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ynthesis of Zeolites by Alkaline Activation of Fly Ash 被引量:2
1
作者 Hua wang, Qiang Zhang, Cunyi Song, Fengmei Liu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choo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 China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SCD 2001年第3期161-163,共3页
In terms of mineral transformation,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acid-soluble component as a function of reaction time, the effect of alkaline solution on zeolite-like fly ash was studied by employing fly ash and NaOH ... In terms of mineral transformation,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acid-soluble component as a function of reaction time, the effect of alkaline solution on zeolite-like fly ash was studied by employing fly ash and NaOH solution as starting materials. When fly ash and 1-10 mol/L NaOH solution were processed at 100 degreesC for 24 h with 1:10 W/S ratio in a relatively closed system, powder XRD patterns of resulting products indicated the formation of various zeolites. Zeolite P crystallized early at low alkaline concentration, which was replaced then by zeolites X and A. At high concentration, hydroxy sodalite was the only new phase. Quartz, in fly ash and NaOH solution system, gradually dissolved, and mullite, however, remained stable. It was concluded that, with Al/Si and Na/Si finally reaching equilibrium in molar ratio, composition of starting mixtures affect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zeolite from fly as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y ash alkaline solution ZEOLITE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acid-detergent lignin,alkaline-peroxide lignin,and acid-detergent insoluble ash as internal markers for predicting fecal output and digestibility by cattle offered bermudagrass hays of varying nutrient composition 被引量:1
2
作者 Juvenal Kanani Dirk Philipp +6 位作者 Kenneth P Coffey Elizabeth B Kegley Charles P West Shane Gadberry John Jennings Ashley N Young Robert T Rhei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SCIE CAS 2014年第3期310-317,共8页
Background: The potential for acid-detergent insoluble ash (ADIA), alkaline-peroxide lignin (APL), and acid-detergent lignin (ADL) to predict fecal output (FO) and dry matter digestibility (DMD) by cattle o... Background: The potential for acid-detergent insoluble ash (ADIA), alkaline-peroxide lignin (APL), and acid-detergent lignin (ADL) to predict fecal output (FO) and dry matter digestibility (DMD) by cattle offered bermudagrass [Cynodon doctylon (L) Pers.] hays of different qualities was evaluated. Eight ruminally cannulated cows (594 ± 35.5 kg) were allocated randomly to 4 hay diets: low (L), medium low (ML), medium high (MH), and high (H) crude protein (CP) concentration (79, 111,131, and 164 g CP/kg on a DM basis, respectively). Diets were offered in 3 periods with 2 diet replicates per period and were rotated across cows between periods. Cows were individually fed 20 g DM/kg of body weight in equal feedings at 08:00 and 16:00 h for a 10-d adaptation followed by a 5-d total fecal collection. Actual DM intake (DMI), DMD, and FO were determined based on hay offered, ort, and feces excreted. These components were then analyzed for ADL, APL, and ADIA concentration to determine marker recovery and marker-based estimates of FO and DMD. Results: Forage DMI was affected by diet (P = 0.02), and DMI from MH and H was greater (P 〈 0.05) than from L. Apparent DMD tended (P = 0.08) to differ among diets while FO (P = 0.20) was not affected by diet treatments. Average ADL recovery (1.16) was greater (P 〈 0.05) than that of ADIA (1.03) and APL (1.06), but ADIA and APL did not differ (P = 0.42). Estimates of FO and DMD derived using APL and ADIA were not different (P≥0.05) from total fecal collection while those using ADL differed (P 〈 0.05). There was no diet by marker interaction (P≥ 0.22) for either FO or DMD. Conclusion: Acid-detergent insoluble ash and APL accurately predicted FO and DMD of cattle fed bermudagrass hay of varying nutrient composition. These internal markers may facilitate studies involving large numbers of animals and forages. Results from such studies may be used to develop improved equations to predict energy values of forages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of dietary components to digestibility across a wide range of fora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id-detergent insoluble ash alkaline-peroxide lignin BERMUDAGRASS Cattle DIGESTIBILITY Marker
下载PDF
Sequential alkaline-organic acid leaching process to enhance the recovery of rare earth elements from Indonesian coal fly ash 被引量:1
3
作者 Widya Rosita Indra Perdana +4 位作者 I Made Bendiyasa Ferian Anggara Himawan Tri Bayu Murti Petrus Agus Prasetya Isyatun Rodliyah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7期1366-1374,I0006,共10页
In this decade,coal fly ash(CFA)is considered a potential secondary source of rare earth elements(REEs).However,most REEs in coal fly ash are encapsulated in aluminosilicate glass,making it challenging to recover them... In this decade,coal fly ash(CFA)is considered a potential secondary source of rare earth elements(REEs).However,most REEs in coal fly ash are encapsulated in aluminosilicate glass,making it challenging to recover them through acid leaching.In this study,a sequential alkaline-organic acid leaching was developed for the recovery of REEs from CFA.The effect of alkaline leaching using NaOH solution on the destructive ability of aluminosilicate glass,as well as the mineralogy and morphology changes of the resulting coal fly ash,was first studied.Furthermore,the effectiveness of alkaline leaching on the recovery ability of REEs through organic acid leaching was evalua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leaching efficiency for Si and Al,which was obtained at the optimum alkaline leaching conditions,namely NaOH concentration of 10 mol/L,reaction temperature of 65℃,liquid/solid(L/S)ratio of 10 mL/g,and reaction time of 90 min,is 28%and 32%,respectively.The digestion reaction with NaOH lixiviants also causes coal fly ash to become more porous,making it advantageous in the organic acid-leaching process at the REEs recovery stage.The utilization of the desilicated residue produced from the digestion process in acid leaching effectively increases the overall REEs recovery from 32.2%to 7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re earth elements alkaline Organic acid Coal fly ash
原文传递
飞灰和粉煤灰烧结制备微晶玻璃性能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春飞 赵吕菲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2期70-74,共5页
以飞灰和粉煤灰为主要原料,配以适量废玻璃采用等离子体炉熔融后烧结制备微晶玻璃样品。研究了碱度系数和烧结温度对微晶玻璃体积密度、孔隙率、抗弯强度、硬度、耐酸度和耐碱度的影响,考察了微晶玻璃的重金属浸出毒性。得到制备微晶玻... 以飞灰和粉煤灰为主要原料,配以适量废玻璃采用等离子体炉熔融后烧结制备微晶玻璃样品。研究了碱度系数和烧结温度对微晶玻璃体积密度、孔隙率、抗弯强度、硬度、耐酸度和耐碱度的影响,考察了微晶玻璃的重金属浸出毒性。得到制备微晶玻璃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碱度系数0.6,烧结温度1000℃,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微晶玻璃材料性能满足JC/T 2097-2011规定要求,适应于工业和建筑应用。微晶玻璃的重金属浸出毒性远低于GB/T 41015-2021和GB 5085.3-2007规定的浸出浓度阈值,可满足资源化指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灰 微晶玻璃 碱度 烧结 性能
下载PDF
稻壳灰地聚物固化黄土强度及微观结构试验
5
作者 陈伟 黄志军 +2 位作者 徐宏 王滢 施渝吉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49-153,共5页
为研究稻壳灰地聚物对黄土的固化效果及固化机理,通过击实试验、无侧限抗压试验、扫描电镜、X射线试验,结合Image J、MDI Jade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稻壳灰掺量的增大,固化土最大干密度减小,最优含水率增大;稻壳灰对... 为研究稻壳灰地聚物对黄土的固化效果及固化机理,通过击实试验、无侧限抗压试验、扫描电镜、X射线试验,结合Image J、MDI Jade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稻壳灰掺量的增大,固化土最大干密度减小,最优含水率增大;稻壳灰对黄土无侧限抗压强度提升了87.4%,碱激发稻壳灰提升效果更大,最高增幅为黄土的2.36倍,存在稻壳灰最优掺量7.5%,NaOH最优掺量10%;稻壳灰地聚物使土体微观孔隙形态分布分维数逐渐减小,大幅减小了土体孔隙面积与孔隙连通度;稻壳灰地聚物固化土晶面间距比黄土更小,可显著减小土颗粒间的间距,使土颗粒间排列更为紧密,整体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灰 黄土 碱激发 强度 微观结构
下载PDF
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工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冯叶 邢旭晨 马康 《江西建材》 2024年第1期3-5,共3页
粉煤灰是在燃煤电厂发电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固体废弃物,除Si元素外,还存在着较多的Al元素,是良好的氧化铝提取来源。文中采用酸法、碱法以及酸碱联合的工艺,对从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铝工艺做出了归纳与概括,系统研究了三种技术的优缺点,并对... 粉煤灰是在燃煤电厂发电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固体废弃物,除Si元素外,还存在着较多的Al元素,是良好的氧化铝提取来源。文中采用酸法、碱法以及酸碱联合的工艺,对从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铝工艺做出了归纳与概括,系统研究了三种技术的优缺点,并对未来粉煤灰综合利用中氧化铝的萃取技术给出了研究思路,为提升粉煤灰的使用价值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固体废弃物 酸法工艺 碱法工艺 酸碱联合工艺
下载PDF
碱性工业固废堆存对周边环境的危害分析及应对措施
7
作者 祝晶晶 吕存根 夏春 《冶金标准化与质量》 2024年第2期29-32,共4页
碱性大宗工业固废产量巨大且利用率低,导致堆存量大,高达数十亿吨。本文综述了钢铁渣、电石渣、粉煤灰、赤泥几种大宗碱性工业固废的产生以及堆存后对周边生态环境污染和危害,并对碱性大宗工业固废堆存场地的环境风险管控和未来处置利... 碱性大宗工业固废产量巨大且利用率低,导致堆存量大,高达数十亿吨。本文综述了钢铁渣、电石渣、粉煤灰、赤泥几种大宗碱性工业固废的产生以及堆存后对周边生态环境污染和危害,并对碱性大宗工业固废堆存场地的环境风险管控和未来处置利用方向提出了建议,提出碱性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及其矿化固碳技术将是未来的产业化发展方向,以期为碱性工业固废处置及综合利用提供参考,减少不规范堆存对周边生态环境的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工业固废 钢铁渣 电石渣 粉煤灰 赤泥 风险管控 矿化固碳
下载PDF
粉煤灰吸收剂固碳降碱工艺研究
8
作者 高林君 白清才 杜松 《低碳化学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95,共8页
粉煤灰吸收剂固碳降碱工艺在减少二氧化碳(CO_(2))排放、资源综合利用和碱性废水处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陕西榆林三道沟府谷电厂固体废弃物粉煤灰为原料,通过改性处理制备了粉煤灰CO_(2)吸收剂(简称“吸收剂”),研究了不同预处理剂... 粉煤灰吸收剂固碳降碱工艺在减少二氧化碳(CO_(2))排放、资源综合利用和碱性废水处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以陕西榆林三道沟府谷电厂固体废弃物粉煤灰为原料,通过改性处理制备了粉煤灰CO_(2)吸收剂(简称“吸收剂”),研究了不同预处理剂(分别为乙酸(CA)、氯化钠(NaCl)和氢氧化钠(NaOH)溶液,质量分数均为85%)对吸收剂的固碳降碱性能和返碱、浸出性质的影响,并分析了温度和CO_(2)进气速率对固碳降碱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NaOH能够有效破坏粉煤灰的球形玻璃体结构,释放活性组分。提高温度可以增大粉煤灰中的离子浸出速率,使反应向正向移动。增大CO_(2)进气速率能够提高CO_(2)在吸收剂中的溶解速率,但过高的CO_(2)进气速率会缩短气液接触时间,导致吸收效率降低。以NaOH溶液作预处理剂,在温度为60℃、CO_(2)进气速率为40 mL/min和吸收时间为5 h的条件下,该固碳降碱工艺的效果最佳,吸收剂的吸收效率可达27.89%,固碳性能为30.16 kg/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吸收剂 二氧化碳 固碳降碱 工艺优化
下载PDF
复合助熔剂对垃圾焚烧飞灰熔融温度与物相的影响
9
作者 逯凡杰 李长成 +1 位作者 叶家元 刘啟明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06-2216,共11页
高温熔融玻璃化是危险废物垃圾焚烧飞灰最安全的无害化处置技术。以高钙飞灰为研究对象,引入SiO_(2)、H_(3)BO_(3)和CaF_(2)助熔剂进行飞灰低温熔融处置,采用X射线衍射仪、灰熔点测定仪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表征飞灰熔融温... 高温熔融玻璃化是危险废物垃圾焚烧飞灰最安全的无害化处置技术。以高钙飞灰为研究对象,引入SiO_(2)、H_(3)BO_(3)和CaF_(2)助熔剂进行飞灰低温熔融处置,采用X射线衍射仪、灰熔点测定仪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表征飞灰熔融温度、物相变化及重金属浸出。结果表明,利用SiO_(2)(27.9%,质量分数)将飞灰碱度调整至1.10时,形成低熔点的CaSiO_(3)矿物,飞灰熔点由1400℃以上降至1300℃。引入H_(3)BO_(3)(4.5%,质量分数)、CaF_(2)(7.0%,质量分数)作为助熔剂时,可进一步将熔融温度降至1200℃,但导致SiO_(2)超掺;经优化,复合助熔剂配方为SiO_(2)(20.0%,质量分数)、H_(3)BO_(3)(4.5%,质量分数)与CaF_(2)(7.0%,质量分数)时,飞灰最低熔融温度为1124℃,熔融产物玻璃体含量达到87%(质量分数),酸浸出有害物质低于限值,满足GB/T 41015—2021标准对玻璃化处理产物的技术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焚烧飞灰 助熔剂 低温熔融 碱度 玻璃体含量
下载PDF
碱性激发剂掺量对粉煤灰混凝土耐久性的分析
10
作者 罗加辉 龚爱民 +5 位作者 王福来 邵善庆 王冉 雍康 金镯 黄逸尔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178-184,共7页
为改善粉煤灰混凝土的耐久性,以粉煤灰混凝土为对象,分析不同碱性激发剂掺量(0%、5%、8%、10%)对粉煤灰混凝土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和EDS光谱衍射图对粉煤灰混凝土碱激发过程进行微观分析。结... 为改善粉煤灰混凝土的耐久性,以粉煤灰混凝土为对象,分析不同碱性激发剂掺量(0%、5%、8%、10%)对粉煤灰混凝土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SEM和EDS光谱衍射图对粉煤灰混凝土碱激发过程进行微观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碱性激发剂掺量的增加,不同养护时间碱激发粉煤灰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4种碱性激发剂掺量的粉煤灰混凝土的质量损失率均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增加,碱性激发剂掺量为8%时粉煤灰混凝土的质量损失率最小;4种碱性激发剂掺量的粉煤灰混凝土的相对动弹性模量均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碱性激发剂掺量为8%时粉煤灰混凝土的相对动弹性模量减小幅度最小;4种碱性激发剂掺量的粉煤灰混凝土抗压强度均随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小,碱性激发剂掺量为8%时粉煤灰混凝土抗压强度最高、抗压强度减小幅度最小。2种碱性激发剂掺量(0%、8%)下粉煤灰混凝土的主要元素均为Ca、O、C、Si、S。碱性激发剂掺量为8%时可以有效促进粉煤灰混凝土的水化反应,增加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含量,改善粉煤灰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激发剂 掺量 粉煤灰 混凝土 耐久性
下载PDF
480m^(2)烧结系统提升烧结矿稳定率的实践
11
作者 刘金金 阚积磊 矫涛 《山东冶金》 CAS 2024年第2期1-2,6,共3页
主要介绍了480m^(2)烧结系统提高烧结矿碱度稳定率攻关实践,通过分析流程可控因子,对燃料水分、燃料粒度、混匀料水分、四辊破碎质量、下料波动等进行了系列改善。通过试验分析、探测关键因子最佳控制水平,优化控制区间,提升烧结矿碱度... 主要介绍了480m^(2)烧结系统提高烧结矿碱度稳定率攻关实践,通过分析流程可控因子,对燃料水分、燃料粒度、混匀料水分、四辊破碎质量、下料波动等进行了系列改善。通过试验分析、探测关键因子最佳控制水平,优化控制区间,提升烧结矿碱度西格玛水平至1.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 碱度 可控因子 白灰质量 配比
下载PDF
基于Design-Expert的碱激发粉煤灰建筑外墙腻子配合比优化试验研究
12
作者 梁杨 杨兵 +3 位作者 王连盛 郭晶 姜广明 陈宝雨 《工程质量》 2024年第1期17-22,共6页
为了拓展工业固体废弃物粉煤灰的回收利用途径,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增加其在筑材料中回收利用率。在建筑外墙腻子中加入碱性激发剂(Ca(OH)_(2)、Na_(2)SiO_(3))、粉煤灰,研究碱性激发剂的激发效果。同时通过Design-Expert设计试验,分... 为了拓展工业固体废弃物粉煤灰的回收利用途径,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增加其在筑材料中回收利用率。在建筑外墙腻子中加入碱性激发剂(Ca(OH)_(2)、Na_(2)SiO_(3))、粉煤灰,研究碱性激发剂的激发效果。同时通过Design-Expert设计试验,分析主要组分对腻子漆膜粘结强度、吸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碱性激发剂5%,粉煤灰32.5%时,吸水量减少14%,粘结强度增加43%。乳胶粉对吸水量、粘结强度的影响非常显著(P<0.0001),其次是粉煤灰的加入量。通过加入碱性激发剂、提高乳胶粉占比,粉煤灰掺量能达到32%~65%,原配比中水泥的掺量相对减少0%~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碱性激发剂 Design-Expert 吸水量 粘结强度
下载PDF
利用钼尾矿及粉煤灰制备无机矿物聚合物材料
13
作者 李建涛 王亚强 雷朱璇 《商洛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6-50,90,共6页
钼尾矿和粉煤灰属大宗固体废弃物,长期大量堆存对生态环境危害巨大。为解决此问题,以钼尾矿和粉煤灰为原料,偏高岭土为调节剂,碱激发制备无机矿物聚合物材料,旨在实现这两种固体废弃物的高附加值利用,并降低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钼尾矿和粉煤灰属大宗固体废弃物,长期大量堆存对生态环境危害巨大。为解决此问题,以钼尾矿和粉煤灰为原料,偏高岭土为调节剂,碱激发制备无机矿物聚合物材料,旨在实现这两种固体废弃物的高附加值利用,并降低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无机矿物聚合物的最佳配比和制备工艺,所制备的无机矿物聚合物材料的7 d抗压强度为27.79 MPa,吸水率为2.18%,密度为2.34 g/cm^(3)。XRD图谱分析结果表明,制得的聚合物材料中,无机矿物聚合物占一定比例。聚合物材料在免烧砖、人造石装饰材料、基材修补材料等方面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矿物聚合物 钼尾矿 粉煤灰 抗压强度 碱激发
下载PDF
低温碱溶粉煤灰中硅和铝的溶出规律研究 被引量:39
14
作者 邬国栋 叶亚平 +3 位作者 钱维兰 孙月华 马凤云 王雅男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3-56,共4页
采用低温碱溶法对粉煤灰中硅和铝(分别以氧化硅和氧化铝计)的溶出规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粉煤灰热处理温度、碱浓度、溶出时间、溶出温度等因素对粉煤灰中硅和铝溶出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热处理温度为950℃,碱浓度为2~3mol/L,... 采用低温碱溶法对粉煤灰中硅和铝(分别以氧化硅和氧化铝计)的溶出规律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粉煤灰热处理温度、碱浓度、溶出时间、溶出温度等因素对粉煤灰中硅和铝溶出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热处理温度为950℃,碱浓度为2~3mol/L,溶出温度为120~130℃,溶出时间为4~6h时。氧化硅的溶出量为29.23%。氧化铝的溶出量为1.26%,溶出比为23.63。可实现粉煤灰中硅和铝的分步溶出。并利用XRD对溶出结果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溶 粉煤灰 硅和铝 分步溶出
下载PDF
垃圾焚烧飞灰熔融固化处理过程特性分析 被引量:32
15
作者 姜永海 席北斗 +2 位作者 李秀金 王琪 张晓萱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6-179,共4页
为研究熔融固化过程中飞灰主要成分的迁移转化规律,在有温控的高温实验熔融炉中对垃圾焚烧飞灰进行了动态熔融固化实验研究,对处理后的飞灰进行了XRF、XRD分析检测,分析了飞灰熔融过程中熔融渣的主要成分、物相组成、碱度、挥发率和减... 为研究熔融固化过程中飞灰主要成分的迁移转化规律,在有温控的高温实验熔融炉中对垃圾焚烧飞灰进行了动态熔融固化实验研究,对处理后的飞灰进行了XRF、XRD分析检测,分析了飞灰熔融过程中熔融渣的主要成分、物相组成、碱度、挥发率和减容率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①飞灰中主要成分CaO、Al2 O3 和SiO2 的质量分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主要成分Cl元素和SO3 则从原来的2 0 . 5 9%和1 0 . 74 %分别降低到0 . 1 5 %和0 . 2 2 %,可见高含量Cl元素和S元素是引起飞灰熔融固化挥发率高的主要原因,并且可能主要以氯化物和硬石膏的形式分解挥发,XRD的测定结果也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②飞灰熔融前,碱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降低,但当温度达到流动温度后,碱度值随温度的变化很小,基本保持在0 . 95左右.③飞灰中盐类分解挥发主要发生在1 1 5 0℃~1 2 6 0℃之间,在飞灰熔融温度前约1 0 0℃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焚烧飞灰 熔融/玻璃化 碱度 过程分析
下载PDF
水热条件下利用微波加热从粉煤灰合成沸石研究 被引量:32
16
作者 郭永龙 王焰新 +1 位作者 蔡鹤生 杨志华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17-521,共5页
着重选用NaOH水溶液为反应前驱物,通过改变反应温度、NaOH浓度与合成时间等参数,在水热条件下利用微波加热直接对粉煤灰进行晶化,合成得到了浊沸石、菱沸石、NaP1沸石3种沸石.粉煤灰转化为沸石率约15%~40%.研究表明:(1)反应体系在15mi... 着重选用NaOH水溶液为反应前驱物,通过改变反应温度、NaOH浓度与合成时间等参数,在水热条件下利用微波加热直接对粉煤灰进行晶化,合成得到了浊沸石、菱沸石、NaP1沸石3种沸石.粉煤灰转化为沸石率约15%~40%.研究表明:(1)反应体系在15min左右即有合成沸石产生,30min左右合成沸石转化率达到最佳;(2)为保证沸石晶核生成和晶体的生长,反应体系的溶液/粉煤灰比不应低于2.5;(3)在溶液/粉煤灰比为2.5时,应控制加热时间在30min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水热反应 微波 合成沸石
下载PDF
碱熔融法合成NaA和NaX型粉煤灰沸石的品质表征 被引量:28
17
作者 王春峰 李健生 +2 位作者 韩卫清 孙秀云 王连军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14-819,共6页
以粉煤灰为原料采用碱熔融法合成了2种单一沸石矿物种的NaA和NaX型沸石,并对产物的结构、性能和应用指标进行了详细表征。经X射线衍射和IR光谱分析,表明合成产物是无杂晶生成的NaA和NaX型沸石相;在扫描电镜观察下,产物分别具有NaA和NaX... 以粉煤灰为原料采用碱熔融法合成了2种单一沸石矿物种的NaA和NaX型沸石,并对产物的结构、性能和应用指标进行了详细表征。经X射线衍射和IR光谱分析,表明合成产物是无杂晶生成的NaA和NaX型沸石相;在扫描电镜观察下,产物分别具有NaA和NaX型沸石的立方体和八面体晶体骨架结构。DTA分析表明了合成产物中沸石水的存在,且产物热稳定性较好。通过对比,粉煤灰合成的NaA和NaX型沸石的比表面积达到了相应商品沸石的66.9%和83.6%;孔容为41.1%和70.2%;阳离子交换容量(CEC,cation exchange capac ity)为82.93%和84.31%。通过比较化学组成表明,大规模应用合成产物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NaA和NaX型沸石 碱熔融法 表征
下载PDF
水热碱溶法从粉煤灰中浸出镓的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徐梦 辛志峰 +3 位作者 李婷 白林山 董永平 储向峰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8-71,共4页
采用水热碱溶法从焙烧处理后的粉煤灰中浸出镓,研究了反应温度、钙硅比、碱液浓度、液固比、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镓浸出效果的影响。综合镓的浸出率以及反应成本等因素,确立了浸出镓的最优条件为:反应温度180℃、钙硅比1∶1、碱液浓度200 ... 采用水热碱溶法从焙烧处理后的粉煤灰中浸出镓,研究了反应温度、钙硅比、碱液浓度、液固比、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镓浸出效果的影响。综合镓的浸出率以及反应成本等因素,确立了浸出镓的最优条件为:反应温度180℃、钙硅比1∶1、碱液浓度200 g/L、液固比20∶1、反应时间3.0 h。在最优条件下,粉煤灰中镓浸出率可达87.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碱溶 水热法
下载PDF
利用粉煤灰和碱渣制作人工鱼礁的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刘秀民 张怀慧 罗迈威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7年第5期622-626,共5页
利用火电厂粉煤灰和碱厂碱渣代替水泥制作人工鱼礁,结果表明,所制人工鱼礁不仅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而且对海水无污染,造价低,从而为人工鱼礁的制作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关键词 粉煤灰 碱渣 配比 抗压强度
下载PDF
碱性氧化物对煤灰熔融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东旭 王洋 +1 位作者 李文艳 肖海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B11期167-174,共8页
准东煤中的钠、钙含量较高,导致在燃用过程中锅炉受热面发生严重的结渣。煤灰的结渣问题与煤灰的熔融特性密切相关,灰中碱性氧化物对灰熔融特性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综述了碱性氧化物对煤灰熔融特性的影响。现有的研究表明,添加Na_2O可... 准东煤中的钠、钙含量较高,导致在燃用过程中锅炉受热面发生严重的结渣。煤灰的结渣问题与煤灰的熔融特性密切相关,灰中碱性氧化物对灰熔融特性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综述了碱性氧化物对煤灰熔融特性的影响。现有的研究表明,添加Na_2O可以显著降低灰熔融温度,钠长石、霞石等低熔点含钠矿物质的生成及其形成的低温共熔体是灰熔融温度降低的主要原因。灰中K_2O主要以伊利石的形式存在,对灰熔融温度的影响较小。随灰中CaO和MgO含量的增加,灰熔融温度具有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矿物质熔点的变化是灰熔融温度变化的主要原因。灰中Fe_2O_3的存在形式与反应气氛有关。在还原性气氛下,铁主要以FeO的形式存在,铁橄榄石、铁尖晶石等含铁矿物质容易形成低温共熔体,使灰熔融温度降低。未来应着重研究碱性氧化物对准东煤灰熔融特性影响的机理,开发抑制准东煤结渣的高效添加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燃烧 灰熔融特性 碱性氧化物 准东煤 结渣 沉积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