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ortex Dissipation Due to Airfoil-Vortex Interaction
1
《Journal of Mechanics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2014年第1期63-71,共9页
The influences due to several AVIs (airfoil-vortex interactions) are studied by using a two-dimensional CF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method. The primary goal of this effort is to assess the variation of vort... The influences due to several AVIs (airfoil-vortex interactions) are studied by using a two-dimensional CF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method. The primary goal of this effort is to assess the variation of vortex center location and vortex circulation associated with sequential AVI toward an improvement of the hybrid method of CFD and prescribed wake model, which closely relates to predicting the BVI (blade-vortex interaction) noise radiated from a helicopter rotor. The representative of sequential AVI is performed by single vortex and two airfoils. Investigations with respect to vortex center location and vortex circulation after AVIs have been made by varying the miss-distance, which is the vertical distance between the airfoil leading edge and the vortex center. Correlations between miss-distance and vorticity field show that there exists complicated vortex wake flow with several vortices newly induced in 1st AVI. The pressure fluctuation amplitude clarifies that the intensity in 2nd AV1 is significantly low compared to the intensity in 1st AVI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vortex dissipation. Simulations turned out to modify the vortex center location represented by the hybrid method using an offset value for a streamwise direction and to dissipate the vortex circulation for improving the accuracy of BVI noise predi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licopter noise airfoil-vortex interaction vortex dissipation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下载PDF
基于强迫振动和自由振动的风力机翼型涡激振动数值研究
2
作者 李羽 柳灿 +1 位作者 连波 竺晓程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0-276,共7页
基于动网格技术,分别采用强迫振动和自由振动方法对90°攻角下风力机翼型的涡激振动现象进行了数值研究。通过强迫振动计算方法,确定了Du96-W-180风力机翼型在不同振幅下的涡振区间,并比较了改变来流速度和改变结构刚度对涡振区间... 基于动网格技术,分别采用强迫振动和自由振动方法对90°攻角下风力机翼型的涡激振动现象进行了数值研究。通过强迫振动计算方法,确定了Du96-W-180风力机翼型在不同振幅下的涡振区间,并比较了改变来流速度和改变结构刚度对涡振区间的影响;通过自由振动计算方法,获得了不同来流速度下的翼型涡振区间,对比了频率比r=0.93和r=1.11时不同结构阻尼对翼型振动响应的影响,分析了翼型涡振的发展和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改变来流速度和改变结构刚度时不同频率比下的涡振区间基本一致;自由振动数值计算验证了强迫振动的涡振区间;不同频率比下6%结构阻尼比时翼型振动出现涡激振动和强迫振动2种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翼型 涡激振动 气动弹性 结构阻尼 锁频
下载PDF
基于TR-PIV的俯仰翼型流动结构实验
3
作者 陈吉风 张传鸿 +1 位作者 彭傲雪 史志伟 《海军航空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492-500,共9页
翼型俯仰过程中流动结构演化复杂,呈现为多种类型涡之间的相互作用。基于时变粒子图像测速技术(Time Resolved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TR-PIV),对雷诺数Re=3.0×10^(5),减缩频率k=0.03条件下,俯仰翼型近壁面流动结构的时空演... 翼型俯仰过程中流动结构演化复杂,呈现为多种类型涡之间的相互作用。基于时变粒子图像测速技术(Time Resolved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TR-PIV),对雷诺数Re=3.0×10^(5),减缩频率k=0.03条件下,俯仰翼型近壁面流动结构的时空演化进行定量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在上仰和下俯阶段的相同攻角下,下俯阶段的分离点位置更靠近前缘,剪切层不稳定性强于上仰阶段,这种差异与前缘壁面法向速度相对于来流的速度有关;下俯阶段,流场中观察到了沿着吸力面向后缘发展的逆时针旋转二次涡,二次涡促进了顺时针旋转的展向涡脱落,并与展向涡融合,使流场发生剧烈变化;上仰阶段,观察到前缘涡(Leading-edge Vortex,LEV)和剪切层涡(Shear Layer Vortex,SLV)2种不同类型的涡结构,两者在空间位置、结构形态、输运速度等方面存在差异,但也存在联系,剪切层涡促进了前缘涡的发展,前缘涡之间的相互融合形成了大尺度的动态失速涡(Dynamic Stall Vortex,DSV),动态失速涡的发展也受剪切层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俯仰翼型 二次涡 剪切层涡 前缘涡 动态失速涡
下载PDF
涡激振动小圆柱对翼型气动力影响的数值研究
4
作者 陈东阳 徐瑞 +2 位作者 张祥 张启发 芮筱亭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39-747,共9页
在大攻角来流时,翼型吸力面气流常产生流动分离现象,使翼型气动性能恶化。针对大攻角情况下的流动分离现象,本文在翼型前缘加入控制柱,通过数值仿真探究发生涡激振动的小圆柱对于翼型气动力的影响。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结构动力学和嵌套... 在大攻角来流时,翼型吸力面气流常产生流动分离现象,使翼型气动性能恶化。针对大攻角情况下的流动分离现象,本文在翼型前缘加入控制柱,通过数值仿真探究发生涡激振动的小圆柱对于翼型气动力的影响。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结构动力学和嵌套网格技术,本文建立了二维流固耦合模型。以NACA0012翼型为例,对翼型前缘设置涡激振动圆柱的流场情况进行模拟,并且对比了静止圆柱与振动圆柱情况下的流场变化。通过流线图和涡量云图分析了小圆柱流动控制的机理。仿真结果表明:设置静止小圆柱可以提高大攻角下的翼型升阻比,使小圆柱产生涡激振动之后,能够进一步有效地提高大攻角下的翼型升阻比50%以上。涡激振动小圆柱的引入在大攻角条件下对提升翼型升阻比具有显著效果,为改善翼型气动性能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流动控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流动分离 涡激振动 计算流体力学 翼型 结构动力学 柱体 嵌套网格
下载PDF
涡发生器参数对风力机翼型性能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惠 赵宗德 +1 位作者 周广鑫 康顺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399-3405,共7页
为研究涡流发生器形状及弦向安装位置对风力机翼型DU93-W-210气动性能的影响,在有、无涡流发生器的情况下进行风洞实验。实验研究3种不同形状(三角型、矩形、梯形)涡流发生器增升减阻效果。结果表明3种形状涡流发生器使最大升力系数分... 为研究涡流发生器形状及弦向安装位置对风力机翼型DU93-W-210气动性能的影响,在有、无涡流发生器的情况下进行风洞实验。实验研究3种不同形状(三角型、矩形、梯形)涡流发生器增升减阻效果。结果表明3种形状涡流发生器使最大升力系数分别增加48.5%、50.3%、51.1%,失速攻角推迟10°。三角型涡流发生器效果最好。此外研究不同弦向位置(10%C、20%C、30%C,C为弦长)对流动控制的影响,结果表明20%C处VGs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翼型 涡流发生器 风洞实验 增升减阻
下载PDF
鸮翼后缘噪声的预测及控制 被引量:6
6
作者 葛长江 叶辉 +1 位作者 胡兴军 于征磊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981-1986,共6页
基于鸮翼的仿生翼型可用于揭示鸮翼的噪声产生机理。通过大涡模拟给出仿生翼型的流场,从中发现由前缘分离引起的两个声源分别为再附着的湍流边界层和从气泡中分离出来的涡脱落。由此可知,低雷诺数下的鸮翼宽频噪声是由湍流边界层散射导... 基于鸮翼的仿生翼型可用于揭示鸮翼的噪声产生机理。通过大涡模拟给出仿生翼型的流场,从中发现由前缘分离引起的两个声源分别为再附着的湍流边界层和从气泡中分离出来的涡脱落。由此可知,低雷诺数下的鸮翼宽频噪声是由湍流边界层散射导致的。之后,将被动多孔技术用于仿生翼型的后缘,在静压场中证实了多孔后缘缓解瞬态压力变化的作用。相关的噪声频谱也表明,多孔后缘具有高达10dB以上的降噪潜力,但是降噪的幅度依赖于流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仿生学 仿生翼型 涡脱落 湍流边界层 多孔处理 后缘降噪
下载PDF
涡流发生器对风力机翼型气动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张惠 赵宗德 +1 位作者 周广鑫 康顺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51-958,共8页
为研究涡流发生器对风力机翼型DU93-W-210气动性能的影响,在有、无涡流发生器的情况下进行风洞实验。实验研究不同高度(4、6、8 mm)、不同安装角(16°、26°、36°)三角形涡流发生器的增升减阻效果。研究表明3种不同高度、... 为研究涡流发生器对风力机翼型DU93-W-210气动性能的影响,在有、无涡流发生器的情况下进行风洞实验。实验研究不同高度(4、6、8 mm)、不同安装角(16°、26°、36°)三角形涡流发生器的增升减阻效果。研究表明3种不同高度、安装角的涡流发生器均能使最大升力系数大幅提高,失速攻角推迟;失速前涡流发生器高度越大阻力越大,失速后3种高度涡流发生器均能大幅降低阻力。安装角越小线性段阻力越小,失速后使升阻比提高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翼型 涡流发生器 风洞实验 增升减阻
下载PDF
翼涡干扰前缘开孔被动控制数值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邹森 刘勇 王琦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159-1168,共10页
开孔方法是一种简单的流动被动控制方法.为找到一种有效降低桨涡干扰效应的被动控制方法,以NACA 0012翼型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4种前缘开孔的模型.在不同来流速度、涡的强度和干扰距离条件下,对4种前缘开孔模型和无孔的基准翼型进行了二... 开孔方法是一种简单的流动被动控制方法.为找到一种有效降低桨涡干扰效应的被动控制方法,以NACA 0012翼型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4种前缘开孔的模型.在不同来流速度、涡的强度和干扰距离条件下,对4种前缘开孔模型和无孔的基准翼型进行了二维平行桨涡干扰(翼涡干扰)数值模拟,对比了升力系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前缘开孔可以降低翼涡干扰效应,但对翼型升力系数有一定的影响;宽度为2.5%弦长的直孔能在翼型升力系数损失较小的情况下有效地降低翼涡干扰效应,且适用范围较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涡干扰 前缘开孔 被动控制 大涡模拟方法
下载PDF
不同厚度翼型动态失速涡运动数值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王友进 闫超 周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3-157,共5页
在低马赫数下,对三种不同相对厚度的NACA系列基本厚度翼型在俯仰振荡运动中的动态失速现象进行了数值研究.数值模拟时采用双时间法和LU-SGS隐式解法相结合的模式求解了非惯性坐标系下的非定常纳维-司托克斯(NS)方程组,空间离散采用Roe格... 在低马赫数下,对三种不同相对厚度的NACA系列基本厚度翼型在俯仰振荡运动中的动态失速现象进行了数值研究.数值模拟时采用双时间法和LU-SGS隐式解法相结合的模式求解了非惯性坐标系下的非定常纳维-司托克斯(NS)方程组,空间离散采用Roe格式,并结合刚性动网格生成技术.采用全湍流计算,通过引入BL(Baldwin-Lomax)模型计入湍流影响.计算出的气动力迟滞曲线与实验结果变化趋势符合较好,表明了数值方法的有效性,同时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厚度翼型在轻失速和深失速下的流场结构,发现绕翼型的失速旋涡产生和发展规律是明显不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失速 分离涡 厚度 翼型 低速
下载PDF
旋翼翼型动态失速流场特性PIV试验研究及L-B模型修正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清 招启军 赵国庆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31-635,共5页
为测量翼型动态失速的非定常涡流场特性,采用3D-PIV技术,对典型直升机旋翼翼型SC1095的动态失速流场特性进行测量,发现涡在不同位置处的输运速度不同:位于翼型表面的涡的无量纲速度为0.39,位于尾迹区的涡的无量纲速度为0.55.利用前缘涡... 为测量翼型动态失速的非定常涡流场特性,采用3D-PIV技术,对典型直升机旋翼翼型SC1095的动态失速流场特性进行测量,发现涡在不同位置处的输运速度不同:位于翼型表面的涡的无量纲速度为0.39,位于尾迹区的涡的无量纲速度为0.55.利用前缘涡输运速度变化这一特征,改进了经典的翼型动态失速利什曼--贝多斯(Leishman--Beddoes,L--B)模型,将该模型中固定的涡时间常数修正为可以随涡位置变化的时变函数,修正后的模型计算得到翼型法向力峰值相对原L--B模型提升5%,力矩系数负峰值相对原L--B模型提升13%,与试验值相比更加吻合,表明修正后的翼型动态失速模型更好地体现了翼型前缘涡的物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翼 翼型 前缘涡 动态失速 粒子图像测速法 利什曼--贝多斯模型
下载PDF
涡流发生器布局方式对翼型失速流动控制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郝礼书 乔志德 宋文萍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24-528,共5页
采用风洞实验的方法开展了涡流发生器布局方式对翼型失速流动控制效果影响的研究。通过对比在干净翼和安装涡流发生器情形下的气动力,重点讨论了涡流发生器布局方式对翼型失速流动控制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类和第二类布局方式都能够有... 采用风洞实验的方法开展了涡流发生器布局方式对翼型失速流动控制效果影响的研究。通过对比在干净翼和安装涡流发生器情形下的气动力,重点讨论了涡流发生器布局方式对翼型失速流动控制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类和第二类布局方式都能够有效抑制翼型失速,提高最大升力系数,其失速特性得到极大改善;第二类布局方式对失速的控制效果略优于第一类,同时涡流发生器方向角越小控制效果越好;第三类布局方式对失速流动控制几乎没有效果,最大升力有所下降,同时伴随阻力的大幅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流发生器 翼型 布局方式 失速特性 流动控制
下载PDF
涡发生器安装位置对风力机翼型流场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戴丽萍 焦建东 +2 位作者 李新凯 康顺 赵萍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76-281,共6页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式对带/不带涡发生器的翼型流场进行计算,并与相应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数值计算方法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对3种不同弦向位置涡发生器对翼型气动特性的影响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3种安装位置的涡发生器均可有... 采用数值模拟的方式对带/不带涡发生器的翼型流场进行计算,并与相应的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数值计算方法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对3种不同弦向位置涡发生器对翼型气动特性的影响进行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3种安装位置的涡发生器均可有效推迟失速攻角及提高最大升力系数,但由于位置不同,产生的诱导涡的强度有较大差别,并对速度型线产生较大影响,最终导致翼型气动特性上的差异。在3种弦向位置中,20%弦向位置可取得较好的流动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翼型 流动控制 涡发生器 弦向位置 诱导涡 涡通量Q准则
下载PDF
涡流发生器对风力机翼型气动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莹 郭鹏程 +2 位作者 李常 谢园齐 王伟峰 《节能技术》 CAS 2019年第4期296-302,共7页
涡流发生器作为一种有效的流动控制方法之一,已被成功应用于改善风电叶片的气动特性,众多研究表明,涡流发生器的使用可以有效延迟气流分离,提高升阻比。为了深入了解加装涡流发生器的增升减阻特性,本文以NACA63-415翼型为研究对象,通过... 涡流发生器作为一种有效的流动控制方法之一,已被成功应用于改善风电叶片的气动特性,众多研究表明,涡流发生器的使用可以有效延迟气流分离,提高升阻比。为了深入了解加装涡流发生器的增升减阻特性,本文以NACA63-415翼型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分析了不同形状、不同弦向安装位置和多个攻角下涡流发生器对风力机叶片气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形状、不同安装位置及攻角下涡流发生器均可有效抑制风力机叶片边界层分离、提高升阻比,其中20%翼型弦向处安装的涡流发生器增升减阻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翼型 涡流发生器 气动性能 增升减阻
下载PDF
S系列新翼型风力机叶尖近尾迹区域流场数值计算与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代元军 汪建文 +2 位作者 吴伟民 张立茹 赵宏宇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5-201,共7页
以S系列新翼型为例,针对设计风速最佳攻角含有叶尖涡的复杂流动,提出一种采用分区域过渡层网格的方法来改善叶尖涡模拟的新网格生成策略。这种利用过渡层网格从叶片的贴体网格区域向中部加密网格区域中捕捉叶尖涡形成的位置和大小,通过... 以S系列新翼型为例,针对设计风速最佳攻角含有叶尖涡的复杂流动,提出一种采用分区域过渡层网格的方法来改善叶尖涡模拟的新网格生成策略。这种利用过渡层网格从叶片的贴体网格区域向中部加密网格区域中捕捉叶尖涡形成的位置和大小,通过控制网格梯度变化能获得高精度计算结果。数值计算和分析表明:该网格能合理捕捉到S系列新翼型叶尖涡的细节变化信息以及叶轮表面压力分布的细节变化特性,发现了风力机叶尖涡在初期向内迁移的现象。证明该网格生成策略合理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力机 S系列新翼型 NACA系列传统翼型 叶尖涡 过渡层网格 网格梯度
下载PDF
多段翼型流动非定常性计算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焦予秦 范娟莉 罗淞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13期2994-2998,共5页
用基于SA湍流模型的DES计算方法对30P-30N多段翼型绕流的非定常性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将非定常计算的气动特性平均值和定常实验结果比较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可靠性,并对基于SA湍流模型的DES方法非定常数值模拟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 用基于SA湍流模型的DES计算方法对30P-30N多段翼型绕流的非定常性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将非定常计算的气动特性平均值和定常实验结果比较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可靠性,并对基于SA湍流模型的DES方法非定常数值模拟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述方法正确地模拟了多段翼型流动的非定常性。缝翼下表面具有一定的涡量变化,而襟翼上表面后缘有明显的周期性的涡脱落。初步揭示了多段翼型噪声辐射的根本原因。研究结果对减小多段翼型噪声的方法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段翼型 非定常 涡脱落 噪声
下载PDF
直升机旋翼空气动力学的发展 被引量:61
16
作者 王适存 徐国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3-211,共9页
本文分两大部分 ,即旋翼理论分析的发展 (认识旋翼 )及旋翼桨叶外形的发展 (改造旋翼 )。在第一部分中 ,阐述了旋翼滑流理论、叶素理论、涡流理论 (其中又包括固定尾迹的经典涡流理论、预定尾迹的半经验涡流理论、自由尾迹的现代涡流理... 本文分两大部分 ,即旋翼理论分析的发展 (认识旋翼 )及旋翼桨叶外形的发展 (改造旋翼 )。在第一部分中 ,阐述了旋翼滑流理论、叶素理论、涡流理论 (其中又包括固定尾迹的经典涡流理论、预定尾迹的半经验涡流理论、自由尾迹的现代涡流理论 )和旋翼 CFD方法。在第二部分中 ,讨论了旋翼桨叶的翼型、桨尖形状、扭转角分布等的变化历程。最后 ,作为总结 ,提出了旋翼理论分析和桨叶气动外形的四代发展阶段的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翼空气动力学 旋翼 涡流理论 翼型 直升飞机
下载PDF
非定常自由来流对二维翼型气动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史志伟 明晓 王同光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2-497,507,共7页
利用计算软件和实验测量方法,研究了非定常自由来流对静态二维翼型气动特性的影响,分析研究了来流速度脉动频率变化对气动特性产生的作用。结果表明,来流速度以短周期脉动时,升力系数随来流速度的减小而增加;来流速度以长周期脉动时,升... 利用计算软件和实验测量方法,研究了非定常自由来流对静态二维翼型气动特性的影响,分析研究了来流速度脉动频率变化对气动特性产生的作用。结果表明,来流速度以短周期脉动时,升力系数随来流速度的减小而增加;来流速度以长周期脉动时,升力系数随来流速度的减小而减小。分析表明这与前缘分离涡在翼面上的传递过程有关。又利用二维翼型动态实验台,研究了非定常自由来流对做动态运动的二维翼型气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来流风速的脉动使升力系数的迟滞包线进一步扩大,最大升力系数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定常自由来流 NACA0012翼型 俯仰运动 分离涡
下载PDF
基于N-S方程的地面效应模拟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刚 叶正寅 陈迎春 《飞行力学》 CSCD 2001年第1期38-41,共4页
模拟了低速情况下二维翼型的地面效应问题 ,其中翼面流动利用一种改进的、基于不可压 N-S方程的离散涡方法来模拟 ,地面模拟则利用一系列连续分布的涡板块来实现。利用上述模型研究了地面对翼型表面流动和压力分布的影响 ,并对有地面存... 模拟了低速情况下二维翼型的地面效应问题 ,其中翼面流动利用一种改进的、基于不可压 N-S方程的离散涡方法来模拟 ,地面模拟则利用一系列连续分布的涡板块来实现。利用上述模型研究了地面对翼型表面流动和压力分布的影响 ,并对有地面存在条件下的尾涡发展规律进行了讨论。计算结果表明 ,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模拟低速情况下翼型的近地面流动 ,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效应 离散涡 翼型 数值计算 N-S方程 模拟 飞行力学
下载PDF
微型涡流发生器对超临界翼型升阻特性影响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进 余春锦 张彬乾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61-1465,共5页
采用低速风洞实验方法,研究了安装在超临界翼型上的微型涡流发生器四种高度和安装位置对绕该翼型的流动影响。对比干净翼型和安装微型涡流发生器的翼型升阻特性,结果表明:同向安装的微型涡流发生器能减小阻力,但对升力和失速迎角影响不... 采用低速风洞实验方法,研究了安装在超临界翼型上的微型涡流发生器四种高度和安装位置对绕该翼型的流动影响。对比干净翼型和安装微型涡流发生器的翼型升阻特性,结果表明:同向安装的微型涡流发生器能减小阻力,但对升力和失速迎角影响不大;大尺寸微型涡流发生器减阻没有小尺寸效果好;高度低于0.4δ(δ为边界层名义厚度)的微型涡流发生器最佳安装位置为参考分离位置下游3.5δ~4.5δ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涡流发生器 超临界翼型 升阻特性 失速迎角
下载PDF
用于飞机机翼涡固干扰噪声数值模拟的RANS/NLAS方法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菲菲 陈刚 李跃明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41-146,共6页
针对传统的气动噪声混合模拟方法对网格要求过高的问题,尝试将非线性声学方程应用于涡固干扰噪声的计算中,以串列柱-翼模型作为飞机关键噪声部件的典型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来研究涡固干扰噪声机理。通过雷诺平均N-S方程(RANS)求解流... 针对传统的气动噪声混合模拟方法对网格要求过高的问题,尝试将非线性声学方程应用于涡固干扰噪声的计算中,以串列柱-翼模型作为飞机关键噪声部件的典型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来研究涡固干扰噪声机理。通过雷诺平均N-S方程(RANS)求解流场信息,再通过非线性声学方程(NLAS)求解声场,获得串列柱-翼模型典型位置处的流场特性和噪声预测结果,揭示了涡固干扰噪声机制。RANS/NLAS方法对计算网格要求低、节约计算资源、缩短计算时间且计算精度高,可较准确地模拟非线性噪声。模拟计算表明:非定常来流下,涡固干扰是造成机翼噪声的最主要原因,主要发声部位由机翼后缘移至前缘,串列柱-翼模型噪声的单音峰值出现在频率1 354 Hz处,最大声压级为91dB。对近场流动特性和远场噪声预测的结果,与文献中实验结果均取得很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NS/NLAS 机翼噪声 涡固干扰 串列柱-翼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