 2013年第3期231-241,共11页
农业生态系统是世界上最大的人类管理的生态系统。环境保全型农业的发展对扭转世界上生物多样性巨大损失的局面意义重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项目是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起的以保护和动态管理传统农业知识系统及其景观为目... 农业生态系统是世界上最大的人类管理的生态系统。环境保全型农业的发展对扭转世界上生物多样性巨大损失的局面意义重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项目是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起的以保护和动态管理传统农业知识系统及其景观为目标的国际性项目。日本农林水产省(MAFF)1992年开始高度重视现代农业生产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能登半岛和佐渡市被认定为发达国家中最早的GIAHS试点地,这也显示了日本地方层面保护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的决心。本文综述了日本环境保全型农业发展的历史过程,现状,面临的挑战和新的机遇。日本现有的环境保全型农业包括: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的做法,重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农法,有机农业等等。本文重点介绍了北陆地区的环境保全型农业发展的情况,尤其是石川县能登地区和新泻县佐渡市的情况以及最新的案例分析。本文使用最新的政府报告等官方文件,统计数据和学术论文进行分析并初步探讨如何进一步发展和扩大环境保全型农业的政策建议。本文分析环境保全型农业推广的问题并介绍了环境保全型农产品的市场价格的研究成果。认为重视农民的利益,鼓励城市居民,科研人员以及私营企业等多方面的参与,以及地方政府支持环保产品拓宽销路是环境保全型农业能得到切实发展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环境政策 可持续农业 生态农民 经济评价 环境意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