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分布及资源化利用需求分析
1
作者 武瑞娟 豆叶青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89-1294,共6页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为提高区域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率,促进秸秆资源化利用产业化发展,文章对河南省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量、秸秆养分蕴含量等进行了估算,明确了河南省秸秆资源分布特征,同时结合河南省秸秆资源化利用需...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为提高区域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率,促进秸秆资源化利用产业化发展,文章对河南省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量、秸秆养分蕴含量等进行了估算,明确了河南省秸秆资源分布特征,同时结合河南省秸秆资源化利用需求量,计算分析了全省秸秆资源化利用潜力。结果表明:2022年河南省主要农作物秸秆理论资源量和可收集资源量分别为10386.88万t和8108.91万t,主要分布在驻马店、南阳、周口和商丘,区域秸秆资源量差异较大;2022年河南省可收集秸秆中氮、磷、钾蕴含量分别为66.64万t、19.66万t和105.94万t,可收集秸秆量理论上可以代替当年全省氮肥需求量的42.28%、磷肥需求量的27.38%,可全量代替当年的钾肥需求量;牲畜饲料化秸秆需求量为1375.48万t,占全省可收集秸秆资源总量的16.96%;基料化秸秆资源需求量为184.95万t,占全省秸秆资源总量的2.28%;可收集秸秆全部能源化利用可替代4086.25万t标准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 资源分布 能源化 资源化
下载PDF
河南省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现状分析及对策 被引量:8
2
作者 聂胜委 郭占玲 +2 位作者 张巧萍 张玉亭 吕书凡 《山西农业科学》 2015年第5期599-602,共4页
采用问卷调查和数据资料搜集相结合的方式,对河南省的秸秆资源量、分布区域及利用途径进行了较为客观详细的阐述,针对不同类型的作物秸秆(如小麦、玉米、水稻、花生)从分布的地域性、分布密度、可搜集量以及利用率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采用问卷调查和数据资料搜集相结合的方式,对河南省的秸秆资源量、分布区域及利用途径进行了较为客观详细的阐述,针对不同类型的作物秸秆(如小麦、玉米、水稻、花生)从分布的地域性、分布密度、可搜集量以及利用率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秸秆资源存在总量大,利用及分布在地区之间差异较大,利用率整体偏低等特点;并提出了提高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率的方向和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资源 分布现状 利用 河南省
下载PDF
四川秦巴山区矿产资源开发合理布局浅议 被引量:2
3
作者 方乙 郗爱华 +1 位作者 葛玉辉 冯明友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6年第2期18-23,共6页
秦巴山区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的龙门山与大巴山地带,目前已探明有储量的矿种46种,但规模均以中小型为主,缺乏大型、超大型矿床。根据文献查阅及实地调研,分析四川秦巴山区矿产资源开发的现状,提出矿产资源开发区块划分需要考虑的7项因... 秦巴山区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的龙门山与大巴山地带,目前已探明有储量的矿种46种,但规模均以中小型为主,缺乏大型、超大型矿床。根据文献查阅及实地调研,分析四川秦巴山区矿产资源开发的现状,提出矿产资源开发区块划分需要考虑的7项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四川秦巴山区矿产资源开发进行了2个鼓励开发区、5个限制开发区和2个禁止开发区的划分,分析了四川秦巴山区绿色循环发展矿产资源开发合理布局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 开发利用 合理布局 四川秦巴山区
下载PDF
论作物高效生产 被引量:5
4
作者 杨国正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2-15,共4页
阐述了作物高效生产的含义,并在分析作物高效生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采取机械化栽培、轻简化栽培和模式化栽培来实现作物高效生产。同时指出,我国作物高效生产仍需研究的课题:环境因子的作用范围及组合,资源的高效利用... 阐述了作物高效生产的含义,并在分析作物高效生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采取机械化栽培、轻简化栽培和模式化栽培来实现作物高效生产。同时指出,我国作物高效生产仍需研究的课题:环境因子的作用范围及组合,资源的高效利用,作物的抗逆能力,农业机械的多样化、多用途化以及作物生产的模式化、标准化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高效生产 资源利用 合理配置
下载PDF
粤北山区农业气候资源特征及其利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冯颖竹 兰霞 张璧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26-32,共7页
通过对粤北山区农业气候资源特征和现行农作制度分析,建议农业部门应根据山区的海拔高度、坡向布局作物,大力发展优质果蔬、高效经济林和水源林。
关键词 农业气候资源 作物布局 合理利用
下载PDF
贵州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分布及综合利用现状 被引量:31
6
作者 张雅蓉 李渝 +1 位作者 蒋太明 张文安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8期262-267,共6页
为深入了解目前贵州农作物秸秆资源分布特征及其资源化利用情况,基于《贵州统计年鉴》(2004—2013年)及实地调查数据,对近几年贵州播种面积较大且秸秆系数较大的农作物(水稻、玉米、油菜和烤烟)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统计... 为深入了解目前贵州农作物秸秆资源分布特征及其资源化利用情况,基于《贵州统计年鉴》(2004—2013年)及实地调查数据,对近几年贵州播种面积较大且秸秆系数较大的农作物(水稻、玉米、油菜和烤烟)秸秆资源分布及利用现状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表明:1)全省以水稻和玉米播种面积最大,各市州4类农作物播种总面积以遵义市最大,达488.04khm2;六盘水市最低,仅为95.78khm2。2)全省以水稻和玉米秸秆产量最大,油菜和烤烟次之,2003—2012年水稻秸秆量有明显下降趋势,产量为300~480万t;玉米秸秆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2010年全省玉米秸秆产量最大,达382.20万t;油菜秸秆量除少数年份低于200万t,其余年份均在200~260万t波动;烤烟秸秆量也逐年增加,2008年最高达34.69万t。3)全省秸秆分布最多市州为遵义市、毕节地区、黔南州、铜仁地区、黔东南州和黔西南州,其中,遵义市年均秸秆产量最高(259.30万t),贵阳市和六盘水市最低(分别为62.39万t和60.44万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 资源化利用 资源分布 贵州
下载PDF
江西云山木本植物资源的区系地理分布
7
作者 谢国文 《资源开发与保护》 1993年第1期28-31,共4页
本文研究了云山木本植物资源的地理分布和区系特点,对合理利用和保护该地区植物资源提出了几项切实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 木本植物 植物资源 区系 地理分布
下载PDF
浅析小范围水稻种植区节水灌溉新措施 被引量:2
8
作者 朱建红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04年第5期291-292,294,共3页
 目前江苏省通州市部分小范围水稻种植区农水灌溉存在的一些问题,在统计走访的基础上分析具体原因,就充分利用现有水利资源和雨水资源发展节水灌溉展开一些讨论,提出了尽量利用雨水资源,同时泵站补水为辅的新方案,并加以可行性分析,以...  目前江苏省通州市部分小范围水稻种植区农水灌溉存在的一些问题,在统计走访的基础上分析具体原因,就充分利用现有水利资源和雨水资源发展节水灌溉展开一些讨论,提出了尽量利用雨水资源,同时泵站补水为辅的新方案,并加以可行性分析,以期达到节水灌溉与改善土壤的双重效益,最终实现水利资源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灌溉 水稻种植 利用 土壤 雨水资源 水利资源 补水
下载PDF
中国秸秆资源空间分布特征及利用模式 被引量:34
9
作者 石祖梁 李想 +3 位作者 王久臣 王飞 孙仁华 宋成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202-205,共4页
为促进我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以全国六大区域为对象,对秸秆资源产生分布及现有利用模式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全国秸秆理论资源量达到9.84×108~t,玉米、水稻和小麦三类农作物秸秆占总量的83.51%;从不同区域看,华... 为促进我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以全国六大区域为对象,对秸秆资源产生分布及现有利用模式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表明,2016年全国秸秆理论资源量达到9.84×108~t,玉米、水稻和小麦三类农作物秸秆占总量的83.51%;从不同区域看,华东区秸秆产量最高,占总量的24.31%,但不同区域的秸秆组成结构不尽相同。全国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可分为秸秆还田利用型和循环利用型两大类,其中秸秆还田模式主要有玉米秸秆深翻养地还田模式、棉花秸秆深翻还田技术模式、麦秸覆盖玉米秸旋耕还田技术模式、少免耕秸秆覆盖还田技术模式、稻麦(油)秸秆粉碎旋耕还田技术模式、秸秆快速腐熟还田技术模式。秸秆循环利用模式主要有秸-饲-肥种养结合技术模式、秸-沼-肥能源生态技术模式、秸-菌-肥基质利用技术模式、秸-炭-肥还田改土技术模式。为进一步促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资源分布 利用模式 对策建议
下载PDF
内蒙古粮食作物热量和降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分布特点 被引量:8
10
作者 高涛 于晓 李海英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9-102,共4页
利用 1991~ 2 0 0 0年内蒙古地区气温、降水及主要粮食作物产量数据 ,分别给出热量和降水量的利用效率 ,并根据综合指数对光、热、降水资源利用效率作出综合评价 ,得出了内蒙古主要粮食作物气候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区域分布 :粮食、玉... 利用 1991~ 2 0 0 0年内蒙古地区气温、降水及主要粮食作物产量数据 ,分别给出热量和降水量的利用效率 ,并根据综合指数对光、热、降水资源利用效率作出综合评价 ,得出了内蒙古主要粮食作物气候资源综合利用效率的区域分布 :粮食、玉米和小麦除黄灌区外东部平均综合利用效率高于中西部 ,谷子则中西部高于东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粮食作物 热量 降水资源 利用效率 分布特点
下载PDF
我国山地农业气候资源优势及其合理利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养才 《山地研究》 CSCD 1992年第1期11-18,共8页
据我国农业气候调查和考察资料,分析不同山区光热水农业气候变量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变化规律,提出山地农业气候资源具有立体性、多层性、多样性和多宜性的特征,建立山区农业气候资源垂直分层模式;据人力、物力、耕地、物价等社会条件和... 据我国农业气候调查和考察资料,分析不同山区光热水农业气候变量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变化规律,提出山地农业气候资源具有立体性、多层性、多样性和多宜性的特征,建立山区农业气候资源垂直分层模式;据人力、物力、耕地、物价等社会条件和经济效益等因素约束,应用系统决策寻找山区不同层次最佳的作物布局和农作制,探讨农业合理布局的生态气候效益及开发山区资源优势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模式 合理利用 农业气候 资源
下载PDF
云南省旅游地质资源开发的景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合理利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唐婷 杨李 卢秋欢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52-58,共7页
云南省旅游地质资源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基于筛选出的217处以旅游地质资源为主体的景区点位数据,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以及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来探讨景区在云南省内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云南省旅游地质资源开发的景区空... 云南省旅游地质资源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基于筛选出的217处以旅游地质资源为主体的景区点位数据,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以及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来探讨景区在云南省内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云南省旅游地质资源开发的景区空间分布整体上呈现“大分散、小聚集”的分布特点;空间分布类型总体上为集聚型,州市尺度上均匀型占大多数;空间分布密度呈现出“东部整体集中,西部分散集中”的特征,密度差异较大;景区有着较显著的空间自相关,存在空间聚集现象。对于云南省旅游地质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可以采取强化旅游地质资源区域特色、加强多元化旅游地质资源的产品开发、加快区域地质旅游品牌建设等措施,以促进云南省地质旅游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质资源 空间分布 合理开发利用
下载PDF
稻麦两熟系统适期晚播对周年产量和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8
13
作者 习敏 杜祥备 +5 位作者 吴文革 孔令聪 陈金华 岳伟 许有尊 周永进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5-172,共8页
受气候变化影响,江淮地区稻麦两熟种植模式周年资源配置不合理、资源利用效率低,限制了该区域作物周年高产高效协同发展。通过播期调整优化两季资源配置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挖掘周年产量潜力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于2013-2015年进行大田试... 受气候变化影响,江淮地区稻麦两熟种植模式周年资源配置不合理、资源利用效率低,限制了该区域作物周年高产高效协同发展。通过播期调整优化两季资源配置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挖掘周年产量潜力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于2013-2015年进行大田试验,设置不同稻麦播期组合,对其周年产量和资源配置与利用特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常规种植模式(T2)相比,稻麦双季适期晚播模式(T3)通过播期调整协调了两季间资源配置,将小麦季冗余的温光水资源转移给高贡献率作物水稻,水稻季积温、辐射、降雨资源分别占60.5%、46.5%和56.7%,小麦季分别占36.3%、50.0%和40.9%,两季间比值为1.67、0.94和1.39;水稻产量显著提高,并提高了水稻在周年产量中的占比;小麦产量显著降低,但变幅小于水稻;周年总产量提高了336.3 kg·hm^-2。水稻季温度生产效率、光能生产效率和降雨生产效率分别提高了9.8%、5.6%和8.3%,小麦季资源利用效率无显著差异,T3模式周年温、光、水生产效率分别提高了4.8%、3.1%和6.0%。稻麦双季早播模式(T1)或双季过晚模式(T4)均不利于周年产量形成和资源利用。综上所述,充分挖掘水稻季的光温水资源利用潜力是进一步提升江淮地区稻麦周年产量潜力的关键,研究结果可为区域粮食作物周年种植模式产量潜力的挖掘及种植结构调整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小麦两熟种植 产量 资源分配 资源利用效率
原文传递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特征、技术模式及发展建议 被引量:126
14
作者 石祖梁 王飞 +3 位作者 王久臣 李想 孙仁华 宋成军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16,共9页
为促进我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综述了各区域农作物秸秆资源产生、利用现状及现有技术模式。2016年全国秸秆理论资源量达到9.84×108t,可收集量达到8.24×108t,玉米、水稻和小麦三类农作物秸秆占总量的83.51%。秸秆已利用量... 为促进我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综述了各区域农作物秸秆资源产生、利用现状及现有技术模式。2016年全国秸秆理论资源量达到9.84×108t,可收集量达到8.24×108t,玉米、水稻和小麦三类农作物秸秆占总量的83.51%。秸秆已利用量为6.73×108t,综合利用率达到81.68%,其中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利用率分别为47.20%、17.99%、11.79%、2.23%、2.47%,形成农用为主的综合利用格局。不同区域之间秸秆利用水平差异显著,华北区、西北区、华东区、中南区、西南区、东北区秸秆综合利用率依次为94.73%、89.21%、88.89%、83.01%、74.27%、63.43%。全国秸秆利用技术模式可分为秸秆还田利用型和循环利用型两大类,其中秸秆还田模式主要有玉米秸秆深翻养地还田模式、棉花秸秆深翻还田技术模式、麦秸覆盖玉米秸秆旋耕还田技术模式、少免耕秸秆覆盖还田技术模式、稻麦(油)秸秆粉碎旋耕还田技术模式、秸秆快速腐熟还田技术模式;秸秆循环利用模式主要有秸-饲-肥种养结合技术模式、秸-沼-肥能源生态技术模式、秸-菌-肥基质利用技术模式、秸-炭-肥还田改土技术模式。为进一步促进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提出了构建整体推进的工作体系、全量利用的技术体系、完善配套的政策体系相互结合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秸秆 资源分布 利用模式 对策建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