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流速、大流量无压洞掺气设施体形优化模型试验研究
1
作者 郝杰 郝爱君 《红水河》 2024年第2期44-48,68,共6页
高水头、大流量、高流速的泄水建筑物,往往需要设置掺气设施来降低空蚀破坏。结合新疆某水利枢纽工程实例,通过开展泄洪冲沙洞水工模型试验研究,对1号、2号掺气设施挑坎高度、通气孔面积、坡比及型式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体形优化后... 高水头、大流量、高流速的泄水建筑物,往往需要设置掺气设施来降低空蚀破坏。结合新疆某水利枢纽工程实例,通过开展泄洪冲沙洞水工模型试验研究,对1号、2号掺气设施挑坎高度、通气孔面积、坡比及型式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体形优化后,在各种工况下,掺气设施掺气效果良好,掺气空腔完整而稳定,坎下未出现较大回水等不利流态;通气孔通气顺畅,整体水流流态平顺,无水翅溅到洞顶等不利现象;沿程余幅均满足要求;过流能力和流量系数基本与原设计一致。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的掺气设施体形研究提供指导与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试验 无压洞 掺气设施 体形优化 流态
下载PDF
Air Dam对整车气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赵亚芳 尹章顺 +1 位作者 居小敏 秦鹏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258-1261,1273,共5页
为进一步提高整车气动性能,降低油耗,通过风洞气动试验,研究了air dam不同安装位置、高度和结构对整车风阻系数和前端进气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满足整车造型要求的基础上,air dam的安装位置应尽可能前移;2Air dam在拐角处的结构很关键,... 为进一步提高整车气动性能,降低油耗,通过风洞气动试验,研究了air dam不同安装位置、高度和结构对整车风阻系数和前端进气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满足整车造型要求的基础上,air dam的安装位置应尽可能前移;2Air dam在拐角处的结构很关键,需要精心设计;3相对于安装位置而言,air dam的高度对前端进气量的影响较大,故在满足路阶和接近角要求的条件下,应尽量取较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 DAM 气动性能 前端进气 风洞试验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的地道风系统换热性能优化研究
3
作者 岳英俊 闫增峰 +2 位作者 倪平安 郎嘉琛 姚珊珊 《暖通空调》 2024年第3期78-85,共8页
为了提高地道风系统的换热性能,建立了地道风系统换热理论模型并进行了验证。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以换热效率、换热量和性能系数为评价指标,研究了通风时间、空气流速、地道当量直径、地道长度、土壤类型和地道埋深对地道风系统换热性能... 为了提高地道风系统的换热性能,建立了地道风系统换热理论模型并进行了验证。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以换热效率、换热量和性能系数为评价指标,研究了通风时间、空气流速、地道当量直径、地道长度、土壤类型和地道埋深对地道风系统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道当量直径对不同指标均有显著影响,是影响换热性能的最关键因素;试验条件下系统换热性能的最优水平组合为空气流速3 m/s、地道当量直径0.3 m、地道长度90 m、土壤类型砂岩,该组合下系统换热效率为70%,换热量为2 550 W,性能系数为8.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道风系统 换热性能 正交试验 影响因素 地道当量直径 空气流速 地道长度
下载PDF
低真空隧道管片接缝密封垫气密性试验及力学模型
4
作者 石龙 周建军 +1 位作者 王东元 吕乾乾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0-186,共7页
管片式衬砌结构作为构建列车低真空运行环境的一种合理方案,其接缝处的气密性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该问题,设计一套测试垫片-垫片槽气密性能的试验装置,提出一种评估垫片-垫片槽气密失效行为的力学模型,以实际工程垫片-垫片... 管片式衬砌结构作为构建列车低真空运行环境的一种合理方案,其接缝处的气密性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该问题,设计一套测试垫片-垫片槽气密性能的试验装置,提出一种评估垫片-垫片槽气密失效行为的力学模型,以实际工程垫片-垫片槽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气密性以及失效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力学模型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吻合,验证了力学模型可行性和合理性;利用力学模型中接触压力路径,可以直观解释接缝垫片密封失效机理;环向接缝垫片密封能力与初始接触压力、气密性系数、垫片等效泊松比呈正相关;纵向接缝垫片密封能力与气密性系数、垫片等效泊松比和隧道外径呈正相关性,而与垫片宽度呈负相关;初始接触压力越大,垫片密封能力越强,但密封安全储备越弱;同等条件下,纵向接缝垫片密封能力明显优于环向接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真空隧道 管片衬砌结构 气密性试验 力学模型 失效机理
下载PDF
Design and Wind Tunnel Study of a Top-mounted Diverterless Inlet 被引量:18
5
作者 谭慧俊 郭荣伟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72-78,共7页
Combined with a UAV of the shape like Global Hawk, a new inlet is advanced to obtain high performance in both Radar Cross Section(RCS) and aerodynamic drag. Efforts are made to achieve this goal such as adopting a top... Combined with a UAV of the shape like Global Hawk, a new inlet is advanced to obtain high performance in both Radar Cross Section(RCS) and aerodynamic drag. Efforts are made to achieve this goal such as adopting a top-mounted inlet configuration, utilizing the diverterless technique and putting forward a new shape of entrance. A design method is brought forward and verified by wind tunnel tests. Results indicate: (1) Despite the negative effect of the front fuselage and the absence of the conventional boundary diverter,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op-mounted diverterless inlet advanced here(Ma:0.50-0.70, α:-4°-6°,σ>0.975) is equivalent to that of conventional S shaped inlet with diverter; (2) The integration of the inlet with the fuselage is realized by the utilization of a special inlet section and the diverterless technique, which disposes the whole inlet in the shield of the head of UAV, improving the drag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tealthy performance of the aircraft; (3) The bump which is equal to the local boundary layer thickness in height can divert the boundary layer effectively. As a result, no obvious low total pressure zone is found at the outlet of the inlet; (4)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negative angle of attack is favorable to the total pressure recovery and positive angle of attack is favorable to the total pressure distortion, while yaw brings bad effects on both; (5) The design of cowl lip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inlet performance at yaw, therefor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he inlet performance will rely on the lip shapes of the cowl chos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p-mounted inlet diverterless inlet unmanned air vehicle DESIGN wind tunnel test
下载PDF
考虑双风筒通风隧道瓦斯运移规律数值计算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杨永斌 王轶君 +2 位作者 王庆 高伟政 薛文飞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9-178,共10页
为有效进行瓦斯隧道通风降气,以四川省成都新区龙泉山隧道为依托,采用Gambit软件建立通风计算模型,基于Ansys-Fluent 18.2软件进行数值计算,探究隧道内通风流场、瓦斯浓度场分布规律,揭示不同通风速度、风筒直径、风筒口距掌子面距离、... 为有效进行瓦斯隧道通风降气,以四川省成都新区龙泉山隧道为依托,采用Gambit软件建立通风计算模型,基于Ansys-Fluent 18.2软件进行数值计算,探究隧道内通风流场、瓦斯浓度场分布规律,揭示不同通风速度、风筒直径、风筒口距掌子面距离、双风筒技术方案下瓦斯气体的运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瓦斯隧道施工通风改良技术效果满足双风筒>加大半径>提升风速>减小距离;采用双风筒通风技术方案后,掌子面及稳定区瓦斯浓度大幅降低且分布均匀,当风速由10 m/s增至12 m/s时,瓦斯峰值浓度可再降低17.76%.针对龙泉山隧道发生的瓦斯溢出事故,施工现场在左拱腰处增设D1600风筒,掌子面拱顶位置测点A处瓦斯浓度即由1.455%降至0.227%,对应数值计算结果由1.793%降至0.287%;数值计算与现场试验结果吻合度较好,验证了双风筒技术方案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隧道 通风技术 双风筒 数值计算 现场试验
下载PDF
城市电力隧道电缆管孔密闭性检测装置研制及试验应用
7
作者 张成 李宁 +5 位作者 金春峰 马博翔 杨麟 姚林志 李譞 田岗 《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 2023年第11期157-161,共5页
文章根据气体直压法测试原理,结合电缆管孔自身结构特点,设计开发出一套适用于电缆管孔密闭性检测的装置,该装置具有易操作、方便携带和可视化的特点。在其测试过程中,通过采用自检模式、气泡模式和检测模式,可以有效地实现对电缆管孔... 文章根据气体直压法测试原理,结合电缆管孔自身结构特点,设计开发出一套适用于电缆管孔密闭性检测的装置,该装置具有易操作、方便携带和可视化的特点。在其测试过程中,通过采用自检模式、气泡模式和检测模式,可以有效地实现对电缆管孔密闭性的准确检测。同时,本研究还以某城市110千伏电力隧道的电缆管孔为例,通过对工程现场电缆管孔的试验测试,分析出电缆管孔1~#和2~#存在泄漏风险,有效验证了该密闭检测装置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可为今后类似工程的开展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隧道 电缆管孔 密闭性 封堵 气压 测试
下载PDF
中小型露天建筑施工粉尘污染风洞试验研究
8
作者 赵邵华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3年第3期98-102,共5页
建筑施工粉尘污染风洞试验能够分析风力对结构的荷载效应,减少污染以及涡流等情况的发生,为此设计一个中小型露天建筑施工粉尘污染风洞试验。先制作风洞试验模型,然后采用粒子运动无量纲方程、相似准则计算风强度,计算风压差以及风洞中... 建筑施工粉尘污染风洞试验能够分析风力对结构的荷载效应,减少污染以及涡流等情况的发生,为此设计一个中小型露天建筑施工粉尘污染风洞试验。先制作风洞试验模型,然后采用粒子运动无量纲方程、相似准则计算风强度,计算风压差以及风洞中模拟气体扩散情况获得建筑施工粉尘污染值,以此完成试验模拟。结果表明,在0°~45°的风速范围内,粉尘的下落倾向比上升的要大;在90°~135°的风向下,粉尘的浓度维持在一个较稳定的水平,在1 mg/m~3左右;在180度时,在逆风方向上存在反吸力,并得到了不同风向角下的最大正压力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建筑 施工 粉尘污染 风洞试验 气流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地下单存车线配线区间内排烟效果现场实测研究
9
作者 黄泽茂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85-93,共9页
目的:为了明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地下单存车线配线区间不同排烟设计方案的烟气控制效果,确定影响隧道区间整体排烟能力和气流组织分配的因素,需要对单存车线配线区间的排烟效果进行现场实测。方法:选取某条已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中的... 目的:为了明确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地下单存车线配线区间不同排烟设计方案的烟气控制效果,确定影响隧道区间整体排烟能力和气流组织分配的因素,需要对单存车线配线区间的排烟效果进行现场实测。方法:选取某条已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中的1个单存车线配线区间,针对影响隧道区间整体排烟能力和气流组织分配的关键因素,设置了6种不同的测试工况。在现场开展冷烟试验,对各工况的断面风速、烟气流动方向、实际排烟效果等进行现场实测,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及结论:隧道通风系统的排烟能力主要取决于TVF(隧道风机)的开启数量,射流风机主要起气流分配的作用。隧道风机和射流风机的合理组合,可形成有效的排烟气流组织方案。单存车线区域应设置射流风机,以对该区域的各线路进行气流分配,保证着火区间内风速满足规范要求。射流风机并非开启越多越好,仅开启起火位置所对应隧道内的射流风机时具有纵向风速大、控制简单的优点。单存车线区间内建议至少设置2组射流风机,且2组射流风机的间距不宜小于1列列车的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单存车线配线区间 排烟设计 气流分配 现场测试 隧道风机 射流风机
下载PDF
吸气式飞行器连续变马赫数风洞试验技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健 张江 +3 位作者 陈强 魏巍 刘磊 钱丹丹 《实验流体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6-85,共10页
为研究吸气式飞行器加/减速引起的进气道起动/再起动现象,以及该过程导致的飞行器整体气动性能突变问题,基于二维楔面激波机理,在1.2 m量级风洞中开展了超声速连续变马赫数试验技术研究,通过研制激波发生与控制系统,实现了一次风洞试验... 为研究吸气式飞行器加/减速引起的进气道起动/再起动现象,以及该过程导致的飞行器整体气动性能突变问题,基于二维楔面激波机理,在1.2 m量级风洞中开展了超声速连续变马赫数试验技术研究,通过研制激波发生与控制系统,实现了一次风洞试验过程中马赫数连续可调。该技术方案具有马赫数调节简单、响应快,马赫数控制可靠、精度高等特点。流场校测表明,瞬时变马赫数区域流场品质满足国军标要求,可开展基于马赫数连续变化的测力测压等风洞试验。在进气道动态特性验证试验中,成功捕获了连续减速状态下进气道由起动到不起动的动态过程,临界状态特性与仿真结果一致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变马赫数 楔面激波 风洞试验 流场校测 吸气式飞行器 进气道
下载PDF
进气道风洞试验气体流量计实况校准技术
11
作者 刘郡郡 李长坤 +3 位作者 滕鹏 周志坚 唐滨滨 曹永飞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4-181,共8页
为更精确地测量飞行器进气道风洞试验中流量参数,对进气道低速风洞试验中使用的小流量气体流量计开展实况校准方法研究,在FL-8风洞研制了一套工作压力小于0.1MPa,喷嘴Ma≤1,进气流量m≤2kg/s的基于音速喷嘴的可移动流量计校准系统。考... 为更精确地测量飞行器进气道风洞试验中流量参数,对进气道低速风洞试验中使用的小流量气体流量计开展实况校准方法研究,在FL-8风洞研制了一套工作压力小于0.1MPa,喷嘴Ma≤1,进气流量m≤2kg/s的基于音速喷嘴的可移动流量计校准系统。考虑到雷诺数与马赫数对流出系数的影响,采用依据实际风洞试验流量计工作状态参数的原则选取校准点;采取在流量计实际工作地点校准的方式以减小系统误差,校准后直接安装进气道模型进行风洞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校准方法重复性和装置稳定性良好,解决了现有流量计校准与实际试验中流动状态不一致,造成流出系数不准确的问题。有校准修正的流量要比无校准修正的流量相差2%~3%,由此引起进气道的性能参数差量达1%~2%。因此,该实况校准方法可有效减小测量误差,提升进气流量测量精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试验 进气道 实况校准 气体流量计 进气流量
下载PDF
带支线结构管廊风量分布规律研究
12
作者 陈健 相坤 +3 位作者 李磊 欧阳康淼 王靖波 朱凯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154-1160,共7页
为了解决带支线结构管廊内通风系统运行时所出现的平均风量不足和沿程风量分布不均等难题,选择北京市某综合管廊的燃气舱作为测试对象展开实体试验。试验设计了6个工况,包含150 m、480 m及640 m这3种不同长度管廊,以及机械进风与机械排... 为了解决带支线结构管廊内通风系统运行时所出现的平均风量不足和沿程风量分布不均等难题,选择北京市某综合管廊的燃气舱作为测试对象展开实体试验。试验设计了6个工况,包含150 m、480 m及640 m这3种不同长度管廊,以及机械进风与机械排风、自然进风与机械排风、机械进风与自然排风3种通风模式,探讨了带支线结构管廊内不同通风区间长度及通风方式对管廊内风量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带支线结构的管廊内平均风量为系统风量的50%左右,且沿程风量分布与通风长度相关性较弱;当管廊支线靠近风井时,会造成主线管廊内风量不足,导致管廊内风量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机械通风模式相比于机械、自然结合的通风模式更适应用于结构复杂的管廊;当支线结构管廊采用机械进风、自然排风系统时,若增加风机风量,主管廊风量并不能等比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卫生工程技术 管廊 风量实测 沿程风量 通风模式
下载PDF
高焓风洞液氧酒精空气燃烧加热器设计与试验
13
作者 麻军德 张洪春 于广雷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10-218,共9页
高焓风洞是进行吸气式发动机地面模拟试验的重要设施,为满足高温、高压来流模拟的需求,研制了一种基于液氧酒精燃烧的空气加热器。该加热器采用液液自击喷注与空气直流分区组织燃烧,并利用等离子体点火器实现中心点火,生成高焓来流。10k... 高焓风洞是进行吸气式发动机地面模拟试验的重要设施,为满足高温、高压来流模拟的需求,研制了一种基于液氧酒精燃烧的空气加热器。该加热器采用液液自击喷注与空气直流分区组织燃烧,并利用等离子体点火器实现中心点火,生成高焓来流。10kg/s量级燃烧加热器点火调试表明:该装置点火启动迅速,建压平稳并在点火器关闭后维持了稳定来流的生成,覆盖范围宽,在地面试验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焓风洞 空气液氧酒精三组元 燃烧加热 试验 加热器
下载PDF
单发螺旋桨飞机滑流影响试验
14
作者 刘伟 赵忠 +1 位作者 张守友 谢露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74-81,共8页
螺旋桨滑流会使飞机翼面的有效迎角和气流速度发生变化,影响全机气动特性。单发螺旋桨飞机螺旋桨与机翼的相对位置关系相比机翼螺旋桨飞机灵活多变,为了研究不同气动布局单发螺旋桨飞机滑流对机翼的影响,本文针对上单翼和下单翼轻型单... 螺旋桨滑流会使飞机翼面的有效迎角和气流速度发生变化,影响全机气动特性。单发螺旋桨飞机螺旋桨与机翼的相对位置关系相比机翼螺旋桨飞机灵活多变,为了研究不同气动布局单发螺旋桨飞机滑流对机翼的影响,本文针对上单翼和下单翼轻型单发螺旋桨飞机构型的滑流影响进行了测力风洞试验研究。试验发现:受滑流影响,对试验模型的机头进气口进行简单的封堵会产生较大的附加阻力,该附加阻力随螺旋桨拉力系数增大而增大,其量值基本不受襟翼偏度影响;螺旋桨滑流使得单发螺旋桨飞机升力曲线斜率增加,最大升力系数提高,阻力增大,全机升阻比降低,抬头力矩增加,全机纵向稳定性略微降低。机头螺旋桨与机翼的相对位置关系对全机失速迎角有着较大的影响,滑流影响使得上单翼单发螺旋桨飞机失速迎角推迟,使得下单翼单发螺旋桨飞机失速迎角提前。进一步的流场显示试验及理论分析表明,滑流移动到下单翼单发螺旋桨飞机机翼上方引起强烈的上洗流动,增大了机翼当地迎角,从而导致机翼上表面出现大面积流动分离区,飞机失速迎角提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发螺旋桨飞机 滑流影响 风洞试验 进气口附加阻力 失速迎角
下载PDF
基于试验与模拟的隧道火灾移动风机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万通 赵荣煊 郭赞权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22,共5页
在尺寸为96.0 m×2.0 m×2.5 m的隧道内进行了2种工况下的火灾试验,分析了移动风机纵向排烟的风量推算方法,并利用PyroSim建立了全尺寸模型进行数值模拟验证。试验与模拟数据表明:无纵向送风时烟气层特征高度分别为0.60,0.64m;... 在尺寸为96.0 m×2.0 m×2.5 m的隧道内进行了2种工况下的火灾试验,分析了移动风机纵向排烟的风量推算方法,并利用PyroSim建立了全尺寸模型进行数值模拟验证。试验与模拟数据表明:无纵向送风时烟气层特征高度分别为0.60,0.64m;在送风工况下,试验中风机出口风量为9 798 m3/h,推算的全尺寸模型风机风量为117 576 m3/h,烟气逆流距离基本一致,分别为8.0,6.0 m,验证了推算方法的正确性。同时对风机形成的纵向气体流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试验隧道中,风机营造纵向风流的能力更强。在隧道火场排烟训练过程中,可以根据推算的风量数据,判断训练是否达到预期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火灾试验 数值模拟 移动排烟 风机风量
下载PDF
运载火箭嵌入式大气数据测量系统
16
作者 程川 刘阳 《气体物理》 2023年第4期55-62,共8页
针对运载火箭主动飞行段,设计一种适用于球头双锥整流罩的嵌入式大气数据测量系统(flush air data sensing,FADS),并进行运载火箭FADS实施方案和求解精度研究。采用风洞试验手段对迎角误差、侧滑角误差以及形压系数进行标定,结果表明:F... 针对运载火箭主动飞行段,设计一种适用于球头双锥整流罩的嵌入式大气数据测量系统(flush air data sensing,FADS),并进行运载火箭FADS实施方案和求解精度研究。采用风洞试验手段对迎角误差、侧滑角误差以及形压系数进行标定,结果表明:FADS在飞行Mach数0.4~5.0范围内能够较为准确辨识出实时风场参数变化,攻角、侧滑角测量绝对误差小于0.5°,Mach数测量绝对误差小于0.1,静压相对误差小于5%。嵌入式大气数据测量技术在运载火箭风场实时修正、飞行控制和主动减载等专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式大气数据测量系统 测量方案 解算精度 风洞试验
下载PDF
坑道式人防工程结构安全评估研究
17
作者 秦晓玲 涂世云 《江西建材》 2023年第3期83-85,共3页
文中以某早期坑道式人防工程为例,对其进行工程环境、结构形式、口部和主体结构安全检查及检测,综合评估该人防工程结构安全,并结合已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建议,为工程后期维护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 早期坑道式人防工程 口部 主体结构 检查及检测 结构安全
下载PDF
飞行器气动弹性风洞试验技术综述 被引量:14
18
作者 杨希明 刘南 +6 位作者 郭承鹏 张颖 孙健 张戈 于贤鹏 于金革 侯良学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95-1008,共14页
研究气动弹性问题的主要手段有数值计算、风洞试验和飞行试验三种,气动弹性风洞试验具有可靠性高(相比数值计算)和代价低(相比飞行试验)等优势,已成为航空航天飞行器气动弹性性能评估和校核的重要手段。以亚声速和跨声速气动弹性风洞试... 研究气动弹性问题的主要手段有数值计算、风洞试验和飞行试验三种,气动弹性风洞试验具有可靠性高(相比数值计算)和代价低(相比飞行试验)等优势,已成为航空航天飞行器气动弹性性能评估和校核的重要手段。以亚声速和跨声速气动弹性风洞试验技术为主,分别从静气动弹性、颤振和阵风试验三个角度,阐述了国内外在模型设计、数据采集处理、模型支撑、阵风发生装置、阵风载荷减缓等方面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总结了气动弹性风洞试验在飞行器研制中的重要意义,并对我国未来气动弹性试验能力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弹性 风洞试验 飞行器 静气动弹性 颤振 阵风
下载PDF
高速远程滑坡气垫效应的风洞模拟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邢爱国 殷跃平 +3 位作者 齐超 张明 黄汉杰 韩金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42-1646,共5页
将木质材料制成不同坡度、不同横断面形式的沟谷地形,通过大型风洞模拟试验,测定了地面效应影响下滑体凌空飞行时的空气动力学参数.风洞试验结果表明:沟谷地形对地面效应影响显著.地形圈闭效果越好,地面效应越明显,模型升力系数相对于... 将木质材料制成不同坡度、不同横断面形式的沟谷地形,通过大型风洞模拟试验,测定了地面效应影响下滑体凌空飞行时的空气动力学参数.风洞试验结果表明:沟谷地形对地面效应影响显著.地形圈闭效果越好,地面效应越明显,模型升力系数相对于平坦地形将成倍增加;模型离地高度越小,气垫效应越显著,但对平坦地形影响不明显;各沟谷地形下升阻比曲线变化基本相同,最大值均发生在飞行迎角8°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滑坡 空气动力学效应 气垫效应 风洞试验
下载PDF
国产客车模型风洞试验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高利 范炜 +2 位作者 蔡红民 周瑞兴 上官云信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27-31,共5页
风洞试验是研究汽车动力特性的重要手段,可以为降低燃油消耗、改善行驶性能提供依据。文中对1∶5的客车模型进行了风洞试验研究,得出3种前部形状减阻效果的分析,指出棱角过渡的前部造型边角稍加圆滑可以达到很好的减阻效果。车身表面压... 风洞试验是研究汽车动力特性的重要手段,可以为降低燃油消耗、改善行驶性能提供依据。文中对1∶5的客车模型进行了风洞试验研究,得出3种前部形状减阻效果的分析,指出棱角过渡的前部造型边角稍加圆滑可以达到很好的减阻效果。车身表面压力分布的测试结果,可为合理选择发动机冷却进出风口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洞试验 客车 空气阻力 动力持性 压力分布 模型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