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cavation-induced microseismicity and rockburst occurrence: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deep parallel tunnels with alternating soft-hard strata 被引量:10
1
作者 FENG Guang-liang CHEN Bing-rui +3 位作者 JIANG Quan XIAO Ya-xun NIU Wen-jing LI Peng-xi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2期582-594,共13页
Excavation-induced microseismicity and rockburst occurrence in deep underground projects provide invaluable information that can be used to warn rockburst occurrence,facilitate rockburst mitigation procedures,and anal... Excavation-induced microseismicity and rockburst occurrence in deep underground projects provide invaluable information that can be used to warn rockburst occurrence,facilitate rockburst mitigation procedures,and analyze the mechanisms responsible for their occurrence.Based on the deep parallel tunnels with the maximum depth of 1890 m created as part of the Neelum–Jhelum hydropower project in Pakistan,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n excavation-induced microseismicity and rockburst occurrence between parallel tunnels with soft and hard alternant strata are studied.Results show that a large number of microseismic(MS)events occurred in each of the parallel tunnels during excavation.Rockbursts occurred most frequently in certain local sections of the two tunnels.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re found in the excavation-induced microseismicity(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number of MS events,distribution of MS energy,and pattern of microseismicity variation)and rockbursts characteristics(the number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between the parallel tunnels.Attempting to predict the microseismicity and rockburst intensities likely to be encountered in subsequent tunnel based on the activity encountered when the parallel tunnel was previously excavated will not be an easy or accurate procedure in deep tunnel projects involving complex lithological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SEISMICITY ROCKBURST soft and hard alternant strata deep parallel tunnels Neelum–Jhelum hydropower project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rh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lternating distribution of soft and hard rock layers 被引量:1
2
作者 韩冰 王芝银 +1 位作者 丁秀丽 徐平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2006年第1期1-5,共5页
The difficulty of selecting appropriate rheological model and parameters for the alternating distribution of soft and hard rock layers was often encountered due to the unhomogeneity, discontinuity and anisotropy of ro... The difficulty of selecting appropriate rheological model and parameters for the alternating distribution of soft and hard rock layers was often encountered due to the unhomogeneity, discontinuity and anisotropy of rock mass. The Burgers and generalized Kelvin models were applied to the soft and hard rock respectively and the rheological parameters were obtained based on the method of optimum separation. By using the simulated code FLAC^(3D), the stability of surrounding rocks of a certain underground plant was analyzed. The effect of surface load and weakening the parameters intensity of argillaceous and bioclastic interlayers between soft and hard rock on rheological behavior of layer composite rock mass was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h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oft and hard rock layer in composite rock mass can be described well with above two rheological mode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ternating distribution of soft and hard layers RHEOLOGY numerical simulation
下载PDF
陡倾片麻岩滑坡演化过程研究——以兰陵溪滑坡为例
3
作者 王建平 马思哲 党超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2-158,共7页
弯曲-倾倒破坏是陡倾顺层岩质斜坡的一种变形模式,当其折断面贯通形成滑移面时,斜坡演化为滑坡。以三峡库区兰陵溪滑坡为例,引入反转应力法、梁板强度理论对滑坡变形模式与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岩质斜坡具有典型的陡倾顺... 弯曲-倾倒破坏是陡倾顺层岩质斜坡的一种变形模式,当其折断面贯通形成滑移面时,斜坡演化为滑坡。以三峡库区兰陵溪滑坡为例,引入反转应力法、梁板强度理论对滑坡变形模式与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岩质斜坡具有典型的陡倾顺层、岩体结构软硬相间的特点,为其发生弯曲-倾倒破坏提供了先天性条件。②差异性风化是兰陵溪滑坡发生弯曲-倾倒变形的主要原因,片状片麻岩抗弯强度变弱,促使片麻岩逐渐发生弯曲,最后产生弯曲折断-倾倒变形破坏。③兰陵溪滑坡演化过程历经差异性风化、岩层弯曲变形、岩层倾倒破坏、折断面贯通等4个阶段,所有折断面贯通形成潜在滑移面时,斜坡演化为滑坡。研究成果可为该滑坡工程治理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同类型岩质斜坡治理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陡倾顺层岩质斜坡 弯曲-倾倒破坏 软硬相间 差异性风化 反转应力法 梁板强度理论 兰陵溪滑坡 三峡库区
下载PDF
软硬交替地层超深竖井围护结构受力和变形特性
4
作者 许访坤 周王鹏 +1 位作者 王旭 陈保国 《工程建设》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研究区地层条件以“硬岩”(泥质粉砂岩、岩屑砂岩)与“软岩”(泥岩)互层为特征,形成了明显的软硬交替地层,使竖井的受力与变形尤为复杂。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对竖井开挖施工全过程进行研究,详细分析了施工过程中圆形地连墙和内衬的... 研究区地层条件以“硬岩”(泥质粉砂岩、岩屑砂岩)与“软岩”(泥岩)互层为特征,形成了明显的软硬交替地层,使竖井的受力与变形尤为复杂。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对竖井开挖施工全过程进行研究,详细分析了施工过程中圆形地连墙和内衬的受力及变形特性,结果表明:1)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当开挖深度高于或处于“硬岩”时,地连墙在该软硬分界面位置处产生反弯点,向坑外发生弯曲变形,而当坑内“硬岩”被挖除后,整体向坑内产生水平位移。2)地连墙的环向应力和水平位移变形规律为“E”型,地连墙的最大环向应力和水平位移总是集中在“软岩”深度范围内,而在“硬岩”深度范围内环向应力和水平位移最小;同时,地连墙的最大弯矩总是出现在软岩岩层交界面深度附近。3)内衬的环向应力和水平位移变形规律为“阶梯”型增长,但在“硬岩”深度处出现减小;内衬受坑内岩体隆起影响明显,最大弯矩总是出现在内衬底部,同时向坑外产生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竖井 地连墙 软硬交替地层 受力特性 变形规律
下载PDF
软硬岩交替区隧道初始地应力场反演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春康 苗胜军 +1 位作者 卢新爱 段懿轩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79-185,共7页
软硬岩交替区岩体结构面两侧岩性变化剧烈,地应力分布复杂。为探明软硬岩交替形成的岩体结构面对初始地应力场的影响,以云南曼么二号隧道为研究背景,构建包含高程信息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法反演获得了隧道轴线处的初始... 软硬岩交替区岩体结构面两侧岩性变化剧烈,地应力分布复杂。为探明软硬岩交替形成的岩体结构面对初始地应力场的影响,以云南曼么二号隧道为研究背景,构建包含高程信息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法反演获得了隧道轴线处的初始地应力场,分析了软硬岩交界面处水平主应力异常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水平主应力异常与软硬岩交界面两侧围岩弹性模量、埋深和结构面倾角的差异性有关;通过正交试验对各影响因素进行显著性评价,发现围岩弹性模量和埋深对水平主应力的影响显著,是水平主应力异常的关键因素。研究成果可为隧道(洞)开挖过程围岩稳定性评价与支护方案设计等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地应力场 软硬岩交替 反演分析 正交试验 显著性评价
下载PDF
上软下硬地层浅覆土超大直径盾构扰动规律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厚朴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3年第7期128-135,共8页
为揭示上软下硬地层中浅覆土盾构施工引起的扰动规律,以深圳市妈湾超大直径海底隧道始发段为依托,建立了浅覆土段双线盾构三维数值模型,根据地表沉降数据验证模型并分析了浅覆土双线盾构的地表沉降规律。基于莫尔-库伦强度理论提出强度... 为揭示上软下硬地层中浅覆土盾构施工引起的扰动规律,以深圳市妈湾超大直径海底隧道始发段为依托,建立了浅覆土段双线盾构三维数值模型,根据地表沉降数据验证模型并分析了浅覆土双线盾构的地表沉降规律。基于莫尔-库伦强度理论提出强度余量的概念,重点分析了不同掌子面支护力、注浆压力下双线盾构显著扰动范围交叠区内土体单元的强度余量变化历程。结果表明:浅覆土段双线盾构分别诱发的地表沉降交叠范围较小,地表呈现“ω”形沉降;随着后开挖线盾构掌子面支护力的提高,双线间土体单元在盾构到达前至盾构穿越过程中的强度余量下降更大,更接近塑性;随着后开挖线盾构注浆压力的下降,双线间土体单元在盾尾脱出3环内的强度余量下降更大,更接近塑性;计算结果表明,当后开挖线盾构掌子面支护力相比土压提高50kPa时或盾构注浆压力低至160kPa时,双线间土体单元已接近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盾构 上软下硬地层 浅覆土 数值模拟 沉降
下载PDF
供水管道水平定向钻穿越航道关键技术研究——以闽江水平定向钻穿越工程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焦广宇 陈杨 +2 位作者 曹良 闫雪峰 马保松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6-55,共10页
为解决福州市琅岐岛供水不足问题而建设的塘坂引水工程琅岐支线(马尾段)供水管道,横跨穿越闽江航道,该管道内径为1 200 mm,长度为1 934 m,管材采用Q345B钢管。为减少该工程施工对现有地面设施的破坏并保证闽江主航路畅通,采用水平定向... 为解决福州市琅岐岛供水不足问题而建设的塘坂引水工程琅岐支线(马尾段)供水管道,横跨穿越闽江航道,该管道内径为1 200 mm,长度为1 934 m,管材采用Q345B钢管。为减少该工程施工对现有地面设施的破坏并保证闽江主航路畅通,采用水平定向钻穿越施工法进行施工。本工程穿越地层为岩石与淤泥质黏土软硬交替地层,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2 000 t级电驱动水平定向钻机,应用新型的KY-100水平定向钻磁靶导向定位系统,并采用国际先进的双钻机对接穿越施工工艺,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同时为了克服该工程穿越地层复杂、人工磁场铺设困难、穿越距离长、入出土点易冒浆等一系列工程技术难题,采取了双层套管、壁钩打捞及套洗钻具解卡等技术手段对钻杆弯曲、断裂等孔内事故进行了处理,提高了施工工效,减小了定向钻施工对地面设施和环境的影响。该相关技术经验可为类似工程的安全施工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水管道 软硬交替地层 水平定向钻 穿越航道 磁靶导向定位系统 闽江穿越工程
下载PDF
软硬交变地层城际铁路隧道双模盾构设备配置技术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周凯 杨延栋 +2 位作者 王天一 周建军 卢高明 《中国重型装备》 2023年第3期40-45,共6页
为了解决软硬交变地层城际铁路隧道单一模式盾构装备适应性差的问题,针对深大城际工程土压敞开双模盾构,通过盾构设备优化设计与现场试验,提出了重载耐磨式刀盘刀具系统、双减速大扭矩式主驱动系统、多通道可感知式盾体系统、可伸缩可... 为了解决软硬交变地层城际铁路隧道单一模式盾构装备适应性差的问题,针对深大城际工程土压敞开双模盾构,通过盾构设备优化设计与现场试验,提出了重载耐磨式刀盘刀具系统、双减速大扭矩式主驱动系统、多通道可感知式盾体系统、可伸缩可移位式出渣系统、超前加固与管片拼装组合式围岩支护系统等五项双模盾构配置关键技术,大幅度提升了盾构装备地质适应性。上述技术已应用于深大城际试验段,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可推广应用至深大城际后续盾构区间及其他软硬交变地层的盾构隧道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际铁路 双模盾构 设备配置 软硬交变 深大城际
下载PDF
软硬互层顶板大直径定向钻孔成孔技术研究
9
作者 段会军 《中国煤炭地质》 2023年第10期47-51,共5页
针对目前综放采煤工作面含泥砂岩软硬互层顶板大直径定向钻孔先导孔钻进难点,大直径、长距离钻孔扩孔功效及扩孔成孔难题。提出基于泥浆脉冲随钻测量系统、多动力扩孔用双级双速钻头、煤矿井下护孔膨胀管等机具仪器的含泥砂岩软硬互层... 针对目前综放采煤工作面含泥砂岩软硬互层顶板大直径定向钻孔先导孔钻进难点,大直径、长距离钻孔扩孔功效及扩孔成孔难题。提出基于泥浆脉冲随钻测量系统、多动力扩孔用双级双速钻头、煤矿井下护孔膨胀管等机具仪器的含泥砂岩软硬互层顶板大直径高位定向长钻孔技术,实现含泥砂岩软硬互层顶板成孔及扩孔的可靠性,改善工作面采空区瓦斯抽采的稳定性,延长大直径定向钻孔抽采瓦斯的时效性。应用实践说明,顶板大直径定向长钻孔单孔抽采纯量3.2m^(3)/min,是常规定向钻孔的3倍,有效解决了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抽放 大直径定向钻孔 软硬互层顶板
下载PDF
全套管全回转钻机在断裂带软硬交互岩层大直径超深成桩中的应用
10
作者 孙彬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23年第1期76-79,共4页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鱼洞乡特大桥5号主墩部分桩基位于断裂带软硬交互岩层,桩基直径达2.8 m,最大深度达94 m,冲击钻成孔和旋挖钻成孔技术难以满足成桩质量和工期要求,本文提出利用DTR3205H型全套管全回转钻机进行成桩施工,介绍了全套管... 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鱼洞乡特大桥5号主墩部分桩基位于断裂带软硬交互岩层,桩基直径达2.8 m,最大深度达94 m,冲击钻成孔和旋挖钻成孔技术难以满足成桩质量和工期要求,本文提出利用DTR3205H型全套管全回转钻机进行成桩施工,介绍了全套管全回转钻机施工工艺,分析了施工流程和关键技术。全套管全回转钻机依靠冲击锤和冲抓斗反复冲击和抓取破碎岩体,可避免出现塌孔、卡钻、埋钻现象,有效阻隔地下承压水的影响,可满足大直径超深桩基施工;双套管分级钻进部分套管取出钻进技术工法成熟,成桩质量高,成桩速度较快,同时节约了工程投入。相关工程经验可为类似桩基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套管全回转钻机 断裂带软硬交互岩层 大直径超深桩基 冲击钻 旋挖钻
下载PDF
软硬相间地层锚杆(索)一次性成孔施工技术
11
作者 陈晓东 《福建建设科技》 2023年第5期70-71,75,共3页
以某软硬相间地层锚索施工为例,详细介绍了一种具有孔壁挤密功能的一次性锚杆(索)成孔技术,介绍了该方法的原理、工程应用实例、施工注意要点及该方法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并作出总结。在使用传统设备钻进时,采用该施工技术,针对常规成... 以某软硬相间地层锚索施工为例,详细介绍了一种具有孔壁挤密功能的一次性锚杆(索)成孔技术,介绍了该方法的原理、工程应用实例、施工注意要点及该方法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并作出总结。在使用传统设备钻进时,采用该施工技术,针对常规成孔方法所产生的成孔难、成孔慢的问题,有了较好的改进并且提高了成孔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硬相间地层 锚杆(索) 跟管钻进 成孔
下载PDF
急倾斜软硬互层巷道变形破坏机制及支护技术研究 被引量:33
12
作者 杨帆 陈卫忠 +3 位作者 郑朋强 伍国军 袁敬强 于建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367-2374,2425,共9页
针对急倾斜软硬互层巷道围岩大变形控制难题,采用现场试验、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等多种手段,研究急倾斜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急倾斜软硬互层巷道的变形与破坏具有非对称性,偏压作用明显,呈现顶板下滑,底板臌起的相互错动... 针对急倾斜软硬互层巷道围岩大变形控制难题,采用现场试验、理论分析和数值仿真等多种手段,研究急倾斜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急倾斜软硬互层巷道的变形与破坏具有非对称性,偏压作用明显,呈现顶板下滑,底板臌起的相互错动变形特征,底臌严重且易片帮冒顶。巷道断面与岩层倾斜方向的钝角部位受侧向约束小,因而剪切滑移变形较大,是产生非对称变形破坏的关键部位;下帮围岩变形破坏较上帮更为严重。基于急倾斜巷道的变形破坏特点,提出在锚-网-索耦合支护的基础上利用锚索、底角锚杆等对产生差异变形破坏的关键部位进行加强支护的方法,巷道大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硬互层 急倾斜巷道 变形破坏机制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溃曲软硬相间顺层斜坡滑移-弯曲破坏机制分析 被引量:22
13
作者 魏玉峰 聂德新 +2 位作者 吕生弟 杨永明 赵海营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7-291,共5页
以白龙江苗家坝水电站库区巨型滑移-弯曲破坏模式的何家滑坡为例,在野外调研的基础上,利用理论公式、数值计算等手段,从地形、地应力、岩性组成和临空条件等方面分析了软硬相间层状斜坡产生滑移-弯曲模式变形破坏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 以白龙江苗家坝水电站库区巨型滑移-弯曲破坏模式的何家滑坡为例,在野外调研的基础上,利用理论公式、数值计算等手段,从地形、地应力、岩性组成和临空条件等方面分析了软硬相间层状斜坡产生滑移-弯曲模式变形破坏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研究区高、陡的地形条件、最大主应力平行斜坡走向的地应力条件,以及深部厚层软弱岩带的存在,是厚层状坚硬凝灰岩夹板岩斜坡孕育、发生滑移-弯曲模式变形破坏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层斜坡 软硬相间 滑移-弯曲 成因机制
下载PDF
反倾软硬互层岩体边坡地震响应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刘云鹏 邓辉 +2 位作者 黄润秋 宋金龙 袁进科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37,共8页
反倾软硬岩体互层边坡是公路建设中经常遇到的一类边坡,在不利条件下有失稳破坏的可能,特别是在坡脚受到扰动、降雨、地震等作用时。以"5.12"地震期间都汶公路(都江堰—汶川)上一处边坡的地震响应为例,采用离散元UDEC软件对... 反倾软硬岩体互层边坡是公路建设中经常遇到的一类边坡,在不利条件下有失稳破坏的可能,特别是在坡脚受到扰动、降雨、地震等作用时。以"5.12"地震期间都汶公路(都江堰—汶川)上一处边坡的地震响应为例,采用离散元UDEC软件对其进行模拟,系统研究了其地震响应的变形破坏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软弱岩层挤压变形强烈,有向外剪出的趋势。同时,在地震波反复拉张作用下,软弱岩层位置容易开裂,成为坡体变形破坏的优势拉裂区域。地震波加速度、速度随高程变化放大显著,在坡体表部位移量随高程增高而逐渐增大。就整体而言,岩体内部的节理裂隙进一步张开,并产生了一些新的裂隙,弯曲倾倒有加剧的趋势;而坡表覆盖层普遍具有表部拉张开裂和掉块现象,特别是在地形几何形态突变处,破坏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硬岩体互层 地震响应 离散元 弯曲倾倒 变形破坏机制
下载PDF
软硬互层岩体卸荷蠕变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6
15
作者 蒋昱州 朱杰兵 王瑞红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78-784,共7页
利用岩石全自动三轴蠕变仪对锦屏二级水电站辅助交通洞典型灰白色细晶大理岩与绿片岩软硬互层岩样开展卸荷蠕变试验,得到岩样轴向、侧向典型的蠕变全程曲线。蠕变试验结果表明:围压较高时,试样的轴向与侧向变形随时间的推移变化不大,蠕... 利用岩石全自动三轴蠕变仪对锦屏二级水电站辅助交通洞典型灰白色细晶大理岩与绿片岩软硬互层岩样开展卸荷蠕变试验,得到岩样轴向、侧向典型的蠕变全程曲线。蠕变试验结果表明:围压较高时,试样的轴向与侧向变形随时间的推移变化不大,蠕变现象不明显;随着围压逐渐减小,试样的蠕变变形越来越显著,在最后一级出现了典型的蠕变3个阶段并发生了非线性加速蠕变现象直至试样破坏。软硬互层岩样三轴卸荷蠕变破裂形式主要以剪切破坏为主,局部伴随着一定程度的张拉破坏,主裂纹与水平面大致呈45°角,剪切破裂面较为单一平整,且破坏面基本是沿着强度较低的绿片岩层理内部并平行于层理面产生和扩展贯通而形成的。在加速蠕变阶段之前,其侧向蠕变变形比轴向蠕变变形小,但试样处于加速蠕变阶段时,侧向蠕变变形量与蠕变速率均要高于轴向蠕变;这表明随着时间的增长和围压的降低,岩样的侧向蠕变比轴向蠕变更为灵敏,而且体积扩容效应显著。卸荷条件下,蠕变力学参数表现出较为显著的非定常性规律,当外荷载小于岩样长期强度时,岩石卸荷蠕变力学参数与卸荷量有关,随着卸荷量的增大逐渐弱化;当外荷载大于岩样长期强度时,岩石卸荷蠕变力学参数不仅与卸荷量有关,而且还与蠕变时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软硬互层岩体 卸荷 蠕变力学试验
下载PDF
长江三峡灰岩区危岩形成机理及稳定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何潇 陈洪凯 +1 位作者 唐红梅 李清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5-160,共6页
为研究三峡地区碳酸岩与泥岩、页岩组成的软硬互层结构的稳定性,将危岩划分为座滑破坏型和座倾破坏型,并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和岩体结构理论,建立了不同破坏模式下危岩稳定系数的力学表达式,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望霞危岩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 为研究三峡地区碳酸岩与泥岩、页岩组成的软硬互层结构的稳定性,将危岩划分为座滑破坏型和座倾破坏型,并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和岩体结构理论,建立了不同破坏模式下危岩稳定系数的力学表达式,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望霞危岩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①座滑破坏型W2危岩在天然状况下危岩稳定系数为1.19,属于基本稳定岩体,在饱和状态下,随后缘裂隙充水高度的增加其稳定系数递减;②座倾破坏型W1柱状危岩易在37.5m处折断,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大致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岩 软硬互层 破坏模式 稳定性计算方法 长江三峡
下载PDF
一种软硬互叠岩层钻孔灌注桩钻进技术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睦峰 彭振斌 +1 位作者 王建军 彭文祥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109-1115,共7页
结合某桥梁的工程地质特征,运用泥浆护壁机理和粉砂质泥岩的水敏特性,通过室内试验确定泥浆的配合比,并选用阴离子型、相对分子质量为(300~500)万、水解度为30%的聚丙烯酰胺为絮凝剂来调制泥浆;根据滚刀的碎岩机理,探讨单把滚刀切削力... 结合某桥梁的工程地质特征,运用泥浆护壁机理和粉砂质泥岩的水敏特性,通过室内试验确定泥浆的配合比,并选用阴离子型、相对分子质量为(300~500)万、水解度为30%的聚丙烯酰胺为絮凝剂来调制泥浆;根据滚刀的碎岩机理,探讨单把滚刀切削力和比能与刀间距的变化规律,并对滚刀破岩点侵深轨迹进行分析计算,在此基础上提出1种新的组合滚刀的布置方法;采用大扭矩动力头液压钻机配组合式滚刀钻头钻进的施工工艺,改进常规的气举反循环排渣方式,总结回次钻进技术方法,得出一套适应该地层的钻压、转速和小时进尺等工艺技术参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硬互叠岩层 灌注桩 钻进技术
下载PDF
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盾构隧洞开挖面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3
18
作者 闫军涛 胡潇 刘波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3-230,I0003-I0010,共16页
为研究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盾构隧洞开挖面破坏形式、确定开挖面极限支护力最小值,引入弹性模量比的概念,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开挖面前方上下土(岩)层弹性模量比对开挖面破坏的影响;对三维梯形楔形体模型进行改进,基于刚体极限平衡原理,... 为研究上软下硬复合地层盾构隧洞开挖面破坏形式、确定开挖面极限支护力最小值,引入弹性模量比的概念,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开挖面前方上下土(岩)层弹性模量比对开挖面破坏的影响;对三维梯形楔形体模型进行改进,基于刚体极限平衡原理,提出考虑孔隙水压力条件下的部分梯形楔形体模型,并将该计算模型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对比Terzaghi松动土压力理论和三维松动土压力理论对极限支护力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开挖面前方上下土(岩)体弹性模量比对开挖面破坏有一定影响;2)提出的部分梯形楔形体模型计算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较好;3)采用三维松动土压力理论计算盾构隧洞开挖面上覆土压力,和部分梯形楔形体模型计算上软下硬地层盾构隧洞开挖面极限支护力最小值相对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洞 上软下硬地层 上覆土压力 部分梯形楔形体模型 极限支护力
下载PDF
软硬互层岩体采场底板的应力分布及破坏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黄琪嵩 程久龙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S1期36-42,共7页
考虑底板岩体分层特性,将采场底板视为弹性层状半无限平面体,采用传递矩阵法建立层状底板的应力计算模型。用Matlab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求解得到不同分层深度处的底板应力分布,根据Mohr-Coulomb准则判断底板塑性区分布。新建模型考虑... 考虑底板岩体分层特性,将采场底板视为弹性层状半无限平面体,采用传递矩阵法建立层状底板的应力计算模型。用Matlab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求解得到不同分层深度处的底板应力分布,根据Mohr-Coulomb准则判断底板塑性区分布。新建模型考虑了不同底板岩性及其组合条件,理论计算得到的底板破坏深度比传统方法更符合实际,建立不同的软硬互层采场底板模型,分析了岩体的软硬性质对采场底板应力分布和破坏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硬岩底板对支承压力具有降低和扩散作用,降低作用减小了底板深处应力,有效地抑制了采场底板破坏深度;扩散作用加大了下卧岩层的应力影响范围,导致下卧岩层破坏范围增加,软岩底板由于其承载能力弱,会加剧底板应力的集中程度,导致底板岩层的破坏深度和范围都大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分布 传递矩阵 软硬互层 底板破坏特征 FOURIER变换
下载PDF
软硬相间岩层中地下厂房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罗先启 葛修润 郑宏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7-299,308,共4页
对软硬相间岩层中地下厂房进行稳定性分析,既要考虑岩石的软弱性质,又要考虑岩石的脆性。本文分别采用弹塑脆性理论和弹塑性理论对某地下厂房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软硬相间岩层中地下厂房的稳定性分析,如果仅考虑其弹塑性性质,... 对软硬相间岩层中地下厂房进行稳定性分析,既要考虑岩石的软弱性质,又要考虑岩石的脆性。本文分别采用弹塑脆性理论和弹塑性理论对某地下厂房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软硬相间岩层中地下厂房的稳定性分析,如果仅考虑其弹塑性性质,其结果是偏危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塑脆性理论 软硬相间岩体 地下厂房 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