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Cognitive Func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and Type 2 Diabetes
1
作者 Man Xu 《Journal of Geriatric Medicine》 2019年第1期1-7,共7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of Elder hypertensives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cogni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43 elderly hypertensives were enrolled and divided into diabe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of Elder hypertensives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cogni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43 elderly hypertensives were enrolled and divided into diabetic group (59 cases) and non-diabetic group (84 cases). The difference of gener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biochemical parameters, carotid ultrasound, a neuropsychological Scales and 24-hour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24hABPM) paramete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subjects were compared. Then, the two groups (diabetic group and non-diabetic group) were further divided into (Mild cognitive dysfunction) subgroup (MMSE>26) and normal cognition subgroup (MMSE≤26), respectively. On the basis of MMSE scores, the difference of the parameters of ABPM between the two subgroups was analyz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24hSBP, 24hPP, dSBP, dPP, nSBP, nPP, 24hSSD, dSSD, nSSD, 24hSCV, dSCV and nSCV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diabetic group (p<0.05). However, cognition was lower in the diabetic group.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circadian pattern of blood pressu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4hSSD, dSSD, nSSD, 24hSCV, dSCV, nSCV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MCI subgroup than normal cognition subgroup in both diabetic and non-diabetic groups(p<0.05), and they were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scores of MMSE,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ere -0.235,-0.246,-0.341,-0.158,-0.222,-0.238 (0.001≤P<0.05). Conclusion: The study showed that in the elderly with hypertension, the mean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and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were both higher in the diabetic group, and the cognition was lower instead. Whether or not with diabetes,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was always higher in the MCI subgroup.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increased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and was associated with cognitive decl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D cognitive DYSFUNCTION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diabetes hypertension 24-hour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下载PDF
Association of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with target organ damage in older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被引量:1
2
作者 Zhiquan Jing Gang Wang +3 位作者 Zeya Li Shanshan Wu Xiang Qiu Rongchong Huang 《Chronic Diseases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 CAS CSCD 2023年第4期320-328,共9页
Background:Although multiple measures of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have been proposed,whether they are better than mean blood pressure in predicting target organs is unclear.We aimed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ackground:Although multiple measures of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have been proposed,whether they are better than mean blood pressure in predicting target organs is unclear.We aimed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ort term BPV and target organ injury.Methods:This study was a retrospective study,and 635 inpatients in the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from 2015 to 2020 were selected.We divided participants into four groups on the basis of the quartiles of BPV.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oups,and linear regression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PV and target organ damage.Results:The average age of 635 patients was 74.36±6.50 years old.Among them,354 of 627 patients had diminished renal function(56.5%),221of 604 patients had associated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36.6%),and 227 of 231 patients had carotid plaque formation(98.3%).The baseline data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fasting glucose,total cholesterol,low-density lipoprotein,creatinine,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sex,calcium channel blocker use,and the rate of diminished renal function.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BPV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renal injury(creatinine:r=0.306,p<0.01;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r=0.058,p<0.01),and BPV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cardiac injury(r=0.083,p<0.01).Elevated BPV was not found to be associated with vascularinjury.Conclusion:Renal function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BPV and left ventricular mass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BP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HYPERTENSION target organ damage
原文传递
老年人群血压变异性与无症状性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直径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贺菲菲 张志勇 张艳丽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4年第3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血压变异性与无症状性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直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于北京老年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经脑血管造影确诊为无症状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IA),并完成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24h ABPM)的老...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血压变异性与无症状性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直径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于北京老年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经脑血管造影确诊为无症状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IA),并完成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24h ABPM)的老年患者83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与24h ABPM参数,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24h ABPM参数与动脉瘤直径的相关性,并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直径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相比,目前吸烟、高血压病程、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大动脉瘤组患者目前吸烟比例更高,高血压病程更久,血清HCY、hs-CRP水平更高。大动脉瘤组24小时收缩压标准差(24hSSD)、24小时舒张压标准差(24hD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SD)高于小动脉瘤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24hSSD、24hDSD、nSSD、nDSD与动脉瘤直径呈正相关(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目前吸烟、高血压病程、24hDSD是动脉瘤直径大小的影响因素。结论大动脉瘤的老年患者高血压病程更长、血压变异性(BPV)更高。舒张压标准差对预测动脉瘤增长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 血压变异性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脑血管造影
下载PDF
无偿献血对自主神经功能影响的观察研究
4
作者 孙诗敏 张丽伟 +6 位作者 杨菲菲 马佳 王秋霜 姬冬冬 令蓉 杨兆凯 陈强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056-1059,共4页
目的通过记录无偿献血400 ml前后的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探讨献血400 ml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8例健康男性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献血400 ml后进行为期1个月随访,记录献血前1 d、献血后第1 d、第3 d、第7 d、1个月的动态心电... 目的通过记录无偿献血400 ml前后的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探讨献血400 ml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8例健康男性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献血400 ml后进行为期1个月随访,记录献血前1 d、献血后第1 d、第3 d、第7 d、1个月的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结果平均心率、最慢心率献血后各时间点较献血前增快,第3d达最高值(P<0.05);总体心率变异性指标:RR间期标准差(SDNN)献血后各时间点比献血前下降,第3 d达最低值(P<0.05);反映交感神经指标:5 min均值标准差(SDANN)、所有R-R间期指数的标准差(SDNNIDX)献血后各时间点较献血前下降,第3 d达最低值(P<0.05);反映迷走神经指标:全程相邻RR间期差的平均方根(rMSSD)献血后各时间点比献血前下降(P<0.05);动态血压各指标献血后各时间点与献血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献血后四次随访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偿献血400 ml后机体启动自主神经调节系统,交感神经激活,迷走神经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压 动态心电图 心率变异性 自主神经功能 献血
下载PDF
焦虑抑郁情绪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海娟 田国祥 +2 位作者 翟玉翠 姚璐 武云涛 《中国医药》 2023年第8期1140-1144,共5页
目的探究焦虑抑郁情绪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就诊的高血压病患者155例,根据患者是否伴有焦虑抑郁情绪分为观察组(57例,合并焦虑抑郁情绪)和对照... 目的探究焦虑抑郁情绪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就诊的高血压病患者155例,根据患者是否伴有焦虑抑郁情绪分为观察组(57例,合并焦虑抑郁情绪)和对照组(98例,未合并焦虑抑郁情绪)。比较2组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参数[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血压变异性指标[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 SBPCV)、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 DBPCV)、白天收缩压变异系数(dSBPCV)、白天舒张压变异系数(dDBPCV)、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nSBPCV)、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nDBPCV)]、血压节律类型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数(RHI),并评价RHI与ABPM参数和血压变异性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ABPM参数24 h SBP、24 h DBP、dSBP、dDBP、nSBP、nDBP均高于对照组,血压异常节律比例高于对照组,血压变异性指标24 h SBPCV、24 h DBPCV、dSBPCV、dDBPCV、nSBPCV、nDBPCV均高于对照组,RHI明显低于对照组[(1.17±0.39)比(2.12±0.18)],2种或多种降压药物联合使用率高于对照组(均P<0.01)。RHI与所有ABPM参数、血压变异性指标均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高血压病合并焦虑抑郁患者血压变异性大,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加重,焦虑抑郁情绪、血压变异性增加可能会造成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焦虑抑郁 血压变异性 动态血压 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P波离散度和Tp-e间期联合血压变异性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易感性的预测效能 被引量:3
6
作者 郑莉凡 张振玉 王秀芹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3年第6期538-543,共6页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易感性状况,并分析动态心电图P波离散度、T波峰-末(Tp-e)间期联合血压变异性对其预测效能。方法 纳入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医院12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时所有患者均接受动态心电...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易感性状况,并分析动态心电图P波离散度、T波峰-末(Tp-e)间期联合血压变异性对其预测效能。方法 纳入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医院12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时所有患者均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与血压变异性检查,记录P波离散度、Tp-e间期值,观察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状况,并将其分为室性心律失常组与非室性心律失常组,分析动态心电图P波离散度、Tp-e间期联合血压变异性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易感性的预测效能。结果 12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发生室性心律失常39例,占30.95%;室性心律失常组右心房横径(RAD)[(47.39±6.25)mm]长于非室性心律失常组[(40.37±6.74)mm],P波离散度[(42.82±8.14)ms]、Tp-e间期[(112.96±11.34)ms]、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standard deviation,24 h DPB-SD)[(13.79±5.22)mmHg]、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standard deviation,24 h SBP-SD)值[(18.75±5.76)ms]高于非室性心律失常组[(36.16±7.28)ms、(99.23±12.61)ms、(9.78±4.36)mmHg、(14.03±5.17)mmHg](P<0.05);经点二列相关性分析显示,动态心电图P波离散度、Tp-e间期、血压变异性(24 h DPB-SD、24 h SBP-SD)值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呈正相关(r=0.276、0.463、0.207、0.293,P均<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P波离散度、高Tp-e间期、高24 h DPB-SD、高24 h SBP-SD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OR=1.112、1.095、1.199、1.177,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P波离散度、Tp-e间期、24 h DPB-SD、24 h SBP-SD预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AUC分别为0.733(95%CI 0.635~0.830)、0.800(95%CI 0.723~0.877)、0.719(95%CI 0.621~0.817)、0.712(95%CI 0.614~0.810)、0.912(95%CI 0.863~0.961)。结论 动态心电图P波离散度、Tp-e间期联合血压变异性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易感性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室性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P波离散度 T波峰-末间期 血压变异性
下载PDF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7
作者 刘云 冯玉宝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15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对照组给予缬...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给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的动态血压指标、血压变异性、血压负荷、杓型血压人数占比情况及心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 M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M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M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M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M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MDBP)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 SBPV)、24 h舒张压变异性(24 h DBPV)、24 h收缩压负荷(24 h SBPL)、24 h舒张压负荷(24 h DBPL)均降低,且24 h SBPV、24 h DBPV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杓型血压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末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显著,可改善血压波动性、心功能,降低血压负荷,恢复血压昼夜节律,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沙库巴曲缬沙坦 缬沙坦 动态血压 血压变异性 血压负荷
下载PDF
动态血压监测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治疗中的指导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雅静 任燕萍 赵惠娣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4期62-65,共4页
目的 分析动态血压监测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 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年龄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60岁患者)与试验组(40例,≥60岁患者)。两组均接受动态血压监测... 目的 分析动态血压监测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方法 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年龄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60岁患者)与试验组(40例,≥60岁患者)。两组均接受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组的各项临床指标差异。结果 两组的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 24 h收缩压变异性(24 h SBPV)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的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24 h舒张压变异性(24 h DBPV)、24 h平均心率(24 h AHR)、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24 h DBPCV)及昼夜血压节律异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24 h平均脉压(24 h PP)、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 SBPCV)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同血压类型患者的24 h SBPV、24 h DBPV有显著差异,且反杓型高于杓型、非杓型(P<0.05)。试验组卧、立位时的血浆肾素活性(PRA)、醛固醇水平低于对照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血压监测能够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疾病特点,同时也会根据临床指标差异变化来指导患者针对性用药,对于维持血压稳定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压监测 高血压 老年患者 血压变异性
下载PDF
运动性高血压与动脉硬化及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1
9
作者 杨雪 刘玉 +1 位作者 陈东 刘叶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62-67,共6页
目的 探讨运动性高血压(exercise hypertension, EH)与动脉硬化及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 以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7月至2021年12月期间进行“平板运动负荷试验”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既往是否有高血压病病史及是否符... 目的 探讨运动性高血压(exercise hypertension, EH)与动脉硬化及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方法 以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7月至2021年12月期间进行“平板运动负荷试验”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既往是否有高血压病病史及是否符合运动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分为血压正常无EH组(A组,42例)、血压正常EH组(B组,27例)、高血压病无EH组(C组,42例)和高血压病EH组(D组,39例)。所有受试者均行平板运动负荷试验、血生化检查、动脉硬化检测及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记录相关指标。比较4个亚组间性别、年龄及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运动中最高收缩压及舒张压、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动脉硬化指数(arterosclerosis index, AI)、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 index, ABI)、24小时收缩压及舒张压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bility, CV)、夜间血压下降率及晨峰血压水平;将运动中最高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与上述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4组组间比较BMI、运动中最高收缩压及舒张压、TG、AI、cfPWV、ABI、24小时收缩压及舒张压CV、夜间收缩压下降率及晨峰血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中最高收缩压与BMI、TG、AI、cfPWV、ABI及晨峰血压成正相关(P<0.05),与24小时收缩压及舒张压CV成负相关(P<0.05);运动中最高舒张压与收缩压及舒张压变异CV成正相关(P<0.05)。结论(1)平板运动负荷试验可检测EH,且EH可发生于血压正常患者;(2)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对血压正常和高血压病患者的EH均有参考价值,而AI、cfPWV对高血压病患者的EH更有参考价值;(3)运动中收缩压异常升高与血脂水平、动脉硬化程度呈正相关,与血压变异性呈负相关,且运动中收缩压对运动负荷试验的反应性较舒张压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高血压 动脉硬化 血压变异性 平板运动试验 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下载PDF
动态血压监测系统对ICU危重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区少荷 冼凌军 廖春花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5期121-123,共3页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系统对ICU危重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4月云浮市中医院收治的142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周内治疗结果分为死亡组(n=20)与非死亡组(n=122)。两组患者均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比...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监测系统对ICU危重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4月云浮市中医院收治的142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2周内治疗结果分为死亡组(n=20)与非死亡组(n=122)。两组患者均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比较两组平均血压、血压变异系数,分析动态血压各项指标对危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死亡组24 h平均收缩压、昼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非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4 h平均舒张压、昼间平均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24 h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系数均大于非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4 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24 h收缩压及舒张压变异系数为影响ICU危重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危重症患者平均血压较高,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血压变异以瞬时波动为主,且24 h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24 h收缩压及舒张压变异系数是ICU危重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动态血压监测可作为预测预后不良风险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压监测系统 重症监护室 危重症 血压变异性
下载PDF
老年人动态血压参数与轻度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11
作者 孙小毛 马丽萍 +4 位作者 王丰华 储国俊 陈卫省 柯嘉伟 孙明雷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3年第7期520-525,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动态血压参数与轻度认知障碍(MC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7月于长海医院完成年度体检的306例离退休人员为研究对象,收集人群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及病史资料。采用便携式动态血压计记录各个时段平均血压、血压标... 目的探讨老年人动态血压参数与轻度认知障碍(MC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7月于长海医院完成年度体检的306例离退休人员为研究对象,收集人群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及病史资料。采用便携式动态血压计记录各个时段平均血压、血压标准差、血压变异系数及晨峰血压、昼夜节律。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人群认知功能,根据结果将人群分为轻度认知障碍(MCI)组(218例)和认知功能正常组(88例)。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动态血压与MCI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CI的影响因素。结果与无认知障碍组比较,MCI组平均血压、血压标准差、血压变异系数及昼夜节律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OCA总分与24 h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收缩压标准差、白天平均收缩压标准差、夜间平均收缩压标准差、白天平均舒张压标准差、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24 h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白天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夜间平均收缩压变异系数、夜间平均舒张压变异系数呈负相关(r=-0.151,-0.144,-0.136,-0.202,-0.253,-0.158,-0.253,-0.210,-0.190,-0.220,-0.178,-0.119;P<0.05);与24 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呈正相关(r=0.163,0.157,0.13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昼夜节律中非杓型和反杓型(B=11.000,OR=1.115,P<0.01;B=0.270,OR=1.305,P<0.01;B=1.496,OR=4.646,P<0.01;B=1.306,OR=3.690,P<0.05)是老年人发生MC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人动态血压变异与MCI发生密切相关,控制异常的血压变异可能有利于避免MCI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血压变异性 轻度认知障碍 动态血压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0
12
作者 徐燕 王梦琳 高旭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06-1209,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1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39例血压正常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内膜中层厚度(IMT),并行无创24 h动态血压监测,以血压读数的标准差(...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15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39例血压正常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内膜中层厚度(IMT),并行无创24 h动态血压监测,以血压读数的标准差(SD)代表BPV值。根据日间收缩压SD的第50百分位数(P50)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低BPV组(n=76)和高BPV组(n=82),比较两组间动态血压参数和颈动脉IMT的差异。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以颈动脉IMT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高血压组各时间段(24 h、日间、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及夜间收缩压SD高于对照组(P<0.01);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BPV组的24 h平均收缩压、双侧颈动脉IMT高于低BPV组(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4 h平均收缩压和日间收缩压SD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BPV增高,且独立于平均血压,BPV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 血压变异性 动脉粥样硬化 内膜中层厚度
下载PDF
复方银杏胶囊对阴虚阳亢证高血压病患者眩晕、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魏易洪 黄莺 +4 位作者 刘宇 李广浩 周端 周忠焱 朱灵妍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3-75,共3页
目的:观察复方银杏胶囊对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患者眩晕、血压和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1个月。对照组予西药降压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复方银杏胶囊(2粒/次,2次/d)。治疗1月前后分别记录患者眩晕程度... 目的:观察复方银杏胶囊对高血压病阴虚阳亢证患者眩晕、血压和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1个月。对照组予西药降压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复方银杏胶囊(2粒/次,2次/d)。治疗1月前后分别记录患者眩晕程度积分,监测两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24 h ABP)各参数,比较前后眩晕程度、平均心率、平均血压和标准差,分析复方银杏胶囊的作用。结果:治疗1月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眩晕程度改善显著(P<0.01),24 h平均心率、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白昼收缩压标准差(DBPV)、白昼舒张压标准差(DDBPV)有所下降(P<0.05),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24 h收缩压标准差(24h SBPV)、白昼收缩压标准差(DSBPV)下降明显(P<0.01)。结论:复方银杏胶囊联合西药可以改善阴虚阳亢证高血压病患者眩晕症状,降低心率、血压及血压变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阴虚阳亢证 24 h动态血压 血压变异性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变异性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谢伟 王明建 +1 位作者 刘俊明 黄文军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2677-2681,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变异性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及影响血压昼夜节律的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患者252例,测量诊室血压、24 h动态血压、血...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变异性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及影响血压昼夜节律的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患者252例,测量诊室血压、24 h动态血压、血生化指标,采用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测量baPWV。根据血压昼夜节律分为杓形组(n=127例)、非杓形组(n=71例)和反杓形组(n=54例)。结果 (1)反杓形组年龄、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baPWV、脉压较杓形组升高;反杓形组日间平均舒张压(dDBP)较非杓形组降低,年龄和夜间的平均收缩压(nSBP)较非杓形组升高;非杓形组nSBP、脉压较杓形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多元逐步回归显示,24 hSBP、dDBP、nSBP、baPWV对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龄、高血压病程、舒张压变异性(DBP-CV)、脉压与baPWV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05、0.296、0.260、0.271,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除了与24 hSBP、dDBP、nSBP关系密切外,也与baPWV密切相关,血压昼夜节律的异常可反映动脉僵硬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压昼夜节律 血压变异性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血压监测 便携式
下载PDF
443例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分布及血压变异性规律研究 被引量:18
15
作者 鲁成 宋磊 刘永明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7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分布及血压变异性规律。方法选取443名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采集四诊资料,进行辨证(复合证型者取主证),监测24 h动态血压,比较不同证型血压变异性。结果 443例患者中,肝肾阴虚证(157例)>气阴两虚证(83例)...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证型分布及血压变异性规律。方法选取443名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采集四诊资料,进行辨证(复合证型者取主证),监测24 h动态血压,比较不同证型血压变异性。结果 443例患者中,肝肾阴虚证(157例)>气阴两虚证(83例)>阳气虚衰证(76例)>痰湿壅盛证(65例)>肝阳上亢证(62例)。不同证型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家族史、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肝肾阴虚证比较,痰湿壅盛证24 h收缩压、24 h平均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气阴两虚、痰湿壅盛、阳气虚衰昼夜节律异常率分别为80.85%(38/47)、66.67%(14/21)、81.48%(22/27)、86.96%(20/23)、78.79%(26/33),各证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31,P=0.553)。结论 443名高血压患者中肝肾阴虚证最多,肝阳上亢证最少;痰湿壅盛证血压最高,肝阳上亢证血压最低;肝肾阴虚证血压变异性最高,气阴两虚证血压变异性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中医证型 血压变异性 动态血压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的昼夜规律及变异性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于雪芳 刘婷婷 +1 位作者 王广阔 李伦明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1年第6期409-412,共4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昼夜规律及血压波动程度即变异性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65例EH患者24 h动态血压(24 h ABPM)监测报告.将65例EH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大(LVH)30例,另一组为高血压不伴左心室肥...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压昼夜规律及血压波动程度即变异性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65例EH患者24 h动态血压(24 h ABPM)监测报告.将65例EH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大(LVH)30例,另一组为高血压不伴左心室肥大35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为正常血压对照组.对下列参数进行分析:①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与舒张压(24 h DBP);②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与舒张压(dDBP);③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与舒张压(nDBP);④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 SSD)与舒张压标准差(24 h DSD);⑤白昼收缩压标准差(dSSD)与舒张压标准差(dDSD);⑥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和舒张压标准差(nDSD);⑦夜间/白昼平均收缩压比值(nSBP/dSBP)与舒张压比值(nDBP/dDBP).结果 高血压伴LVH组与正常对照组或高血压无LVH组比较,24 h各时间段的血压均值及血压变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昼夜(清醒/睡眠)规律性不明显,nSBP/dSBP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无LVH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压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大多有较明显昼夜(清醒/睡眠)变化规律,血压变异性比较除白昼收缩压变异性有明显差异外,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血压不合并靶器官损害时,血压的变异性不显著,有明显昼夜规律性;高血压合并靶器官损害时,血压的变异性增大,无明显昼夜规律性,nSBP/dSBP比值明显增高.利用这些指标可评估高血压患者是否有靶器官损害,以便更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 血压变异性 昼夜规律 左室肥大
下载PDF
睡眠障碍与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2
17
作者 许耀 徐晗 +5 位作者 郝云霞 刘绍妍 刘晓芳 于春英 孙帅 刘爱玲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0年第2期202-206,共5页
目的探讨睡眠障碍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影响。方法入选2015年7月至2018年6月于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高血压受试者242例,年龄36~72岁,由同一研究小组完成24 h动态血压监测,依据匹茨堡睡... 目的探讨睡眠障碍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影响。方法入选2015年7月至2018年6月于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高血压受试者242例,年龄36~72岁,由同一研究小组完成24 h动态血压监测,依据匹茨堡睡眠指数(PSQI)量表对受试者睡眠状况进行评估分组,PSQI≤7分为睡眠良好组(n=155),PSQI>7分为睡眠障碍组(n=87),分析两组动态血压参数的差异,并评价血压波动状况与冠心病的关系。结果睡眠障碍组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冠心病比例高于睡眠良好组(P<0.05或P<0.01)。睡眠障碍组异常血压节律比例高于睡眠良好组(72.4%vs.52.3%,χ^2=9.395,P=0.002)。睡眠障碍组24 h平均收缩压(24 hS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白天收缩压平台、夜间收缩压平台、清晨收缩压上升速度水平[(15.0±8.8)vs.(11.1±9.2)mmHg/h]高于睡眠良好组(P均<0.01),而夜间舒张压下降速度慢于睡眠良好组(P<0.05)。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24 hSBP、白天收缩压平台、夜间收缩压平台和清晨收缩压上升速度与PSQI评分密切相关(r=0.481,0.370,0.390,0.208,P均<0.05)。睡眠障碍冠心病的患病率要高于睡眠良好组(57.5%vs.31.6%,P<0.001),在校正相关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OR=6.023,95%CI:3.108~11.672,P<0.001)、睡眠障碍(OR=2.970,95%CI:1.618~5.452,P<0.001)、清晨收缩压上升速度(OR=1.048,95%CI:1.015~1.083,P=0.004)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睡眠障碍会升高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加剧清晨血压波动及减慢夜间血压下降速度,睡眠障碍和清晨收缩压上升速度加快可能是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压变异性 动态血压 睡眠障碍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压变异性对心功能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7
18
作者 刘静 王丽妍 +2 位作者 郑力仁 张东亮 刘文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年第7期484-487,共4页
目的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临床资料的研究,探讨MHD患者透析间期血压变异性(BPV)对心功能的影响,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2011年11月至2012年2月接受MHD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根据患者透析间期44 h的动态血压监... 目的通过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临床资料的研究,探讨MHD患者透析间期血压变异性(BPV)对心功能的影响,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2011年11月至2012年2月接受MHD治疗的60例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根据患者透析间期44 h的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按照夜间收缩压下降百分率的特点将患者分为非杓型组(33例)和反杓型组(27例)。对两组患者透析间期44 h的血压变化,透析前后的血尿素氮(BUN)、透析前的血清肌酐(Scr)、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血清钠(Na)、血清磷(P)、血清钙(Ca)、钙磷乘积(Ca×P)、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以及超声心动图的各项参数进行比较。对上述生化指标与血压变异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44 h、日间、夜间的舒张压变异性,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夜间收缩压均值,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下降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室间隔厚度和心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44 h舒张压变异性与iPTH、血清钠呈正相关,与血浆白蛋白呈负相关。结论 MHD患者存在血压节律的异常,呈现"非杓型"或"反杓型"血压,血压变异性受患者的营养状况、血钠水平和钙磷代谢情况的影响。透析间期血压呈"反杓型"者,心功能的损害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态血压 血压变异性 心功能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昼夜节律与左室肥厚的关系 被引量:19
19
作者 张子新 赵丹 余陆娇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3年第6期413-418,共6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血压昼夜节律与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010年8月至2012年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93例,根据超声心动图测量指标计算所得的左心室重量指数(LVM...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及血压昼夜节律与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2010年8月至2012年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93例,根据超声心动图测量指标计算所得的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分为左心室肥厚(LVH)组与无LVH组;再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获得的结果分为血压晨峰组与无血压晨峰组,杓型血压组与非杓型血压组。分析比较24h血压、白昼和夜间血压均值、血压变异性、血压昼夜节律及晨峰与心室肥厚的相关性。结果①与无LVH组相比。LVH组24小时收缩压(24hSBP)、24小时舒张压(24hDBP)、白昼收缩压(dSBP)、白昼舒张压(dDBP)、夜间收缩压(nSBP)和夜间舒张压(nDBP)均升高,P〈0.01;LVH组24小时平均收缩压标准差(24hSSD)高于无LVH组,P〈O.05,但两组24小时平均舒张压标准差(24hDSD)无差别;与无LVH组相比,LVH组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和夜间舒张压标准差(dDSD)升高,P〈0.01;但白昼收缩压标准差(dSSD)和白昼舒张压标准差(dDSD)无差别。②血压晨峰组LVMI高于无血压晨峰组,P〈O.05;血压晨峰组LVH比率也高于无血压晨峰组,P〈0.01;与无血压晨峰组相比,血压晨峰组24hSBP、dSBP和nSBP均增高,P〈0.05,但两组24hDBP、dDBP和nDBP无差别。③杓型血压组LVMI低于非杓形血压组,P〈0.05;杓型血压组LVH比率低于非杓形血压组,P〈0.01;与非杓形血压组相比,杓型血压组nSBP、nDBP均降低,P〈0.01;而两组24hSBP、24hDBP、dSBP、d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LVH的发生与血压变异性和血压晨峰密切相关。具有血压晨峰的患者和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的非杓型高血压患者更易出现LV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动态血压 左室肥厚 血压变异性 昼夜节律 血压晨峰
下载PDF
代谢综合征患者动态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的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荣瑗瑗 宋达琳 +2 位作者 王丽霞 陈效安 康维强 《中国医刊》 CAS 2014年第10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ABP)及血压变异性(BPV)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有无MS分为伴MS高血压组(38例)及单纯高血压组(42例)。对两组患者进行24小时ABP监测,比较两组患者ABP和BPV。结...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ABP)及血压变异性(BPV)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有无MS分为伴MS高血压组(38例)及单纯高血压组(42例)。对两组患者进行24小时ABP监测,比较两组患者ABP和BPV。结果与单纯高血压患者相比,合并MS的高血压患者日间平均收缩压、24小时平均收缩压显著升高;日间收缩压变异性、24小时收缩压变异性显著增大(P<0.05);而舒张压变异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MS患者日间及24小时平均收缩压较单纯高血压组增高,相应的变异性增大,这可能是其导致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显著增加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 原发性高血压 动态血压 血压变异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