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源CTDoubleflash螺旋扫描模式在评价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侯小玲 汪奇 +3 位作者 杨霞 杨俊杰 何柏 陈韵岱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14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目的回顾性比较双源CT Double flash螺旋扫描模式与普通螺旋扫描在评价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方法对101例患者应用Double flash螺旋扫描模式行冠状动脉CT扫描,114例患者应用普通螺旋扫描,分析2种扫描模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有... 目的回顾性比较双源CT Double flash螺旋扫描模式与普通螺旋扫描在评价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方法对101例患者应用Double flash螺旋扫描模式行冠状动脉CT扫描,114例患者应用普通螺旋扫描,分析2种扫描模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有效辐射剂量(ED)和图像质量;图像质量评价采用4分法:1分为优秀,4分为不能诊断;由2位高年资医师以双盲法单独对所有的冠状动脉段图像进行评价。结果 Double flash螺旋扫描的ED和CTDIvol分别为(1.67±0.39)mSv和(4.92±1.32)mGy,普通螺旋扫描的ED和CTDIvol分别为(5.08±1.419)mSv和(31.68±15.45)mGy,2种扫描模式的ED和CTDIvo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ouble flash螺旋扫描不可诊断节段比率为0.57%(7/1219)低于普通螺旋扫描冠脉不可诊断节段比率0.72%(10/1381),但2种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和30%两个时相图像伪影互补17.8%(18/101)。结论 Double flash扫描模式可明显降低辐射剂量,保证较高诊断的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CT成像 double flash扫描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下载PDF
Atypical double right coronary artery: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2
作者 Tuo Han Hao-Yu Wu +2 位作者 Yan-Chao Hu Yan Zhang Cong-Xia Wang 《Life Research》 2021年第3期50-54,共5页
Coronary artery anomalies are a kind of rare congenital coronary disease most of which are nonmalignant and asymptomatic,while some could lead to sever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even sudden cardiac death.Here,we re... Coronary artery anomalies are a kind of rare congenital coronary disease most of which are nonmalignant and asymptomatic,while some could lead to sever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even sudden cardiac death.Here,we reported an atypical anomaly of a double right coronary artery with no obvious atherosclerosis on angiograms,in a 51-year-old woman who showed mild symptoms and had ischemic signs on electrocardiogram.This anomaly is neither similar to the typical appearances of a split right coronary artery nor a large right ventricle branch,is probably account for the potential risk of myocardial ischemia and highly likely to be missed during coronary angiograph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onary artery anomalies double right coronary artery Coronary angiography ISCHEMIC
下载PDF
左心耳CT血管造影双期扫描在房颤患者中诊断左心耳血栓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祁冬 姚传顺 +2 位作者 姚木子 贾媛 胡淑敏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62-66,共5页
目的:探讨左心耳CT血管造影(CTA)双期扫描在房颤患者中诊断左心耳血栓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房颤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行左心耳(LAA)CTA双期扫描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以TEE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 目的:探讨左心耳CT血管造影(CTA)双期扫描在房颤患者中诊断左心耳血栓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房颤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行左心耳(LAA)CTA双期扫描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以TEE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LAA-CTA第一期和第二期诊断LAA血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并采用Kappa检验评价LAA-CTA第一期和第二期诊断结果与TTE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结果:LAA-CTA第一期诊断左心耳血栓患者21例,第二期诊断左心耳血栓患者15例,TTE诊断左心耳血栓患者14例;LAA-CTA第一期诊断LAA血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4.29%、45.45%、42.86%、66.67%及52.78%;LAA-CTA第二期诊断LAA血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86%、90.91%、86.67%、95.24%、9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AA-CTA第一期诊断左心耳血栓结果与TEE诊断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0.089),而LAA-CTA第二期诊断左心耳血栓结果与TEE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8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心耳CTA双期扫描均能发现LAA血栓,但第二期扫描诊断血栓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符合率均升高,且第二期诊断血栓结果与TEE一致性较好,因此左心耳CTA双期扫描方法在诊断LAA血栓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心耳 CT血管造影 双期扫描 心房颤动 血栓
下载PDF
基于能谱CT低流速低对比剂在肺动脉CTA图像质量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周大伟 赵英明 +5 位作者 李欣欣 段惠予 仇好 刘欣 张晓龙 高之振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能谱CT结合低流速低对比剂在肺动脉CTA中的可行性,并评价其图像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安徽省立医院行肺动脉CTA检查的14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螺旋CT扫描,观察组用能谱CT联合低对比剂、低流速方法扫描,比较... 目的探讨采用能谱CT结合低流速低对比剂在肺动脉CTA中的可行性,并评价其图像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安徽省立医院行肺动脉CTA检查的14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螺旋CT扫描,观察组用能谱CT联合低对比剂、低流速方法扫描,比较两组图像的客观评分、主观评分及平均碘摄入量。结果两组患者的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干的平均CT值和图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背景噪声(SD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较对照组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 vol)、辐射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辐射(ED)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辐射、平均碘摄入量比对照组分别降低34.82%、4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低流速低对比剂结合能谱CT单能量技术,在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的基础上,显著降低了患者的辐射剂量和碘摄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低技术 能谱CT 肺栓塞 肺动脉CT血管造影 图像质量
下载PDF
前置呼吸模式在320排CT肺动脉双低成像的研究
5
作者 李孝飞 覃庆婷 +6 位作者 廖玉荣 杨利专 杨鹏 林炜南 冼昌源 曾晨茜 曹治婷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探究前置呼吸模式在320排CT肺动脉双低成像。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怀疑肺动脉栓塞(PE)行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的1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 目的:探究前置呼吸模式在320排CT肺动脉双低成像。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怀疑肺动脉栓塞(PE)行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的1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呼吸模式(达到阈值后启动呼吸口令,6 s后触发扫描),观察组采取前置呼吸模式(1或2 s后启动呼吸口令,达到阈值后触发扫描)。两组患者均采用320排CT行双低成像技术扫描,对比延迟时间、辐射剂量、主观与客观图像质量评分等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及延迟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230、30.225、12.282、7.088,P<0.05)。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5分25例,4分23例,3分2例;对照组5分21例,4分26例,3分3例,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的平均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明显低于对照组,噪声水平(SD)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41、23.886、11.426,P<0.05)。观察组右肺动脉干、右肺动脉分支、左肺动脉干以及左肺动脉分支CT值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56、2.225、2.042、2.277,P<0.05)。结论:前置呼吸模式能够有效提高CTPA图像质量,降低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置呼吸模式 CT肺动脉双低成像 肺动脉栓塞(PE) CT肺动脉造影(CTPA)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引导双吻挤压支架治疗复杂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应用
6
作者 张鹏朝 梅益斌 +1 位作者 陈金笑 李邹鸿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4年第5期361-366,共6页
目的比较血管内超声(IVUS)与冠脉造影(CAG)引导双吻挤压支架治疗复杂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3年7月接受IVUS引导行双吻挤压支架治疗并完成随访的47例复杂冠状动脉分叉病变(IVUS组)和行CAG引导双吻挤压支... 目的比较血管内超声(IVUS)与冠脉造影(CAG)引导双吻挤压支架治疗复杂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2023年7月接受IVUS引导行双吻挤压支架治疗并完成随访的47例复杂冠状动脉分叉病变(IVUS组)和行CAG引导双吻挤压支架治疗并完成随访的42例复杂冠状动脉分叉病变(CAG组),共计89例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基线资料、冠状动脉主支和分支介入术(PCI)成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单次治疗费用、支架个数、支架长度、支架直径;观察两组术前(T0)、术后即刻(T1)、术后6个月(T2)的主支、分支病变最小管径(MLD)、狭窄程度及术后1年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IVUS组的分支血管PCI成功率(97.87%)高于CAG组(85.71%),支架直径[(3.53±0.50)mm]长于CAG组[(2.95±0.2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4、t=6.901,P<0.05)。IVUS组T2时点的主支、分支病变MLD[(2.87±0.54)mm、(2.31±0.24)mm]分别高于CAG组[(2.64±0.45)mm、(2.12±0.19)mm],而主支、分支狭窄程度[(8.90±0.64)%、(8.09±1.33)%]则低于CAG组[(9.27±0.98)%、(8.96±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支血管PCI成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单次治疗费用、支架个数、支架长度和T0、T1时点的主支、分支病变MLD、狭窄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VUS组术后1年的主支和分支靶血管再狭窄、再发心绞痛、靶血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等发生率高于CAG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US引导下双吻挤压支架治疗复杂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与CAG引导相比,有助于选择更合理的支架,提高PCI成功率和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冠脉造影 双吻挤压支架 复杂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下载PDF
双低剂量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成像技术在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汪劭川 曾一红 +2 位作者 孙政文 许馨予 成启华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期68-70,共3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低碘对比剂剂量和低辐射剂量下施行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成像技术在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2021-2023年度疑似患有肺动脉栓塞的受检者60例。所有受检者均接受CTPA检查,将受检者分为常规剂量组管电压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低碘对比剂剂量和低辐射剂量下施行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成像技术在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2021-2023年度疑似患有肺动脉栓塞的受检者60例。所有受检者均接受CTPA检查,将受检者分为常规剂量组管电压120KV,碘对比剂剂量30~40ml(30例)和低剂量组管电压100KV,碘对比剂剂量15mL(30例)均使用非离子型水溶性碘对比剂碘美普尔(400gl/100mL)。两组受检者均憋气扫描完成,比较两组受检者的CT值、背景噪声、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容积CT剂量指数(computed tomography dose index,CTDIvoI)、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结果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的CT值、背景噪声、SNR、DLP、CTDIvoI相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的图像质量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相比,其动脉栓塞检出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成像上选用双低剂量,能够减少受检者发生碘对比剂肾病(contrast induced nephronpathy,CIN)并降低所承受到的辐射剂量,且双低剂量CTPA成像对肺动脉栓塞检查可行性高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栓塞 肺动脉血管造影CTPA 双低剂量 碘对比剂 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
下载PDF
急性单侧外周前庭病变病因初步探究
8
作者 朱艳含 钱果 +4 位作者 秦文静 方毅 徐姣 周涛 常丽英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年第2期81-85,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单侧外周前庭病变(acute unilateral peripheral vestibular dysfunction,AUPVD)患者的基本信息、前庭功能、影像学检查、治疗效果等指标,探究AUPVD的可能病因、累及部位。方法:收集2022年2月~4月我科收治的符合纳入... 目的:通过分析急性单侧外周前庭病变(acute unilateral peripheral vestibular dysfunction,AUPVD)患者的基本信息、前庭功能、影像学检查、治疗效果等指标,探究AUPVD的可能病因、累及部位。方法:收集2022年2月~4月我科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AUPVD患者3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接受视频头脉冲(v HIT)检查,26例接受激素治疗,3例行迷路钆造影增强扫描。分析、比较患者的检查结果及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结果:30例行v HIT检查的患者中,结果异常25例,其中12例(48%)水平半规管vHIT异常,但前管正常;部分迷路钆造影增强检查的患者可见病变侧前庭迷路强化信号,未观察到前庭神经的强化信号;26例使用激素治疗的患者中,17例(65.4%)效果较好,9例(34.6%)效果欠佳,后者平均年龄及至少合并1项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占比明显高于前者(P<0.05)。结论:AUPVD的病因可能包括炎性、缺血等多种机制;可能累及前庭神经、前庭迷路等多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单侧外周前庭病变 双温检查 视频头脉冲试验 钆造影 激素治疗
下载PDF
16排螺旋CT“双低模式”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颅脑CTA检查中的应用可行性
9
作者 曾瑞清 李婷琪 王树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第20期56-59,共4页
目的分析16排螺旋CT“双低模式”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颅脑CT血管造影(CTA)检查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选取接受颅脑CTA检查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根据对比剂浓度、CT扫描管电压的不同分为A组(管电压100 kV,对比剂浓度370 mg I/ml)... 目的分析16排螺旋CT“双低模式”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颅脑CT血管造影(CTA)检查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选取接受颅脑CTA检查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根据对比剂浓度、CT扫描管电压的不同分为A组(管电压100 kV,对比剂浓度370 mg I/ml)、B组(管电压100 kV,对比剂浓度320 mg I/ml)、C组(管电压100 kV,对比剂浓度270 mg I/ml)、D组(开启Care kV后将参考管电压设为80kV,对比剂浓度270mgI/ml),每组30例。四组扫描所得的原始数据均采用滤波反投影技术(FBP)、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技术(ASIR)进行图像重建。根据重建技术不同得到8个亚组A1/A2、B1/B2、C1/C2、D1/D2组(其中1为FBP图像重建亚组,2为ASIR图像重建亚组)。比较四组组内两亚组的血管CT均值、对比度噪声比(CNR)、信噪比(SNR)、颅底射线硬化伪影(BHA)及主观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四组血管CT均值、CNR、SNR、BHA及主观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四组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结果A2组、B2组、C2组、D2组的CT均值、CNR、SNR及主观图像质量评分高于A1组、B1组、C1组、D1组(P<0.05)。A组、B组、C组、D组的血管CT均值、CNR、SNR、BHA及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A组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分别为(13.32±1.46)mGy、(863.67±95.17)mGy·cm,B组分别为(11.63±1.40)mGy、(734.62±90.43)mGy·cm,C组分别为(9.45±1.34)mGy、(642.49±87.12)mGy·cm,D组分别为(8.52±1.23)mGy、(558.25±80.52)mGy·cm。A组、B组、C组、D组的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呈递减趋势(F=11.563、95.736,P=0.000、0.000<0.05)。结论16排螺旋CT“双低模式”联合ASIR技术能够提升颅脑CTA检查的图像质量,降低辐射量,可用于颅脑血管相关疾病的检查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CT血管造影 16排螺旋CT 双低模式 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技术 辐射剂量 低管电压 可行性
下载PDF
3.0T MR多技术联合应用在头颈部动脉血管狭窄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5
10
作者 陈军 狄玉进 +2 位作者 张岩峰 白敏 布春青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0年第3期321-324,共4页
目的:分析3.0T MR 3D TOF MRA、高分辨CE MRA、双反转恢复颈动脉血管壁黑血成像在头颈部动脉血管狭窄病变检查中的技术特点,探讨其联合应用在头颈部动脉血管狭窄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所用技术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向患者... 目的:分析3.0T MR 3D TOF MRA、高分辨CE MRA、双反转恢复颈动脉血管壁黑血成像在头颈部动脉血管狭窄病变检查中的技术特点,探讨其联合应用在头颈部动脉血管狭窄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所用技术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向患者认真介绍后由患者签字同意。选择2009年5月~2009年6月在我院行头颈部TOF MRA检查患者95例,其中43例并行头颈部CE MRA检查,另52例并行颈动脉分叉部双反转恢复T2WI血管壁黑血成像。统计同时行TOF MRA和CE MRA患者组中两种技术完成的图像中脑血管、颈内动脉虹吸段、颈动脉分叉部、椎动脉起始部等多个部位动脉血管狭窄数量,对两种技术诊断结果行Kappa一致性检验。统计同时行TOF MRA和DIR颈动脉分叉部血管壁黑血成像患者组中狭窄血管数量,对两者行χ2检验判断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行头颈部TOF MRA和CE MRA患者组,各部位诊断结果Kappa值分别为:大脑前动脉A1段0.710,大脑中动脉M1段0.823,大脑后动脉P2段0.672,颈内动脉虹吸段0.729,颈动脉分叉部0.634,椎动脉起始部0.707。行头颈部TOF MRA和颈动脉分叉部DIR T2WI黑血血管壁成像患者组,两者诊断结果χ2=1.11,P〉0.05,无统计学差异。结论:3D TOF MRA和CE MRA技术均可明确诊断绝大部分头颈部动脉血管狭窄病变,但也有各自的不足,颈动脉血管壁黑血成像可明确诊断有无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是对头颈部MRA成像的有效补充,三者的合理应用及结合可以从多方面来诊断头颈部血管狭窄性病变,弥补相互间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时间飞跃法 对比增强法 双反转恢复序列
下载PDF
低剂量对比剂联合生理盐水在MSCT双期脑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毛俊 林丽娟 +6 位作者 袁小梅 陈海东 黄楚昌 彭秀斌 杜中立 何虹 龙雪银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9年第3期266-270,共5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对比剂加生理盐水冲洗对MSCT双期脑血管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60例受试者平均分为两组:A组:低剂量对比剂+生理盐水;B组:76ml对比剂。以Test-Bolus确定脑动、静脉期延迟扫描时间,对两组受试者行MSCT双期扫描,比较CT动... 目的探讨低剂量对比剂加生理盐水冲洗对MSCT双期脑血管成像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60例受试者平均分为两组:A组:低剂量对比剂+生理盐水;B组:76ml对比剂。以Test-Bolus确定脑动、静脉期延迟扫描时间,对两组受试者行MSCT双期扫描,比较CT动脉成像(CTA)、CT静脉成像(CTV)图像质量差异。结果Test-Bolus测试血管循环时间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A脑动脉分支显示及静脉干扰评分、动脉最大强化均值、动静脉最大强化差值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TV脑静脉窦最大强化均值的差异不显著,B组均匀性优于A组(P<0.001),深浅静脉最大强化均值大于A组(P=0.02)。静脉显示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静脉窦、深浅静脉与动脉最大强化差值均大于B组(P<0.001,P<0.001),CTV期动脉强化干扰程度低于B组(P<0.001)。结论低剂量对比剂加生理盐水冲洗不影响脑CT血管图像质量,同时能显著降低CT静脉成像期的动脉干扰,不影响脑静脉清晰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比剂 生理盐水 血管造影术 双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脑动脉瘤CTA与DSA对比检查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漆剑频 肖明 王承缘 《放射学实践》 1998年第1期16-19,共4页
评价CTA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24例脑动脉瘤经CT/CTA及DSA对比检查。结果:本组24例直径在5-32mm的脑动脉瘤均经CTA满意显示,CTA阳性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为100%。CTA图像可以任意角度... 评价CTA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24例脑动脉瘤经CT/CTA及DSA对比检查。结果:本组24例直径在5-32mm的脑动脉瘤均经CTA满意显示,CTA阳性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为100%。CTA图像可以任意角度旋转,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动脉瘤瘤体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同时进行的常规颅脑CT扫描则可诊断脑内血肿等脑动脉瘤并发症及明了脑内其它情况,多平面和三维重建图像可以更加明确脑动脉瘤的发生部位,形态,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论:CTA为非损伤性血管检查方法,安全简便,其阳性检出率高,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脑动脉瘤 CTA DSA 诊断
下载PDF
中小体质指数患者腹部能谱CT血管成像双低扫描方案优化 被引量:8
13
作者 浦仁旺 李智勇 +3 位作者 刘义军 刘静红 葛莹 刘爱连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5年第2期153-159,共7页
目的:探讨腹部能谱CT血管成像双低扫描方案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疑腹部病变需行全腹血管CT成像BMI≤25的患者367例。首先按照首诊时间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再根据体质指数(BMI)分成两个亚组,BMI≤22为实验1组或对照1组,22&l... 目的:探讨腹部能谱CT血管成像双低扫描方案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疑腹部病变需行全腹血管CT成像BMI≤25的患者367例。首先按照首诊时间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再根据体质指数(BMI)分成两个亚组,BMI≤22为实验1组或对照1组,22<BMI≤25为实验2组或对照2组。扫描参数:实验1组(80 k Vp、50%ASIR、270 mg I/m L),实验2组(100 k Vp、50%ASIR、270 mg I/m L),对照1组(120 k Vp、FBP、350 mg I/m L),对照2组(120 k Vp、FBP、350 mg I/m L)。对比各组腹主动脉CT值,CNR,FOM,CTDIvol,对比剂碘含量及肾动脉图像质量评分。结果:腹主动脉CT值:实验1组、实验2组分别为(601.75±67.11)HU和(459.87±49.17)HU,对照1组、对照2组分别为(436.55±84.12)HU和(432.15±87.68)HU,实验1组>对照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CNR:实验1组、实验2组分别为(19.01±2.66)和(15.24±2.52),对照1组、对照2组分别为(12.42±2.68)和(10.24±2.22),实验1组>对照1组,实验2组>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OM:实验1组、实验2组分别为(69.72±29.75)和(33.44±8.87),对照1组、对照2组分别为(20.08±8.05)和(15.21±10.12),实验1组>对照1组,实验2组>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CTDIvol:实验1组、实验2组为(5.41±1.38)m Gy和(6.98±1.49)m Gy,对照1组、对照2组为(9.87±2.97)m Gy和(12.02±5.21)m Gy,实验1组较对照1组降低45.19%(4.46/9.87)、实验2组较对照2组降低41.93%(5.04/12.02)。实验组、对照组的碘对比剂浓度分别为270 mg I/m L和350 mg I/m L,实验组降低22.86%(80/350)。肾动脉血管评分:实验1组、实验2组分别为(4.61±0.47)和(4.22±0.59),对照1组、对照2组分别为(3.73±0.72)和(3.93±0.66),实验1组>对照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2组与对照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针对中小体质指数患者,双低扫描方案腹部能谱CT血管成像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可以大幅度地降低辐射剂量和碘对比剂含量,适于推广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成像 双低扫描 体质指数
下载PDF
双源CT Flash模式肺动脉成像技术中对比剂应用的优化方案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乔红艳 王锡明 +3 位作者 程召平 姜建威 刘群 刘丽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94-597,共4页
目的探讨双源CTFlash模式在肺动脉成像中对比剂应用的优化方案.资料与方法收集临床疑诊为肺动脉栓塞的90例患者,行双源CTFlash模式肺动脉成像,采用人工智能触发扫描,选定肺动脉主干为感兴趣区,随机分为A、B、C组,每组各30例,分别给予35... 目的探讨双源CTFlash模式在肺动脉成像中对比剂应用的优化方案.资料与方法收集临床疑诊为肺动脉栓塞的90例患者,行双源CTFlash模式肺动脉成像,采用人工智能触发扫描,选定肺动脉主干为感兴趣区,随机分为A、B、C组,每组各30例,分别给予35、40、45ml对比剂,注射速度5.0ml/s,然后以相同速度注射生理盐水30ml,测量3组肺动脉干、S1段肺动脉、S10段肺动脉、上腔静脉的CT值,并对3组肺动脉图像质量及上腔静脉硬化伪影进行评价.结果A组各段肺动脉增强CT值>250HU者占73.33%~90.00%,低于B、C组的93.33%~100.00%(P<0.05).A组平均肺动脉图像质量评分为(4.37±0.63)分,低于B、C组的(4.91±0.68)分和(4.88±0.54)分(P<0.05),B、C组间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腔静脉硬化伪影分析:C组伪影明显多于A、B组(P<0.05).结论应用双源CTFlash模式肺动脉成像时,使用较低剂量对比剂(40ml对比剂+30ml生理盐水)及较高的注射速度(5.0ml/s)可以得到满足诊断要求的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Flash模式 肺动脉成像 造影剂
下载PDF
F1ash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孙凯 韩瑞娟 马利军(审校)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0年第10期777-779,共3页
冠状动脉CT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v,CCTA)是近年发展的一种有效地无创冠状动脉成像手段。传统的多层螺旋CT(MSCT)仅有一套X射线发生装置和一套探测器系统,旋转速度太小而无法达到足够大的分辨率,所以在... 冠状动脉CT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v,CCTA)是近年发展的一种有效地无创冠状动脉成像手段。传统的多层螺旋CT(MSCT)仅有一套X射线发生装置和一套探测器系统,旋转速度太小而无法达到足够大的分辨率,所以在扫描高速运动的冠状动脉时会显得力不从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ash双源CT 冠状动脉造影 双能量
下载PDF
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中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刘涛 刘建军 +2 位作者 庄磊 唐菲 胡可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9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分析双源CT(doube 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冠状动脉成像中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临床可疑或确诊冠心病经手术治疗后复查的患者,男性103例,女性47例,平均年龄60.6岁;均经DSCT冠状动脉成像,对其图像质量... 目的分析双源CT(doube source computed tomography,DSCT)冠状动脉成像中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临床可疑或确诊冠心病经手术治疗后复查的患者,男性103例,女性47例,平均年龄60.6岁;均经DSCT冠状动脉成像,对其图像质量影响因素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扫描技术直接影响冠状动脉成像的质量。影响图像的因素分为呼吸伪影,心律不齐伪影,上腔静脉、右房高密度造影剂产生的伪影,冠状动脉支架产生的伪影,上述各种伪影均具有独特的影像特征。结论优化CT扫描技术,准确分析冠状动脉成像伪影的CT表现及成因,对保证冠脉成像质量,减少诊断失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CT 冠状动脉成像 图像质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引导在长期血液透析导管置管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明 敖华 +3 位作者 陈文祥 张秋玲 李传红 刘万红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5年第5期341-343,共3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引导在长期血液透析导管置管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常规盲穿及超声引导下长期透析导管置管失败患者64例。采用DSA技术,通过造影剂观察血管情况,标定体表标识指导穿刺血管,必要时立即进行溶栓、...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引导在长期血液透析导管置管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常规盲穿及超声引导下长期透析导管置管失败患者64例。采用DSA技术,通过造影剂观察血管情况,标定体表标识指导穿刺血管,必要时立即进行溶栓、球囊扩张等辅助手段协助长期透析导管植入,确保导管达到满意的位置,满足透析需要。并对置管失败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64例在DSA可视下置管,全部成功,首次穿刺成功率高达95%(61例)。所有患者术后透析时导管血流量均在200~280 mL/min,未出现导管功能不良及感染等。结论:DSA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能显著提高置管成功率,可作为传统盲穿法及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置管困难患者的补救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双腔血液透析导管
下载PDF
心率对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赵原 蒲红 谢坪 《四川医学》 CAS 2008年第8期1085-1087,共3页
目的探讨心率对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64例有冠心病史或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双源CT冠脉造影,对造影时心率进行监测,将心率以75次/min为界分为低心率及高心率组,分别对两组冠脉图像质量评价进行分级评估,并采用per... 目的探讨心率对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对64例有冠心病史或临床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进行双源CT冠脉造影,对造影时心率进行监测,将心率以75次/min为界分为低心率及高心率组,分别对两组冠脉图像质量评价进行分级评估,并采用person相关检验对心率与图像质量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低心率组冠脉总体及右支(RCA)、左主干(LM)、前降支(LAD)和回旋支(LCX)图像质量评价分值分别为(1.42±0.72)、(1.22±0.52)、(1.33±0.35)、(1.57±0.68)、(1.56±0.74)。而高心率组图像质量评价分值为(1.67±0.54)、(1.68±0.12)、(1.60±0.81)、(1.59±0.24)、(1.73±0.58)。两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rson相关检验显示心率与图像质量无明显相关性,总体图像质量(r=0.19,P>0.05)与RCA、LM、LAD、LCX图像质量亦无明显相关性(r=0.19,r=0.25,r=0.28,r=0.30,r=0.22,P>0.05)。结论双源CT冠脉成像清晰度不受心率影响,可在高心率情况下进行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术 双源CT 心率
下载PDF
双源64螺旋CT在诊断腹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尚同祥 季乐新 +1 位作者 王荣芳 相法伟 《中国医学装备》 2010年第7期66-67,共2页
目的:探讨双源64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显示腹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腹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双源64螺旋CT血管成像,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仿真内镜(VE)等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 目的:探讨双源64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显示腹主动脉夹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腹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双源64螺旋CT血管成像,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仿真内镜(VE)等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结合原始横断面增强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3例腹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双源64螺旋CT血管成像后均能清楚显示腹主动脉狭窄的真腔和扩张假腔的情况。结论:64螺旋CTA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无创性的血管成像方法,具有安全、可靠和独特的优越性,为诊断和治疗腹主动脉夹层提供了一种精确可靠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源 螺旋CT 血管造影术 腹主动脉夹层
下载PDF
螺旋CT血管造影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漆剑频 肖明 王承缘 《放射学实践》 1997年第4期145-148,共4页
目的:评价CT血管造影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CT血管造影102例,其中脑CTA62例,颈部CTA4例,肺CTA10例,肝脏CTA20例,脾脏CTA2例,肾脏CTA4例。102例患者中51例还进行了DSA对照检查。结果:62例脑CTA均能显示1~5级脑动脉结构。... 目的:评价CT血管造影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CT血管造影102例,其中脑CTA62例,颈部CTA4例,肺CTA10例,肝脏CTA20例,脾脏CTA2例,肾脏CTA4例。102例患者中51例还进行了DSA对照检查。结果:62例脑CTA均能显示1~5级脑动脉结构。脑动脉瘤及脑动静脉畸形均经CTA检出,诊断结果与DSA一致。脑肿瘤可见明显“肿瘤染色”。肺CTA能显示1~4级肺动脉,肺癌供血动脉能清楚显示。肝脏CTA对肝癌和肝血管瘤能予以区分。肾动脉狭窄可经CTA明确诊断。结论:CTA为非损伤性血管检查方法,安全简便,阳性检出率高,在临床应用上具有许多优点,在诊断方面可作为常规方法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螺旋CT 血管造影 最大密度投影 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