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ismic analysis of aircraft accidents
1
作者 Matti Tarvainen Outi Valtonen +1 位作者 Eystein S.Husebye Bjorn Lund 《Natural Science》 2013年第7期811-817,共7页
Seismic records from Finnish and Swedish stations were analyzed for a study of two aircraft accidents in Finland and Sweden. A Hornet F-18 fighter crashed in central Finland, and analysis of recorded impact signals fr... Seismic records from Finnish and Swedish stations were analyzed for a study of two aircraft accidents in Finland and Sweden. A Hornet F-18 fighter crashed in central Finland, and analysis of recorded impact signals from 7 nearby seismic stations yielded in a crash location only 4 km in error. An estimated magnitude (ML) of 0.5 units gave an impact velocity of 335 m/sec (1200 km/h), which was in excellent agreement with that reported by the Finnish Air Force. A Norwegian Hercules transport plane crashed in foul weather near the summit of Mt. Kebnekaise, NW Sweden. Both seismic and infrasound signals were weak, and in our interpretation, this implied that the Hercules aircraft had a less steep impact angle against the mountain. We also examined seismic analyses of other spectacular air accidents like that of Lockerbie, UK in 1988, and terrorist aircraft attacks on September 11th, 2001 in the USA. Likewise, accidents at sea, such as the sinking of the Russian submarine Kursk in the Barents sea in 2000, and the freighter M/S Rocknes near Bergen in 2004, were recorded and analyzed seismically. In this study, we demonstrated that it was feasible to use seismic registrations to locate impact sites, and to define the exact time of such accidents. Also, negative evidence, i.e., lack of seismic recordings, may provide some information of such accidents and their conseque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ISMOLOGY MONITORING air accidents Maritime accidents
下载PDF
Assessment of Impacts and Risks of Air Pollution Applying Two Strategies of Numerical Chemistry Transport Modelling
2
作者 Adolf Ebel Dimitris Melas +11 位作者 Kostadin Ganev Manjola Banja Ion Sandu Elmar Friese Theodoros Giannaros Hermann J. Jakobs Ioannis Kioutsioukis Konstantinos Markakis Michael Memmesheimer Nikolai Miloshev Victor Pescaru Anastasia Poupkou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2012年第1期26-40,共15页
Assessment of harmful impacts and risks of air pollution in case of accidents as well as of long lasting exposition is an important challenge of chemical transport modeling. Sad confirmation of this statement unexpect... Assessment of harmful impacts and risks of air pollution in case of accidents as well as of long lasting exposition is an important challenge of chemical transport modeling. Sad confirmation of this statement unexpectedly has come from the nuclear power plant accident in Fukushima which occurred while this paper was finalized. Two strategies to comply with the task of impact and risk assessment in extended regions like Central Europe or the Balkans are described. The first one is characterized by application of a single model system to an extended domain. The other one is based on the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several chemical transport models designed for the use in various sub-domains in the region under consideratio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exist for both approaches. For instance, the single model strategy allows unified and harmonized assessment of risks in a larger region, whereas the combined model strategy may pro-vide faster and locally more specific response in emergency cases. The single model approach is treated exploiting applications of the EURAD model system. The combined model approach is a novel way of joint use of chemical transport model systems developed for the Balkans. The models are described and the accuracy of simulations carried out with them is briefly demonstrated by comparison of simulated and observed concentrations of air pollutants. Applications regarding the search of sources for high pollution events and the assessment of risks through known sources are exem-plarily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 Pollution Chemical Transport Modeling Risk accidentAL Release EMERGENCY BALKAN MODEL SYSTEM EURAD MODEL SYSTEM
下载PDF
Key emergency response technologies for abrupt air pollution accidents in China 被引量:1
3
作者 Jun Duan Shushuai Mao +6 位作者 Pinhua Xie Jianlei Lang Ang Li Jingjing Tong Min Qin Jin Xu Zeya She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1期235-254,共20页
Abrupt air pollution accidents can endanger people’s health and destroy the loc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e appropriate emergency response can minimize the harmful effects of accidents and protect people’s lives an... Abrupt air pollution accidents can endanger people’s health and destroy the loc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e appropriate emergency response can minimize the harmful effects of accidents and protect people’s lives and property.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key emergency response technologies for abrupt air pollution accidents around the globe with emphasis on the major achievements that China has obtained in recent years.With decades of effort,China has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emergency monitoring technologies and equipment,source estimation technologies,pollutant dispersion simulation technologies and others.Many effective domestic emergency monitoring instruments(e.g.,portable DOAS/FT-IR systems,portable FID/PID systems,portable GC-MS systems,scanning imaging remote sensing systems,and emergency monitoring vehicles)had been developed which can meet the demands for routine emergency response activities.A monitoring layout technique combining air dispersion simulation,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and a post-optimality analysis was proposed to identify the optimal monitoring layout scheme under the constraints of limited monitoring resources.Multiple source estimation technologies,including the forward method and the inversion method,have been established and evaluated under various scenarios.Multi-scale dynamic pollution dispersion simulation systems with high temporal and spatial resolution were further developed.A comprehensive emergency response platform integrating database support,source estimation,monitoring schemes,fast monitoring of pollutants,pollution predictions and risk assessment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technical idea of"source identification-model simulation-environmental monitoring"dynamic interactive feedback.It is expected that the emergency response capability for abrupt air pollution accidents will gradually improve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 pollution accidents Emergency response Emergency monitoring Source estimation Pollutant dispersion simulation
原文传递
空气阀口径对长距离输水系统停泵水锤防护效果影响分析
4
作者 范征 《陕西水利》 2023年第12期141-143,148,共4页
针对在长距离泵站输水系统中,事故停泵后极易产生危害系统安全的水锤现象,提出了沿线布设空气阀作为水锤防护的方案。结合特征线法对空气阀的边界条件进行推导,建立数学模型,并结合工程实例,对系统进行水锤数值模拟计算,确定适用于该工... 针对在长距离泵站输水系统中,事故停泵后极易产生危害系统安全的水锤现象,提出了沿线布设空气阀作为水锤防护的方案。结合特征线法对空气阀的边界条件进行推导,建立数学模型,并结合工程实例,对系统进行水锤数值模拟计算,确定适用于该工程的水锤防护措施,并对空气阀口径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空气阀口径的选取对泵站系统水锤防护影响较大,在实际工程中应合理选择空气阀的口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阀 事故停泵 水锤防护 长距离输水
下载PDF
高速飞行离散杆的空气阻力效应 被引量:2
5
作者 余春华 尹晓春 +2 位作者 李宝玉 张新伟 涂建平 《航空兵器》 2007年第5期15-18,共4页
研究了离散杆高速飞行过程所受到的空气阻力和空气阻力矩,包括沿杆体的轴向阻力、表面法向阻力,以及旋转阻力矩。在求解的过程中,将阻力和阻力矩转化为相应的阻力系数和阻力矩系数求解。根据分析,高速飞行离散杆的阻力系数主要为压强系... 研究了离散杆高速飞行过程所受到的空气阻力和空气阻力矩,包括沿杆体的轴向阻力、表面法向阻力,以及旋转阻力矩。在求解的过程中,将阻力和阻力矩转化为相应的阻力系数和阻力矩系数求解。根据分析,高速飞行离散杆的阻力系数主要为压强系数、摩阻系数、底部压强系数。通过等熵理论、能量守恒定律和普兰顿-梅耶尔流动理论推导出了三个阻力系数的理论公式,并通过计算实例显示各系数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杆 高速飞行 空气阻力 附面层 阻力效应
下载PDF
空气冲击波作用下人的安全距离 被引量:36
6
作者 李铮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35-144,共10页
本文阐述了二十年来我们在空气冲击波安全距离的试验、理论研究、数值计算方面的一些重要成果。
关键词 空气 冲击波 安全 爆炸
下载PDF
有压输水系统停泵水锤数值模拟及其防护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吕岁菊 冯民权 李春光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4-126,共3页
结合山西中部某引黄工程,采用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和特征线法,在泵出口安装两阶段关闭蝶阀和沿管线布设空气阀联合防护措施下,针对输水系统事故停泵引起的水锤问题进行水力过渡分析和计算,得出管线沿程水锤压力和泵出口断面压力变化过程... 结合山西中部某引黄工程,采用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和特征线法,在泵出口安装两阶段关闭蝶阀和沿管线布设空气阀联合防护措施下,针对输水系统事故停泵引起的水锤问题进行水力过渡分析和计算,得出管线沿程水锤压力和泵出口断面压力变化过程线。结果表明,泵出口安装两阶段关闭蝶阀对高扬程、长距离管道的水锤防护效果较明显,合理控制快慢关时间及角度能有效降低水击压力、机组倒转和倒泄流量。通过调整空气阀的布设位置、口径及进出流量系数,得出在空气阀流入流量系数为0.975、流出流量系数为0.650、口径为450 mm下的水力过渡过程,管路中最大负压水头控制在-1.6 m以内。可见,沿管线合理布置空气阀能有效降低管道负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输水系统 事故停泵 水锤 空气阀
下载PDF
伊犁河扬水工程中空气罐水锤防护的设计与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翁湛 尹晓芷 胡建永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1期382-384,共3页
长距离输水工程水锤问题日益突出,水锤防护难度大。针对伊犁河扬水工程存在的水锤问题,根据瞬变流基本理论,建立了空气罐的水力分析模型,并结合工程实例对空气罐的水锤防护方案进行了分析优化。研究表明,通过理论设塔方法可以方便地得... 长距离输水工程水锤问题日益突出,水锤防护难度大。针对伊犁河扬水工程存在的水锤问题,根据瞬变流基本理论,建立了空气罐的水力分析模型,并结合工程实例对空气罐的水锤防护方案进行了分析优化。研究表明,通过理论设塔方法可以方便地得到空气罐的初设方案,结合水力过渡过程分析对初设方案进一步优化,可以在不影响水锤防护效果的情况下,显著减小空气罐的体型尺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水断电 水锤防护 空气罐 输水工程
下载PDF
舰艇编队质心干扰中的无意毁伤判断
9
作者 王超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51-54,共4页
质心干扰是舰艇编队防空作战体系中一种非常关键的作战手段。针对舰艇编队协同防空作战过程中,怎样判断舰艇使用质心干扰抗击来袭的敌方反舰导弹目标时,是否会发生无意毁伤的问题,通过对舰艇质心干扰原理和无意毁伤根源的分析,建立了舰... 质心干扰是舰艇编队防空作战体系中一种非常关键的作战手段。针对舰艇编队协同防空作战过程中,怎样判断舰艇使用质心干扰抗击来袭的敌方反舰导弹目标时,是否会发生无意毁伤的问题,通过对舰艇质心干扰原理和无意毁伤根源的分析,建立了舰艇编队质心干扰中的无意毁伤判断模型,并进行了实例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辅助编队指挥员在制定编队协同防空作战方案时进行无意毁伤检测,从而消除方案中可能存在无意毁伤的风险,保证编队防空作战能力最大程度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防空 质心干扰 无意毁伤
下载PDF
空气污染对两县区居民每日非意外死亡人数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谷亚亚 刘凯 +6 位作者 甄国新 曾强 邹天森 谈敦芳 张晗 吕占禄 张金良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19年第3期219-226,共8页
目的分析并比较县区级行政地区空气污染对居民每日非意外死亡的影响。方法选择承德市F县和北京市S区作为研究地区,分别收集2014-2015年每日非意外死亡人数、空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及气象要素。采用时间序列广义相加模型(GAM)定量研究PM2.5... 目的分析并比较县区级行政地区空气污染对居民每日非意外死亡的影响。方法选择承德市F县和北京市S区作为研究地区,分别收集2014-2015年每日非意外死亡人数、空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及气象要素。采用时间序列广义相加模型(GAM)定量研究PM2.5、PM10、SO2、NO2和CO共5种空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对当地居民非意外死亡的影响,分别分析空气污染对老年人(≥65岁)和不同性别人群的影响,并与我国大中城市的研究结果相比较。结果F县空气环境中PM2.5、PM10、SO2、NO2和CO日均质量浓度分别为53.4、79.3、22.4、18.1μg/m^3和0.9 mg/m^3;S区对应分别为83.3、108.8、13.8、44.0μg/m^3和1.2 mg/m^3。F县和S区平均每日非意外死亡人数分别为5.8和10.7人。除SO2外,其他空气污染物与总非意外死亡均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各污染物质量浓度每增加10μg/m^3,F县和S区PM2.5所致居民每日非意外死亡人数分别增加1.20%(lag5)和0.44%(lag4);PM10对应分别增加1.25%(lag5)和0.38%(lag3);SO2对应分别增加2.65%(lag1)和1.32%(lag4);NO2对应分别增加3.90%(lag0)和1.45%(lag4);CO对应分别增加0.05%(lag0)和0.04%(lag4)。两县区PM2.5、PM10和NO2对老年人的影响均高于总人群,而CO对总人群影响更高。两县区PM10均对女性影响更高,NO2和CO对男性影响更高。结论两县区空气污染短期暴露可增加居民每日非意外死亡人数,风险具有统计学显著性(除SO2),且明显高于我国大中城市研究(除CO),F县5种空气污染物风险均高于S区,对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之间风险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区级行政地区 空气污染 非意外死亡
下载PDF
地铁车辆空调机组漏电保护断路器分断原因分析与解决措施
11
作者 曾隆隆 《设备监理》 2021年第9期79-83,共5页
广州地铁十四号线、二十一号线等项目地铁车辆空调系统偶发性出现漏电保护断路器分断联动主回路断路器分断的故障,引起空调机组断电停机保护、无法正常通风制冷,影响乘坐舒适性和列车运营服务质量。根据空调系统控制原理、空调系统电气... 广州地铁十四号线、二十一号线等项目地铁车辆空调系统偶发性出现漏电保护断路器分断联动主回路断路器分断的故障,引起空调机组断电停机保护、无法正常通风制冷,影响乘坐舒适性和列车运营服务质量。根据空调系统控制原理、空调系统电气原理和漏电保护断路器原理,从空调系统负载线路、漏电保护断路器动作值等方面调查漏电保护断路器分断故障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经实践验证,采取的整改措施合理有效,解决因漏电保护断路器分断故障引起的空调机组停机保护、无法正常通风制冷的问题,降低空调系统故障率,提升列车乘坐舒适性和运营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调系统 漏电保护断路器 意外分断 解决措施
下载PDF
2021年广元市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时间序列分析
12
作者 薛蓉 昝雨吟 +2 位作者 刘子冲 徐虹 边恩元 《职业卫生与病伤》 CAS 2024年第2期117-129,共13页
目的了解2021年广元市空气污染现状,探讨空气污染物对人群非意外死亡和医院门诊就诊量的影响。方法分别从广元市气象局、生态环境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哨点医院收集2021年气象监测资料、环境空气质量资料、死因监测资料和医院就诊资料... 目的了解2021年广元市空气污染现状,探讨空气污染物对人群非意外死亡和医院门诊就诊量的影响。方法分别从广元市气象局、生态环境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哨点医院收集2021年气象监测资料、环境空气质量资料、死因监测资料和医院就诊资料等,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空气污染物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采用时间序列的广义相加模型,用R 3.4.3软件分析空气污染物与人群死亡、医院就诊的关联性,检验水准为α=0.05。结果SO_(2)、NO_(2)、CO、O_(3)与医院门诊就诊量呈正相关;PM_(2.5)、PM_(10)、SO_(2)、NO_(2)浓度(Lag03)每升高10μg/m^(3),人群非意外死亡数分别增加2.74%(95%CI:0.88%~4.63%)、1.90%(95%CI:0.73%~3.09%)、32.26%(95%CI:13.77%~53.76%)、8.41%(95%CI:4.42%~12.55%),CO浓度(Lag03)每升高0.01 mg/m^(3)人群非意外死亡数增加0.39%(95%CI:0.19%~0.60%),且对≥65岁人群非意外死亡产生滞后效应更明显。结论空气污染物PM2.5、PM10、SO_(2)、NO_(2)、CO会增加人群非意外死亡数,NO_(2)、O3会增加医院门诊量,并有滞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 时间序列分析 非意外死亡 医院门诊量
原文传递
大气污染物对盐城市常住居民死亡影响时间序列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黄连成 李杰 +2 位作者 刘付东 李永红 汤权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1年第4期18-22,共5页
目的了解盐城市大气污染对当地常住居民非意外死亡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2019年该市逐日空气污染物资料(PM_(2.5)、PM_(10)、NO_(2)、SO_(2)、O_(3))、平均温度、平均相对湿度和常住居民死亡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分析... 目的了解盐城市大气污染对当地常住居民非意外死亡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2019年该市逐日空气污染物资料(PM_(2.5)、PM_(10)、NO_(2)、SO_(2)、O_(3))、平均温度、平均相对湿度和常住居民死亡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半参数广义相加模型,分析了盐城市空气污染物短期暴露对非意外死亡的影响。结果全人群、呼吸系统、循环系统非意外死亡日均值分别为154、25、51人。SO_(2)浓度每升高10mg/m^(3),总人群非意外死亡、呼吸系统死亡风险分别增加1.19%(95%CI:0.26%~2.12%)、2.37%(95%CI:0.65%~4.12%)。NO_(2)浓度每升高10mg/m^(3),总人群非意外死亡、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死亡风险分别增加1.50%(95%CI:0.94%~2.05%)、1.11%(95%CI:0.08%~2.16%)、1.53%(95%CI:0.71%~2.36%)。O_(3)浓度每升高10mg/m^(3),总人群非意外死亡、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死亡风险分别增加0.64%(95%CI:0.25%~1.04%)、0.81%(95%CI:0.04%~1.58%)、0.78%(95%CI:0.18%~1.37%)。结论盐城市大气污染物影响当地人群非意外死亡发生且存在滞后效应,其中NO_(2)、SO_(2)、O_(3)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非意外死亡 时间序列研究
原文传递
基于实战使用的涡轴发动机空中起动飞行试验 被引量:3
14
作者 赵海刚 王俊琦 刘雨 《航空动力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33-640,共8页
以涡轴发动机实战使用中空中紧急起动相关技术指标和特情处置措施验证为目的,设计了贴近实战使用特征的发动机空中起动试飞方案,并以某涡轴发动机设计定型试飞为依托,进行了不同飞行工况下的飞行试验验证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空... 以涡轴发动机实战使用中空中紧急起动相关技术指标和特情处置措施验证为目的,设计了贴近实战使用特征的发动机空中起动试飞方案,并以某涡轴发动机设计定型试飞为依托,进行了不同飞行工况下的飞行试验验证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空中起动试飞方案合理可行,能够最大程度的贴近部队实战使用的技术特征,满足对发动机起动高度包线、起动时间等研制总要求规定的技术指标验证需求;试飞结果表明该型涡轴发动机4000 m以上高度停车至再起动期间直升机平均下滑高度约为670 m,平均停车时间约为185 s。该试飞方法和数据结果可为部队实战使用过程中空中遭遇停车的紧急处置提供支持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试验 涡轴发动机 实战使用 空中遭遇停车 空中紧急起动
原文传递
无锡市气温对非意外死亡及寿命损失年影响的时间序列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佳 钱云 +5 位作者 周伟杰 陈海 董昀球 杨志杰 郭亮亮 王璐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73-678,共6页
目的了解无锡市气温在不同滞后日对非意外死亡(A00-R99)人数及寿命损失年的影响。方法收集无锡市区(2012-2017年)非意外死亡与气象数据资料,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研究气温与非意外死亡人数及寿命损失年的关系,分析低温、高温在不同滞... 目的了解无锡市气温在不同滞后日对非意外死亡(A00-R99)人数及寿命损失年的影响。方法收集无锡市区(2012-2017年)非意外死亡与气象数据资料,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研究气温与非意外死亡人数及寿命损失年的关系,分析低温、高温在不同滞后日期对非意外死亡的累积效应。结果无锡市日均气温对非意外死亡效应曲线为“V”形,冷效应具有延迟性,在滞后3d开始出现并持续14d,热效应表现为急性效应,当天就出现。低温对人群总效应大于高温;不同年龄、性别对冷、热效应敏感性存在差异。结论低温和高温均可增加非意外死亡风险,冷效应起效慢且持续时间长,热效应急促,低温对人群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非意外死亡 寿命损失年 时间序列研究
原文传递
居民每日死亡例数与空气污染物日均浓度的关系 被引量:4
16
作者 曹洋 杨丽梅 +1 位作者 坑斌 刘羽 《预防医学》 2021年第3期231-235,共5页
目的评价北京市怀柔区居民每日死亡例数与空气污染物日均浓度的关系,为制订空气污染治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怀柔镇环境监测站点、怀柔区气象局和北京市卫生防病监测信息资源整合分析平台收集2014—2018年怀... 目的评价北京市怀柔区居民每日死亡例数与空气污染物日均浓度的关系,为制订空气污染治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怀柔镇环境监测站点、怀柔区气象局和北京市卫生防病监测信息资源整合分析平台收集2014—2018年怀柔区空气污染物监测、气象监测及死因监测资料,采用广义相加模型分析居民每日死亡例数与空气污染物日均浓度的关系。结果2014—2018年怀柔区SO_(2)、NO_(2)、CO、O_(3)、PM_(10)和PM_(2.5)日均浓度的中位数分别为5.00μg/m^(3)、24.00μg/m^(3)、0.71 mg/m^(3)、77.27μg/m^(3)、64.25μg/m^(3)和44.13μg/m^(3),除O_(3)外均呈下降趋势(P<0.05)。单污染物模型结果显示,NO_(2)日均浓度每升高10μg/m^(3),全人群、女性和<65岁人群每日非意外死亡风险在滞后2 d时分别增加1.69%(95%CI:0.31%~3.08%)、3.31%(95%CI:1.24%~5.42%)和3.31%(95%CI:0.51%~6.19%);CO和PM_(2.5)日均浓度每升高10μg/m^(3),<65岁人群每日非意外死亡风险在滞后2 d时分别增加0.08%(95%CI:0.01%~0.14%)和0.88%(95%CI:0.12%~1.64%);O3日均浓度每升高10μg/m^(3),男性每日非意外死亡风险在滞后4 d时增加0.69%(95%CI:0.02%~1.36%)。多污染物模型结果显示,NO_(2)、CO和PM_(2.5)在分别调整其他2种空气污染物的影响后,对<65岁人群每日非意外死亡的影响在滞后2 d时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怀柔区NO_(2)、CO、O_(3)和PM_(2.5)日均浓度升高可能增加居民每日非意外死亡的风险,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污染物 非意外死亡 广义相加模型
原文传递
治理后兰州市主城区大气污染物对居民非意外死亡及死亡负担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晨阳 王梅 +5 位作者 阮烨 罗斌 吴琪 李盛 王宇红 牛静萍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33-739,共7页
[背景]大气污染是影响人群健康的主要环境危险因素。[目的]了解大气污染治理后兰州市主要城区大气污染对居民非意外死亡和死亡负担的影响。[方法]收集兰州市四个主要城区(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区)大气污染治理前(2004—2011年... [背景]大气污染是影响人群健康的主要环境危险因素。[目的]了解大气污染治理后兰州市主要城区大气污染对居民非意外死亡和死亡负担的影响。[方法]收集兰州市四个主要城区(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区)大气污染治理前(2004—2011年)大气污染物SO_(2)、NO_(2)和PM_(10)的监测数据和大气污染治理后(2014—2018年)大气污染物SO_(2)、NO_(2)、PM_(2.5)、PM_(10)、CO和O_(3)的监测数据、气象数据和居民死因监测数据,统计非意外总死亡人数和大气污染物浓度;采用广义相加模型,控制时间趋势、季节效应、气象因素、星期几效应等因素,分析兰州市四个主要城区大气污染对居民非意外死亡的影响;利用泊松回归比例风险模型定量评价兰州市大气污染对居民的死亡负担。[结果]兰州市四个城区2004—2011年SO_(2)、NO_(2)和PM_(10)的年均质量浓度(简称为浓度)分别为61.58、45.47、154.97μg·m^(-3)。2014—2018年非意外总死亡人数为79284人,平均每日非意外死亡人数为43人;SO_(2)、NO_(2)、PM_(2.5)、PM_(10)、CO和O_(3)的年均浓度分别为21.58μg·m^(-3)、54.42μg·m^(-3)、52.67μg·m^(-3)、124.84μg·m^(-3)、1.41 mg·m^(-3)和87.40μg·m^(-3)。兰州市大气污染治理后(2014—2018年)大气SO_(2)、PM_(10)日均浓度分别降低,NO_(2)浓度有所升高。居民非意外死亡人数与SO_(2)、NO_(2)、PM_(10)、O_(3)、PM_(2.5)和CO呈正相关,其中与SO_(2)相关性最强(r=0.906),与NO_(2)相关性最弱(r=0.048)。SO_(2)、NO_(2)对居民非意外死亡的影响在滞后2 d最大,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00213(95%CI:1.00135~1.00290)和1.00059(95%CI:1.00017~1.00102);PM_(10)和PM_(2.5)在当日达到最大,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00012(95%CI:1.00004~1.00020)和1.00048(95%CI:1.00017~1.00079)。SO_(2)、NO_(2)、PM_(10)和PM_(2.5)浓度每增加10μg·m^(-3),居民非意外死亡风险分别增加2.15%、0.59%、0.12%和0.49%。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空气质量指导值,SO_(2)、NO_(2)、PM_(10)和PM_(2.5)污染所致的归因死亡人数(AM)分别为263、683、827、1674人,其归因分值(AF)分别为2.56%、6.65%、8.06%和16.30%;参照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年均浓度二级限值,NO_(2)、PM_(10)和PM_(2.5)污染所致的AM分别为683、434、698人,其AF分别为6.65%、4.22%和6.79%。[结论]兰州市大气污染治理后大气污染物SO_(2)、NO_(2)、PM_(10)和PM_(2.5)仍可对居民非意外死亡造成影响,且SO_(2)影响较大;在大气污染对居民的死亡负担影响中,PM_(2.5)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 非意外死亡 广义相加模型 死亡负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