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5篇文章
< 1 2 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Erosion Corrosion of the Air Cooler Tube Bundle in a Residue Hydrotreating Unit 被引量:3
1
作者 Jin Haozhe Yu Chenyang +4 位作者 Gu Youjie Qian Guangwei Liu Xiaofei Ou Guofu Jia Yongna 《China Petroleum Processing & Petrochemical Technology》 SCIE CAS 2022年第4期151-162,共12页
Corrosion leakage occurred in the 14th tube bundle in the first row of a residual oil hydrotreating air cooler after operating for two years.The failure location was 0.5 m from the outlet header box.In this paper,the ... Corrosion leakage occurred in the 14th tube bundle in the first row of a residual oil hydrotreating air cooler after operating for two years.The failure location was 0.5 m from the outlet header box.In this paper,the erosion corrosion of the air cooler tube bundle was investigated by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methods.Visual inspection,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and X-ray diffraction(XRD)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and the failure morphology and material composition confirmed that the damage was caused by erosion corrosion.The shear stress transport k–ωturbulence model(SST-k–ω)was then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flow and erosion corrosion characteristics,combined with mass transfer,corrosion rate,and ionization equilibrium models.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water phase volume fraction increased with flow and heat transfer in the fluid,which increased the mass flow rate and concentration of hydrogen sulfide.The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 and corrosion rate were proposed as important parameters to characterize erosion corrosion.Moreover,the local concentration of wall shear stress was found to increase the risk of erosion corrosion.The predicted high-risk area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actual failure area,which verified that this failure incident was attributable to erosion corrosion by the water ph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osion corrosion air cooler tube bundle(ACTB) RESIDUE THINNING hydrogen sulfide
下载PDF
Air-flow Analysis for BCF Texturing Tube
2
作者 崔启亮 陈明 陈人哲 《Journal of China Textile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0年第1期114-116,共3页
In this paper,the Reynolds number,velocity,pressureand kinetic energy of the BCF processing hot air-floware analyzed with the help of the aero-dynamic theory,and their distributions inside the texturing tube are ob-ta... In this paper,the Reynolds number,velocity,pressureand kinetic energy of the BCF processing hot air-floware analyzed with the help of the aero-dynamic theory,and their distributions inside the texturing tube are ob-tained by pressure measu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XTURING unit TEXTURING tube air - flow.
下载PDF
Heat Transfer and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Flow with Air Injection in Polyethylene Tube Placed over Metal Rods: Influence of Pitch Length and Tube Width
3
作者 Takuya Kobayashi Koji Toriyama Shumpei Funatani 《Journal of Flow Control, Measurement & Visualization》 2018年第1期1-14,共14页
A polyethylene tube can be used as a heat exchanger for a low-running-cost?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In this system, the flow of temperature-controlled?water in the tube is used as the heat source, and the tube is p... A polyethylene tube can be used as a heat exchanger for a low-running-cost?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In this system, the flow of temperature-controlled?water in the tube is used as the heat source, and the tube is placed on the ceiling of a temperature-controlled space using a metal net. Owing to this structure, the tube is deformed by its weight. This deformation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heat transfer and flow characteristics. Therefore, an air injection method, in which air and water are injected simultaneously into the tube, is developed for preventing the deformation of the tube. In this study, bedding metal rods were used instead of a metal net. The influence of the pitch length of the metal rods (5 - 15 cm) and the width of the polyethylene tube 15, 20, 25, 30, and 35 cm was examined experimentally. The length of the polyethylene tube was 178 cm. The air flow rate was 9.5 × 10-5 m3/s. The water flow rates were 60, 80, 100, 120, and 140 mL/min.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ermal response improved because of air injection. In particular, the temperature at steady state increased, and steady state was attained approximately 1.2 - 3 times faster with air injection than without air injection. The optimum pitch length of the metal rods and the range of the optimum width of the polyethylene tube were 8 cm and 20 - 25 cm, respectively, with and without air inj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ETHYLENE tube air Injection Heat Transfer Flow Characteristics Thermal Response
下载PDF
Recurrent tense pneumoperitoneum due to air influx via abdominal wall stoma of a PEG tube
4
作者 Rajakrishnan Vijayakrishnan Deep Adhikari Curuchi P Anand 《World Journal of Radiology》 CAS 2010年第7期280-282,共3页
A 70 years old male on ventilatory and circulatory support for sepsis and non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developed abdominal distension 14 d after placement of a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tub... A 70 years old male on ventilatory and circulatory support for sepsis and non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developed abdominal distension 14 d after placement of a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tube for enteral feeding.Radiography revealed free air in the abdomen and gastrograffin(G) study showed no extravasation into the peritoneum.The G tube was successfully repositioned with mechanical release of air.Imaging showed complete elimination of free air but the patient had a recurrence of pneumoperitoneum.Mechanical release of air with sealing of the abdominal wound was performed.Later,the patient was restarted on tube feeding with no complications.This case demonstrates a late complication of pneumoperitoneum with air leakage from the abdominal wall st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tube Abdominal wall STOMA PNEUMOPERITONEUM air leak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矿用翅片管空冷器参数优化
5
作者 王义江 孙莉 +2 位作者 刘梦涵 杨金宏 王国元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9-291,共13页
矿用空冷器是矿井降温系统常用的末端设备,优化矿用空冷器换热性能对提升矿井降温系统能效具有重要意义。采用Fluent建立了平直翅片管矿用空冷器模型,研究了翅片间距、翅片厚度、横向管间距和纵向管间距对传热因子、阻力因子和综合性能... 矿用空冷器是矿井降温系统常用的末端设备,优化矿用空冷器换热性能对提升矿井降温系统能效具有重要意义。采用Fluent建立了平直翅片管矿用空冷器模型,研究了翅片间距、翅片厚度、横向管间距和纵向管间距对传热因子、阻力因子和综合性能评价指标的影响规律;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分析了双参数协同作用下传热因子、阻力因子和综合性能评价指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翅片间距、横向管间距的减小,以及翅片厚度增加,传热因子、阻力因子和综合性能评价指标逐渐增加;综合性能评价指标则随纵向管间距的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横向管间距、翅片厚度是影响空冷器传热及流动性能最显著的两个参数,而翅片间距、纵向管间距的影响最小;得到了平直翅片管矿用空冷器的最优参数,传热因子提升16.3%、阻力因子增加26.3%、综合性能评价指标提升8.3%。研究结果可为矿用翅片空冷器设计参数优化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直翅片管空冷器 传热 流动 数值模拟 Box-Behnken响应面
下载PDF
影响流量管流量系数的因素分析
6
作者 马宏伟 屈冬平 张志宏 《测控技术》 2024年第1期9-18,共10页
对某航空发动机整机试验装置的流量管三维流场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布置虚拟测点,建立流量管虚拟试验校准和测量的仿真方法,研究流量管流量系数获取方法、校准试验测试布局,分析来流雷诺数、壁面粗糙度、流量管圆度对流量系数的影响。结果... 对某航空发动机整机试验装置的流量管三维流场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布置虚拟测点,建立流量管虚拟试验校准和测量的仿真方法,研究流量管流量系数获取方法、校准试验测试布局,分析来流雷诺数、壁面粗糙度、流量管圆度对流量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附面层位移厚度法和校准试验法获取的流量系数接近。在同一流向布置测量截面,流量系数随流量管内雷诺数的减小而减小,随流量管壁面粗糙度的增大而减小;低雷诺数工况下,流量系数对粗糙度变化不敏感。对于低雷诺数工况或者在流量管壁面粗糙度较大时,应采用附面层位移厚度法或校准试验法获取流量系数。流量系数对流量管圆度的变化不敏感,建议采用校准试验方法获得有变形的流量管的流量系数。尽量采用校准试验法获取流量管宽雷诺数范围的流量系数,采用实际测量工况下的雷诺数对应的流量系数,修正流量管测量数据,才可保证流量管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量管 空气流量 流量系数 影响因素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余热余压空气梯级利用的双涡流管有机朗肯循环综合性能分析与优化
7
作者 杨新乐 闫振超 +4 位作者 卜淑娟 李惟慷 于宁 戴文智 王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177-3188,I0020,共13页
为充分利用工业生产中的余热余压空气能量,同时降低ORC系统冷凝热损失,该文提出一种双涡流管ORC系统(ORC coupled with double vortex tubes,DVT-ORC)。利用热源涡流管将放热后的余热余压空气分离成冷、热空气,冷空气用于工质冷却,热空... 为充分利用工业生产中的余热余压空气能量,同时降低ORC系统冷凝热损失,该文提出一种双涡流管ORC系统(ORC coupled with double vortex tubes,DVT-ORC)。利用热源涡流管将放热后的余热余压空气分离成冷、热空气,冷空气用于工质冷却,热空气作为二级蒸发器的热源且换热后其余压用于驱动气动增压泵;利用工质涡流管将透平乏气分离成冷、热气流,热气流经气动增压泵升压再循环,冷气流进入空气冷却器冷却。以150℃、0.6 MPa的空气为初始热源,R245fa为工质,建立热力与经济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分析双涡流管冷流比和透平排气压力对系统综合性能的影响;采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确定系统最优工况。结果表明:当热源涡流管冷流比大于0.3时,DVT-ORC输出功大于基本ORC输出功,工质涡流管与空气冷却器的㶲损失之和较基本ORC系统冷凝器的㶲损失最大可减小1240.32 kW,单位电力生产成本较低,DVT-ORC系统热力性与经济性提升。系统最佳运行工况在透平排气压力为0.3007 MPa、工质涡流管冷流比为0.8738、热源涡流管冷流比为0.8942时,对应的净输出功为173.94 kW、热效率为13.57%、单位电力生产成本为0.415元/(kW·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热余压空气 能量梯级利用 涡流管 有机朗肯循环 综合性能 多目标优化
下载PDF
奥美拉唑在分泌性中耳炎合并咽喉反流患者中的治疗价值
8
作者 杨启梅 李安 +2 位作者 赵博 张文 刘晖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680-683,共4页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在分泌性中耳炎(SOM)合并咽喉反流(LPR)患者中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单侧或双侧SOM合并LPR患者82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47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鼓膜穿刺术、配合使用鼻部激素、口服黏液...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在分泌性中耳炎(SOM)合并咽喉反流(LPR)患者中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单侧或双侧SOM合并LPR患者82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47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鼓膜穿刺术、配合使用鼻部激素、口服黏液促排剂和抗组胺药物1个月。治疗组同时给予患者抗反流宣教及足疗程奥美拉唑抗反流干预。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气骨导差、七项咽鼓管功能障碍症状评分量表(ETDQ-7)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第1~3个月气骨导差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1~3个月气骨导差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3个月ETDQ-7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1~3个月ETDQ-7评分较对照组降低(均P<0.05)。治疗后第2、3个月,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于SOM合并LPR患者,奥美拉唑能改善咽鼓管功能,提高听力水平及SOM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性中耳炎 咽喉反流 抗反流干预 奥美拉唑 气骨导差 七项咽鼓管功能障碍症状评分量表
下载PDF
多管阵列近等温压缩空气储能方法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震领 许未晴 贾冠伟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99,共7页
针对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传热性能和压缩/膨胀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管阵列近等温压缩空气储能方法,设计了液体活塞结构与管式换热结构耦合的多管阵列压缩/膨胀机,液体活塞结构实现高压密封,管式换热结构增加换热面积以提高换热量,采... 针对压缩空气储能系统传热性能和压缩/膨胀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管阵列近等温压缩空气储能方法,设计了液体活塞结构与管式换热结构耦合的多管阵列压缩/膨胀机,液体活塞结构实现高压密封,管式换热结构增加换热面积以提高换热量,采用隔膜式结构实现气-液隔离避免空气的溶解,采用水箱储存压缩热并在空气膨胀时释放。建立了系统热力学模型和传热学模型,分析了多管束参数对空气压力、温度和压缩功的影响,使空气从0.8 MPa增压至5 MPa,采用1000根管、压缩时间60 s时,可实现空气压缩效率达到70%。为高压和高效的近等温压缩空气储能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缩空气储能 近等温压缩 多管阵列 液体活塞
下载PDF
房间空调器小管径室外换热器流路优化
10
作者 马迪 谭裕锋 +3 位作者 吕根贵 陈旗 吴红霞 晏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9-189,共11页
随着空调器的快速发展和国际铜价的持续升高,制冷空调行业采用的换热器在向着小体积、低成本发展的过程中往往面临着性能衰减的技术瓶颈。为突破此瓶颈,以一款冷暖型房间空调器翅片管式室外换热器为研究对象,将其换热管外径由7 mm减小至... 随着空调器的快速发展和国际铜价的持续升高,制冷空调行业采用的换热器在向着小体积、低成本发展的过程中往往面临着性能衰减的技术瓶颈。为突破此瓶颈,以一款冷暖型房间空调器翅片管式室外换热器为研究对象,将其换热管外径由7 mm减小至5 mm并在此基础上优化其流路,最终实现Φ5 mm换热器性能达到初始样机水平并有效降低换热器成本。首先,分别在5种标准工况下测试初始样机性能;然后,利用CoilDesigner软件来分析小管径化对换热器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在不改变流路布置的情况下,Φ5 mm换热器的换热能力略有提升,但制冷剂侧压降增大4~7倍;进一步地,有针对性地设计了5种流路布置方案来探究分路数、分路汇合位置等因素对换热器传热及压降特性的影响规律,总结了小管径翅片管式换热器流路优化的思路,并设计了3种Φ5 mm管径室外换热器流路优化方案。仿真评估3种方案的可行性后制作样机进行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方案(3)性能与原换热器相当,同时其材料成本可降低3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间空调器 翅片管式换热器 小管径 流路优化
下载PDF
煤粉掺氨空气分级燃烧排放特性及炉内过程烟气特性试验
11
作者 汪鑫 韦耿 +3 位作者 王勇 李维成 陈钧 范卫东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64,共9页
以往针对氨煤掺烧研究多集中在数值模拟及小型试验炉,大型试验炉上多为技术可行性的点工况试验。在一台50 kW自持燃烧下行试验炉中在不同工况下针对燃煤掺氨燃烧产物的排放和过程分布特性展开研究,重点分析了不同掺氨比例、燃尽风率及... 以往针对氨煤掺烧研究多集中在数值模拟及小型试验炉,大型试验炉上多为技术可行性的点工况试验。在一台50 kW自持燃烧下行试验炉中在不同工况下针对燃煤掺氨燃烧产物的排放和过程分布特性展开研究,重点分析了不同掺氨比例、燃尽风率及运行氧量的影响。为充分了解氨与煤燃烧过程中对NO生成的贡献,针对纯氨燃烧进行一系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空气分级燃烧可大幅降低燃煤掺氨燃烧NO的排放,掺氨比例为10%~90%时NO排放质量浓度在170~215 mg/m^(3),同纯煤燃烧NO排放质量浓度处于同一水平;最佳燃尽风比率维持在38%附近,继续增大燃尽风比率不会进一步降低NO排放,反而会导致燃烧不充分等负面影响。纯氨燃烧利用空气分级技术可以很好地控制出口NO浓度,但纯氨燃烧稳定性远不及氨煤掺混燃烧,运行氧浓度较低时易出现氨逃逸现象。燃煤掺混氨燃烧既可解决氨燃烧困难、出口NO排放浓度过高的问题,又可减少燃煤CO_(2)排放,是一项极具潜力的技术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煤掺氨燃烧 空气分级 下行炉 纯氨燃烧 NO排放
下载PDF
DCC装置稳定塔复合蒸发式空气冷却器管束泄漏原因分析及对策
12
作者 李贵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8-132,共5页
某石化公司2.2 Mt/a催化裂解装置稳定塔复合蒸发式空气冷却器(空冷器)自装置首次开工以来多次出现管束泄漏的情况。在对空冷器管束外壁垢样成分进行鉴定的基础上,对空冷器管束泄漏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可以归结为垢下腐蚀、缝隙腐蚀和... 某石化公司2.2 Mt/a催化裂解装置稳定塔复合蒸发式空气冷却器(空冷器)自装置首次开工以来多次出现管束泄漏的情况。在对空冷器管束外壁垢样成分进行鉴定的基础上,对空冷器管束泄漏的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可以归结为垢下腐蚀、缝隙腐蚀和Cl-腐蚀。针对上述原因,采取加强水质控制、升级管束材质、定期进行腐蚀检测和优化操作条件等措施,可以减缓空冷器管束腐蚀速率,延长空冷器运行周期。另外,针对在役及发生泄漏的空冷器管束,制定合理的监控运行措施和应急处置方案,可有效减轻管束泄漏程度,保证安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解 稳定塔 复合蒸发式空气冷却器 管束泄漏 腐蚀
下载PDF
基于FCM的枢纽选址和Tube航线网络设计
13
作者 王莉莉 刘兵 赵汝斌 《中国民航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1-4,共4页
Tube航路是解决空域紧张的一个重要方面。针对机场枢纽选址问题,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FCM)将机场根据年起降次数、度中心性以及所在城市GDP聚类,自动得到不同等级枢纽机场的选择结果;根据地理位置,将相邻机场所在城市进行合并,完成... Tube航路是解决空域紧张的一个重要方面。针对机场枢纽选址问题,采用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FCM)将机场根据年起降次数、度中心性以及所在城市GDP聚类,自动得到不同等级枢纽机场的选择结果;根据地理位置,将相邻机场所在城市进行合并,完成城市群的选取,形成初始网络,利用最短路算法进行简化,得到最终的Tube航线网络,从而为中国未来空域改革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运输 tube航线网络 枢纽选址 FCM方法
下载PDF
板管式空气预热器在柴油加氢加热炉中的应用
14
作者 袁成志 卢娟 《化工机械》 CAS 2024年第4期596-599,654,共5页
论述某项目中采用的板管式金属-玻璃空气预热器技术原理、设计计算和运行分析,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论证该新型空气预热器工艺结构特点和设备性能表现。
关键词 加热炉 空气预热器 板管 玻璃
下载PDF
云南燕子岩观测站DSQ水管倾斜仪潮汐扰动现象研究
15
作者 曹白伦 杨悦 +3 位作者 匡福江 赵正贤 段勇 李旺 《地震科学进展》 2024年第4期265-271,共7页
云南燕子岩观测站DSQ水管倾斜仪各分量频繁记录到高频扰动,表现形式为观测曲线脉动加粗,更换放大盒、线圈、线路、数采等都未能排除此高频扰动。经与实况气象观测资料对比后发现:潮汐扰动与气压波动有一定的同步性。经进一步诊断、排查... 云南燕子岩观测站DSQ水管倾斜仪各分量频繁记录到高频扰动,表现形式为观测曲线脉动加粗,更换放大盒、线圈、线路、数采等都未能排除此高频扰动。经与实况气象观测资料对比后发现:潮汐扰动与气压波动有一定的同步性。经进一步诊断、排查、分析,确定引起高频扰动的原因为:DSQ水管倾斜仪钵体罩子缺少空气管,导致水管仪两端液面上方各自形成独立空腔,两端液面压力平衡被打破,引起高频扰动。对钵体罩子进行打孔处理后,高频扰动排除。这种高频扰动诊断与排除的过程和方法,对提高DSQ水管倾斜仪固体潮观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改进、管理同类仪器具有参考和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Q水管仪 高频扰动 气压
下载PDF
激波冲击下air/SF_6界面的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金宏 邹立勇 +3 位作者 柏劲松 谭多望 黄文斌 郭文灿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5-140,共6页
实验研究了低马赫数(1.27)激波作用air/SF6界面的RM不稳定性问题。air/SF6初始正弦界面由厚度为1~2!m的薄膜相隔得到,用阴影法测试界面演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由于不稳定性重流体(SF6)向轻流体(air)演化成"尖钉"结构,而轻... 实验研究了低马赫数(1.27)激波作用air/SF6界面的RM不稳定性问题。air/SF6初始正弦界面由厚度为1~2!m的薄膜相隔得到,用阴影法测试界面演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由于不稳定性重流体(SF6)向轻流体(air)演化成"尖钉"结构,而轻流体演化为"气泡"结构;由于界面切向速度差的Kelvin-Helm-holtz不稳定性,"尖钉"头部翻转成蘑菇头形状;之后,蘑菇杆破碎。扰动振幅发展的实验结果与Zhang-Sohn模型和PPM数值计算的结果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力学 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 阴影方法 air/SF6界面 激波 激波管
下载PDF
大功率离心式压缩机后空冷器喷雾降温数值模拟与性能提升
17
作者 彭阳 戴志向 +4 位作者 梁力 陈敬东 别沁 唐秋 吴瑕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4年第7期1-8,共8页
川渝地区骨干管网部分压缩机后空冷器在夏季高温环境中使用时出现了风扇直接降温效果不达标的情况,为此,研究了增加喷雾降温系统辅助后空冷器进行加速散热的方法进行辅助降温。采用ANSYSWorkbench软件构建后空冷器翅片管束的仿真模型,... 川渝地区骨干管网部分压缩机后空冷器在夏季高温环境中使用时出现了风扇直接降温效果不达标的情况,为此,研究了增加喷雾降温系统辅助后空冷器进行加速散热的方法进行辅助降温。采用ANSYSWorkbench软件构建后空冷器翅片管束的仿真模型,模拟了不同喷雾降温工况中翅片管束的流场变化,基于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提出了后空冷器喷雾降温系统自动化控制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喷雾量会直接影响后空冷器翅片管管壁换热系数及管内天然气冷却效果,可通过调节喷雾量的大小来控制出口处天然气温度;喷雾液滴直径越小,蒸发吸热效果越好,但会增加设备投资成本;增加喷雾降温装置后的翅片管束散热效果能够满足夏季天然气外输要求;采用喷雾降温系统自动控制方案能够优化设备运行过程,实现节能降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式压缩机 空冷器 翅片管 喷雾 数值模拟 自动控制
下载PDF
低温风洞管翅式换热器上水室排空残留水层干燥速率试验研究
18
作者 宋增志 刁永发 +3 位作者 戴家傲 何倩 茅文焯 陈杰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3-129,共7页
为解决低温风洞内管翅式换热器自重排水后上水室残留5 mm水层在风洞低温工况下的冻结问题,在管内、管外热风温度均为40~70℃、入口风速为2.78~10.56 m/s的条件下,对椭圆管和铝扁管两种管翅式换热器自重排水后上水室残留水层进行干燥试... 为解决低温风洞内管翅式换热器自重排水后上水室残留5 mm水层在风洞低温工况下的冻结问题,在管内、管外热风温度均为40~70℃、入口风速为2.78~10.56 m/s的条件下,对椭圆管和铝扁管两种管翅式换热器自重排水后上水室残留水层进行干燥试验研究,对比分析了管内热风与管外热风干燥方法对两种换热器干燥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铝扁管换热器干燥速率更快,管外热风干燥方法干燥速率更快,换热器干燥时间随着入口风速的增加而缩短,入口风速10.56 m/s相比2.78 m/s,干燥时间节约50.75%。通过试验数据拟合干燥速率经验关系式,其拟合结果与试验测量值平均误差小于6.1%,对低温风洞内管翅式换热器热风干燥速率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风洞 铝扁管换热器 热风干燥 干燥速率 含湿量 经验关系式
下载PDF
600 MW直接空冷系统智能在线测温系统设计
19
作者 黄胤翰 《电工技术》 2024年第15期170-175,共6页
目前直接空冷系统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亟需解决,如横向大风对空冷系统的影响;热风回流现象对空冷系统的影响;空冷管束的脏污情况对空冷系统性能的影响;冬季空冷系统管束的防冻及经济运行等问题。当前各发电厂对节能工作非常重视,其中... 目前直接空冷系统运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亟需解决,如横向大风对空冷系统的影响;热风回流现象对空冷系统的影响;空冷管束的脏污情况对空冷系统性能的影响;冬季空冷系统管束的防冻及经济运行等问题。当前各发电厂对节能工作非常重视,其中空冷系统存在很大的节能空间,因此需要开发一套可进行大面积管束测温的系统来实时监测管束温度情况,根据管束温度分析空冷系统的运行状态,对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可以及时预警并提前动作,为空冷系统安全经济及节能运行提供保障和手段。基于空冷系统实际运行需求及目前已有的在线测温设备情况,采用DS18B20测温传感器的方案,开发一种成本低、可大面积布置、易于安装和更换的智能在线测温系统。该系统不仅具备数据分析、报警、趋势显示等功能,还能与主机DCS系统联动达到整体控制功能和效果。介绍了系统整体方案,简单论述设备间的通信机制及软件组态编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空冷管束 测温电缆 温度采集器 上位控制系统 串口服务器
下载PDF
连续重整装置汽提塔顶空冷器管束泄漏原因分析
20
作者 窦超 王天宇 +1 位作者 王旸 马晶晶 《石油化工腐蚀与防护》 CAS 2024年第3期61-64,共4页
通过化学成分分析、金相组织分析、扫描电镜观察和能谱分析等方法,对连续重整装置汽提塔顶空冷器换热管穿孔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换热管材质的化学成分除了Si元素含量偏低以外,其他元素含量均符合10号钢材质的化学成分要求;换热管... 通过化学成分分析、金相组织分析、扫描电镜观察和能谱分析等方法,对连续重整装置汽提塔顶空冷器换热管穿孔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换热管材质的化学成分除了Si元素含量偏低以外,其他元素含量均符合10号钢材质的化学成分要求;换热管各处的金相组织均为铁素体+珠光体,并无明显差异;换热管外壁存在两层腐蚀产物,其中外层腐蚀产物主要为铁的氧化物,内层腐蚀产物主要为锌与铁的氧化物及水垢。镀锌的换热管在发生腐蚀前其表面曾发生过严重的结垢。换热管穿孔是由外部腐蚀造成的,腐蚀穿孔的机理为氧浓差电池腐蚀。由于换热管外表面垢层与外壁金属之间存在缝隙,缝隙内介质流动不畅,导致缝隙内外形成氧浓差电池,使结垢部位发生垢下腐蚀,最终导致其局部腐蚀减薄,直至穿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号钢 汽提塔顶空冷器 换热管 外壁腐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