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症状心肌缺血(附60例冠心病患者Holter监测)
1
作者 王丕荣 金侣泓 +2 位作者 李小薇 许祥林 王继合 《遵义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3期23-25,共3页
对60例冠心病患者(男53例、女7例,平均年龄58.1岁)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并与常规12导联心电图对照。发现前者心肌缺血发作频率较高,二者之比为5.3:1;其中0.82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时无任何症状,属无症状心肌缺血。并结合文献对其发生机理与... 对60例冠心病患者(男53例、女7例,平均年龄58.1岁)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并与常规12导联心电图对照。发现前者心肌缺血发作频率较高,二者之比为5.3:1;其中0.82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时无任何症状,属无症状心肌缺血。并结合文献对其发生机理与临床意义简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电图 心肌缺血
下载PDF
无偿献血对自主神经功能影响的观察研究
2
作者 孙诗敏 张丽伟 +6 位作者 杨菲菲 马佳 王秋霜 姬冬冬 令蓉 杨兆凯 陈强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056-1059,共4页
目的通过记录无偿献血400 ml前后的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探讨献血400 ml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8例健康男性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献血400 ml后进行为期1个月随访,记录献血前1 d、献血后第1 d、第3 d、第7 d、1个月的动态心电... 目的通过记录无偿献血400 ml前后的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探讨献血400 ml对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8例健康男性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献血400 ml后进行为期1个月随访,记录献血前1 d、献血后第1 d、第3 d、第7 d、1个月的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结果平均心率、最慢心率献血后各时间点较献血前增快,第3d达最高值(P<0.05);总体心率变异性指标:RR间期标准差(SDNN)献血后各时间点比献血前下降,第3 d达最低值(P<0.05);反映交感神经指标:5 min均值标准差(SDANN)、所有R-R间期指数的标准差(SDNNIDX)献血后各时间点较献血前下降,第3 d达最低值(P<0.05);反映迷走神经指标:全程相邻RR间期差的平均方根(rMSSD)献血后各时间点比献血前下降(P<0.05);动态血压各指标献血后各时间点与献血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献血后四次随访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偿献血400 ml后机体启动自主神经调节系统,交感神经激活,迷走神经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压 动态心电图 心率变异性 自主神经功能 献血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与动态心电血压监测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吴岩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113-117,共5页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与动态心电血压监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该院诊治的8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其纳入研究组,同期30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监测并对比对照组和研究组的...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与动态心电血压监测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该院诊治的8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其纳入研究组,同期30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监测并对比对照组和研究组的颈动脉搏动指数、阻力指数、24 h平均舒张压和收缩压、白昼和夜间平均舒张压和收缩压、24 h舒张压负荷和24 h收缩压负荷。将研究组患者按照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进行三分位分组,分析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与动态心电血压监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颈动脉搏动指数、阻力指数、24 h平均舒张压、24 h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白昼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 h舒张压负荷和24 h收缩压负荷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颈动脉搏动指数的升高,高血压患者的24 h平均舒张压、24 h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舒张压、白昼平均收缩压、24 h舒张压负荷、24 h收缩压负荷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阻力指数的升高,高血压患者的24 h平均舒张压、24 h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舒张压、白昼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24 h舒张压负荷和24 h收缩压负荷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搏动指数、阻力指数分别与24 h平均舒张压、24 h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舒张压、白昼平均收缩压、24 h舒张压负荷和24 h收缩压负荷呈正相关性(r>0.3,P<0.001)。结论 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的变化与动态心电血压监测指标24 h平均血压、白昼平均血压、24 h血压负荷呈正相关,随着颈动脉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的升高,部分动态心电血压监测指标也相应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颈动脉搏动指数 阻力指数 动态心电血压监测指标 相关性
下载PDF
心电瀑布图结合散点图在诊断房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
4
作者 许燕 韩卫星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83-293,共11页
目的探讨心电瀑布图结合散点图诊断房性心律失常的应用价值及优势。方法分析动态心电图中典型房性心律失常的心电瀑布图及散点图的变化特征,并总结其应用优势。结果不同类型房性心律失常的心电瀑布图和散点图具有不同的表现特征。(1)频... 目的探讨心电瀑布图结合散点图诊断房性心律失常的应用价值及优势。方法分析动态心电图中典型房性心律失常的心电瀑布图及散点图的变化特征,并总结其应用优势。结果不同类型房性心律失常的心电瀑布图和散点图具有不同的表现特征。(1)频发房性早搏:瀑布图特征为间歇性P峰带出现断裂,R、T峰带不变;散点图特征为早搏点位于快加速区。(2)房性自主节律:瀑布图特征为P峰带断裂,PR间期出现变化;散点图特征为该节律可融合于窦性节律集落中,与窦性节律难以区分。(3)间歇性短阵房性心动过速:瀑布图特征为P峰带断裂,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R峰带;散点图特征为集落点可位于快加速区或45°线上,心率范围可与窦性心率区分,但发作时间无法确定。(4)持续性心房颤动:瀑布图特征为P峰带的消失和紊乱,R、T峰带不变;散点图特征为呈扇形图形。(5)心房扑动:瀑布图特征为P峰带断层,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P峰带,并出现相应的PR间期;散点图特征为呈网格状图形。结论通过选择动态心电图上P-QRS-T波群变化明显的导联,并观察心电瀑布图上P、QRS、T峰带的变化特征,再结合心电散点图的变化,就可以准确、快速地判断房性心律失常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动图 心电瀑布图 散点图 房性心律失常
下载PDF
微型心电、呼吸监护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5
5
作者 曹细武 史亚军 +1 位作者 邓亲恺 罗丽辉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01年第5期249-252,共4页
研究了一种便携式心电、呼吸自动监护系统 ,用以连续监测病人的心电、呼吸信号。设计中全面考虑了电路的整体性能与结构 (包括显示方式和电源管理 ) ,实现了系统的微型化和低功耗 ,并且具有信号灵敏度高、抗干扰性能强的特征 ,适合连续... 研究了一种便携式心电、呼吸自动监护系统 ,用以连续监测病人的心电、呼吸信号。设计中全面考虑了电路的整体性能与结构 (包括显示方式和电源管理 ) ,实现了系统的微型化和低功耗 ,并且具有信号灵敏度高、抗干扰性能强的特征 ,适合连续监护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护心电图 导联 起搏脉冲 隔离 阻抗体积描计法 心电-呼吸监护系统 研制
下载PDF
不同起源部位室性早搏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方 董守仁 +2 位作者 陈雅丽 彭欢 孟婉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2-19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起源部位的室性早搏对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11到2010-12期间在我院住院患者中左心室射血分数≤40%的心衰患者206例,随访1年,8例失访。分析临床各项指标和不同起源部位室性心律失常与心血管... 目的:探讨不同起源部位的室性早搏对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11到2010-12期间在我院住院患者中左心室射血分数≤40%的心衰患者206例,随访1年,8例失访。分析临床各项指标和不同起源部位室性心律失常与心血管死亡间的关系。根据患者是否死亡,将患者分为生存组(n=161)和心血管死亡组(n=37)。结果:与生存组比较,心血管死亡组房室传导阻滞(AVB),24小时平均心率,室性早搏(室早)LOWN分级4A、4B级,室早,非持续性室速发生率;非持续性室速阵数及最快频率,起源于左心室流入道的室早、起源于左心室流入道的非持续性室速均增加,无房室传导阻滞,室早LOWN分级0、1、2、3级发生率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收缩压、糖尿病、Ca2+、左心室射血分数、24小时平均心率、室早次数、起源左心室流入道的室早、非持续性室速的阵数是心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室早对判断患者预后有重要价值,起源于左心室流入道室早增加心衰患者心血管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心血管死亡率 动态心电图 室性早搏
下载PDF
不同年龄段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田国祥 宋慧敏 +7 位作者 张婕 会建军 姚璐 王晓兵 武云涛 夏常泉 李娟 张薇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5年第4期544-546,共3页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在不同年龄段心率变异性(HRV)情况。方法 入选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及门诊体检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62例,根据患者年龄分为3组:60~69岁组54人,70~79岁组41人,≥80岁组67人。使用MGY-H12 24 h动态心电分析系...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在不同年龄段心率变异性(HRV)情况。方法 入选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及门诊体检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62例,根据患者年龄分为3组:60~69岁组54人,70~79岁组41人,≥80岁组67人。使用MGY-H12 24 h动态心电分析系统,对入选患者进行连续24 h心电记录,采用配套计算机软件对HRV指标包括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 Index、r MSSD、p NN50)及频域指标[总功率(TP)、极低频功率(VLF)、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进行分析,并对不同年龄组HRV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60~69岁组、70~79岁组、≥80岁组老年冠心病患者随年龄增长,其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 Index及频域指标TP、VLF、LF均值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其中≥80岁组患者SDNN、SDANN与60~69岁组、70~79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69岁组患者TP、VLF、LF与70~79岁组、≥80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r MSSD、p NN50及H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随年龄增长,HRV呈现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变异性 老年 冠心病 动态心电图
下载PDF
心电信号QRS波精确定位算法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林海平 向馗 陈静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86-290,共5页
目的研究心电信号QRS复波检测中单个波形起始和终止位置的精确判定。方法为了在动态心电监护中设计信号自动分析算法,本文以滤波积分后所形成的窗口为基准,从滤波结果中获取Q波和S波波峰的准确位置。结果以此为基础,在波峰处引入一条简... 目的研究心电信号QRS复波检测中单个波形起始和终止位置的精确判定。方法为了在动态心电监护中设计信号自动分析算法,本文以滤波积分后所形成的窗口为基准,从滤波结果中获取Q波和S波波峰的准确位置。结果以此为基础,在波峰处引入一条简单的辅助直线,用直线和ECG波形之间的垂直距离作为判断Q波和S波边界的依据。结论大量数据检验结果表明,该计算法具有计算简便,误差率低等优点,约为1个采样点。与国际通用软件相比,其S波边界定位精度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RS波 定位 动态心电图
下载PDF
贴式可穿戴动态心电记录分析系统对心律失常检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吴嘉慧 张筑欣 +11 位作者 王建旗 金泽宁 戴雯莉 管宇 田俊萍 蒋超 黎旭 贾长琪 胡荣 杜昕 董建增 马长生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1年第6期755-757,761,共4页
目的评估贴式可穿戴动态心电记录分析系统检测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研究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可疑心律失常患者115例。使用传统的24 h动态心电记录... 目的评估贴式可穿戴动态心电记录分析系统检测心律失常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研究纳入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就诊的可疑心律失常患者115例。使用传统的24 h动态心电记录分析仪(对照组)和贴式可穿戴动态心电记录分析系统(试验组)同时记录动态心电图。主要终点是在监测期间内检测到的心律失常,定义为室上性心动过速(连续≥3跳)、室性心动过速(连续≥4跳)、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持续≥1 min)、心脏停搏(≥3 s)、室上性早搏(累计≥10000跳)、室性早搏(累计≥10000跳)。以对照组检测结果为金标准,计算试验组的敏感性作为主要有效性评价指标。安全性评价指标为试验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结果试验组检测心律失常的敏感性在全分析集为99.09%(95%CI:95.03%~99.84%),在符合方案集为99.07%(95%CI:94.94%~99.84%),95%CI下限均高于标准值85%。试验组患者的佩戴舒适度及应用偏好均优于对照组(P<0.0001),两组记录心电图波形一致率为92.7%。在试验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不良事件。结论贴式可穿戴动态心电记录分析系统可以安全有效地检测心律失常,可作为传统动态心电记录分析仪的替代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贴式可穿戴动态心电记录分析系统 心律失常 有效性 安全性
下载PDF
窦性心率震荡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及PTCA对其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林晓明 杨希立 +1 位作者 肖长华 李健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6-518,共3页
目的探讨窦性心率震荡(HRT)各指标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对其影响。方法选择150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24h动态心电图(AECG)监测,对CAG阳性组于PTCA术后第1天和第7天进行AECG监测并随访观察心功... 目的探讨窦性心率震荡(HRT)各指标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对其影响。方法选择150例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24h动态心电图(AECG)监测,对CAG阳性组于PTCA术后第1天和第7天进行AECG监测并随访观察心功能与HRT的关系,分别计算各阶段HRT的震荡初始(TO)、震荡斜率(TS)和震荡斜率起始时间(TT)值。结果CAG阳性组TO和TT值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或0.001),TS显著低于阴性组(P<0.001);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组TO和TT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或<0.001),而TS显著低于单支病变组(P<0.001);PTCA术后第1天单支或多支病变组TO、TS和TT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术后随访左心功能不全组HRT现象均较无左心功能不全组明显减弱(P<0.05或<0.001)。结论HRT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PTCA术后HRT明显改善,后期的心功能不良是影响HRT现象减弱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心率震荡 动态心电图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现象 被引量:18
11
作者 罗洪波 王琳 +1 位作者 杨晓云 陆再英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6年第1期42-44,共3页
目的研究窦性心率震荡(HRT)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中的变化,以及与心率变异性时阈指标(SDNN)、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关系。方法选择DCM患者30例,正常健康对照者20例,根据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记录资料,计... 目的研究窦性心率震荡(HRT)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中的变化,以及与心率变异性时阈指标(SDNN)、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关系。方法选择DCM患者30例,正常健康对照者20例,根据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记录资料,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别,并计算TO、TS与SDNN、LVEF、LVED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DCM组TO值显著高于对照组(3.18%±6.25%vs-6.22%±3.68%,P<0.001);DCM组TS值显著低于对照组(6.06±6.13 ms/RR间期vs 13.08±5.54ms/RR间期,P<0.01)。TO与SDNN、LVEF、LVEDD之间明显相关。结论DCM患者室性早搏后的HRT现象减弱,HRT可能成为评价DCM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扩张型心肌病 窦性心率震荡 动态心电图 心脏性猝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现象及多因素相关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晓明 杨希立 +1 位作者 肖长华 李健民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12-13,共2页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及其多因素影响。方法选择AMI患者86例及健康对照者80例,接受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计算HRT的震荡初始(TO)及震荡斜率(TS),同时获取心率变异(SDNN)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现象及其多因素影响。方法选择AMI患者86例及健康对照者80例,接受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分别计算HRT的震荡初始(TO)及震荡斜率(TS),同时获取心率变异(SDNN)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参数,并进行TO、TS与年龄、LVEF、LVEDD、SDNN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组TO明显升高,TS明显降低(P<0.01);AMI组中,TO、TS与年龄、LVEF、LVEDD、SDNN相关。结论AMI患者室性早搏后的HRT现象明显减弱,HRT可以成为评价AMI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性心率震荡 心肌梗死 动态心电图
下载PDF
动态心电分析系统原理及维修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基明 田晓东 李玉峰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09年第10期103-104,107,共3页
介绍了动态心电分析系统基本工作原理、构成以及在我国的引进、应用和发展,归纳总结了几年来该仪器在医院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常见故障及其解决方法。
关键词 动态心电分析系统 记录盒 闪光卡
下载PDF
ST段偏移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陶物华 方平 +4 位作者 芮群先 缪燕 孙绯绯 胡大一 刘云芝 《心电学杂志》 1997年第2期82-83,共2页
为探讨动态心电图ST段偏移对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观察经冠状动脉造影主要分支狭窄≥50%的62例冠心病组与101例正常健康老人组的最大ST段上抬、最大ST段下移、ST段偏移总和、ST段偏移总差等参数。结果两组间除ST段偏移总和外,其余参... 为探讨动态心电图ST段偏移对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观察经冠状动脉造影主要分支狭窄≥50%的62例冠心病组与101例正常健康老人组的最大ST段上抬、最大ST段下移、ST段偏移总和、ST段偏移总差等参数。结果两组间除ST段偏移总和外,其余参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初步提示这些参数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鉴别诊断依据,但对上述参数的正常值范围尚需作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动态心电图 ST段偏移 诊断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后心率震荡的变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海燕 张怀勤 +3 位作者 杨德业 黄伟剑 谢玲斐 李玲文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8年第4期227-229,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对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影响。方法选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直接PCI组、延迟PCI组和药物治疗组三组,各组均为40例,入选病例均有单发室性期前收缩(VPC)并且有完全的...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对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影响。方法选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直接PCI组、延迟PCI组和药物治疗组三组,各组均为40例,入选病例均有单发室性期前收缩(VPC)并且有完全的代偿间歇,AMI后1~3周对患者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测,获得震荡起始(TD)、震荡斜率(TS)、震荡斜率起始时间(TT)等指标,比较三种治疗方法对急性心肌梗死后窦性心率震荡现象的影响。结果直接PCI组TT、TO低于延迟PCI组和药物治疗组,而TS高于延迟PCI组和药物治疗组(P〈0.01),同时延迟PCI组上述指标也优于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AMI患者经直接或延迟PCI后HRT各参数得到不同程度改善,直接PCI更优,故对于AMI患者应尽早行直接PCI,对于无条件者行延迟PCI同样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率震荡 动态心电图
下载PDF
56例晕厥动态心电图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倪玉敏 《安徽医药》 CAS 2009年第1期58-59,共2页
目的为探讨动态心电图对晕厥病因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患者行1次或多次24 h动态心动图检查,并嘱患者在检查中尽可能诱发晕厥发作,记录其发作时心电图变化。结果56例患者经动态心电图检出各种心律失常24例,占42.86%,其中检出室性心动过速... 目的为探讨动态心电图对晕厥病因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患者行1次或多次24 h动态心动图检查,并嘱患者在检查中尽可能诱发晕厥发作,记录其发作时心电图变化。结果56例患者经动态心电图检出各种心律失常24例,占42.86%,其中检出室性心动过速5例,占8.9%,缓慢性心律失常5例,占8.9%。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可有效检出心源性晕厥,其简便的诊断方法为临床上防止心脏性猝死提供可靠的诊治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晕厥 动态心电图 心律失常
下载PDF
窦性心率震荡与冠状动脉病变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杜秋明 宋淑萍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6年第3期388-390,共3页
目的:分析窦性心率震荡(HRT)各指标与冠状动脉病变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0例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24 h动态心电图(AECG)监测的患者,按CAG结果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对AECG所获得的HRT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 目的:分析窦性心率震荡(HRT)各指标与冠状动脉病变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0例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24 h动态心电图(AECG)监测的患者,按CAG结果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对AECG所获得的HRT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CAG阳性组震荡初始(TO)值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CAG阳性组震荡斜率(TS)值显著低于阴性组(P<0.05)。且TO和TS值在单支、双支、三支病变患者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的TO升高,TS下降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是预测冠心病自主神经功能损害及其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窦性心率震荡 动态心电图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心室肌复极昼夜变化规律与心率变异性 被引量:1
18
作者 毛朝旭 薛定荣 贺爱莲 《高血压杂志》 CSCD 1999年第4期326-328,共3页
目的:探讨健康成人和高血压病(EH)、冠心病(CHD)患者心室肌复极功能的昼夜差异及其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健康成人35例,EH、CHD患者56 例。作24 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机软件自动计算... 目的:探讨健康成人和高血压病(EH)、冠心病(CHD)患者心室肌复极功能的昼夜差异及其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健康成人35例,EH、CHD患者56 例。作24 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机软件自动计算HRV时域参数, 专人测量RR、QT间期。结果:两组对象夜间QT间期均显著长于白昼(P分别小于005~0.01)。患者QT间期均长于对照组,但仅以心率60 bpm~80 bpm 时患者QT间期显著长于对照组。QT间期与HRV明显相关。结论:E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肌复极功能 心率变异性 动态心电图 QT间期
下载PDF
房性自主心律连续夺获窦性心律的散点图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伟 景永明 +1 位作者 张芳芳 李世锋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21年第2期93-97,共5页
目的探讨3种心电散点图联合运用在快速解析特殊心律失常中的优势,积累分析复杂心律失常的经验。方法选择Lorenz散点图有房性自主心律连续夺获窦性心律特征的特殊心律失常病例,联合分析其时间散点图及差值散点图,结合逆向技术及数学模型... 目的探讨3种心电散点图联合运用在快速解析特殊心律失常中的优势,积累分析复杂心律失常的经验。方法选择Lorenz散点图有房性自主心律连续夺获窦性心律特征的特殊心律失常病例,联合分析其时间散点图及差值散点图,结合逆向技术及数学模型分析其心动周期特征及成图原理,明确心律失常性质。结果3种心电散点图各具特征。时间散点图表现为典型房性早搏的分层规律,其中紫色底层(NS、SS)致密,中层(NN)、上层(SN)较稀疏,部分时段可见中、上层消失,仅留紫色底层(SS层)向后延续。Lorenz散点图可见典型的房性早搏点集及早搏前、后点集,但1s线之上的窦律点集(NNN)稀疏或缺如,1s线之下的NNN中重叠有大量的房律点集(SSS),显示了“偷梁换柱”的特征。差值散点图y轴正侧有大量的房性心律连发点集(NSSN、SSSN),窦律点集(NNNN)中重叠有大量房律点集(SSSS)。散点图的宏观视野揭示了房性心律因其自律性达到或略超窦性心律而占主导地位,房性心律在间歇性传出阻滞时,窦性心律仅夺获两跳就再次被房性心律夺获,故1s线以上几乎没有NNN点集,取而代之的是略低的SSS点集。由于两跳窦性夺获打乱了房性心律的原有节律,故本例房性心律无保护性传入阻滞,实际上为自律性增高的房性自主心律。结论3种心电散点图联合运用的宏观视野,为特殊、复杂心律失常定性找到了依据;在快速分析复杂心律失常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性心律 特殊复杂心律失常 时间散点图 LORENZ散点图 差值散点图 房性自主心律 动态心电图 联合
下载PDF
动态心电图、动态脑电图以及动态血压联合同步检测在小儿晕厥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邓毅斯 《黑龙江医学》 2016年第8期698-700,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上对小儿晕厥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动态脑电图及动态血压联合同步检测的实际应用价值,力求为临床快速、准确诊断小儿晕厥病因提供一种省时、省力的简便方法,并为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0例2015-01—2016-04间就诊... 目的探讨分析临床上对小儿晕厥患者采用动态心电图、动态脑电图及动态血压联合同步检测的实际应用价值,力求为临床快速、准确诊断小儿晕厥病因提供一种省时、省力的简便方法,并为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0例2015-01—2016-04间就诊的小儿晕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实验组研究对象采用动态心电图、动态脑电图以及动态血压联合同步检测结果诊断患儿晕厥病因,对照组研究对象采用传统的诊断方式分别单独检测诊断患儿晕厥病因。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确诊率、诊断速度、费用等并分析不同病因引起的晕厥患儿在动态心电图、动态脑电图、动态血压联合检测中的结果的差异,探讨这些差异的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结果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确诊率分别为85%和64%,实验组确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诊断速度方面,实验组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在诊断费用方面,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实验组确诊的反射性晕厥、心源性晕厥、脑源性晕厥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痫癫,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不能确定的晕厥类型分别占15%和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采用动态心电图、动态脑电图以及动态血压联合同步检测小儿晕厥患者,这种方法在确诊率、诊断速度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单独检测,为临床医师快速,准确诊断小儿晕厥病因提供一种省时、省力的简便方法,有利于晕厥患儿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心电图 动态脑电图 动态血压 同步检测 小儿晕厥 应用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