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an Synthetic All-Metal Cluster Compound Support Multifold (n and a) Aromaticity and d-Orbital Aromaticity?
1
作者 Xue-Rui You Hua-Jin Zhai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2期126-130,I0002,共6页
Summary of main observation and conclusion There are active debates on whether the concept of aromaticity should be exte nded bey ond carb on based organic systems. One argument against such extension is that the prop... Summary of main observation and conclusion There are active debates on whether the concept of aromaticity should be exte nded bey ond carb on based organic systems. One argument against such extension is that the proposed new aromatic species are not bottleable. We present herein in-depth chemical bonding analyses of a synthetic, core-shell, intermetalloid [Pd3Sn8Bi6]^4-.cluster. The computational data unravel unprecedented five-fold (π and σ) aromaticity, in cludi ng d-orbital aromaticity. Delocalized electr on clouds in this all-metal system cover the Pd3 core, trigonal pyramid Sn4 caps, peripheral Bi6 ring, and roof-like Sn2Bi2 walls, each following the (4n+2) Huckel rule. The present finding is beyond imagination, providing a compelling example that all-metal aromaticity not only exists in bulk compounds, but also can be in multifold π/σ fash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THETIC all-metal CLUSTER SUPPORT Multifold
原文传递
基于正交试验的全金属单螺杆泵转子最大转矩研究
2
作者 沈涛 朱维兵 庞青松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24年第1期24-26,共3页
通过正交试验对全金属单螺杆泵进行流场仿真,收集了在不同因素、不同水平下全金属单螺杆泵转子所受到的最大转子转矩数据,对其进行方差分析。分析结果反映出了各因素与转子最大转矩之间的关系,并判断出不同因素与研究目标的相关性强弱,... 通过正交试验对全金属单螺杆泵进行流场仿真,收集了在不同因素、不同水平下全金属单螺杆泵转子所受到的最大转子转矩数据,对其进行方差分析。分析结果反映出了各因素与转子最大转矩之间的关系,并判断出不同因素与研究目标的相关性强弱,并通过曲线图反映了这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金属单螺杆泵 正交试验 转子 相关性 最大转矩
下载PDF
金属镍活性中心在惰性金属载体中的自分散及其催化炔烃选择加氢性能
3
作者 邓欣 郑彩艳 +4 位作者 李玮杰 王佳敏 杨迪 胡振芃 李兰冬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6期259-268,共10页
单位点催化剂因具有较好的活性、较高的原子利用率和目标产物选择性,在基础科学研究及工业生产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单位点催化剂的合成策略通常较为繁琐,需要精细调控金属活性中心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弱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 单位点催化剂因具有较好的活性、较高的原子利用率和目标产物选择性,在基础科学研究及工业生产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单位点催化剂的合成策略通常较为繁琐,需要精细调控金属活性中心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弱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导致金属活性位点的迁移和聚集,形成金属团簇,进而引发不必要的副反应.另一方面,过分紧密的相互作用可能会限制金属活性位点的原子效率,从而降低反应活性.本文开发了一种简单通用的自分散策略,用于制备金属态单位点催化剂.该方法利用过渡金属活性中心镍在惰性载体(铝和镁)中的自分散行为,成功构筑了含有孤立过渡金属镍活性中心的全金属催化体系.X射线光电子能谱、低能离子散射和球差矫正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等表征结果证实了镍/铝催化剂中镍物种以金属态存在,且以孤立状态均匀分布于铝基载体的亚表层.在气固相乙炔选择加氢反应中,镍/铝和镍/镁催化剂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性能,能够实现100%的乙炔转化率和高乙烯选择性.值得注意的是,镍/铝催化剂在碳碳三键选择加氢反应中的催化性能甚至超越了工业界广泛使用的林德拉催化剂.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镍/铝催化剂在长达90 h的连续反应中,能够维持稳定的乙炔转化率和乙烯选择性,没有明显的活性下降,进一步印证了其在工业应用中的潜在价值.结合动力学分析、原位红外光谱、氢-氘-乙炔脉冲响应实验以及理论计算等结果,详细阐释了镍/铝催化体系上乙炔选择加氢的反应机制.结果表明,氢气分子优先在镍/铝催化剂表面吸附并发生解离,生成氢原子,随后与乙炔分子逐步反应生成乙烯.在该过程中,氢气的解离活化是整个反应过程的决速步.此外,还进一步探讨了镍/铝催化体系对液相炔烃、炔醇选择加氢的性能,发现该催化剂可以在较为温和的条件下高效催化不同官能团修饰的炔烃、炔醇的选择加氢反应,同时保持高底物转化率和较好的烯烃、烯醇选择性,且表现出较好的循环稳定性.综上所述,本文发展了一种全金属单位点催化体系的通用构筑策略,不仅扩展了单位点金属催化体系的合成方法,同时利用全金属体系的本征优势,为化学转化反应过程提供了新的思路.上述发现为设计合成新型高效催化体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验依据,有望在精细化学品合成工业中得到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点 全金属催化剂 选择加氢 NI基催化剂 自分散
下载PDF
全金属螺杆钻具定子精密电解加工成形阴极设计
4
作者 王添可 唐霖 +2 位作者 张静静 张君 谢博 《电加工与模具》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49,共5页
为缩短全金属螺杆钻具定子电解加工阴极设计周期同时提高成形精度,提出了一种粒子群优化BP神经网络的精密成形阴极设计方法,建立了全金属螺杆钻具定子电解加工精密成形阴极设计模型,完成了多弧面成形阴极设计。采用自主研制的大型卧式... 为缩短全金属螺杆钻具定子电解加工阴极设计周期同时提高成形精度,提出了一种粒子群优化BP神经网络的精密成形阴极设计方法,建立了全金属螺杆钻具定子电解加工精密成形阴极设计模型,完成了多弧面成形阴极设计。采用自主研制的大型卧式电解加工设备,在选定参数下实现了材料为38CrMoAlA的4 m长金属螺杆钻具定子的稳定加工,轮廓成形精度为±0.03 mm,表面粗糙度达Ra0.848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金属螺杆钻具定子 精密电解加工 粒子群算法 BP神经网络
下载PDF
全金属固态振动陀螺机电耦合特性研究
5
作者 谢帅 刘洪 +1 位作者 周建欣 祝正原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0-43,48,共5页
对全金属固态振动陀螺(ASVG)的机电耦合特性展开了研究。提出一种利用多物理场有限元仿真模拟ASVG静电激励的检测方法,依据静电驱动与检测原理分析了不同的驱动方式对静电驱动力的影响,优化了电极结构参数,并得到了检测电容的静态误差... 对全金属固态振动陀螺(ASVG)的机电耦合特性展开了研究。提出一种利用多物理场有限元仿真模拟ASVG静电激励的检测方法,依据静电驱动与检测原理分析了不同的驱动方式对静电驱动力的影响,优化了电极结构参数,并得到了检测电容的静态误差。结果表明:ASVG的振幅与施加的交流电压与直流偏压呈正比关系,并在1倍谐振频率的驱动电压下,其振幅最大为4.5μm,并被激发至四波腹状态,优化后的电极角度为40°,静电电极与振子间距保持在5μm时,其最大振幅为2.3μm,基本满足设计要求。最后,通过实验得到ASVG的幅频特性与机电特性,验证了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和可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金属固态振动陀螺 金属振子 有限元仿真
下载PDF
一种背腔式去耦宽角扫描阵列的设计与研究
6
作者 张凌凯 冯耀 李建瀛 《电波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67-974,共8页
为了满足无线通信应用中大角度波束覆盖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全金属背腔式去耦宽角扫描相控阵。该天线工作于X波段,辐射主体为带有缝隙巴伦的对称振子,巴伦与馈电SMP转接头一体化设计,并在巴伦与SMP连接处加载背腔。背腔的加载一方面可为... 为了满足无线通信应用中大角度波束覆盖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全金属背腔式去耦宽角扫描相控阵。该天线工作于X波段,辐射主体为带有缝隙巴伦的对称振子,巴伦与馈电SMP转接头一体化设计,并在巴伦与SMP连接处加载背腔。背腔的加载一方面可为天线提供垂直方向的电流,展宽阵中方向图的波束宽度;另一方面,相邻天线单元上会产生反相耦合电流,从而降低互耦。天线具有从8.6~11.2 GHz(26.3%)的阻抗带宽,在工作频带内相邻单元间的互耦低于−25 dB;在8.6~9.3 GHz可实现±70°范围内波束扫描,在扫描到最大角度时主瓣增益仅下降2.4 dB,副瓣低于−9.4 dB;在9.3~11.2 GHz具有±45°波束扫描,主瓣增益波动小于2.5 dB,副瓣低于−10 dB的辐射性能。天线具有波束扫描宽、结构稳定、鲁棒性好等特点,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具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耦天线阵列 宽角扫描 阻抗匹配 缝隙巴伦 全金属 宽带去耦 背腔
下载PDF
太赫兹全金属超构表面的极化无关准BICs研究
7
作者 赵正韬 张亚倩 +1 位作者 肖中银 刘德君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24年第7期689-694,702,共7页
提出一种具有高Q值的太赫兹全金属超构表面。该超构表面由4个菱形孔组成,改变相邻菱形孔的尺寸,可以打破结构的对称性,产生准连续域束缚态(BICs);改变入射波的极化角度,激发的准BICs频率保持不变,超构表面具有极化不相关特性。优化结构... 提出一种具有高Q值的太赫兹全金属超构表面。该超构表面由4个菱形孔组成,改变相邻菱形孔的尺寸,可以打破结构的对称性,产生准连续域束缚态(BICs);改变入射波的极化角度,激发的准BICs频率保持不变,超构表面具有极化不相关特性。优化结构参数,仿真结果表明,当尺寸偏差为3μm时,产生的准BICs实现了小于1 GHz的超窄带宽,对应Q值大于1300。实验测试结果显示,加工的样品(偏差30μm)测试Q值为40。相比于圆孔结构,菱形孔结构由于尖锐的转角可以实现较强的束缚场。本文提出的具有极化无关准BICs的超构表面在实时化学和生物分子传感中具有巨大的实际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 超构表面 全金属 极化无关 连续域束缚态
下载PDF
CsPbBr_(3)@MIL-53纳米复合荧光粉的合成、性能及其白光LEDs应用
8
作者 瞿牡静 张淑兰 +5 位作者 朱梦梦 丁浩杰 段嘉欣 代恒龙 周国红 李会利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35-1043,共9页
全无机钙钛矿(CsPbX3,X=Cl,Br,I)纳米晶因其卓越的光电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光电子器件领域,但稳定性问题仍然是制约其商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基于此,本研究以提高CsPbBr_(3)纳米晶的稳定性和固态发光性能为研究目标,选用具有优异疏水... 全无机钙钛矿(CsPbX3,X=Cl,Br,I)纳米晶因其卓越的光电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光电子器件领域,但稳定性问题仍然是制约其商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基于此,本研究以提高CsPbBr_(3)纳米晶的稳定性和固态发光性能为研究目标,选用具有优异疏水性能的多孔MIL-53(Al)金属有机框架(MOFs)作为封装基质,通过热注射工艺在MIL-53(Al)孔道内原位限域生长CsPbBr_(3)纳米晶,成功制备了优异发光性能和稳定性的CsPbBr_(3)@MIL-53纳米复合荧光粉。MIL-53通过包含的苯环和有机配体与CsPbBr_(3)纳米晶螯合,将其稳固地锚定在孔道内,既保护了CsPbBr_(3)纳米晶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又有效防止了纳米晶之间的聚集,从而避免了固态荧光猝灭。此外,MIL-53中的COO-官能团与CsPbBr_(3)纳米晶表面未配对的Pb2+结合,钝化了其表面的缺陷,抑制了载流子的非辐射复合。MIL-53包含的苯环及有机长链又赋予了纳米复合荧光粉出色的疏水性能。这些因素的协同作用显著提升了CsPbBr_(3)@MIL-53纳米复合荧光粉的光学性能和水稳定性,其荧光量子产率(Photoluminescence Quantum Yield,PLQY)为75.4%,是固态CsPbBr_(3)纳米晶粉体(33.2%)的2.3倍。将CsPbBr_(3)@MIL-53纳米复合荧光粉完全浸泡在水中10h,其荧光强度仍能维持初始值的75.6%。最后,将绿光发射的CsPbBr_(3)@MIL-53纳米复合荧光粉应用于白光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s,LEDs)器件,实现了126%NTSC和85%Rec.2020的宽色域覆盖面积,表明其在显示器件领域具有优异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无机钙钛矿 金属有机框架 CsPbBr_(3)@MIL-53 稳定性 白光LEDs
下载PDF
宽带低剖面多极化发射阵列天线的设计
9
作者 梁洪灿 水孝忠 +2 位作者 赵呈昊 李一诺 蒋凡杰 《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 2024年第12期1375-1382,共8页
设计了一个宽带二维扫描三角栅格多极化发射阵列,阵列天线采用双极化全金属Vivaldi结构。金属Vivaldi天线小型化可满足三角栅格的布阵条件,依据极化形成理论,研究其多极化形成特性以适应更多元化的应用。通过样机实测结果表明,该天线阵... 设计了一个宽带二维扫描三角栅格多极化发射阵列,阵列天线采用双极化全金属Vivaldi结构。金属Vivaldi天线小型化可满足三角栅格的布阵条件,依据极化形成理论,研究其多极化形成特性以适应更多元化的应用。通过样机实测结果表明,该天线阵在X、Ku频段内(工作带宽3:1)可实现大功率多极化形成;在有源驻波比(VSWR)小于3时,方位面和俯仰面扫描角可达到±30°;等效辐射功率(扫描角±30°内)可达到110 kW;阵列剖面为17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极化 低剖面 三角栅格 全金属Vivaldi 发射阵列 宽带天线
下载PDF
阻燃聚合物电解质高稳定锂负极界面研究进展
10
作者 周航宇 高尚 +2 位作者 高嘉良 曹轩 康荣学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18,共6页
为高效发挥阻燃聚合物电解质所具备的轻质、柔性、固-固界面相容性好等优势,推动电化学能源存储体系向安全可靠的全固态转型,基于锂离子(Li^(+))配位团簇结构复杂等特点,分析分子间通过竞争作用调控阻燃聚合物电解质衍生的固体电解质界... 为高效发挥阻燃聚合物电解质所具备的轻质、柔性、固-固界面相容性好等优势,推动电化学能源存储体系向安全可靠的全固态转型,基于锂离子(Li^(+))配位团簇结构复杂等特点,分析分子间通过竞争作用调控阻燃聚合物电解质衍生的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所面临的挑战,综述国内外阻燃聚合物电解质高稳定性界面构筑、锂离子配位结构设计、离子输运机制、界面热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预测聚合物电解质内部分子间作用主导调控的Li^(+)配位结构在提高锂金属-电解质稳定性领域的应用前景,展望未来全固态锂金属电池中阻燃聚合物电解质的研究发展方向。研究结果表明:调控Li^(+)配位团簇结构是提高锂金属负极/阻燃聚合物电解质界面稳定性的关键。研究结果可为全固态锂金属电池实际应用提供界面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聚合物电解质 固体电解质界面 锂负极 配位结构 全固态锂金属电池
下载PDF
高温全金属可溶桥塞的研发与应用
11
作者 杨敏 刘涛 +2 位作者 何宴 陈潇晗 邹文智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82-84,共3页
全金属可溶桥塞作为最新的井下压裂分段工具,现场应用越来越广泛,但限于金属材料的特性,桥塞在高温条件下(≥120℃)的性能极不稳定。根据全金属可溶桥塞在高温条件下的特点,优选镁铝合金材料,优化桥塞结构,加工出满足设计要求的高温全... 全金属可溶桥塞作为最新的井下压裂分段工具,现场应用越来越广泛,但限于金属材料的特性,桥塞在高温条件下(≥120℃)的性能极不稳定。根据全金属可溶桥塞在高温条件下的特点,优选镁铝合金材料,优化桥塞结构,加工出满足设计要求的高温全金属可溶桥塞,并参考可溶桥塞行业标准要求,进行了室内测试评价。目前该高温桥塞已在现场进行了大量的应用,承压和溶解效果良好,满足现场施工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金属桥塞 温桥塞 镁铝合金 金属密封 非常规油气
下载PDF
Li_(7)La_(3)Zr_(2)O_(12)固态电解质负极界面研究进展
12
作者 吴非 刘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11-319,共9页
石榴石型固态电解质锂镧锆氧(Li_(7)La_(3)Zr_(2)O_(12),LLZO)具有高达5 V的宽电化学窗口,在固态电解质体系中,与金属锂负极具有良好的匹配性,使其有望成为下一代高能量电池。但LLZO与电极界面的稳定性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本... 石榴石型固态电解质锂镧锆氧(Li_(7)La_(3)Zr_(2)O_(12),LLZO)具有高达5 V的宽电化学窗口,在固态电解质体系中,与金属锂负极具有良好的匹配性,使其有望成为下一代高能量电池。但LLZO与电极界面的稳定性问题极大地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本文从金属锂负极特性、LLZO电解质特性、LLZO/Li界面接触三个方面对LLZO/Li界面的稳定性问题展开分析,阐述界面稳定性的根源,同时对界面优化方法进行总结,提出LLZO/Li负极界面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LZO负极界面改性 金属锂负极 全固态锂电池 LLZO/Li界面微观机理
下载PDF
全焊接金属密封热交换器的疲劳特征探索
13
作者 黄立龙 李治国 +3 位作者 王保卫 安克鹏 许德强 高海亮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2期137-139,142,共4页
运用分析软件对全焊接金属密封热交换器进行了疲劳特性分析,通过特殊的分析思路,验证了此种设备在相应压力循环下是否疲劳,以及最易疲劳的位置处于设备的何处。
关键词 全焊接金属密封热交换器 模拟分析 疲劳特征
下载PDF
磷酸钛铝锂基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界面稳定性研究
14
作者 王好芳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77,共6页
采用固体电解质代替具有可燃性的液态电解液可有效解决当今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问题。然而,固态电池中的电极/电解质的固-固接触通常具有较大的界面阻抗,从而导致电池极化增加。采用聚偏氟乙烯(PVDF)基固体电解质作为正负极界面缓冲层,可... 采用固体电解质代替具有可燃性的液态电解液可有效解决当今锂离子电池的安全问题。然而,固态电池中的电极/电解质的固-固接触通常具有较大的界面阻抗,从而导致电池极化增加。采用聚偏氟乙烯(PVDF)基固体电解质作为正负极界面缓冲层,可有效地解决固体电解质与电极的高界面阻抗问题,使正极界面单位面积阻抗从1 716Ω/cm^(2)降至213Ω/cm^(2)。在负极处,PVDF可提供良好的弹性支撑,使负极界面单位面积阻抗从1 135Ω/cm^(2)降至109Ω/cm^(2)。此外,金属锂对称电池的直流极化测试表明,经过PVDF修饰后负极界面稳定性显著提高。最后,组装的钴酸锂/金属锂软包电池,正负极界面均经PVDF修饰后,电池能量密度可达到336 W·h/kg。1C条件下循环300次后,容量保持率可从30.7%提升至8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磷酸钛铝锂 全固态 界面 金属锂
下载PDF
聚合物基全固态锂金属软包电池的设计与性能研究
15
作者 苏韵 王嫣 +5 位作者 刘艳 朱振威 陈熙邦 邱景义 曹高萍 张浩 《防化研究》 2024年第4期36-44,共9页
全固态锂金属电池因其卓越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有望成为下一代高能高安全电池技术首选。然而,由于技术难度大,全固态锂金属电池技术仍停留在电容量低、正极负载量低的微型扣式电池水平。本研究通过突破高温鞣制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膜技术... 全固态锂金属电池因其卓越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有望成为下一代高能高安全电池技术首选。然而,由于技术难度大,全固态锂金属电池技术仍停留在电容量低、正极负载量低的微型扣式电池水平。本研究通过突破高温鞣制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膜技术,实现了聚合物基全固态锂金属软包电池(700 mAh,3.7 V,三元层状氧化物正极|聚环氧乙烷基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金属锂负极)自主小批量制备,并对其进行了系统的性能测试和失效分析。利用X射线断层扫描、离子抛光-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气相色谱等表征技术,研究了聚合物基全固态锂金属软包电池中的机械-电化学耦合失效机制;利用绝热加速量热仪测试了电池的热失控过程,表明该电池具有显著的热安全优势。基于以上测试分析结果,本文为全固态锂金属电池提出了未来发展建议,为其性能进一步提升和应用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固态锂金属电池 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 软包电池 安全性
下载PDF
CAD-CAM氧化锆全瓷冠与金属烤瓷种植体牙冠的修复效果和临床性能比较
16
作者 卢伟才 蒋静琳 李金平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2期15-17,共3页
目的:比较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作(CAD-CAM)氧化锆全瓷冠与金属烤瓷种植体牙冠的修复效果和临床性能。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江门市新会区新会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全冠单冠修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50)与B... 目的:比较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作(CAD-CAM)氧化锆全瓷冠与金属烤瓷种植体牙冠的修复效果和临床性能。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月江门市新会区新会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全冠单冠修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50)与B组(n=50)。A组行金属烤瓷种植体牙冠修复,B组行CAD-CAM氧化锆全瓷冠修复,比较两组患者修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修复前、修复后6个月牙周袋深度(PD)、附着丧失(AL)、龈沟出血指数(SBI)、牙龈指数(GI)水平。结果:B组患者牙冠修复总有效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前,两组患者PD水平、AL水平、GI评分、S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6个月,B组患者PD水平、AL水平、GI评分、SBI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牙冠修复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D-CAM氧化锆全瓷冠对全冠单冠修复效果好于金属烤瓷种植体牙冠的修复,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帮助患者改善牙周健康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D-CAM氧化锆全瓷冠 金属烤瓷种植体牙冠 修复
下载PDF
金属氯化物固态电解质及其全固态电池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枫 程晓斌 +1 位作者 罗锦达 姚宏斌 《储能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3-211,共19页
基于无机固态电解质体系的全固态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高安全性等特点,被认为是下一代电化学储能电池中备受期待的候选体系。实现高性能全固态电池的关键在于设计和制备具有高离子电导率、界面稳定且易形变的固态电解质材... 基于无机固态电解质体系的全固态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和高安全性等特点,被认为是下一代电化学储能电池中备受期待的候选体系。实现高性能全固态电池的关键在于设计和制备具有高离子电导率、界面稳定且易形变的固态电解质材料。金属氯化物型固态电解质作为一种新兴的材料体系,同时具备氧化物固态电解质的抗氧化性以及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的高离子传导率和机械延展性,且制备过程简单,无须严苛的环境和极高的烧结温度,可规模化生产潜力大,正逐渐成为实现全固态电池商业化的技术路线竞争者之一。本文通过对近五年来相关电解质材料研究进展的深入分析,对金属氯化物固态电解质体系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评述,涵盖了其合成方法学、晶体结构学、离子传导机制、性能优化策略、电极-电解质界面兼容性以及实用化可行性分析等多个方面。同时,展望了金属氯化物固态电解质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为基于金属氯化物的高性能全固态电池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氯化物 固态电解质 离子传导机制 全固态电池
下载PDF
稀土纳米材料在脑肿瘤成像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尹娜 王樱蕙 张洪杰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9-327,共19页
脑肿瘤是最致命的疾病之一,由于缺乏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导致其预后差、复发率高,患者5年生存率低。因此,许多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非侵入性高分辨率成像技术以获得脑肿瘤的解剖结构和信息,实现精准的早期诊断,并开发新型高效的治疗方式... 脑肿瘤是最致命的疾病之一,由于缺乏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手段导致其预后差、复发率高,患者5年生存率低。因此,许多研究人员致力于开发非侵入性高分辨率成像技术以获得脑肿瘤的解剖结构和信息,实现精准的早期诊断,并开发新型高效的治疗方式,以及诊断、治疗一体化的新范式。稀土纳米材料(Rare earth-based nanoparticles,RENPs)因其独有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疾病诊断、药物输送、肿瘤治疗和生物成像等领域。RENPs具有独特的光学、磁学特性和高X射线吸收能力,可通过荧光成像、磁共振成像和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对脑肿瘤进行高分辨率成像。RENPs的发射光可调谐,特别是其近红外第二生物学窗口(Second near-infrared,NIR-Ⅱ,1000~1700 nm)的发射具有较强的组织穿透性,低的背景荧光干扰,适合用于荧光成像探针及光响应性治疗的光刺激。重要的是,RENPs还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以及表面易功能化等特点,可与抗体、肽和药物等生物大分子结合,以增强穿越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能力,有利于靶向治疗和高对比度成像。因此,本综述重点介绍了RENPs在脑肿瘤成像和治疗领域的设计策略和应用,最后探讨了RENPs在肿瘤诊疗领域现有的挑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纳米材料 稀土掺杂 脑肿瘤 生物成像 肿瘤治疗 诊疗一体化
下载PDF
超宽带全金属Vivaldi天线的设计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金 胡明春 +1 位作者 张金平 李小秋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61-64,共4页
设计了一种全金属的Vivaldi天线,当频率为3~17 GHz时,其VSWR〈2,在宽边扫描情况下,VSWR小于2.0的带宽能达到11 GHz. 它不仅具有频带宽、方向性好等特点;同时,它还能解决传统 Vivaldi天线制作工艺复杂、制作成本高、物理强度低等问题,能... 设计了一种全金属的Vivaldi天线,当频率为3~17 GHz时,其VSWR〈2,在宽边扫描情况下,VSWR小于2.0的带宽能达到11 GHz. 它不仅具有频带宽、方向性好等特点;同时,它还能解决传统 Vivaldi天线制作工艺复杂、制作成本高、物理强度低等问题,能更好地应用于高功率雷达等领域. 文中利用高频结构仿真软件HFSS对设计天线的几何尺寸进行了优化,并进行了仿真与分析,通过计算天线的驻波比、方向图、增益等性能验证了天线的超宽带、宽边扫描的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宽带 全金属 VIVALDI天线 HFSS软件
下载PDF
全金属单螺杆泵外特性的数值模拟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姜东 石白妮 +1 位作者 李增亮 郭海滨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7-80,共4页
应用Fluent软件,选用三维瞬态湍流动网格模型对双头全金属单螺杆泵做了外特性的数值模拟分析,得到轴功率、流量以及泵效随增压值的仿真变化曲线。对该泵外特性做了试验研究,给出了试验外特性曲线,对比分析了全金属单螺杆泵与常规橡胶衬... 应用Fluent软件,选用三维瞬态湍流动网格模型对双头全金属单螺杆泵做了外特性的数值模拟分析,得到轴功率、流量以及泵效随增压值的仿真变化曲线。对该泵外特性做了试验研究,给出了试验外特性曲线,对比分析了全金属单螺杆泵与常规橡胶衬套单螺杆泵的外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基于Fluent的数值模拟方法能够准确模拟该泵实际外特性;随着增压值的增大,流量近似线性减小,轴功率近似线性增大,泵效先增大后减小,存在最优工作区间;介质黏度对泵的流量特性影响显著,相比常规螺杆泵,不存在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金属螺杆泵 轴功率 流量 泵效 外特性 Fluent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