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bservation on Activities of Air Sac in Opened Body Cavity of Chicken
1
作者 张金龙 李新华 贾胜军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5年第6期1195-1198,共4页
The body cavity of chicken under anesthesia was opened, and then the state of breathing and activities of air sac wal were observ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though the body cavity was opened, the chicken could stil... The body cavity of chicken under anesthesia was opened, and then the state of breathing and activities of air sac wal were observ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though the body cavity was opened, the chicken could stil breathe. When the chicken breathed in, the chest sidewal , thoracico-abdominal diaphragm and lung diaphragm al initiatively became larger, inflating the prethoracic and metathoracic air sacs; the cervical, clavicular and abdominal air sac wal s al contracted, shrinking the air sacs. When the chicken breathed out, the chest sidewal , thoracico-ab-dominal diaphragm and lung diaphragm initiatively contracted, shrinking the pretho-racic and metathoracic air sacs; the cervical, clavicular and abdominal air sac wal s al expanded, expanding the air sacs. Therefore, the chicken could stil breathe after the body cavity was opened. When the chicken breathed in, the prethoracic and metathoracic air sacs were al expanded, and the air flowed from the cervical, clav-icular and abdominal air sacs and respiratory tract to the prethoracic and metatho-racic air sacs through the lung, shrinking the cervical, clavicular and abdominal air sacs; when the chicken breathed out, the prethoracic and metathoracic air sacs wal s al contracted, and the air was extruded from the prethoracic and metathoracic air sacs into the cervical, clavicular and abdominal air sacs and respiratory tract trough the lung, expanding the cervical, clavicular and abdominal air sacs. During the entire breathing process, the prethoracic and metathoracic air sacs al can ex-pand and shrink initiatively, making the air flow though the lu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CKEN Body cavity BREATH air sac
下载PDF
Effects of air sac compliances on flow in the parabronchi: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using an anatomically simplified model of an avian respiratory system
2
作者 Akira Urushikubo Masanori Nakamura Hiroyuki Hirahara 《Journal of Biomed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3年第4期483-492,共10页
Air flow in an avian lung was studied numerically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air sac compliance on flow in the parabronchi. In this preliminary study, the geometry of the avian respiratory system was simplified to ca... Air flow in an avian lung was studied numerically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air sac compliance on flow in the parabronchi. In this preliminary study, the geometry of the avian respiratory system was simplified to captu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spiratory flow. The pressure fluctuation within air sacs caused by inflation and deflation was expressed by a lumped parameter model.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flow direction in the parabronchi varied, depending upon the compliance of the air sacs. A unidirectional flow in the parabronchi was achieved for compliances where pressure fluctuations in all air sacs were in phase. Air sac complianc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pressures in th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air sacs and thus the pressure difference over the parabronchi that drove the flow in the parabronchi. These results address the importance of air sac compliance in the avian respiratory system and suggest that the compliance of air sacs would be optimized to accomplish unidirectional flow in the parabronch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AVIAN LUNG air sacs COMPLIANCE
下载PDF
橡胶沥青混合料SAC-13级配空隙率变化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黄卫东 黄明 +1 位作者 郑茂 李彦伟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85-690,共6页
在普通沥青的多碎石沥青混凝土(SAC)设计的基础上,以空隙率为研究变量,采用固定油石比,再微调级配的方式,深入对比了SAC-13级配变化的普通沥青和橡胶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对于普通SAC-13沥青混合料,油石比每增加0.5%,... 在普通沥青的多碎石沥青混凝土(SAC)设计的基础上,以空隙率为研究变量,采用固定油石比,再微调级配的方式,深入对比了SAC-13级配变化的普通沥青和橡胶沥青混合料的空隙率影响规律.结果显示:对于普通SAC-13沥青混合料,油石比每增加0.5%,空隙率减小1%~1.5%,随着9.5~13.2mm粗集料含量增多,4.75~9.5mm粗集料含量减少,混合料粗集料间隙率呈递减之势;对SAC橡胶沥青混合料,建议9.5mm以上集料用量范围限定在30%~45%之间,4.75~9.5mm集料用量范围限定在20%~40%之间,且4.75mm以上粗集料总用量应达到60%以上,2.36~4.75mm集料含量不宜高于10%,且不宜使用过多矿粉;同样目标空隙率下,SAC-13橡胶沥青混合料的粗集料掺量应略低于普通沥青混合料;SAC-13橡胶沥青混合料中当2.36~4.75mm集料含量达到8%以后,随着该档料用量的增加,空隙率增幅明显高于普通沥青混合料,需严格控制此档料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碎石沥青混凝土(sac) 橡胶沥青 级配 空隙率
下载PDF
赤嘴潜鸭真菌病组织病理学检查和病原分离鉴定
4
作者 南岳 龙美贞 +4 位作者 王浩然 杨舒宇 陈海良 刘天龙 周向梅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73,共4页
为了对动物园野禽饲养管理和疾病诊断提供参考,本试验对北京市野生动物园死亡的赤嘴潜鸭进行解剖、大体病变观察;分离死亡野鸭的气囊和肝脏,制作石蜡切片,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过碘酸雪夫(PAS)染色和Masson染色后进行组织病理学检... 为了对动物园野禽饲养管理和疾病诊断提供参考,本试验对北京市野生动物园死亡的赤嘴潜鸭进行解剖、大体病变观察;分离死亡野鸭的气囊和肝脏,制作石蜡切片,经苏木素-伊红(H.E.)染色、过碘酸雪夫(PAS)染色和Masson染色后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分离气囊病原培养后测序并进行BLAST比对分析。结果显示,死亡野鸭气囊增厚、气囊内充满真菌菌丝,肝脏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病原经鉴定为曲霉菌。结果表明,该野鸭死亡的原因为真菌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嘴潜鸭 气囊 曲霉菌病 组织病理学
下载PDF
条背萤幼虫不同发育阶段呼吸系统构造的观察和比较 被引量:7
5
作者 郑霞林 张应 +1 位作者 付新华 雷朝亮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44-648,共5页
通过显微解剖,结合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了条背萤Luciolasubstriata幼虫两个不同发育阶段呼吸系统的差异。结果表明:1-2龄幼虫的呼吸系统中只有气管无气囊,3-6龄幼虫的呼吸系统中气管和气囊并存。1-2龄幼虫的尾气门和3-6龄幼虫... 通过显微解剖,结合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比较了条背萤Luciolasubstriata幼虫两个不同发育阶段呼吸系统的差异。结果表明:1-2龄幼虫的呼吸系统中只有气管无气囊,3-6龄幼虫的呼吸系统中气管和气囊并存。1-2龄幼虫的尾气门和3-6龄幼虫的腹部侧气门及尾气门结构没有差异。透射电镜观察提示条背萤1-2龄幼虫体壁上的毛状物为气管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背萤 幼虫 呼吸系统 气管 气管鳃 气囊
下载PDF
鼠尾藻池塘秋冬季栽培生态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胡凡光 王志刚 +4 位作者 李美真 徐智广 王翔宇 袁辉 李长春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1-158,共8页
2010年10月~2011年3月对鼠尾藻池塘秋冬季栽培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观察与分析。选择池塘水温、光强、盐度和pH,研究其对鼠尾藻1年苗、两年苗在不同水层的养殖效果。结果表明,1)40~60cm水层鼠尾藻生长最好;其次是80~100cm水层;0~20cm水... 2010年10月~2011年3月对鼠尾藻池塘秋冬季栽培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观察与分析。选择池塘水温、光强、盐度和pH,研究其对鼠尾藻1年苗、两年苗在不同水层的养殖效果。结果表明,1)40~60cm水层鼠尾藻生长最好;其次是80~100cm水层;0~20cm水层生长最慢;2)1年苗、2年苗在整个试验期间均未发现生殖托。其中部分两年苗藻体生长出1~2cm左右次生分枝,而1年苗均未发现次生分枝;1年苗于11月中旬开始生长出气囊,两年苗于试验开始时就有气囊,12月中旬鼠尾藻气囊开始腐烂脱落,至翌年1月上旬池塘水温降至0℃以下,池塘水体表层出现结冰现象,此时鼠尾藻气囊已大部分脱落,同时有腐烂脱落现象,藻体缩短、变瘦,湿重降低,体色呈黑褐色。2月下旬随着水温的逐渐回升,鼠尾藻又有生长现象,体长及湿重均有增长,至3月上旬发现气囊。3)鼠尾藻两年苗生长情况比1年苗略好,其同一时期测量的藻体平均体长和单株藻体平均湿重均比1年苗大,鼠尾藻两年苗S值(S=单株藻体平均湿重(g)/藻体平均体长(cm))大于1年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尾藻 环境因子 气囊 生殖托 次生分枝
下载PDF
替米考星用于鸡毒支原体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的临床试验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凤梅 牛钟相 程光民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1期17-19,共3页
试验以人工诱发鸡毒支原体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为模型,以酒石酸泰乐菌素为对照药物,评价替米考星溶液的疗效。按每升水加入400m g、200m g、100m g替米考星及500m g酒石酸泰乐菌素的用量给病鸡饮水给药,连用5天。试验表明:替米考星大剂... 试验以人工诱发鸡毒支原体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为模型,以酒石酸泰乐菌素为对照药物,评价替米考星溶液的疗效。按每升水加入400m g、200m g、100m g替米考星及500m g酒石酸泰乐菌素的用量给病鸡饮水给药,连用5天。试验表明:替米考星大剂量和中剂量组料肉比与药物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与其余各组差异极显著(P<0.01)。大剂量组与中剂量组气囊损伤评分与其他各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大、中剂量均能明显减轻支原体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气囊损伤。大剂量和中剂量组的死亡率与药物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与其余各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从治愈率来看,大剂量组中剂量组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而小剂量组与药物对照组的治愈率相当(P>0.05)。数据分析表明:替米考星溶液中剂量组能有效地降低气囊损伤度,提高饲料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米考星 毒支原体 大肠杆菌 混合感染 疗效 气囊损伤度 饲料转化率
下载PDF
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吴杰 贾业贵 +2 位作者 李红燕 陈时 甘洪颖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7-178,181,共3页
目的观察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远期疗效。方法采用日产Pentax电子胃镜,美国产Miorovasive Rigiflex贲门失弛缓扩张气囊,在内镜下行气囊括张治疗,观察治疗2年后临床症状、食管X线拍片等方面的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29例扩张治... 目的观察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远期疗效。方法采用日产Pentax电子胃镜,美国产Miorovasive Rigiflex贲门失弛缓扩张气囊,在内镜下行气囊括张治疗,观察治疗2年后临床症状、食管X线拍片等方面的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29例扩张治疗时间最长的为17年,最短的2年,平均7.5年。29例患者的营养状况明显好转,体质量增加最多的为18.0kg,最少的2.5kg,平均体质量增加了3.9kg,25例(4例未复查)再次复查食管吞钡X线拍片,并与治疗前相比,食管腔直径缩小最多的2.4cm,最小的0.8cm,平均1.7cm,无1例复发。结论气囊扩张疗效确切,操作较容易,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症 气囊扩张治疗
下载PDF
人工气道管理的临床应用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蔺玉霞 刘雪梅 肖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922-924,共3页
人工气道是重要的抢救治疗措施,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科学的管理是患者重要脏器的功能保障和救治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国外人工气道的管理在环境要求、呼吸机管路系统的消毒、气道的湿化、吸痰的时机及方法、气囊的压力及导管的... 人工气道是重要的抢救治疗措施,人工气道的建立和科学的管理是患者重要脏器的功能保障和救治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国外人工气道的管理在环境要求、呼吸机管路系统的消毒、气道的湿化、吸痰的时机及方法、气囊的压力及导管的安全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气道 气道湿化 气囊 管理
下载PDF
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移位时其支气管气囊压力变化比较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志永 丁翠青 +1 位作者 姚长青 严香菊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424-427,共4页
目的:比较和观察2种不同的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从理想位置脱出时所产生的的压力变化。方法拟择期行胸科手术患者41例,年龄29~81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 I~Ⅲ级,随机将其分为2组:... 目的:比较和观察2种不同的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从理想位置脱出时所产生的的压力变化。方法拟择期行胸科手术患者41例,年龄29~81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 I~Ⅲ级,随机将其分为2组:驼人双腔支气管导管组(T 组,n =21),Smith 双腔支气管导管组(B 组,n =20)。麻醉诱导后,T 组经口插入驼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普通型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B 组经口插入相应型号的portex Blue line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可视条件下令双腔支气管导管支气管气囊上边缘刚好位于隆突嵴下,此位置亦是此研究设计的0.0 cm 的位置。将指示气囊通过三通连接一次性压力传感器,随后通过三通向支气管气囊充入空气使支气管气囊压力达到30 cmH2 O,然后使导管以0.5 cm 单位向外回退,直至退至2.0 cm 位置并同时记录每一位置的支气管气囊压力。结果2组在2.0 cm 位置压力均低于初始压力(30 cmH2 O)(P <0.01)。在2组中,导管在0.0~2.0位置之间移动时,支气管气囊压力均表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P <0.01),且 B 组整体支气管气囊压力降低量和降低率大于 T 组(P <0.01)。结论2种双腔支气管导管从理想位置脱出时其支气管气囊压力均表现降低,B 组双腔管支气管导管气囊压力降低量和降低率均大于 T 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镜检查 气囊 测压法 导管插入术
下载PDF
不同肠道准备方案在儿童单气囊小肠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被引量:7
11
作者 罗艳红 易利纯 游洁玉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29-232,共4页
目的探讨安全、有效的儿童单气囊小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方案。方法遵循随机化原则将湖南省儿童医院接受经肛进镜治疗的97例患儿分成A、B、C三组。A组口服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西甲硅油;B组口服PEG;C组口服乳果糖+西甲硅油... 目的探讨安全、有效的儿童单气囊小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方案。方法遵循随机化原则将湖南省儿童医院接受经肛进镜治疗的97例患儿分成A、B、C三组。A组口服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西甲硅油;B组口服PEG;C组口服乳果糖+西甲硅油;经上述干预后分别针对三组肠道清洁效果、疾病确诊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耐受率进行对比。结果A组肠道清洁度得分低于B、C两组(P<0.05),但B、C两组间肠道清洁度得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疾病确诊率显著高于B、C两组(P<0.05),但B、C两组间疾病确诊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耐受率高于A、B两组(P<0.05),但A、B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耐受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儿童经肛单气囊小肠镜检查术前肠道准备的过程中,采用PEG联合西甲硅油可达到较为优质的肠道清洁效果,同时有助于提高疾病确诊率并降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机率,是儿童单气囊小肠镜经肛检查前肠道准备较为理想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胃肠道 气囊 治疗应用
下载PDF
单气囊小肠镜在小儿原发性肠淋巴管扩张症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罗艳红 刘莉 +3 位作者 欧阳红娟 张文婷 陈昌斌 游洁玉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80-84,共5页
目的探讨单气囊小肠镜检查+小肠黏膜活检对儿童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primary intestinal lymphangiectasia,IL)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奥林巴斯SIF—Q260型SBE对2009年5月至2015年4月我们收治的肠淋巴管扩张症患儿,进行单气囊小肠镜检查... 目的探讨单气囊小肠镜检查+小肠黏膜活检对儿童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primary intestinal lymphangiectasia,IL)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奥林巴斯SIF—Q260型SBE对2009年5月至2015年4月我们收治的肠淋巴管扩张症患儿,进行单气囊小肠镜检查和小肠黏膜活检。结果 8例患者共接受了15次单气囊小肠镜检查,经口腔8次,经肛门7次,平均检查时间120min(95~180min)。有3例成功完成了对接检查。6例发现不同程度的病变,表现为小肠黏膜水肿、肥厚,绒毛苍白,大小不等的黄白色结节或呈多发白色假性息肉。病变位于空肠上段6例,回肠下段3例,空肠中段2例,回肠中段1例,2例小肠镜检查黏膜未见异常。组织学检查证实黏膜及黏膜下淋巴管显著扩张。管内充满富含蛋白的液体及散在淋巴细胞。结论 SBE镜下小肠黏膜活检为不能确诊的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患儿提供了一种有效全面的确诊方式,内镜下多点活检对诊断小肠淋巴管扩张症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囊 淋巴管扩张 小肠粘膜活检 儿童
下载PDF
呼吸器辅助声门下分泌物引流导管对机械通气时气囊滞留物清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爱贞 郑兰华 +1 位作者 王秀 魏静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3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简易呼吸器辅助声门下分泌物引流(SSD)导管对接受机械通气(MV)患者行气囊滞留物清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医院治疗的84例经口气管插管应用MV治疗的患者资料,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呼吸机治... 目的:探讨简易呼吸器辅助声门下分泌物引流(SSD)导管对接受机械通气(MV)患者行气囊滞留物清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医院治疗的84例经口气管插管应用MV治疗的患者资料,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呼吸机治疗时均执行常规人工气道标准管理;对照组使用SSD导管,以76~113 mmHg负压值行SSD法间歇性吸引;观察组除采用SSD法行间断声门下吸引外,将简易呼吸器与患者的气管插管相连,加用气流冲击法,以加大气囊上滞留物的清除效果。比较两组每日声门下分泌物吸引总量、MV治疗时间及入住重症监护室(ICU)天数,评估两组不同气囊管理模式下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声门下滞留物总吸引量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43,P<0.05);观察组MV治疗时间和入住ICU天数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075,t=-8.291;P<0.05);观察组VAP发生率为9.52%(4/42),对照组VAP发生率为14.28%(6/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1,P<0.05)。结论:在提供有效SSD法间断声门下吸引的基础上联合简易呼吸器气流冲击法,可有效提高机械通气患者气囊上滞留物清除效果,对预防控制VAP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易呼吸器 声门下分泌物引流(SSD) 导管 气囊滞留物
下载PDF
新型个体化三维矫形胸腰骶气囊支具的有限元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范建平 王传锋 +6 位作者 魏显招 易红蕾 李志鲲 陈自强 白玉树 朱晓东 李明 《脊柱外科杂志》 2013年第6期348-353,共6页
目的运用计算机技术,建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新型个体化气囊支具的矫形效果。方法建立AIS三维有限元模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构建支具有限元模型,分别记录在在冠状面、矢状... 目的运用计算机技术,建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三维有限元模型,探讨新型个体化气囊支具的矫形效果。方法建立AIS三维有限元模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构建支具有限元模型,分别记录在在冠状面、矢状面和两者组合施力情况下的参数,比较矫形效果。结果顺利完成了AIS和个性化支具的有限元模型,验证模型有效。在冠状面、矢状面、两者结合分别施力,获取最佳胸弯矫正率分别为66%、37%、52%,腰凸矫正率分别为65%、34%、53%;后2种施力方式可以获得较高顶锥旋转度矫正率和更好的矢状面平衡。结论新型支具可以获得良好的冠状面矫正率以及旋转矫正率、并且有助于改善脊柱矢状面曲度,对脊柱侧凸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骶骨 脊柱侧凸 有限元分析 气囊 青少年
下载PDF
电针对人重组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的气囊炎症模型大鼠环氧合酶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芳 方剑乔 +1 位作者 邵晓梅 吴媛媛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67-870,共4页
目的探讨电针对人重组肿瘤坏死因子(hrTNF)诱导的环氧合酶(COX)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SPF级大鼠背部埋植一个经灭菌的聚四氟乙烯圆柱体建立气囊模型,10天后将确认无感染合格大鼠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TNF模型组(简称模型组)、TNF... 目的探讨电针对人重组肿瘤坏死因子(hrTNF)诱导的环氧合酶(COX)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SPF级大鼠背部埋植一个经灭菌的聚四氟乙烯圆柱体建立气囊模型,10天后将确认无感染合格大鼠9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TNF模型组(简称模型组)、TNF电针组(简称电针组),每组30只,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和hrTNF造模,电针组即刻电针双侧曲池穴(2Hz,5mA,30min),分别于造模后1、5、24h抽取囊内液体,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及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各时间点COX-2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注射后24h电针组COX-2mRNA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注射后1h电针组COX-2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电针能有效干预hrTNF-α诱导的COX-2mRNA和蛋白的表达;电针对COX-2的干预可能通过前炎症细胞因子调控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气囊模型 前炎症细胞因子 环氧合酶
下载PDF
两种气囊压迫法防治TURP术后再出血的护理评估 被引量:2
16
作者 林云琴 苏燕 +8 位作者 郑锦辉 韩子华 章灵芝 汪官富 林锋 朱汝键 陈劭泱 陈晓白 潘霞云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20期104-105,108,共3页
目的比较两种气囊压迫法防治TURP术后出血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按单纯膀胱颈气囊压迫和膀胱颈加肛门内双重气囊压迫分为对照组(41例)和实验组(45例),分析两组气囊注水量、压迫时间、镇痛泵使用时间、膀胱痉挛好转例数、膀胱冲洗通畅例数... 目的比较两种气囊压迫法防治TURP术后出血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按单纯膀胱颈气囊压迫和膀胱颈加肛门内双重气囊压迫分为对照组(41例)和实验组(45例),分析两组气囊注水量、压迫时间、镇痛泵使用时间、膀胱痉挛好转例数、膀胱冲洗通畅例数、膀胱内血块堵塞例数、再次手术例数。结果经比较,两组除气囊注水量P>0.05外,其余P<0.05或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膀胱颈加肛门内双重气囊压迫止血确切,能有效降低再次手术率。加强早期护理干预并规范护理流程对患者术后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 气囊压迫 再出血 护理
下载PDF
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近、远期疗效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杰 舒细记 +3 位作者 贾业贵 李红燕 陈时 甘红影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2期32-34,共3页
目的 :回顾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近、远期疗效及治疗过程中的经验。方法 :对经食管吞钡X线拍片确诊的 16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 ,采用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并评价其近、远期疗效。结果 :近期疗效 :16例患者中 ,12例 (75 % )显效 ,4例 (... 目的 :回顾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近、远期疗效及治疗过程中的经验。方法 :对经食管吞钡X线拍片确诊的 16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 ,采用内镜下气囊扩张治疗并评价其近、远期疗效。结果 :近期疗效 :16例患者中 ,12例 (75 % )显效 ,4例 (2 5 % )有效 ,总有效率为 10 0 % ;远期疗效 :16例患者中 ,1例 2周后复发经再次扩张治疗后未复发 ,另有 1例在治疗后的半年内复发扩张治疗后 ,半年再次复发 ,经直径 4 .0cm气囊扩张后 4年未复发。结论 :气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有效、易操作、安全、并发症少及复发率低 ,但有较多的细小经验及体会值得总结 ,以便更完善和更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症 内镜 气囊扩张 治疗方法 近期疗效 远期疗效 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
下载PDF
自制胃肠粘膜内pH测试囊在严重创伤实验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志谷 盛志勇 +4 位作者 耿淼 周宝桐 胡森 黄凯 付小兵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11期1287-1288,共2页
胃肠粘膜内 pH(p Hi)是监测胃肠粘膜血液供应和氧摄取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近年来在危重病监测中应用较多.目前进口的胃肠粘膜内 p Hi 管价格昂贵,故在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为此,我们研制了一种与进口胃肠粘膜 pHi 测定管相配套的监测囊... 胃肠粘膜内 pH(p Hi)是监测胃肠粘膜血液供应和氧摄取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近年来在危重病监测中应用较多.目前进口的胃肠粘膜内 p Hi 管价格昂贵,故在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为此,我们研制了一种与进口胃肠粘膜 pHi 测定管相配套的监测囊,并与进口管在中国五指山小型猪和山羊失血性休克模型以及严重烧伤动物中进行了对比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胃肠粘膜 pH测试囊 血液供给 监测
下载PDF
一例多发伤气管插管后气道黏膜坏死伴感染病人的护理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海琴 王秋静 陆洋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第10期956-957,共2页
随着危重症医学的发展,机械通气被广泛应用于多发伤病人,气管插管是维持通气创造生存条件和抢救时间的有效手段,目前临床使用的均为高容低压气囊[1],极少发生气道黏膜坏死[2]。气道黏膜损伤坏死后容易形成瘢痕造成气管狭窄,严重时可发... 随着危重症医学的发展,机械通气被广泛应用于多发伤病人,气管插管是维持通气创造生存条件和抢救时间的有效手段,目前临床使用的均为高容低压气囊[1],极少发生气道黏膜坏死[2]。气道黏膜损伤坏死后容易形成瘢痕造成气管狭窄,严重时可发生穿孔[3],后果严重。我科于2014年2月13日收治一例多发伤气管插管后气道黏膜坏死伴感染的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顺利转出ICU,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气管插管 气囊压 气管黏膜损伤 护理
下载PDF
自制球囊止血装置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谢良军 侯宗来 +5 位作者 郭刚 张合林 齐再利 张云霈 颜欢欢 李晋历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7年第6期412-415,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防治方法。方法先后对10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施行小骨窗直视下血肿清除手术,随机将其分为自制球囊引流组(观察组)和血肿腔常规引流组(对照组),分时段复查CT,按ADL分级观察术后1个月时预后情况,比较两...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防治方法。方法先后对10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施行小骨窗直视下血肿清除手术,随机将其分为自制球囊引流组(观察组)和血肿腔常规引流组(对照组),分时段复查CT,按ADL分级观察术后1个月时预后情况,比较两组间再出血情况及近期疗效。结果观察组发生再出血2例,对照组发生再出血14例;观察组较常规对照组术后再出血明显减少(P<0.05);按ADL分级术后1个月预后情况:观察组优良率达87.18%,对照组为66.67%,观察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制球囊止血装置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对减少术后再出血有良好的防治作用,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出血 自制球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