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3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trategy for lightweight designing of a railway vehicle car body including composite material and dynamic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1
作者 Alessio Cascino Enrico Meli Andrea Rindi 《Railway Engineering Science》 2023年第4期340-350,共11页
Rolling stock manufacturers are finding structural solutions to reduce power required by the vehicles,and the lightweight design of the car body represents a possible solution.Optimization processes and innovative mat... Rolling stock manufacturers are finding structural solutions to reduce power required by the vehicles,and the lightweight design of the car body represents a possible solution.Optimization processes and innovative materials can be combined in order to achieve this goal.In this framework,we propose the redesign and optimization process of the car body roof for a light rail vehicle,introducing a sandwich structure.Bonded joint was used as a fastening system.The project was carried out on a single car of a modern tram platform.This preliminary numerical work was developed in two main steps:redesign of the car body structure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innovated system.Objective of the process was the mass reduction of the whole metallic structure,while the constraint condition was imposed on the first frequency of vibration of the system.The effect of introducing a sandwich panel within the roof assembly was evaluated,focusing on the mechanical and dynamic performances of the whole car body.A mass saving of 63%on the optimized components was achieved,corresponding to a 7.6%if compared to the complete car body shell.In addition,a positive increasing of 17.7%on the first frequency of vibration was observed.Encouraging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in terms of weight reduction and mechanical behaviour of the innovated car bo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uctural dynamic optimization Car body lightweight design Railway vehicle dynamics Railway car body engineering Railway vehicle design Composite materials
下载PDF
Model Based Adaptive Control and Disturbance Compensation for Underwater Vehicles 被引量:5
2
作者 Hai Huang Guo-Cheng Zhang +3 位作者 Ji-Yong Li Qiang Zhang Jin-Yu Xu Hong-De Qin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期114-126,共13页
Underwater vehicles are being emphasized as highly integrated and intelligent devices for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oceanic operations. However, their precise operation is usually hindered by disturbances from a tether ... Underwater vehicles are being emphasized as highly integrated and intelligent devices for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oceanic operations. However, their precise operation is usually hindered by disturbances from a tether or manipulator because their propellers are unable to realize a stable suspension. A dynamic multi-body model-based adaptive controller was designed to allow the controller of the vehicle to observe and compensate for disturbances from a tether or manipulator. Disturbances, including those from a tether or manipulator, are deduced for the observation of the controller. An analysis of a tether disturbance covers the conditions of the surface, the underwater area, and the vehicle end point.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vehicle and manipulator are mainly composed of coupling forces and restoring moments.To verify the robustness of the controller, path-following experiments on a streamlined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 experiencing various disturbances were conducted in Song Hua Lake in China. Furthermore,path-following experiments for a tethered open frame remote operated vehicle were verified for accurate cruising with a controller and an observer, and vehicle and manipulator coordinate motion control during the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s verifi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ntroller and observer for underwater operation. This study provides instructions for the control of an underwater vehicle experiencing disturbances from a tether or manipula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derwater vehicle Adaptive control Disturbance observer Multi-body dynamic model
下载PDF
Optimal trajectory and heat load analysis of different shape lifting reentry vehicles for medium range application 被引量:5
3
作者 S.Tauqeer ul Islam RIZVI Lin-shu HE Da-jun XU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4期350-361,共12页
The objective of the paper is to compute the optimal burn-out conditions and control requirements that would result in maximum down-range/cross-range performance of a waverider type hypersonic boost-glide(HBG) vehicle... The objective of the paper is to compute the optimal burn-out conditions and control requirements that would result in maximum down-range/cross-range performance of a waverider type hypersonic boost-glide(HBG) vehicle within the medium and intermediate ranges,and compare its performance with the performances of wing-body and lifting-body vehicles vis-a-vis the g-load and the integrated heat load experienced by vehicles for the medium-sized launch vehicle under study.Trajectory optimization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by considering the heat rate and dynamic pressure constraints.The trajectory optimization problem is modeled as a nonlinear,multiphase,constraint optimal control problem and is solved using a hp-adaptive pseudospectral method.Detail modeling aspects of mass,aerodynamics and aerothermodynamics for the launch and glide vehicles have been discussed.It was found that the optimal burn-out angles for waverider and wing-body configurations are approximately 5° and 14.8°,respectively,for maximum down-range performance under the constraint heat rate environment.The down-range and cross-range performance of HBG waverider configuration is nearly 1.3 and 2 times that of wing-body configuration respectively.The integrated heat load experienced by the HBG waverider was found to be approximately an order of magnitude higher than that of a lifting-body configuration and 5 times that of a wing-body configuration.The footprints and corresponding heat loads and control requirements for the three types of glide vehicles are discussed for the medium range launch vehicle under conside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入飞行器 载荷分析 最佳轨迹 翼身组合体 形状 最优控制问题 控制要求 运载火箭
下载PDF
A NEW METHOD FOR CALCULATING VEHICLE ATTITUDE USING CAYLEY-KLEIN PARAMETERS
4
作者 董秋泉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1993年第11期1033-1038,共6页
In this paper new matrices of the Cayley-Klein parameters are used to represent composition of several consecutive finite rotations of rigid body. The general commutative rules of multiplication for these matrices is ... In this paper new matrices of the Cayley-Klein parameters are used to represent composition of several consecutive finite rotations of rigid body. The general commutative rules of multiplication for these matrices is obtained. Furthermore, by using these matrices it is convenient to prove the theorem on finite rotation of rigid body. The result obtained in this paper is concise and easy to remember, and can be used to calculate vehicle attitu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yley-Kiein parameters rigid body finite rotation vehicle attitude
下载PDF
Analysis of Vehicle Modification Practice in Bangladesh
5
作者 Sakib Mahmud Khan Md. Shamsul Hoque 《Journal of Traffic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2013年第1期9-18,共10页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运输工程 综合运输 运输体制
下载PDF
基于隐式参数化模型的地铁车体轻量化设计
6
作者 杜子学 化杨 +2 位作者 文孝霞 杨震 黄淋奎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120,134,共6页
为实现地铁新车型前期快速的概念设计和性能评估,引用“分析驱动设计”理念对重庆6号线地铁的MP车体进行了隐式参数化建模;并录入车体的17个主要钣金件进行设计分析。以板厚为设计变量,筛选出模态和刚度对质量相对灵敏度较大的7个车体... 为实现地铁新车型前期快速的概念设计和性能评估,引用“分析驱动设计”理念对重庆6号线地铁的MP车体进行了隐式参数化建模;并录入车体的17个主要钣金件进行设计分析。以板厚为设计变量,筛选出模态和刚度对质量相对灵敏度较大的7个车体钣金件,进行基于响应面法的多目标轻量化优化设计;车体的刚度、模态等多项性能指标达到了良好的轻量化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所引入“分析驱动设计”理念的车体隐式参数化建模及基于响应面法的多目标优化方法能应用于车体结构的轻量化设计,具有较好的工程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地铁车体 隐式参数化模型 灵敏度 轻量化
下载PDF
基于MATLAB矢量化物质点法的车身防撞梁碰撞分析
7
作者 王长生 刘占炜 侯文彬 《计算机辅助工程》 2024年第1期28-36,共9页
基于MATLAB矢量化的物质点法(material point method,MPM)框架,分析车身前防撞梁的碰撞冲击问题。MPM在每一迭代步将物理参数在物质点和背景网格间相互映射,使用MATLAB矢量化框架可以使用户在快速入门的同时保证求解效率,其应力更新采... 基于MATLAB矢量化的物质点法(material point method,MPM)框架,分析车身前防撞梁的碰撞冲击问题。MPM在每一迭代步将物理参数在物质点和背景网格间相互映射,使用MATLAB矢量化框架可以使用户在快速入门的同时保证求解效率,其应力更新采用车身结构材料的弹塑性本构模型。前防撞梁碰撞冲击数值算例结果表明,MPM可以保证求解精度,同时矢量化技术可以大幅提高求解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质点法(MPM) 矢量化 车身 碰撞 前防撞梁 MATLAB
下载PDF
考虑焊接质量的铝合金车体关切焊缝的疲劳寿命预测
8
作者 谢素明 赵洪帝 +1 位作者 陈胜 程亚军 《大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37-43,共7页
利用裂纹扩展分析方法和质量分类法研究铝合金车体含缺欠焊接结构的疲劳寿命问题。首先,研究IIW:2015的基于Paris定律的裂纹扩展分析的理论基础和BS 7910:2019的基于考虑焊接缺欠质量的S-N曲线的质量分类法的算法原理;其次,归纳总结了这... 利用裂纹扩展分析方法和质量分类法研究铝合金车体含缺欠焊接结构的疲劳寿命问题。首先,研究IIW:2015的基于Paris定律的裂纹扩展分析的理论基础和BS 7910:2019的基于考虑焊接缺欠质量的S-N曲线的质量分类法的算法原理;其次,归纳总结了这2种方法进行考虑焊接质量的焊接结构疲劳寿命评估流程;再次,在疲劳载荷作用下,基于BS EN 1999-1-3:2007的名义应力法对某动车组铝合金车体进行疲劳分析,确定车体疲劳关切焊缝部位;最后,分别利用裂纹扩展分析方法和质量分类法对车体关切焊缝侧门下角进行考虑初始裂纹的疲劳寿命评估。结果表明:基于质量分类法的剩余寿命为1.4×106次,基于裂纹扩展分析法的剩余寿命为2.64×106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车体 焊接结构 裂纹扩展 质量分类法
下载PDF
磁力馈能主动悬架稳定性分析
9
作者 陈丽 许丽 +1 位作者 周冉 孙凤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98-304,共7页
为了提高车辆行驶平顺性和安全性,提出了一种新型磁力馈能主动悬架,并研究其稳定性。采用BP神经网络PID控制算法(BP-PID)搭建磁力馈能主动悬架控制系统,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理论仿真。建立B级和C级随机路面,仿真分析不同速度、不同... 为了提高车辆行驶平顺性和安全性,提出了一种新型磁力馈能主动悬架,并研究其稳定性。采用BP神经网络PID控制算法(BP-PID)搭建磁力馈能主动悬架控制系统,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理论仿真。建立B级和C级随机路面,仿真分析不同速度、不同等级下,磁力馈能主动悬架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相比于被动悬架效果和PID控制的磁力馈能主动悬架效果,采用BP-PID控制可明显提高悬架稳定性。B级随机路面60 km/h时车身垂直加速度改善了45.90%,证明了BP-PID控制的合理性,可有效提升悬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力馈能主动悬架 比例积分微分控制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被动悬架 车身垂直加速度 悬架动行程 轮胎动位移
下载PDF
静音水下航行器的水动力特性数值研究
10
作者 戴袁鋆 任世成 +1 位作者 张纪华 余超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3-209,共7页
为了克服传统螺旋桨推进航行器推进效率低、灵活性差和噪声大的缺点,针对一种仿生柔性体推进的水下航行器的水动力特性进行数值研究,分析柔性体波动的振幅和波数对水动力特性的影响、仿生表面对水动力性能的影响以及整体设计对水动力特... 为了克服传统螺旋桨推进航行器推进效率低、灵活性差和噪声大的缺点,针对一种仿生柔性体推进的水下航行器的水动力特性进行数值研究,分析柔性体波动的振幅和波数对水动力特性的影响、仿生表面对水动力性能的影响以及整体设计对水动力特性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增大振幅将显著地增大静水推力,同时增加推进阻力;增加波数则显著地增加推进阻力,并减小静水推力。此外,使用仿生表面和现有的前尖端设计,可以减小推进阻力。研究结果有利于进一步优化航行器,提高航行器推进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航行器 仿生推进 柔性体 水动力特性
下载PDF
山地城市暴雨洪水中人车失稳风险数值模拟研究
11
作者 刘非 任春娇 +3 位作者 陈垚 袁绍春 刘臻 余薇薇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77,共16页
【目的】为定量分析山地城市暴雨内涝中行人和车辆的失稳风险特征,【方法】以重庆市悦来新城某排水片区为研究区域,构建一二维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对研究区不同降雨情景下的承灾体暴露性进行了模拟分析,按照最不利原则,从失稳风险范围... 【目的】为定量分析山地城市暴雨内涝中行人和车辆的失稳风险特征,【方法】以重庆市悦来新城某排水片区为研究区域,构建一二维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对研究区不同降雨情景下的承灾体暴露性进行了模拟分析,按照最不利原则,从失稳风险范围和失稳持续时间等维度计算分析了典型人车(轿车、SUV、成人、儿童)的失稳风险。【结果】结果显示:降雨重现期越大,承灾体暴露性越高,失稳开始时间越早,持续时间越长,轿车的失稳风险最高,SUV次之,成人最小;四类承灾体在不同重现期下的轻微风险区域占比均最大,且其分布与积水深度较浅(如低于0.15 m)或流速值低于0.4 m/s的区域分布较为相似。【结论】结果表明:失稳风险等级越高的区域,其面临的洪水特征可能越复杂,尤其对于地形起伏多变的山地城市,应根据承灾体的特征进行风险图绘制,并结合降雨预报进行风险预警,提升灾害应急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内涝 数值模拟 Godunov格式 承灾体暴露性 人车失稳风险 山地城市
下载PDF
两栖装甲车水上运动仿真平台开发与应用研究
12
作者 陈明哲 宋韫峥 +1 位作者 王佩 张镭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42-1451,共10页
为设计及验证两栖装甲突击车大风浪条件下的火控算法,需要开发其实时仿真平台。传统单刚体车辆动力学模型无法反映车体-炮塔-炮管间复杂的动力学耦合关系,不适合于高动态特性的火控仿真。使用twist-wrench方法建立了车辆的多刚体动力学... 为设计及验证两栖装甲突击车大风浪条件下的火控算法,需要开发其实时仿真平台。传统单刚体车辆动力学模型无法反映车体-炮塔-炮管间复杂的动力学耦合关系,不适合于高动态特性的火控仿真。使用twist-wrench方法建立了车辆的多刚体动力学模型,根据车体与视景中生成的海浪之间的运动关系计算浮力和水动力,水动力系数则事先通过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得出。以一种滑模控制器为例验证了此系统作为火控算法开发及验证平台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装甲 虚拟仿真 多刚体 水动力学分析 火控仿真
下载PDF
无人机火箭助推机构分离安全性研究
13
作者 周悦 李壮壮 +1 位作者 郑然舜 李军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9-230,共12页
为提高火箭助推式无人机起飞时助推机构的分离安全性,提出一种可自动安全分离的无人机火箭助推机构。以某型号无人机为例,运用理论力学与刚体运动学知识建立以分离安全性最优为目标的助推机构理论模型,得出助推机构中关键参数的设计依... 为提高火箭助推式无人机起飞时助推机构的分离安全性,提出一种可自动安全分离的无人机火箭助推机构。以某型号无人机为例,运用理论力学与刚体运动学知识建立以分离安全性最优为目标的助推机构理论模型,得出助推机构中关键参数的设计依据并建立助推机构的三维模型。运用刚体动力学分析方法得到助推机构的分离运动轨迹,搭建包含助推机构和模拟无人机部分的实验系统,验证助推机构分离轨迹和分离姿态与仿真结构有一致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该助推机构在分离过程中可有效规避安全隐患,提高分离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火箭助推机构 分离安全性 数学建模 刚体动力学
下载PDF
基于三维线形的轻型高速公路纵断面指标研究
14
作者 陈智威 吴少峰 +2 位作者 陈正委 陈钦 徐进 《中国科技论文》 CAS 2024年第3期353-360,367,共9页
为了探究轻型高速公路路线纵断面设计关键参数,基于Carsim/Trucksim软件搭建了人-车-路耦合系统,根据普遍性和不利性原则,选取轿车、面包车和轻型货车作为轻型车辆的代表性车型,开展了代表性车型在直坡路段和弯坡组合路段的行驶仿真。... 为了探究轻型高速公路路线纵断面设计关键参数,基于Carsim/Trucksim软件搭建了人-车-路耦合系统,根据普遍性和不利性原则,选取轿车、面包车和轻型货车作为轻型车辆的代表性车型,开展了代表性车型在直坡路段和弯坡组合路段的行驶仿真。根据轻型车辆在纵断面和弯坡组合路段运行特征,确定了轻型高速公路的控制车型以及路线纵断面的坡度、坡长参数。结果表明:轻型高速公路纵断面设计参数应以轻型货车和面包车作为控制车型;高速行驶下,车辆在弯坡组合路段的速度衰减比在单纵坡路段更为剧烈;根据速度衰减特性和允许速度降幅,轻型高速公路设计速度为100km/h时,若允许轻型货车通行,应以比功率为25W/kg的轻型货车作为控制车辆,路线纵断面最大纵坡为5%,最大坡长为750m,若不允许轻型货车通行,路线纵断面最大纵坡为6%,可不限制最大坡长;设计速度为120km/h和140km/h时,应以比功率为35W/kg的面包车作为控制车辆,路线纵断面最大纵坡分别为6%和5%,对应的最大坡长均为120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型高速公路 小客车高速公路 公路路线 纵断面 人-车-路耦合系统
下载PDF
白车身轻量化优化研究
15
作者 丁艺 张兰春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1-50,共10页
对汽车白车身进行结构分析和优化,可在保证强度和安全性能的基础上,减少车身重量,提升整车经济性。基于ANSA软件,针对某SUV白车身进行轻量化设计与优化。首先,建立白车身几何模型,并获取材料属性,采用ANSA进行结构分析,评估车身结构的... 对汽车白车身进行结构分析和优化,可在保证强度和安全性能的基础上,减少车身重量,提升整车经济性。基于ANSA软件,针对某SUV白车身进行轻量化设计与优化。首先,建立白车身几何模型,并获取材料属性,采用ANSA进行结构分析,评估车身结构的弯曲刚度及扭转刚度;然后,通过单目标优化方法,考虑最小质量、应力约束和模态频率限制等约束条件,对车身进行优化设计,实现轻量化目标。结果表明:优化后车身重量减少了28kg,减重比例达到了3.7%;车身的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在满足设计标准以及模态的约束条件下有所降低,分别降低了2.5%和6.8%;且车身仍保持足够的强度和安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车身 ANSA 刚度 轻量化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车体垂向振动对弓网受流性能的影响
16
作者 董晓 周宁 +1 位作者 张欣 魏海飞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27,32,共7页
[目的]既有对接触网系统动力学仿真的研究大多基于受电弓底座仅有纵向自由度的假设,忽略了轮轨激励引起的车体垂向振动对弓网受流性能的影响,需要将车辆-受电弓-接触网(以下简称“车-弓-网”)作为一个整体予以研究。[方法]分别建立了刚... [目的]既有对接触网系统动力学仿真的研究大多基于受电弓底座仅有纵向自由度的假设,忽略了轮轨激励引起的车体垂向振动对弓网受流性能的影响,需要将车辆-受电弓-接触网(以下简称“车-弓-网”)作为一个整体予以研究。[方法]分别建立了刚性接触网、柔性接触网两种接触网类型下的弓网耦合动力学模型及车-弓-网多体动力学模型。在案例线路上进行了弓网动态受流试验,对所建的刚性接触网车-弓-网多体动力学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可行性验证。基于列车运行速度为80 km/h、90 km/h、100 km/h、110 km/h及120 km/h五种速度工况,选取了其中两种速度工况对刚性接触网受电弓绝缘子底座处的垂向动态响应进行了分析,并在五种速度工况下分别对两种接触网类型下弓网模型、车-弓-网模型的各动态响应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及结论]所建车-弓-网多体动力学模型的模拟计算结果是合理的。车体振动会对弓网受流性能产生一定影响:柔性接触网下车体垂向振动对弓网受流性能影响很小,可不予考虑;刚性接触网下,与未考虑车体垂向振动的弓网模型相比,考虑了车体垂向振动的车-弓-网模型计算得到的弓网接触压力统计最小值、弓头最大抬升位移均随列车运行速度的增加而增加,弓网接触压力统计最小值变化率的最大值为24.7%,弓头最大抬升位移变化率的最大值为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供电系统 车-弓-网关系 弓网受流性能 车体垂向振动 多体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基于动力学仿真的车辆稳态操控特性优化
17
作者 荣兵 刘科 +2 位作者 廖映华 牟宗海 刘长钊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9-117,共9页
针对某电动汽车操控稳定性与舒适性较差的问题,利用动力学仿真参数匹配分析方法有效支持实车匹配,并获得显著成效。首先,对前后悬架垂向刚度进行匹配分析,以优化不同偏频下垂向振动所致的车身俯仰响应;为优化前后悬侧倾运动协调性,基于... 针对某电动汽车操控稳定性与舒适性较差的问题,利用动力学仿真参数匹配分析方法有效支持实车匹配,并获得显著成效。首先,对前后悬架垂向刚度进行匹配分析,以优化不同偏频下垂向振动所致的车身俯仰响应;为优化前后悬侧倾运动协调性,基于车辆稳态回转工况的多体动力学仿真,以转向外侧前后悬架行程相对于侧向加速度压缩速率的一致性为目标,进行前后悬侧倾刚度的优化匹配;其次,通过动力学仿真研究侧倾、侧向力以及回正力矩转向对整车不足转向的影响,提出基于硬点布置与衬套匹配的整车不足转向度优化途径,为实车调校提供有效的改善思路和方案;最后,实车匹配验证了优化方案的有效性。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前后悬垂向跳动与侧倾运动平衡性更佳,稳态操控特性改善显著,主观评分超出目标值约0.5分,操控性能提升约10%。该方案已应用于量产车型,为车辆操控稳定性能开发提供了一种参考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多体动力学仿真 车辆稳态操控特性 侧倾刚度匹配 整车不足转向度
下载PDF
轨道车辆车体自动喷涂腻子工艺研究
18
作者 戴惠新 吴金洋 +3 位作者 郑云昊 张梦樵 耿军 吴丽娜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1-75,共5页
为实现轨道车辆车体表面腻子自动喷涂,搭建了机器人自动喷涂平台,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自动喷涂的最优工艺,考察并确定了腻子施工参数,对比分析了自动喷涂腻子与手工操作的优势。结果表明:适用于轨道车辆的自动喷涂腻子的工艺参数为:腻... 为实现轨道车辆车体表面腻子自动喷涂,搭建了机器人自动喷涂平台,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了自动喷涂的最优工艺,考察并确定了腻子施工参数,对比分析了自动喷涂腻子与手工操作的优势。结果表明:适用于轨道车辆的自动喷涂腻子的工艺参数为:腻子黏度9512 mPa·s、喷涂压力42 MPa、喷涂距离500 mm、移动速度600 mm/s、扇幅300 mm、膜厚2.00 mm;腻子的施工参数为:腻子加热温度80℃、重涂间隔最大时间96 h、单次喷涂流挂极限干膜厚度≤700μm、无泡极限膜厚2.09 mm、干燥打磨性为自干4 h且80~180目砂纸易打磨,与手工操作相比,自动化喷涂质量一致性好,有效降低用工成本,提高效率,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车辆车体 自动喷涂 腻子 工艺参数
下载PDF
改进Retinex-Net的露天矿低质图像增强算法
19
作者 孟保威 陈曦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1-228,共8页
露天矿低质图像增强是无人驾驶宽体车感知系统的重要环节,单目相机获取的图像易受到矿区粉尘、雨雪雾、剧烈震动等多种因素影响。针对传统图像增强算法在处理露天矿图像时存在噪声大、图像颜色失真等问题,提出了改进Retinex-Net算法对... 露天矿低质图像增强是无人驾驶宽体车感知系统的重要环节,单目相机获取的图像易受到矿区粉尘、雨雪雾、剧烈震动等多种因素影响。针对传统图像增强算法在处理露天矿图像时存在噪声大、图像颜色失真等问题,提出了改进Retinex-Net算法对露天煤矿图像进行增强。使用循环对抗生成网络和双通道残差网络来改进增强和去噪部分。循环对抗生成网络通过学习低光照图像和正常光照图像之间的映射关系,生成更自然和真实的增强结果。双通道残差网络通过同时处理亮度和色度信息,有效去除低光照图像中的噪声和伪影。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客观和主观评价指标上均优于现有方法。所提改进Retinex-Net算法为解决露天矿图像质量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 无人驾驶宽体车 图像增强 Retinex-Net
下载PDF
跨介质航行器多体分离特性分析
20
作者 汪帅 董萌 王升 《水下无人系统学报》 2024年第1期152-157,共6页
结合计算流体力学数值仿真和动力学模型仿真对跨介质航行器水下分离舱张开特性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分离舱在分离前后不同状态下所受的流体动力。分析结果表明:1)在合适外形下,分离舱可仅在水动力作用下完成与航行器的分离;2)分离舱受... 结合计算流体力学数值仿真和动力学模型仿真对跨介质航行器水下分离舱张开特性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分离舱在分离前后不同状态下所受的流体动力。分析结果表明:1)在合适外形下,分离舱可仅在水动力作用下完成与航行器的分离;2)分离舱受力主要受张开角大小及张开角速度影响,不同张开角下的分离力矩产生主要机制不同,小张开角时分离舱张开主要依靠外表面分离区低压所产生的内外压差,流体力矩主要依靠分离舱前段产生,大张开角时则主要依靠水流冲击引起的法向力,力矩主要依靠分离舱中后段产生;3)分离舱张开角较小时分离舱所受流体阻尼力矩极大,导致分离初始阶段分离舱难以迅速张开,随着张开角变大,流体阻尼力矩系数逐渐减小,分离舱张开角速度迅速变大。因此,在设计分离舱水下分离时,应设计合适外形和分离方式来降低分离舱初始流体阻尼力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介质航行器 水下分离 多体分离 分离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