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lationship between archaeological sites distribution and environment from 1.15 Ma BP to 278 BC in Hubei Province 被引量:6
1
作者 LI Lan WU Li ZHU Cheng LI Feng MA Chunmei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1年第5期909-925,共17页
A total of 1362 archaeological sites from the Paleolithic Age to the Warring States time in Hubei Province increase gradually from west to east and from high land to low land.The number of Paleolithic sites with altit... A total of 1362 archaeological sites from the Paleolithic Age to the Warring States time in Hubei Province increase gradually from west to east and from high land to low land.The number of Paleolithic sites with altitude of 50-500 m account for 78% of the whole,while 71%-95% of sites from the Neolithic Age to the Warring States time mainly distribute at the areas of 0-200 m.The temporal-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rcheological sites in this area is affected by two factors.For one thing,the human beings of every period need to choose the first or the second terrace as living sites which are near water source and are easy to withstand flood.Additionally,affecting by the regional tectonic uplift since the Holocene,down cutting of rivers can form new river valley,and lateral erosion and accumulation of river in stable time of tectonic movement can result in increasing of many new terraces.So,the human beings migrated to adapt to the change of terrace location,leading to the sites increase gradually in the lower areas of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parts of this province.For other things,the temporal-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rcheological sites in this area is affected by the climate condition.The Paleolithic sites mostly distribute in the Hanshui River Valley in northeastern Shiyan,southeast of Jinzhou and east of Jinmen,which is because rivers distributed in higher areas in this period.During the Chengbeixi Culture period,the sites are rare in the quondam Paleolithic sites distribution area,but increase obviously along the Yangtze River near the southwest Yichang.The spore-pollen record of Dajiuhu Basin indicates that only 23 Chengbeixi cultural sites may be related to more precipitation and flood during the Holocene wet and hot period.The Daxi Culture,Qujialing Culture and Shijiahe Culture are corresponding to middle and top of the Dajiuhu spore-pollen Zone Ⅳ,during which the climate is in order as a whole and is propitious to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In the Qujialing Culture period,32 of original 34 Daxi cultural sites disappeared,while 90 sites increase abruptly in the higher highlands in the north of Xiangfan-Jinmen-Xiaogan,which may respect with enlarging of water areas.The Chu Culture period is corresponding to Dajiuhu spore-pollen Zone V,which is in warm and dry Holocene phase,but it seems that the climate condition is still propitious to agricultural cultivation and the number of archeological sites increase heavily to 593.In addition,there are the least archaeological sites in the lake areas of southeast Hubei Province because of low-lying topography with altitude of 0-50 m and the severest flo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bei province the Paleolithic Age to the Warring States time temporal-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rcheological sites river landform pollen record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原文传递
基于SPEI的黑龙江省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2
作者 施巧 姜宁 +1 位作者 孟凡香 田肖冉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32,共4页
为分析黑龙江省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利用黑龙江省27个站点1961~2020年的气象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从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分析黑龙江省干旱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近60年来干旱... 为分析黑龙江省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利用黑龙江省27个站点1961~2020年的气象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从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分析黑龙江省干旱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近60年来干旱趋势在逐渐减弱,慢慢呈现湿润化趋势;春、夏、秋季呈不显著湿润化趋势(P>0.05),冬季呈显著湿润化趋势(P<0.05);在空间上其北部、西北部和东北部为干旱频发区,且干旱程度上多以轻旱和中旱为主。黑龙江省整体上干旱趋势减弱,干旱时空分布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I指数 干旱 时空分布特征 黑龙江省
下载PDF
功能与空间形态视角下不同主体功能区耕地利用时空分异特征
3
作者 朱庆莹 何耿毅 +2 位作者 陈坤 陈银蓉 王玉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75-390,共16页
明晰不同主体功能区耕地利用功能与空间形态时空分异特征可为耕地可持续管理与利用乃至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以湖北省所有区(县)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经济、自然地理等数据对1995—2019年不同主体功能区耕地利用功能与... 明晰不同主体功能区耕地利用功能与空间形态时空分异特征可为耕地可持续管理与利用乃至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以湖北省所有区(县)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经济、自然地理等数据对1995—2019年不同主体功能区耕地利用功能与空间形态开展评价并分析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995—2019年耕地利用生产、社会、生态、总功能分别呈倒“N”形、“W”形、“V”形和“V”形的变化特征;生产、生态、总功能表现为鄂中强于鄂西与鄂东地区,社会功能空间分异较小;生产功能在重点发展区和农产品主产区相差不大,却显著强于生态功能区,社会功能在生态功能区最强而重点发展区最弱,生态功能和总功能在农产品主产区最强而在生态功能区最弱。1995—2019年间耕地利用数量、景观格局和空间形态分别呈倒“N”形、“V”形和“N”形变化特征;鄂中地区数量形态值高于鄂西与鄂东地区,而鄂西与鄂东之间差异不大;景观格局、空间形态值呈现鄂中地区最高而鄂西地区最低的分异格局;数量形态值在重点发展区和农产品主产区较高,景观格局形态值和空间形态值由大到小依次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发展区、生态功能区且十分显著。1995—2019年耕地利用总形态值呈“V”形变化态势;在功能和空间形态的叠加影响下,整体呈现出鄂中地区较高,而鄂东和鄂西地区较低的分异格局;主体功能区上由大到小依次为农产品主产区、重点发展区、生态功能区。不同主体功能区在社会经济条件、功能定位、耕地资源禀赋等方面异质性明显,应采取差异化的调控政策,优化耕地利用的功能与空间形态,服务于湖北省耕地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形态 时空分异 病态指数分析法 主体功能区 湖北省
下载PDF
广东省热带气旋潜在风险指数时空分布特征
4
作者 张之琳 邱静 +1 位作者 洪昌红 刘达 《广东水利水电》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热带气旋在广东省内造成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时空不均匀性,采用统计方法对1949—2022年间热带气旋登陆广东省情况进行分析,并根据PRITC V1.0数据集提供的数据对1949—2018年间热带气旋潜在风险指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开展分析。结果表明:热带... 热带气旋在广东省内造成的影响具有显著的时空不均匀性,采用统计方法对1949—2022年间热带气旋登陆广东省情况进行分析,并根据PRITC V1.0数据集提供的数据对1949—2018年间热带气旋潜在风险指数的时空分布特征开展分析。结果表明:热带气旋主要在6—10月登陆广东,数量占登陆总数的94.2%;主要在粤西三市登陆,占比47.8%;珠江口以西登陆的热带气旋强度较珠江口以东更大。1970年以来,逐年平均指数10 a滑动平均呈上升趋势。热带气旋给广东省带来的降水影响超过大风影响。累计潜在风险指数最高的城市为湛江、汕尾、阳江、江门;且湛江、茂名、汕头的风雨综合指数10 a滑动平均基本呈增加趋势;结果可为各地区水公共安全防御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潜在风险指数 台风登陆 时空分布 广东省
下载PDF
湖北省2000—2019年降水时空变化分析
5
作者 郑珉姣 刘瑞龙 +2 位作者 杨雪 刘琨 张少佳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6-41,共6页
为评估长序列降水时空变化及其对旱涝灾害的影响,采用趋势分析、累积距平分析等方法,选择降水集中指数(PCI)、降水异常指数(PAI)等指标分析了湖北省2000—2019年20 a间降水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旱涝灾害发生状况。结果表明:近20 a湖北省累... 为评估长序列降水时空变化及其对旱涝灾害的影响,采用趋势分析、累积距平分析等方法,选择降水集中指数(PCI)、降水异常指数(PAI)等指标分析了湖北省2000—2019年20 a间降水时空分布特征以及旱涝灾害发生状况。结果表明:近20 a湖北省累计年降水量增加了0.03%,降水多集中在4—8月份,雨热同期;2019年较2000年东部降水量增加;纬度决定了省内降水量的基数,总体呈现南部多于北部,经度影响降雨量变幅,表现为东西方向降水量空间分布的较大变异性;20 a间的PCI呈下降趋势,降水季节性和时段性特征较明显,PAI显示2005—2015年期间具有洪涝转干旱的趋势,2015年SPI值最大为1.425,出现了较严重洪涝;总体来看湖北省旱涝灾害呈现周期性波动特点,时间周期特征显著。研究成果对年际尺度上区域气候变化应对、旱涝灾害预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降水 时空变化 旱涝灾害 降水指数 湖北省
下载PDF
甘肃河东地区城乡融合水平的时空分布研究
6
作者 梁静 裴婷婷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4年第4期8-14,共7页
城乡融合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方式,研究城乡融合发展,对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以甘肃河东地区为研究区域,从社会经济协调、生活质量等值、生态和谐共生、公共服务均衡4个准则层出发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线性加权法... 城乡融合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方式,研究城乡融合发展,对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以甘肃河东地区为研究区域,从社会经济协调、生活质量等值、生态和谐共生、公共服务均衡4个准则层出发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线性加权法测度河东地区2011-2020年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并利用Arc GIS、Geoda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城乡融合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2011-2020年甘肃河东地区城乡融合水平提升跨度显著,整体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且研究区域内部差距不断缩小。(2)河东地区呈现出东北方向城市的城乡融合水平明显高于西南方向的城市。(3)河东地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呈现集聚的空间分布格局,具体表现为H-H和L-L集聚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水平 指标体系 时空分布 甘肃河东地区
下载PDF
贵州省农业净灌溉需水量与灌溉需求指数时空分布 被引量:19
7
作者 雷宏军 乔姗姗 +1 位作者 潘红卫 商崇菊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5-121,共7页
农业用水需求时空分布规律可为区域抗旱减灾管理和灌溉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基于贵州省及其周边国家气象站点长系列资料和1953-2012年贵州省9个市(州)水稻、玉米、冬小麦、油菜和烤烟的种植面积,计算贵州省9市(州)近60 a净... 农业用水需求时空分布规律可为区域抗旱减灾管理和灌溉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基于贵州省及其周边国家气象站点长系列资料和1953-2012年贵州省9个市(州)水稻、玉米、冬小麦、油菜和烤烟的种植面积,计算贵州省9市(州)近60 a净灌溉需水量及灌溉需求指数,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贵州省的净灌溉需水量和灌溉需求指数分别在314.48~742.57 mm和0.34~0.68之间,60 a间农业净灌溉需水量的和灌溉需求指数呈波动变化,多峰值分布的特征,总体上峰值有所减小但波动周期延长;2)1993—2000年是净灌溉需水量和灌溉需求指数总体变化的转折时期,之前为下降期,之后为上升期;3)净灌溉需水量和灌溉需求指数的季节特征明显,分别为夏季和冬季最高;4)净灌溉需水量(IR)呈现东高西低的规律,灌溉需求指数(IRI)呈现东部、西北部高,西南部低的规律,全省9市(州)可分为3个风险区,东部、西北部的缺水高风险区是抗旱管理的重点区域;5)气候变化是贵州省净灌溉需水量和灌溉需求指数升高的主导因素,它主要通过降水减少来实现的。研究可为贵州省农业季节性缺水问题识别、农业水利工程布局和种植结构调整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降水 蒸发 需水量 需求指数 贵州省 时空分布规律
下载PDF
贵州省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3
8
作者 陈学凯 徐建新 +5 位作者 雷宏军 胡娟萍 张泽中 黄鑫 商崇菊 杨静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2-81,共10页
为了探究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不同时间尺度的干旱变化特征,基于贵州省19个代表气象站1960—2013年气象资料,采用标准降水蒸散指数(SPEI),分析了贵州省年度、4个季节以及秋收作物生长季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发生规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 为了探究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不同时间尺度的干旱变化特征,基于贵州省19个代表气象站1960—2013年气象资料,采用标准降水蒸散指数(SPEI),分析了贵州省年度、4个季节以及秋收作物生长季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发生规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年度、春季、夏季和秋季的干旱情况呈加重趋势且具有长期持续性;除冬旱外,年度和其余季节的干旱站次比扩大,以局域性和全域性干旱为主,干旱强度增强,以轻度和中度干旱为主;春季和夏季是贵州省干旱的高发时段,春季最易旱区集中在黔西北地区,夏季最易旱区分布在黔东北和黔东南地区;整个研究时域内秋收作物生长季的干旱化趋势上升,尤其是在2001年以后中干旱情况明显加重;干旱易发区呈由东向西的转移趋势;影响贵州省干旱的主要气象要素是降水、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其次是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时空特征 标准降水蒸散指数 贵州省
下载PDF
湖北省农业干旱的指标和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15
9
作者 刘敏 李书睿 倪国裕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621-624,共4页
为了对湖北省农业干旱作出客观而科学的评价,本文从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出发,用“条件”水分平衡方法,提出了一个综合考虑水分盈亏和同期作物需水量的农业干旱指标I=(P-Ep)/Q,并用此指标分析了湖北省近30年来主要干旱类型... 为了对湖北省农业干旱作出客观而科学的评价,本文从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出发,用“条件”水分平衡方法,提出了一个综合考虑水分盈亏和同期作物需水量的农业干旱指标I=(P-Ep)/Q,并用此指标分析了湖北省近30年来主要干旱类型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同时结合各地各种类型各级干旱出现频次进行了农业干旱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干旱 干旱 指标 时空分布 湖北省
下载PDF
基于空间插值和竞争态的山东省旅游节庆时空分异 被引量:7
10
作者 栾福明 熊黑钢 +3 位作者 时卉 王昭国 王芳 李东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9-103,共5页
选取山东省140个市、县为样本,利用年际集中指数,基于空间插值方法和竞争态模型对1990—2013年山东省旅游节庆进行研究。旅游节庆经历了起步期、发展期和腾飞期3个发展阶段。年内旅游节庆活动淡旺季分明,4—10月是其多发频段,秋季的数... 选取山东省140个市、县为样本,利用年际集中指数,基于空间插值方法和竞争态模型对1990—2013年山东省旅游节庆进行研究。旅游节庆经历了起步期、发展期和腾飞期3个发展阶段。年内旅游节庆活动淡旺季分明,4—10月是其多发频段,秋季的数量约占总量的40%,而春夏之交的比例约为38%。年内季节性分布从"三峰三谷"型演变为"双峰双谷"型,气候因素、节庆主题的季节性、资源禀赋是其主要原因。持续时间的峰值有8个,持续一周之内的节庆数量约为55%。公共假日和带薪假期、"暑假游"、经济效益是其主要驱动因素。季节年际变化大,呈波动性下降趋势,年际集中指数由1990年的15.04下降到2013年的8.32。持续时间和数量呈现出"西低东高"特征,前者和后者分别为"两峰两谷"和"三级阶梯状"。节庆的地区差异显著,瘦狗类地区比例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节庆 年际集中指数 空间插值 竞争态模型 时空分异 山东省
下载PDF
江西省耕地压力时空差异分析及预测 被引量:23
11
作者 张素娟 赵先贵 +2 位作者 任桂镇 董林林 耿海波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2-146,共5页
根据最小人均耕地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结合GIS软件,分析了1981年以来江西省耕地压力时空变化规律,并运用平滑预测理论,对2007—2015年人均耕地面积、最小人均耕地面积以及耕地压力指数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1981—2006年江西省耕地压力... 根据最小人均耕地和耕地压力指数模型,结合GIS软件,分析了1981年以来江西省耕地压力时空变化规律,并运用平滑预测理论,对2007—2015年人均耕地面积、最小人均耕地面积以及耕地压力指数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1981—2006年江西省耕地压力指数呈波动式上升趋势,耕地压力地区差异明显;未来9年内,人均耕地面积继续减少,耕地压力指数随之进一步增加,到2015年人均耕地面积将减少到0.0306hm2/人,耕地压力指数随之达到1.61,耕地压力更加明显,粮食安全受到威胁。限制非农占用耕地、优化用地结构、增加复种指数、提高耕地效益,是降低耕地压力、减缓人地矛盾的有效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人均耕地面积 耕地压力指数 时空变化 江西
下载PDF
湖北省不同类型雷暴大风的时空分布及环境参数特征 被引量:16
12
作者 韦惠红 许冠宇 +3 位作者 刘希文 张家国 李双君 姜杰 《暴雨灾害》 2022年第1期66-75,共10页
基于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闪电定位资料和雷达资料,对湖北省2007-2015年雷暴大风的天气类型、时空分布和环境条件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箱线图展示的结果分区域分季节讨论了各型雷暴大风的环境参数特征。结果表明:(1)湖北雷暴大... 基于常规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闪电定位资料和雷达资料,对湖北省2007-2015年雷暴大风的天气类型、时空分布和环境条件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箱线图展示的结果分区域分季节讨论了各型雷暴大风的环境参数特征。结果表明:(1)湖北雷暴大风分为高空冷平流强迫型、低层暖平流强迫型、斜压锋生型、准正压型,其发生在3-8月,其中夏季(6-8月)雷暴大风占其全年总数的78%;一天中,其主要发生在15-19时,峰值在16时;雷暴大风空间分布不均,其高频中心位于鄂西南的宜昌和鄂东的黄石。(2)各型雷暴大风存在季节和区域差异,斜压锋生型主要出现在春季,高空冷平流强迫型、低层暖平流强迫型、准正压型主要出现在夏季;高空冷平流强迫型在鄂西北发生最多,低层暖平流强迫型在宜昌地区、江汉平原、鄂东均出现较多,准正压型和斜压锋生型在鄂东发生最多。(3)高空冷平流强迫型雷暴大风的850 hPa与500 hPa温差(ΔT_(85))和中低层(925-500 hPa)风垂直切变(S_(L95))较大,850 hPa露点温度(T_(d85))偏低;低层暖平流强迫型的S_(L95)、K指数均较大;准正压型的对流有效位能(CAPE)较大、S_(L95)、低层(925-700 hPa)风垂直切变(S_(L97))较小;斜压锋生型的S_(L95)和S_(L97)均较大。(4)湖北雷暴大风的对流参数K指数、ΔT_(85)、CAPE的阈值分别为35℃、25℃和925 J·kg^(-1),鄂西北、鄂东的对流参数离散度较大,按区域归纳各型雷暴大风的对流参数阈值,对当地雷暴大风预报预警更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大风 环境参数 时空分布 箱线图 湖北
下载PDF
1951—2008年辽宁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31
13
作者 刘晓梅 李晶 +5 位作者 戴萍 刘明 魏楠 刘凤辉 黄晓萍 郭玉娟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9年第5期24-26,共3页
选取1951—2008年辽宁省56个站气象资料和中国气象灾害大典等资料,对冰雹时空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辽宁冰雹日数以山地为最多,丘陵次之,平原和沿海最少。移动路径基本与山脉、河流、海岸线等地形走向一致。冰雹具有明显的季节变... 选取1951—2008年辽宁省56个站气象资料和中国气象灾害大典等资料,对冰雹时空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辽宁冰雹日数以山地为最多,丘陵次之,平原和沿海最少。移动路径基本与山脉、河流、海岸线等地形走向一致。冰雹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主要出现在4—10月。5—6月为冰雹多发期,6月为最多,5月次之。近30 a(1979—2008年)辽宁省年冰雹日数呈减少趋势。冰雹发生主要集中在中午至傍晚。辽西走廊、辽宁中部平原及辽东半岛南部大连地区为冰雹灾害重点防御区。产生冰雹的高空天气系统主要有4种:冷涡、冷涡后部横槽、高空槽和槽后西北气流,对应地面形势多为低压冷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 强度路径 时空分布 灾害 综合指标 辽宁
下载PDF
甘肃东部春播期干旱指数的变化特征及预测 被引量:14
14
作者 郭江勇 叶燕华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4年第1期35-37,47,共4页
利用甘肃东部1968-2002年55站的春播期降水、气温资料,计算了春播期干旱指数,划分了春播期干旱标准,用自然正交分解(EOR)和旋转自然正交分解(REOF)方法进行了气候分区,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经拟合与试报证明有一定的预报能... 利用甘肃东部1968-2002年55站的春播期降水、气温资料,计算了春播期干旱指数,划分了春播期干旱标准,用自然正交分解(EOR)和旋转自然正交分解(REOF)方法进行了气候分区,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经拟合与试报证明有一定的预报能力。结果表明,干旱有三个高发区,频率为36%~57%,20世纪90年代是干旱最严重的时段,进入新的世纪,干旱有减轻的趋势。最后建立了甘肃东部春播期干旱指数的均生函数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东部地区 春季 播种期 干旱指数 变化特征 预测
下载PDF
降水集中度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山西为例 被引量:13
15
作者 袁瑞强 王亚楠 +2 位作者 王鹏 王仕琴 陈宇宏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20,共10页
基于山西14个站点1957—2014年逐日降水资料,计算年尺度与多年尺度下的降水集中指数(CI)和极端降水指数(R_(95p)和R_(99p)),利用统计方法,研究了山西降水集中度的时空变化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CI值与R_(99p)显著正相关,CI值增大则发生... 基于山西14个站点1957—2014年逐日降水资料,计算年尺度与多年尺度下的降水集中指数(CI)和极端降水指数(R_(95p)和R_(99p)),利用统计方法,研究了山西降水集中度的时空变化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CI值与R_(99p)显著正相关,CI值增大则发生极端强降水几率增大。多年尺度CI值体现出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和较大的局地空间差异。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控制,山西省降水CI值介于0.59~0.64,相对亚热带地区较小,且变化范围较小。总体上年尺度CI值呈下降趋势,五台山、右玉、五寨、运城等站点下降趋势显著。盆地区域较高山高原区的CI值更大且下降趋势不显著,更易于发生极端降水事件。较高的高程和较大的变幅可增强高程对CI值的影响。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与年尺度CI值显著负相关。PDO冷位相时期,西太平洋副高西进、偏强,CI值偏高,发生极端强降水的可能性增大。本研究揭示了自然地理条件和海-气相互作用对区域尺度降水集中度存在复杂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集中指数(CI) 极端降水 时空分布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 山西
下载PDF
AWTP指数在广西农业干旱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6
作者 张凌云 简茂球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3-141,共9页
基于广西32个测站1961—2007年的逐日降水量资料,应用降水的平均等待时间(AWTP)指数作为衡量干旱的标准,分析了广西农业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就气候平均状况而言,广西秋季的相当干期最长,其次是冬季,春季和夏季的最短。从时间... 基于广西32个测站1961—2007年的逐日降水量资料,应用降水的平均等待时间(AWTP)指数作为衡量干旱的标准,分析了广西农业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就气候平均状况而言,广西秋季的相当干期最长,其次是冬季,春季和夏季的最短。从时间变化看,广西春、夏季相当干期主要以年际、年代际变化为主,而秋、冬季的相当干期除了显著的年际、年代际变化外,还存在总体呈上升趋势,秋季的上升趋势最明显。从空间分布看,广西各季节农业干旱以全区一致型为主要空间分布型。广西秋、冬季发生农业干旱的频数较其他季节高,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广西农业干旱频率有加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相当干期 AWTP指数 农业干旱 时空分布特征
下载PDF
湖北省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于泳 高强 高华斌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8-22,共5页
以湖北省的21个测站和周边省市的14个辅助测站多年的逐月降雨量数据为基础,利用Arnoldus提出的简便算法计算多年年均降雨侵蚀力(R值),并在Arcview软件的支持下分析了其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湖北省多年年均降雨侵蚀力总体... 以湖北省的21个测站和周边省市的14个辅助测站多年的逐月降雨量数据为基础,利用Arnoldus提出的简便算法计算多年年均降雨侵蚀力(R值),并在Arcview软件的支持下分析了其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湖北省多年年均降雨侵蚀力总体趋势是由北向南递增;降雨侵蚀力的月分布情况与降水量的月分布情况基本一致,月R值的年内动态变化显著;年R值的年际变化在空间分布上大致呈东北部高、西南部低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 降雨侵蚀力 时空分布 CV
下载PDF
安徽省空气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吕鑫 郝连秀 郭庆彪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4-147,152,共5页
针对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及研究热点区域,为了解安徽省空气质量状况,对安徽省16个覆盖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的地级市的空气质量进行分析。根据2015年1—6月份期间的空气质量指数监测数据,利用Arc GIS和Sigma Plot等分析统计软件,初步获得... 针对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及研究热点区域,为了解安徽省空气质量状况,对安徽省16个覆盖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的地级市的空气质量进行分析。根据2015年1—6月份期间的空气质量指数监测数据,利用Arc GIS和Sigma Plot等分析统计软件,初步获得安徽省环境空气质量的时空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安徽省各地级市的空气质量整体呈随时间而提高的趋势;省内空气质量存在一定程度的南北空间差异,即南部城市的空气质量优于北部城市,且以合肥、淮北空气质量为最差,以黄山、池州空气质量为最优,城市工业产业发展状况是影响其空气质量的重要因子之一;各市AQI存在不同程度的月内波动性,空气质量越好的月份AQI的值域分布越集中,空气质量越差的月份AQI的值域分布越离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 空气质量指数 安徽省 时空分布 箱线图
下载PDF
河南省干旱的时空分布规律与趋势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谢辉 张超 姚佳林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5-91,104,共8页
利用河南省1973—2012年的日平均气温和降水数据逐日计算综合气象干旱指数IC,通过统计各季节的干旱发生频率、强度、天数分析河南省干旱发生频率、空间分布、随季节的演变和年际、年代际变化,同时对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干旱时空分布规律和... 利用河南省1973—2012年的日平均气温和降水数据逐日计算综合气象干旱指数IC,通过统计各季节的干旱发生频率、强度、天数分析河南省干旱发生频率、空间分布、随季节的演变和年际、年代际变化,同时对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干旱时空分布规律和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干旱具有显著的向北增多的分布特征,无论干旱的发生频率、持续天数还是强度都是北部地区大于南部地区,安阳、新乡是干旱最严重的地区.从干旱发生的季节性来看,易发生全省性春、秋旱,发生频率均在75%以上.从干旱的多年平均发生天数来看,春、夏和秋季易发生大范围轻旱,大部分地区的干旱天数在15d以上;大范围的重旱、特旱不易发生.从趋势分析来看,春、秋旱呈增加趋势,夏、冬旱呈减少趋势.在所统计的年份中,1978,1988,1995,1997和2001年是干旱最严重的5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综合气象干旱指数IC 时空分布 趋势分析 河南省
下载PDF
湖北省植被覆盖指数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宏志 陈诚 徐建军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7年第4期49-50,共2页
以中国资源环境数据库为支撑,计算出1995和2000年湖北省各市县植被覆盖指数及省级归一化系数。结果表明:1995到2000年湖北省级植被覆盖指数归一化系数从269.70增加到269.85,即植被覆盖率呈下降趋势;五年间湖北省植被覆盖指数平均降低了... 以中国资源环境数据库为支撑,计算出1995和2000年湖北省各市县植被覆盖指数及省级归一化系数。结果表明:1995到2000年湖北省级植被覆盖指数归一化系数从269.70增加到269.85,即植被覆盖率呈下降趋势;五年间湖北省植被覆盖指数平均降低了0.1。湖北省植被覆盖程度的空间分异主要受自然地理格局的控制,但是这种控制程度在逐步减弱;不同县域植被覆盖变化规律受制于人类活动尤其是土地利用政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 植被覆盖指数 归一化系数 时空变化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