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oss the chasm from the immediate execution of death penalty to the death sentence with a reprieve --- Interpretation of the "not to execute immediately"
1
作者 Xiao Yuqin 《International English Education Research》 2015年第1期57-60,共4页
Retaining the death penalty and strict restricting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eath penalty is now a basic criminal policy in China, and from the judicial level, the key to the restriction of the death penalty is to study... Retaining the death penalty and strict restricting the application of the death penalty is now a basic criminal policy in China, and from the judicial level, the key to the restriction of the death penalty is to study what lenient sentencing discretion the criminal has to constitute "not to execute immediately" when he has reached the standard of the immediate execution of the death penalty, to cross the chasm from the immediate execution of the death penalty to the death sentence with a reprieve. The basic process of the sentencing is to establish a baseline punishment on the basis of the social harmfulness of the activities of the criminal, and then measure the profits and losses according to the offender's personal danger. Therefore, although the social harmfulness of the activities of the criminal reaches the standard of the "most heinous crimes",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the fault of the victim, active compensation for the victim, and the motives of the small blames and other lenient sentencing discretions, the criminal's danger has not reached the degree of "flagrance". Apply the death sentence with a two-year reprieve and even the life imprisonment generally. If there are some strict sentencing discretions, such as "the crime means is extremely cruel", carefully consider the use of the immediate execution of the death penalty. Under the circumstances of the concurrence of the sentencing, carry on the overall consideration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measurement of various circumstances of the sentenc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mit the immediate execution of the death penalty the discretionary circumstances of sentencing individualization of the criminalpenalty
下载PDF
再论死刑立即执行的适用标准——以药家鑫案与李昌奎案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何显兵 陈玥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8-14,共7页
死刑是对人彻底的伦理否定,因而其适用标准应当受到正义与人道价值的约束。按照等量正义观,死刑立即执行只能适用于有预谋地杀害无过错的被害人的故意杀人案件;按照人道价值观,死刑立即执行只能适用于彻底表现为伦理恶的被告人。自首表... 死刑是对人彻底的伦理否定,因而其适用标准应当受到正义与人道价值的约束。按照等量正义观,死刑立即执行只能适用于有预谋地杀害无过错的被害人的故意杀人案件;按照人道价值观,死刑立即执行只能适用于彻底表现为伦理恶的被告人。自首表明被告人有悔罪表现或者至少其停止继续实施犯罪,因而对自首的被告人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一般不能得到人道价值的支持。舆论常常将被告人扭曲为"公众妖魔"进而强化道德恐慌,容易沦为乌合之众的民粹主义。明确死刑立即执行的适用标准,可以建立司法与民粹主义有效的隔离墙与防御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立即执行 适用标准 正义 人道 公众妖魔
下载PDF
死刑复核程序之立法完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金文彤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1-46,共6页
在我国刑事诉讼法面临再修改之际,死刑复核程序的改革和完善已势在必行。死刑复核程序之立法完善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死刑核准权下放导致部分案件二审程序与死刑复核程序合二为一、死刑适用标准混乱、立法无序并剥夺和限制了当事人的程... 在我国刑事诉讼法面临再修改之际,死刑复核程序的改革和完善已势在必行。死刑复核程序之立法完善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死刑核准权下放导致部分案件二审程序与死刑复核程序合二为一、死刑适用标准混乱、立法无序并剥夺和限制了当事人的程序权利,应将死刑核准权收回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死刑复核方式应修改为赋予被告人律师辩护权,书面审理、凡有争议的案件应采取书面审理与设置听证程序相结合方式;死刑复核范围应采取法官全面审查与针对控辩方提出异议内容进行审理相结合;复核死刑立即执行案件不规定具体期限,复核死刑缓期执行案件规定具体期限;复核死缓案件无论量刑是否偏轻均不得加重被告人刑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复核程序 死刑核准权 死刑立即执行 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下载PDF
死刑立即执行监督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正鼎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8-121,共4页
死刑立即执行是我国最严重的刑罚,在刑法体系中处于重要的位置。但在其刑罚监督中,仍存在监督主体多元、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监督权定位欠准确明了、监督措施单一、缺乏刚性保障等问题。完善这一重要的刑罚监督,应该从规范监督主体、完... 死刑立即执行是我国最严重的刑罚,在刑法体系中处于重要的位置。但在其刑罚监督中,仍存在监督主体多元、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监督权定位欠准确明了、监督措施单一、缺乏刚性保障等问题。完善这一重要的刑罚监督,应该从规范监督主体、完善死刑交付执行、执行监管、执行变更(中止)、终止执行四个环节的监督内容和措施,以形成监督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 立即执行 监督
下载PDF
死缓定位之转变及实现——从“死刑立即执行的替代措施”到“死刑适用的主要方式” 被引量:1
5
作者 徐永伟 《甘肃理论学刊》 2017年第6期116-122,共7页
在控制死刑的实际执行上,死缓制度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这也被视作我国刑事立法中的创举。但着眼于进一步推进死刑限制适用,死缓制度的功能定位与具体设置都还有改良的空间,应当将死缓定位为"死刑适用的主要方式"而非"... 在控制死刑的实际执行上,死缓制度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这也被视作我国刑事立法中的创举。但着眼于进一步推进死刑限制适用,死缓制度的功能定位与具体设置都还有改良的空间,应当将死缓定位为"死刑适用的主要方式"而非"死刑立即执行的替代措施"。在此定位下,死缓将成为死刑执行的常态,而死刑立即执行则是特殊情形下的例外。在具体操作上,可以通过死缓与死刑立即执行的"地位调换"来促成死缓定位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缓 死刑立即执行 死刑替代措施 刑罚执行
下载PDF
论终身监禁制度入刑的重大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志祥 《中国应用法学》 2019年第3期17-31,共15页
虽然《刑法修正案(九)》所规定的终身监禁制度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其之所以被入刑,是因为其重大意义受到了立法机关的高度重视。在终身监禁制度已根植于我国刑法典并付诸实施的情况下,对其重大意义的充分讨论有利于深入挖掘其价值。终身... 虽然《刑法修正案(九)》所规定的终身监禁制度存在一些问题,但是,其之所以被入刑,是因为其重大意义受到了立法机关的高度重视。在终身监禁制度已根植于我国刑法典并付诸实施的情况下,对其重大意义的充分讨论有利于深入挖掘其价值。终身监禁制度是基于强化死刑缓期执行的刑罚威慑力、加重“生刑”的立法意图而确立的。终身监禁制度入刑有利于贯彻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有利于解决贪污受贿犯罪的死刑内部的不同刑罚措施之间刑罚空当过大的问题,有利于限制死刑的适用。终身监禁的适用客观上替代了部分死刑立即执行的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身监禁制度 死刑缓期执行 死刑立即执行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限制死刑
下载PDF
死刑替代措施的设计方案研究
7
作者 卓一丹 邵超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94-101,共8页
学者们对死刑替代措施概念的界定尚未达成共识,但对其设立目的、设立要求以及方案设计思路等方面已基本达成一致,死刑替代措施的设计方案反映出学者们对死刑替代措施的认识进一步深化的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在现有刑罚体系下,应逐... 学者们对死刑替代措施概念的界定尚未达成共识,但对其设立目的、设立要求以及方案设计思路等方面已基本达成一致,死刑替代措施的设计方案反映出学者们对死刑替代措施的认识进一步深化的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在现有刑罚体系下,应逐步完善并严格贯彻我国的刑罚执行制度,使无期徒刑担当起死刑废止后最严厉的刑罚,实现死刑替代措施的设计方案所追求的效果,无须刻意去寻求一种新的刑罚方法或对无期徒刑进行"过度"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替代措施 无期徒刑 刑罚体系 刑罚执行
下载PDF
“死囚等待”——美国的不立即执行死刑制度及其启示 被引量:6
8
作者 夏勇 吴玲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0-86,173-174,共7页
美国的"死囚等待"是一种不立即执行死刑的制度,起到了防止错杀和减少死刑的作用。"死囚等待"时间过长,是美国司法体制下必要又无奈的代价。我国《刑法》规定的"死缓"亦属于不立即执行死刑制度,也起到了... 美国的"死囚等待"是一种不立即执行死刑的制度,起到了防止错杀和减少死刑的作用。"死囚等待"时间过长,是美国司法体制下必要又无奈的代价。我国《刑法》规定的"死缓"亦属于不立即执行死刑制度,也起到了减少死刑的作用,但该制度不是针对所有死囚,死刑核准后的"立即执行"仍是错杀的温床。面对美国的"死囚等待",我们应取长补短;立足于我国的"死缓",扬长避短;建议扩大我国的不立即执行死刑制度,使其成为死刑判决的救济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 死囚等待 死刑缓期执行 减少死刑
原文传递
死刑适用标准的体系化构造 被引量:49
9
作者 劳东燕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0-190,共21页
当前我国死刑适用的主导思路存在严重缺陷。对刑法第48条第1款应采取以适用死缓为通例、以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为例外的解读方式;该款前句是划定"死刑圈"的标准,后句是进一步适用死刑立即执行的条件。对"罪行极其严重"... 当前我国死刑适用的主导思路存在严重缺陷。对刑法第48条第1款应采取以适用死缓为通例、以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为例外的解读方式;该款前句是划定"死刑圈"的标准,后句是进一步适用死刑立即执行的条件。对"罪行极其严重"应从行为刑法入手来界定,"罪行"的内容包括行为的主客观侧面,但不应包含人身危险性的内容;对"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理解则采取行为人刑法的视角,着眼于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有必要转换思路从正面界定"必须立即执行"。刑法第50条第2款的规范目的是减少死刑立即执行的适用;对该款规定的适用条件,应从人身危险性的角度来解读。适用死刑时有必要采取"普通死缓→死缓限制减刑→死刑立即执行"的思考顺序。在满足"死刑圈"标准的前提下,应以普通死缓为量刑基准,优先考虑其适用;是否适用死缓限制减刑或死刑立即执行,则进一步取决于对人身危险性的评估与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适用 死缓 死缓限制减刑 死刑立即执行 指导案例
原文传递
死缓适用条件设置的四维思考 被引量:12
10
作者 高憬宏 刘树德 《当代法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1-98,共8页
1997年刑法第48条规定的“罪行极其严重”与“不是必须立即执行”是立法者为死缓适用设置的两个必要条件。从立法渊源来看,死缓条件的设置总体上体现了从严格到相对灵活、从具体到相对抽象的演变,从而为司法机关更好地贯彻死刑政策(特... 1997年刑法第48条规定的“罪行极其严重”与“不是必须立即执行”是立法者为死缓适用设置的两个必要条件。从立法渊源来看,死缓条件的设置总体上体现了从严格到相对灵活、从具体到相对抽象的演变,从而为司法机关更好地贯彻死刑政策(特别是坚持少杀)留下较大的裁量空间。从政策依据来看,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死刑政策和国家尊重与保障人权政策为死缓制度的存在提供了基础。在规范含义上,应从社会危害性(包括客观危害和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两个方面来理解“罪行极其严重”。从相关实证资料看,死缓适用条件的掌握不太统一,亟待最高人民法院加强死刑适用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缓适用 罪行极其严重 不是必须立即执行
原文传递
死刑立即执行替代措施的实践与反思 被引量:10
11
作者 时延安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3-192,共10页
死刑立即执行替代措施,是限制死刑立即执行适用的一种立法选择。充分发挥现行刑法中这类措施的作用,对于大幅度减少死刑立即执行适用具有重要意义。现行刑法中死刑立即执行替代措施就是死刑缓期执行,包括一般死缓、限制减刑型死缓以及... 死刑立即执行替代措施,是限制死刑立即执行适用的一种立法选择。充分发挥现行刑法中这类措施的作用,对于大幅度减少死刑立即执行适用具有重要意义。现行刑法中死刑立即执行替代措施就是死刑缓期执行,包括一般死缓、限制减刑型死缓以及终身监禁型死缓。这为目前限制死刑立即执行适用提供了充分的法律资源。不过,限制减刑型死缓和终身监禁型死缓的适用,会导致罪犯实际服刑时间过长,进而会造成一定的人权保障方面的争议和刑罚执行上的难题。有鉴于此,在既有法律框架内,应在制度上进一步完善,使相关规范适用形成合比例性的"阶梯",在积极减少死刑立即执行的同时,尽可能避免负效果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刑立即执行替代措施 死缓 限制减刑 终身监禁
原文传递
论死缓变更执行死刑的条件 被引量:3
12
作者 阴建峰 宋大伟 《刑法论丛》 CSSCI 2016年第3期1-16,共16页
《刑法修正案(九)》第2条对于死缓变更执行死刑条件的修改。虽具重要的立法价值,但也有其制度缺憾。因为“情节恶劣”的表述过于概括、抽象,其限制死缓变更执行死刑的作用有限,而且也与刑法中该术语使用的惯例不符,容易导致误解... 《刑法修正案(九)》第2条对于死缓变更执行死刑条件的修改。虽具重要的立法价值,但也有其制度缺憾。因为“情节恶劣”的表述过于概括、抽象,其限制死缓变更执行死刑的作用有限,而且也与刑法中该术语使用的惯例不符,容易导致误解。应将死缓变更执行死刑的条件进一步提高为“应当被判处死刑的故意犯罪”,以切实有效地避免错杀、误判,更为充分地彰显严格限制与慎重适用死刑之政策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缓 死刑立即执行 变更执行条件 死刑政策
原文传递
终身监禁制度的法律定位与溯及力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志祥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41,共11页
终身监禁是依附于死缓而存在的刑罚措施。《刑法修正案(九)》对终身监禁型死缓的引入,提升了死缓制度的层次性。死缓制度的内部由此呈现出从普通死缓过渡到限制减刑的死缓再到终身监禁型死缓的轻重程度不同的衔接。终身监禁型死缓不属... 终身监禁是依附于死缓而存在的刑罚措施。《刑法修正案(九)》对终身监禁型死缓的引入,提升了死缓制度的层次性。死缓制度的内部由此呈现出从普通死缓过渡到限制减刑的死缓再到终身监禁型死缓的轻重程度不同的衔接。终身监禁型死缓不属于死刑立即执行的替代措施,其应当适用于不符合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条件、判处普通死缓又不能体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犯有重特大贪污受贿罪的犯罪分子。终身监禁的溯及力问题实际上是终身监禁是否死刑立即执行的替代措施问题的延伸。在原本应当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情况下,不应当承认终身监禁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身监禁 死刑缓期执行 死刑立即执行 替代措施 溯及力
原文传递
论贪污受贿犯罪的死刑适用标准——以贪污贿赂刑事案件司法解释第4条为视角的展开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志祥 单奕铭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5-103,共9页
《刑法修正案(九)》确立的终身监禁制度,适用于因实施贪污受贿犯罪而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解释》第4条对贪污受贿犯罪的死刑适用标准进行了细化。《刑法》第48条第1款规定的"罪行极其严重"是适用死刑的一般标准,... 《刑法修正案(九)》确立的终身监禁制度,适用于因实施贪污受贿犯罪而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犯罪分子。《解释》第4条对贪污受贿犯罪的死刑适用标准进行了细化。《刑法》第48条第1款规定的"罪行极其严重"是适用死刑的一般标准,而非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标准。将《解释》第4条第1款的规定解读为是对贪污受贿犯罪判处死刑立即执行标准的规定的观点,经不起学理的推敲,与《刑法》第48条第1款的应有解读逻辑相背离,容易导致轻重不同的刑罚之间的混淆。将《解释》第4条第1款解读为关于适用死刑的一般标准的规定,可以与对《刑法》第48条第1款的应有解读逻辑相呼应,且不会混淆轻重不同的刑罚之间的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贪污受贿犯罪 死刑适用标准 罪行极其严重 死刑立即执行 死刑缓期执行 终身监禁
原文传递
终身监禁:从宽制度抑或从严制度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志祥 单奕铭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6-61,共6页
终身监禁制度是附属于死缓的刑罚措施,认为终身监禁制度的确立使得贪污受贿犯罪的处罚得以从宽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终身监禁型死缓的刑罚强度比死刑立即执行轻,比普通死缓重。终身监禁制度是一种针对贪污受贿犯罪新增的死刑措施,而不... 终身监禁制度是附属于死缓的刑罚措施,认为终身监禁制度的确立使得贪污受贿犯罪的处罚得以从宽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终身监禁型死缓的刑罚强度比死刑立即执行轻,比普通死缓重。终身监禁制度是一种针对贪污受贿犯罪新增的死刑措施,而不是死刑立即执行的替代措施。终身监禁制度是基于弥补贪污受贿犯罪刑罚力度上的空当而确立的。终身监禁制度的确立使得贪污受贿犯罪的刑罚变得更加严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身监禁 从宽制度 从严制度 死刑立即执行的替代措施
原文传递
故意杀人罪死刑适用的影响因素研究——以296份死刑复核裁定书为观察对象
16
作者 单奕铭 单碧霄 《刑法论丛》 2021年第2期130-156,共27页
通过对296份故意杀人罪名的死刑复核裁定书的分析表明,在具体的死刑适用上,犯罪性质、犯罪情节、犯罪手段、犯罪后果等犯罪客观方面的因素比犯罪动机、犯罪人的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等犯罪主观方面的因素影响更大。通过死刑立即执行与... 通过对296份故意杀人罪名的死刑复核裁定书的分析表明,在具体的死刑适用上,犯罪性质、犯罪情节、犯罪手段、犯罪后果等犯罪客观方面的因素比犯罪动机、犯罪人的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等犯罪主观方面的因素影响更大。通过死刑立即执行与死刑缓期执行的比较,犯罪导致的死亡人数对死刑结果有显著影响,而法定、酌定的从轻情节通常被综合考虑。部分案件中,对被害人家属的经济赔偿对死刑结果有影响。在政策层面,案件性质与被害人过错对死刑结果有影响。社会舆论、死刑民意是影响死刑结果的潜在因素。死刑立即执行与死刑缓期执行的界限问题,须从立法、司法两方面予以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意杀人罪 死刑复核 死刑立即执行 死刑缓期执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