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orcardiaamarae菌体对水相中Pb^(2+)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12
1
作者 朱一民 周东琴 魏德洲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978-981,共4页
研究了Norcardiaamarae菌体在不同吸附条件下,对溶液中的Pb2+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Norcardiaamarae菌体对Pb2+的吸附是一个快速过程,在5min以内就达到吸附平衡;在pH为3 0~6 0内都有较好的吸附效果;温度对该吸附过程影响不大,室温... 研究了Norcardiaamarae菌体在不同吸附条件下,对溶液中的Pb2+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Norcardiaamarae菌体对Pb2+的吸附是一个快速过程,在5min以内就达到吸附平衡;在pH为3 0~6 0内都有较好的吸附效果;温度对该吸附过程影响不大,室温下操作即可;Norcardiaamarae菌体尤其对质量浓度较低的Pb2+吸附效果最佳,对质量浓度为414mg/L以下的Pb2+溶液,采用Norcardiaamarae菌体对Pb2+进行生物吸附,Pb2+的去除率可达92 5%;若采用Norcardiaamarae菌体进行二次吸附,Pb2+的去除率可接近100%·红外光谱分析表明,细胞壁上的COOH和RCONH2基团可能与Pb2+的生物吸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cardia amarae菌 生物吸附 PB2+ SE业废水 环境 重金属离子
下载PDF
Norcardia Amarae菌吸附Hg^(2+)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魏德洲 朱一民 周东琴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903-906,共4页
研究了Norcardiaamarae菌体对水相中重金属离子Hg2+的吸附特性,并测定了菌体的ξ电位 pH曲线及其等电点数据·结果表明,Norcardiaamarae菌体对Hg2+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该吸附是一个快速过程,在2min以内就达到吸附平衡;在较宽的pH值... 研究了Norcardiaamarae菌体对水相中重金属离子Hg2+的吸附特性,并测定了菌体的ξ电位 pH曲线及其等电点数据·结果表明,Norcardiaamarae菌体对Hg2+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该吸附是一个快速过程,在2min以内就达到吸附平衡;在较宽的pH值范围内(4 0~12 0),Norcardiaamarae菌体对Hg2+去除率均达96%以上,在pH>12 0时溶液开始产生Hg(OH)2,此时Hg2+去除率反映的不仅是生物吸附的效果,而且是沉淀与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吸附温度为23℃时,Hg2+去除率最高;用该菌吸附质量浓度为400mg/L的Hg2+溶液,Hg2+的去除率可达97%·经实验测定,Norcardiaamarae菌体的等电点为pH=2 1,静电吸附是该吸附过程的影响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rcardia amarae菌 生物吸附 HG^2+ ξ电位 工业废水
下载PDF
Cytotoxic activity and phytochemical standardization of Lunasia amara Blanco wood extract
3
作者 Muhammad Sulaiman Zubair Syariful Anam Subehan Lallo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 SCIE CAS 2016年第11期962-966,共5页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ytotoxic activity of wood extracts of Lunasia amara Blanco(L. amara) and to perform further phytochemical standardization.Methods: The wood extracts of L. amara were assessed for cytotoxic ...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ytotoxic activity of wood extracts of Lunasia amara Blanco(L. amara) and to perform further phytochemical standardization.Methods: The wood extracts of L. amara were assessed for cytotoxic activity by in vitro tetrazolium bromide(MTT) method against two human cancer cell lines, cervical cancer cells(He La) and breast cancer cells(T47D).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Dragendorf,acetic anhydride-sulfuric acid and ferric chloride were used to detect alkaloids, steroids and polyphenols, respectively. Furthermore,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total alkaloid by ultra fast liquid chromatography-photodiode array detection using lunacrine as a marker compound was performed as well.Results: The ethyl acetate extract exhibited higher cell-growth inhibition than methanol and n-hexane extracts on He La and T47 D cancer line cells with the IC50 of 71.15 and79.04 mg/m L, respectively. Total alkaloid in ethyl acetate extract was counted as(10.46 ± 0.28)%(w/w), while lunacrine determined by ultra fast liquid chromatographyphotodiode array detection method was found to be(3.55 ± 0.26)%(w/w).Conclusions: The high total alkaloid and lunacrine concentration on the extract confirm the potential cytotoxic property of ethyl acetate wood extract of L. ama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nasia amara ANTICANCER HELA T47D Total alkaloid Lunacrine
下载PDF
In Vitro and In Silico Studies of Lunacridine from Lunasia Amara Blanco as Anticancer
4
作者 Zubair M. Sulaiman Subehan Lallo Natsir Djide 《Journal of Life Sciences》 2011年第8期639-645,共7页
Lunasia amara Blanco is a famous plant in South Sulawesi. It was used largely by local people as antibacteria and aphrodisiac. Quinoline alkaloid lunacridine was known as the active principle from Lunasia amara Blanco... Lunasia amara Blanco is a famous plant in South Sulawesi. It was used largely by local people as antibacteria and aphrodisiac. Quinoline alkaloid lunacridine was known as the active principle from Lunasia amara Blanco. Its activity was reported as a DNA Intercalating Topoisomerase II inhibitor. In this study, we have isolated and assayed the cytotoxic activity of lunacridine on P388 murine leukemia cells by MTT colorimetric assay (in vitro). Lunacridine showed the less cytotoxic activity with the IC50 of 39.52 μg/mL. With the aim to explore the structural determinants responsible for this activity, molecular docking study have been carried out with DNA model using AutoDock 4.0 software with various total of energy evaluations (in silico). The best docking reached at the total energy evaluations of 2.5 × 107 with the binding free energy of-6.63 kcal/mol. Analysis of the docking results wa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ability of lunacridine to intercalate between base pairs of DNA. Cytotoxic activity of lunacridine is less probably due to low affinity and molecular interaction. Therefore this study suggests to design and to develop lunacridine as a lead compound for anticancer dru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nasia amara Blanco lunacridine ANTICANCER P388 murine ubstitu cells docking.
下载PDF
沟戈登氏菌对重金属的生物吸附-浮选和解吸性能 被引量:24
5
作者 周东琴 魏德洲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60-964,共5页
用沟戈登氏菌作吸附剂,研究了采用生物吸附-浮选和解吸法从水溶液中去除和回收重金属的过程,并对生物吸附浮选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沟戈登氏菌对各种重金属离子的选择性为Hg>Pb>Cu,但菌细胞对Cu的吸附能力最高.NH4+的加入对吸... 用沟戈登氏菌作吸附剂,研究了采用生物吸附-浮选和解吸法从水溶液中去除和回收重金属的过程,并对生物吸附浮选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沟戈登氏菌对各种重金属离子的选择性为Hg>Pb>Cu,但菌细胞对Cu的吸附能力最高.NH4+的加入对吸附Pb2+有促进作用,而K+、Na+、Ca2+和Mg2+共存离子的加入会对吸附过程有明显的抑制.当加入DA17.5mmol/L,pH为9.5时,Pb2+和菌细胞的去除率分别能够达到93%和96%,经无水Na2CO3的3次吸附、浮选和解吸处理后,它们的去除率仍然能够达到94%和97%.动电位和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沟戈登氏菌的自然等电点为3.50,吸附Pb2+后增为4.02,与DA作用后降至3.02,吸附过程与细胞壁上的羧酸基团和乙酰胺基团有关,浮选过程则是有静电力、氢键、离子交换和化学络合等过程的协同作用.扫描电镜观察显示,吸附Hg2+后,菌细胞表明粘附有絮状物,菌体形状变得不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收剂 沟戈登氏菌 动电位 浮选 生物吸附 解吸
下载PDF
沟戈登氏菌吸附Cu^(2+),Pb^(2+),Hg^(2+)的重金属抗性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周东琴 朱一民 魏德洲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04-306,共3页
用Cu2+,Pb2+和Hg2+3种离子对沟戈登氏菌诱导培养的结果表明,这些离子能促进提高培养后的沟戈登氏菌对Pb2+和Hg2+的吸附活性,但对Cu2+的吸附活性则不明显,甚至有一定的抵抗作用·培养基中加入5 72mg/L的Cu2+连续培养时,沟戈登氏菌对H... 用Cu2+,Pb2+和Hg2+3种离子对沟戈登氏菌诱导培养的结果表明,这些离子能促进提高培养后的沟戈登氏菌对Pb2+和Hg2+的吸附活性,但对Cu2+的吸附活性则不明显,甚至有一定的抵抗作用·培养基中加入5 72mg/L的Cu2+连续培养时,沟戈登氏菌对Hg2+的吸附率由39%上升至98%,对Cu2+的吸附率由51%下降至35%,这种差别使吸附过程具有选择性·在利用微生物吸附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时,选择性诱导培养是提高微生物吸附能力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戈登氏菌 生物吸附 拮抗作用 重金属离子 工业废水
下载PDF
生物吸附-浮选法去除水中Pb^(2+)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代淑娟 周东琴 +2 位作者 魏德洲 贾春云 刘文刚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5-39,共5页
以苦味诺卡氏菌作为Pb2+吸附剂,研究了采用生物吸附-浮选法去除废水中Pb2+的效果及其作用机理。先通过吸附条件试验确定了试验条件:当水中Pb2+浓度为200mg/L时,培养5d的苦味诺卡氏菌用量为1g/L,试验温度为25℃,搅拌吸附时间为10min,试... 以苦味诺卡氏菌作为Pb2+吸附剂,研究了采用生物吸附-浮选法去除废水中Pb2+的效果及其作用机理。先通过吸附条件试验确定了试验条件:当水中Pb2+浓度为200mg/L时,培养5d的苦味诺卡氏菌用量为1g/L,试验温度为25℃,搅拌吸附时间为10min,试验pH值范围为2~7。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吸附-浮选试验中不同溶液pH值与捕收剂(DA、DB、SLS与NaOL)对Pb2+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H值的升高,捕收剂中DA与DB均能保持较好的捕收效果,且其所在试验组的Pb2+吸附率均较高,因此对Pb2+的去除效果较为理想。以DA为例,当其浓度为3.3×10-4mol/L,浮选时间为10min,pH=7.2时,其所在废水组的Pb2+去除率可达80%,表明采用该方法去除废水中的Pb2+是可行的。采用SEM及X射线光散射能谱(EDS)分析了苦味诺卡氏菌对Pb2+的生物吸附-浮选机理。结果表明,生物吸附-浮选过程可能与细胞壁上羧基阴离子(—COO-)和Pb2+的静电作用以及氨基(—NH2)、乙酰氨基(—NHCOCH3)中N和Pb2+的络合作用有关,同时也与离子交换过程的协同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苦味诺卡氏菌 铅离子 生物吸附 浮选
下载PDF
中医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被引量:15
8
作者 杨帆 金小晶 《吉林中医药》 2014年第3期237-240,共4页
中医学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病机在于脾气亏虚,肝气犯胃,属虚实夹杂之证。目前尚缺乏公认的辨证分型标准,多数医家将本病分为脾虚气滞证、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寒证、寒热错杂证5个证型,并据此拟益气健脾和胃、疏肝和胃、辛开... 中医学认为,功能性消化不良病机在于脾气亏虚,肝气犯胃,属虚实夹杂之证。目前尚缺乏公认的辨证分型标准,多数医家将本病分为脾虚气滞证、肝胃不和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寒证、寒热错杂证5个证型,并据此拟益气健脾和胃、疏肝和胃、辛开苦降、理气化瘀、化浊降逆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不良 益气健脾和胃 疏肝和胃 辛开苦降
下载PDF
代代花子叶不定芽形态发生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过全生 《浙江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37-142,共6页
以代代花(CitrusaurantiumL.var.amaraEngl.)的种子胚为外植体,接种在仅含BA2mg/LMS培养基上,能形成多芽苗,平均每胚2.6个.少数幼苗,还可以从下胚轴处长出许多不定芽.另外还可以从... 以代代花(CitrusaurantiumL.var.amaraEngl.)的种子胚为外植体,接种在仅含BA2mg/LMS培养基上,能形成多芽苗,平均每胚2.6个.少数幼苗,还可以从下胚轴处长出许多不定芽.另外还可以从子叶近基部腹面的中央部位以及近基部的边缘长出一些不定芽.接种在附加BA2mg/L+2,4-D0.2mg/L培养基上的种胚,不能形成幼苗,但能使子叶产生愈伤组织,出愈率达91.7%.仅附加2,4-D2mg/L的培养基,子叶最后仅形成呈黄色炸裂状的疏松物.将上述幼苗的下胚轴、子叶、上胚轴等切成小段进行培养,可在外植体上直接形成不定芽.对种子胚子叶不定芽的形态发生进行了组织细胞学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代花 种子胚 离体培养 子叶直接出芽
下载PDF
苦杏仁过氧化值测定方法的改进
10
作者 张丽娟 唐梅 +2 位作者 刘晓芬 兰志琼 卢先明 《中药与临床》 2013年第1期7-8,18,共3页
目的:优化苦杏仁过氧化值的测定方法。方法:在《中国药典》2010年版测定苦杏仁过氧化值方法的基础上改变不同的加水量和油脂的取用量。结果: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的测定过氧化值的方法进行测定,实验中颜色反应不明显,得不到实验... 目的:优化苦杏仁过氧化值的测定方法。方法:在《中国药典》2010年版测定苦杏仁过氧化值方法的基础上改变不同的加水量和油脂的取用量。结果: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的测定过氧化值的方法进行测定,实验中颜色反应不明显,得不到实验结果。而通过改进,加水60mL,取油量为5g,按此方法进行测定,其实验中颜色反应理想,终点颜色反应明显。重复性高,稳定性和线性好,结果可靠。结论:所得结果可以为苦杏仁类药物过氧化值测定提供行之有效的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杏仁 过氧化值
下载PDF
HPLC测定苦杏仁不同炮制方法中苦杏仁苷的含量 被引量:15
11
作者 尚严 李进 +1 位作者 刘伟 崔永霞 《中医学报》 CAS 2011年第7期831-832,共2页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苦杏仁中苦杏仁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C18柱,流动相:甲醇-水(25∶75);流速为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10 nm。结果:苦杏仁苷在0.019 8-0.198 0 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1,平均回收率为97...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苦杏仁中苦杏仁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C18柱,流动相:甲醇-水(25∶75);流速为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10 nm。结果:苦杏仁苷在0.019 8-0.198 0 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1,平均回收率为97.68%(RSD=0.53%)。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有效的控制苦杏仁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苦杏仁 苦杏仁苷 含量测定
下载PDF
两种灭酶方法对苦杏仁及苦巴旦杏仁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江林 刘建红 +1 位作者 侯拥铓 杨晓君 《中国药业》 CAS 2014年第5期18-20,共3页
目的比较两种灭酶方法对苦杏仁和苦巴旦杏仁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方法分别用沸水煮5 min或10 min、蒸30 min对苦杏仁和苦巴旦杏仁进行灭酶处理,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含量,分析灭酶方法对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苦杏仁中沸水煮10 min或... 目的比较两种灭酶方法对苦杏仁和苦巴旦杏仁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方法分别用沸水煮5 min或10 min、蒸30 min对苦杏仁和苦巴旦杏仁进行灭酶处理,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含量,分析灭酶方法对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苦杏仁中沸水煮10 min或5 min所得苦杏仁苷含量分别为2.8%和2.1%,蒸30 min所得苦杏仁苷含量为2.5%,苦巴旦杏仁沸水煮10 min所得苦杏仁苷含量为1.0%。结论苦杏仁用两种灭酶方法处理后,沸水煮10 min所得苦杏仁苷含量最高。用沸水煮法对苦杏仁和苦巴旦杏仁进行灭酶处理,苦杏仁中苦杏仁苷的含量高于苦巴旦杏仁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巴旦杏 苦杏仁 苦杏仁苷 紫外分光光度法 含量
下载PDF
不同产地苦杏仁药材及其饮片水提液HPLC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胡祥昊 李亚男 +2 位作者 孙志强 高鹏 代龙 《山东科学》 CAS 2019年第4期1-7,共7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苦杏仁药材水提液的指纹图谱,并通过对生杏仁和燀杏仁指纹图谱的比较分析,为苦杏仁药材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采用Kinetex C18(2.6μm,100 mm×4.6 mm)色谱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6mL·...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苦杏仁药材水提液的指纹图谱,并通过对生杏仁和燀杏仁指纹图谱的比较分析,为苦杏仁药材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采用Kinetex C18(2.6μm,100 mm×4.6 mm)色谱柱,以乙腈-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6mL·min^-1,检测波长210nm,柱温20℃,进样量10μL。不同产地的15批苦杏仁药材共有7个共有峰,峰面积之和大于总峰面积的90%。对各产地的药材进行了相似度比较,建立了苦杏仁药材水提液的HPLC指纹图谱方法。对比生杏仁与燀杏仁的指纹图谱,发现燀杏仁中缺少1、3、7号峰,且苦杏仁苷含量明显高于生杏仁。本研究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可行,可以为苦杏仁药材及含苦杏仁的复方制剂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杏仁 燀杏仁 高效液相色谱 指纹图谱
下载PDF
苦橙叶精油化学成分及抗炎作用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叶一丹 张楠 +1 位作者 李玉红 姚雷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60-765,802,共7页
为探究苦橙叶精油的抗炎作用。实验采用气相-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精油成分,并建立脂多糖(LPS)诱导RAW 264.7细胞炎症模型,用Griess法检测一氧化氮(NO)含量评价其体外抗炎作用,随后进一步通过巴豆油致小鼠耳肿胀模型和鸡蛋清致小鼠足... 为探究苦橙叶精油的抗炎作用。实验采用气相-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精油成分,并建立脂多糖(LPS)诱导RAW 264.7细胞炎症模型,用Griess法检测一氧化氮(NO)含量评价其体外抗炎作用,随后进一步通过巴豆油致小鼠耳肿胀模型和鸡蛋清致小鼠足肿胀模型评价其体内抗炎作用。结果表明苦橙叶精油成分以酯类、醇类物质为主;25μg/mL浓度能显著抑制RAW 264.7细胞NO的释放;中浓度苦橙叶精油能明显减轻小鼠耳肿胀程度;低、中、高浓度苦橙叶精油均对小鼠足肿胀模型有炎症缓解作用,并于肿胀前期呈浓度依赖性。以上实验证明苦橙叶精油在体外和体内具有一定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橙叶精油 抗炎 RAW 264.7细胞 耳肿胀 足肿胀
下载PDF
不同辅助提取方式对玳玳花精油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吕品 钟琳 +1 位作者 蒋楠 蹇顺华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2-54,共3页
采用传统水蒸气蒸馏(HD)、超声辅助水蒸气蒸馏(UAHD)和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MAHD)3种方法提取玳玳花精油,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比较了精油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使用HD、UAHD、MAHD技术提取的精油,可以鉴定出的化合物种类分别... 采用传统水蒸气蒸馏(HD)、超声辅助水蒸气蒸馏(UAHD)和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MAHD)3种方法提取玳玳花精油,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比较了精油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使用HD、UAHD、MAHD技术提取的精油,可以鉴定出的化合物种类分别为30种、33种、50种,主要成分为芳樟醇、柠檬烯、乙酸芳樟酯、β-蒎烯、α-松油醇等。由于提取工艺不同,各种挥发性物质的含量和成分有一定的差异。与HD和UAHD相比,MAHD方法制备的精油得率较高,处理时间较短,可以作为一种高效、快速、节能的提取技术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玳玳花 超声 微波 挥发性成分 GC-MS
下载PDF
麻杏石甘散超微粉的TLC鉴别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耿元邦 王卫 +2 位作者 董发明 马霞 张国祖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第1期12-14,共3页
建立麻杏石甘散超微粉中麻黄、苦杏仁、甘草的薄层鉴别方法,并对其进行鉴别。采用薄层色谱方法(TLC),选用硅胶G板对麻杏石甘散超微粉中的麻黄、苦杏仁、甘草进行研究。建立了上述3种药物的薄层鉴别方法,在供试品色谱中,在与标准品色谱... 建立麻杏石甘散超微粉中麻黄、苦杏仁、甘草的薄层鉴别方法,并对其进行鉴别。采用薄层色谱方法(TLC),选用硅胶G板对麻杏石甘散超微粉中的麻黄、苦杏仁、甘草进行研究。建立了上述3种药物的薄层鉴别方法,在供试品色谱中,在与标准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斑点,且斑点分离度较好,阴性无干扰。建立的麻黄、苦杏仁、甘草的薄层鉴别方法重现性好,操作简单,可作为麻杏石甘散超微粉的质量控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杏石甘散超微粉 薄层色谱鉴别 麻黄 苦杏仁 甘草 质量标准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代代花中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和辛弗林的含量 被引量:9
17
作者 承晨 李莉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20年第4期263-265,269,共4页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代代花中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和辛弗林的含量。方法:采用Poroshell 120 EC-C18柱(4.6×150 mm,4.0μm);流动相A为乙腈,流动相B为20%乙腈水溶液(含0.08%十二烷基硫酸钠的2.4%冰醋酸),梯度洗脱;流量为1.0...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代代花中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和辛弗林的含量。方法:采用Poroshell 120 EC-C18柱(4.6×150 mm,4.0μm);流动相A为乙腈,流动相B为20%乙腈水溶液(含0.08%十二烷基硫酸钠的2.4%冰醋酸),梯度洗脱;流量为1.0 mL·min^-1;检测波长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为283 nm、辛弗林为275 nm;柱温为30℃。结果: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和辛弗林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035~1007μg·mL^-1、0.525~104.9μg·mL^-1、14.7~2940μg·mL^-1和0.502~100.3μg·mL^-1(r≥0.999 8)。4种成分的平均回收率在93.9%~98.7%。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重复性好,可用于测定代代花4种成分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代花 柚皮苷 橙皮苷 新橙皮苷 辛弗林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正交试验法优化屈曲花总黄酮的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 被引量:2
18
作者 邓思节 汉斯.格里格森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5-278,共4页
本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优化了超声波辅助提取屈曲花总黄酮的工艺条件。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和超声波功率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然后,利用正交实验设计法优化最佳提取工艺。实验结果表明,乙醇浓度对屈曲... 本文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优化了超声波辅助提取屈曲花总黄酮的工艺条件。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和超声波功率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然后,利用正交实验设计法优化最佳提取工艺。实验结果表明,乙醇浓度对屈曲花总黄酮得率的影响最大,其次依次为提取时间、料液比、超声波功率。最佳的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85%、料液比1∶70、提取时间15 min、超声波功率100 W。在该条件下,总黄酮得率为2.456%。本文为工业化应用提供了参考标准,也为广泛开发利用屈曲花药物资源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曲花 黄酮 超声波辅助提取 正交实验
下载PDF
正交试验法优选苦杏仁苷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志军 《中医药导报》 2015年第10期56-57,共2页
目的:优选苦杏仁中有效成分苦杏仁苷的最佳提取方法。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以苦杏仁苷的含量为指标优选得到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对苦杏仁苷的提取率有较大的影响。正交试验优选最佳工艺:加水量为10倍量,提取2次,每次1... 目的:优选苦杏仁中有效成分苦杏仁苷的最佳提取方法。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以苦杏仁苷的含量为指标优选得到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对苦杏仁苷的提取率有较大的影响。正交试验优选最佳工艺:加水量为10倍量,提取2次,每次1.5 h。结论:苦杏仁煎煮入药时宜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杏仁 苦杏仁苷 正交试验
下载PDF
煎煮条件对桃仁中苦杏仁苷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虎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桃仁的最佳煎煮条件。方法采用HPLC法,以苦杏仁苷含量为考察指标,对桃仁药材的煎煮时间进行优选。结果煎煮时间的长短对苦杏仁苷的含量有很大影响,是否去除种皮对苦杏仁苷的提取率影响不大。结论桃仁的煎煮时间应控制在1h以内,... 目的探讨桃仁的最佳煎煮条件。方法采用HPLC法,以苦杏仁苷含量为考察指标,对桃仁药材的煎煮时间进行优选。结果煎煮时间的长短对苦杏仁苷的含量有很大影响,是否去除种皮对苦杏仁苷的提取率影响不大。结论桃仁的煎煮时间应控制在1h以内,最好在15-30min。实验同时提示桃仁在与其他药材共煎时宜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仁 苦杏仁 煎煮条件 含量测定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