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5篇文章
< 1 2 4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Translation of Allusions in Political Discourse:An Intertextuality Perspective
1
作者 LI Hai-long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4年第5期343-348,共6页
drawn from ancient classics are the treasur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The allusions used in Xi Jinping:The Governance of China illustrate a distinctive feature of political discourse,and the publication of its ... drawn from ancient classics are the treasur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The allusions used in Xi Jinping:The Governance of China illustrate a distinctive feature of political discourse,and the publication of its English version provides a valuable opportunity for the study of allusions in translated political discourse.With the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241 allusions collected from two volumes of the book,we classified these allusions into three categories of history,culture,and literature based on their original sources.Then we analyzed the strategies used in translating the allusions,and provided typical examples to illustrate the use of such translation strategies for each category.Finally,we tried to account for the use of these strategies in light of the intertextuality theo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lusion political discourse INTERTEXTUALITY translation strategies
下载PDF
“形式的反作用”与“时代折光”——论贺敬之的新古体诗
2
作者 崔柯 《长白学刊》 2024年第6期128-140,共13页
新古体诗是贺敬之在新的历史阶段的又一艺术创新。面对社会语境的变化,立足自身承担的文艺工作使命,贺敬之创建新的抒情方式,以“形式的反作用”传达出面向丰富的“时代的折光”。贺敬之一方面清楚旧体诗具有形式束缚内容的一面;另一方... 新古体诗是贺敬之在新的历史阶段的又一艺术创新。面对社会语境的变化,立足自身承担的文艺工作使命,贺敬之创建新的抒情方式,以“形式的反作用”传达出面向丰富的“时代的折光”。贺敬之一方面清楚旧体诗具有形式束缚内容的一面;另一方面也敏锐意识到,旧体诗在表现某些特定题材的时候有其优长所在。通过对旧体诗取其便利、去其束缚,贺敬之打造出“新古体诗”这一兼具传统特色与当代品格的艺术形式。结合贺敬之对创作观念的阐述,分析其诗作可以看出,新古体诗兼具形式再造和内容重塑的双重意义。贺敬之一方面改造“古体”,激发今日之诗情,抒写当代之感思;另一方面依托古代典故等历史内容翻陈出新,其诗作折射出时代的光影流变。如同新歌剧、政治抒情诗一样,新古体诗是贺敬之辩证地理解诗心、诗思、诗情与“形式的反作用”之间的关系,循时代之脉搏、发人民之心声、创艺术新形制的实践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敬之 新古体诗 形式 典故
下载PDF
取旧辞与引古事:萧纲骈文使事用典的文本建构作用
3
作者 钟涛 张利国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0-107,共8页
萧纲作品经常引经据典,尤以骈文使事用典为多。萧纲骈文用典以引成辞的语典为主,典事来源范围广泛又重点突出。使事用典是萧纲骈文文本的重要构建手段,无论是掇取旧辞,还是使用古事,都在内容上拓展了萧纲骈文的表现疆域,令其内涵更绚烂... 萧纲作品经常引经据典,尤以骈文使事用典为多。萧纲骈文用典以引成辞的语典为主,典事来源范围广泛又重点突出。使事用典是萧纲骈文文本的重要构建手段,无论是掇取旧辞,还是使用古事,都在内容上拓展了萧纲骈文的表现疆域,令其内涵更绚烂多姿,意蕴更深入厚重。引古事取旧辞是萧纲骈文书写的重要手段,不仅是构成文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本的语句熔铸和篇章结构上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萧纲骈文使事用典既追摹学习前修时贤典范作品,又求新求变,形成了鲜明的个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辞 古事 萧纲骈文 使事用典 文本建构
下载PDF
身体书写与白居易“中隐”思想的形成
4
作者 徐国荣 杨晓岚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49,共16页
白居易从小就体现出早衰多病的短寿迹象,有很多关于这类题材的诗歌,他的身体书写值得我们注意。因为体弱而关注己身,产生短寿的忧虑,顺而采取慵懒的人生态度,这是白居易“中隐”思想形成的基本理路。白居易对于“慵”的书写是其身体书... 白居易从小就体现出早衰多病的短寿迹象,有很多关于这类题材的诗歌,他的身体书写值得我们注意。因为体弱而关注己身,产生短寿的忧虑,顺而采取慵懒的人生态度,这是白居易“中隐”思想形成的基本理路。白居易对于“慵”的书写是其身体书写中的重要内容,包括咏“慵”、咏“懒”在内的诗歌约有120多首,心安体适、身心慵懒既是“中隐”生活对他身心的滋养与改善,也是“中隐”思想的一种体现。同时,在“中隐”思想的影响下,白居易不仅积极接受了年老的事实,而且还超越了对于生老病死的忧虑,完成了身体观念的转变与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身体书写 “中隐”思想 “嵇康懒”典故 吏隐
下载PDF
《箕雅》用典考
5
作者 陈彦辉 《北方论丛》 2024年第6期121-130,共10页
朝鲜汉诗是东亚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学的影响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学成就。《箕雅》是朝鲜规模最大的汉诗总集,代表着朝鲜汉诗创作的最高成就。《箕雅》收录的汉诗大量运用典故,既体现了中国古诗的传统特色,也反映了朝... 朝鲜汉诗是东亚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学的影响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学成就。《箕雅》是朝鲜规模最大的汉诗总集,代表着朝鲜汉诗创作的最高成就。《箕雅》收录的汉诗大量运用典故,既体现了中国古诗的传统特色,也反映了朝鲜汉诗的鲜明特点。这些典故大多源自中国的经史子集,又可分为语典和事典两种形式,充分展现了朝鲜汉诗创作的艺术魅力、深刻内涵以及中朝之间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箕雅》 朝鲜汉诗 用典 东亚汉文学
下载PDF
古诗词中的探赜索隐:决策层融合大模型修正的典故引用识别方法
6
作者 布文茹 王昊 +2 位作者 李晓敏 周抒 邓三鸿 《科技情报研究》 CSSCI 2024年第4期37-52,共16页
[目的/意义]典故作为文学创作中一种重要且广泛使用的修辞手法,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尽管如此,典故的自动识别技术尚未成熟,目前主要依赖人工识别。因此,对典故的智能识别技术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方法/过程]文章... [目的/意义]典故作为文学创作中一种重要且广泛使用的修辞手法,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尽管如此,典故的自动识别技术尚未成熟,目前主要依赖人工识别。因此,对典故的智能识别技术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方法/过程]文章提出一种决策层融合大模型修正的典故引用识别方法。该方法结合了传统序列标注技术和通用大语言模型,引入提示模板在决策层进行输出融合,以提高识别的准确性。此外,文章还构建了一套专门针对典故识别问题的评价指标体系。[结果/结论]通过泛化式检验,AR_BBC_LP典故识别模型在实验中表现出色,P典、R典、F1典指标分别达到了89.75%、89.38%、89.56%,明显优于现有基线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仅提升了传统序列标注模型的性能,还为大语言模型的应用开辟了新领域,也为典故识别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应用提供了新视角和强有力的方法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故识别 决策层融合 序列标注 大语言模型 提示学习
下载PDF
文化传播:东北亚文学互动——以韩国时调文学中的中国语典为例
7
作者 曹飞 郑科研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39-45,共7页
《珍本青丘永言》为韩国现存时调集中最早的版本,由金天泽编纂而成。1948年,“朝鲜珍本书刊行会”进行编辑出版,共收入时调580首,其中177首时调作品中大量引用各类中国典故。时调的用典属于中国古代诗歌文学与域外文学相互碰撞下产生的... 《珍本青丘永言》为韩国现存时调集中最早的版本,由金天泽编纂而成。1948年,“朝鲜珍本书刊行会”进行编辑出版,共收入时调580首,其中177首时调作品中大量引用各类中国典故。时调的用典属于中国古代诗歌文学与域外文学相互碰撞下产生的文学现象,是中国文学与文化在域外世界的投射与影响。探究时调文学作品中典故的应用,可透析韩国古代文学对中国诗学的接受,为研究域外汉文学的传播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亚 时调 典故 诗学 域外汉学
下载PDF
目的论视角下政治性文本中诗词典故的日译策略——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为例
8
作者 高源 于传锋 《西部学刊》 2024年第5期139-142,共4页
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为例,基于目的论三原则的理论框架,借助语言模糊性相关理论,对诗词典故中所涉及的词语、句法、篇章,从数字模糊、意象模糊、句法模糊、主题模糊四个类别进行探讨。经分析发现,诗词典故中语用模糊的日文... 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为例,基于目的论三原则的理论框架,借助语言模糊性相关理论,对诗词典故中所涉及的词语、句法、篇章,从数字模糊、意象模糊、句法模糊、主题模糊四个类别进行探讨。经分析发现,诗词典故中语用模糊的日文翻译策略主要有汉文训读法、汉文训读加解释性翻译法、解释性翻译法三种,均符合目的论原则。另外,在具体翻译时要结合发言者意图,译出切合观点的译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论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诗词典故 模糊性 翻译策略
下载PDF
古代墓志同形典故词语研究
9
作者 宋莉 何山 《保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广义“同形典故词语”指典形相同词语的集合,主要包括同形同源同义、同形同源异义、同形异源同义和同形异源异义四类。学界有关这类词语的研究多从典源和典义两个角度出发分析其源、义之异同,而对典源、典形、典义三者之间动态对应关系... 广义“同形典故词语”指典形相同词语的集合,主要包括同形同源同义、同形同源异义、同形异源同义和同形异源异义四类。学界有关这类词语的研究多从典源和典义两个角度出发分析其源、义之异同,而对典源、典形、典义三者之间动态对应关系及词语同形机制等研究较为薄弱。以古代墓志同形涉典词语和典故词为对象,探析其典源、典义错位对应现象背后的机制和动因,从而弥补汉语同形典故词语本体研究之不足,旨在为汉语词汇史研究提供理论借鉴和材料实例,亦为辞书修订与编纂、碑刻文献校释等实际应用提供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墓志 同形典故词语 汉语词汇史
下载PDF
中医药典故融入医科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三重维度
10
作者 叶青 石开玉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8-81,共4页
将中医药典故融入医科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教学中,不仅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形成社会价值引领,同时对医科高校培养合格医药人才有重要意义。《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可以按章节内容选取中医名家人生典故、选取体现中... 将中医药典故融入医科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教学中,不仅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形成社会价值引领,同时对医科高校培养合格医药人才有重要意义。《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可以按章节内容选取中医名家人生典故、选取体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医药典故、选取展现医药人职业核心价值和职业道德规范的典故,与教材结合,融入课堂教学,同时可以在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中融入中医药典故,帮助医学生结合自身专业特点更好领悟人生、坚定理想、传承经典、锤炼医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典故 医科高校 《思想道德与法治》
下载PDF
古代朝鲜动物拟人类假传作品用典特色之探析
11
作者 孙惠欣 王彤彤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8-64,共7页
古代朝鲜动物拟人类假传作品广泛征引中国古代典故,可谓文梓共采,笔墨同辉。林明德主编的《韩国汉文小说全集》卷六“拟人类”中有15篇动物拟人类假传作品,其用典内容涵盖广博,海纳百川;用典方式剪裁融合,浑然天成。古代朝鲜动物拟人类... 古代朝鲜动物拟人类假传作品广泛征引中国古代典故,可谓文梓共采,笔墨同辉。林明德主编的《韩国汉文小说全集》卷六“拟人类”中有15篇动物拟人类假传作品,其用典内容涵盖广博,海纳百川;用典方式剪裁融合,浑然天成。古代朝鲜动物拟人类假传作品中典故的运用体现出古代朝鲜文人对中华文化的深入了解以及娴熟掌握,不仅有助于丰富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也有助于表达作品的寓意和主旨,这是对中国文学传统的继承与创新,亦是朝鲜文学史上的瑰宝,值得研究和鉴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朝鲜 动物拟人类假传 用典内容 用典方式 用典特色
下载PDF
“以典育人”视域下习近平用典艺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重构
12
作者 张蕴 邹渝 王正宇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6-130,共15页
习近平用典艺术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秉持“返本开新”的文化自信态度,又立足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实践,闪耀着坚持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要义的文化“两创”方针的思想光芒,鲜活体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所蕴含的文化... 习近平用典艺术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秉持“返本开新”的文化自信态度,又立足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实践,闪耀着坚持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要义的文化“两创”方针的思想光芒,鲜活体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所蕴含的文化自信、中国智慧及育人指向,赋予其用典艺术以宏阔的思想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在价值维度具有天然的互通性,而典故作为具有浓缩性与传承性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印记,彰显着思想与情感“聚合体”特征,能够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重构提供重要思想文化源泉。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的内涵及特色,探索其用典艺术的历史厚度、文化底蕴与现实深度,发掘其中丰富的育人智慧,既是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新时代实践,也对重构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内容和方法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重构,应坚持守正创新原则,把握育人“方向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的时代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原则,突出育人“历史感”与“时代感”相贯通的现实指向;坚持博采众长原则,彰显育人“民族性”与“世界性”相融合的文化底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重构,应将传统思想文化精神联系于治国理政现实问题,并在“以文化人”语境中使先贤价值理念与当今时代主流价值观紧密呼应,凸显育人广度与深度、增强育人力度与效度。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重构,应发掘中华人文经典中传统思维方法的新时代内涵,教育对象形成健康向上的国家观、人生观、义利观等;还应创新运用传统文化实践智慧,为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地强化目标导向、加强榜样示范、开展因材施教,以及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供指引。思想政治教育应在“以典育人”视域下,发挥好中华文化典籍的新时代价值,不断开辟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夯实育人学理依据、拓展育人话语论域、丰富育人价值意蕴的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习近平用典艺术 以典育人 思想政治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两创”方针
下载PDF
《阙子》佚文考辨及人物寓言考论
13
作者 杨柳青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41,共9页
先秦纵横家子书《阙子》已佚,清代辑佚学家马国翰、顾观光均有辑本。对现存佚文考辨后可知,由于失注出处且多从文多者补正,多条佚文存在择取欠精的疏陋,此外还可补辑出新佚文。《阙子》现存佚文均为人物寓言,题材丰富且颇具艺术价值。... 先秦纵横家子书《阙子》已佚,清代辑佚学家马国翰、顾观光均有辑本。对现存佚文考辨后可知,由于失注出处且多从文多者补正,多条佚文存在择取欠精的疏陋,此外还可补辑出新佚文。《阙子》现存佚文均为人物寓言,题材丰富且颇具艺术价值。其寓言不乏对《庄子》的继承,如多以钓说理、多贬低宋人并持有相似的言辞观。阙子融合了以庄子为代表的“空语型”和以孟子、韩非子为代表的“事实型”两种战国寓言题材,还曾与庄子、荀子取用同一寓言素材,其所处时代大致为战国后期。《阙子》寓言流传甚广,被后世频繁征引,足见其寓言之精妙,其流传方式主要有三种:引用事典佐证、化用事典说理、对事典进行改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阙子》 佚文考辨 寓言 典故
下载PDF
论楚辞对舒位诗歌创作的影响
14
作者 刘晓亮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61-65,共5页
清代中期著名诗人舒位的诗歌创作,不仅受其所处时代思潮的影响,也深受楚辞影响,这体现在他对楚辞阅读的书写、对楚辞典故的灵活运用、对楚辞句法的袭用和诗歌题材上的因袭。对这一创作渊源的揭示,能够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舒位诗歌的艺术... 清代中期著名诗人舒位的诗歌创作,不仅受其所处时代思潮的影响,也深受楚辞影响,这体现在他对楚辞阅读的书写、对楚辞典故的灵活运用、对楚辞句法的袭用和诗歌题材上的因袭。对这一创作渊源的揭示,能够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舒位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文学史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位 楚辞 句法 典故 题材
下载PDF
从模糊美学的视域审视诗歌“Allusion”辞格的翻译价值问题
15
作者 温玉斌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第9期96-97,共2页
"Allusion"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修辞方式,而文学的美感在很大程度上正是由修辞来实现的。在文学翻译中能有意识的传达修辞的模糊美,对翻译实践的指导和译作质量的赏析都有着现实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模糊美 allusion 诗歌翻译
下载PDF
稼轩词惯用的《史记》典故与心境表达——以司马相如、李广、张良为例
16
作者 孟祥璐 乌玲花 《语文学刊》 2024年第4期86-96,共11页
稼轩词具有鲜明的学问化倾向,出现了大量运用《史记》典故的情况。然稼轩善于“掉书袋”,词作所呈现的一些典故可能更多源于展现才学的考量而并非别有深意。因此,研究稼轩词的用典意图要尽量规避上述随机性的成分而更关注于反复出现的... 稼轩词具有鲜明的学问化倾向,出现了大量运用《史记》典故的情况。然稼轩善于“掉书袋”,词作所呈现的一些典故可能更多源于展现才学的考量而并非别有深意。因此,研究稼轩词的用典意图要尽量规避上述随机性的成分而更关注于反复出现的人物典故。在稼轩词中,司马相如、李广以及张良的相关典故出现次数最多,且断崖式领先于其他《史记》典故。总体来看,这些被频繁引用的人物典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稼轩特定时期的心境与思绪,相如倦游之典反映其宦海沉浮的政治失意;李广难封等典故契合稼轩本人的身世际遇;而张良从赤松子游则吻合稼轩退居时期暂避锋芒的时局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弃疾 稼轩词 《史记》 典故 心境表达
下载PDF
“第二个结合”视域下习近平用典研究——以对《论语》的引用为例
17
作者 韦瑞瑞 胡俊俊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6,共6页
习近平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善于从《论语》等中华优秀文化典籍中汲取养分,并对其中的思想观点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构成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对《论语》等中... 习近平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善于从《论语》等中华优秀文化典籍中汲取养分,并对其中的思想观点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构成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对《论语》等中华优秀文化典籍的创造性运用与转化,展现了高度的历史自信与文化自信,为更好地推进“第二个结合”提供了启示:坚守马克思主义的魂脉,推进理论创新;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坚定文化自信;深化同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促进文明互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个结合” 习近平 用典 《论语》 治国理政
下载PDF
文言小说中话语的双声关系--以《聊斋志异》为例
18
作者 章佳 《蒲松龄研究》 2024年第3期63-74,共12页
在巴赫金的思想中,语言学问题一直是他关注的重点。对话是他对语言学研究的核心,而双声语是他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研究所提出的独特见解。而中国小说艰苦的孕育、产生、发展,完全仰仗文言小说的力量;没有文言小说的出世、成长,明清时期... 在巴赫金的思想中,语言学问题一直是他关注的重点。对话是他对语言学研究的核心,而双声语是他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研究所提出的独特见解。而中国小说艰苦的孕育、产生、发展,完全仰仗文言小说的力量;没有文言小说的出世、成长,明清时期蔚为大观、雄踞文坛的白话小说就不可能出现,也就没有中国文学史上足以同诗、文、戏曲媲美争辉的小说的繁荣。作为文言小说的集大成者,《聊斋志异》是一个多文体综合的作品,各类体裁在其中相互交融、对话。本文试从巴赫金的视角分析《聊斋志异》中典故运用和“异史氏曰”所体现的话语双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声语 《聊斋志异》 作者和叙述者 典故 异史氏曰
下载PDF
词调研讨与技法革新:论陈维崧的后期词体创作
19
作者 王毅 《保定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9-66,共8页
康熙十一年(1672)后,陈维崧完成了词学理论建构与词体创作的转型,并再次对自身的创作实践予以整体上的研讨与革新,主要体现在词调和倚声技法两个方面。陈维崧有意识地以词存调,在后期词体创作中注重一调一词、一调一题和因情因事选调三... 康熙十一年(1672)后,陈维崧完成了词学理论建构与词体创作的转型,并再次对自身的创作实践予以整体上的研讨与革新,主要体现在词调和倚声技法两个方面。陈维崧有意识地以词存调,在后期词体创作中注重一调一词、一调一题和因情因事选调三个维度,可谓体认古人之词心,振兴今日之词学。倚声技法上,陈维崧对叙事模式和用典方法加以改造。前者或以联想作为行文铺排的内容来源,脉络相对隐晦;或以意象为脉,在事件堆叠中起到起承转合的作用,意脉纵横。这两种方式在表述上或如神龙在天一鳞一爪,或如雕龙之首尾完好,随物赋形。后者于事典、语典中奉行点事不点人、点人不点事的用典原则,以藏头露尾的技法达到古雅质朴的艺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维崧 词调 词体创作 用典
下载PDF
A Functionalist Approach to the Translation of Allusions in Chinese Tourism Texts
20
作者 王红霞 《海外英语》 2016年第9期149-151,共3页
Allusions are very common in Chinese tourism texts. When translating them, translators should make the translated version both understandable and acceptable. With Nord's documentary translation and instrumental tr... Allusions are very common in Chinese tourism texts. When translating them, translators should make the translated version both understandable and acceptable. With Nord's documentary translation and instrumental transla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o apply these two translation processes to the translation of allusions in Chinese tourism tex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lusion tourism text DOCUMENTARY TRANSLATION INSTRUMENTAL TRANSL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