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Lower Limb Alignment and Tibial Component Inclination on the Biomechanics of Lateral Compartment in 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被引量:18
1
作者 Peng-Fei Wen Wan-Shou Guo +4 位作者 Fu-Qiang Gao Qi-Dong Zhang Ju-An Yue Li-Ming Cheng Guang-Duo Zhu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21期2563-2568,共6页
Background: Lateral compartmental osteoarthritis (LCOA), a major complication after medial mobile-bearing 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UKA), is highly associated with the increased stress of the lateral co... Background: Lateral compartmental osteoarthritis (LCOA), a major complication after medial mobile-bearing 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UKA), is highly associated with the increased stress of the lateral compartment. This study aimed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n the stress and load distribution of the lateral compartment induced by lower limb alignment and coronal inclination of the tibial component in UKA through a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Methods: Eight three-dimensional models were constructed based on a validated model for analyzing the biomechanical effects of implantation parameters on the lateral compartment after medial Oxford UKA: postoperative lower limb alignment of 3° valgus, neutral and 3° varus, and the inclination of tibial components placed in 4°, 2° valgus, square, and 2° and 4° varus. The contact stress of femoral and tibial cartilage and load distribution were calculated for all models. Results: In the 3° valgus lower limb alignment model, the contact stress of femoral (3.38 MPa) and tibial (3.50 MPa) cartilage as well as load percentage (45.78%) was highest compared to any other model, and was increased by 36.75%, 47.70%, and 27.63%, respectively when compared to 3° varus. In the condition of a neutral position, the outcome was comparable for the different tibial tray inclination models. The inclination did not greatly affect the lateral compartmental stress and load distribution. Conclusions: This study suggested that slightly varus (undercorrection) lower limb alignment might be a way to prevent LCOAin medial mobile-bearing UKA. However, the inclination (4° varus to 4° valgus) of the tibial component in the coronal plane would not be a risk factor for LCOA in neutral pos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Lateral Compartmental Osteoarthritis Lower Limb Alignment tibial component Inclination Unicorn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原文传递
活动平台单髁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假体后倾角度、股骨假体安放位置不同时聚乙烯垫片和胫骨平台应力对比观察
2
作者 王弢 何云利 +3 位作者 张乾 何森 冯哲 边华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期24-28,共5页
目的 对比观察活动平台单髁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假体于两个后倾角度、股骨假体于三个位置安放时聚乙烯垫片和胫骨平台应力,为假体安放最佳位置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Mimics、Solidwork、Geomagic Studio等软件,建立正常膝关节和活动平台单... 目的 对比观察活动平台单髁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假体于两个后倾角度、股骨假体于三个位置安放时聚乙烯垫片和胫骨平台应力,为假体安放最佳位置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Mimics、Solidwork、Geomagic Studio等软件,建立正常膝关节和活动平台单髁膝关节假体的有限元模型,在Magics软件中模拟单髁置换膝关节手术,将胫骨假体后倾角度设置为0°、7°,股骨假体分别安放在股骨内髁的中心位置、内移5 mm位置、外移5 mm位置,然后在膝关节屈曲0°、30°、60°、90°的情况下,分别观察聚乙烯垫片、胫骨平台的应力值大小和应力分布情况。结果 当胫骨假体后倾为0°和7°时,与股骨假体安放在内移5 mm的位置相比,安放在中心和外移5 mm的位置聚乙烯垫片和胫骨平台的应力值低(P均<0.05),在股骨假体放置在中心位置和外移5 mm的位置时聚乙烯垫片和胫骨平台的应力分布均匀;当胫骨假体后倾角度增加时,聚乙烯垫片以及胫骨平台应力没有明显变化。结论 活动平台单髁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假体放置在股骨内髁中心和轻度外移的位置,胫骨假体的后倾角度控制在0°~7°时,聚乙烯垫片和胫骨平台的应力值最小,应力分布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髁膝关节置换术 单髁膝关节假体 胫骨假体 股骨假体 聚乙烯垫片应力 胫骨平台应力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胫骨假体旋转参考线的MRI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戴志兵 袁绍华 +1 位作者 李勇奇 武俊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2925-2927,共3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MRI比较髌韧带内缘和后交叉韧带止点连线的垂线(AA)、胫骨后髁轴线(PC)、胫骨前髁轴线(AC)、胫骨经髁线(MMLD)、髌韧带中内1/3和后交叉韧带止点连线的垂线(BB)作为胫骨假体旋转对线参考标志与股骨外髁髁上线的关系及差... 目的:本研究通过MRI比较髌韧带内缘和后交叉韧带止点连线的垂线(AA)、胫骨后髁轴线(PC)、胫骨前髁轴线(AC)、胫骨经髁线(MMLD)、髌韧带中内1/3和后交叉韧带止点连线的垂线(BB)作为胫骨假体旋转对线参考标志与股骨外髁髁上线的关系及差异程度,分析作为胫骨假体旋转参考线的优劣,并进一步研究膝关节内翻畸形时是否会发生变异,确定最为理想的胫骨假体旋转参考标志。方法:正常膝关节30例,膝内翻30例,扫描MRI后测量股骨外髁髁上轴(STEA)与5条胫骨假体旋转轴之间的夹角并行组内组间比较。结果:正常组AA、PC、AC、MMLD、BB与STEA的夹角分别为(-1.48±2.38)°、(-6.16±4.53)°、(6.45±5.24)°、(-5.08±4.99)°、(3.24±2.68)°,内翻组各夹角分别为(-1.88±2.21)°、(-3.13±4.66)°、(11.13±5.72)°、(4.11±4.15)°、(5.12±4.87)°。AA与STEA交角组间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夹角组间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髌韧带内侧缘与后交叉韧带止点中点解剖标志定位基本不受骨性关节炎伴膝关节内翻畸形影响,AA轴作为胫骨假体旋转参考线可靠,可提高手术的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 旋转对线 胫骨假体 参考轴线
下载PDF
胫骨关节面切除角度对胫骨假体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白波 董伟强 +2 位作者 J.Baez N.Testa F.Kummer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10-13,21,共5页
目的 :探讨胫骨关节面不同切除角度对胫骨假体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15根Saw bones胫骨被分成 5组。胫骨关节面分别被切除为后倾 0°、3°、6°、9°和前倾 - 5° ,胫骨金属假体用骨水泥固定 ,然后先后插入标准和高... 目的 :探讨胫骨关节面不同切除角度对胫骨假体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15根Saw bones胫骨被分成 5组。胫骨关节面分别被切除为后倾 0°、3°、6°、9°和前倾 - 5° ,胫骨金属假体用骨水泥固定 ,然后先后插入标准和高倾聚乙烯假体 ,在屈膝 0°和 30°下进行载荷。结果 :每增加关节面后倾切除角度 ,标准聚乙烯假体的向前移动随之显著增加。在高倾的聚乙烯假体中 ,这种移动增加更为明显。而关节面前倾切除 (- 5°)则导致胫骨假体显著向后移动。在胫骨载荷方面 ,增加关节面后倾切除角度显著减少胫骨前面的压应力 ,而胫骨后面的压应力则显著增加。高倾假体也能显著增加后面压应力。结论 :实验的结果表明 0°或 30°胫骨关节面后倾切除角度提供胫骨假体最大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胫骨假体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单髁膝关节置换胫骨元件不同固定柱形状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马新硕 姚杰 +6 位作者 王慧枝 祁昕征 危紫翼 刘博伦 张敏 郑诚功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6-192,共7页
目的针对单髁膝关节置换后胫骨前内侧疼痛、胫骨元件松动以及对侧关节炎恶化的问题,通过有限元方法比较分析胫骨元件固定柱的不同几何形状对胫骨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建立有效的单髁膝关节置换有限元模型,对胫骨元件固定柱的形状进行设... 目的针对单髁膝关节置换后胫骨前内侧疼痛、胫骨元件松动以及对侧关节炎恶化的问题,通过有限元方法比较分析胫骨元件固定柱的不同几何形状对胫骨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建立有效的单髁膝关节置换有限元模型,对胫骨元件固定柱的形状进行设计。在相同的加载条件下,分别对双柱形、单脊形、双脊形和十字星形胫骨元件进行有限元分析,并与完整膝关节模型进行对比,评估胫骨元件固定柱不同形状设计对胫骨前内侧皮质骨应力、胫骨截骨面松质骨应力、胫骨对侧软骨应力的影响。结果单髁置换后胫骨前内侧皮质骨应力峰值均增大。与完整膝关节相比,在双柱形、单脊形、双脊形和十字星形胫骨元件固定柱的模型中,胫骨前内侧皮质骨应力峰值分别增加56.1%、55.9%、54.5%和68.4%。单脊形和双脊形胫骨元件松质骨截骨面应力峰值比完整胫骨分别减小8.1%和15.6%,而双柱形和十字星形则分别增大67.9%和121.5%,超过松质骨的疲劳屈服应力。双柱形、单脊形、双脊形和十字星形胫骨固定柱对应的胫骨对侧软骨应力峰值相比于完整胫骨分别减小42.1%、26.6%、24.2%和28.5%。结论单髁膝关节置换改变了胫骨内外侧的载荷分布,使置换侧承受更大的载荷。单脊形和双脊形胫骨元件在降低胫骨前内侧皮质骨和截骨面松质骨应力方面效果更好,其中单脊形胫骨元件更接近完整膝关节胫骨的应力分布。研究结果可为设计更符合膝关节力学性能的单髁膝关节假体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髁膝关节置换 胫骨元件 固定柱 应力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钽金属骨小梁胫骨假体在初次全膝置换术后的中期疗效研究
6
作者 吴奇 郭海涛 +2 位作者 张景艺 燕明 第五维龙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6期497-501,521,共6页
目的比较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应用钽金属骨小梁一体化胫骨假体(tantalum monoblock tibial component,TMT)和骨水泥型胫骨假体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2015年在西京医院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 目的比较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应用钽金属骨小梁一体化胫骨假体(tantalum monoblock tibial component,TMT)和骨水泥型胫骨假体的中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2015年在西京医院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TMT的患者54例(65膝)和骨水泥型胫骨假体43例(52膝)。TMT组54例(65膝),其中男性10例,女性44例;平均年龄(62.8±5.6)岁。骨水泥型胫骨假体组43例(52膝),其中男性8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64.4±4.8)岁。比较分析TMT组和骨水泥型胫骨假体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和胫股角(femorotibial angle,FTA),术后X线评价,并发症及假体生存率;比较分析TMT组患者术前及术后末次随访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VAS评分、ROM和FTA。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4~7年,平均(5.0±1.8)年;两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ROM、VAS、FT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MT组患者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ROM、VAS、FT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MT组1例因膝关节不稳翻修,骨水泥型胫骨假体组2例因假体周围感染(periprostheticjoint infection,PJI)行部分翻修;TMT组术后早期透亮线逐渐消失,展现出良好的骨长入特性;TMT组PJI发生率较骨水泥型胫骨假体组低,两组术后其他并发症及假体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次TKA中应用TMT具有良好的骨长入和抑菌性等优势,临床效果良好,理论假体生存率长,但长期效果仍需观察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钽金属骨小梁一体化胫骨假体 非骨水泥 骨水泥
下载PDF
非骨水泥型与骨水泥型胫骨平台假体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中的中短期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孙孟帅 曹晓瑞 +7 位作者 闫昭 杨国曦 王华溢 杨重飞 杨旻 韩一生 朱锦宇 朱庆生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8年第12期897-903,共7页
背景:目前,骨水泥型全膝关节置换术仍是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的金标准,但随着假体制造工艺的提高,尤其是小梁金属在关节假体中的应用,逐渐克服了早期非骨水泥型TKA缺点,理论可获得更高的生存率,但其临床效果尚存... 背景:目前,骨水泥型全膝关节置换术仍是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的金标准,但随着假体制造工艺的提高,尤其是小梁金属在关节假体中的应用,逐渐克服了早期非骨水泥型TKA缺点,理论可获得更高的生存率,但其临床效果尚存争议。目的:比较非骨水泥钽金属一体化胫骨平台(tantalum monoblock tibial component, TMT)与骨水泥型胫骨平台在全膝关节置换中的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7月至2016年7月获得随访的440例因膝关节骨关节炎选用同系列股骨假体的TKA患者术后临床效果,其中,234例患者选用TMT,共350个膝关节;206例患者选用骨水泥型胫骨平台假体,共332个膝关节;比较分析两组术后关节活动度、KSS评分、VAS评分、WOMAC评分、SF-36评分、术后X线评价、并发症及中短期假体生存率。结果:两组术后ROM、KSS、VAS、WOMAC、SF-36等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 TMT组假体周围关节感染(periprosthetic joint infection, PJI)发生率较骨水泥组低(P=0.03),术后其他并发症及假体生存率方面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影像学检查两组均未见>1 mm或进行性发展的透亮线,TMT组术后早期透亮线逐渐消失,展现出良好的骨长入特性;两组胫骨平台β角(胫骨假体内翻角)、δ角(胫骨假体后倾角)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骨水泥型胫骨平台比较,TMT并未增加TKA术后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的失败率,二者在临床效果、影像学评价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应用TMT的患者PJI发生率较低,并展现出良好的骨长入特性,因而理论上可获得更高的长期假体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钽金属一体化胫骨平台 非骨水泥 骨水泥 假体周围关节感染
下载PDF
Intraoperative study on anthropometry and gender differences of the proximal tibial plateau at the arthroplasty resection surface 被引量:1
8
作者 Yang Bo Yu Jiakuo Gong Xi Chen Lianxu Wang Yongjian Wang Jian Wang Haijun Zhang Jiying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期92-95,共4页
Background The tibial plateau is asymmetric with a larger medial plateau.We observed from clinical practice that the shape of the tibial plateau does not always present a larger medial plateau.Tibial plateau also show... Background The tibial plateau is asymmetric with a larger medial plateau.We observed from clinical practice that the shape of the tibial plateau does not always present a larger medial plateau.Tibial plateau also showed other shapes.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the anthropometric data of the proximal tibia in a large group of Chinese patients undergoing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and to investigate the morphology of the resected proximal tibial surface and its gender differences.Methods A total of 822 knees (164 males,658 females) from the Chinese population were measured intraoperatively for medial anteroposterior (MAP) and lateral anteroposterior (LAP) dimensions of the resected proximal tibial surface.The difference of MAP and LAP (DML) was also calculated as MAP minus LAP.We then classified the data into three groups based on the DML (<-2,-2 to 2,and >2 mm) to analyze the morphology of the proximal tibia and its distribution between male and female.Results The shape of proximal tibial plateau was of three types:larger medial plateau type,symmetric type,and larger lateral plateau type.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males and females in relation to the shape distribution of the proximal tibial plateau (P <0.05).Most of the proximal tibial plateau was asymmetric,with 517 of 822 (62.9%) tibia having a DML >2 mm and 120 of 822 (14.6%) tibia having a DML<-2 mm.Only 185 of 822 (22.5%) tibia had a DML between-2 and 2 mm.Conclusi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be used as a guideline to design tibial components with different DMLs to better match the different anthropometry of the resected tibial 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bial plateau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ANTHROPOMETRY tibial component gender difference
原文传递
全膝关节置换术两种胫骨假体旋转对线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冠宏 朱强 +3 位作者 丁中华 王英振 荣春 翟喜成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1158-1161,共4页
[目的]对比TKA两种胫骨假体旋转对线技术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100例单膝OA终末期行单侧TKA手术患者,其中,49例采用胫骨结节中内1/3作为胫骨假体定位标志,51例采用胫骨结节中点作为胫骨假体定位标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 [目的]对比TKA两种胫骨假体旋转对线技术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100例单膝OA终末期行单侧TKA手术患者,其中,49例采用胫骨结节中内1/3作为胫骨假体定位标志,51例采用胫骨结节中点作为胫骨假体定位标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两组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12~21个月,平均(14.21±5.34)个月,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ROM和HSS评分均显著增加,而WOMAC评分显著减少,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12个月中点组的ROM和HSS评分显著高于内1/3组(P<0.05),而中点组WOMAC评分显著低于内1/3组(P<0.05)。影像方面,术后两组患者膝关节假体贴服良好,无移位,无假体松动。下肢力线均得以矫正。[结论]以胫骨结节中点胫骨假体放置,术后早期效果显著优于胫骨结节中内1/3胫骨假体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胫骨假体 旋转对线
原文传递
试模复位技术定位胫骨假体旋转对线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胡锋 刘艳西 +4 位作者 叶茂 吴剑 陈俊 王峰 付志厚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34-38,47,共6页
目的:探讨轻中度膝内外翻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时运用试模复位技术确定胫骨假体旋转定位区间及旋转对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3月62例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中运用试模复... 目的:探讨轻中度膝内外翻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时运用试模复位技术确定胫骨假体旋转定位区间及旋转对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3月62例行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术中运用试模复位技术进行胫骨旋转定位,术后随访采用膝关节活动度、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评分)评价临床效果,行CT扫描并测量胫骨假体旋转角度及假体旋转不匹配度。结果:胫骨假体相对于胫骨结节内侧缘处于外旋位,平均旋转角度α_(1)=7.43°±3.18°;胫骨假体相对于胫骨结节中、内侧缘1/3处于内旋位,平均旋转角度α_(2)=-13.12°±4.38°;股骨和胫骨假体旋转不匹配角度β角平均为2.42°±4.17°。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为(12.31±2.15)个月,62例患者均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膝关节活动度为115.63°±6.98°,KSS临床评分为(90.02±2.92)分,功能评分为(83.22±6.41)分,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中度膝内外翻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时运用试模复位技术确定胫骨假体的旋转定位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其定位区间位于胫骨结节内侧缘与胫骨结节中、内侧缘1/3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胫骨假体 旋转定位
原文传递
胫骨假体后倾角对单髁关节置换术后近中期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颖斌 卢伟杰 +3 位作者 李之琛 谢慧锋 唐林 潘恩豪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9-195,共7页
目的探讨胫骨假体后倾角(tibial component posterior slope angle,TCPSA)对单髁关节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后近中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5月—2019年5月采用UKA治疗的55例(61膝)前内侧膝关节骨关节... 目的探讨胫骨假体后倾角(tibial component posterior slope angle,TCPSA)对单髁关节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后近中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5月—2019年5月采用UKA治疗的55例(61膝)前内侧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临床资料。男10例,女45例;年龄49~83岁,中位年龄68岁。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7.63~52.26 kg/m^(2),平均40.04 kg/m^(2)。左膝28例,右膝21例,双膝6例。病程7个月~12年,平均4.33年。分别于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X线片上测量胫骨后倾角(posterior tibial slope,PTS)及TCPSA,根据术后TCPSA按四分位法分为TCPSA<4°组(A组)、4°≤TCPSA<9°组(B组)、TCPSA>9°组(C组)。比较3组年龄、性别、BMI及患膝侧别等基线资料,以及手术前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结果术后5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7~72个月,平均36个月。均未出现假体松动、感染、胫骨平台塌陷、半月板衬垫脱位等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前PTS为(7.38±3.37)°,术后TCPSA为(6.25±3.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15,P=0.074)。根据术后TCPSA分组,A组12膝、B组32膝、C组17膝。3组年龄、性别、BMI、患膝侧别及术前HSS评分、ROM、VAS评分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末次随访时,3组患者HSS评分、ROM及V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上述指标手术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KA治疗前内侧KOA近中期疗效较好;术后TCPSA在推荐范围内时对近中期疗效无明显影响,远期结果尚需延长随访时间及扩大样本量进行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骨关节炎 单髁关节置换术 胫骨后倾角 胫骨假体后倾角
原文传递
假体植入偏差对TKA后膝关节面间力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卫晓东 张高龙 +1 位作者 黄荣瑛 郑红光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2期226-232,共7页
该文基于含假体膝关节的实体模型,构建包含股骨假体植入偏差的直立位TKA后膝关节模型,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了TKA术的假体植入偏差:股骨假体的内/外移偏差、前/后移偏差、内/外旋偏差及内/外翻偏差对含假体关节面间的力学特性的影响。分... 该文基于含假体膝关节的实体模型,构建包含股骨假体植入偏差的直立位TKA后膝关节模型,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了TKA术的假体植入偏差:股骨假体的内/外移偏差、前/后移偏差、内/外旋偏差及内/外翻偏差对含假体关节面间的力学特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股骨假体相对胫骨的内翻偏差对胫骨假体衬垫的最大等效应力和接触应力分布的影响最显著。因此,在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应尽量减小股骨假体与胫骨间的内/外翻偏差,以控制假体关节面间的应力变化及应力分布变化,来降低胫骨假体衬垫的磨损,该文的分析结果能够为膝关节假体磨损及抗磨损膝假体形面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植入偏差 胫骨假体衬垫 力学特性 有限元
原文传递
不同年龄段患者两种胫骨平台假体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焦域 张晓岗 +3 位作者 阿斯哈尔江·买买提明 胥伯勇 李国庆 曹力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563-1573,共11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患者采用多孔钽金属胫骨平台假体(tantalum monoblock tibial component,TMT)以及骨水泥型胫骨平台假体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5月—2019年5月行初次TKA...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患者采用多孔钽金属胫骨平台假体(tantalum monoblock tibial component,TMT)以及骨水泥型胫骨平台假体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5月—2019年5月行初次TKA且符合选择标准的248例(392膝)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4例(98膝),女194例(294膝)。年龄≤65岁的122例(183膝)患者中,采用TMT假体52例(75膝,A1组)、骨水泥型胫骨平台假体70例(108膝,B1组);>65岁的126例(209膝)患者中,采用TMT假体57例(82膝,A2组)、骨水泥型胫骨平台假体69例(127膝,B2组)。记录并比较患者基线资料,围术期相关指标[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总失血量、单侧手术时间],疗效评价指标[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评分、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影像学观测指标[胫骨假体内翻角(β角)、胫骨假体后倾角(δ角)、股胫角、透亮线发生情况、假体生存率]。结果A1、B1组间以及A2、B2组间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身体质量指数、Kellgren-Lawrence分级及住院时间、随访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1、A2组单侧手术时间较对应B1、B2组缩短(P<0.05)。A1、B1组间以及A2、B2组间Hb及Hct手术前后差值、总失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1、B1组间以及A2、B2组间术前膝关节评价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1、B1组间WOMAC活动及疼痛评分、KSS功能及疼痛评分、VAS评分手术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OMAC僵硬评分及ROM手术前后差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2、B2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1、B1组间以及A2、B2组间并发症发生率(2.7%vs 6.5%,3.7%vs 3.1%)及假体生存率(100%vs 97.2%,100%vs 99.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1、B1组间以及A2、B2组间β角、δ角、股胫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X线透亮线评价中,A1、A2组各2膝术后即刻存在假体-骨界面透亮线,随访期间透亮线逐渐被新生骨填充,无新透亮线产生;B1、B2组末次随访时各1膝胫骨平台假体存在假体-骨界面透亮线,暂无透亮线增宽或假体松动现象。结论对于≤65岁患者建议选择TMT假体置换,>65岁患者两类假体均可选择。但不同年龄段患者两类假体置换后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多孔钽金属胫骨平台假体 骨水泥型假体 骨关节炎
原文传递
膝内侧单髁置换两种假体胫骨组件的荟萃分析
14
作者 范熹微 曾羿 +2 位作者 吴元刚 裴福兴 沈彬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评价膝内侧单髁置换全聚乙烯胫骨组件(all-polyethylene prosthesis,AP)与金属背托组件(metal backed prosthesis,MB)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0月以前发表的比较膝关节内侧单髁假体MB与AP的随机对照或非...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评价膝内侧单髁置换全聚乙烯胫骨组件(all-polyethylene prosthesis,AP)与金属背托组件(metal backed prosthesis,MB)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0月以前发表的比较膝关节内侧单髁假体MB与AP的随机对照或非随机回顾性对照研究,对两种胫骨组件假体置换术后膝关节活动度、股骨胫骨角、并发症、再手术率、Kaplan-Meier生存分析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9项研究,涉及1139病人,1169侧膝内侧单髁置换符合纳入标准列入本研究。AP组和MB组在术后活动度和股骨胫骨角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P组术后持续疼痛率、再手术率高于MB组,而AP组生存率低于MB组(P<0.05)。两组在外侧间室骨关节炎进展、胫骨平台骨折、假体下沉、假体磨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平均随访时间小于5年的对比研究中,AP组持续疼痛率、假体松动和再手术率均高于MB组(P<0.05)。在平均随访时间大于5年的对比研究中,AP组持续疼痛率显著高于MB组(P<0.05),而两组间假体松动、再手术率、外侧间室骨关节炎进展率、假体磨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AP假体的术后持续疼痛发生率、假体松动率、总并发症率和再手术率高于MB假体,而AP假体的生存率低于MB假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内侧单髁置换 全聚乙烯胫骨组件 金属背托胫骨组件 荟萃分析
原文传递
髌韧带附着处作为胫骨假体旋转对位解剖参考标志的准确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乐曙 张金成 +4 位作者 周航 陈旺 胡正浩 陈向阳 冯硕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22-728,共7页
目的 探讨以髌韧带附着处及胫骨截骨面中心点为参考标志构建的改良型Akagi线作为胫骨假体旋转对位参考轴的准确性。方法 2021年7月—12月,选择72例因膝关节骨关节炎伴内翻畸形行三维CT扫描的患者。其中男18例,女54例;年龄47~84岁,平均6... 目的 探讨以髌韧带附着处及胫骨截骨面中心点为参考标志构建的改良型Akagi线作为胫骨假体旋转对位参考轴的准确性。方法 2021年7月—12月,选择72例因膝关节骨关节炎伴内翻畸形行三维CT扫描的患者。其中男18例,女54例;年龄47~84岁,平均64.9岁。术前髋-膝-踝角0°~26°,平均9.3°。将CT图像导入交互式医学影像控制系统Mimics 21.0,建立膝关节数字化三维模型。在股骨三维模型中标记出内上髁凹和外上髁最高点的位置,构建外科通髁轴及其投影的垂线[胫骨前后(anteroposterior,AP)轴)]。在胫骨三维模型中,以髌韧带附着处作为解剖参考标志构建胫骨假体旋转对位参考轴,包括髌韧带附着处内侧缘(C)和后交叉韧带止点中点(O)的连线(Akagi线)、胫骨截骨面中点(GC)和C点的连线[(髌韧带内侧轴(medial border axis of the patellar tendon,MBPT)]、髌韧带附着处内侧1/6处和GC点的连线[髌韧带内侧1/6轴(medial sixth axis of the patellar tendon,MSPT)]、髌韧带附着处内侧1/3处和O点的连线[髌韧带内侧1/3轴1(medial third axis of the patellar tendon 1,MTPT1)]和髌韧带附着处内侧1/3处和GC点的连线[髌韧带内侧1/3轴2(medial third axis of the patellar tendon 2,MTPT2)]。测量5种参考轴与AP轴之间的夹角,并统计其与AP轴夹角分布情况(分为≤3°、3°~5°、5°~10°和>10°)。结果 Akagi线和MBPT分别相对于AP轴内旋(1.6±5.9)°和(2.4±6.9)°,而MSPT、MTPT1和MTPT2则相对于AP轴分别外旋(5.4±6.6)°、(7.0±5.8)°和(11.9±6.6)°。各参考轴与AP轴夹角及其分布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8.937,P<0.001;χ^(2)=248.144,P<0.001)。其中Akagi线与MBPT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7),与MSPT、MTPT1和MTPT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 5)。结论 当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无法准确辨清后交叉韧带止点位置时,可以参考胫骨截骨面中点使用MBPT作为改良型Akagi线,以构建可靠的胫骨假体旋转对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旋转对位 胫骨前后轴 胫骨假体
原文传递
牛津单髁膝置换三种胫骨旋转定位技术比较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张 高山 +1 位作者 陈文恒 时志松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3-38,共6页
[目的]比较牛津单髁置换术三种胫骨旋转定位方法的临床结果。[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月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59例,随机分为三组,均行牛津单髁置换术。其中,19例采用髂前上棘定位(anterior supenor iliac spine,ASIS);20例采用... [目的]比较牛津单髁置换术三种胫骨旋转定位方法的临床结果。[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月膝关节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59例,随机分为三组,均行牛津单髁置换术。其中,19例采用髂前上棘定位(anterior supenor iliac spine,ASIS);20例采用替代前后线法(substitute anteroposterior line,sAP),20例采用腔骨解剖轴定位(anatomical tibial axis,ATA)。比较三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三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见ASIS组中5例(26.32%)患者膝关节伸直时聚乙烯垫块突出到金属托之外,平均突出距离为(2.07±0.52)mm。而sAP组中为2例(10.00%),平均突出距离为(1.93±0.38)mm。ATA组中无聚乙烯垫块突出病例。随访时间平均(14.82±1.05)个月,术后随时间推移,三组患者KSS临床评分和功能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1个月三组患者VAS、KSS临床评分和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sAP组和ATA组的KSS临床评分均显著优于ASIS组(P<0.05),sAP组与ATA组的KSS功能评分及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末次随访时,ASIS组的平均外旋角度显著大于SAP组和ATA组(P<0.05)。随访期间无假体脱位、松动病例。[结论]牛津单髁置换术中SAP线和胫骨解剖轴线定位胫骨假体外旋,操作简单、可重复性高,有利于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髁置换术 胫骨假体 旋转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