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6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umerical Method for Heat and Mass Transfer in Air Washer——1.Mathematical Solution for a Droplet Evaporating in Finite Surrounding Airstream
1
作者 倪波 《Journal of China Textile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1999年第4期101-103,共3页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develop a simpleand efficient numerical model for estimation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between water spray drops and airstreamin horizontal parallel flow which enable us to accur...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develop a simpleand efficient numerical model for estimation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between water spray drops and airstreamin horizontal parallel flow which enable us to accurateprediction of evaporative cooling performance.Thephysical process of a droplet evaporating in finite airflowhas been studied.Four basic differential equations havebeen developed with their numerical solutions providedby fig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 WASHER EVAPORATION of dropS spray cooling heat and mass transfer.
下载PDF
Numerical Method for Heat and Mass Transfer in Air Washer-2.Spray Drop Trajectories of Horizontal Parallel Flow
2
作者 倪波 《Journal of China Textile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0年第1期68-71,共4页
Air Washer are employed in large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for dust removal and for evaporative cooling withappropriate design which can result in energy saving.Topredict the heat and mass transfer in water spray-air-... Air Washer are employed in large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for dust removal and for evaporative cooling withappropriate design which can result in energy saving.Topredict the heat and mass transfer in water spray-air-flow system,a two-dimensional numerical model simu-lating the conservation of mass,momentum and energyof air and water are developed.Further,drop trajecto-ries in the case of horizontal parallel flow in air washerhave been simulated.The results of the simulations are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initial droplet size,the spray angle and the airflow velocity on the drop ve-locity field and drop trajecto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 WASHER heat and mass TRANSFER drop trajec-tories.
下载PDF
稀密两相状态监测实验平台设计
3
作者 王明旭 刘梦飞 +1 位作者 解迎鑫 曹文凯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4-68,共5页
为了实际测量稀密两相对应的管道尺寸、风压和空气体积流量,设计了一个稀密两相状态监测实验平台。基于空气动力学理论和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方法,将旁路调节系统应用到实验平台入口处,以控制管道入口空气体积流量,从而实现对物料... 为了实际测量稀密两相对应的管道尺寸、风压和空气体积流量,设计了一个稀密两相状态监测实验平台。基于空气动力学理论和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方法,将旁路调节系统应用到实验平台入口处,以控制管道入口空气体积流量,从而实现对物料稀密两相输送的实时监测与调控。该实验平台可实现稀密两相边界条件测试和流形稳定性分析等多项测试。最后,通过多次物料流形实验,验证了旁路调节系统在调控空气体积流量方面的有效性,以及气动测控系统维持物料流形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力输送 比例-积分-微分控制 输送流形 管道压降 空气体积流量
下载PDF
装药弹体高空跌落冲击动态响应研究
4
作者 高鹏 徐鹏 《测试技术学报》 2024年第2期179-186,共8页
弹药意外跌落的冲击作用,可能引发事故甚至导致弹药出现早爆而造成灾难性后果。采用LSDYNA研究了分体式装药弹体从10~35 m范围内6个不同高度垂直撞击混凝土介质的冲击响应,获得了装药弹体从不同高度冲击混凝土介质时冲击过载峰值和脉宽... 弹药意外跌落的冲击作用,可能引发事故甚至导致弹药出现早爆而造成灾难性后果。采用LSDYNA研究了分体式装药弹体从10~35 m范围内6个不同高度垂直撞击混凝土介质的冲击响应,获得了装药弹体从不同高度冲击混凝土介质时冲击过载峰值和脉宽的变化规律、装药内部应力波的传播规律,以及混凝土地面的开坑状况。冲击过载脉宽大约为5 ms,过载峰值最大约为1000 g,装药头部主要受到压缩作用,轴向应力呈近似半正弦规律变化,其最大值为43.9 MPa。开坑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证明了数值模拟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药弹体 高空跌落 混凝土靶 开坑 应力波 冲击过载
下载PDF
煤粉掺氨空气分级燃烧排放特性及炉内过程烟气特性试验
5
作者 汪鑫 韦耿 +3 位作者 王勇 李维成 陈钧 范卫东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64,共9页
以往针对氨煤掺烧研究多集中在数值模拟及小型试验炉,大型试验炉上多为技术可行性的点工况试验。在一台50 kW自持燃烧下行试验炉中在不同工况下针对燃煤掺氨燃烧产物的排放和过程分布特性展开研究,重点分析了不同掺氨比例、燃尽风率及... 以往针对氨煤掺烧研究多集中在数值模拟及小型试验炉,大型试验炉上多为技术可行性的点工况试验。在一台50 kW自持燃烧下行试验炉中在不同工况下针对燃煤掺氨燃烧产物的排放和过程分布特性展开研究,重点分析了不同掺氨比例、燃尽风率及运行氧量的影响。为充分了解氨与煤燃烧过程中对NO生成的贡献,针对纯氨燃烧进行一系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空气分级燃烧可大幅降低燃煤掺氨燃烧NO的排放,掺氨比例为10%~90%时NO排放质量浓度在170~215 mg/m^(3),同纯煤燃烧NO排放质量浓度处于同一水平;最佳燃尽风比率维持在38%附近,继续增大燃尽风比率不会进一步降低NO排放,反而会导致燃烧不充分等负面影响。纯氨燃烧利用空气分级技术可以很好地控制出口NO浓度,但纯氨燃烧稳定性远不及氨煤掺混燃烧,运行氧浓度较低时易出现氨逃逸现象。燃煤掺混氨燃烧既可解决氨燃烧困难、出口NO排放浓度过高的问题,又可减少燃煤CO_(2)排放,是一项极具潜力的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掺氨燃烧 空气分级 下行炉 纯氨燃烧 NO排放
下载PDF
北方煤矿矿井乏风余热回收换热器设计与试验
6
作者 罗小明 雒宵 +2 位作者 杨成 摆志国 丁文捷 《西北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66-273,共8页
在煤矿乏风余热利用领域,换热器乏风风阻利用不充分,导致传热系数通常较低。针对以上问题,基于乏风压降不高于200 Pa的限制条件,进行了煤矿乏风余热利用换热器的设计。提出了基于换热管压降约束的圆管顺排设计方法,分析获得了竖-横向管... 在煤矿乏风余热利用领域,换热器乏风风阻利用不充分,导致传热系数通常较低。针对以上问题,基于乏风压降不高于200 Pa的限制条件,进行了煤矿乏风余热利用换热器的设计。提出了基于换热管压降约束的圆管顺排设计方法,分析获得了竖-横向管心距比为5∶8的圆管顺排结构的换热器;二次开发了基于Excel VBA的多变量寻优、多方案比对的自动化方案决策工具,实现了陕煤榆林红柳林煤矿二号风井换热器等3个换热器近百个设计方案的选优,并在柠条塔煤矿南翼风井和红柳林煤矿二号风井完成了建造安装。红柳林煤矿二号风井安装的圆管顺排换热器的数据采集与分析表明,与合阳煤矿方管堆砌换热器传热系数17 W/(m^(2)·K)相比,其传热系数提升了近76%,达到30 W/(m^(2)·K);与红柳林煤矿原二号风井口锅炉年运行能耗7.65×10^(6) kWh相比,节约了近81%,仅为1.47×10^(6) kWh。圆管顺排换热器年实际热回收量为1.79×10^(6) kWh,柠条塔煤矿南翼风井换热器年实际热回收量为1.16×10^(6) kWh。将圆管顺排换热器在北方地区所有煤矿广泛推广后,预计每年可回收热能1.09×10^(10) kWh,减少8.64×10^(6) t二氧化碳、2.36×10^(6) t碳粉尘、2.6×10^(5) t二氧化硫、1.3×10^(5) t氮氧化物的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能减排 煤矿乏风 压降限值 余热利用 参数寻优
下载PDF
超声辅助去糖处理对热风干燥及压差闪蒸干燥红枣脆片品质的影响
7
作者 刘战霞 代文婷 +1 位作者 吴洪斌 杨慧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34-241,共8页
为探究不同去糖预处理方法对热风干燥及压差闪蒸干燥红枣脆片品质的影响,利用超声(US)、超声辅助酶法(US+EM)、超声辅助碱法(US+AM)、超声辅助热水法(US+WM)4种不同预处理方法处理红枣脆片,分析干燥后红枣脆片的色泽、质构、滋味和主要... 为探究不同去糖预处理方法对热风干燥及压差闪蒸干燥红枣脆片品质的影响,利用超声(US)、超声辅助酶法(US+EM)、超声辅助碱法(US+AM)、超声辅助热水法(US+WM)4种不同预处理方法处理红枣脆片,分析干燥后红枣脆片的色泽、质构、滋味和主要营养成分含量。结果显示,不同超声辅助去糖预处理方法对热风干燥及压差闪蒸干燥红枣脆片品质均有较大的影响,对比不同去糖预处理组,超声(US)和超声辅助酶法(US+EM)处理下红枣鲜样固形物减少率分别为2.53%和3.36%,显著低于超声辅助碱法(US+AM)和超声辅助热水法(US+WM)处理;超声辅助热水法(US+WM)处理下热风干燥及压差闪蒸干燥红枣脆片多糖含量最低,去除多糖效果最佳,其次是超声辅助酶法(US+EM)处理;超声辅助酶法(US+EM)去糖处理下压差闪蒸干燥红枣脆片黄酮保留量最高,VC损失量最小。电子舌结果显示超声辅助酶法处理下压差闪蒸干燥红枣脆片口感最佳。结果表明,超声辅助酶法处理在减少糖分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了红枣脆片的风味和营养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枣脆片 热风干燥 压差闪蒸干燥 超声辅助酶法 去糖处理
下载PDF
基于图像识别的无人机输电线路灭火弹空中投放定位方法
8
作者 何宁安 冯强强 +1 位作者 樊长海 韩竹平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23期17-20,共4页
灭火弹空中投放是无人机输电线路巡检火灾处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投放定位精度直接关系到灭火效果,但现行方法在实际中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定位偏差比较大,灭火弹有效投放率比较低,为此提出基于图像识别的无人机输电线路灭火弹空中投... 灭火弹空中投放是无人机输电线路巡检火灾处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投放定位精度直接关系到灭火效果,但现行方法在实际中应用效果并不理想,定位偏差比较大,灭火弹有效投放率比较低,为此提出基于图像识别的无人机输电线路灭火弹空中投放定位方法。通过无人机搭载CDD相机获取输电线路图像信息,并采用加权平均法对输电线路图像灰度化,利用图像识别技术识别定位图像中火灾,并通过坐标转换定位无人机输电线路灭火弹空中投放位置,实现基于图像识别的无人机输电线路灭火弹空中投放定位。经实验证明,设计方法应用下灭火弹空中投放定位偏差得到了有效的降低,灭火弹有效投放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识别 无人机 输电线路 灭火弹 空中投放
下载PDF
空调器挂机包装跌落数值仿真计算研究与应用
9
作者 阳洪 邓培生 +1 位作者 李越峰 李磊鑫 《家电科技》 2024年第5期99-103,共5页
空调器挂机产品跌落问题是空调开发环节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挂机产品整机难以一次性通过跌落试验,整改周期长,研发成本高。基于材料试验研究,获取空调包装与塑料材料的真实应力应变曲线,为仿真计算提供准确材料参数。借助计算机CAE仿真... 空调器挂机产品跌落问题是空调开发环节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挂机产品整机难以一次性通过跌落试验,整改周期长,研发成本高。基于材料试验研究,获取空调包装与塑料材料的真实应力应变曲线,为仿真计算提供准确材料参数。借助计算机CAE仿真工具研究空调器挂机包装跌落数值计算方法,模拟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跌落行为,分析不同跌落工况下产品各零部件的冲击变形情况。以某1.5 P挂机产品为例,建立空调跌落数值计算模型,将仿真理论计算与试验结果对标。结果表明:该理论研究方法能准确识别产品包装与结构设计的薄弱点,仿真理论计算与试验测试趋势基本一致,并能指导强度优化,提升整机机械强度可靠性。将计算机仿真技术应用于空调产品研发可以大幅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升产品质量,增强企业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调器 包装跌落 仿真计算 优化 可靠性
下载PDF
空调器室外机跌落仿真分析及包装结构优化
10
作者 门群英 夏凯 +1 位作者 康玉勋 刘煜 《制冷与空调》 2024年第9期61-65,共5页
针对某空调器室外机跌落试验中出现的问题,建立仿真模型并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利用仿真模型对室外机包装泡沫结构进行优化,跌落试验仿真结果显示,优化后室外机的最大加速度绝对值降低49.3%,泡沫的内能峰值提高41%左右,包装可靠性显著提升... 针对某空调器室外机跌落试验中出现的问题,建立仿真模型并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利用仿真模型对室外机包装泡沫结构进行优化,跌落试验仿真结果显示,优化后室外机的最大加速度绝对值降低49.3%,泡沫的内能峰值提高41%左右,包装可靠性显著提升,室外机外壳及内部零部件未损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调器 室外机 跌落仿真 优化
下载PDF
带气液调配蒸发器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实验研究
11
作者 温学诚 陈健勇 +4 位作者 陈颖 罗向龙 梁颖宗 何嘉城 杨智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3-129,144,共8页
气液调配蒸发器通过调整干度和质量流速实现传热性能提升。分别将两个管程布置为4-2-4-6-4(蒸发器1)和5-4-3-4-4(蒸发器2)的气液调配蒸发器用于热泵热水器中(分别为系统A和系统B)进行实验,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蒸发器1,蒸... 气液调配蒸发器通过调整干度和质量流速实现传热性能提升。分别将两个管程布置为4-2-4-6-4(蒸发器1)和5-4-3-4-4(蒸发器2)的气液调配蒸发器用于热泵热水器中(分别为系统A和系统B)进行实验,并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蒸发器1,蒸发器2制冷剂分布更均匀,且蒸发器侧压降减小了10.91%。在名义工况下,相比于系统A,系统B制热量减少1.69%,功率也减少1.45%,两个系统COP基本相同。系统B的排气压力比系统A小26.35~84.78 kPa,更有利于压缩机的安全运行;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系统B的压缩机功耗均小于系统A,当环境温度为30℃时,系统B的性能比系统A提高了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热水器 蒸发器管程布置 压降 制冷剂分配
下载PDF
基于压降模型的多联机配管长度评估方法及试验验证
12
作者 任滔 《制冷与空调》 2024年第9期66-72,共7页
多联机的配管长度决定了制冷剂输配、回油方案,掌握多联机配管长度识别的精确算法,可以针对性改进制冷剂输配、回油,使得系统更加节能。提出了一种基于阻力模型的多联机配管长度识别方法,包括利用基于等熵效率的压缩机广义热平衡法迭代... 多联机的配管长度决定了制冷剂输配、回油方案,掌握多联机配管长度识别的精确算法,可以针对性改进制冷剂输配、回油,使得系统更加节能。提出了一种基于阻力模型的多联机配管长度识别方法,包括利用基于等熵效率的压缩机广义热平衡法迭代计算系统制冷剂的循环量;建立基于内机开机台数的阻力加权系数的联机主支管和末端支管压降模型,以精确的评估不同负荷率下的主管和支管压降;建立以末端支管长度和阻力为引导的包含不确定度的多联机配管长度模型,客观评估预测的联机管长度。试验验证表明所述方法,对于短配管(L为15m),通过模型计算得到的长度均值16 m,各工况下计算误差不超过10%;对于长配管(L为150m),通过模型计算得到的长度均值141 m,各工况下计算误差不超过20%。该算法可以克服直接采用压降难以识别配管长度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联机 配管 压降 模型 评估
下载PDF
并联通道中超临界RP-3航空煤油流量分配特性数值研究
13
作者 王彦红 李雨健 +1 位作者 贾玉婷 李洪伟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5-146,共12页
针对热流偏差下空-油换热器的应用,进行了三种类型并联通道中超临界压力RP-3航空煤油流量分配数值研究,探究了进口压力、进口温度、进口总流量、进出口布置对双通道流量分配的影响机制。通过摩擦压降和加速压降的演变机制揭示了流量非... 针对热流偏差下空-油换热器的应用,进行了三种类型并联通道中超临界压力RP-3航空煤油流量分配数值研究,探究了进口压力、进口温度、进口总流量、进出口布置对双通道流量分配的影响机制。通过摩擦压降和加速压降的演变机制揭示了流量非对称分配的原因,讨论了通道质量流速和温度的分布特征及其对换热的影响,进行了(火积)耗散效应分析。根据热流密度比值和运行参数提出了流量偏差的预测准则,预测偏差处于±15%范围内。结果表明:随着双通道热流差别增大,两者流量偏差增大,源于加速压降和摩擦压降的平衡机制。热流比值小于1时,摩擦压降主导流量分配;热流比值大于1时,加速压降主导流量分配。热流比值等于1时,双通道流量等量分配。提高进口压力、进口温度、进口总流量双通道流量偏差均受到抑制。高热流偏差下通道出现流量不连续和偏差管温度反向分层问题。相对流量偏差和(火积)耗散偏差的变化规律一致,I型布置相比U型和Z型布置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油换热器 并联双通道 超临界煤油 加速压降 摩擦压降 流量分配 (火积)耗散
下载PDF
Numerical Method for Heat and Mass Transfer in Air Washer——3.Two-phase Flow in Eliminator
14
作者 倪波 《Journal of China Textile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0年第2期77-80,共4页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is applied in the study oftwo - phase flow dynamics in the eliminator of air wash-er. The carrier phase (air) is treated in Eulerian frame,the water droplets are tracked in the Lagrangian f...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is applied in the study oftwo - phase flow dynamics in the eliminator of air wash-er. The carrier phase (air) is treated in Eulerian frame,the water droplets are tracked in the Lagrangian frame.A three - dimensional unsteady two - phase flow model isdeveloped. With the help of FLUENT software, air-stream velocity field and water droplets trajectories havebeen illustrated when their mixture passing through tra-ditional folded eliminator. The result of the simulationcan b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r WASHER eliminator drop trajectories two -PHASE flow.
下载PDF
Effect of Electrical Current on the Tribological Behavior of the Cu-WS_2-G Composites in Air and Vacuum 被引量:8
15
作者 QIAN Gang FENG Yi +3 位作者 LI Bin HUANG Shiyin LIU Hongjuan DING Kewang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2期384-392,共9页
As the traditional graphite-based composites cannot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rapid developing modern industry, novel sliding electrical contact materials with high self-lubricating performance in multiple environments ... As the traditional graphite-based composites cannot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rapid developing modern industry, novel sliding electrical contact materials with high self-lubricating performance in multiple environments are eagerly required. Herein a copper-based composite with WS2 and graphite as solid lubricant are fabricated by powder metallurgy hot-pressed method. The friction and wear behaviors of the composites with and without current are investigated under the condition with sliding velocity of 10 m/s and normal load of 2.5N/cm 2 in both air and vacuum. Morphologies of the worn surfaces are observed by optical microscope and compositions of the lubricating films are analyzed by XPS. Surface profile curves and roughness of the worn surfaces are obtained by 2205 surface profiler. The results of wear tests show that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wear volume loss of the composites with current are greater than that without current in both air and vacuum due to the adverse effects of electrical current which damaged the lubricating film partially and roughed the worn surfaces. XPS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lubricating film formed in air is composed of oxides of Cu, WS2 , elemental S and graphite, while the lubricating film formed in vacuum is composed of Cu, WS2 and graphite. Because of the synergetic lubricating action of oxides of Cu, WS2 and graphite, the composites show low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wear volume loss in air condition. Owing to the fact that graphite loses its lubricity which makes WS2 become the only lubricant, severe adhesive and abrasive wear occur and result in a high value of wear rate in vacuum condition. The formation of the lubricating film on the contact interface between the brush and ring is one of the factors which can greatly affect the wear performance of the brushes. The low contact voltage drop of the composites in vacuum condition is attributed to the high content of Cu in the surface film. This study fabricated a kind of new sliding electrical contact self-lubricating composite with dual-lubricant which can work well in both air and vacuum environments and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the lubrication mechanisms of the compos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WS2-G composites electrical current air and vacuum environments friction and wear contact voltage drop
下载PDF
4.1Mt/a柴油加氢装置国Ⅴ标准长周期潜能分析
16
作者 姚立松 李云 《石化技术》 CAS 2023年第2期40-41,16,共3页
研究了国Ⅴ柴油质量标准下,国内某4.1Mt/a柴油加氢装置长周期运行潜能。根据催化剂反应温度工业数据,测算该装置一反催化剂平均失活速度0.0306℃/d、二反催化剂平均失活速度0.0284℃/d。一反、二反床层压降上升趋势平缓,压降不会成为装... 研究了国Ⅴ柴油质量标准下,国内某4.1Mt/a柴油加氢装置长周期运行潜能。根据催化剂反应温度工业数据,测算该装置一反催化剂平均失活速度0.0306℃/d、二反催化剂平均失活速度0.0284℃/d。一反、二反床层压降上升趋势平缓,压降不会成为装置长周期运行的制约因素。对高压空冷腐蚀情况进行测算,高压空冷的腐蚀系数Kp值为0.24,空冷入口流速2.52m/s,出口流速2.00m/s,管束内平均流速1.43m/s。综合以上分析认为:该柴油加氢装置长周期运行时长可达1364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加氢 催化剂活性 反应压降 高压空冷 腐蚀
下载PDF
压缩空气泡沫水平管路压力损失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林志 何坤 +2 位作者 陈胤昌 杨晖 程旭东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4-170,共7页
为厘清压缩空气泡沫水平管道输运压力衰减规律,考虑压缩空气泡沫实际工程运用,利用STAR-CCM软件研究泡沫液种类、混合比和管径对湿泡沫水平管网输运过程中压力衰减的影响规律,并结合理论分析建立压缩空气泡沫水平输运过程中的压力衰减... 为厘清压缩空气泡沫水平管道输运压力衰减规律,考虑压缩空气泡沫实际工程运用,利用STAR-CCM软件研究泡沫液种类、混合比和管径对湿泡沫水平管网输运过程中压力衰减的影响规律,并结合理论分析建立压缩空气泡沫水平输运过程中的压力衰减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管路压降与泡沫液黏度呈正相关性,在混合液流量270 L/min,气体流量1750 L/min条件下,相同管径高黏度抗溶性水成膜泡沫(AFFF/AR)压降约为低黏度A类和水成膜泡沫(AFFF)1.3倍;对于相同类型泡沫,混合比对管路压降影响较小,100 m长90 mm管径不同混合比之间最大压降差值约为7.21 kPa;管径对压降影响较大,相同泡沫条件下,50 mm管径压降是80 mm管径压降的约9.4倍,80 mm管径压降是100 mm管径压降的约2.8倍,当管径大于80 mm时,不同泡沫对压降的影响逐步减小。压力衰减预测模型计算的压降值与模拟值较前人开展研究所得实验值误差在18%以内,研究结果可以为压缩空气泡沫水平管网设计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仿真 压缩空气泡沫 压降预测模型 水平管网输运
下载PDF
压缩空气泡沫在长距离管路输送中压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佳庆 黄勇 +3 位作者 周亦夫 过羿 黎昌海 黄玉彪 《火灾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3-49,共7页
基于Fluent对压缩空气泡沫在长距离管道中的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将压缩空气泡沫近似为弥散流,采用Saplart-Allmaras模型模拟了不同管径下压缩空气泡沫以及不同泡沫原液浓度的AFFF泡沫在长距离管道内的流动及压降变化。模拟结果... 基于Fluent对压缩空气泡沫在长距离管道中的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将压缩空气泡沫近似为弥散流,采用Saplart-Allmaras模型模拟了不同管径下压缩空气泡沫以及不同泡沫原液浓度的AFFF泡沫在长距离管道内的流动及压降变化。模拟结果表明,随着距离变化,各管径管道内压降均呈现线性变化,且随着压缩空气泡沫的流动,压降线性增大。管道管径对管内压降变化具有显著影响,管道直径越小,管道内压降越大;泡沫原液浓度对压降的影响较小,且压缩空气泡沫在长距离输送中的压力随距离线性衰减。将模拟结果与长距离输送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误差在10%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空气泡沫 管径 浓度 压降 长管道
下载PDF
密立根油滴实验中温度因素的影响:理论考量与实验校准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明宇 陈艺欣 +2 位作者 陈敏 尹亚玲 宋也男 《物理与工程》 2023年第1期128-133,共6页
密立根油滴实验中,油滴荷电量的测量往往受各种误差的影响。研究发现,忽视温度变化对空气黏滞系数与油的密度的影响,是油滴实验中系统误差的主要来源,考虑其影响是获得理想的元电荷测定结果的必然要求。本研究设计了实时测温的实验方案... 密立根油滴实验中,油滴荷电量的测量往往受各种误差的影响。研究发现,忽视温度变化对空气黏滞系数与油的密度的影响,是油滴实验中系统误差的主要来源,考虑其影响是获得理想的元电荷测定结果的必然要求。本研究设计了实时测温的实验方案,并根据温度变化校准实验参数。据此得到的元电荷测定结果,在本研究实验条件下,相对误差从未校准时的4%降至校准后的0.5%。实验结果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以及对温度变化对参数影响所作修正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滴实验 元电荷 空气黏度
下载PDF
考虑滞后性的土-水特征曲线物理-统计模型研究
20
作者 翟钱 田刚 +4 位作者 朱益瑶 戴国亮 赵学亮 龚维明 杜延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072-2080,共9页
非饱和土的持水和渗透特性具有明显的滞后现象,即非饱和土的水力特性在脱湿过程与其在浸润过程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现有土-水特征曲线(SWCC)滞后模型多为经验模型,其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模型参数的选取。换言之,这些经验模型多为数... 非饱和土的持水和渗透特性具有明显的滞后现象,即非饱和土的水力特性在脱湿过程与其在浸润过程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现有土-水特征曲线(SWCC)滞后模型多为经验模型,其结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模型参数的选取。换言之,这些经验模型多为数学模型,模型参数缺失相应的实际物理意义。采用矩阵形式模拟修正毛细物理模型,通过数理统计的手段计算脱湿和浸润过程,土体中不同尺寸孔隙的水分含量,并累加各孔隙汇总的水分含量得到不同吸力状态土体的含水率。在计算浸润过程孔隙中水分含量时,深入分析留截空气、“墨水瓶”效应和“雨滴”效应对滞后现象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计算公式。选取国内外SWCC脱湿与浸润的试验数据,和本文模型结果作对比。对比结果显示,物理-统计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度较高,可作为预测SWCC滞后曲线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水特征曲线滞后性 留截空气 “雨滴”效应 “墨水瓶”效应 物理-统计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