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酉阳杂俎》中的纺织服装探析
1
作者 李龙 王燕 《服饰导刊》 2023年第3期22-30,共9页
《酉阳杂俎》蕴含着丰富的纺织信息,可作为纺织技术史文献的佐证,却因其志怪小说之故,没有得到学界的系统关注。文章对《酉阳杂俎》中纺织服装的相关信息、相应的考古实物、其他相关文献进行三维互证分析,以期厘清《酉阳杂俎》中纺织服... 《酉阳杂俎》蕴含着丰富的纺织信息,可作为纺织技术史文献的佐证,却因其志怪小说之故,没有得到学界的系统关注。文章对《酉阳杂俎》中纺织服装的相关信息、相应的考古实物、其他相关文献进行三维互证分析,以期厘清《酉阳杂俎》中纺织服装信息。研究认为:蜀葵到北宋后才用于纺织,采用“沤渍法”将纤维脱胶,但由于纤维产出率较低因此并未得到推广;《酉阳杂俎》中所记载的皇后采桑钩乃为皇后亲蚕礼中所使用的采桑工具,皇后主持亲蚕礼以勉励天下女子勤于纺织;《酉阳杂俎》中“刻毡为形”之“刻毡”指用缂毛工艺加工毡毯,在毛毡上缂织神灵画像用于祭祀的方法,与突厥人游牧生活相适应;“巨蚕缫丝”传说其背后的社会因素反映出古代社会农桑之重要性;脂衣柰最初产于西北甘肃地带,可作为植物染料染衣;“绁布”为西州时期吐鲁番棉花的别称,此地虽为我国最早植棉之地,但由于价格与品种因素并未使棉花广泛种植于中原;“鬼皂荚”因含胰皂质,捣碎加水即可洗衣;道服在服饰、形制和服色方面彰显中华文化内涵,被称为“中华之衣”;“具服”也称为“朝服”,以朝服差异区分官员等级;公服因其省略了朝服中繁琐的挂饰,故又名“省服”;唐代“品色服”将颜色作为官员评级标志,其中四五品官员着“绯服”;冕服制度始于周朝延续至明朝,体现封建社会严苛的等级秩序;“衮衣”所绣金龙起源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时期,在封建社会演变为帝王的象征;《酉阳杂俎》中的“弁服韎韐”为武士祭服,指韦弁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酉阳杂俎 蜀葵 皇后采桑钩 刻毡 绁布 官服
下载PDF
蜀葵子不同提取部位的消炎平喘作用初步研究
2
作者 阿依谢姆古丽·合力力 乃比江·麦图荪 +3 位作者 喀力比努尔·吾拉木 买买提·努尔合提 买买提江·阿布都瓦克 波拉提·马卡比力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3年第5期45-49,74,共6页
探究蜀葵子不同提取部位的消炎、镇痛及平喘作用,并筛选最佳药效部位。该研究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模型,冰醋酸致扭体反应和卵蛋白雾化吸入致哮喘模型,分别干预蜀葵子不同提取部位,用HE染... 探究蜀葵子不同提取部位的消炎、镇痛及平喘作用,并筛选最佳药效部位。该研究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模型,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模型,冰醋酸致扭体反应和卵蛋白雾化吸入致哮喘模型,分别干预蜀葵子不同提取部位,用HE染色对肺组织进行染色并以肺组织炎症评分评价哮喘试验中的气道炎症和重塑,以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4、IL-5、TNF-α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评价蜀葵子不同提取部位的消炎、镇痛及平喘作用。实验结果表明,25%乙醇部位对二甲苯致耳廓肿胀和冰醋酸致扭体次数的抑制作用最佳,抑制率分别为62.1%和5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5%、50%、75%乙醇部位均能降低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25%乙醇部位对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的抑制作用最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卵蛋白致哮喘模型中,模型组肺组织炎症评分高于空白组,25%乙醇部位明显抑制血清中IL-4和TNF-α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乙醇部位明显抑制IL-5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该研究结果对蜀葵子的镇痛、抗炎及其平喘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葵子 平喘 抗炎 镇痛
下载PDF
重金属镉胁迫对蜀葵、二月蓝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毒害效应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白瑞琴 晁公平 +2 位作者 孙华 樊明寿 孙振元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4-138,共5页
重金属镉是环境中最普遍和危害性较强的重金属,其首先会对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产生伤害。以镉为试验胁迫因子,采用发芽试验研究重金属镉对蜀葵、二月蓝种子萌芽及幼苗生长的毒害效应。结果表明:镉处理液对蜀葵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无影... 重金属镉是环境中最普遍和危害性较强的重金属,其首先会对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产生伤害。以镉为试验胁迫因子,采用发芽试验研究重金属镉对蜀葵、二月蓝种子萌芽及幼苗生长的毒害效应。结果表明:镉处理液对蜀葵种子发芽率、发芽势无影响,但高浓度镉处理液却显著降低二月蓝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低浓度镉对蜀葵、二月蓝种子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幼苗长度没有影响,随镉浓度的升高,蜀葵、二月蓝种子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幼苗长度都显著降低,具有明显的浓度效应。高浓度镉对蜀葵、二月蓝萌发后幼苗形态建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镉对二月蓝种子萌发的毒害较蜀葵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葵 二月蓝 萌发 生长 重金属 胁迫 毒害
下载PDF
蜀葵花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被引量:23
4
作者 冯育林 徐丽珍 +1 位作者 杨世林 邹忠梅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610-1612,共3页
目的研究蜀葵Althaea rosea花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用各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解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银椴苷(tiliroside,Ⅰ)、柚皮素(naringenin,Ⅱ)、茴香酸(anisic acid,Ⅲ)、肉桂... 目的研究蜀葵Althaea rosea花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用各种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解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银椴苷(tiliroside,Ⅰ)、柚皮素(naringenin,Ⅱ)、茴香酸(anisic acid,Ⅲ)、肉桂酸(cinnamic acid,Ⅳ)、香豆酸(p-coumaric acid,Ⅴ)、阿魏酸(ferulic acid,Ⅵ)、水杨酸(salicylic acid,Ⅶ)、正二十九烷(nonacosane,Ⅷ)、β-谷甾醇(β-sitosterol,Ⅸ)、胡萝卜苷(daucosterol,Ⅹ).结论化合物Ⅰ~Ⅳ、Ⅵ~Ⅷ、Ⅹ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其中化合物Ⅲ、Ⅳ、Ⅷ、Ⅹ为首次从蜀葵属中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葵花 银椴苷 茴香酸
下载PDF
维药蜀葵花化学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Ⅰ)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祎 陈秋 +3 位作者 刘丽丽 邓屾 瞿璐 王涛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35-341,共7页
目的扩大维药蜀葵花(Althaea rosea(Linn.)Cavan.)的药用资源。方法采用正相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手段对蜀葵花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与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蜀葵花体积分数95%... 目的扩大维药蜀葵花(Althaea rosea(Linn.)Cavan.)的药用资源。方法采用正相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手段对蜀葵花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与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蜀葵花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单体成分,分别鉴定为东莨菪内酯(scopoletin,1)、3,5,7-三羟基色原酮(3,5,7-trihydroxychromone,2)、反式咖啡酸(trans-caffeic acid,3)、4-hydroxy-3-methoxycinnamyl-β-D-glucopyranoside(4)、3,4-dime-thoxycinnamyl-β-D-glucopyranoside(5)、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6)、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7)、4-O-β-D-吡喃葡萄糖氧基苯甲酸(4-O-β-D-glucopyranosylbenzoate,8)、对羟基苯甲酸-β-D-吡喃葡萄糖酯苷(p-hydroxybenzoyl-β-D-glucopyranoside,9)、4-methoxybenzyl-β-D-glucopyranoside(10)、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11)、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3,5-di-methoxy-4-hydroxy benzoic acid,12)、腺苷(adenosine,13)和1H-吲哚-3-羧酸(1H-indole-3-carboxylic acid,14)。结论化合物2、4~6、8~10和14为首次从蜀葵属中分离得到,3、11和13为首次从蜀葵中分离得到,并首次报道了化合物5的核磁共振波谱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葵花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下载PDF
蜀葵花紫红色素的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孙健 彭子模 蒋跃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6-71,共6页
本文以蜀葵(Althaearosea(L.)Cavan.)紫红色花瓣为实验材料,从光、热、pH值、氧化介质、还原介质、蔗糖、食盐、防腐剂和金属离子等方面对色素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分析了色素粗成分及有害微量元素的含量,同时对色素的食用安全性进行了小... 本文以蜀葵(Althaearosea(L.)Cavan.)紫红色花瓣为实验材料,从光、热、pH值、氧化介质、还原介质、蔗糖、食盐、防腐剂和金属离子等方面对色素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分析了色素粗成分及有害微量元素的含量,同时对色素的食用安全性进行了小鼠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该色素属于花色苷类,耐光性好;但抗H2O2、Na2SO3较差,具有一定的耐热性;维生素C可起增色作用;食品基质蔗糖、食盐,防腐剂苯甲酸钠及多数金属离子对该色素的稳定性无不良影响,但Fe3+、Fe2+、Cu2+、Pb2+、Sn2+对色素具有不利的影响。经有害微量元素测定及毒理学实验,说明该色素可作为天然功能型色素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葵 色素 稳定性 花色苷
下载PDF
提高蜀葵天然色素稳定性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孙健 彭子模 +2 位作者 彭宏祥 李进 付瑶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75-279,共5页
以蜀葵(Althaea rosea(L.)Cavan.)紫红色花瓣为试材,通过溶剂浸提、柱层析纯化得到蜀葵花紫红色素;着重探讨了采用食品添加剂作为该色素稳定剂的方法,通过稳定剂预选、组合及各组分用量的分析研究,最终确定稳定剂的最佳配方;同时研究了... 以蜀葵(Althaea rosea(L.)Cavan.)紫红色花瓣为试材,通过溶剂浸提、柱层析纯化得到蜀葵花紫红色素;着重探讨了采用食品添加剂作为该色素稳定剂的方法,通过稳定剂预选、组合及各组分用量的分析研究,最终确定稳定剂的最佳配方;同时研究了加入稳定剂后,常见商品货架期稳定性影响因子,如温度、自然光、紫外光等对该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发现:稳定剂配方以0.02%乳酸+0.05%半胱氨酸+0.04%苯甲酸的组合为最佳;加入稳定剂后,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该色素对温度和自然光及紫外光的耐受性,可以适当延长该色素产品的货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葵 色素 稳定剂 稳定性
下载PDF
盐分胁迫对4种花卉种子萌发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许桂芳 刘明久 黄小玲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9-41,共3页
以黑心菊、金鸡菊、翠菊、蜀葵4种花卉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NaCl和Na2SO4复盐溶液处理下种子及幼苗的耐盐性,并观察其相对发芽率、根长、简易活力指数、综合效应。结果表明:耐盐性最强的是金鸡菊,其耐盐半致死浓度和耐盐极限浓度高达... 以黑心菊、金鸡菊、翠菊、蜀葵4种花卉种子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NaCl和Na2SO4复盐溶液处理下种子及幼苗的耐盐性,并观察其相对发芽率、根长、简易活力指数、综合效应。结果表明:耐盐性最强的是金鸡菊,其耐盐半致死浓度和耐盐极限浓度高达1.4%;其次为翠菊,耐盐半致死浓度为0.6%,耐盐极限浓度为1.2%;耐盐力中等的是蜀葵,其耐盐半致死浓度为0.4%,耐盐极限浓度为1.2%;耐盐性最差的是黑心菊,耐盐半致死浓度为0.4%,耐盐极限浓度为1.0%。简易活力指数可以作为种子萌发期间耐盐性的鉴定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心菊 金鸡菊 翠菊 蜀葵 种苗 耐盐性
下载PDF
蜀葵种油的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学杰 程传格 李法曾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58-59,共2页
The seed oil from \%Althaea rosea \%(L.) Caven was extracted with Hexane. After saponification and formation, the oil was determined by Capillary GC\|MS. 16 compounds have been determined and its unsaturation is 72.59... The seed oil from \%Althaea rosea \%(L.) Caven was extracted with Hexane. After saponification and formation, the oil was determined by Capillary GC\|MS. 16 compounds have been determined and its unsaturation is 72.59%. Among them the content of linoleic acid is 69.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葵 蜀葵种油 脂肪酸 组成 色谱-质谱分析
下载PDF
维药蜀葵花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Ⅱ)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祎 陈秋 +3 位作者 晁利平 史文中 刘艳霞 王涛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81-684,694,共5页
目的对维药蜀葵花(Althaea rosea(Linn.)Cavan.)的化学成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方法采用正相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与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蜀葵花体... 目的对维药蜀葵花(Althaea rosea(Linn.)Cavan.)的化学成分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方法采用正相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理化性质与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结果从蜀葵花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黄酮类单体成分,分别鉴定为槲皮素(quercetin,1)、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2)、槲皮素-3-O-(6″-O-反式对香豆酰基)-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3-O-(6″-O-trans-p-coumaroyl)-β-D-glucopyranoside,3)、槲皮素-3-O-芸香糖苷(quercetin 3-O-rutinoside,4)、槲皮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7-O-β-D-glucopyranoside,5)、槲皮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quercetin 4'-O-β-D-glucopyranoside,6)、槲皮素-3'-甲氧基-3-O-芸香糖苷(quercetin 3'-methoxy-3-O-β-D-rutinoside,7)、杨梅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myri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8)和芹菜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apigenin-4'-O-β-D-glucopyranoside,9)。结论化合物3、7、9为首次从蜀葵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为首次从蜀葵花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葵花 化学成分 黄酮 结构鉴定
下载PDF
蜀葵花中的一个新黄酮苷 被引量:4
11
作者 冯育林 李贺然 +2 位作者 李云秋 徐丽珍 杨世林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15-416,共2页
目的研究产于新疆的蜀葵花化学成分,为蜀葵花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不同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用波谱及化学的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的化合物鉴定为木犀草素4'-O-β-D-6"-乙酰基吡喃葡萄糖苷。结论该化合物为... 目的研究产于新疆的蜀葵花化学成分,为蜀葵花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不同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用波谱及化学的方法确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的化合物鉴定为木犀草素4'-O-β-D-6"-乙酰基吡喃葡萄糖苷。结论该化合物为新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葵 黄酮苷 木犀草素4'-O-β-D-6"-乙酰基吡喃葡萄糖苷
下载PDF
蜀葵花总黄酮正交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秋 吴春华 +3 位作者 葛丹丹 陈玥 王涛 张祎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8期35-37,共3页
目的:研究蜀葵花总黄酮提取工艺及含量测定的最佳方法。方法:利用比色法测定蜀葵花中总黄酮含量,以总黄酮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利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及提取温度对蜀葵花总黄酮提取工艺的影响。同时,比较不... 目的:研究蜀葵花总黄酮提取工艺及含量测定的最佳方法。方法:利用比色法测定蜀葵花中总黄酮含量,以总黄酮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利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及提取温度对蜀葵花总黄酮提取工艺的影响。同时,比较不同测定方法所测得的结果。结果:蜀葵花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为60%、料液比为1:12、提取时间为2h、提取温度为90℃。不同测定方法测定的结果差异不大。结论:醋酸-醋酸钠缓冲溶液和AlCl3显色的方法及提取工艺简单、稳定、可行,为蜀葵花总黄酮的开发应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葵花 总黄酮 正交实验
下载PDF
重金属铅对蜀葵、二月蓝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毒害效应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白瑞琴 韩蕾 +2 位作者 李燕 孙振元 樊明寿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共5页
铅是环境中最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其危害性较强。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容易受到铅的毒害。以铅为试验胁迫因子,采用发芽试验研究重金属铅对蜀葵、二月蓝种子萌芽及幼苗生长的毒害效应。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铅对蜀葵、二月蓝种子萌发... 铅是环境中最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其危害性较强。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容易受到铅的毒害。以铅为试验胁迫因子,采用发芽试验研究重金属铅对蜀葵、二月蓝种子萌芽及幼苗生长的毒害效应。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铅对蜀葵、二月蓝种子萌发没有影响。随着铅浓度的增加,其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降低,幼苗长度减小,严重时幼苗变褐、死亡。铅对蜀葵、二月蓝萌发后幼苗形态建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葵 二月蓝 萌发 生长 毒害
下载PDF
NAT对植物生长及生理活性调控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萍 姜丽娜 +2 位作者 朱广慧 李金亭 尚玉磊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89-192,共4页
以新合成的 N- (1-萘乙酰基 ) - N′- (4 -氨替吡啉基 )硫脲 (NAT)配制成不同浓度 (10、2 0、50mg.L-1)的水溶液 ,对大田扬花期小麦进行叶面喷洒和蜀葵叶片扦插基部的浸泡处理 ,并在分别含有 0 .1mg.L-1NAT与 NAA的培养基中对护颖分化... 以新合成的 N- (1-萘乙酰基 ) - N′- (4 -氨替吡啉基 )硫脲 (NAT)配制成不同浓度 (10、2 0、50mg.L-1)的水溶液 ,对大田扬花期小麦进行叶面喷洒和蜀葵叶片扦插基部的浸泡处理 ,并在分别含有 0 .1mg.L-1NAT与 NAA的培养基中对护颖分化期的小麦幼穗进行离体培养。测定了处理后小麦灌浆后期旗叶的生理指标 ,统计测量了扦插生根的效果 ,并观察记录了幼穗培养再分化的情况。结果表明 ,NAT可有效的延缓小麦旗叶的衰老 ,促进蜀葵叶柄的扦插生根和促进小麦幼穗离体培养的再分化作用。其效果比 NAA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T 植物生长调节剂 生物活性 调控作用
下载PDF
蜀葵花蜜成分与虫媒传粉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群 包琎龙 +2 位作者 王学英 陈旭辉 阮成江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90-194,共5页
蜀葵(Althaea rosea)是我国一种重要的传统花卉,其花具有雌雄异熟和雌雄异位两种特征,柱头能发生弯曲与自身花粉接触,存在潜在的延迟自交。为了检测蜀葵花蜜成分和观察访花昆虫的访花行为,在自然居群内观察蜀葵花期物候、访花昆虫种类... 蜀葵(Althaea rosea)是我国一种重要的传统花卉,其花具有雌雄异熟和雌雄异位两种特征,柱头能发生弯曲与自身花粉接触,存在潜在的延迟自交。为了检测蜀葵花蜜成分和观察访花昆虫的访花行为,在自然居群内观察蜀葵花期物候、访花昆虫种类及主要访花昆虫的访花行为,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其花蜜的主要成分和含量。结果表明,蜀葵每株每天开放0~40朵花,平均具有23朵处于不同发育时期的花。蜀葵的花朵在开花前分泌花蜜,单花花期内花蜜分泌呈单峰曲线。花蜜含糖量为8.41%,共检测出14种氨基酸。访花昆虫13种,主要为意大利蜂(Apis mellifera),其访花频率与花开放时间和花蜜分泌的高峰时间一致。意大利蜂在同一植株上访花数超过1朵的访问比例约占66.04%。蜀葵内同株异花传粉导致的双亲近交不可避免,两性花中的雌雄异熟和雌雄异位的适应意义可能主要是避免雌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葵 花期物候 花蜜成分 访花频率 同株异花传粉
下载PDF
药用植物蜀葵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鹏元 韩凤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8期17241-17243,共3页
对药用植物蜀葵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为蜀葵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蜀葵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小RNA深度测序技术分析西瓜花叶病毒蜀葵分离物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丽 于沛侠 +4 位作者 齐永红 裴燕妮 咸珅 王德富 牛颜冰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24-332,共9页
蜀葵病毒病害的发生对其生长造成严重影响,明确蜀葵病毒病害的种类及变异进化对蜀葵病毒病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小RNA深度测序技术对具有明显脉明、花叶症状的蜀葵叶片进行鉴定。结果发现,感病蜀葵被西瓜花叶病毒(Watermelon mosa... 蜀葵病毒病害的发生对其生长造成严重影响,明确蜀葵病毒病害的种类及变异进化对蜀葵病毒病害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小RNA深度测序技术对具有明显脉明、花叶症状的蜀葵叶片进行鉴定。结果发现,感病蜀葵被西瓜花叶病毒(Watermelon mosaic virus, WMV)、锦葵脉明病毒(Mala vein cleaning virus, MVCV)和一种新的RNA病毒[暂命名为蜀葵病毒1号(Althaea rosea virus1, ArV1)]所侵染。为进一步明确WMV蜀葵分离物(WMV-Tg)的进化关系,对病毒WMV-Tg全基因组进行扩增,获得全长为10 046个核苷酸序列(nt)。序列分析结果显示,WMV-Tg与已报道的WMV分离物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为83.3%~90.2%。系统进化关系表明,WMV-Tg与WMV-Pg聚为一簇,亲缘关系最近。对蜀葵WMV-Tg来源的小RNA(WMV-derived small interfering RNAs, WMV-vsiRNAs)的长度分布、5′碱基偏好性、极性分布以及热点区分布的分析,有助于加深对WMV-vsiRNAs的了解,并为进一步研究病毒来源的小RNA(virus-derived small interfering RNAs, vsiRNAs)在抗病毒防御中的功能,以及为蜀葵病毒病的防治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葵 西瓜花叶病毒 小RNA深度测序
下载PDF
柱前衍生化HPLC测定蜀葵子脂肪油中5种脂肪酸含量 被引量:4
18
作者 吴皓东 李燕 +1 位作者 王莹 周晓英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79-482,共4页
目的用HPLC测定蜀葵子脂肪油中脂肪酸的含量。方法以2-溴苯乙酮为衍生化试剂,三乙醇胺为相转移催化剂,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检测波长244 nm,以甲醇∶水(93.5∶6.5)为流动相等梯度洗脱,柱温35℃,流速0.9 ml... 目的用HPLC测定蜀葵子脂肪油中脂肪酸的含量。方法以2-溴苯乙酮为衍生化试剂,三乙醇胺为相转移催化剂,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检测波长244 nm,以甲醇∶水(93.5∶6.5)为流动相等梯度洗脱,柱温35℃,流速0.9 ml/min,同时测定5种脂肪酸,建立蜀葵子脂肪油中脂肪酸含量测定的方法。结果α-亚麻酸线性范围为0.0075~0.077μg(r=0.9999),亚油酸为0.212~2.125μg(r=0.9998),棕榈酸为0.135~1.354μg(r=0.9996);油酸为0.117~1.175μg(r=0.9996),硬脂酸为0.0406~0.406μg(r=0.9999)。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2.82%、101.73%、97.82%、101%和102.26%,RSD值分别为1.28%、1.16%、0.99%、1.09%和1.75%。结论该法稳定性、重现性好,定量准确,可作为蜀葵子脂肪油中脂肪酸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葵子脂肪油 脂肪酸 高效液相色谱 柱前衍生化
下载PDF
蜀葵紫红色素及其理化性质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健 彭子模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0-32,共3页
研究了蜀葵(AlthaearoseaL.Cavan.)紫红色素的提取纯化工艺、理化性质。实验以蜀葵紫红色花瓣为材料,采用溶剂浸提法、硅胶柱层析法对色素进行提取纯化,效果较好。利用光谱扫描对该色素进行理化性质鉴定时发现:该色素属于花色苷类色素;... 研究了蜀葵(AlthaearoseaL.Cavan.)紫红色素的提取纯化工艺、理化性质。实验以蜀葵紫红色花瓣为材料,采用溶剂浸提法、硅胶柱层析法对色素进行提取纯化,效果较好。利用光谱扫描对该色素进行理化性质鉴定时发现:该色素属于花色苷类色素;色素耐光性好;耐氧化性、耐还原性较差;对热有一定的耐受性;防腐剂及多数金属离子对色素的稳定性无不良影响;但Fe3+、Fe2+、Cu2+、Pb2+、Sn2+对色素具有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葵 色素 提取 性质 花色苷
下载PDF
^(60)Co-γ射线对蜀葵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斯建 赵印泉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38-41,共4页
用60Co-γ射线辐射蜀葵干种子,在恒温培养箱中和温室条件下测定其发芽情况,结果表明,蜀葵种子在辐照后其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和出苗率均受到抑制,与辐射剂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出现最大发芽数的时间延迟,幼苗株高随着辐射剂量增加降... 用60Co-γ射线辐射蜀葵干种子,在恒温培养箱中和温室条件下测定其发芽情况,结果表明,蜀葵种子在辐照后其发芽率、发芽势、活力指数和出苗率均受到抑制,与辐射剂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出现最大发芽数的时间延迟,幼苗株高随着辐射剂量增加降低。辐照处理后种子在恒温培养条件下的萌发力高于温室,较后者提前达到最大发芽天数,且幼苗株高较高,成苗率较大。种子的半致死剂量在恒温条件下和温室栽培条件下分别为82.65 Gy和59.55 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葵种子 60Co-γ射线 发芽势 发芽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