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泡球蚴感染对小鼠肝脏TRIF/IRF3通路和IFITM3的影响
1
作者 屈晴 袁振 +2 位作者 杨雨阳 王菲 单骄宇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553-559,共7页
目的探索泡球蚴感染后不同时间对小鼠肝脏β干扰素TIR结构域衔接蛋白(TRIF)/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通路及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3(IFITM3)的影响。方法对泡型包虫病患者和其他非感染性肝病(肝血管瘤)手术患者的肝脏组织进行HE及免疫组织... 目的探索泡球蚴感染后不同时间对小鼠肝脏β干扰素TIR结构域衔接蛋白(TRIF)/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通路及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3(IFITM3)的影响。方法对泡型包虫病患者和其他非感染性肝病(肝血管瘤)手术患者的肝脏组织进行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及IFITM3和叉头框蛋白P3(Foxp3)的表达。48只C57BL/6J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感染组(腹腔感染泡球蚴后8,30,60,90,180 d)和对照组。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纤维化病变,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肝脏TRIF/IRF3通路、IFITM3和Foxp3变化。结果泡型包虫病患者肝脏病灶周围肝组织排列紊乱,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肝血管瘤患者肝脏组织完整。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泡型包虫病患者IFITM3和Foxp3的表达量高于肝血管瘤患者。Masson染色显示泡球蚴感染导致小鼠肝脏纤维化病变。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感染组小鼠肝脏TRIF、IRF3、IFNB1和IFITM3 mRNA表达在感染60 d和90 d时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感染180 d时TRIF、IFNB1和IFITM3 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oxp 3 mRNA的表达随着泡球蚴感染时间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在感染180 d上升到峰值(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泡球蚴感染小鼠90 d,肝脏TRIF、IRF3、IFITM3蛋白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感染180 d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感染90 d和180 d时,Foxp3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并在180 d上升到峰值(P<0.05)。结论晚期泡球蚴感染时,小鼠肝脏的TRIF/IRF3通路及IFITM3表达下调,影响了天然免疫的抗病原体功能,抑制宿主发挥抗病原体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型包虫病 泡球蚴 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3 干扰素调节因子3 肝纤维化
下载PDF
MRI影像组学机器学习模型对肝泡型包虫病边缘带微血管侵犯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李梦婕 张庆欣 《肝脏》 2024年第3期319-322,366,共5页
目的探讨MRI影像组学机器学习模型对肝泡型包虫病(HAE)边缘带微血管侵犯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110例经术后病理确诊的HAE患者,收集患者的MR影像资料及病理切片资料,提取病灶MR影像组学特征。将患者按照8∶2比例分为训练... 目的探讨MRI影像组学机器学习模型对肝泡型包虫病(HAE)边缘带微血管侵犯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110例经术后病理确诊的HAE患者,收集患者的MR影像资料及病理切片资料,提取病灶MR影像组学特征。将患者按照8∶2比例分为训练集(88例),测试集(22例),建立极限梯度增强树(XGBoost)、随机森林(RF)、Logistic回归(LR)、支持向量机(SVM)和经典决策树(cDT)预测HAE边缘带微血管侵犯的机器学习模型,进行模型验证,并绘制ROC曲线分析不同模型对HAE边缘带微血管侵犯的预测效能。结果病理结果显示110例患者中有25例存在边缘带微血管侵犯,无边缘带微血管侵犯85例。有边缘带微血管侵犯与无边缘带微血管侵犯HAE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灶部位及病灶大小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集中有20例存在边缘带微血管侵犯,测试集中有5例存在边缘带微血管侵犯。影像组学特征共提取出759个,经方差阈值法、单变量选择法最终筛选出最优影像组学特征6个。训练集中,XGBoost、RF对边缘微血管侵犯诊断的AUC值最高(0.95和0.96);测试集中,XGBoost、RF对边缘微血管侵犯诊断的AUC值(0.88和0.84)也高于其他3组模型。XGBoost模型与RF模型在训练集及测试集中的AU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影像组学的XGBoost模型和RF模型对HAE边缘带微血管侵犯的预测均有较高的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泡型包虫病 磁共振成像 边缘带微血管侵犯 影像组学 机器学习模型
下载PDF
抗骨桥蛋白抗体对沙鼠肝泡球蚴组织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永国 张示杰 +6 位作者 赵江桥 张龙 曹玉文 彭心宇 吴向未 杨宏强 孙红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897-900,共4页
目的观察抗骨桥蛋白(OPN)抗体对沙鼠肝泡状棘球蚴组织中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免疫机制。方法选长爪沙鼠30只,采用开腹直视下肝脏穿刺接种泡状棘球蚴组织混悬液的方法建立模型后,随机分为实验组(抗OPN抗体干预,10只)、对照组(兔... 目的观察抗骨桥蛋白(OPN)抗体对沙鼠肝泡状棘球蚴组织中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免疫机制。方法选长爪沙鼠30只,采用开腹直视下肝脏穿刺接种泡状棘球蚴组织混悬液的方法建立模型后,随机分为实验组(抗OPN抗体干预,10只)、对照组(兔血清干预,10只)和模型组(无干预,10只)。于100d后剖杀所有沙鼠,取肝泡状棘球蚴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沙鼠肝泡状棘球蚴组织中IL-2,IL-5,IL-10及TNF-α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感染泡状棘球蚴的沙鼠肝脏和腹腔中见大小不等的团块状囊泡。IL-2,IL-5及TNF-α在实验组、对照组与模型组间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IL-10的阳性细胞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与模型组(P<0.05)。结论 Th1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与Th2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共同参与了宿主抗肝泡状棘球蚴免疫。抗OPN抗体可使IL-10的表达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桥蛋白 抗体 肝脏 泡状棘球蚴
下载PDF
不同血清学方法对调查现场包虫病人血清的检测及评价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虎 曹得萍 +2 位作者 马淑梅 江莉 柴君杰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7-69,共3页
本文应用青海囊型包虫抗原 Dot- EL ISA、IHA和新疆囊型包虫抗原 EL ISA、泡型包虫 EM18抗原 EL IB对流行病学调查现场的 2 0 6例包虫病人血清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青海囊型包虫抗原 Dot- EL ISA和 IHA对囊型包虫病人血清的阳性率分别是... 本文应用青海囊型包虫抗原 Dot- EL ISA、IHA和新疆囊型包虫抗原 EL ISA、泡型包虫 EM18抗原 EL IB对流行病学调查现场的 2 0 6例包虫病人血清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青海囊型包虫抗原 Dot- EL ISA和 IHA对囊型包虫病人血清的阳性率分别是 90 .37%和 91.98% ;新疆囊型包虫抗原 EL ISA对囊型包虫病人血清的阳性率为 75 .94% ;三种方法对钙化灶型囊型包虫病人血清的阳性率分别是 77.2 7%、81.82 %和 6 5 .91% ,显著低于其它囊型包虫病人血清的阳性率 ;阴性者主要是单纯性肺脏和肝脏囊型包虫病人血清。3种方法 B超、X线诊断的泡型包虫病人的血清阳性率均为 10 0 .0 %。泡型包虫抗原 EM18-EL IB检测结果表明 ,B超 ,X线诊断的泡型包虫病人血清阳性率为 73.6 8% ;囊型包虫病人血清阳性率为 5 .88% ,其中钙化灶型病人血清阳性率为 15 .91% ;阳性血清数与阴性血清数比例约为 1:7(2 5 :18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囊型包虫病 泡型包虫病 血清学诊断
下载PDF
肝包虫病的磁共振诊断 被引量:9
5
作者 贾文霄 汪洁 陈宏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26-227,共2页
本文对手术证实的8例肝包虫囊肿及5例肝泡状棘球蚴病的磁共振成像(MRI)进行分析。包虫囊肿表现为圆形、卵圆形边缘光滑的影像,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其特征性表现为病变有光滑均匀的低信号强度的囊壁及呈多... 本文对手术证实的8例肝包虫囊肿及5例肝泡状棘球蚴病的磁共振成像(MRI)进行分析。包虫囊肿表现为圆形、卵圆形边缘光滑的影像,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其特征性表现为病变有光滑均匀的低信号强度的囊壁及呈多房性的子囊,为MRI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泡状棘球蚴呈巨块型,在T1和T2加权像上均呈低信号,境界不清,边缘不规整,中心液化坏死,呈溶岩状,偶见颗粒状钙化。还探讨了本病与非寄生虫性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球蚴病 肝包虫病 包虫病 NMR 二维 成像
下载PDF
同种原位肝移植治疗晚期肝包虫病 被引量:9
6
作者 严律南 李波 +8 位作者 卢实春 林琦远 曾勇 程南生 文天夫 赵继春 罗朝志 罗传新 邓承琪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 探讨肝包虫病肝移植的适应证及可行性。方法 对 2例男性不能切除的晚期肝泡球蚴患者进行了原位肝移植术 ,术中采用了先转流后游离肝周技术。结果  2例肝移植患者术中出血少 ,术后过程平稳 ,恢复良好 ,分别随访 9个月及 3个月 ,... 目的 探讨肝包虫病肝移植的适应证及可行性。方法 对 2例男性不能切除的晚期肝泡球蚴患者进行了原位肝移植术 ,术中采用了先转流后游离肝周技术。结果  2例肝移植患者术中出血少 ,术后过程平稳 ,恢复良好 ,分别随访 9个月及 3个月 ,已恢复工作。结论 晚期肝包虫病是肝移植的良好指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泡球蚴病 静脉转流
下载PDF
阿苯达唑治疗肝泡球蚴病8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明 李维新 +8 位作者 刘雄洲 李维军 黄光财 张国才 王启华 王西林 李世耀 李明祖 杨春生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40-142,共3页
从1985年起,用口服阿苯达唑治疗泡球蚴病80例均获显著近期疗效。甲组72例,口服8-10mg/kg·d×30,间隔10d,再服另一疗程,连服3-12个月;乙组8例,15.6—20mg/kg·d×14,每疗程间隔10d,连服3—6个月。经3—5年随访,一般症... 从1985年起,用口服阿苯达唑治疗泡球蚴病80例均获显著近期疗效。甲组72例,口服8-10mg/kg·d×30,间隔10d,再服另一疗程,连服3-12个月;乙组8例,15.6—20mg/kg·d×14,每疗程间隔10d,连服3—6个月。经3—5年随访,一般症状均有好转,体重增加2—9.5kg,占77.8(45/58)能自理生活或参加轻体力劳动。服药2—3个月黄疸消失,黄疸指数恢复正常的占80%(20/25);肝功有明显改善的占73%(48/66);絮浊度化验约50%转为正常;复查原来肿大的肝脏:剑突下缩小1-6cm占50%(40例),右肋缘下缩小1—3cm占42.5%(34例),左肋缘下缩小占17.5%(14例)。B超复查原左右扩张的胆管及肿块缩小的占23.7%,中央液化或液化范围较服药前增大的占42.5%;病灶内钙化阴影较药前明显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泡球蚴病 阿苯达唑
下载PDF
沙鼠肝泡球蚴组织中骨桥蛋白与IL-10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示杰 张永国 +7 位作者 吴向未 曹玉文 赵江桥 张龙 杨宏强 孙红 彭心宇 陈孝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01-204,共4页
目的检测沙鼠肝泡状棘球蚴组织中骨桥蛋白(OPN)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并进一步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20%泡状棘球蚴组织混悬液开腹直视下肝脏穿刺注射感染长爪沙鼠60只,每只0.1mL,建立肝泡状棘球蚴长爪沙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 目的检测沙鼠肝泡状棘球蚴组织中骨桥蛋白(OPN)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并进一步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20%泡状棘球蚴组织混悬液开腹直视下肝脏穿刺注射感染长爪沙鼠60只,每只0.1mL,建立肝泡状棘球蚴长爪沙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无干预,40只)和实验组(抗OPN抗体干预,20只)。感染至100d时剖杀所有长爪沙鼠,观察泡状棘球蚴生长和转移情况,取长爪沙鼠肝泡状棘球蚴组织和转移灶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沙鼠肝泡状棘球蚴组织和转移灶中OPN及IL-10的表达情况。结果 60只长爪沙鼠全部感染肝泡状棘球蚴。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肝泡状棘球蚴组织可见OPN及IL-10不同程度的表达。模型组中OPN和IL-10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72.5%(29/40)和65%(26/40),OPN及IL-10主要分布在肝泡状棘球蚴纤维囊壁,阳性产物均定位于细胞浆。65%(26/40)的长爪沙鼠模型经病理证实发生胸廓内淋巴结转移,伴有胸廓淋巴结转移的肝泡状棘球蚴组织中OPN及IL-10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84.6%(22/26)、76.9%(20/26),均高于未发生胸廓淋巴结转移的肝泡状棘球蚴组织(50%、42.9%)(P<0.05)。实验组OPN和IL-10的阳性细胞表达率分别为40%(8/20)和35%(7/20)。OPN与IL-10表达呈正相关(r=0.605,P=0.000)。结论 OPN阳性表达可能与肝泡状棘球蚴的转移有关,OPN与IL-10可能在肝泡状棘球蚴的生长中起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泡状棘球蚴 骨桥蛋白 白细胞介素-10
下载PDF
抗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节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昕 刘巧凤 +7 位作者 路睿 徐佳楠 李调英 孙磊 张亚楼 孙力杨 张辉 陈建平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28-331,共4页
目的制备抗泡球蚴组织单克隆抗体,并鉴定其特异性。方法运用泡球蚴组织粗抗原免疫小鼠制备免疫脾细胞,运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将其与小鼠骨髓细胞SP2/0融合。采用ELISA和免疫组化方法筛选抗泡球蚴原头节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检测... 目的制备抗泡球蚴组织单克隆抗体,并鉴定其特异性。方法运用泡球蚴组织粗抗原免疫小鼠制备免疫脾细胞,运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将其与小鼠骨髓细胞SP2/0融合。采用ELISA和免疫组化方法筛选抗泡球蚴原头节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检测所获细胞株的染色体数目,采用ELISA和免疫组化法鉴定所获抗体的特异性。结果获得了一株能稳定分泌的抗泡球蚴原头节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6G2A7F7。染色体数目为98条,为明显的融合细胞核型。所分泌的抗体McAbP325能与泡球蚴中的生发层和原头节特异结合,特别对原头节上的小钩和吸盘表现出很强的结合反应。但与棘球蚴(人源)和水泡带绦虫幼虫(细颈囊尾蚴)组织无特异性结合反应。结论制备的杂交瘤细胞能稳定分泌McAbP325,为泡球蚴的细胞分类、免疫组化和抗原研究提供工具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房棘球绦虫 泡球蚴包囊 原头节 单克隆抗体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肝移植治疗肝泡状棘球蚴病 被引量:10
10
作者 夏天 严律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32-134,共3页
 目的 介绍肝移植治疗肝泡状棘球蚴病(AHD)的临床进展。方法 复习文献,综述国内、外最新研究与治疗进展。结果 肝移植治疗晚期肝AHD的5年生存率达 71%,术中切除病肝和术后避免复发是治疗的主要难题。结论 肝移植是目前惟一有效而...  目的 介绍肝移植治疗肝泡状棘球蚴病(AHD)的临床进展。方法 复习文献,综述国内、外最新研究与治疗进展。结果 肝移植治疗晚期肝AHD的5年生存率达 71%,术中切除病肝和术后避免复发是治疗的主要难题。结论 肝移植是目前惟一有效而又可行的能治愈肝AHD的方法,值得进一步探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进展 肝移植 泡状棘球蚴病 AHD 临床进展 切除 治愈 结论 难题 复习
下载PDF
阿苯达唑和吡喹酮治疗沙鼠泡球蚴病的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4
11
作者 盛迎伦 郑庆璇 +3 位作者 郭风英 刘波 张京元 李燕宾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78-181,共4页
观察阿苯达唑和吡喹酮治疗沙鼠泡球蚴的病理形态学改变、肝脏组织内泡球蚴形态变化和泡球蚴囊周组织反应。为观察疗效,将肝脏泡球蚴分为Ⅰ级:衰退性囊泡、Ⅱ级:静止性囊泡和Ⅲ级:增殖性囊泡。结果显示:阿苯达唑剂量较大组(50m... 观察阿苯达唑和吡喹酮治疗沙鼠泡球蚴的病理形态学改变、肝脏组织内泡球蚴形态变化和泡球蚴囊周组织反应。为观察疗效,将肝脏泡球蚴分为Ⅰ级:衰退性囊泡、Ⅱ级:静止性囊泡和Ⅲ级:增殖性囊泡。结果显示:阿苯达唑剂量较大组(50mg/kg·d)Ⅰ级囊率最高(P<0.05),其次为吡喹酮两组。早期治疗组比晚期治疗组Ⅰ级囊率为高。泡球蚴囊周淋巴细胞数以阿苯达唑治疗组为高(106.9±34.3—300.1±59.5)(P<0.0001)。联合用药组无明显提高疗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球蚴病 病理学 阿苯达唑
下载PDF
细粒棘球蚴和多房泡球蚴在人体内蛋白质表达谱初步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耀刚 李超群 +1 位作者 毋德芳 曹得萍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 初步掌握流行于青海省细粒棘球绦虫幼虫棘球蚴(原头节、囊壁、囊液)和多房棘球绦虫幼虫泡球蚴在中间宿主人体内蛋白质表达情况。方法 利用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棘球蚴原头节、囊壁、囊液蛋白质和泡球蚴总蛋白表达谱。结果... 目的 初步掌握流行于青海省细粒棘球绦虫幼虫棘球蚴(原头节、囊壁、囊液)和多房棘球绦虫幼虫泡球蚴在中间宿主人体内蛋白质表达情况。方法 利用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棘球蚴原头节、囊壁、囊液蛋白质和泡球蚴总蛋白表达谱。结果 细粒棘球蚴原头节的蛋白质浓集在分子量72kDa处,囊壁的蛋白质浓集在72kDa、26kDa和17kDa处,囊液的蛋白浓集在72kDa、43~55kDa、26kDa和17kDa;泡球蚴总蛋白质浓集在分子量72kDa、55~72kDa和26kDa处。结论 不同地区细粒棘球蚴在人体内蛋白的表达存在差异;不同亚种泡球蚴原头节蛋白的表达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棘球蚴 多房泡球蚴 蛋白质表达谱
下载PDF
免疫脂质体作为阿苯达唑载体治疗小鼠泡球蚴病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安国顺 程道新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1997年第4期211-213,共3页
本文观察以抗泡球蚴抗体制备免疫脂质体作为阿苯达唑载体治疗小鼠继发性泡球蚴病的疗效。阿苯达唑免疫脂质体对小鼠泡球蚴抑制率为79.8%,既高于单用阿苯达唑的抑制率(15.46%,P<0.01),也高于阿苯达唑脂质体的抑制... 本文观察以抗泡球蚴抗体制备免疫脂质体作为阿苯达唑载体治疗小鼠继发性泡球蚴病的疗效。阿苯达唑免疫脂质体对小鼠泡球蚴抑制率为79.8%,既高于单用阿苯达唑的抑制率(15.46%,P<0.01),也高于阿苯达唑脂质体的抑制率(42.78%,P<0.01)。组织学检查表明载药免疫脂质体对泡球蚴损伤程度最强,坏死及纤维化比例最高。这些结果提示免疫脂质体做载体可提高阿苯达唑对泡球蚴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体 阿苯达唑 泡球蚴病
下载PDF
巨噬细胞极化在小鼠泡型包虫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王东旭 王虎 +5 位作者 樊海宁 王海久 王志鑫 汤锋 廖梦姣 王强 《中国高原医学与生物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18-122,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巨噬细胞极化在小鼠泡型包虫病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小鼠泡型包虫病模型。于感染后90天处死模型小鼠收集血清标本和腹腔巨噬细胞(感染组),同时收集健康小鼠的血清和腹腔巨噬细胞(对照组)。分别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和ELIS... 目的初步探讨巨噬细胞极化在小鼠泡型包虫病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小鼠泡型包虫病模型。于感染后90天处死模型小鼠收集血清标本和腹腔巨噬细胞(感染组),同时收集健康小鼠的血清和腹腔巨噬细胞(对照组)。分别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和ELISA法检测M1/M2巨噬细胞及相关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1.流式细胞技术结果示,与正常小鼠(0.25%±0.13%)相比,感染泡球蚴90天的小鼠CD16/32^+(24.18%±3.60%)的巨噬细胞(M1)百分比呈增加趋势,P<0.05;与正常小鼠(0.30%±0.14%)相比,感染泡球蚴90天的小鼠CD206^+(5.75%±0.45%)的巨噬细胞(M2)百分比呈增加趋势,P<0.05。2.ELISA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感染组中IL-6、TNF-α、TGF-β1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P<0.05;而感染组与对照组中IL-10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极化后的M1/M2巨噬细胞参与了泡球蚴感染过程,二者的失衡可能导致了该疾病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泡型包虫病 巨噬细胞极化 免疫逃逸
下载PDF
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治疗晚期肝泡状棘球蚴病(附5例报告) 被引量:2
15
作者 夏天 严律南 +4 位作者 李波 卢实春 文天夫 曾勇 姚辉华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343-346,共4页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治疗晚期肝泡状棘球蚴病的适应证、手术操作及围手术期处理要点。方法 对 2 0 0 1年以来我院实施的 5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治疗的无法切除的晚期肝泡状棘球蚴 (AHD)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术后移...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治疗晚期肝泡状棘球蚴病的适应证、手术操作及围手术期处理要点。方法 对 2 0 0 1年以来我院实施的 5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治疗的无法切除的晚期肝泡状棘球蚴 (AHD)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术后移植肝功能恢复良好 ,无AHD复发。 1例于术后 1年死于肺部感染。结论 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是目前治愈晚期AHD的唯一方法。采用有效的手术技术解决术中病肝切除困难 ,术前、术后规范使用抗AHD药物 ,术后合理控制免疫抑制药物剂量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种异体 原位肝移植 治疗 晚期肝泡状棘球蚴病
下载PDF
内蒙古西伯利亚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泡状蚴在小白鼠发育成熟的比较 被引量:5
16
作者 唐崇惕 陈晋安 +4 位作者 唐亮 崔贵文 钱玉春 康育民 吕洪昌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61-268,共8页
本文报道人兽共患的泡状肝包虫病原,西伯利亚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sibiricensis(Rausch and Schiller,1954)泡状蚴和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Leuckart,1863)泡状蚴在KM株小白鼠发育成熟过程比较观察的结果。此两虫种... 本文报道人兽共患的泡状肝包虫病原,西伯利亚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sibiricensis(Rausch and Schiller,1954)泡状蚴和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Leuckart,1863)泡状蚴在KM株小白鼠发育成熟过程比较观察的结果。此两虫种泡状蚴的发育成熟过程仍然和它们早期发育的规律(唐崇惕等,2001)相同。虽然它们成熟的泡囊都被着生在网状结构中的许多原头节所充满,但是在多房棘球绦虫9-14个月的泡状蚴,仍然可以见到它们的原头节和网状结构都是起源于泡囊囊壁内表面的胚细胞层,并且始终保持与该层的联系。而西伯利亚棘球绦虫泡状蚴在鼠肺脏或肝脏的各泡囊中的原头节和网状结构是由可移动的胚细胞团发育生成,它们与泡囊囊壁没有如前者样的联系。西伯利亚棘球泡状蚴在各别小白鼠肝脏也能发育成熟,但不正常,宿主反应异常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西伯利亚棘球绦虫 多房棘球绦虫 泡状蚴 小白鼠 发育成熟
下载PDF
肝脏及肺部泡状棘球蚴病CT表现(附11例肝肺病例报告) 被引量:2
17
作者 米玛 达瓦次仁 +1 位作者 仁青 周本胜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8年第5期31-33,共3页
目的分析肝脏及肺部泡状棘球蚴病的CT表现,探讨肝脏及肺部泡状棘球蚴病的CT诊断及鉴别方法分析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肝脏及2例肺脏泡状棘球蚴病螺旋CT表现。结果2例肺泡状棘球蚴病CT均表现为实性病灶,边缘清楚,未见钙化影。9例肝脏... 目的分析肝脏及肺部泡状棘球蚴病的CT表现,探讨肝脏及肺部泡状棘球蚴病的CT诊断及鉴别方法分析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肝脏及2例肺脏泡状棘球蚴病螺旋CT表现。结果2例肺泡状棘球蚴病CT均表现为实性病灶,边缘清楚,未见钙化影。9例肝脏泡状棘球蚴病中5例表现为中心以实性为主周围伴有多发性小空泡征的圆形、椭圆形阴影,边缘光滑,其中3例囊肿壁有不同程度环形钙化。2例为实性病灶,部分囊壁环形钙化,囊内无小空泡征(小囊肿)。2例CT表现为斑块状低密度影,分界不清,中间散在分布斑点钙化影。结论螺旋CT可以很好显示肝肺泡状包虫病病灶,对肝肺泡状包虫病具有较高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状棘球蚴病 肝脏 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脑泡状棘球蚴病兔脑动物模型建立 被引量:1
18
作者 田兄玲 刘丛学 +3 位作者 张黎敏 姜涛 张德清 王俭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7期866-868,共3页
目的 建立脑泡状棘球蚴病新西兰大白兔模型。方法 采用颅骨穿刺直视下于前囟正后方2.5cm、矢状缝偏右0.5cm处,经斜向前外侧分别进针约1cm及0.3~0.5cm,注入每mL含(5~10)×10^3个泡状棘球蚴原头节混悬液,建立A、B组动物模... 目的 建立脑泡状棘球蚴病新西兰大白兔模型。方法 采用颅骨穿刺直视下于前囟正后方2.5cm、矢状缝偏右0.5cm处,经斜向前外侧分别进针约1cm及0.3~0.5cm,注入每mL含(5~10)×10^3个泡状棘球蚴原头节混悬液,建立A、B组动物模型,并分别行MRI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果 经颅骨穿刺法脑内不同深度接种的2种途径接种泡状棘球蚴原头节,A组接种成功率为26.32%,B组接种成功率为5.56%;建模成功的实验动物磁共振检查表现为结节样、环状强化病灶;病理检查病灶为单发,HE染色后证实为脑泡状棘球蚴病。结论 通过颅骨穿刺直视下脑内接种方法 制作泡状棘球蚴脑病新西兰大白兔模型更易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状棘球蚴 兔脑 动物模型
下载PDF
肝泡型棘球蚴病MRI特征性征象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栗海龙 侯立朝 +4 位作者 李伟霞 鲍海华 任利 樊海宁 温生宝 《青海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160-163,共4页
目的探讨肝泡型棘球蚴病灶典型核磁共振成像(MRI)征象。方法分析5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泡型棘球蚴病患者术前病灶MRI征象,并与肝内其他类型病灶MRI征象进行比较。结果肝脏泡型棘球蚴病灶在MRI上具有的征象为:152例病灶实性部分在T2WI... 目的探讨肝泡型棘球蚴病灶典型核磁共振成像(MRI)征象。方法分析5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泡型棘球蚴病患者术前病灶MRI征象,并与肝内其他类型病灶MRI征象进行比较。结果肝脏泡型棘球蚴病灶在MRI上具有的征象为:152例病灶实性部分在T2WI脂肪抑制序列(T2-SPAIR)呈均匀短T2信号,DWI序列上呈低信号;1例为等T2信号,DWI序列上呈等信号;53例病灶T1WI序列均呈等T1信号。2扩散加权成像(DWI)病灶外缘均有高信号影环绕。3增强扫描病灶外周带呈环形小网格状强化,其余部分未见明显强化。422例病灶实性部分内胆管及血管走行正常。5病灶坏死部分在DWI信号多样,以高信号显示居多。结论肝脏泡型棘球蚴病灶在MRI上具有特征性征象,MRI在诊断方面具有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泡型棘球蚴病 磁共振成像 特征
下载PDF
内蒙古东部鄂温克旗草场鼠类感染泡状棘球蚴情况的调查 被引量:9
20
作者 唐崇惕 唐亮 +2 位作者 康育民 吕洪昌 钱玉春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220-226,I007,共8页
本文报告 1998~ 1999年在内蒙古东部鄂温克旗草场调查鼠类感染泡状棘球蚴病原的情况。从该旗两个乡的草场捕获 4种鼠类 ,只在优势鼠种 ,布氏田鼠 (Microtusbrandti)中查到泡状棘球蚴 (Alveolarechino coccus)。在好力堡乡草场的总感染... 本文报告 1998~ 1999年在内蒙古东部鄂温克旗草场调查鼠类感染泡状棘球蚴病原的情况。从该旗两个乡的草场捕获 4种鼠类 ,只在优势鼠种 ,布氏田鼠 (Microtusbrandti)中查到泡状棘球蚴 (Alveolarechino coccus)。在好力堡乡草场的总感染率为 7 12 % (10 0 140 4) ,其中秋季感染率为 16 33 % (48 2 94) ,春季为4 2 % (10 2 38) ,夏季为 4 82 % (42 872 )。在南屯乡西草场的总感染率为 8 18% (31 379) ,其中秋季感染率为 13 16 % (30 2 2 8) ,也大大地高过春季感染率 0 6 6 % (1 15 1)。在两个乡的草场检查到的 131只泡状棘球蚴阳性鼠包含有 3种结构和发育形式均不相同的泡状棘球蚴虫种。其中西伯利亚棘球绦虫 (EchinococcussibiricensisRauschandSchiller,195 4)泡状棘球蚴为优势种 ,占 74 0 5 % (97 131) ,多房棘球绦虫〔E .multi locularis (Leuckart ,186 3)〕泡状棘球蚴 ,占 19 0 8% (2 5 131) ,呼伦贝尔泡状棘球蚴 (Alveolarishulunbeieren sisTangetal.,2 0 0 1)占 6 87% (9 131)。此 3种虫种幼虫期在两草场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状棘球蚴病 感染率 鼠类 调查 虫种 阳性 多房棘球绦虫 草场 秋季 春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