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榧藻斑病病原的分离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1
作者 刘艾涛 叶碧欢 +4 位作者 陈友吾 宋其岩 李海波 沈建军 张昕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19,共9页
【目的】探明香榧藻斑病的病原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筛选对香榧藻斑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药剂,为香榧藻斑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浙江省香榧主产区采集藻斑病病叶,结合传统形态学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手段对从病叶中分离获得的香榧... 【目的】探明香榧藻斑病的病原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筛选对香榧藻斑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的药剂,为香榧藻斑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浙江省香榧主产区采集藻斑病病叶,结合传统形态学方法与分子生物学手段对从病叶中分离获得的香榧绿藻进行鉴定,明确病原藻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试验筛选防治香榧藻斑病的优良药剂。【结果】1)从香榧藻斑病病叶中分离获得3种病原绿藻类群,结合藻株形态学特点以及SSU-ITS区间序列分析,3种绿藻类群分别被鉴定为链带藻、软克里藻和Tritostichococcus corticulus,均为香榧病原新记录种。3种香榧绿藻的培养条件相似,均适宜在初始pH 11、温度25℃、光照/黑暗为12 h/12 h光周期下的BG-11培养基中生长。2)以混合藻为靶标进行室内毒力测定试验显示,12%松脂酸铜悬浮剂灭藻效果最好,EC50可达8.33 mg·L^(-1),显著低于其他药剂(P<0.05),其后依次为33.5%喹啉铜悬浮剂、80%波尔多液、20%噻菌铜悬浮剂和45%石硫合剂。林间防治试验表明,施药30天后,12%松脂酸铜和33.5%喹啉铜悬浮剂的防治效果分别达78.11%和71.62%。【结论】从浙江省香榧上新发现3种病原绿藻类群,藻群生物学特性类似。室内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试验表明,12%松脂酸铜和33.5%喹啉铜悬浮剂对香榧藻斑病有较好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榧 藻斑病 鉴定 生物学特性 毒力测定 林间防治
下载PDF
寄生橡胶树叶上的头孢藻 被引量:2
2
作者 蔡志英 施玉萍 +5 位作者 戴利铭 刘一贤 李岚岚 蒋桂芝 姚永林 穆洪军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83-188,共6页
由头孢藻引起的藻斑病在世界各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很多植物物种上均有报道。弄清寄生橡胶树叶上寄生藻的种类、为害症状以及不同橡胶树品系和环境对寄生藻发生为害的影响,为橡胶树藻斑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通过田间调查、观察其为害... 由头孢藻引起的藻斑病在世界各国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很多植物物种上均有报道。弄清寄生橡胶树叶上寄生藻的种类、为害症状以及不同橡胶树品系和环境对寄生藻发生为害的影响,为橡胶树藻斑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通过田间调查、观察其为害特性症状;采集藻斑病标本,切片显微观察寄生藻在宿主组织内和表面的寄生习性;提取寄生藻的DNA,分析比对其核糖体小亚基基因序列。结合寄生藻的形态和核糖体小亚基(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将本研究发现的橡胶树藻类叶斑病原物鉴定为茂盛头孢藻,这是首次在我国大陆橡胶树上发现由该寄生藻引起的橡胶树叶斑病。结果表明,种植于不同坡向、相同品系的橡胶树受害程度不一样,种植在阴坡的病害级别要高于阳坡的;同一株橡胶树上层树冠叶受害最轻,下层树冠叶受害最重;相比较而言橡胶树品系云研272较为抗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藻斑病 藻锈病 致病绿藻 植物病害
下载PDF
山茶藻斑病发生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4
3
作者 何美仙 杨卫韵 申婷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69-72,共4页
2014年3月上旬到2016年11月下旬,对金华市山茶藻斑病进行了近三年的调查,结果表明:3月始,新的病斑开始零星发生,4月下旬病害发生蔓延较快,在梅雨季节后的6月下旬或7月上旬出现第一个发病高峰,随后病害有所减轻,8月中旬受台风降雨影响,... 2014年3月上旬到2016年11月下旬,对金华市山茶藻斑病进行了近三年的调查,结果表明:3月始,新的病斑开始零星发生,4月下旬病害发生蔓延较快,在梅雨季节后的6月下旬或7月上旬出现第一个发病高峰,随后病害有所减轻,8月中旬受台风降雨影响,湿度较大,出现第二个发病高峰,8月下旬后,病害发生减缓;不同品种间发病率有差异,玛瑙最易感病,其次是粉霞和绯爪芙蓉,红露珍、十样景、胭脂莲等发病较轻,狮子笑的发病率最低;不同生长环境下发病率有差异,林间遮荫最易发病,其次是孤植遮荫地块,向阳地块发病则较轻;病害大多发生在植株近地面枝条的叶片上,植株下部枝叶较上部枝叶严重,枝条基部叶片发病比顶端叶片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 藻斑病 发生规律 空间分布
下载PDF
藻源性黑水团环境效应:对水-沉积物界面氮磷变化的驱动作用 被引量:27
4
作者 刘国锋 申秋实 +3 位作者 张雷 范成新 钟继承 严少华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917-2924,共8页
利用自制的静态模拟实验装置,通过连续抽取间隙水来研究藻细胞沉降在沉积物表面后对水-沉积物界面处的N、P变化的驱动作用及影响效果.结果表明,藻细胞沉降后,在50 min内就完全消耗掉水-沉积物界面处的溶解氧,同时水体出现严重的发黑、... 利用自制的静态模拟实验装置,通过连续抽取间隙水来研究藻细胞沉降在沉积物表面后对水-沉积物界面处的N、P变化的驱动作用及影响效果.结果表明,藻细胞沉降后,在50 min内就完全消耗掉水-沉积物界面处的溶解氧,同时水体出现严重的发黑、发臭现象;形成的厌氧、强还原环境,使得死亡的藻细胞在界面处发生强烈的厌氧矿化作用,界面处的水溶性PO34--P、NH 4+-N在实验的第2 d开始向上覆水中扩散,含量不断增加.至实验结束时(实验第8 d),界面处PO34--P、NH 4+-N的含量分别达到4.00 mg/L、39.45 mg/L,分别为同期对照实验样柱中的10倍和241倍(对照样柱中的PO43--P、NH 4+-N的含量分别为0.42 mg/L、0.16 mg/L).藻细胞的厌氧矿化加剧了氮磷营养盐向上覆水的扩散,在加重水体营养盐含量的同时,也为藻华的再次发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源性黑水团 水-沉积物界面 藻华 营养盐
原文传递
山东寿光双王城商代盐业遗址土样的初步科学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崔彪 李乃胜 +2 位作者 杨益民 燕生东 王守功 《中国文物科学研究》 2015年第4期70-73,共4页
山东寿光双王城盐业遗址群是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014A遗址是双王城遗址群中的一个完整的商周时期制盐作坊单元。为进一步了解当时的盐业生产流程,采用XRF、XRD和有机碳分析等科技手段,对01 4A遗址不同位... 山东寿光双王城盐业遗址群是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014A遗址是双王城遗址群中的一个完整的商周时期制盐作坊单元。为进一步了解当时的盐业生产流程,采用XRF、XRD和有机碳分析等科技手段,对01 4A遗址不同位置的土样进行了测试。从土样中各成分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南部坑池1上游应为卤水的沉淀池,下游和坑池2应为蒸发池,与考古学者推测的盐业生产流程相一致。同时,研究表明遗址中分布的灰绿色土有机质含量偏高,可能跟坑池中的"藻垫"有关,从而表明我国先民早在商代就发现了藻垫生长具有防止卤水渗漏的作用,并能够有意识地加以利用,说明当时的制盐工艺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王城盐业遗址群 014A遗址 卤水 沉淀池 蒸发池 藻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